蜜蜂主要疫病表
蜜蜂病害一览表

1.小幼虫(封盖前4-5日龄)死亡………………欧洲幼虫腐臭病 2.封盖后大幼虫或蛹死亡…………………………3 3.A.封盖下陷并有针眼状穿孔,虫尸紧贴巢房壁不易清理,有鱼腥 味,腐烂尸体可拉出2—3cm的细丝,干燥尸体用紫外灯照射有荧光… ………………………美洲幼虫腐臭病 B.幼虫头部朝向巢房盖,两头翘起呈龙船状,无臭味,表皮内充满液 体,夹出虫体呈水袋状,无粘性,易清理………囊状幼虫病 C.幼虫死后呈白色或黑色石灰石状..........传染性 病害
病害
蜜蜂中毒 工业污染中毒
蜜蜂病害一览表(按蜜蜂虫态分) 蜂卵病 卵干枯病 幼虫病 美洲幼虫腐臭病 欧洲幼虫腐臭病 囊状幼虫病 白垩病 黄曲霉病 幼虫冻伤 中毒病 蜂蛹病 蜜蜂蛹病 成年蜜蜂病 麻痹病 埃及蜜蜂病毒病 云翅病毒病 其他蜜蜂病病毒 副伤寒病 败血病 蜜蜂螺原体病 蜂王卵巢黑变病 蜜蜂孢子虫病 蜜蜂阿米巴病 寄生性螨 寄生性昆虫和线虫 各种非传染性病害 幼虫病的判断
蜜蜂疾病与病害防治

