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进走私进口货物的税务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关税法律制度案例(3篇)

关税法律制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关税法律制度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采取走私等非法手段逃避关税,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损失。

本文将以某进出口公司涉嫌走私案为例,对关税法律制度进行解析。

二、案例介绍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

2017年,该公司涉嫌走私案被我国海关总署查处。

经调查,该公司在2016年至2017年间,通过虚构合同、虚假申报、伪报货值等手段,逃避关税合计人民币1000万元。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分析(1)虚构合同:该公司在与外商签订合同过程中,故意隐瞒实际交易情况,虚构交易价格,以达到降低关税的目的。

(2)虚假申报:该公司在向海关申报时,故意隐瞒货物的真实数量、规格、型号等信息,造成虚假申报。

(3)伪报货值:该公司在申报货值时,故意压低货值,减少应缴关税。

2. 法律依据分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进出口货物,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应当依法缴纳关税。

”(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以下简称《关税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进出口货物申报不实,影响国家税款征收的,由海关依法追缴应当缴纳的税款,并处以罚款。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国家税收,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四、案例分析结论1. 该公司涉嫌走私,违反了《海关法》和《关税条例》的相关规定,构成了走私罪。

2. 该公司虚构合同、虚假申报、伪报货值等行为,给国家税收造成了严重损失,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3. 海关依法对该公司进行了调查,并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罚,维护了国家税收秩序。

五、启示与建议1. 企业应加强法治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法律案例走私(3篇)

法律案例走私(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走私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

走私犯罪不仅破坏了国家经济秩序,还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本案例将通过对一起典型的走私犯罪案件进行分析,揭示走私犯罪的特点、危害及法律后果。

二、案例简介某年某月,我国海关在例行检查中,查获了一辆装载走私物品的货车。

经查,该车从境外走私了大量的电子产品、汽车配件等商品,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货车司机李某和其同伙张某被海关部门逮捕。

三、案例分析1. 走私犯罪的特点(1)跨国性:走私犯罪涉及不同国家,具有明显的跨国性。

本案例中,走私物品从境外流入我国,属于跨国走私。

(2)隐蔽性:走私犯罪往往采取隐蔽手段,如利用夜间运输、假报品名、伪装货物等,逃避海关监管。

(3)团伙性:走私犯罪往往由多个成员组成,分工明确,形成严密的组织体系。

本案例中,李某和张某属于团伙成员,共同参与走私活动。

(4)多样性:走私犯罪涉及的物品种类繁多,包括电子产品、汽车配件、化妆品、烟酒等。

2. 走私犯罪的法律后果(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1条,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83条,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情节较轻的,由海关没收走私物品,并处以罚款。

(3)民事责任:走私行为侵害了国家利益、他人合法权益,走私者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总结本案例中,李某和张某团伙走私犯罪行为严重破坏了我国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

以下是对本案例的总结:1. 走私犯罪具有跨国性、隐蔽性、团伙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2. 走私犯罪对国家经济秩序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

3. 走私犯罪的法律后果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五、预防走私犯罪的措施1. 加强海关监管,提高查缉能力。

2.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走私犯罪的打击力度。

报关员法律案例分析(3篇)

报关员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

2018年6月,该公司在向海关申报一批进口货物时,由于报关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熟悉,导致申报错误。

具体表现为:该公司申报的货物价值虚报,未如实申报货物数量,未按规定申报货物种类。

经海关调查,该公司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的相关规定。

二、案件分析1. 法律依据本案涉及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二条: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

第三十七条: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报关单位应当依法向海关申报。

(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第十七条:进出口货物的申报价值,应当真实、准确。

第十八条:进出口货物的数量、种类,应当如实申报。

2. 违规行为分析(1)申报价值虚报该公司在申报货物价值时,未按照实际价值申报,而是虚报价值。

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属于虚假申报。

(2)未如实申报货物数量该公司在申报货物数量时,未按照实际数量申报,而是少报数量。

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属于虚假申报。

(3)未按规定申报货物种类该公司在申报货物种类时,未按照实际种类申报,而是未申报。

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属于未如实申报。

3.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的相关规定,该公司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对虚假申报的货物,海关可以依法没收,并处以罚款。

(2)对未如实申报的货物,海关可以依法没收,并处以罚款。

(3)对未按规定申报的货物,海关可以依法没收,并处以罚款。

三、案例分析结论本案中,该公司由于报关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熟悉,导致申报错误,给海关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以下是本案的几点启示:1.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报关员应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确保在申报过程中能够准确、合规地履行职责。

海关法律责任案例(3篇)

海关法律责任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各类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2018年,该公司在申报出口一批货物时,因违规操作,被海关部门查获。

经调查,该公司涉嫌虚报价格、偷逃关税等违法行为。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海关法律责任案例的典型代表。

