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

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

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第一章消防安全燃烧的概念和意义1.1 消防安全燃烧的定义1.2 消防安全燃烧的意义第二章火源与燃烧过程2.1 火源的分类与生成机理2.1.1 火源的分类2.1.2 火源的生成机理2.2 燃烧过程及其特点2.2.1 燃烧三要素2.2.2 燃烧的特点第三章燃烧的基本条件3.1 可燃物3.1.1 可燃物的分类3.1.2 可燃物的特性3.2 氧气3.2.1 氧气与燃烧的关系3.2.2 氧气的供应方式3.3 点火源3.3.1 点火源的种类3.3.2 点火源的作用与选择第四章燃烧的支持条件4.1 点火温度4.1.1 点火温度的定义4.1.2 点火温度的测定与影响因素4.2 燃烧温度4.2.1 燃烧温度的定义4.2.2 燃烧温度的测定与影响因素4.3 燃烧的活性4.3.1 燃烧的活性定义4.3.2 燃烧的活性测定与影响因素第五章火灾的危害5.1 火灾的危害种类5.1.1 火灾对人员的伤害5.1.2 火灾对环境的影响5.2 火灾的危害机理5.2.1 火灾蔓延机理5.2.2 火灾烟气的危害第六章火灾的防控措施6.1 消防设备与装备6.1.1 消防器材的分类与作用6.1.2 消防器材的使用与维护6.2 消防系统6.2.1 消防水系统6.2.2 消防自动报警系统6.2.3 消防烟气排烟系统6.3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6.3.1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6.3.2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6.3.3 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第七章灭火与救援7.1 灭火技术7.1.1 灭火剂的种类和选择7.1.2 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7.2 灭火救援措施7.2.1 火灾现场的初期处置7.2.2 火灾扑救与逃生自救第八章灾害事故的预防与减轻8.1 灾害事故的预防8.1.1 安全生产与消防安全的关系8.1.2 灾害事故的事前预防8.2 灾害事故的减轻与应急处理8.2.1 灾害事故的事后救援与处理8.2.2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第九章案例分析9.1 火灾事故案例分析9.2 消防安全事故案例分析9.3 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案例第十章消防安全燃烧的未来趋势10.1 消防安全技术的发展10.2 灭火救援技术的发展10.3 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的创新结语以上是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的大纲,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目录一、燃烧概述 (1)二、燃烧要素 (2)1. 可燃物 (3)2. 氧化剂 (4)3. 点火源 (4)三、燃烧过程及阶段 (5)1. 燃烧过程的物理变化 (7)2. 燃烧过程的化学变化 (8)四、燃烧类型 (9)1. 扩散燃烧 (10)2. 预混燃烧 (11)五、燃烧反应方程式及计算 (12)1. 燃烧反应方程式的编写原则和方法 (13)2. 燃烧反应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实例 (14)六、燃烧的应用与控制系统 (16)一、燃烧概述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类生产生活中。

燃烧的本质是物质之间的氧化反应,其中包含了能量的转化与释放。

燃烧过程涉及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可燃物是燃烧反应的主体,助燃物主要是氧气,而点火源则是引发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意味着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热量。

这种热量释放的形式多样,可以表现为火焰、热辐射等。

燃烧反应的速度和强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可燃物的性质、助燃物的浓度、点火源的能量以及环境温度等。

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对于防止火灾、控制燃烧过程以及有效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燃烧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发动机中燃烧燃料以产生动力,在烹饪中使用火来加热食物,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使用灭火设备等。

对燃烧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燃烧带来的好处,还能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燃烧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二、燃烧要素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燃料、氧气和热量。

