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呼吸(课堂PPT)

合集下载

生理学 呼吸PPT

生理学 呼吸PPT
cohesive force
浆液的润滑 和内聚力作用
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内存在的压力
(intrapleural pressure) 低于大气压 胸膜腔负压
维持胸膜腔负压的必要条件 A. 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 B. 胸膜腔密闭 C. 胸膜腔内有少量液体 D. 吸气肌收缩 E. 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胸膜腔内压的测定:间接法、直接法
(二)肺通气的阻力 1.弹性阻力 2.非弹性阻力
(一)肺通气的动力
1. 肺通气的原动力—— 呼吸运动(Respiratory movement ) 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直接动力)
肺内压 < 大气压: 气体入肺(吸气)
肺内压 > 大气压: 气体出肺(呼气)
➢ 吸气肌: 膈肌 肋间外肌
辅助吸气肌
答案:ABE
2. 肺气肿病人 A. 肺顺应性增大 B. 肺弹性阻力增大 C. 吸气困难明显 D. 呼气困难明显 E. 呼气时程缩短
答案:AD
(2)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胸廓是双向弹性体,其弹性回位力的方 向,随胸廓所处的位置改变(67%肺总容量 为界,平静吸气末肺容量)。
< 67%
吸气的动力 呼气的阻力
安静状态下平稳均匀的呼吸。(12~18次/分) 特点:吸气主动过程,呼气被动过程。 用力呼吸 (forced breathing): 深呼吸 (deep breathing): 运动、劳动,吸入气中CO2增加或O2下降, 肺通气阻力增大出现的加深加块的呼吸。 特点:吸气、呼气均为主动过程。
2. 肺内压 (intrapulmonary pressure)
指尽力最大吸气后,再尽力最快呼气时,在一定时 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通常以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

第7章.呼吸生理ppt

第7章.呼吸生理ppt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的调控 l 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中与产生和调节
呼吸运动有关的神经细胞群。 l 延髓—呼吸的基本中枢 产生基本呼吸节律 l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完善正常呼吸节律 l 大脑皮质—呼吸高级中枢 随意控制呼吸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一)肺牵张反射 (黑-伯氏反射):
胸膜腔内压
1、胸膜腔内压的概念 胸膜腔内压—简称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l 胸膜腔为密闭、潜在的腔。 l 通常胸内压低于大气压,又称为胸内负压。 l 气胸—指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
2、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原理
l 形成前提:胸膜腔的密闭性 l 二种作用力:肺内压,肺回缩力
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吸气及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以1个大气压的值为0则: 胸内压= -肺回缩力 l 胸膜腔负压是由肺的回缩力所造 成.
织液中的H+浓度变化。 l 当脑脊液中H+浓度升高时,
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反射 性使呼吸运动增强。 l 血液中H+浓度变动对其作用 不大。不能感受低O2的刺激。
2、CO2、低O2、H+对呼吸的影响
(1)CO2对呼吸的影响: l 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化学因素,是促进呼吸的
生理性刺激。 当吸入气中CO2适当增加,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当过度通气排出CO2过多,可使呼吸减弱甚至暂停; 当吸入CO2过多,体内CO2堆积,可抑制呼吸中枢。
抑制作用,表现为呼吸抑制。
(3)H+对呼吸的影响
l 动脉血中pH值减小,呼吸加强;pH值增大,呼 吸减弱。
l 作用途径:血液中H+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主要 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 呼吸加强。

《生理学》呼吸 ppt课件

《生理学》呼吸 ppt课件

生理意义
•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 •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总结
Hale Waihona Puke 肺通气的直接动—大气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
肺通气的原动力
—呼吸肌的活动
胸内负压—是原动力转化为直 接动力的关键
ppt课件
17
二、肺通气的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与胸廓所处的位置有关