二、案件经过1. 违规申报2018年5月,该公司计划出口一批价值100万美元的电子产品。

在申报过程中,该公司业务员王某为了降低关税,与报关员李某商量,虚报了货物的价格。

报关单上显示的货物价格为80万美元,而实际价格为100万美元。

2. 海关查获2018年6月,海关在查验该批货物时,发现货物实际价值与申报价格不符。

经进一步调查,海关发现该公司存在虚报价格、偷逃关税的违法行为。

3. 立案调查海关部门对该公司立案调查,并依法对该批货物进行了扣押。

同时,对涉案人员王某、李某进行了询问。

4. 案件审理经审理,海关部门认为该公司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虚报价格,逃避关税;(2)未如实申报货物价值,影响海关监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海关部门决定对该公司进行处罚。

三、案件处理1.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海关部门对该公司作出以下处罚:(1)没收偷逃的关税人民币18万元;(2)罚款人民币20万元;(3)暂停该公司办理进出口业务3个月。

2. 刑事责任经调查,王某、李某的行为涉嫌构成走私罪。

案件移送至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1. 违规申报的危害本案中,该公司因违规申报,导致海关部门查获。

这不仅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影响了公司的声誉。

此外,公司负责人和涉案人员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2. 海关法律责任的界定本案中,海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对该公司进行了处罚。

法律走私案例分析的模版(3篇)

法律走私案例分析的模版(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一)时间背景(二)地点背景(三)当事人背景(四)案件起因二、案件概述(一)案件基本情况(二)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三)案件处理结果三、案例分析(一)法律走私的定义及特征1. 法律走私的定义2. 法律走私的特征(二)案件涉及的法律条文及解释1. 相关法律法规2. 法条解释(三)案件分析1. 案件涉及的违法行为2. 违法行为的危害性3. 违法行为的认定4. 案件处理的法律依据四、案例分析结论(一)案件违法行为的定性(二)案件处理的合理性(三)案件对法律走私问题的启示五、案例分析建议(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三)加大执法力度(四)提高司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六、案例分析总结一、案例背景(一)时间背景某年某月某日,我国某沿海城市海关在例行检查过程中,查获一宗涉嫌法律走私的案件。

(二)地点背景案件发生在我国某沿海城市海关。

(三)当事人背景当事人甲,男,某年某月出生,某市人,个体商人。

当事人乙,男,某年某月出生,某市人,个体商人。

(四)案件起因甲、乙两人为了逃避关税,非法从国外走私一批高档化妆品进入我国境内。

二、案件概述(一)案件基本情况经调查,甲、乙两人于某年某月某日,从国外走私一批高档化妆品进入我国境内。

海关在例行检查过程中,发现该批化妆品无合法进口手续,涉嫌走私。

经进一步调查,甲、乙两人承认违法行为,并主动退缴了走私的化妆品。

(二)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是法律走私。

(三)案件处理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海关对甲、乙两人作出如下处罚:1. 责令甲、乙两人退缴走私的化妆品;2. 对甲、乙两人分别处以罚款人民币十万元;3. 对甲、乙两人分别处以有期徒刑一年。

三、案例分析(一)法律走私的定义及特征1. 法律走私的定义法律走私是指违反国家法律规定,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寄售、寄存、寄放、储存、展示、宣传、销售、购买、使用、进出口等行为。

进项税法律案例分析题目(3篇)

进项税法律案例分析题目(3篇)

第1篇一、引言进项税是指企业在购进货物、接受服务或者取得其他应税行为中支付给销售方或者提供方的不含税金额。

根据我国《增值税法》的规定,企业购进货物、接受服务或取得其他应税行为所支付的进项税可以抵扣其销售货物、提供应税服务或取得其他应税行为所应缴纳的增值税。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部分企业存在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违法行为。

本文将以某进出口公司涉嫌骗取出口退税案为例,分析进项税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

2016年,税务机关在对该公司进行税收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行为。

经查,该公司在2015年至2016年间,通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构出口货物等手段,骗取出口退税共计人民币5000万元。

税务机关依法对该案进行了立案调查,并对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

最终,该公司被依法处以罚款人民币1000万元,并追缴骗取的出口退税款。

同时,相关责任人也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1. 骗取出口退税的法律依据根据我国《增值税法》及相关规定,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货物或提供出口服务的企业,在出口环节免征增值税,并在货物或服务出口后,按照规定退还已缴纳的增值税。

骗取出口退税的行为,违反了以下法律依据:(1)我国《增值税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出口货物、提供出口服务的,免征增值税。

但是,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我国《增值税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出口货物、提供出口服务的,出口企业应当向海关办理出口申报手续,并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申请出口退税。

