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比大小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设计的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77页的“比较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地、正确地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相应的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卡片、实物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哪个物体大,哪个物体小。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讲解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步骤,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比较学具的大小,并用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1. 观察2. 比较3. 表示七、作业设计1. 比较下列物品的大小,并用符号表示比较结果:(1)苹果和橙子(2)书本和笔记本(3)小鸟和飞机2. 小组内互相比较身高,并用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正确地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如:家具、交通工具、动植物等。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我选择了生动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来作为实践情景引入的部分。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6篇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6篇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6篇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篇1[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教材17页[教材分析及思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的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的。

新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三只猴子分水果(4个梨,3个桃子,2只香蕉)的主题内容,在一个班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效果并不是很好。

感觉这一内容离儿童的实际生活远了一点点,给学生的感觉不够鲜活。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

也指出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提供途径应该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是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应该是丰富的,便于学生进行探索与研究。

根据这一理念的指导,在第2个班教学时我有所改进,我从学生自己身上所具有的东西入手,引导他们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从而引出“t;、>和=”的认识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改变后的情境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认识符号“”、t;、“=”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大小。

2、能力目标: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字啊?(出示1--5数字卡片)。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同桌互相找找说说对方身上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用1-5来表示的。

比一比谁最棒,找得又快又多!2.同桌互找互说。

一人说另一人听。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请愿意向全班同学汇报的同桌来说说。

(1个鼻子,2只眼睛,2只耳朵,2只手,2只脚,1条辫子,3个兜,衣服上有4朵花,4个字,5个手指头)[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

在第二次的教学中,我一开始就创设让学生去同桌身上找能用1-5来表示的东西的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个个兴趣高涨地去找去发现,并快乐地体验到原来自己身上也藏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

《比大小》教案15篇

《比大小》教案15篇

《比大小》教案《比大小》教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大小》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比大小》教案1详细介绍:比大小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17-18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师: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

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2、汇报交流。

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匹马、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动物?请用学具(动物头像)表示出来。

(2)学生摆完,设疑激趣: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①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A、独立思考B、小组交流C、全班交流②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和同样多;比多;比少。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认识等号。

(研究第一种情况)(1)学生汇报:我把熊和鹿做比较。

师: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A: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一班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实际含义,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来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培育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运用“=”、“>”、“<”来描述数的大小。

2、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开火车数数。

2、说一说上节课学了哪些内容?用“=”、“>”和“<”填空。

34 42 21 55让学生回顾怎样区分“=”、“>”和“<”,借助顺口溜来记忆。

二、巩固提升1、完成练习三第1题。

(1)指导学生看第1幅图,然后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2)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全班沟通。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指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解答,小组内相互沟通,最后全班评价展示。

评选出每组画的同学,让其他学生说说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1)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师:“数一数,比一比”是什么意思?怎样数才不会数错?引导学生先数出小狗和小猫以及花朵的数量并把数字写上去,再进行比较。

(3)还可以怎样比?4、完成练习三第4题。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师: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除了动物,你还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鼓舞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并且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进一步理解1~5各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3)师:小鸟和大象比,你能用式子表示吗?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培育学生有序看图的学习习惯。

通过数一数活动加深学生对于1~5每个数字的含义的理解,并进一步建立数与图之间的联系,培育良好数感。

5、完成练习三第5题。

(1)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来表示1~5这几个数字。

对于学生的不同的表示形式,要及时的鼓舞和肯定。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比大小的实际意义;
2.能够用大、小符号比较物体的大小;
3.能够根据题意和实际情景,进行大小比较。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理解比大小的概念;
2.训练学生使用大、小符号进行比较;
3.帮助学生将比大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内容
1.比大小的实际意义;
2.大、小符号的运用;
3.有关比大小的实际题目。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展示设备;
2.大、小物体模型;
3.比大小的实际题目。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物体,引导学生认识大小的概念。