肺泡表面张力:2/3
肺 通
阻 力
肺弹性阻力
肺弹性回缩力: 1/3

阻 非 气道阻力:与气体流动形式+气道半径有关
力弹 性 粘滞阻力

常态下可忽略不计
力 惯性阻力
表面活性物质
来源:
肺泡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张力: 液体分子形成的内聚力
肺泡Ⅱ型细胞分泌
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
作用: •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 •调节大小肺泡的内压 •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减少肺泡内液体的聚积
换气效率↓(如心衰、肺动脉栓塞) 2.VA/Q↓≈肺通气↓→增大功能性A-V短路→换气效
率↓(如支哮、肺气肿、支气管栓塞)
(二)影响组织换气的因素
1.组织细胞代谢活动 2.组织细胞与毛细
血管之间的距离
组织细胞
ppt课件
27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氧的运输
(一)运输形式
1.物理溶解:(1.5%)
连 接 :
深度
平静呼吸

深呼吸
翼 扇
肌群
胸式 腹式
动 现
混合式

ppt课件
12
(二)呼吸时肺内压和胸内压的变化
1、肺内压:指肺泡内的压力
呼气
吸气时 肺内压 < 大气压 吸气末 肺内压 = 大气压 呼气时 肺内压 > 大气压 呼气末 肺内压 = 大气压

生理学课件---呼吸

生理学课件---呼吸

组织
肺部
2、CO2解离曲线
CO2解离曲线:血液中CO2含量与Pco2关系的曲线。
① 血 液 中 CO2 含 量 随 Pco2 升 高 而 增 加 , 几 乎 成线性关系,且无饱和 点。
② 在 相 同 Pco2 条 件 下 ,
静 脉 血 的 CO2 量 比 动 脉 血含量高。
3、O2与Hb的结合对CO2运输的影响
Hb氧含量:100ml血的Hb实际结合的氧量。
Hb氧饱和度:Hb氧含量和Hb氧容量的百分比。
紫绀(gàn):HbO2呈鲜红色,去氧Hb呈紫蓝色。 当血液中去氧Hb含量达5g/100ml以上时, 皮肤粘膜呈暗紫色。
3、氧解离曲线
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1)H+和PCO2:H+浓度或PCO2升高,Hb对O2亲和力 降低,曲线右移;反之,曲线左移。这种影响称为波
顺 应 性: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的可扩展性。
肺容积的变化(△V) 肺顺应性(CL)= 跨肺压的变化(△P)
肺弹性阻力的来源
①肺本身的弹性回缩力 (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 占1/3 ②液-气界面表面张力 占2/3
存在于液-气界面的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
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a.肺泡内压不稳定→肺泡破裂或萎缩 b.肺泡回缩→肺通气(吸气)阻力↑ c.促肺泡内液生成→产生肺水肿

组织换气 (内呼吸)
(二)肺换气(pulmonary exchange)
1、肺换气过程
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泡与肺血管
2、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1)呼吸膜厚度 呈反变关系 肺纤维化 肺水肿
增厚
扩散速率
(2)呼吸膜面积——呈正变关系 (3)通气/血流比值

生理学课件呼吸PPT课件

生理学课件呼吸PPT课件

气体交换的过程
气体交换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过程。外呼吸是 指氧气进入肺泡和二氧化碳从肺泡排出的过程,内 呼吸是指氧气进入血液和二氧化碳从血液排出的过 程。这两个过程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
氧气的运输方式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物理溶解,即氧气以分子的形式溶 解在血浆中;另一种是化学结合,即氧气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 红蛋白。
通过测量每分钟静息通气量、最 大通气量等指标来评估肺通气功 能状态,有助于发现阻塞性或限 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通过测量气道对气流的阻力来评 估气道通畅程度,有助于发现支 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气道高反应性 。
肺活量测定 通气功能检测 弥散功能检测 气道阻力测定
通过测量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 最大气量来评估肺活量大小,反 映肺通气功能的储备能力。
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物理溶解,即二氧化碳以分子的 形式溶解在血浆中;另一种是化学结合,即二氧化碳进入红细胞后,在碳酸酐酶 的催化下与水结合形成碳酸,碳酸再解离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
呼吸膜是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其厚 度和面积直接影响气体交换的效率。当呼吸膜增厚或 面积减小时,气体交换的效率将降低。
等情况。
肺功能检查
通过测量肺活量、通气功能、弥 散功能等指标,评估呼吸系统通 气和换气功能,有助于诊断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疾
病。
血气分析
通过测量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 碳分压等指标,了解机体氧合和 酸碱平衡状态,对呼吸衰竭、酸 碱平衡紊乱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具有重要意义。
肺功能检测的原理与应用