”(3)我国《刑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以欺骗手段骗取出口退税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法律依据根据我国《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增值税专用发票是纳税人购进货物、接受服务或取得其他应税行为后,向销售方或提供方开具的专用发票。

进出口海关法律案例分析(3篇)

进出口海关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是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

2021年,甲公司从国外进口一批货物,货值为100万美元。

在办理进口报关手续时,甲公司发现海关对其申报的货物价值进行了调整,要求甲公司补缴关税、增值税等税费共计30万美元。

甲公司不服,认为海关的调整不合理,遂向海关总署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二、案件事实1. 甲公司于2021年1月从国外某供应商处进口一批货物,合同总价为100万美元。

2. 甲公司在进口报关时,按照合同总价申报货物价值。

3. 海关在查验货物后,认为甲公司申报的货物价值偏低,经调查核实,认定实际货物价值为130万美元。

4. 海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的规定,对甲公司进行了补缴关税、增值税等税费共计30万美元的处理。

5. 甲公司不服海关的处理决定,向海关总署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三、法律分析1. 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海关对甲公司申报的货物价值进行调整是否合法。

2. 相关法律法规(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应当如实申报进出口货物的品名、数量、规格、价格、产地、贸易方式等。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海关在查验货物时,发现申报不实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可以按照下列规定处理:……(三)货物价值申报不实的,按照实际价值征收关税。

”3. 案件分析(1)甲公司在进口报关时,按照合同总价申报货物价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海关在查验货物后,认为甲公司申报的货物价值偏低,经调查核实,认定实际货物价值为130万美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海关有权对甲公司进行补缴关税、增值税等税费的处理。

(3)然而,海关在调整甲公司申报的货物价值时,未充分考虑以下因素:a. 合同价格与实际货物价值的差异可能是由市场波动、汇率变动等原因造成的,并非甲公司故意隐瞒。

法律走私案例分析的模板(3篇)

法律走私案例分析的模板(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一)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二)地点:____省____市____区(三)涉案人员:____(四)走私物品:____(五)走私手段:____二、案例分析(一)走私行为的认定1. 走私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走私是指违反海关法律、行政法规,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行为。

2. 本案走私行为的认定:本案中,涉案人员通过____(具体手段)非法运输____(走私物品)进出境,已构成走私罪。

(二)走私行为的定性1. 走私罪的种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走私罪包括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等。

2. 本案走私行为的定性:本案中,涉案人员走私的____(走私物品)属于____(具体类别),应定性为____罪。

(三)走私行为的危害1. 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危害:走私行为破坏了国家对外贸易的正常秩序,损害了国家经济利益。

2. 对国内市场的危害:走私商品往往成本低廉,扰乱了国内市场秩序,损害了国内企业的合法权益。

3. 对税收的侵害:走私行为逃避了关税等税收,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

(四)案例分析1. 走私手段的特点:本案中,涉案人员采取____(具体手段)进行走私,具有以下特点:- 隐蔽性:走私行为往往采取秘密手段,难以被发现。

- 复杂性:走私过程涉及多个环节,操作复杂。

- 专业性:走私活动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涉案人员通常具备相关技能。

2. 走私行为的成因:本案走私行为的成因主要包括:- 利益驱动:涉案人员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铤而走险进行走私。

- 监管漏洞:海关监管存在漏洞,为走私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 法律意识淡薄:涉案人员对走私行为的法律后果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5.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四、案例分析结论本案中,涉案人员走私____(走私物品),已构成走私罪。

代购税收法律问题案例(3篇)

代购税收法律问题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代购行业在我国迅速崛起。

代购业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国外商品引进国内市场,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低价位商品的需求。

然而,代购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税收法律问题,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代购税收法律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例简介某市居民李某,通过某知名代购平台购买了大量境外商品,涉及金额达数十万元。

在代购过程中,李某并未按照规定向海关申报,也未缴纳相关税费。

经调查,李某涉嫌偷税漏税。

税务机关依法对李某进行了调查处理。

三、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四十条规定:“进出口货物,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应当依法向海关申报,并缴纳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等税费。

”(2)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未缴纳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的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二)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的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并可以处以罚款;(三)依法采取其他措施,保证税款缴纳。

”2. 案例分析(1)李某的行为构成偷税漏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四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条的规定,李某在代购过程中未向海关申报,也未缴纳相关税费,其行为已构成偷税漏税。

(2)李某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税务机关依法对李某进行了调查处理,追缴了其应缴纳的税款、滞纳金,并对其处以罚款。

3. 案例启示(1)代购行业应依法纳税代购行业作为我国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纳税。

走私进口货物的税务案例分析

走私进口货物的税务案例分析

走私进口货物的税务案例分析近日有朋友咨询了一个有关税务的问题,税收征纳双方争讼涉及到的问题超出现有税收法规的调整范畴,部分观点看似无厘头,却彰显我国税法先天不足、立法滞后带来的尴尬困局。