要使燃料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基本要素,即燃料、氧气和热量。

燃料:燃料是燃烧过程中产生能量的来源。

它可以是一种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木材、纸张等。

燃料的种类和性质对燃烧过程有很大影响,不同燃料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和效率。

氧气:氧气是燃烧过程中的必要成分,燃料无法燃烧。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的形式
1 明火燃烧
2 非明火燃烧
明亮的明火是可见光的一种,通常是可燃物表面 的氧化反应导致的。
非明火燃烧指没有明亮火焰的燃烧形式,如炭化、 熔化、蒸发。
3 烟气燃烧
4 火焰燃烧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产生的烟气是火焰中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之一。
火焰是燃烧过程中由可燃物和氧气生成的可见光 和热能。
燃烧的类型
化学燃烧
化学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形成新的物质和能 量。
物理燃烧
物理燃烧是指通过物理方式使物 质发生氧化分解反应,释放出能 量。
生物燃烧
生物燃烧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 被氧化,释放出能量和二氧化碳。
燃烧的过程
1
燃烧的三要素
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温度,没有其中一项燃烧无法进行。
燃烧的安全问题
燃烧的危险性
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高温、燃 烧物飞溅、热辐射等危险因素。
燃烧的防范措施
正确使用和储存易燃物品,加 强火灾预防和探讨 如何预防和应对火灾事件。
2
燃烧的反应物
燃烧反应物是可燃物和氧气,可燃物氧化产生新的物质和能量。
3
燃烧的副产物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如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烟气等。
燃烧的应用
燃烧的热力学应用
燃烧的环保用
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被用于发电、 发展清洁能源和减少排放是燃烧的
加热、工业生产等方面。
环保应用的重要方向。
燃烧的交通应用
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中的燃烧过程 提供了动力能源,但也产生了尾气 污染。
《燃烧基础知识》PPT课 件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是物质在氧气存在下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常见于人 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持燃烧。
燃烧的效率
燃烧效率的定义
燃烧效率是指燃烧过程中有效能量与总能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 示。
影响因素
燃烧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燃料类型、燃烧条件、空气供 应和燃烧设备的设计等。
提高燃烧效率的方法
通过优化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比例、改善燃烧设备的热工况、采用催化 燃烧等技术可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能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
燃烧的安全措施
控制可燃物浓度
01
在工业生产中,控制可燃物的浓度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达到爆
炸极限。
通风与排气
02
保持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及时排除可燃气体和粉尘,防止浓
度积累。
防火分隔与消防设施
03
设置防火分隔,配备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
检查其有效性。
燃烧的安全事故处理
紧急疏散
一旦发生燃烧事故,应立 即启动紧急疏散程序,迅 速撤离现场人员至安全区 域。
燃烧反应缓慢,通常不会发出可见火焰, 而是以热辐射形式释放出热量的现象。
燃烧的过程
引燃阶段
在引燃阶段,可燃物质与点火源 接触并开始燃烧。此阶段需要足 够的点火能量和可燃物质的存在

燃烧阶段
在燃烧阶段,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 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气体。 此阶段是燃烧过程中的主要阶段。
熄灭阶段
在熄灭阶段,燃料被完全消耗或氧 气耗尽,燃烧反应停止。此阶段释 放的热量和气体逐渐减少。
燃烧的物理特性
要点一
总结词
燃烧的物理特性包括火焰的形成和传播、热辐射和燃烧产 物的状态变化。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氧化剂反应产生火焰。火焰的形 成和传播与可燃物的物理性质、反应条件和环境因素有关 。火焰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并具有特定的温度和 发光特性。此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辐射可以传递热量 ,影响周围物质的状态变化。最后,燃烧产物可以是气态 、液态或固态,取决于可燃物的组成和反应条件。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燃烧燃烧是一种伴随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化学反应。

放热是指燃烧物质中的化学能一部分转变为热能。

发光是指人们用肉眼能观察到的光亮,多数可燃物燃烧时可以看到火焰光亮。

既然是化学反应,一定就会有新的物质生成。

例如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

二、燃烧的三要素燃烧虽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它也不是随便发生的。

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燃烧的三要素。

(1)要有可燃物。

不论是固体、液体、气体,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一般都称为可燃物。

例如,无机物有钾、钠、碳、铝粉、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二硫化碳等;有机物有纸、木材、橡胶、棉、麻、汽油、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2)要有助燃物。

助燃物,顾名思义就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例如空气、氧、过氧化钠、浓硝酸、浓硫酸等。