蜜蜂疾病与病害防治蜜蜂是一种重要的传粉昆虫,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蜜蜂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和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着蜜蜂的生存和繁殖。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蜜蜂疾病和病害,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方法。
1. 羽翅膜病羽翅膜病是蜜蜂常见的病害之一。
它是由病毒引起的,会导致蜜蜂翅膀发黄变脆,严重时引起翅膀变形、不能飞行。
为了防治羽翅膜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移除感染的蜜蜂:将感染羽翅膜病的蜜蜂远离蜂群,以防病毒传播。
- 保持蜂群健康:给予蜜蜂充足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增强蜜蜂免疫力,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
-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感染的蜜蜂,可以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但应注意使用剂量和频率。
2. 环虫病环虫病是由蜜蜂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常见的寄生虫有鞭毛虫和螺毛虫。
这些寄生虫会侵袭蜜蜂的胃和肠道,引起蜜蜂腹泻、消瘦和虚弱。
要防治环虫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环境卫生:保持蜂箱的清洁和干燥,减少寄生虫的滋生环境。
- 寄生虫检测:定期对蜜蜂进行寄生虫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蜜蜂并采取相应措施。
- 药物治疗:针对感染环虫病的蜜蜂,可以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3. 蜜蜂寄生虫除了环虫外,蜜蜂还容易受到其他寄生虫的侵袭,如小蠹、寄生蜂等。
这些寄生虫会危害蜜蜂的食物和繁殖生活。
为了防治蜜蜂寄生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销毁寄生虫的栖息地:及时清理蜂箱和蜜蜂繁殖场附近的杂草和垃圾,减少寄生虫滋生的机会。
- 引进天敌:引入一些对蜜蜂寄生虫有天敌作用的昆虫,如寄生蜂,来控制寄生虫的数量。
-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受寄生虫侵袭的蜜蜂,可以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但应注意使用剂量和频率。
4. 疫病除了上述疾病和病害外,蜜蜂还容易受到一些病原体的感染,如细菌、真菌和寄生菌。
这些病原体会引起蜜蜂发热、无力甚至死亡。
为了防治疫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隔离感染蜜蜂:将感染疫病的蜜蜂隔离,避免病原体传播给其他蜜蜂。
蜜蜂养殖的蜂群疾病防治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的蜂群疾病防治技术大全蜂群疾病是蜜蜂养殖中常见且极具破坏力的问题。
为了保持蜂群的健康状况,蜜蜂养殖者需要了解蜂群疾病的防治技术。
本文将介绍蜜蜂养殖的蜂群疾病防治技术大全,包括常见的蜂群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一、鼻尖蜂病(Nosema disease)鼻尖蜂病是蜜蜂养殖中较常见的疾病之一,由鼻尖蜂虫病原体引起。
该疾病主要通过飞虫传播,感染后可引起蜜蜂体内寄生虫繁殖,导致蜂群数量减少、产蜜能力下降等问题。
预防与控制鼻尖蜂病的方法包括:1. 保持蜜蜂巢箱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蜜蜂巢板;2. 加强蜜蜂饲养管理,提供充足的水和优质蜜源;3. 配置饲养基质,如米子、酵母等,用以辅助蜜蜂消化食物;4. 适当增加对相关感染的蜜蜂进行隔离。
二、蜜蜂肿瘤病(Bee tumors)蜜蜂肿瘤病是蜜蜂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通过蜜蜂间的接触传播。
肿瘤的发病与病原虫和病毒的侵袭有关,病变常见于蜜蜂的食道和胃肌层。
防治蜜蜂肿瘤病的方法包括:1. 强化巢箱和养蜂用具的清洁消毒;2. 增加蜜蜂食物中的维生素含量,提高抵抗力;3. 定期巡查蜂群,发现异常蜜蜂及时移除及消毒巢箱。
三、蜜蜂横纹肌病(Bee Paralysis Virus)蜜蜂横纹肌病是由蜜蜂病毒引发的一种蜂群疾病。
感染蜜蜂呈现病态颜色,行动不便,严重时无法飞行。
该疾病主要通过飞虫传播和物理接触传播。
预防和治疗蜜蜂横纹肌病的方法包括:1. 隔离感染的蜜蜂,减少感染蔓延;2. 消毒巢箱和养蜂器具;3. 保持巢箱干燥,减少病毒繁殖的条件;4. 适时饲喂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蜜糖。
四、白口病(Chalkbrood disease)白口病是蜜蜂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由白口霉菌引起。
感染蜜蜂幼虫的症状为体内白色霉菌体,在封闭的幼虫蜂室中形成白色干结块。
防治白口病的方法包括:1. 定期清理废弃的蜜蜂巢板和蜂房;2. 提供干燥通风的巢箱环境;3. 配置抗菌剂,如富含抗菌性质的蜂蜜,消毒蜜蜂巢箱。
蜜蜂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蜜蜂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养蜂的成败除了饲养管理技术外,病虫害的防治也尤为关键.目前危害蜜蜂的主要病虫害有: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囊状幼虫病、孢子虫病、白垩病、蜂螨以及巢虫等等.蜜蜂病虫害依据“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通过采取常年饲养强群、蜂具消毒、蜂场清洁卫生、及时用药、加强检疫等综合措施防治.一、美洲幼虫腐臭病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多发生于夏季高温季节,主要危害蜜蜂幼虫,导致幼虫体腐烂,故又称“烂子病”.由于该病发生在蜂群繁殖和采蜜期,因此使群势削弱,生产能力下降产蜜量下降20—80%,治疗期较长,是养蜂生产中具有毁灭性的病害之一.二病原:该病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该病菌营养体为单生杆状或链状;在胡萝卜—酵母—琼脂培养基上经24小时、37℃恒温培养能够正常生长,并形成乳白色、半透明、稍突起的菌落;属兼性厌氧菌.由于该菌能形成芽孢,因而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很强,在幼虫尸体内或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年之久.但在100℃的水中经15分钟芽孢即可杀死;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只能存活数小时.三症状及诊断要点:患病蜂群中,封盖子脾颜色变深,表面湿润,油光,仔细观察有针头大的穿孔,蜂房盖下陷.该病一般是2日龄幼虫感染,4—5日龄时表现症状,封盖后死亡.体色变化为:苍白—淡黄—浅褐—棕褐—黑色干枯.患病幼虫头朝上,尾尖在巢房低部,腐烂后的幼虫尸体具粘性,有鱼腥臭味,挑起时可拉丝2—3寸,干枯后呈鳞片状,紧贴巢房壁,较难清除.该病除典型病状外,还可进行牛奶鉴别诊断:该病菌能使浑浊的牛奶凝固沉淀.四预防和治疗:1、预防.可通过在越冬包装前对巢脾和蜂具彻底消毒;生产季节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程;不购买来路不明的饲料和蜂群;对发病蜂群隔离治疗;用%磺胺噻唑钠或呋喃西林、适量抗生素等常年性预防喷喂.2、治疗.可结合彻底换脾换箱、用磺胺噻唑钠-1克/公斤糖浆50%或四环素土霉素10-20万国际地位/公斤糖浆50%喷脾,同时结合饲喂效果较好.中国蜜蜂研究所蜂药厂生产的“保幼康”效果也好,每个疗程用药3-4次4天一次,一般2个疗程便可治愈.二、欧洲幼虫腐臭病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多发于早春、晚秋低温季节,主要危害蜜蜂幼虫,可致蜜蜂幼虫体腐烂.因该病发生在蜂群繁殖期,所以常形成不同虫龄的幼虫与空巢房间接的“插花子脾”,见子不见蜂,使蜂群失去生活、生产能力.二病源:该病由蜂房链球菌、蜂房杆菌、蜂房芽孢杆菌、腐败菌等综合作用而引起.其中以蜂房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菌体呈梅花络状披针形,因无鞭毛而不活动,也不形成芽孢有时形成荚膜.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有10%二氧化碳、34℃恒温、4天的培养,能形成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的淡黄色菌落珍珠状,属厌氧菌.对不良环境抵抗力较强,在室内干燥环境中可存活1年之久.三症状及诊断要点:患病幼虫在3-4日龄时死亡,体色变化为苍白-黄色-深褐色;虫尸具酸臭味,有渗出夜,无黏性,不拉丝;背脊线明显体弯曲时为放射状,体伸直时为窄条状;尸体干枯后,缩于巢房底,易清除;以卵、虫、空巢房相间的“插花子脾”为最典型.诊断时以症状为主,也可以直接涂片镜检碱性美蓝染色,如有单个或成对、呈梅花络状球菌,即可确诊.四预防和治疗:1、预防.可采取增强群势合并弱群、补助幼虫脾,提高清巢能力介入新产卵王,因产卵快,可促使清巢,人工补饲早春可补给蛋白质饲料,如花粉等,提高蜂群抗病能力.2、治疗.以链霉素及“保幼康”效果最好,剂量同前.另有报道:用100万国际单位肠杆霉素加1公斤水或1:1糖浆喂蜂,治疗效果达100%.三、囊状幼虫病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属毁灭性病害之一,传播快,流行迅速,染病率极强.西吉县该病多发于春夏之交的5、6月份或秋冬之交的8、9月份.该病发生的季节性明显,与气候、蜜源以及群势关系密切.一般气温较高、蜜源好或贮蜜足、群势强大时不易发病.该病具有反复性,每3—5年就有一次发病高峰期.危害对象以中华蜜蜂为主,西方蜜蜂很少见有蜂群染病.该病发生时,群内秩序混乱,蜂群无采集、护卫能力,群内见子不见蜂,工蜂很少护脾,清巢能力差.如果防治不及时,常常全群覆没,损失极大.二病原:该病由Φ30μm的球形粒子即蜜蜂囊状幼虫病毒引起.该病毒为20面体,无囊膜,核酸单链,RNA型,主要聚集在蜜蜂咽侧体、舌下腺及脑中.脑和咽侧体受到危害时,致使内分泌紊乱,同时调节并产生毒素,进而抑制幼虫的蜕皮过程.该病毒有严格的寄生性只存在于活的组织中,离开活体后,在59℃的热水中30分钟失活;在70℃的蜂蜜中10分钟可杀死;在花粉、蜂蜜中可存活1月之久;在干燥、阳光直射下存活4—6小时;冬季可潜伏于越冬蜂体、被污染的饲料、巢脾等各处.该病毒致病率极高,1只患病死亡的虫尸,可以使3000只以上的幼虫患病.三症状及诊断要点:患病虫龄以1—2日龄幼虫最易感染,潜伏期5—6天.死亡以封盖前大幼虫为主,虫尸头部上翘,黄白色,无臭、无味、无黏性,体内充满乳白色液体,体躯分节明显.在放大镜下,可见气管和皮下溢出液在流动.子脾呈暗灰色,封盖下陷,有被工蜂咬开的小孔,内有尖头勾状幼虫.如清理不及时,则体色变为褐色,头部低垂接近巢房壁,体表失去弹性和光泽,逐渐变硬,用镊子夹出时呈囊状.到后期,虫尸前端呈黑色,表皮因干枯而变硬,继而脱离巢房内壁,呈现“龙船状”.到完全干枯后,虫尸变成很脆的“鳞片”,可研为粉末.四预防和治疗:1、预防.1抗病选种.即从患有该病的蜂场中选出抗病力较强的蜂群做母群,移虫育王、换王,经过几代选育,可以使群体抗病力增强.2加强饲养管理.做到群势密集,加强保温,使蜂多于脾;断子清巢,减少传染源.3补喂蛋白质和多维素,增强蜜蜂机体体质.4坚持常年饲养强群,以增强抗病力.2、治疗.以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如半枝莲、杜仲、刺五加、甘草、金不换等为主,另外,如中国蜜蜂研究所生产的“抗病毒862”以及SM细菌核酸霉、病毒唑针剂等均有一定疗效.尤以半枝莲50克加多维素适量,配以病毒唑针剂治疗效果较好该剂量兑入1:1糖浆,喂蜂10足框.四、蜜蜂孢子虫病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多流行于春、夏季节,在越冬期较漫长的地区如东北、西北最为普遍,病情较严重.虽属慢性传染病,但可使蜜蜂寿命缩短,采集力下降,群势削弱.入秋后,该病逐渐减少.二病源:该病由蜜蜂微孢子虫引起.孢子呈长椭圆形大米粒状,镜下具强蓝色折光,有两层无结构的几丁质外壳,无色.具有双核和极丝,为单细胞原生动物,运动不规则,长-μМ,宽-μM.32小时可完成一个生活周期,繁殖迅速.该孢子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很强,在蜜蜂尸体中可存活5年;在巢脾上可存活3—24个月;在蜂蜜中可存活10-11个月常温下;在自来水常温中存活113天;在25℃4%的福尔马林溶液中1小时可杀死;在60℃蜂蜜中15分钟、在58℃水中10分钟、在高温水蒸气中1分钟均可杀死.该病源最大的弱点就是对酸极为敏感.三症状及诊断要点:发病初期主要是成年蜂无明显症状;到中、后期,蜜蜂即表现为呆滞与不安,体色暗淡,瘦小、虚弱,失去飞翔能力.病蜂多集中在框梁上或箱底,受到健康蜂驱咬,翅残缺,头、尾发黑,有时伴有“下痢”;前胸背板呈暗黑色,腹部1-3节呈棕黄色,略透明,末端3节呈暗灰色.该病在阴雨、低温后天气重新转晴时,症状更加明显.除症状诊断外,还可以解剖病蜂中肠:健康蜂中肠呈浅琥珀色蚯蚓色,具有弹性,环纹清晰,而患病蜂中肠呈白色,膨大,无弹性,环纹模糊.化验室还可将病料制片,用苏丹Ⅲ染色后,一次性区分检出:真菌孢子呈红色;脂肪球呈橙黄色;花粉粒呈蓝黑色;孢子虫孢子呈无色.四预防和治疗:预防主要通过蜂机具消毒4%福尔马林液和加强饲养管理如贮备优质越冬饲料等以及预防性喂药等.由于孢子虫对酸敏感,因此,给蜂群饲喂酸性饲料也可达到预防的目的:1、柠檬酸1克或米醋50克加入1公斤1:1的糖浆中,喂蜂10框.2、乌洛托品利尿剂,遇酸生成甲醛1克,加入1公斤糖浆中,喂蜂10框.治疗以烟曲霉素、巴龙霉素、灭滴灵-%、色黄素、“保蜂健”中国蜜蜂研究所生产等,均为有效.五、蜜蜂白垩病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多发生于夏、秋高温、多雨季节6-8月份,主要危害蜜蜂幼虫,雄蜂幼虫最易感染.死亡幼虫多为大幼虫6-8日龄或封盖幼虫8日龄以上.发病时,群势严重下降,工蜂因清巢负担重,出勤率极低,生产力明显削弱.群内蜜蜂暴躁,爱蜇人,拖子于巢门附近.当巢内贮蜜含水量降低到-%时,白垩病则会停止发展.二病源:该病由子囊菌纲的蜂囊菌引起,属真菌病之一.该菌子实体为球菌形,内有许多子囊,每个子囊内又充满着子囊孢子即繁殖体.子囊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细长的菌丝.雌性菌丝为白色,产生藏卵器;雄性菌丝为黄色,产生藏精器.雌雄菌丝结合便会形成球形子囊果.该菌繁殖体生命力很强,在自然界干燥状态下,可以存活15年之久.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或在适温30℃、-的%酵母浸出液中生长良好.三症状及诊断技术:幼虫死亡后,初呈苍白色,逐渐变为灰色至黑色.虫尸干枯后,呈一块疏松的石灰质状物,表面覆盖有毛茸茸的白色菌丝.被工蜂拖出巢门的虫尸,较干硬,可搓成粉末,无黏性,无任何气味.诊断以症状较为普遍.若需确诊,可通过:1、挑取少许虫尸表层物,置于载玻片上,滴上蒸馏水,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见棉花纤维般的白色菌丝和含有椭圆形孢子的孢囊时,即可诊之.2、将可疑物刮在纸上,置于培养皿内,放入恒温箱,经过30℃、7-8天的培养,若在镜下检出孢子者即可确诊为该病.四预防和治疗:预防措施除加强饲养管理外,还可进行换箱、换脾,并将从患病蜂燃烧硫磺熏蒸4小时3-5克/每10张群中换出来的所有蜜脾、粉脾、子脾,集中用SO2脾.2、换箱换脾后,及时用%的簏香草酚糖浆饲喂蜂群.治疗可用中国蜜蜂研究所生产的白垩净、灭白垩1号以及%灰黄霉素喷喂蜂群10毫升/10框.六、蜂螨蜂螨是蜜蜂的主要寄生虫,有大、小两种.雄螨因其螯肢退化成为输精突,不能刺伤蜂体血淋巴,一般不能寄生.在完成交尾后死亡,很少见到.在蜂群中能够见到并且对蜜蜂造成危害的大、小蜂螨均为雄性的.中蜂具有较强的抗螨行为,一般不造成大的危害.但作者1994年在西吉县城郊乡蒲家大庄村一农户所饲养的中蜂群中,发现大蜂螨危害并采到了病料.一发生季节及危害:由于大、小蜂螨均以成年蜂及幼虫体液为食,因此主要发生在5—6月份采集适龄蜂繁殖期间,8—9月份达到高峰期越冬适龄蜂繁殖期间.受蜂螨危害的蜂群,幼蜂发育不良有的不能孵化,出房后体质差,采集力下降,寿命缩短.有些幼蜂出房后翅膀残缺,失去飞翔能力,爬出巢门后死亡.有的造成大批蜂子死亡子脾上,出现“白头蛹”,甚至有腐烂现象.这种蜂群新蜂成活少,成蜂死亡多,群势削弱严重,失去生产及生产能力.另外,大蜂螨还能传播幼虫腐臭病及孢子虫病等,容易诱发并发症.二病原:有瓦螨属的雅氏大蜂螨和热历螨属的小蜂螨两种.雅氏大蜂螨雌体长-毫米,体宽-毫米,棕褐色,横椭圆形.外有骨质化硬壳,4对足,一对可产1-3粒卵最多7粒,一般产于蜜蜂幼虫或蛹体上,也有产于巢房低的.发育成螨历时8-9天雌,主要寄生于雄蜂房及工蜂、雄峰腹部环节间,一般生活1-2个月个别的随蜜蜂越冬.小蜂螨雌体长-毫米,宽-毫米,浅棕黄色,卵圆形.有骨质化外壳,4对足.一次可产卵1-5粒大多3粒,一般产卵于工蜂幼虫体上.从卵到成螨历时仅4-天,繁殖周期短,速度快,较大蜂螨对蜂群的危害更大些.主要寄生于已封盖工蜂房中,活动于子脾上,很少寄生在成蜂体上在蜂体上最多存活3天.三消长规律及防治:大、小蜂螨均随蜂群群势的增长而增长,但因其繁殖速度较蜂王产卵的速度慢得多,所以一般到秋季蜂王产卵力下降或停产中华蜜蜂时,螨害出现高峰期.可用中国蜜蜂研究所生产的强力巢房杀螨剂、杀螨1号以及“螨扑”21天、螨净等集中力量根除之.还可以通过囚王等人为造成断子期根治.七、蜡螟又称巢虫、锦虫、蛀脾虫等蜡螟主要危害中华蜜蜂,西方蜜蜂驱逐能力较强,同时均为活框饲养,基本不受其害.一发生季节及危害:除冬季、早春、晚秋季节气温10℃以下外,均能在巢内活动、为害.巢虫主要发生在弱小群,在蛀食巢脾、花粉、蜂蜜的同时,还毁坏蜜蜂卵、幼虫和蛹.蜜蜂蛹受到损坏后,头部变白,俗称“白头蛹”.受害蜂群表现暴躁不安,秩序紊乱,有被蜜蜂拖出蜂巢的蛹残缺,群势削弱较明显,严重时引起群体迁逃.二病原:该病由蜡螟幼虫引起.蜡螟有大、小两种,对蜜蜂造成危害的是其幼虫.大蜡螟卵粉红色,短椭圆形,长毫米,卵壳较厚、坚硬;小蜡螟卵乳白色或黄白色,短椭圆形,长毫米,卵壳较薄软,具有不规则网状花纹.大蜡螟幼虫1日龄时灰白色,2-4日时潜入蜜蜂巢房危害,乳白色,前胸背板棕褐色,4日龄后为灰色;小蜡螟幼虫体色乳白,前胸背板呈棕黄色,头部棕色.大蜡螟蛹呈纺锤形,长12-14毫米,黄褐色,腹部末端有1对刺勾,背面有两个排成一排的齿状突起,复眼暗褐色,有明显的头盖缝,第8腹节有生殖孔;小蜡螟蛹亦为纺锤形,长8-10毫米,黄褐色,腹部末端有8根刺锯,排列成环状,复眼呈棕色.蜡螟1年可以繁殖3代,大蜡螟平均每只可产卵1135—1352粒,小蜡螟平均每只可产卵658—700粒.白天少见,夜间活动频繁,交尾也在夜间进行,卵通常产于箱内缝隙中、箱底或蜡渣中.小幼虫一般生活在蜡屑中,以后上脾为害,老熟后爬出巢脾,在箱底角及箱缝处结茧化蛹,羽化为蜡螟后飞出蜂巢.三防治措施:1、常年饲养强群,做到蜂脾相称,合并弱群.2、经常性打扫巢内蜡屑,糊严箱缝.3、多造新脾,及时淘汰旧脾.4、白天缩小巢门,晚上安上铁纱巢门,以防蜡螟飞入.5、白天提出被巢虫穿有隧道的巢脾,用镊子人工清清除.6、将被害巢脾提出,集中用升化硫、冰醋酸、甲酸以及溴甲烷、氧化乙烯等熏杀.7、将被害巢脾用10%盐水侵灌1小时,用摇蜜机摇出,清水洗净即可,这样可彻底杀死巢虫及卵.八、蜜蜂蛹病该病俗称“死蛹病”,是危害我国养蜂生产的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1986年曾在我国南方的四川、江西、安徽、浙江等省暴发流行患病蜂群常见子不见蜂,产量明显下降,严重的造成蜂群死亡.一发生季节及危害:该病在西方蜜蜂和中华蜜蜂蜂群中均可发生.云南、福建等地1-2月发病,四川2-4月发病,江浙一带3-4月发病,西北地区4-8月均有发生.各地区发病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有个别群少量蜂蛹死亡,若此时外界蜜粉源丰富,群势较强,辅以更换蜂王等措施,病情可得到控制;严重的蜂群,由于大量的蜂蛹死亡,采集蜂明显减少,生产力下降严重,若发病率高达30-50%时,蜂群完全失去生产能力,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最终导致全群死亡,损失相当严重.该病主要通过病死蜂蛹、被污染的巢脾和患病蜂王传染.发病与以下相关因素有密切的关系:1、与温度的关系.该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0-21℃,早春寒潮过后极易发生.2、与蜜源和饲料的关系.外界蜜粉源充足,群内有足够的优质饲料时,蜂群群势较强,不易发生蛹病;当早春或晚秋外界蜜粉源缺乏或使用劣质饲料饲喂蜂群,由于蜜蜂处于饥饿状态,营养不良,因此这时若遇阴雨、寒潮天气,极易发生蜂蛹病.3、与蜂种及蜂王年龄的关系.西方蜜蜂意蜂发生较普遍,受害亦严重;卡尼阿兰蜂和东北黑蜂发病较轻;中蜂群个别发生.一般地,老王群易感病,年轻蜂王群发病较少、较轻.二病源:该病由Ф20μm的球形颗粒即蜜蜂蛹病毒Honey-BeePupaVirus引起.该病毒主要寄生于工蜂蛹头部、中肠及患病蜂王的卵巢管中,无囊膜,对乙醚和氯仿有抵抗力,具感染活性.三症状及诊断技术:该病典型症状是死亡的工蜂蛹多呈干枯状,也有的呈湿润状,病毒在大幼虫阶段侵入,发病幼虫失去自然光泽和其饱满度,体色呈灰白色,逐渐变为浅褐色至深褐色;死亡蜂蛹呈暗褐色或黑色,尸体无臭味,无黏性,多数巢房被工蜂咬破,头部露出,呈“白头蛹”状.巢门口常见被工蜂拖出的死蜂蛹和发育不健全的幼蜂;提脾封盖子脾检查时,可见子脾不平整,有巢房盖开启的死蜂蛹或出现插花子脾现象,即可初步诊之.在患病蜂群中,也有极少数病蛹发育为成年蜂,但这些幼蜂由于体质衰弱,一般不能出房而死于巢房内;个别勉强出房的,因发育不健全,出房不久便死亡.患病蜂群工蜂行动疲软,出勤率和采集力明显下降,分泌王浆和哺育幼虫能力降低,对蜂蜜和王浆产量影响很大,病情严重群出现蜂王自然交替或飞逃.由于该病症状与蜂螨、巢虫危害造成的死蛹,以及囊状幼虫病、美洲幼虫病病状容易混淆,因此最好通过鉴别诊断加以区别:受蜂螨危害的蜂群,常出现幼蜂翅膀残缺或蜂蛹死亡,这种情况可以在蜂体及巢房内的蜂蛹和幼虫体上检查到较多数量的大、小蜂螨;受巢虫危害的蜂群,一般多为弱群,常出现成片的封盖巢房被工蜂咬开,死蜂蛹头部外露,呈“白头蛹“状,但拉出死蛹后可见到巢虫;囊幼病多出现在大幼虫期,死亡幼虫呈典型囊状袋,头部上翘,而蜂蛹病没有这个症状;美幼病死蛹的典型症状是吻伸出,而蜂蛹病无此症状.四预防和治疗:1、选育抗病品种,更换蜂王.在生产实践中,可选择无病蜂群作为种群,培育蜂王用以更换病群蜂王,增强蜂群的抵抗力.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群内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加强保温,保持蜜粉充足,辅以适当的维生素、食盐等;注意卫生操作,杜绝传染源,对工蜂拖出箱外的死蜂蛹要及时清扫,集中烧毁,以消灭传染源;不要将患病蜂群的子脾调入健康群,避免人为传染.3、每年秋末冬初,蜂场要对换下来的蜂箱、蜂具等用喷灯火焰灼烧消毒,对巢脾用高效巢脾消毒剂浸泡消毒.4、药物防治.目前主要采用中国蜜蜂研究所生产的“蛹泰康”主要成分为广谱抗病毒药物酞丁胺进行喷喂防治,每包药加水500毫升,每脾喷喂10-20毫升药液,每周2次,连续3周为一个疗程,可治愈该病。
蜜蜂水产动物常见疫病