在此背景下,一个并不复杂的案例竞能引发一个更深层次的讨论,不禁令人有拍案叫绝之想,堪称经典,故特做梳理归整以飨读者。

一、案例简介我国北方s省甲公司系有限责任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于2009年初起陆续从南方g省乙公司采购一批进口货物,并销售给同省其他企业。

不久前,g省某市国家税务机关、公安机关到甲公司了解情况并要求其给予协查帮助,至此,甲公司方才获悉其从乙公司购进的货物,系乙公司采取不法手段从境外走私入关,并且乙公司伪造了海关单据、关税和增值税凭证等手续,涉嫌偷逃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国家税收近千万元。

乙公司已将大部分货物销售到全国各地,现被查封。

其中甲公司累计从乙公司购进货物价值(不含增值税)80余万元,增值税近14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正式的供销合同,并有银行电汇单据等凭证证明其双方交易的真实性,同时甲公司取得了乙公司采用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以进项税进行了抵扣,销售给同省其他企业时对成本进行了结转。

甲公司配合完成协查后,g省某市国家税务机关将情况通报给甲公司所在地税务主管机关,随后甲公司税务主管机关要求其将该批货物已经用于进项税抵扣的增值税转出并上缴,同时其销售该批货物的销售成本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

二、争议主要焦点围绕税务机关的上述意见,甲公司与税务机关双方产生了分歧和争议。

税务机关认为: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购货方与销售方存在真实的交易,销售方使用的是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专用发票,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货物数量、金额及税额等全部内容与实际相符,且没有证据表明购货方知道销售方提供的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的,对购货方不以偷税或者骗取出口退税论处。

海关关税法律纠纷案例(3篇)

海关关税法律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国际贸易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与国外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019年,原告从国外某企业进口一批货物,货值为100万美元。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原告向海关申报了该批货物的关税,并缴纳了相应的税款。

然而,在货物通关过程中,海关对原告申报的关税进行了复查,认为原告申报的关税金额存在较大偏差,要求原告补缴关税及滞纳金。

原告不服海关的决定,遂向海关行政复议机关提起复议申请,但复议机关维持了海关的原决定。

原告无奈,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原告申报的关税金额是否准确?2. 海关对原告申报的关税进行复查的程序是否合法?3. 海关要求原告补缴关税及滞纳金的决定是否合理?三、案件分析1. 原告申报的关税金额是否准确?根据我国《海关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应当依法如实申报进出口货物的价格、数量、规格、型号、用途等,并按照海关规定缴纳关税。

本案中,原告在申报关税时,提供了合法的发票、合同等相关单证,并按照规定缴纳了关税。

但是,海关在复查过程中,发现原告申报的关税金额与实际应缴纳的关税金额存在较大偏差。

对此,原告认为,其申报的关税金额是基于合法、合规的依据,不应受到质疑。

2. 海关对原告申报的关税进行复查的程序是否合法?根据我国《海关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海关有权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查验、抽验、复验。

本案中,海关在复查过程中,对原告申报的关税进行了审查,并要求原告补缴关税及滞纳金。

对此,原告认为,海关的复查程序不合法,理由如下:(1)海关未在规定期限内对原告申报的关税进行审查;(2)海关未依法对原告进行听证;(3)海关在复查过程中,未充分听取原告的意见。

3. 海关要求原告补缴关税及滞纳金的决定是否合理?根据我国《海关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海关在复查过程中,对进出口货物的价格、数量、规格、型号、用途等有异议的,可以要求收发货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进出口法律分析案例论文(3篇)

进出口法律分析案例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在进出口过程中,法律风险也随之增加。

本文以某外贸公司涉嫌走私案件为例,从法律角度对进出口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为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法律风险提供参考。

关键词:进出口;法律风险;走私;案例分析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规模逐年攀升。

然而,在繁荣的背后,进出口法律风险也日益凸显。

走私作为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我国对外贸易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

本文将以某外贸公司涉嫌走私案件为例,对进出口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案情简介某外贸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

2019年,该公司涉嫌走私案件被当地海关查处。

经调查,该公司在2018年至2019年间,通过虚假申报、伪报价格、伪报贸易方式等手段,非法进口了一批货物。

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当地海关依法对该公司作出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罚。

三、进出口法律风险分析1. 走私的法律风险走私是指未经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寄递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规定,走私行为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在本案中,该公司涉嫌走私,其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规定,走私行为将受到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

(2)刑事责任:走私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其他法律风险除了走私法律风险外,进出口过程中还存在以下法律风险:(1)合同风险:进出口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依据。

