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马哲中12句名人名言解析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经常出现在马哲里的俗语大解析

考研政治-经常出现在马哲里的俗语大解析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教程》
高等数学
强化课程,依据考试大纲及历真题介绍分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命题方向和常见的解题思想,结合强化课,帮助考生 进一步强化解题思路。
24
李擂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数学》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数学》
逻辑强化
熟悉逻辑各题型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能熟练地运用各知识点和相关的逻辑 方法解题
16
饶思中
《考研管综逻辑强化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逻辑》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数学冲刺
管理类联考数学冲刺串讲,系统串联知识体系,指导考生针对核心题深度 学习
8
刘京环
《考研管综初数冲刺讲义》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预测 4 套卷》
逻辑冲刺
王晓东
《考研管综真题》
数学基础
通过学习管理类联考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强化提高 打基础
20
刘京环
《考研管综初数基础讲义-刘京环》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教程》
数学强化
依据考试大纲及历真题介绍管理数学数学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命题方向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冲刺串讲
各科冲刺串讲,系统串讲各科知识体系,指导考生针对核心考点进行深度 学习。
8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冲刺讲义》
《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预测 4 套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1)名言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名言与哲学原理(马哲).doc

名言与哲学原理(马哲).doc

名言与哲学原理 ( 马哲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方法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2、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王充)3、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范缜)5 、水是万物的本原。

(泰勒斯)6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王充)7、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8、原子是“宇宙之砖”9、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主观唯心主义10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王守仁)11、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观念的产生,并无必要假设外物的存在。

(贝克莱)12 、“拍脑袋决策”13、疑邻偷斧14、我思故我在。

(笛卡儿)属于客观唯心主义15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子夏)16 、理生万物;未有这事,已有此理。

(朱熹)17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18 、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孔子)辩证唯物主义19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20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主客观唯心主义经常考,而且是结合名言考,很容易搞错,这里谈一个窍门:凡是词语里有“我”、“心”的全是主观唯心主义,其它的比如上帝、天、观念的就是客观唯心主义,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主观唯心主义“自大” ,除我和我心外,其它都是假的,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只有自我才是惟一存在的“唯我论”。

客观唯心主义则是“我”、“心”外的一些事物是老大,比如上帝,比如天、理念、绝对观念、道。

看完上面总结,思考下面的话(注意理性和理念的差别)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世界上的一切都是“ (我)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马赫倡言“世界是(我)感觉要素的复合”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尼采的“自然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叔本华的“ 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波格丹诺夫的“ 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 ;(经验就是指我的经验)杜威的“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

马原 哲学有关语句(很实用!)

马原 哲学有关语句(很实用!)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哲学问题的经典论断1、“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马、恩)2、“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恩)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马、恩)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列宁)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恩)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列宁)7、“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斯大林)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马、恩)9、“头脑的辩证法只是观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

”(马、恩)10、“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运动的反映而已。

”(马、恩)11、“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列宁)12、“辩证法对观存事物作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对观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观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马、恩)13、“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马、恩)1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末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马恩)15、“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

(马、恩)16、“本质在表现出来;现象是本质的。

”(列宁)17、“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

”(列宁)1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恩)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20、“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马、恩)2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马、恩)22、“人的思维既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语录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语录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语录1.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本段话是马克思在批判德国国内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的时候,指出其康德和黑格尔哲学只是停留在对世界的解释上,也即维护现实世界秩序或者说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秩序,对现实社会中的无产阶级的机器悲惨境地的无视。

对此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萌芽,马克思的历史观立足于现实,体现了对无产阶级生活工作状况的人文关怀。

同时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质。

2.“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本段话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中的最后一句话,放在宣言的最后,意思有两层,首先是作为一种思想宣传,是一个标语式的口号。

其次,是他的科学社会社会主义理论的最美好愿望得以实现的途径,也即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必须的依靠力量不是分散的无产者而是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社会革命,改变个人和整个阶级的悲惨境地,同时也指出只有无产阶级的彻底的革命性和组织性纪律性,没有哪一个阶级因为本身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比无产阶级更多更大,因此他们的革命性组织性也最强。