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Their bodies forming an unnatural C shape along the sides or in the bottom of the cells
5. 实验室检验
涂片镜检:病死幼虫及带死虫的巢脾、少许
病虫尸体,臵玻片上加水制成悬液,风干、固
定后染色镜检
2. 病原体
An immature spore is shown surrounded by the mother cell (sporangium孢子囊)
2. 病原体
The thick spore coat indicates that endospore(孢 子内壁) differentiation is complete, but the endospore remains within the sporangium
Spotty(斑点的) brood pattern
Brood Honey
Supersedure(替换) queen Cell
蜜蜂发育过程
蜜蜂发育过程
一、欧洲幼虫腐臭病
European foulbrood Disease, EFB
1. 概述
又称欧洲腐蛆病、欧洲幼虫病,是由蜂房蜜 蜂球菌引起蜜蜂的一种传染病 特征:3~5日龄幼虫卷曲、腐坏死亡,形成橡
展,病蜂行动迟缓,后期丧失飞翔能力。病蜂 常集中在巢脾下面边缘和蜂箱底部,许多病蜂 在蜂箱前地面无力地爬行。病蜂腹部末端暗黑 色,第一和第二腹节背板棕黄色,略透明。行 为也改变,停止饲喂幼虫,停止照顾蜂王,转 去守卫蜂巢和从事采集
5. 病理变化
健蜂中肠呈淡褐色,环纹清楚,有弹性;病
蜂中肠变成灰白色,环纹模糊,失去弹性
蜜蜂养殖疾病防治大全