若合同条款不明确或存在漏洞,可能导致合同纠纷。

(2)知识产权风险:在进出口过程中,若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将面临侵权诉讼。

(3)汇率风险:汇率波动可能导致进出口企业面临汇率损失。

四、防范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进出口企业应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确保在进出口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海淘雪茄逃税案例处理报告

海淘雪茄逃税案例处理报告

海淘雪茄逃税案例处理报告1. 背景海淘雪茄逃税案是指个人通过跨境电商等渠道购买进口雪茄,然后通过逃避缴纳相关税费等手段,实现非法获利的行为。

由于雪茄是一种高档商品,其价格较高,因此逃税行为可能涉及较大金额。

海淘雪茄逃税案既涉及个人行为,也涉及到相关的电商平台和海关等部门。

对于个人来说,逃税行为可能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也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和信用损失。

对于电商平台和海关等部门来说,如何加强监管和打击逃税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和税收秩序是重要任务。

本报告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案例,来了解海淘雪茄逃税案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并探讨相关的启示和对策。

2. 案例过程2.1 背景信息某电商平台A是一个知名的跨境电商平台,提供全球进口商品的销售服务。

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包括雪茄。

由于平台上的价格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用户进行购买。

2.2 逃税行为发现某海关B在对进口邮件进行抽查时,发现了一批涉嫌逃税的雪茄。

这批雪茄的申报价值较低,明显低于市场价值。

海关B随即对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并发现这批雪茄是通过电商平台A购买的。

2.3 调查和取证海关B与电商平台A合作,获取了相关的订单信息和买家信息。

通过数据分析和调查取证,发现了一些可疑的买家行为模式。

这些买家在短时间内频繁购买雪茄,且购买数量较大。

他们通常选择申报较低的价值,并选择特定的快递方式进行邮寄。

2.4 逃税行为确认经过调查和取证,海关B确认了这些买家存在逃税行为。

他们通过申报低价和选择特定的快递方式,以获得更低的税费和关税。

由于雪茄的价格较高,逃税金额相对较大。

2.5 处理结果海关B与电商平台A合作,对涉嫌逃税的买家进行了处罚。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这些买家被处以高额罚款,并要求补缴相应的税费和关税。

同时,电商平台A也受到了一定的处罚,要求加强对商品申报和价格监管的措施。

3. 结果分析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3.1 逃税行为的危害海淘雪茄逃税行为可能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却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和税收秩序。

关于海关的法律案例(3篇)

关于海关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各类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近年来,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涉嫌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被海关调查。

经调查,该公司涉嫌走私的物品包括象牙、犀牛角、珊瑚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

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海关监管、走私犯罪、濒危物种保护等方面。

二、案件事实1. 走私行为2019年3月,该公司从国外进口一批货物,申报价值为人民币100万元。

在海关查验过程中,海关工作人员发现该公司申报的货物中,含有象牙、犀牛角、珊瑚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

经调查,该公司承认其故意隐瞒了这些物品的真实情况,将其夹藏在申报货物中,企图逃避海关监管。

2. 涉案物品经鉴定,涉案象牙、犀牛角、珊瑚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共计100件,价值人民币200万元。

三、法律分析1. 海关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三条规定,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

海关依法对进出境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等进行监督管理,防止走私、偷逃税款等违法行为。

本案中,该公司故意隐瞒走私物品,逃避海关监管,违反了海关法的相关规定。

2. 走私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本案中,该公司走私象牙、犀牛角、珊瑚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情节严重,构成走私犯罪。

3. 濒危物种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进出口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国家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及其制品实行进出口许可制度。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及其制品。

本案中,该公司走私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违反了濒危物种保护的相关规定。

四、判决结果1. 走私犯罪法院经审理,认定该公司走私犯罪成立,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

2. 濒危物种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进出口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走私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及其制品的,由海关没收走私物品,并处走私物品等值以下罚款。

报关员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报关员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报关公司报关员张某,于2020年3月受公司指派,代理一家外贸企业向海关申报出口一批货物。

该批货物价值100万美元,申报出口单价为每件10美元。

在申报过程中,张某因疏忽,将出口单价误报为每件1美元,导致该批货物申报出口总价仅为1万美元。

经海关查验,发现该批货物实际价值与申报价值不符,遂对张某进行了调查。

二、案件分析1.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报关单位、报关人员应当按照海关规定,如实申报进出口货物的品名、数量、规格、价格、产地、贸易方式等,不得隐瞒、伪报、谎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报关单位、报关人员申报进出口货物,未按照规定如实申报的,由海关责令改正,处申报价值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案件分析本案中,报关员张某在申报过程中,因疏忽将出口单价误报,导致申报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张某的行为已构成申报不实。