第五章 呼吸1 《生理学》课件(共42张PPT)

第五章 呼吸1 《生理学》课件(共42张PPT)
第三十五页,共42页。
(三)呼吸肌的本体(běntǐ)感受性反射
定义:由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所引 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称为呼吸肌本体感受 性反射。
过程:当牵拉肌肉时,肌梭受刺激而兴奋 ,其冲动传入脊髓,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 肌肉收缩。
意义:参与呼吸的调节,其意义在于随着 呼吸肌负荷的增加(zēngjiā)而相应地加强 呼吸运动,这在克服气道阻力上起重要作用 。
枢(zhōngshū)部位的影响。
第二十七页,共42页。
呼吸节律(jiélǜ)形成
起步(qǐbù)细胞学说 神经元网络学说
第二十八页,共42页。
二、呼吸(hūxī)的反射性调节
(一) 肺牵张反射 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呼吸(hūxī)的反射性 变化,称为肺牵张反射。
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陷反射两种。
胸膜腔内压 = 大气压 - 肺弹性 (tánxìng)回缩力 假设结以论大( j气ié压lù为n)零,那么
胸膜腔胸内膜负腔压内是压肺回=缩- 力肺引弹起性的(t。ánxìng) 回缩力
第十页,共42页。
胸内压特点 (tèdiǎn)
胸内压在呼吸过程 (guòchéng)中始终低于大气压 ,为负压。 平静呼气之末胸内压为与-5 ~ -3mmHg, 平静吸气之末胸内压为-l0 ~ -5mmHg, 用力吸气时负压可达-3OmmHg。
吸气运动:平静呼吸时,吸气运动是由膈肌 和肋间外肌的收缩实现的。
呼气运动:平静呼吸时,呼气运动的产生(建 议删除这三个字)是由膈肌和肋间外肌的舒张引 起(yǐnqǐ)的。
肺内压<大气压 吸气; 肺内压>大气压 呼气。
第七页,共42页。
肺通气(tōng qì)的动力
吸气 肌
收缩

生理学呼吸ppt课件

生理学呼吸ppt课件

呼吸 :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生理意义:维持内环境中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呼吸过程: 外呼吸(肺呼吸): 肺通气 空气-肺; 肺换气 肺泡-肺毛细血管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肺摄取的O2运输到组织细胞 ; 组织细胞将CO2运送到肺 内呼吸(组织呼吸): 血液-组织细胞
肺通气
肺换气

内呼吸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原理 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阻止其流动的阻力 (一) 肺通气的动力
根本动力(原动力): 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节律性呼吸运动。 直接动力: 肺泡气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 >0 呼气 <0 吸气
(1)呼吸运动的过程:
平静呼吸: a. 吸气:吸气肌收缩-胸廓扩张-肺扩张-肺容量 增加-肺内压暂时下降-气体进入肺(主动过程) b. 呼气:吸气肌舒张-肺回缩-胸廓回缩-肺内压 升高-气体被呼出(被动过程) 用力呼吸(深呼吸): 用力吸气:辅助肌收缩(主动过程) 用力呼气:呼气肌收缩(主动过程)
(三)氧解离曲线
表示不同PO2下,O2与Hb的分离情况和结合情况,呈S形。
血氧饱和度=(氧含量/ 氧容量)X100% 氧容量:每1L血液中的Hb所可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氧含量:每1L血液中的Hb所实际结合的氧量。
动脉血,氧含量20ml,氧饱和度为100%; 静脉血,氧含量15ml,氧饱和度为75%。
呼吸过程的基本环节:
血液循环 肺 组织细胞 O2 O2 CO2 CO2
肺泡表面张力:2/3
常态下可忽略不计
肺通气的动力
呼吸运动
肺内压
胸膜腔内压
肺通气的原理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一. 气体交换基本原理 (一) 气体的扩散 肺泡、组织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进行的。 扩散:气体分子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发生的净转移。