2. 学习比大小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种物体的大小,并开始认识大小之间的关系。

3. 训练使用大、小符号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使用“大于”、“小于”符号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

4. 进行实际练习
设计一些实际题目,让学生进行比大小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
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比大小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从实际中认识到比大小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使用大、小符号进行比较的方法。

七、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比较大小,并记录下来。

八、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找出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比大小的基础上,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

《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正确地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较物体的大小: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2. 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含义,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3. 比较练习:通过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认识。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大小不同的物体(如球、方块、玩具等)。

2.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大小不同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些物体的大小关系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物体的大小。

”2. 探究新知(1)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①教师演示:用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如球和方块。

②学生操作:每人拿一套大小不同的物体,同桌之间进行比较。

③师生交流: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比较结果,并引导学生说出比较方法。

(2)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认识①教师讲解:介绍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含义,如“大于”表示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大,“小于”表示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小,“等于”表示两个物体一样大。

②学生练习:每人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师生交流: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并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和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使用。

《比大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比大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比大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比大小》这一课的教案,这是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我们将学习如何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这三个符号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这三个符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PPT、黑板、粉笔等;学具包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先用PPT展示一些图片,比如2个苹果和3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多哪个少。

2. 讲解比较方法:然后我会在黑板上写出2和3,让学生们试着比较大小。

我会解释说,2小于3,我们可以用小于号(<)来表示。

同样地,我会再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比较方法。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比较方法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

比如:比较5和7的大小,比较9和10的大小等。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出题比较,看看哪个小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最多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大于(>)小于(<)等于(=)七、作业设计1. 比较大小练习题:(1)2 < 3 吗?为什么?(2)4 > 5 吗?为什么?(3)7 = 7 吗?为什么?答案:(1)是,因为2小于3。

(2)不是,因为4小于5。

(3)是,因为7等于7。

2. 家庭作业:(1)请家长帮忙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试着比较大小。

(2)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1【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什么?3后面是什么?(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1、出示主题画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子梨桃子香蕉343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1)老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向大数,尖端朝向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一只熊吃了一颗玉米。

玉米够吗?三、练一练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2教学内容:比大小P17教学目标:1、通过计数和比较活动,体验比较方法的多少。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比大小》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比大小》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比大小》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一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1-5的数之后,进一步学习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识别1-5的数字,并理解其顺序。

- 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和用法。

- 能够使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

- 能够根据数的大小进行正确的排序和比较。

2. 教学难点:- 准确判断数的大小关系,并正确使用符号表示。

-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处于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对数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他们对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更感兴趣,喜欢参与动手操作和游戏活动。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情景创设:展示两组不同数量的物品(如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哪组多、哪组少。

- 提问:你们是怎么看出哪组物品更多的呢?-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比较数字的大小,也就是“比大小”。

2. 新课讲解- 呈现1-5的数字卡片,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讲解“>”(大于)和“<”(小于)的符号含义及用法。

- 举例说明如何使用这些符号来比较数字大小,如“3 > 2”表示3大于2。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进行大小比较。

二、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辅助教具:数字卡片、大于、小于、等于符号卡片。

3.教学环境:教室内需要有黑板或白板。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和数字卡片2,请学生比较这两个数字的大小。

学生积极参与比较,认识到数字1比数字2小,引出比大小的概念。

2. 学习内容
1.明确比较的对象,可利用水果或玩具等实物让学生比较大小。

2.引入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大小比较的训练。

3.练习:出示一系列的数字或物品,让学生两两比较大小,用符号表示
大小关系。

3. 拓展与应用
1.让学生分组,自行选择物品进行大小比较并用符号表示。

2.导入生活中的例子,如比较水果的大小、比较自己的年龄等。

4. 总结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大小比较的重要性,以及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运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实例引入比大小的概念,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通过小组合作以及个人操作,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更多趣味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最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比大小》教案