(1)报关员张某作为报关人员,有义务按照海关规定,如实申报进出口货物的品名、数量、规格、价格、产地、贸易方式等。

然而,在本案中,张某因疏忽导致申报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未能履行如实申报的义务。

(2)报关员张某的行为属于申报不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海关有权对其处以罚款。

同时,如果该行为构成犯罪,还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案件处理结果1.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海关对张某处以申报价值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罚款。

具体罚款金额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而定。

2. 法律责任本案中,报关员张某因疏忽导致申报不实,其行为已构成违法行为。

若该行为构成犯罪,还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案件启示1. 报关员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确保申报信息的准确性。

走私法律案例(3篇)

走私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走私是指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行为。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走私犯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进出境,情节严重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走私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严重扰乱了我国经济秩序和海关管理秩序。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走私犯罪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二、案件事实2018年3月,某市海关缉私局接到举报,称有一批涉嫌走私的货物即将从某港口入境。

接到举报后,海关缉私局立即展开侦查。

经过侦查,发现这批货物系一批价值5000万元的走私汽车,涉案人员为李某、张某等6人。

经调查,李某、张某等6人系走私团伙成员,他们通过非法渠道购得这批汽车,并计划将汽车走私入境后,通过非法途径出售,获取暴利。

为了逃避海关监管,他们采用伪造、变造进出口许可证、走私通道等方式,将汽车走私入境。

2018年4月,李某、张某等6人将这批汽车走私入境后,通过非法途径将其出售。

在出售过程中,他们故意隐瞒汽车的真实来源,以规避法律制裁。

经过侦查,海关缉私局掌握了李某、张某等6人的犯罪证据,并对其进行了逮捕。

三、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规定,海关对走私行为有查缉、处罚的权力。

海关可以依法对走私行为进行调查、扣押、没收等。

四、案件处理经审理,法院认为李某、张某等6人的行为构成走私犯罪,依法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500万元;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400万元;判处其余4人有期徒刑五年至六年不等,并处罚金200万元至300万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走私犯罪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

走私罪的法律解释与案例分析

走私罪的法律解释与案例分析

走私罪的法律解释与案例分析走私罪是指以非法或未经许可的方式将禁止或限制进出口的商品、货物或资金转移或运往国内外,以便逃避国家的监管与税费等法律规定,并获得非法利润的违法行为。

走私罪在很多国家都属于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因为它侵犯了国家的经济利益、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同时也危害了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1. 走私罪的法律解释在大多数国家,走私罪受到刑法的法律规定和制约。

以中国刑法为例,在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中明确规定了走私罪的构成要件和刑罚范围。

根据该条款,以下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构成走私罪:一是以非法方式进出口货物;二是目的是逃避国家监管和征收的税费;三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

而根据具体情节的严重程度和侵犯国家经济利益的程度,走私罪的刑罚也有很大的差异,轻者可以处以罚款,重者可能判处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走私罪在国际刑法中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打击。

各国在国际合作中签署了许多关于打击走私罪的协定和条约,并建立了共享情报和协调行动的机制。

这些国际合作的努力,不仅是为了保护各国的经济利益,更是为了构建一个公平和谐的国际贸易环境。

2. 走私罪案例分析2.1 中国的走私案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和消费市场之一,也是走私犯罪活动的重灾区之一。

2019年,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了一批重大走私案件。

比如,某走私团伙为了逃避征税,将大量从境外进口的奢侈品偷运至境内并销售,涉案金额达数亿元。

在这些案件中,走私团伙利用技术手段和贸易渠道的漏洞,违规进出口商品,以此获取高额利润,严重危害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2.2 国际的走私案例除了中国,世界各国也频繁发生走私犯罪案件,违法分子借助国际间的贸易渠道和金融体系漏洞,进行非法走私活动。

例如,2018年英国海关在多个港口查获了大量走私的鸦片和毒品,揭露了一个跨国走私网络。

这些案件说明了走私犯罪不仅局限于某一个国家,也突显了国际合作在打击走私犯罪中的重要性。

3. 打击走私犯罪的措施为了有效打击走私犯罪,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走私普通货物偷税漏税122万判刑案例

走私普通货物偷税漏税122万判刑案例

走私普通货物偷税漏税122万判刑案例案例:走私普通货物偷税漏税122万判刑案例一、案情缘由在我国,政府对于进出口贸易有着严格的监管和税收征收政策。

然而,由于一些商人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采取非法手段进行走私和偷税漏税的行为。

本案就是关于一起走私普通货物并偷税漏税案件。

二、案件始末2020年10月,A某与其合伙人B某共同经营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服装、电子产品、珠宝以及家居用品等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和销售。

由于他们对于市场需求的敏感和独到的眼光,使得公司的业务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然而,由于A某和B某的盲目追求利润,他们开始考虑采取一些非法手段,以降低其进口成本并获得更高的利润。