蜜蜂养殖疾病防治大全蜜蜂是重要的传粉工具和蜜制品的生产者,但它们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
正确的疾病防治措施对于保护蜜蜂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蜜蜂常见的疾病,并提供针对这些疾病的防治方法。
一、蜜蜂常见疾病1. 蜜蜂寄生虫病:蜜蜂寄生虫病是蜜蜂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中最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蜂螨、多尿虫和鼻螨等。
这些寄生虫会影响蜜蜂的养殖效果和蜜制品的质量。
2. 蜜蜂病毒病:蜜蜂病毒病是蜜蜂养殖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这些病毒会导致蜜蜂抵抗力下降,从而使它们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常见的病毒有脫翅病、黑腐病等。
3. 蜜蜂细菌病:蜜蜂细菌病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常见的细菌有美洲腐蚀菌、潜球菌等。
这些细菌会导致蜜蜂群体感染,严重时会导致整群蜜蜂死亡。
4. 蜜蜂真菌病:蜜蜂真菌病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最常见的是蜡样病和霉病。
这些真菌会生长在蜜蜂的巢穴中,对蜜蜂的健康造成威胁。
二、蜜蜂疾病的防治方法1. 加强蜜蜂养殖管理:定期巡查蜜蜂巢穴,注意观察蜜蜂的状态和行为。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保持蜜蜂巢穴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蜜蜂巢板,确保蜜蜂的生活环境卫生。
2. 合理饲喂蜜蜂:提供均衡的饲料,保持蜜蜂身体的健康和抵抗力。
合理的饮食有助于蜜蜂预防疾病的发生。
3. 使用药物防治:针对不同的疾病,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防治措施。
例如,对于蜂螨病,可以使用辛硫磷等化学药物进行防治;对于蜡样病和霉病,可以使用有效的真菌杀菌剂进行喷洒。
但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控制用量,避免对蜜蜂产生不良影响。
4. 强化蜜蜂的免疫力:通过合理的饲喂、疾病防治等措施,提高蜜蜂的免疫力,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5. 加强蜜蜂检疫工作:引进新的蜜蜂种群时,应进行严格的检疫工作,确保引进的蜜蜂没有携带疾病或寄生虫。
同时,加强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的蜜蜂。
6. 科学使用农药:如果需要使用农药防治疾病,要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喷洒。
蜜蜂疾病的症状与诊断技巧养蜂技术大全