发生火灾时空气是主要的助燃物。

(3)要有着火源。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量叫做着火源,或叫做引火源、点火源。

最常见的着火源是热能,还有电能、化学能、光能、机械能等。

常见着火源主要有以下几种:a.明火。

如生产和生活中的灯火、火炉、火柴、打火机、烟头、烟筒或烟道喷出的火星、气焊和电焊喷火、机动车辆排气筒冒出的火星等。

b.电火花。

如电气开关在开闭电闸时的弧光放电、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

还有静电火花,如液体流动引起的带电、喷出气体的带电、人体的带电等。

c.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星。

如机器上轴承转动的磨擦、铁钉落入设备内后铁器和机件撞击、磨床和砂轮的磨擦、铁器工具相撞或与混凝土相碰等。

d.高热物质和高温表面。

如加热装置、烧红的电炉、电加热器、高温物料的输送管、冶炼厂或铸造厂里熔化的金属、烟囱和烟道等。

e.雷击。

是瞬间的高压放电,能引起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

f.自燃起火。

以上三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并且要分别满足一定条件,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或燃烧将停止。

燃烧学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燃烧学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三)爆炸极限
1.爆炸浓度极限: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 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
遇火会产生爆炸 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遇 火会产生爆炸 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 性大小的主要依据。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 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二、 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
1.单质的燃烧产物 一般单质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为该单质元素的氧 化物。
2.化合物的燃烧产物 一些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完全燃烧产物外, 还会生成不完全燃烧产物。最典型的不完全燃烧产物 是一氧化碳(CO2),它能进一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燃烧产物 合成高分子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伴有热裂解,会分 解产生许多有毒或有刺激性的气体,如氯化氢、光气、 氰化氢等。
第二节 燃烧类型
燃烧按其发生的瞬间的特点不同,分为闪燃、着 火、自燃、爆炸。
一、 闪燃
(一)闪燃的含义
定义: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整齐,遇明火 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 因为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蒸发出来的蒸 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 补充维持稳定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
4.木材的燃烧产物 木材是一种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主要以纤维素分子形式存在。木材燃烧主要生成二氧 化碳、水蒸气、甲酸、乙酸、一氧化碳等产物,也会 申城可燃蒸气及颗粒。
三、 燃烧产物的毒性
燃烧产物有不少是毒害气体,往往会通过呼吸道 侵入或刺激眼结膜、皮肤黏膜使人中毒甚至死亡。
据统计,在火灾中死亡的人约80%是由于吸入毒 性气体中毒而致死的。一氧化碳是火灾中最危险的气 体。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5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 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可燃物种类:固体、液体、气体
6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助燃物: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 为助燃物(也称氧化剂) 包括:空气中氧、氯、氟、氯酸钾等。硝酸纤维等 爆炸品自含氧。 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一般主要为氧。其在空气中的 含量约为21%,可燃物在空气中的燃烧以游离的氧 作为氧化剂。但是有的可燃物在其他氧化剂中也能 发生,甚至燃烧更加剧烈。
7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引火源: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 称为引火源(也称着火源) 根据引起物质着火的能量来源不同,在生产 生活实践中引火源种类:明火、高温物体、 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 能和核能等
8
具备了燃烧三要素,燃烧也不一定会发生。
乙汽 醚油 的的 最最 小小 点点 火火 能能 力量 为为
煤的自燃
煤是一种固体燃料,主要成分是碳,约占65%,另外还有 氢、氧、氮、硫、水和矿物质,根据炭化程度,可将煤分 为褐煤、烟煤、泥煤和无烟煤。煤的自燃是生产和储运中 最常见的起火原因。
如何防止煤的自燃呢? 1、煤堆插管散热
2、煤堆不要过大、过高、过密、时间不能过长
3、随时检查内部温度
20
燃烧类型
爆炸通常分为核爆炸、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粉尘
可燃气体
装在容器内的液体或者气体, 由于物理变化(温度、体积 和压力等因素)引起体积迅 速膨胀,导致容器压力急剧 增加,由于超压力或者应力 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且爆 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 分均不改变的现象。 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 学反应,产生大量气 体并使温度、压力增 加或者两者同时增加 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燃烧的基础知识消防培训知识