号召无产阶级组织起来与占有一切的资产阶级进行决斗!3.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本段话含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科学技术的运用,新的劳动工具投入生产和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原来的封建庄园制社会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知识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生产关系也会对生产力起到能动的反作用。

马克思的名言及理解

马克思的名言及理解

马克思的名言及理解1.马克思的名言有哪些马克思名言·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 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 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 友谊之舟在生活的海洋中行驶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有时会碰到乌云和风暴,在这种情况下,友谊应该受到这种或那种考验,在这些乌云和风暴后,那么友谊就会更加巩固,真正的友谊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放射出新的光芒。

· 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它,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

·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 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 ……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 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 一切经济最后都归结为时间经济。

· 时间就是能力等待发展的地盘。

· 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2017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易考名人名言总结

2017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易考名人名言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人名言总结【易考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令各位考生特别头疼的一个科目,尤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甚,特别是看到某个哲学家或伟人、名人说的一句话,读一遍后不知所云,但考试还会残忍的考查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了。

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名人名言,并作出相应解析,供大家参考,这样大家在做题过程中遇到了就能从容应对了。

不用谢,请叫我雷锋。

1.“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即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反作用。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是列宁一句非常经典的话。

列宁所讲的“创造世界”首先是指在意识中形成新的观念世界,然后通过实践,把观念世界变为现实世界即改造过的属于人的世界。

这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观点,强调了意识创造性、能动性的观点,而不是唯心主义观点。

2.“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毛泽东)这句话有个前提,即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

物质定义的内涵是客观实在。

世界的本原、本质是物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变成物质”是指意识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意识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

就是说,它能反映客观事物并形成观念,从而指导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1)意识和观念就其内容而言,它来自外部物质世界。

所谓“移入人的头脑”就是指通过感觉和思维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把物质的东西变成人脑中观念的东西,也就是达到对物质世界的观念的把握。

(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地照映外物,而是人脑对客观物质进行加工改造,人才产生出观念,实现对客观物质的观念把握。

马克思的名言名句_马克思的哲理名言

马克思的名言名句_马克思的哲理名言

马克思的名言名句_马克思的哲理名言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他说过很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的经典名言名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马克思的名言名句【经典篇】1. 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

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2. 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

3.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4. 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5. 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6. “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7. 管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你们失去的是时间,得到的是整个未来。

8.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方式建立了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9. 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

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受统治阶级支配的10. 用不正当手段达到的目的,不是正当的目的。

马克思的名言名句【热门篇】1.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2.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污泥中。

3.哲学不是叫人信仰它的结论,而是要你思考。

4.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

5.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6.历史认不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

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

7.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8.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9.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10.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淤泥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一、物质和意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3.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5.按图索骥。

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画饼充饥。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7.掩耳盗铃。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8.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差别。

二、实践与认识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3.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三、运动变化和发展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2.树欲静而风不止。

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户枢不蠢,流水不腐。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2.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3.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考研政治:常见古语成语中体现的马哲原理

考研政治:常见古语成语中体现的马哲原理

2017考研政治:常见古语成语中体现的马哲原理考研路已经走过一大半,你的政治复习咋样了?政治复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开始,复习的时候觉得还好。

但是,做起题来,完全一脸无辜,尤其是出现一句古语、成语、名言的题目,理解这句话都够呛,根本就是晕乎。

小伙伴们不要担心,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福利贴,给大家普及一下马哲部分常考的古语、成语、名言。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相关原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相关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3.画饼充饥。

相关原理: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意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相关原理: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5.揠苗助长。

相关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关原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

相关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相关原理: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9.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处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相关原理: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10.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形,前后相随。

相关原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11.物极必反,相反想成;居安思危;鸟鸣山更幽。

相关原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2.失败乃成功之母;火系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相关原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3.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相关原理:矛盾具体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

相关原理:抓主要矛盾。

15.形存则神存;气者,理之依也。

相关原理: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16.刻舟求剑。

相关原理:否认运动,形而上学。

17.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考研政治哲学题目中的经典名言

考研政治哲学题目中的经典名言

哲学题目中的经典名言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2. 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 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辩证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4. 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考过,很多人问)5. 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