蜜蜂疾病的症状与诊断技巧养蜂技术大全蜜蜂是宝贵的传粉昆虫,其产生的蜜和蜂蜡对人类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然而,蜜蜂疾病的出现经常导致蜜蜂群体数量的减少和蜂产品的质量下降,给养蜂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了解蜜蜂疾病的症状和诊断技巧对于养蜂技术的掌握和蜂群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蜜蜂疾病以及对应的诊断技巧,以帮助养蜂人士更好地保护蜜蜂健康。
一、蜂咳症蜂咳症是蜜蜂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主要症状包括成蜂在飞行中突然坠落、腹部蜡腺呈黄色、蜂群活动减少等。
诊断时,可通过观察蜂群行为和检查蜂群内的生理指标来确定是否患有蜂咳症。
二、美国脓疮病美国脓疮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蜜蜂幼虫体表出现脓样斑点、蜜蜂虫体呈现不规则形状等。
诊断时,可通过观察蜂群内不同发育阶段的蜜蜂虫体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来确定是否患有美国脓疮病。
三、蜂毒症蜂毒症是因为蜜蜂蜇伤引起的过敏反应,其主要症状包括被蜂蜇后出现局部肿胀、疼痛,以及全身症状如恶心、呼吸困难等。
诊断时,可通过观察被蜂蜇后的症状以及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来确定是否患有蜂毒症。
四、蜂瘟病蜂瘟病是由于寄生虫侵袭而引起的蜜蜂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蜂群减少、蜂群内蜜蜂飞行时出现震颤、蜂群呈现无力状态等。
诊断时,可通过观察蜜蜂群体行为和检查蜂群内寄生虫的存在来确定是否患有蜂瘟病。
除了以上介绍的常见蜜蜂疾病外,还有许多其他疾病如蜂翅变形病、蜂癣病等。
对于不同的疾病,诊断技巧也有所不同。
养蜂人士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养蜂知识和经验,结合实际观察和检测手段,来提高对蜜蜂疾病的诊断能力,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和管理,保护蜜蜂的健康。
为了保持蜜蜂群体的健康,养蜂人士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保持蜜蜂巢箱的干燥和清洁,及时更换蜂王、蜂巢和蜂群内的食物;定期给蜜蜂进行体检,观察蜂群行为和体形的变化;合理选择养蜂环境和饲养方法,提供足够的食物和适宜的温度等。
综上所述,蜜蜂疾病的症状和诊断技巧对于保护蜜蜂群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蜜蜂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蜜蜂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蜜蜂常见疾病防治知识一、蜜蜂麻痹病蜜蜂麻痹病,又称黑蜂病,瘫痪病,是一种常见的成年蜂传染病,此病对蜂群危害性大,能使蜂体失去生活能力,近几年,目前此病在各地流行范围大。
病原慢性麻痹病毒,在蜜蜂许多组织里,包括脑、神经节、上颚腺和下颚腺内也含有此病毒,病毒在蜂尸中能保持毒性两年之外久,当加温90度,30秒钟可杀死。
症状慢性麻痹病的症状分为大肚型和黑蜂型两种。
大肚型:被感染蜜蜂腹部膨大,失去飞翔能力,在蜂箱周围的地面或草丛中慢慢爬行,浑身颤抖,有时可见多数病蜂成团集结于巢框上面和蜂箱底部。
黑蜂型:染病初期尚能飞翔,但体表绒毛脱落,油光发亮,常被健康蜂追咬,几天后,浑身颤抖,失去飞翔能力,最后衰竭而死亡。
这两种症状,有的蜂群同时发现,但是通常认为蜂王为主,早春晚秋认为大肚型为主,夏秋认为黑蜂型为主。
检验方法详细观察病蜂的形态和表现,再进一步尸检,消化系统有无病变,如发现病蜂的蜜囊里充满混有蜜汁的清液。
中肠变为乳白色,失去弹性,后肠积存混浊状粪便,即可初步诊断为麻痹病。
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巢内饲料充足,增加营养饲料,可在发病蜂搬走,在原箱位上放一个新蜂箱,把病群脾提出,把蜂抖落到箱巢门前,巢脾放入新箱里,这时健康蜂很快爬入蜂箱,病蜂大部分停留在巢门前,可乖机收集病蜂埋掉,在抓紧换掉病群中的蜂王。
处方:1、复方磺胺嘧啶2-3片,重碳酸钠2-3克,一起对1公斤糖浆连续饲喂5-7天为一个疗程。
2、肽丁胺粉(4%)12克对1公斤糖浆,3-5天喂一次直到痊愈。
3、苦参20克、槟榔20克、牛子10克,白芷10克,甘草10克,煎水对5公斤,糖药水比例1:1,每群喂500毫升。
二、美州幼虫腐臭病美州幼虫腐臭病又称“烂子病”早在美州大陆发现,30年代引进中国,同时将病菌带入我国,当时给养蜂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目前我国的局部地和吉林省延边地区也有发现病原为幼虫带孢子杆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级强,在干枝培养基中低温下可存活15年,在干枯的幼虫尸体中能存活7年,要杀死芽孢在100度的沸水中需要15分钟,它最适应生长温度为35-37度。
蜜蜂疾病与防控技术大全

蜜蜂疾病与防控技术大全蜜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蜜蜂也面临着各种疾病和威胁。
针对这些问题,科学家们研究并发展了各种防控技术。
本文将介绍蜜蜂疾病和防控技术的相关知识。
一、蜜蜂疾病概述1. 蜜蜂病原体蜜蜂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
常见的蜜蜂疾病有:American foulbrood(AFB)、European foulbrood(EFB)、蜜蜂痘(Sacbrood virus,SBV)、蜜蜂黑腐病(Chalkbrood)、疫霉病(Ascosphaera apis)、小蜜蜂贝壳虫(Nosema apis)和蚧壳虫(Varroa destructor)等。
2. 蜜蜂疾病症状蜜蜂疾病的症状表现各异。
AFB是一种细菌性疾病,蜜蜂幼虫被感染后会变得腐烂且发臭。
EFB是一种细菌性疾病,蜜蜂幼虫会变形、变色。
SBV是一种病毒性疾病,蜜蜂幼虫会出现湿疹样皮疹。
Chalkbrood是一种真菌性疾病,蜜蜂幼虫身体变成白色坚硬物。
Ascosphaera apis是一种真菌性疾病,蜜蜂幼虫死亡时身体变成棕色而呈现菌丝状。
Nosema apis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感染蜜蜂肠道会使成蜜蜂短命。
Varroa destructor是一种寄生虫,会附着在蜜蜂身上吸血,从而引发病毒感染、脱翅等症状。
二、蜜蜂疾病防控技术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使用具有天然特性的微生物来灭杀或控制病原体,以防治蜜蜂疾病。
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嗜热链球菌灭杀蜜蜂肠道中被感染的Nosema apis。
2. 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利用化学药剂来杀死或控制病原体的繁殖,以防治蜜蜂疾病。
常见的化学药剂有阿维菌素、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等。
3. 生物学防治技术生物学防治技术是使用天敌昆虫和其他天然控制者,再通过调节环境因素,使害虫数目得以控制,以达到防治蜜蜂疾病的目的。
常用的生物学防治技术是引入猪笼草、瓢虫等天敌昆虫。
蜜蜂八种病虫害图片及防治

蜜蜂八种病虫害图片及防治蜜蜂是蜜蜂科资源昆虫的统称,尤以中蜂和意蜂最常见,其中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良好蜂种,而意蜂则是我国引进的高产型蜂种,在新疆、东北等地还散布有大量的黑蜂,下面来看一看蜜蜂八种病虫害图片及防治方法吧!一、囊状幼虫病【病原】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病毒引发的急性沾染病,尤以中蜂囊状幼虫病危害最大,1971年起在我国南方地区流行并很快蔓延至全国,至今还是中蜂饲养地区危害性极大的病害。
【症状】囊状幼虫病主要危害大龄幼虫,30%死于封盖前、70%死于封盖后,死亡幼虫直卧在巢房下方,头部翘起,体色先变成黄白色再变成棕黄色,内部组织液化且液体中有颗粒物,病死幼虫房盖下陷,多被工蜂咬开或穿孔。
【防治】①在病害流行季节发病轻或不发病的蜂群可作种群培养蜂王。
②蜂群发病要人为断子,让工蜂打扫巢脾,减少幼虫重复感染。
③合并弱群做到蜂多于脾,加强保温,确保蜂群有足够的饲料。
④囊状幼虫病尚无殊效的医治药物,但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有一定疗效,某些抗病毒的药物也有一定成效。
二、爬蜂病【病原】爬蜂病并不特指某一种蜂病,而是泛指以蜜蜂非常爬行动特点的所有蜂病,例如蜜蜂麻痹病毒、蜜蜂孢子虫、蜜蜂螺原体、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等都可能引发爬蜂病。
【症状】前期蜂群表现出烦躁不安、下痢、工蜂护脾能力差等非常,中期表现为工蜂呈跳跃式飞行、大量成年工蜂坠落箱底,后期表现为工蜂完全失去飞行能力、在巢门外蠕动爬行,严重时工蜂在蜂箱邻近的草丛或坑洼中扎堆死亡。
【防治】①蜜蜂麻痹病毒等病毒引发的可用新生霉素、金霉素等防治。
②蜜蜂孢子虫、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等原虫引发的可用甲哨唑片饲喂。
③蜜蜂螺原体引发的可用磺胺类药物防治。
三、烂子病【病原】烂子病是蜜蜂常见幼虫病,学名欧洲幼虫腐臭病,危害对象主要是中蜂,病原主要是蜂房蜜蜂球菌,其次是蜂房芽孢杆菌、侧芽孢杆菌、变异型蜜蜂链球菌等次生菌。
【症状】烂子病主要危害幼虫,患病幼虫多在3~4日龄未封盖时死亡,严重时走近蜂场便能闻到一股怪味,脾上显现花子现象且幼虫日龄大小不一,腐烂虫尸易取出或被工蜂排除,稍有黏性但不能拉成丝状,用摄子夹出有酸臭味,虫尸干燥后变成深褐色。
蜜蜂疫病防控技术大全