《比大小》教案

《比大小》教案《比大小》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大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大小》教案1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有一句诗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节是咱们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习惯吃月饼,表示团团、圆圆。

师:笑笑吃月饼咯,请看。

师:她吃了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师:淘气也有一个同样大的月饼,但他想比笑笑吃得多一些,你会建议淘气吃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师:同学们的建议可真多,老师把你们的一部分建议写在黑板上,好吧。

师:同学们的这些建议是否都合理呢?这就要比一比它们与谁大、谁小?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比较分数的大小。

(揭示课题:比大小)【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中秋节吃月饼生活情境引入分数比大小,解决了“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比较大小”的问题,使学生感受所研究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唤起其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建议淘气吃月饼的几分之几会比笑笑吃得多,教学资源从学生中来,真实、自然,满足学生的提出问题的欲望。

】二、操作比较,探究规律。

(一)探究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1、比较和的大小。

师:这么多分数,我们先用哪个和来比呢?我们就先来比较一下和的大小,好吗?师:如果用一个圆来代表一个月饼,(拿起学生桌面的2个圆)请用这两个同样大的圆一个表示出,一个表示出,然后再比较他们的大小。

开始行动吧。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师:同学们都比了吃的份数,其实,你们所说的1份就是整个圆的,那这3份就是几个啊?师:通过涂一涂,再看着图来比一比,我们确实发现大于。

是谁的建议,恭喜你!你的建议合理,我代表淘气谢谢你。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是让学生感知借助图形比较分数的方法,充分体验看图比大小的过程,。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精选4篇)_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精选4篇)_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精选4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1)学生用纸折分数(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一年级_比大小教案(3篇)

一年级_比大小教案(3篇)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大小的符号“>”、“<”、“=”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比大小的符号。

2. 能够正确比较两组数字的大小。

教学难点:1. 正确运用比大小的符号。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实物教具(如数字卡片、图片等)。

2. 白板或黑板。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卡片,如1、2、3,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数字的大小关系。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比大小的符号有哪些吗?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比大小的符号:“>”、“<”、“=”。

二、新授1. 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教具,展示不同大小的数字或物体,引导学生进行比大小的练习。

2. 教师提问:谁能上来演示一下,如何用比大小的符号表示这两个数字的大小?3. 学生上台演示,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4. 教师出示一组带有比大小符号的题目,如“3 > 2”,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题目中的意思。

5. 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用比大小的符号填空。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点评。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如苹果、橘子、香蕉,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比较方法。

3.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需要比大小的情况?4.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大小的符号及其应用。

2. 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比大小的题目。

2.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需要比大小的情况,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教具、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比大小的符号及其应用。

2024年比大小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

2024年比大小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

2024年比大小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材《数学乐园》第一册第五章“比较大小”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进行比较;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的大小概念,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进行比较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难点: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进行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黑板。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最大的数字和最小的数字。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和3,提问: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2)引导学生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进行比较。

(3)讲解数轴的概念,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出5和3的位置。

3.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大小比较题目。

(2)同桌相互检查,讨论解答过程。

4. 小组合作(1)教师给出数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大小比较。

(2)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答案,其他组员补充。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黑板上画一条数轴,标出010的数字。

2. 在数轴上标出5和3的位置,并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数的大小,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表示:2和7;4和6;9和9。

2. 答案:(1)2<7;4<6;9=9。

(2)在数轴上表示出1、5、8的位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2. 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是否掌握了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3.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大于10的数的大小?(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数的大小比较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

2.能够通过简单的实例进行大小比较。

3.能够灵活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二、教学准备
1.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

2.教具:数字卡片、比较符号卡片。

3.教辅:比大小练习册。

三、教学内容
1.什么是比较大小?
2.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讲解。

3.比大小的实例分析。

4.比大小的练习。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1、2、3,让学生比较大小,引出比大小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
1.通过比较符号卡片“大于、小于、等于”,向学生介绍大于、小于、等于的意义。