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6.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指导作用)7.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动力作用)8. 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9. 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价值评价,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10.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1. 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曲折前进是历史的普遍规律)12. 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考过)13. 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4. 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

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一般与个别的关系)15. 本质在表现出来;现象是本质的(现象与本质的统一,注意这里没有打错)16. 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17.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18.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马哲名言哲理解析

马哲名言哲理解析

《生活与哲学》教材名言俗语成语哲学道理1、“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再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4、下列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水是万物的始基”。

5、下列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6、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心外无物”“我思故我在”“万物皆备于我”“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掩耳盗铃”“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力、我的经验”“万物是我们的表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谢”“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神创论、宗教、封建迷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理生万物、理在事先”“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客观思想与绝对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质”8、“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经典语录解读(三)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经典语录解读(三)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经典语录解读(三)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经典语录解读(三)在考研政治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伟人的著作,也会被列于考题内容,尤其是在马哲的复习过程中,下面是2014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经典语录解读(三),小编提前祝愿2014考生们有大未来,考出好成绩!11.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

——《德意志意识形态》本段指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本段话既可以联系到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的知识点,也可以联系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部分知识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指出在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指出不同于建国之初我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新时期我国社会的建设力量除了工农和知识分子,还包括个体工商业者、在民营企业中的科技工作者、自由职业者和其他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爱国者等,指出我国人民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12.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德国理论的彻底性的明证,亦即它的实践能力的明证,就在于德国理论是从坚决积极废除宗教出发的。

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一个法国人对草拟中的养犬税发出的呼声,再恰当不过地刻画了这种关系,他说:“可怜的狗啊!人家要把你们当人看哪!”——《<《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作为一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也有一个逐步的成长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政治马哲常考名言

政治马哲常考名言

政治马哲常考名言(4)39、“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解析:这句话把“天”看成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所以这句话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而且它还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又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形而上学的典型句子有:“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白马非马”、“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飞矢不动”等。

40、“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解析:这是一种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41、“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解析:王充的这句话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

4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解析:前一句是辩证法观点,后一句是诡辩论观点。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一句的意思是在人第一次踏入河水中的时候,人与河水相对静止,人是踏入了同一条河流中;而河水是处于绝对运动的状态当中,因此当人再次踏入河中,河水已经流动,人是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的。

这句话承认了绝对运动,也承认了相对静止,因而属于辩证论。

第二句话意思是说河水永远在流动,随着人的“踏入”,河水依然不断流淌,人永远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句话认识到了河水的绝对运动,却没有认识到人在第一次踏入河流中,人与河水的相对静止关系。

这种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诡辩论。

4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这句话说明了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例如,“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等都是这个道理。

4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解析:这句话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45、“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解析:荀子认为,如果不欲动心的功能,就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考研政治:马哲常考名言警句对应速背版

考研政治:马哲常考名言警句对应速背版

马哲常考名言警句对应哲学原理汇总整理by公众号:小研学长考研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3.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5.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8.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9.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0.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1.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13.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14.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残"物是观念的集合"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属唯心主义。

15.恩格斯说∶"—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 1 )名言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几物质并反作用丁」几物质。

3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 ’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 、“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 、“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名人名言中揭示的考研政治关键考点

名人名言中揭示的考研政治关键考点

名人名言中揭示的考研政治关键考点历年的考研政治中有些真题是以一些名人名言作为题干来命题的,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这是个难点。

针对这种情况,跨考教育的刁贺老师整理了考研政治中涉及到的难以理解并且在考试中又很重要的名人名言,通过分析名人名言的含义及考试的角度为大家解读相关考点。

希望能帮助考生跨越这个障碍。

名人名言:“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列宁)一、考点解析:(一)考点内容分析这句名言涉及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中“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的考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和过程,任何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

同时,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可能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即相对静止状态,但其运动却没有一刻停止。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运动的,因此,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二)考点考试方式及考试角度分析该考点可以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可以从以下角度命题: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二、真题再现(1996年单选)《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考点。

通过阅读题干可知,题干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认为是人的主观精神控制自然界中的物质,认为精神是运动的主体,所以选D。