蜜蜂疫病防控技术大全蜜蜂是重要的传粉者,对于农业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蜜蜂也容易受到各种疫病的困扰,导致蜜蜂群体的减少甚至崩溃。
为了保护蜜蜂健康,防控蜜蜂疫病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蜜蜂疫病,并探讨有效的防控技术。
一、蜂蜡虫病蜂蜡虫病是蜂群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蜜蜂饮用被感染蜡虫病的蜜蜡,或是与感染者接触,会导致蜂蜡虫病的传播。
蜂蜡虫病的防控措施包括:1.蜂蜡的定期更换:及时更换蜂巢中的旧蜡和受感染的蜂蜡,减少蜂蜡虫病在蜂群中的传播。
2.环境卫生:保持蜜蜂养殖环境的整洁,减少蜡虫的滋生。
3.生物防治:使用具有杀虫效果的生物制剂,如苦蒿素、纤维素等,进行蜂蜡虫病的防治。
二、鼻螨病鼻螨病是蜜蜂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寄生在蜜蜂的气管和食管内。
鼻螨病的防控方法如下:1.使用药物:使用有效的除螨药物,如阿维菌素等,进行蜜蜂群体的治疗。
2.热处理:将受感染的蜜蜂巢架进行高温处理,以杀死蜜蜂体内的螨虫。
3.好氧状况:保持合理的蜜蜂巢穴通风,提供良好的环境状况,以减少鼻螨病的滋生。
三、蜂瘟病蜂瘟病是一种由蜂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导致蜜蜂大规模死亡。
蜂瘟病的防控方法包括:1.蜜蜂筛选:选择抗病力强的蜜蜂品种,培育抗病性强的蜜蜂,提高蜜蜂群体的抵抗力。
2.病蜂淘汰:在蜂群中发现病蜂时,及时将其淘汰,减少病毒的传播。
3.卫生管理:保持蜂箱和设备的清洁,减少病毒的扩散。
四、蜜蜂霉病蜜蜂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传染病,蜜蜂在湿冷的环境下容易感染蜜蜂霉病。
蜜蜂霉病的防控方法如下:1.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合理管理蜂巢内的温度湿度,避免湿冷的环境,减少蜜蜂霉病的滋生。
2.蜜蜂巢穴通风:保持蜜蜂巢穴的良好通风,有利于蜜蜂群体的健康,减少霉菌的滋生。
3.治疗感染的蜜蜂:使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如蓝晶锰、氧化锰等,进行感染蜜蜂的治疗。
本文介绍了蜜蜂疫病的常见种类以及相应的防控技术。
保护蜜蜂的健康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蜜蜂的常见疾病有哪些?蜜蜂的疾病种类及防治

蜜蜂的常见疾病有哪些?蜜蜂的疾病种类及防治 蜜蜂养殖是现在⼗分常见的⼀种养殖项⽬,在我国的很多地⽅都有存在蜜蜂养殖。
对于蜂农来说,养殖蜜蜂的主要⽬的就是为了⽣产蜂蜜,然后来卖钱。
但是在养蜜蜂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疾病。
下⾯我们就来了解⼀下蜜蜂的常见病害以及防治⽅法吧。
蜜蜂的常见病害种类及防治⽅法 1、囊状幼⾍病 囊状幼⾍病听名字就知道是幼⾍感染病,病原体在感染幼⾍后,幼⾍在室外后,⾍头上翘,外形看像⼀艘船,囊状。
这种病害发⽣在幼⾍,所以⽆特效药治疗,只有将蜂王移出蜂巢,等蜜蜂将病⾍清理,在对蜂巢消毒后即可解决。
2、幼⾍腐烂病 幼⾍腐烂病有两种:美洲幼⾍腐烂病和欧洲幼⾍腐烂病。
美洲幼⾍腐烂病由幼⾍芽孢杆菌感染造成,发病时幼⾍死亡⾊呈棕⾊,有腥味,发现时及时清理死⼫,消毒,在配合药物治疗。
欧洲幼⾍腐烂病由蜂房蜜蜂球菌感染造成,幼⾍死亡时呈螺旋形皱缩,有臭味,同样的清理死⼫、消毒,配合药物治疗。
3、⽩垩病 感染蜂球囊菌,使幼⾍死亡,幼⾍死亡或表⾯会⽣成⽩⾊的莓丝,最后会变成灰⽩⾊的硬块。
处理⽅法是及时更换消毒后巢脾,将旧巢脾烧毁,与糖浆搭配喂⾷专业的杀菌剂,同时加强保暖、通风,约半⽉左右即可消除。
4、孢⼦⾍病 孢⼦⾍寄⽣在蜜蜂的肠胃中,使蜜蜂消化功能下降或消失,时间⼀久,吃下的糖浆将肠胃撑⼤膨胀,⽆⼒飞⾏,最好⼒竭⽽死,削弱蜂群。
可⽤灭滴灵加⼊糖浆中喂⾷即可消除。
5、蜂螨 主要寄⽣于蜜蜂上,待⽣长成熟时,在蜂巢中产卵,吸⾷幼⾍的体液,造成幼蜂出房后⽣长发育不良,失去飞⾏能⼒,削弱蜂群。
可⽤专⽤杀螨剂定期喷洒。
以上就是关于蜜蜂常见病害的种类以及防治⽅法的介绍。
从上⾯我们知道,蜜蜂的病害种类⾮常多,不同的疾病常常会因为不同的原因导致的。
因此在养殖蜜蜂的过程中,⼀定要注意做好相关疾病的防治,这样才能减少损失,提⾼养殖的经济效益。
蜜蜂养殖中的蜜蜂疾病诊断与防控技术

蜜蜂养殖中的蜜蜂疾病诊断与防控技术蜜蜂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不仅提供了高品质的蜂蜜和蜂产品,还在农作物授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蜜蜂养殖过程中蜂群的疾病问题也不容忽视。
因此,识别、预防和控制蜜蜂疾病对于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蜜蜂疾病的诊断与防控技术,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蜂群。
一、蜜蜂疾病的诊断蜜蜂疾病的诊断是保护蜂群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诊断方法,可以及早发现病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蜜蜂疾病及其诊断方法。
1. 莫拉疫莫拉疫是一种常见的蜂群疾病,主要影响蜂蛹。
诊断时,可以观察蜜蜂巢穴的蜂蛹是否死亡过多,死蛹通常呈灰黑色,并在点刺后会有恶臭气味。
此外,还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蜂蛹内部是否有螨虫寄生来进一步确认。
2. 群星病群星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通过触感、外貌和行为的变化来进行诊断。
患有群星病的蜜蜂群体呈现不同寻常的行为,如无目的地飞行、翅膀颤动和触角扭曲等。
此外,观察感染蜜蜂的外貌,通常会发现身体呈现不正常的颜色或渗出液体。
3. 长鼻蜂螨病长鼻蜂螨病是由寄生蜂螨引起的一种疾病。
诊断时,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成蜂的足部是否出现异常现象,如足丝缺失或变形。
同时,也可以观察感染蜜蜂的腹部是否出现破损或残留蜨螨。
二、蜜蜂疾病的防控技术蜜蜂疾病的防控是保护蜜蜂养殖业的关键环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蜜蜂疾病防控技术。
1. 采用清洁管理措施保持蜂箱和工具的清洁是预防蜜蜂疾病的第一步。
蜜蜂疾病往往通过感染源传播,所以保持蜂箱、工具和饲料容器的清洁有助于防止疾病的传播。
定期清洗蜂箱,并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
2. 配备合适的蜂箱蜂箱的设计和材质对蜜蜂疾病的防治起着重要作用。
选择合适的蜂箱种类和品种,可以减少对蜜蜂疾病的容易感染。
另外,要确保蜂箱的密封性好,并且有适当的通风系统,以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3. 进行定期检查和筛查定期检查蜜蜂群体的健康状况,包括观察蜂巢内的蜂蛹、观察成蜂的外貌和行为等,可以及早发现蜜蜂疾病。
蜜蜂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新进展