2.通过实际情境讲解大于、小于、等于的应用。

第三步:示范操作
老师选取几组数字,让学生比较大小,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第四步: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进行比大小的练习。

五、教学反馈
1.教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及时检查和纠正。

2.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帮助理解比大小的概念。

六、教学拓展
1.可以通过游戏形式进行比大小的练习。

2.可以设计综合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综合运用。

七、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比大小的基本概念和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的方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大小的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期数学《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期数学《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期数学《比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比大小的概念。

2.能正确比较不同数量的物品大小。

3.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大小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

2.帮助学生练习比大小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比大小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2.数量卡片3.比大小图片4.讲义四、教学过程引入:在教案上写下几个数字,比如1、3、5,让学生说出数字的大小关系。

学习: 1. 讲解比大小的概念:比大小是指比较物品的大小,哪个更多,哪个更少。

2. 练习比大小:让学生根据数量卡片进行练习,比较不同的数量大小。

3. 利用图片进行比大小:展示图片让学生比较图片中物品的大小。

巩固: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比较物品的大小,训练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比大小的能力。

拓展:让学生自行在教室或学校周围找寻物品进行比大小,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应用比大小能力的习惯。

五、课堂练习1.比较以下两组物品的数量大小:–3只小猫 vs 2只小狗–4个苹果 vs 6个香蕉2.根据图片,判断下面哪一个更多:–[图片1]–[图片2]3.编排数学题目,让学生在纸上进行比大小操作。

六、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比大小题目,在家庭中找寻不同物品做比大小练习。

七、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练习册上的作业以及课后的应用情况来评估学生对比大小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掌握比大小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九、补充说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物体间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习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2.学习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物体间的大小关系。

3.练习比较物体大小,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物体间的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苹果、橘子、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大小。

2.邀请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些物品的大小关系,如“这个苹果比那个橘子大”等。

(二)新课讲解1.讲解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a.看一看:观察物体的大小,找出最明显的特征。

b.摸一摸:用手感受物体的大小,判断大小关系。

c.比一比:将两个物体放在一起,比较大小。

2.讲解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物体间的大小关系:a.大于:表示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大。

b.小于:表示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小。

c.等于:表示两个物体大小相同。

3.示例讲解: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比较物体大小的实例,如比较两支铅笔的长度、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等。

(三)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大小关系。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错误。

(四)巩固提高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拓展延伸1.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大小比较的游戏,增强亲子关系。

2.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六)课堂小结2.强调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物体间的大小关系。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范文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范文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范文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游戏感知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揭示课题)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师:你是怎样想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2、生生游戏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学生活动)(反馈比赛结果)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们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

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从时间轴上求正负数的相差数。

(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面的“神八、天宫一号太空一吻”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以获得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讲解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比大小》章节。

我们会通过对比不同数字的大小,学会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能够独立地比较两组数字,并能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正确地表示出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能够正确地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符号的含义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数字卡片、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模型,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比如桌子和椅子的数量,让学生试着比较哪个多哪个少。

2. 讲解:然后我会拿出数字卡片,展示给学生,并解释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

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比如3>2,表示3比2大;3<4,表示3比4小;3=3,表示3和3相等。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例题,比如7>6,让学生明白如何使用这些符号来比较数字。

4.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出一些比较数字大小的题目,并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来表示。

5.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类似的比较数字大小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来板书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例题,比如“大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小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等于号(=):表示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相等”。

七、作业设计1. 5 > 42. 6 < 73. 3 = 3答案:1. 5 > 42. 6 < 73. 3 = 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独立地进行比较。

在课后,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出一些比较数字大小的题目,和朋友一起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优秀教案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P17《比大小》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3、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学生的数感。