(2006年单选)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马克思哲学名人名言

马克思哲学名人名言

马克思哲学名人名言马克思说:就我所知,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有哪些哲学名人名言是马克思的呢?今天分享的是马克思哲学名人名言,希望你会喜欢。

1.用不正当手段达到的目的,不是正当的目的。

2.生活就象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3.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4.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以各有艺术修养的人5.社会为生产小麦,家畜等等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它对其它生产,不论是物质的生产或精神的生产所获得时间便越多。

6.实际上,没有一种社会形态能够阻止社会所支配的劳动时间以这处或那种方式调整生产。

7.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8.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9.当我们得到理解的时候,智慧是不人地枯竭的;智慧同智慧相碰,就迸溅出无数的火花。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

11. 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

12. 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13. 历史认不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

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

14.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

15.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克思哲学名人名言锦集1.最先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

2.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

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3.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4.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5.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考研政治:马哲中12句名人名言解析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有关考研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毛泽东)
这句话有个前提,即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

物质定义的内涵是客观实在。

世界的本原、本质是物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变成物质”是指意识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意识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

就是说,它能反映客观事物并形成观念,从而指导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即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反作用。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是列宁一句非常经典的话。

列宁所讲的“创造世界”首先是指在意识中形成新的观念世界,然后通过实践,把观念世界变为现实世界即改造过的属于人的世界。

这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观点,强调了意识创造性、能动性的观点,而不是唯心主义观点。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
(1)意识和观念就其内容而言,它来自外部物质世界。

所谓“移入人的头脑”就是指通过感觉和思维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把物质的东西变成人脑中观念的东西,也就是达到对物质世界的观念的把握。

(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地照映外物,而是人脑对客观物质进行加工改造,人才产生出观念,实现对客观物质的观念把握。

人脑改造物质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感性现象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加以改造,从而观念地把握客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4、“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列宁)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和过程,任何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

这是因为,任何物质都包含内在矛盾,矛盾必然引起运动;物质通过运动而存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这是因为,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

物质运动形式是多样的,他们相互区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4)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可能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即相对
静止状态,但其运动却没有一刻停止。

因此,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5、“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
这句话意在说明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只有一点,即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超出这个范围,(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意识也可以转化为物质,二者之间的对立就有相对而言的意义了。

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是辩证法的观点,是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

体现了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

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

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

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又是统一的,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7、“人连一次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是赫拉克利特的一个学生——克拉底鲁的观点,他是古希腊最早的诡辩派代表人物。

他将老师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推向极端,说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且“连一次也不能”。

克拉底鲁认为,一切都
变化不居,瞬息即逝。

因此,对任何事物都不能作出判断,都无法说出它是什么。

相对主义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事物质的稳定性,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8、世界统一于存在(杜林)
这是一个折中主义观点。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是存在。

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其实是试图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折中主义观点(不仅物质是存在,精神也是存在,存在可以说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命题)。

9、“物质是一切事物的总和”
“物质是一切事物的总和”这句话,最重要的是要能理解列宁的物质概念,列宁的物质概念的外延包括了各种各样具体形态的物质,因而也是所有这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此外,一定要把哲学上的总和概念和数学中的总和概念区别开来。

哲学上的总和概念更多的是共性,是同质性,而不是单纯的数量之和。

10、“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中”
这个观点是英国经验论哲学家洛克的观点。

唯物主义的经验论承认感性经验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认为感性经验是唯一可靠的,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或者认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没有质的区别,理性认识只是对感性认识的分类整理。

这句话中所说的理性即理性认识,感觉即感性认识,“无不在”这个关键词说的过于绝对,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

11.“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句话截取自: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旧唯物主义主要是指近代唯物主义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问题上,只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他把人看成是抽象的人,因此他不懂得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认识物质世界的作用,即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陷入了形而上学性。

12、“货币天然是金银,但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货币天然是金银意思是说货币天生应该由金银来充当,或者说金银天生就具备了充当货币的优良特点。

这是由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容易分割,质量均匀;不会腐烂,久藏不坏等优点。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金银只是两种金属,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货币,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货币概念出现之后,可以说金银是货币,但是这之前就是一般等价物。

随着社会的进步,黄金和白银成了最适合执行一般等价物职能的货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