燃烧的基础知识消防培训知识

燃烧的基础知识消防培训知识
燃烧是一种什么现象?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B. 物质与氮气发生的吸热反应
C. 物质在无氧环境下的分解过程
D. 物质的物理状态变化
下列哪项不是燃烧的三要素之一?
A. 可燃物
B. 助燃物(如氧气)
C. 引火源(如明火、高温表面)
D. 阻燃剂
在消防中,“闪点”是指什么?
A. 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能够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B. 可燃物体开始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C. 物体达到自燃的最高温度
D. 火焰能够传播的最大距离
下列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A. 将易燃物品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B. 在密闭空间内使用明火
C. 定期检查电线和电器设备
D. 及时清理可燃垃圾
灭火的基本原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至其燃点以下
B. 隔离法:将燃烧物与可燃物隔离
C. 窒息法:隔绝空气或氧气
D. 助燃法:增加燃烧物的氧气供应
在火灾初期,使用哪种灭火器材最为适宜?
A. 干粉灭火器
B. 泡沫灭火器
C. 二氧化碳灭火器
D. 所有类型的灭火器都同样适宜
下列哪项不是预防火灾的重要措施?
A. 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
B. 禁止在易燃物附近使用明火
C. 随意堆放可燃物品
D. 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火灾逃生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
A. 使用电梯快速逃生
B. 尽量贴近地面匍匐前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向火源相反的方向盲目奔跑
D. 躲在易燃物附近等待救援。

干货燃烧基础知识

干货燃烧基础知识

干货燃烧基础知识考点1 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但要导致燃烧的发生,不仅需要满足三要素条件,而且需要三者达到一定量的要求,并且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

链式反应自由基是确保燃烧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考点2 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点燃(或称强迫着火)和自燃。

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可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诸如:表示不止一个例子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的大量能量,或是气体、蒸气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考点 3 燃烧方式分类气体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液体燃烧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固体燃烧方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

考点 4 典型的燃烧产物(1)高聚物的燃烧产物: 会产生CO、HCl、 HF、 SO₂、 COCl₂ (光气)、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2)木材的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时,分解产物主要是CO、H₂和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时,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

(3)煤的燃烧产物:主要有: CO、CO₂、 CH4及其同系物、不饱和烃等气体。

(4)金属的燃烧产物挥发金属(如Li、Na、K、Mg、Ca等)在空气中容易着火燃烧,熔融成金属液体,它们的沸点一般低于其氧化物的熔点(K除外),因此在其表面能够生成固体氧化物。

考点 5 燃烧产物危害性(1)毒害性统计资料表明,火灾中死亡人员中的大约75%是由于吸人毒性气体而致死的。

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CO、HCN、SO₂、NO₂等。

燃烧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燃烧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燃烧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二、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点火源)。

只有在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才会发生燃烧。

1、可燃物:是指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起燃烧反应的物质。

如:木材、纸张、布料、油漆等。

2、氧化剂:是指助燃的物质,它本身不一定可燃,但可以给予可燃物足够的氧化力,使其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如:氧气、高锰酸钾等。

3、温度(点火源):是指引燃可燃物的外部热源。

如:火柴、打火机、烟蒂等。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预热阶段、燃烧阶段和熄灭阶段。

1、预热阶段:此阶段可燃物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逐渐分解成可燃气体和固体颗粒。

2、燃烧阶段: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开始燃烧并放出大量热量。

此时火焰迅速蔓延,颜色明亮,温度升高。

3、熄灭阶段:燃烧结束后,火焰逐渐熄灭,可燃物逐渐冷却。

四、火灾的扑救在火灾扑救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灭火方法和措施:1、扑灭初期火灾:在火灾初期,应迅速采取措施扑灭火灾,如使用灭火器、灭火器材等。

2、断绝火源:在火灾发生时,应迅速断绝火源,如关闭阀门、切断电源等。

3、喷水灭火:对于一般固体物质火灾,可用喷水灭火的方式扑灭。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一、概述焊接是一种通过加热或加压两个或多个金属部分使其结合在一起的工艺。