4、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卡片。

本教学设计由提供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5,让我们先来念“手指歌”。

(学生活动。

)2、观察数量。

(媒体出示书第14~15页的主题图。

)%师:小猴子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图上的小猴和水果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学生可能回答:猴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梨的只数可以用4来表示;桃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香蕉的只数可以用2来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小猴和水果的图片:分别一一点击最下面的: 小猴、梨、桃、香蕉,媒体演示:它们的个数,最后出示3 、4、3、2。

教师同时板书。

)[[设计意图说明: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揭示课题。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这些数哪个大那个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大小》。

1"(板书:《比大小》)二、新授探究一:1、知道相等。

;(媒体出示:小猴和桃子图。

)师:小猴最喜欢吃桃了,一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可能回答:(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

猴子有3只,桃子也有3只,猴子和桃子一样多,所以桃子够分了;、(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桃子也摆了3只,猴子和桃子一一对应一样多,所以桃子够分了。

)师:刚才某某小朋友说的方法,也就是:1只猴子对应1个桃子,1只猴子对应1个桃子,(点击教师并板书。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并且通过利用已经学过的数数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引出新的知识,让学生感悟知识迁移。

]2、认识等号。

师: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好,你们已经会用我们前几节课学的本领来解决今天的新问题了,你们真棒。

3和3同样多,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同样多呢(学生回答:等号。

)(点击媒体出示:=)!师: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表示这两个数相等。

(教师板书:3=3 ,带领学生书空;点击媒体出示:读作:3等于3;带领学生读一读。

)师: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学生可能回答:等号两边的数相等;等号两边是两个相等的数。

)}师:所我们可以说: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

2 3只猴子对应3个桃子,正好一样多。

媒体演示:一样多。

分别点击猴子图和桃子图,媒体出示:3、3。

(点击媒体出示: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

师带领学生读一读。

)3、练一练。

;(媒体出示):( ) ( )□○□要求:(1)可以用数几表示小动物的只数;(2)方框里填几,圆圈里填什么符号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动物图,媒体出示数;点击媒体分别出示答案。

)师:我们用手势来表示等于号(教师示范,学生学做),下面这题我们就用手势来表示。

(媒体出示)┊┊┊┊{□○□(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媒体出示数和等号。

)师:你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说一说举例,帮助加深对于“=”意义的理解。

]《探究二:1、知道大于。

(媒体出示:猴子与香蕉图。

)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可能回答:_一年级上册比大小优秀教案。

(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

猴子有3只,香蕉有2根,猴子比香蕉多,所以香蕉不够分;(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香蕉摆了2只,猴子和香蕉一一对应,香蕉比猴子少了,所以香蕉不够分。

3%师:刚才小朋友用1只猴子对应1根香蕉的方法,一一对应着比较,发现猴子多,香蕉少,香蕉不够分了。

(点击2、认识“>”。

师:猴子有3只,香蕉只有2根,(分别点击猴子图和香蕉图,媒体出示3、2)3比2多,我们还能用等于符号吗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师:这是大于号。

(点击领学生读。

)师:仔细观察,大于号有什么特点大于号两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回答:?(1)大于号的左边开口大,右边尖尖的;(2)大于号的左边是大的数,右边是小的数;(3)大于号的开口对着大的数,尖尖角对着小的数;)"师:所以我们可以说:开口大,朝大数。

(点击教师带领学生说一说。

)2、练一练。

(媒体出示)?( ) ( )□○□要求:(1)学生手势表示。

(2)你是怎么想的(记忆口诀:个别说,全班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动物图,媒体出示数;点击师: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探究三:1、知道小于。

~(媒体出示:猴子与梨图。

)4 媒体演示:猴子比香蕉多。

教师并板书。

)媒体出示:>。

)媒体出示:读作:3大于2;带(教师板书:3>2 ;带领大家书空;点击媒体出示开口大,朝大数。

媒体分别出示答案。

)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可能回答:》(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