蜜蜂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新进展蜜蜂作为自然界中重要的传粉昆虫,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蜜蜂在其生长和繁殖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养蜂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保障蜜蜂的健康和蜂群的稳定,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常见的蜜蜂病虫害1、美洲幼虫腐臭病这是一种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蜜蜂幼虫。
染病幼虫在封盖后的 2 至 4 天死亡,尸体呈棕色、有粘性、有难闻的气味。
2、欧洲幼虫腐臭病由蜂房蜜蜂球菌等多种细菌引起,多发生于 3 日龄至 4 日龄的幼虫。
患病幼虫呈黄白色或暗褐色,失去光泽,尸体干枯后易破碎。
3、白垩病由真菌引起,主要危害幼虫。
患病幼虫体表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石灰状物质,幼虫最终死亡。
4、蜂螨包括大蜂螨和小蜂螨,它们寄生于蜜蜂的幼虫、蛹和成虫体表,吸取蜜蜂的血淋巴,导致蜜蜂体质衰弱、寿命缩短、繁殖力下降。
5、巢虫主要是蜡螟的幼虫,会蛀食巢脾,破坏蜂巢结构,影响蜜蜂的正常生活和繁殖。
二、传统防治方法的局限性在过去,对于蜜蜂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物。
然而,长期使用化学药物不仅容易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还可能对蜜蜂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威胁,影响消费者的健康。
此外,化学药物的使用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三、新的防治技术进展1、生物防治(1)利用有益微生物一些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杆菌、乳酸菌等,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通过给蜜蜂补充这些有益微生物,可以增强蜜蜂自身的免疫力,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2)引入天敌针对巢虫等害虫,可以引入其天敌进行防治。
例如,一些寄生蜂可以寄生在巢虫的幼虫体内,从而达到控制巢虫数量的目的。
2、物理防治(1)蜂箱清洁定期对蜂箱进行清理和消毒,去除老旧巢脾、蜡屑和杂物,减少病虫害滋生的环境。
(2)温度和湿度控制通过合理调节蜂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虫害生长的条件。
例如,在高温高湿的季节,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可有效预防真菌病害的发生。
蜜蜂养殖病虫害防治大全

蜜蜂养殖病虫害防治大全蜜蜂是重要的传粉工具,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蜜蜂养殖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困扰。
为了保证蜜蜂的健康和养殖的稳定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蜜蜂养殖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蜜蜂疾病防治1. 阿米巴病阿米巴病是蜜蜂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感染蜜蜂通常出现腹部膨胀、触须显著变黑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保持蜜巢干燥、饲喂高质量花粉、及时更换蜜巢。
2. 黑斑病黑斑病是由黑斑病菌引起的传染病。
感染蜜蜂会出现膨胀、黑点和黑斑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蜜巢干燥通风、提供充足的花粉和蜂食、及时清除死蜂。
3. 蜂痘蜂痘是蜜蜂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疾病。
感染蜜蜂体表出现红色疙疙瘩,并伴有发热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清洁蜂口、加强蜂群免疫力。
二、蜂虫害防治1. 螨虫螨虫是蜜蜂养殖中的一种常见害虫。
感染蜜蜂在背部和腹部会有螨虫存在,引起蜜蜂感染螨虫病。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进行蜜蜂螨虫检查、保持蜂箱干净并使用防螨虫的药物。
2. 蚜虫蚜虫是蜜蜂养殖中的一种严重害虫。
感染蜜蜂会出现病情恶化、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保持蜂箱清洁、注意蜜蜂的饮食均衡和养分摄入,及时清除蚜虫。
3. 蜜蜂食蜜蜂蜜蜂食蜜蜂是蜜蜂养殖中的一种常见虫害。
感染蜜蜂会出现感染后腹部肿胀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检查蜜蜂的腐尸,清楚死蜂和维护蜂巢的卫生。
三、蜜蜂养殖管理除了对病虫害的防治,蜜蜂养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管理措施:1. 建立健康的蜂群选择优质的亲蜂、保持蜂巢干燥通风、设立科学的喂养和饮水系统,以建立健康的蜂群。
2. 定期检查和清理蜂巢定期检查蜂巢,清理死蜂、蜜渣和其他杂质,保持蜂巢整洁,防止病虫害的滋生。
3. 合理投放草药根据需要,合理投放防治病虫害的中草药,如苦丁茶、黄连等,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某些病虫害。
4. 加强蜜蜂免疫力通过合理饲喂,提供充足的花粉和蜂食,以增强蜜蜂的免疫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三种常见蜂病

三种常见蜂病1.白垩病症状:主要感染成熟幼虫或封盖后的幼虫,雄蜂幼虫最易发病。
发病初期病虫变得苍白疏松,活动及发育能力大大降低;中期,幼虫膨胀,腹部长满白色菌丝;后期,整个幼虫体布满白色菌丝,虫体萎缩并逐渐变硬。
严重感染白垩病的蜂群在箱底或巢门口常见大量的白垩状干尸。
预防:做好日常的消毒和防疫工作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治疗:发病蜂群可在每250毫升波尔多液中加入2毫升新洁尔灭制成的混合液喷脾,每2-3天一次,连续3-4天可见明显效果。
2.美洲幼虫腐臭病症状:美洲幼虫腐臭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封盖幼虫传染病,被污染的饲料和巢脾是传染源,内勤蜂清理巢房和饲喂幼虫等活动是病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多发于气温较高的夏季。
通常感染2日龄幼虫,4-5日龄发病,出现明显症状,封盖幼虫期死亡。
典型症状是巢房盖下陷,出现针头大小的穿孔,封盖子脾表面呈现湿润或油光状,患病幼虫体色从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棕色至棕黑色,幼虫头部朝向巢房盖,虫体顺着背部下塌,尾尖位于巢房底。
虫体组织腐烂后,有黏性或鱼腥味。
病死幼虫的尸体干枯后呈难以剥落的鳞片状物,紧贴巢房壁,蜜蜂难以清除。
预防: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保持强盛群势,增强蜜蜂的清巢和抗病能力。
防止盗蜂和迷巢蜂,控制病源的传播和蔓延。
治疗:对发病严重的蜂群,应果断采取彻底换箱换脾治疗,即将消毒后或未接触病原物的蜂箱或蜂脾,放于病群位置,在巢门前铺一垫板,把蜂全部抖落在板上,让蜂和蜂王从巢门爬入箱内,同时结合饲喂用灭菌灵1包,加少量温水溶解后,对4千克糖水进行药物治疗,每脾蜂喂25-50克,隔1天喂1次。
3.囊状幼虫病症状:囊状幼虫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幼虫传染病。
南方在每年的2-4月和11-12月为发病高峰期。
主要感染2-3日龄的幼虫,潜伏期为5-6天。
主要传染源为被污染的饲料。
患病幼虫一般死于封盖之后,病死幼虫头部上翘、白色、无光泽、无黏性、无臭味,用镊子很容易从巢房中拉出。
子脾中间出现不规则的空房,形成“花子”和“穿孔子”。
养蜂人最怕什么,蜜蜂常见的几种病,怎么来预防

养蜂人最怕什么,蜜蜂常见的几种病,怎么来预防一、囊状幼虫病。
又名囊雏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幼虫传染病。
春末夏初多发,主要传染源为被污染的饲料。
病虫一般于5-6日龄大量死亡,发病蜂群子脾中常出现不规则的空房。
防治:选育抗病蜂种,加强饲养管理。
密集蜂群,加强保护、保温。
断子清巢,减少传染源。
备足饲料提高蜂群抗病力。
药物治疗:将市售碘酊加水配成1-3%的溶液再加少量白糖,配成稀糖液喷脾。
使用浓度要由低到高,最好在傍晚使用。
按每框蜂病毒灵1片,多种维生素1片,调入糖浆内喂蜂。
二、麻痹病。
又叫黑蜂病或瘫痪病,病原体为慢性麻痹病毒和急性麻痹病毒。
一般春秋季在成年蜂中所发生的,多为麻痹病。
气温较低的早春或晚秋多以大肚型为主,夏秋季多以黑蜂型为主。
主要通过蜜蜂的饲料交换传播。
防治:替换蜂王,加强保温,防止蜂群受潮,给病蜂群饲喂奶粉、黄豆粉等蛋白质饲料,提高其抗病力。
药物治疗。
20万单位的金霉素或新生霉素兑入1千克糖浆,每框蜂喂50-100克,隔3-4天喂1次,3-4次为一疗程,或每千克糖浆加病毒灵3-4片,每框蜂喂50克,3-4次为1疗程。
也可用1千克糖浆对板蓝根冲剂20克、土霉素2片,隔天喂1次,连用4次。
三、美洲幼虫腐臭病。
又叫烂子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封盖幼虫传染病,被污染的饲料和巢脾是传染源。
腐烂的幼虫有黏性,挑起能拉细丝,有鱼臭味。
防治:加强检疫,杜绝病源,不购病蜂,禁用来路不明的饲料。
对蜂群用0.1%的磺胺噻唑糖浆预防。
发现病蜂群,立即隔离治疗。
对重病群要彻底换箱及脾,彻底消毒,轻病群进行人工清巢和消毒。
土霉素、四环素、磺胺噻唑钠3种药物可交替使用。
每群蜂用土霉素粉5万-10万单位(四环素10万-20万单位,磺胺噻唑钠0.5-1克)混于0.5千克白糖中,加食用油揉成团连喂4-5天后改为隔天饲喂,直至不见烂子为止。
四、欧洲幼虫腐臭病。
主要是未封盖幼虫的传染病。
由蜂房链球菌、蜂房芽孢杆菌,蜜蜂链球菌和蜂房杆菌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所致。
蜜蜂疾病预防与防治技术大全