生理学-呼吸的课件幻灯片

生理学-呼吸的课件幻灯片
物理溶解 动态平衡 化学结合
一、氧的运输
Fe2+
(二)Hb与O2结合的特征:
反应快、可逆、不需酶的催化、受PO2的影响; Fe2+与O2结合是氧合而不是氧化; 1分子Hb可结合4分子O2
Hb氧容量——血氧容量 Hb氧含量——血氧含量 Hb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
Hb在与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 S 形。 紧密型
肺回缩力——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肺容积变化(△V) 肺顺应性(CL)= ─────── (L/cmH2O)
跨肺压变化(△P)
跨肺压=肺内压-胸膜腔内压
肺的顺应性曲线
比顺应性(specific compliance)
测得的肺顺应性(L/cmH2O) 比顺应性= —————————————— ——————
占据Hb中O2的位点→妨碍O2与Hb结合。 妨碍O2的解离。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一)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
物理溶解:5%, 化学结合:95%
HCO3-的形式:约88%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形式:约7%
1、碳酸氢盐(在组织):
1. 碳酸氢盐(在肺部)
2.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在组织: HbO2释放O2→去氧Hb 去氧Hb与CO2结合→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 为-5~-3mmHg 平静吸气末:胸膜腔内压为-10~-5mmHg
胸膜腔负压的形成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 =大气压+(-肺回缩压) =-肺回缩压
胸膜腔负压的意义
有利于肺的扩张;
有利于静脉血和 淋巴的回流。
(二)肺通气的阻力
弹 胸廓的弹性阻力

肺 通

肺泡表面张力:2/3

生理学课件呼吸ppt

生理学课件呼吸ppt

急性起病,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 吸衰竭。
诊断依据
治疗原则
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影像学检查及病原 学检查。
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氧合,纠正缺氧,保 护器官功能。
05
实验方法与技术应用
动物实验模型建立和评价方法
常用的动物模型
小鼠、大鼠、豚鼠、兔等
模型建立方法
基因敲除、药物诱导、机械通气等
评价方法
效应器作用
呼吸肌是呼吸运动的主要效应器, 其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扩大和缩 小,从而实现肺通气。
化学感受器对呼吸运动影响
外周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对低氧 血症和酸中毒敏感,通过刺激呼吸 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中枢化学感受器
位于延髓外侧部浅表部位,对脑脊 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浓度变 化敏感,参与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存率、病理学检查、肺功能检测等
人体肺功能检测指标解读
肺活量
反映肺的最大通气能力
一秒率
反映气道阻塞程度
肺泡通气量
反映有效气体交换量
血气分析
反映机体氧合和酸碱平衡状态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呼吸生理研究中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
系统研究蛋白质表达和功 能
细胞生物学技术
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变化
基因芯片技术
高通量检测基因表达谱变 化
病理生理机制
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 流受限。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 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诊断依据
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及过敏原检测。
治疗原则
控制症状,防止病情恶化,保持肺功能正 常。
肺部感染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3)内呼吸又称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 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3
19:46
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
4
19:46
第一节 肺通气
▪ 一、肺通气的原理 ▪ (一)肺通气的动力
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运动 ▪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力与大气压力
之差
5
19:46
▪ 呼吸运动: 指由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 廓扩大和缩小活动,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 运动。
▪ 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7
19:46
▪ 不同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时的每分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 呼吸频率(次/ min) 潮气量(ml) 肺通气量(ml/min) 肺泡通气量(ml/min)
▪ 12 ▪ 24 ▪6
500 250 1000
6000 6000 6000
4200 2400 5100
13
19:46
▪ 5、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 ▪ (1)余气量(RV):在最大呼气末肺内残余的
气量称为余气量。 ▪ 正常成人男性约1500ml,女性约1000ml。 ▪ (2)功能余气量(FRC):是指平静呼气末肺内残
余的气量。功能余气量为补呼气量与潮气量之和, 其正常值男性约2500ml,女性约1500ml。, ▪ 6、肺总量(TLC): 肺所容纳的最大气量称为 肺总容量。即肺活量与余气量之和。肺总量也有 很大的个体差异,正常成人男性平均5000ml,女 性约3500ml
第五章 呼 吸
学习目标
第1节肺通气 第2节气体交换 第3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4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目标检测
1
19:46
学习目标
▪ 1、说出呼吸、呼吸运动的概念。比较平静呼吸与 深呼吸的异同点。
▪ 2、叙述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说出胸内负压的形 成及生理意义。说出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
▪ 3、简述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过程。说出影响肺换 气的因素。简述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方 式。
(二)肺通气的阻力
▪ 肺通气的动力需克服阻力才能实现肺通气。 ▪ 肺通气的阻力来自两个方面: ▪ 一是弹性阻力,包括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 ▪ 二是气道阻力,主要是呼吸道气流摩擦阻