它是工业制造过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连接金属的方法。

为了提高焊接质量,减少返工和浪费,所有从事焊接工作的员工都需要接受焊接基础知识的培训。

二、焊接的种类1、熔化焊:这是最常见的焊接方式,通过加热金属至其熔点,使其变成液态,然后冷却固化,使两个金属部分连接在一起。

2、压焊:这种焊接方式是通过压力,而不是热源,使两个金属部分结合在一起。

3、钎焊:这是一种使用低熔点金属作为钎料,将金属零件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燃烧基础理论知识课件PDF

燃烧基础理论知识课件PDF

燃烧基础理论知识目录§1.燃烧基础知识§2.火灾的定义和分类§3.建筑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4.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燃烧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能燃烧的物质一定能够被氧化,而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能够燃烧。

比如:铁生锈的过程就是被氧化,但是铁不能燃烧。

因此,物质是否发生了燃烧反应,可根据“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发出光亮”这三个特征来判断。

§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一)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 引火源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品。

如纸张、木材、煤炭、汽油、氢气等。

自然界中的 可燃物种类繁多,若按化学组成不同,可分为有机可燃物和无机可燃物两大类;按物理状态不同,可分为固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气体可燃物三大类助燃物:凡与可燃物相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最常见的助燃物是氧,包括游离的氧(空气中的氧)或化合物中的氧;此外,某些物质也可作为燃烧反应的助燃物,如氟、氯、氯酸钾等物质也可作为助燃物。

引火源(也称点火源):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能源)。

引火源温度越高,越容易点燃可燃物质。

根据引起物质着火的能量来源不同,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引 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

§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链式反应:有焰燃烧都存在着链式反应。

当某种可燃物受热,它不仅会汽化,而且其分子会发生热裂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使燃烧持续进行 。

有焰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和链式反应四个要素。

燃烧四面体§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二)燃烧的充分条件: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

燃烧重要基础知识点

燃烧重要基础知识点

燃烧重要基础知识点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并伴随着火焰、热和光的现象。

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火灾的原因以及进行火灾预防和灭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燃烧的必备条件:燃烧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即燃料、氧气和足够的热量。

燃料是指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能量的物质,如木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氧气则是燃烧的气体供应源,一般来自空气中的氧分子。

热量则是激发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能源。

2. 燃烧的反应类型: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是燃料和氧气之间的强烈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释放出能量。

这种类型的反应也被称为完全燃烧。

此外,不完全燃烧也是一种常见的燃烧类型,它发生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燃料无法完全氧化,产生一些残留物如一氧化碳和碳颗粒。

3. 火焰的形成:当燃料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相遇时,就会发生火焰的形成。

火焰是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可见明亮的燃烧产物。

当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并释放出能量时,这些能量以热量和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光的能量在我们的视觉系统中被感知为火焰。

4. 火灾防控措施: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点对于进行火灾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预防火灾的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正确使用火源(如燃气、蜡烛等)、妥善处理易燃物品以及建立有效的消防设备和措施。

在火灾发生时,正确的灭火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使用灭火器、灭火器具和灭火系统等。

总结:燃烧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掌握燃烧的基础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火灾的原因,还有助于进行火灾预防和灭火工作。

燃烧的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的基础知识课件

无火焰燃烧具有三个特点: (1)无链锁反应。 (2)氧在可燃烧的界面。 (3)可燃物为炽热的固体。 对有火焰燃烧,由于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 游离基(自由基)作中间体,所以燃烧三角形增 加了一个空间坐标,形成燃烧四面体。如图1-2-3 所示。
• 人们长期用火和同火灾斗争中发现闪燃、着火、
自然爆炸等燃烧类型,它们各自都有其独特性。 因此,人们为了消防安全必须分析研究每一类型 燃烧的发生的特殊原因,以便人们按照实际情况 确定了该相应的防火和灭火措施。
3.一定的引火能量(点火能)
• 不管何种形式的点火能量,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强
度才能引起可燃物质着火。否则,燃烧就不会发 生不同可燃物质燃烧所需的引火能(点火能)各 不相同。 几种常见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如表所示:

4、相互作用
• 燃烧不仅必须具备必要条件(三要素)和充分条 •
件,而且还必须使以上条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 燃烧才会发生和持续,否则,燃烧也不能发生。 对无火焰燃烧可用经典三角形(如图1-2-2)表示 三者关系。燃烧三要素(三边连接)同时存在、 相互作用,燃烧才会发生。