猴子有3只,梨有4个,猴子比梨少,所以梨够分,梨多出来了;(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梨摆了4只,猴子和梨一一对应,猴子比梨少了,所以梨够分。

师:刚才小朋友用1只猴子对应1只梨的方法,一一对应着比较,发现猴子少,梨多。

(点击?3、认识“<”。

师:猴子有3只,梨有4只,(分别点击猴子图和梨图,媒体出示:3,4)3比4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小于号。

)师:你们可真行!(点击媒体出示:<。

)这是小于符号。

%出示:读作:3小于4;师带领学生读。

)于号两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板书:3<4 ,带领学生书空;点击师:仔细观察,小于号有什么特点小(学生可能回答:(1)小于号的左边尖尖的,右边开口大;}(2)小于号的形状正好与大于号相反;(3)小于号的左边是小的数,右边是大的数。

(4)小于号的开口也是对着大的数,尖尖角对着小的数。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尖头小,对小数。

(点击4、练一练。

(媒体出示)¥( ) ( )□○□要求:(1)学生手势表示。

(2)你是怎么想的(记忆口诀:个别说,全班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动物图,媒体出示数;点击师: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5 媒体演示:猴子比梨少。

教师并板书。

)媒体出示尖头小,对小数。

教师带领学生说一说。

)媒体分别出示答案。

)《比大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2、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学生经历、比较等活动,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9只猴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请学生认读1—5各数。

(二)提问:4前面的数是几3后面的数是几》二、探究新知(一)师讲故事后,出示主题图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呢分别是多少呢2.图上有几只猴子呀(师播放课件)(二)引导学生学习“>”“<”“=”]1、教学“=”(猴和桃比)(1)师将3只猴子和3个桃子的图片粘在黑板上。

(2)提问:这里猴子和桃子哪个多些(同样多)(3)师说明:当猴子和桃子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连接起来(板书“=”)、(4)提问:这是什么号呢(板书“等号”)(5)提问:这个式子怎么读呢(板书“3等于3”)2、教学“>”(猴和香蕉比)(1)师将3只猴子和2根香蕉的图片粘在黑板上。

)(2)提问:现在猴子和桃子哪个多些呢(猴子多些)(3)师说明:3只猴子多些,2根香蕉少些,也就是说3要大些,2要小些,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连接(板书“>”)(4)师指出“>”的名称是大于号并板书。

(5)师教读3大于2并板书。

;(6)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大于号的大口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尖尖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从而得出顺口溜:大口朝着大数,尖尖朝着小数。

3、教学“<”(猴和梨比)(1)师将3只猴子和4个梨的图片粘在黑板上。

(2)提问:现在是什么多些呀(梨)@(3)师说明:4个梨多些,3只猴子少些,那么也就是说4要大些,3要小些,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连接(板书“<”)(4)提问:这个符号它的名字是什么呢有没有同学知道(板书“小于号”)(5)提问:那么这个式子怎么读呢(指名读并让学生教读两遍,师板书“3小于4”)(6)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小于号的大口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尖尖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从而得出小于号跟大于号同样的性质:大口朝着大数,尖尖朝着小数。

!4、区分“>”、“<”学生观察“>”、“<”,思考:大于号和小于号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得出顺口溜: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或者左手小于号,右手大于号,两边相等等于号。

三、巩固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题.四、全课总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

知道了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都是:大口朝着大数,尖尖朝着小数。

还知道了:左手小于号,右手大于号,两边相等等于号。

《比大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3、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学生的数感。

4、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5,让我们先来念“手指歌”。

(学生活动。

).2、观察数量。

(媒体出示主题图。

)师:小猴子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图上的小猴和水果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学生可能回答:猴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梨的只数可以用4来表示;桃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香蕉的只数可以用2来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小猴和水果的图片::分别一一点击最下面的: 小猴、梨、桃、香蕉,媒体演示:它们的个数,最后出示3 、4、3、2。

教师同时板书。

)[设计意图说明: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