9
19:4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气道阻力 气道阻力又称非弹性阻力主 要指气流通过呼吸道时第五章 呼 吸的
摩擦阻力。
2、弹性阻力 弹性阻力是指弹性体受外 力 作用时所产生的一种对抗变形的力。
▪ 4、解释呼吸中枢的概念。说出延髓、脑桥对呼吸 运动的作用以及血液中氧、二氧化碳及氢离子浓 度改变对呼吸的影响及作用原理。
2
概述
19:46
▪ 人体的呼吸过程是由三个相互衔接并同时进行的 环节来完成:
▪ (1)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肺毛细血管之间 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 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 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12
19:46
▪ 4、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 ▪ (1)肺活量 (VC)在最大吸气之后作最大呼气
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 肺活量为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三者之
和。一般正常成年男性的正常值约为3500ml,女 性2500ml。 ▪ (2)时间肺活量(TVC) 时间肺活量是指受试 者在作最大的吸气后用力作最大速度呼气,测定 其在一定时间(如第1、2、3秒之未)所能呼出 的气量。 ▪ 正常成人第1、2、3秒末的时间肺活量值分别 为肺活量的83%,96%,99%。其中第1秒未的时 间肺活量意义最大,低于60%则不正常。
▪ 呼吸运动形式: ▪ 1.根据呼吸深度的不同,分为平静呼吸和
用力呼吸 ▪ 2.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分为胸式呼吸与
腹式呼吸
6
19:46
肺内压:指肺泡内的压力
吸气时
呼气时
▪ 肺内压降低 ▪ ▪ 肺内压<大气压 ▪
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肺内压升高 肺内压>大气压 肺内气体经呼吸道排出外界
7
19:46

顺应性 是指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
的可扩张性。容易扩张则顺应性大,不容
易扩张则顺应性小,其相互关系如下:
1
顺应性(C)=
弹性阻力(R)
10
二、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19:46
▪ 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是衡量肺通气功能的指 标。
▪ (一)肺容量
▪ 肺容量是指肺容纳气体的容积。在通气 过程中,
▪ 肺容量的大小决定于呼吸运动的深浅, 其数值可用肺量计进行测定。


可见在潮气量减半而呼吸频率加倍或潮气量加倍
▪ 而呼吸频率减半时,肺通气量保持不变,但是肺泡通
▪ 气量都发生明显变化。可见对肺换气而言深而慢的呼
▪ 吸比浅而快呼吸的气体交换数率高。
▪ 胸内压概念: 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 胸内压形成原理: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若大气压为0,则:

胸内压= -肺回缩力
▪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
▪ (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 (2)降低中心静脉压,有利于
▪ 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 (3)在呼吸运动和与肺通气之间起偶联作用
8
19:46
14
19:46
肺容量描记图
15
19:46
(二)肺通气量
肺通气量为单位时间内入肺或出肺的气量,是肺的动 态气量,故能比肺容量更好地反映肺的通气功能。 1、每分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入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平均约为12-18次/min, 潮气量约为0.5L,则每分通气量为6.0~9.0 L。
11
19:46
▪ 1、潮气量(TV):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 的气量称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正常成人 的潮气量约为400~600ml。
▪ 2、补呼气量(ERV):在平静吸气未再 尽力呼气,
▪ 所能增加的呼出气量称补呼气量。正 常成人约为900~1200ml。
▪ 3、补吸气量(IRV):平静吸气未再尽 力吸气,所能增加的吸入量称补吸气量。 正常成约1500~1800ml。
16
19:46
▪ 2、每分肺泡通气量 ▪ 肺通气的目的在于进行肺换气,而肺换
气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每 次吸入的气体总有一部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 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 体不参与肺换气。因此,我们把这部分呼吸 道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其容积约为150ml。 从气体交换的角度考虑,真正有效的通气量 是肺泡通气量。安静时肺泡通气量的计算公 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