燃烧的定义
• 步骤自行加速发展下去(瞬间自发进行若干次),直
至反应物燃尽为止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产生的 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简而言之,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燃烧本质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近代链锁反应理论认为:燃 烧是一种游离基的链锁反应。链锁反应也称为链式反应, 即由游离基在瞬间进行的循环连续反应。游离基又称自 由基或自由原子,是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外 界因素(如光、热)的影响下,分裂而成含有不成对电 子的原子或原子基团,它们的化学活性非常强,在一般 条件下是不稳定的,容易自行结合成稳定分子或与其它 物质的分子反应生成新的游离基。当反应物产生少量的 活化中心—游离基(自由基或自由原子)时,即可发生 链锁反应。只要反应一经开始,就可经过许多链锁。当 活化中心全部消失(即游离基消失)时,链锁反应就会 终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燃点对于可燃固体 和闪点较高的可燃液体,具有实际意义。控制可燃物质的 温度在其燃点以下 ,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用水冷却灭 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 三、自燃 1、什么是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 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着火现象, 称为自燃。 即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自身所发生 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 升,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 由于热的来源不同,物质自燃可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 两类。
第二节 燃烧类型




燃烧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分为闪燃、着火、自 燃、爆炸四种类型。 一、闪燃 (一)闪燃的含义 1、什么是闪燃-----是指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 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2、为什么可燃液体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 这是因为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 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 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着火的先兆,从消防角度来说, 闪燃就是危险的警告.



爆炸温度极限也有下限、上限之分。 什么是爆炸温度下限------液体在该温度下蒸 发出等于爆炸浓度下限的蒸气浓度。此时的温度 称为爆炸温度上限(液体的爆炸温度下限就是液体 的闪点); 什么是爆炸温度上限-----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 出等于爆炸浓度上限的蒸气浓度,此时的温度称 为爆炸温度上限。 爆炸温度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爆炸危 险性就越大。 通常所说的爆炸极限,如果没有标明,就是指 爆炸浓度极限。 (四)影响爆炸极限的主要因素
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一、燃烧的定义
国家标准GB5907-86规定: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 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应具备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 燃烧不仅在空气存在时能发生,有的可燃物在其他氧化剂中也能发生。 燃烧不仅是化合反应,也有的是分解反应或 分解反应。 二、燃烧的本质 近代连锁反应理论认为:燃烧是一种游离基的连锁反应也称链反应, 即由游离基在瞬间进行的循环连续反应。 1、什么是游离基----------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基或自由原子,是化合物 或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外界因素光热的影响下,分裂而成含有不成 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它们的化学活性非常强,在一般条件下是不 稳定的,容易自行结合成稳定分子或其他物质的分子反应生成新的游 离基。








二、着火 (一)什么是着火-----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 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 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着火。 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这是日常 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 (二)物质的燃点 什么是燃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 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 燃点或着火点,以℃表示。 根据可燃物的燃点高低,可以衡量其火灾危险程度。 物质的燃点越低,则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




不管何种形式的引火源,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 引起燃烧反应,所需引火源的强度,取决于可燃物质的最 小点火能量即引燃温度,低于这一能量,燃烧便不会发生。 不同可燃物质燃烧所需的引燃温度各不相同。例如汽油的 最小点火能量0· 2mj, 醚最小点火能量0· 19mj. 4、相互作用 燃烧不仅需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而且还必须使燃烧 条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会发生或持续。否则, 燃烧也不能发生。 例如在办公室有桌、椅、门、窗帘等可燃物,有充满 空间的空气,有火源(电源),存在燃烧的基本要素,可 并没有发生燃烧现象,这就是因为这些条件没有相互结合、 相互作用的缘故。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发 生燃烧还应有量方面的要求,这就是发生燃烧或持续燃烧 的充分条件。可见,三要素彼此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发生 质变。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是: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2、一定的氧气 含量 实践证明,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有的 最低氧含量要求。低于这一浓度,虽然燃烧的其他条件全 部具备,但燃烧仍然不能发生。 汽油燃烧的最低含氧量要求为14· 4%,煤油为15%。 3、一定的点火能量