蜜蜂疾病预防与防治技术大全蜜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对农业及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疾病的侵害,蜜蜂的养殖和保护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蜜蜂疾病,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技术,旨在帮助饲养者更好地保护蜜蜂。
一、美国腐殖病(American Foulbrood)美国腐殖病是一种由芽孢杆菌引起的细菌性感染病。
感染的蜜蜂幼虫在腐败和变黑的蜜蜂蜂房内死亡。
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关键在于早期检测和处理。
1. 定期检查蜂巢:每月检查蜂巢,观察是否有呈现褐色、棕色或黑色的幼虫,以及干燥、凝结的蜂房触手可及的部分。
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
2. 替换病蜂巢:将受感染的蜂巢移走并销毁,替换为新的蜂巢。
3. 消毒工具:使用消毒剂清洁感染工具,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二、欧洲蜜蜂立枯病(European Foulbrood)欧洲蜜蜂立枯病是由蜜蜂立枯病梭菌引起的感染病。
受感染的蜜蜂幼虫死亡后,会在蜂巢内形成褐色干燥的物质。
以下是预防和防治该病的方法:1. 强化蜂群健康: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源,增加蜜蜂的抵抗力。
2. 及时更换蜂巢:定期更换蜂巢,特别是那些受到感染的蜂巢。
3. 注意检查:定期检查蜂巢,并观察幼虫和蜂巢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三、蜜蜂螨虫蜜蜂螨虫是蜜蜂疾病中最常见和破坏性最大的病原体之一。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蜜蜂螨虫的技术:1. 使用化学药物: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蜜蜂螨虫的治疗和预防。
但需注意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以避免对蜜蜂和蜂蜜产生不良影响。
2. 添加粉末糖:在蜂巢中添加粉末糖可以使蜜蜂不断搅动蜂巢,从而减少蜜蜂螨虫的滋生和传播。
3. 保持卫生:保持蜂箱内外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清除积聚的蜂蜡和蜂皮。
四、黑斑病(Chalkbrood)黑斑病是一种由子囊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影响蜜蜂的幼虫。
以下是预防和防治黑斑病的技术:1. 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给蜜蜂提供高质量的花粉和蜜,增强蜜蜂的抵抗力。
2. 温度控制:保持蜂巢温度稳定,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氏瓦螨(大蜂螨) 雌螨呈横椭圆形,长1.17毫米宽1.77
毫米,体色为暗红至褐色,有三个齿
四对足;雄螨比雌螨小,长0.88毫
米宽0.72毫米,卵圆形。
主要寄生在蜂体上和封盖雄蜂房内。
巢门前可见翅
足残缺幼蜂爬行,工蜂拖出死蛹体上有时可见白色
若螨。
被大蜂螨寄生的蜜蜂发育不良,体质差,采
集力差、寿命短。
春初、秋末
金螨扑、复方绝螨一号、二号、特
效绝螨三号、五号、六号、螨毒菌
一次净(中、西均可)、特效绝螨王、
特效绝螨精、强蜂扑螨香粉
亮热厉螨(小蜂螨) 雌螨呈卵圆形,体长1.03毫米宽0.56
毫米,前端较窄,后端纯圆;雄螨呈
卵圆形,淡黄色,长0.95毫米宽0.56
毫米。
主要寄生在子脾上,很少寄生在蜂体上,对幼虫和
幼蜂危害特别严重,常常造成群势衰弱,甚至全群
覆灭。
2~3月繁殖,5~
6月达到高峰
升华硫、小螨锐克、金螨扑、螨毒
菌一次净(中药)、强蜂扑螨香粉、
螺原体病(爬蜂病) 螺旋菌质体,是螺旋状的丝状体。
病蜂腹部膨大,行动迟缓,翅微卷下垂,不能飞翔,
只能在蜂箱周围爬行,中肠变白胀肿,环纹消失,
后肠积满绿色水样粪便。
早春
爬立克、特效爬蜂康、菌毒快克、
蜂百克
白垩病(石灰质病) 由真菌球囊菌引起。
死亡幼虫尸体变干、变硬,形成白垩状,有白色似
棉花纤维状的菌丝或有呈球形的囊孢。
春季、初夏
白垩清、特效百菌杀、螨毒菌一次
净(中药)
囊状幼虫病(中蜂尖
头病) 由囊状幼虫病毒。
患病幼虫大多在封盖内死亡,死亡幼虫呈黄褐色,
不腐烂,无粘性,无臭味。
春末夏初、秋末
冬初
囊立克、菌毒快克
蜂百克与爬立克共用特效
欧洲幼虫腐臭病(黑色幼虫病) 蜂房球菌。
死亡幼虫最初呈苍白色,最后呈黑褐色,具有酸臭
气味,无粘性,不能拉成细丝。
多发春季
特效百菌杀、特效幼虫康、螨毒菌
一次净(中药)
美洲幼虫腐臭病(烂子病、臭子病) 由幼虫芽孢杆菌。
幼虫组织腐烂、变成粘稠、深褐色、能拉丝的物质,
有腥臭味。
春夏秋均可发生
菌毒快克、特效幼虫康、螨毒菌一
次净(中、西均可)
麻痹病
(黑蜂病、瘫痪病) 慢性蜜蜂麻痹病病毒引起。
表现为大肚、黑蜂两种类型,大肚型腹部膨大,蜜囊
充满液体,身体与翅不停颤抖;黑蜂型腹部不膨大,
绒毛脱光,身体发黑,翅常缺损,身体与翅颤抖。
春秋季严重
特效幼虫康、升华硫、大肚病片、
特效爬蜂康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大蜡螟体色赭褐色,
体长16~20毫米,幼虫约25毫米左
右;小蜡螟体色灰褐,体长8毫米,
幼虫约15毫米。
在巢脾上穿隧道,蛀食蜡质,吐丝作茧,不但严重
损坏巢脾,而且还造成蜜蜂幼虫或蛹死亡,引起所
谓白头病,严重时导致蜂群飞逃。
夏末秋初特效巢虫净、螨毒菌一次净(中药)
疾病名称病因症状发病时间防治药物
阿米巴病(变形虫病) 由马氏管变形虫(阿米巴)引起的成年
蜂传染病。
病蜂腹部膨大,有时出现下痢症状,体质虚弱,无
力飞行,不久死亡。
冬末春初
强氯杀菌剂、特效爬蜂康、螨毒菌
一次净(中药)
孢子虫病(微粒子病) 由蜜蜂微孢子虫引起。
只感染成蜂,幼虫和蛹不致病,患病初期蜜蜂活动
正常,后期萎靡不振,腹部膨大,前胸背板和腹尖
变黑,下痢,不能蛰刺。
南方3~4月,北
方5~6月高峰期
特效爬蜂康、螨毒菌一次净(中药)
副伤寒病(下痢病) 由蜜蜂副伤寒杆菌引起。
病蜂腹部膨大,行动迟缓,无力爬行,有下痢现象,
严重时箱底和巢门处死蜂遍地。
冬末春初,特别
多发春季
爬立克、菌毒快克、大肚病片
败血病由蜜蜂败血杆菌引起。
病蜂烦躁不安,拒食,无力飞翔,极度衰弱,死蜂
颜色变暗、变软,肌肉迅速腐败。
春夏两季
爬立克、螨毒菌一次净、特效幼虫
康
有机磷农药中毒1059、1605、敌百虫、敌敌畏、甲拌
磷等
蜂群突然大批死亡,多是采集蜂,且强群严重;蜜
蜂极度不安,秩序混乱,爱蜇人;中毒蜜蜂常爬出
巢门,在地上翻滚打转,不停抽搐,最后痉挛而死。
特效解毒灵
拟除虫菊酯农药中毒苄氯菊酯、杀灭菊酯、多虫畏、溴氰
菊酯、功夫菊酯等
蜂群突然大批死亡,多是采集蜂,且强群严重;蜜
蜂极度不安,秩序混乱,爱蜇人;中毒蜜蜂常爬出
巢门,在地上翻滚打转,不停抽搐,最后痉挛而死。
大肚病片、特效解毒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