在他们的计划中,采取走私货物和偷税漏税的手段是最为高效的方式。

于是,在2021年3月,他们假借某国际运输公司的名义,以正常的进出口贸易方式将一批涉嫌走私的普通货物运进我国,并在货物进口报关单上虚报货物的数量和价值,以逃避海关的关税征收。

这种虚假报关手段,实际上就是偷税漏税的手段之一。

三、查案过程1. 海关调查由于A某和B某的行为引起了海关的怀疑,他们的进口货物在清关过程中被海关人员抽查。

经过对货物的详细检查,发现了货物数量和报关单上的申报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不符之处。

于是,海关立即决定对A某和B某的公司进行调查。

2. 走私物品缉查海关调查人员对于这批涉嫌走私的货物进行了详细的缉查,并取得了关于这批货物从出口国运输至我国的所有相关文件和证据。

经过仔细分析,调查人员发现,这批走私货物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多年前已经下架或停产的产品,而报关单上却标注了新品,这再次证实了A某和B某伪造报关单的事实。

3. 偷税漏税调查与此同时,税务部门也对A某和B某的公司进行了全面的税收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发现该公司存在大量的虚假销售单据和合同,将部分利润通过虚假结算方式转移至境外以逃避纳税义务。

经过调查,他们发现这两人通过这种方式共偷漏税款122万人民币。

法律案例走私(3篇)

法律案例走私(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走私,是指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或者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行为。

走私行为严重扰乱了国家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走私案件的详细分析,探讨走私罪的构成要件、法律责任以及预防措施。

二、案情简介2018年5月,某市海关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一艘外籍货轮在驶入我国港口时,藏匿了大量非法进口的电子设备。

经查,这些电子设备均属于国家限制进口的商品,且未缴纳应缴税款。

货轮负责人李某(化名)交代,其受雇于一家境外公司,负责将这批电子设备从境外运输至我国境内,以逃避关税和进出口管理。

三、案件分析1. 走私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走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进出境,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案中,李某的行为符合以下构成要件:(1)主观方面:李某明知所运输的电子设备属于国家限制进口的商品,且未缴纳应缴税款,仍然故意为之,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2)客观方面:李某实际运输了国家限制进口的电子设备,逃避了海关监管,未缴纳应缴税款。

(3)客体:李某的行为侵犯了国家海关监管制度,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 走私罪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走私罪的刑罚为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本案中,李某走私的电子设备数量较大,且未缴纳应缴税款,属于情节严重,依法应被追究刑事责任。

3. 预防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民法治意识,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走私行为的危害性。

(2)完善海关监管制度,加强对进出口货物的查验,提高查缉能力。

(3)加大对走私犯罪的打击力度,严厉惩处走私分子,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4)加强与境外执法机构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走私犯罪。

四、案例分析1. 走私行为的隐蔽性本案中,李某为了逃避海关监管,故意将电子设备藏匿于货轮内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票 是 以非 法 手段 获 得 的 ,对 购货 方 不 以偷 税 或者 骗取 出 口退税 论 处 。但 应 按有 关 规定 不 予抵 扣 进 项税 款 或者 不 予 出 口退 税 ;购 货 方 已经 抵扣 的进项 税 款 或 者取 得 的 出 口退税 ,应 依 法追 缴 ” 的相 关 规定 ,乙公 司 提供 的专用
机 关 ,随 后 甲公 司税 务 主管 机 关要 求 其将 该 批货 物 已经
理 问题 的批 复 》 国税 函 【0 312 ) 如 果企 业 不能 ( 2 0】l 号 ,“ 依 照 规 定取 得 合法 购 货 发票 ,无法 确 定其 支 付货 款 的真
实性和准确性 ,其购进货物所支付的货款 ,在计算企业
应 纳税 所得 额 时 ,不 得作 为 成 本 费用 扣 除 ;根据 财 政部 《 于 增 值 税 会 计 处 理 的 规 定 》(9 】 会 字 第 8 号 ) 关 f3 财 3 , 企业 缴 纳 的增 值税 ( 包括 因取 得 虚开 增值 税 专用 发 票而
被查补的增值税 ) 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 ,也不得
【 关键词 】 增值税
所得税
税收基本法 税收管理
围 绕税 务 机关 的上述 意见 ,甲公 司 与税 务 机 关双方
产 生 了 分歧 和 争议 。税 务机 关 认 为 :依据 《 国家 税 务总
近 日有 朋 友咨 询 了一 个 有关 税 务 的 问题 ,税 收 征纳
双 方争 讼 涉 及 到 的 问题 超 出现 有 税 收 法 规 的 调 整范 畴 , 部 分观 点看 似 无厘 头 ,却 彰显 我 国税 法先 天 不足 、立 法 滞后 带 来 的尴 尬 困局 。在 此 背景 下 ,一 个 并不 复 杂 的案 例竞 能 引发 一 个更 深 层次 的讨论 ,不 禁 令 人有 拍 案 叫绝 之想 ,堪称经 典 ,故 特做梳 理归 整 以飨读 者 。
货 物的销 售成本 不得在 所得税 前列 支 。 二 、争 议主要 焦点
为 并 不影 响 其 销售 环 节凭 证 单 据 的合 法有 效 性 ,增值 税
=4 , ・ , 缸 翱
兰州一 案 的判决 中 曾经说 过一 句被广 泛 引用 的名言 :“ 征
税 的权 力事关 毁灭 的权力 ” 。没错 , 事关税 收 的问题上 , 在