例如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 源而引起的爆炸,炸药的爆炸等都属于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反应速度快,爆炸时放出大量的热能,产生大量气体 和很大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响声。 化学爆炸能够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 消防工作中预防的重点。 3、核爆炸 核爆炸是由于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所 形成的爆炸。如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爆炸就属于核爆 炸。 (三)爆炸极限 1、爆炸浓度极限 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是指可燃的气体、蒸 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 浓度。



气体、蒸气的爆炸极限,通常以体积百分比表示。 粉尘通常用单位体积中的质量( g/m3 )表示。 什么是爆炸下限? 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 什么是爆炸上限? 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 要依据。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超低、爆炸 上限超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混合物的浓度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时,既不能发生爆炸也不 能发生燃烧。 2、爆炸温度极限 什么是爆炸温度极限-----------可燃性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 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由于液体的蒸气浓度是在一定温度下形成的,所以可燃液体 除了有爆炸浓度极限外,还有一个爆炸温度极限。



2、助燃物 什么是助燃物-----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通常燃烧过程中的助燃物主要是氧,它包括游离基的氧或化合物中的氧。 空气中含有大约21%的氧,可燃物在空气中的燃烧以游离的氧作为氧化剂,这 种燃烧是最普遍的。此外,某些物质也可作为燃烧反应的助燃物,如氯、氟、 手机链氯酸钾等。 也有少数可燃物,如低氮硝化纤维、硝酸纤维的赛璐珞等含氧物质,一 旦受热后,能自动释放出氧,不需要外部助燃物就可发生燃烧。 3、引火源 什么是引火源-----尽是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引火源温度越高,越容易点燃可燃物质。根据引起物质着火的能量来源 不同,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引火源通常有: (1)明火 (2)高温物体 (3)化学热能 (4)电热能 (5)机械热能 (6)生物能 (7)光能和核能。











综上所述,物质燃烧是氧化发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 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三、燃烧的条件 燃烧现象十分普遍,但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 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 必要条件即: 可燃物 助燃物(又称氧化剂) 引火源 上述三个条件通常被称为燃烧三要素。只有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 的情况下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 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用燃烧三角形来表示。 1、可燃物 (1)什么是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 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可燃物的类型 自然界中的可燃物种类繁多,若按其物理状态分, 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可燃物。
产生,使链锁反应开始。引发方式常见的有热离解,光照 法、加入引发剂、氧化还原反应、催化法、放射线照射等。

(2)链传递----即游离基作用于参加反应的分子,
在生成产物的同时,产生新的游离基,使链反应自发地一 个传一个,不断地进行下去。

(3)链终止-----即游离基与器壁碰撞而成为稳
定分子,或者两个游离基与第三个惰性分子(能量很低) 相撞后失去能量而成为稳定分子,或反应物全部变完,游 离基消失,使链反应终止。

2、物质的自燃点 什么是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 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 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产生燃烧。 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形成自燃危险性的依 据。可燃物的自燃点超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四、爆炸 (一)什么是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 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从广义上说,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状态, 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巨大能量,或是气体、蒸气 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地压 力突跃变化。





当反应物产生少量的活化中心-----游离基时,即可 发生链反应。只要反应一经开始,就可经过许多链锁步骤 自行加速发展下去,直至反应物燃尽为止。当活化中心全 部消失(即游离基消失)时,链反应就会终止。 1、链锁反应一般经历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三个步骤。
(1)链引发-----即游离基(自由原子或自由基)的

甲类:指闪点小于28℃的液体。如汽油、苯、乙醇。 乙类:指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 ℃的液体。如煤油、 松节油等。 丙类:指闪点大于等于60 ℃的液体。如柴油、桐油、润滑 油等。 我国规定,把闪点小于或等于61 ℃的液体,称为易燃液 体。其中又分为: 低闪点液体(闪点≤-18 ℃ ) 中闪点液体(闪点-18 ℃ ---23 ℃ ) 高闪点液体(闪点≤60℃ ) 特别说明:两种完全互溶燃烧液体混合物的闪点,一般 低于这两种可燃液体闪点的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