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
的通 知 》 国税发 【0017 ) 购 货方 与 销售 方 存在 ( 2 018 号 ,“ 真 实 的 交 易 ,销 售 方 使用 的是 其 所 在省 ( 自治 区 、直辖 市 和 计 划 单列 市 ) 的专 用 发 票 ,专 用 发票 注 明的 销售 方 名 称 、印章 、货 物 数 量 、金额 及 税额 等全 部 内容 与实 际 相 符 ,且 没 有证 据 表 明购 货 方 知道 销 售方 提 供 的专 用发
Md c ̄tg o nAc nn e c i u
鱼苎 型
盟国 髓回荫国围四日园回
高洪峰
( 山东恒隆地产有限公司 2 00 ) 50 1
【 摘要 1 本文通过对一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在我国现行税制及税务机 关组织税收压力较大背景下,对购进
走私进 口货物 涉及的税 务 问题进 行探 讨 ,针对其 中展现 的 问题 进行深入 分析 , 出完善我 国税 收 管理 的建议 。 提
作 为成 本 费件规 定 的 。 甲公 司认 为 :首 先 ,乙公 司取 得 的 发票 是 从 国家税 务 机关 领 取 的 真实 发 票 ,其进 口环节 伪 造凭 证 单 据 的行
用 于进 项 税抵 扣 的 增值 税 转 出并 上缴 ,同时 其 销售 该 批
外 国企业 通 过 虚开 增 值税 专 用 发票 购进 的货 物所 得税 处
司已将大部分货物销售到全 国各地 ,现被查封。其中甲
公 司累计从 乙公 司购进货物 价值( 含增值 税 ) 余 万元 , 不 8 0 增值税 近 1 4万元 ,甲公 司与 乙公 司签 订 了正式 的供 销合 同 ,并 有银 行 电汇单据 等凭 证证 明其 双 方交 易的真 实性 , 同 时 甲公 司取 得 了 乙公 司采 用 防伪 税控 系统 开具 的增值 税 专用 发 票 ,以进 项 税进 行 了抵 扣 ,销 售 给 同省 其他 企 业 时对 成 本 进行 了结 转 。 甲公 司配 合 完 成协 查 后 ,G省 某 市 国家税 务 机关 将 情况 通 报 给 甲公 司所 在 地税 务 主管

案例简 介
我 国北 方 s 甲公 司 系有 限责任 公 司 ,增 值税 一 般 省 纳税人 ,于 20 年初 起陆续 从南 方 G省 乙公 司采购 一批 09 进 口货 物 ,并 销售 给 同省 其他 企 业 。不 久 前 ,G省 某 市 国家税 务机 关 、公 安机 关 到 甲公 司 了解 情 况并 要 求其 给 予协 查 帮助 ,至此 ,甲公 司方 才 获悉 其 从 乙公 司 购进 的
的法 律 或作 出专 门 的决议 ,对什 么 样 的税 收 行为 免 予追 究, 或者 从轻 、 轻责 任作 出的专 门规定 , 减 不宜 临时改变 , 或 以不 严肃 的 “ 头 文件 ”来 替代 法 律 ,要 确保 法 律 的 红
尊严 。
我们不 但要 制订一 个好 的游戏规 则 , 而且 , 重要 的是 , 球 “ 门”是 绝 不能 随 便移 动 的 。任何 涉 及 税 收的 权力 都 应该 在 法律 和 制度 层 面 的约 束下 展 开 , 由全 国人 大制 定 专 门
货物 ,系乙公司采取不法手段从境外走私入关 ,并且 乙
公 司伪 造 了海 关单 据 、关 税 和增 值税 凭 证 等手 续 ,涉 嫌 偷逃 关税 和 进 口环 节增 值 税 等 国家税 收近 千 万元 。 乙公
发 票 是非 法 的 ,甲公 司属 于 善 意取 得 虚开 的增 值 税专 用 发 票 。 同时 ,根 据 《 国家 税务 总局关 于外 商投 资 企业 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