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四章-循环系统疾病临床医学概要教案

合集下载

《临床疾病概要》循环系统疾病概述

《临床疾病概要》循环系统疾病概述

2.病理解剖诊断:①心肌病变:如心肌缺 血、心肌炎、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 肌硬化、心脏破裂、乳头肌或腱索断裂 、心室壁瘤等。②心内膜病变:如心内膜 炎、心内膜纤维增生、心瓣膜病(狭窄、 关闭不全、脱垂、撕裂等)③心包疾病: 如心包炎症、积液、积血、积脓、缩窄 等。④心脏和大血管疾病畸形⑤冠状动 脉病变:如血栓形成、栓塞、粥样硬化、 炎症等⑥心脏肿瘤⑦血管病变:如动脉瘤 、夹层分离、静脉炎等.
(2)无创性检查:①各种心电检査,如24 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和心率变 异性分析、遥测心电图等。②超声心动 图,如经食管超声、超声心动图三维重 建等和超声多普勒血流图检查。③24小 时动态血压监测;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多 层螺旋CT 、数字减影法心血管造影 (DSA)和CT血管造影(CTA);MRI及磁共振 血管造影(MRA)等。这些无创伤检查得 到的资料较间接,但随着技术的快速更 新,其诊断价值也在不断提高。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 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等资料进行综 合分析。 1.症状
常见的有呼吸困难、紫绀、心悸、胸痛或胸 部不适、水肿、咳嗽、咯血、头痛、眩晕、晕厥 等。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需要仔细鉴别。既往 史中应注意风湿热、咽炎、扁桃体炎、慢性支气 管炎和性病等病史。还应了解过去是否发现有心 脏病及其诊断和处理经过。家族史中需注意有无 遗传倾向的心血管病,如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 化、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Marfan衰竭 、肺水肿、心绞痛、高动力循环状态 、乳头肌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阿斯 综合征等。
循环系统疾病的完整诊断应将病 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3个方面列出 。如诊断风湿性心脏病时须包括:风湿 性心脏病(病因诊断),二尖瓣狭窄(病 理解剖诊断),心脏增大(病理解剖诊断 ),心房颤动(病理生理诊断),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诊断)。

《循环系统疾病》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课件
预防措施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 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总结词 药物治疗 非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
周围血管疾病是指除心血管和脑血管以外的血管疾病,其治疗 和预防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病情需要,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血小板 聚集药、降脂药等。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脏 超声、心肌酶谱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 、失语、感觉障碍等。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头颅CT或MRI 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定期进行体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并干预心血管疾病的 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总结词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管病变,其治疗和预防对 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期治疗
针对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需要进行紧急救治,如溶栓、机械取栓 等。
康复治疗
针对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症状,需要进行康复治 疗,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
详细描述
循环系统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体温、参与免疫反应等方 面。通过持续不断的血液循环,人体得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并对外界环境变 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02
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和 特点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和特点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心肌缺血、缺氧,引起 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高血压病

临床医学概要循环系统课件

临床医学概要循环系统课件
(1)利尿剂的选择 轻度:噻嗪类利尿剂,同时补钾;中度:首选噻嗪类加潴钾利尿 剂,如无效再选用袢利尿剂;重度:首选袢利尿剂加潴钾利尿剂。 (2)联合用药及间歇使用 可发挥最大的利尿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并可提高疗效, 减少耐受性。 (3)及时处理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 (4)利尿剂最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合用。
降血脂治疗
使粥样斑块稳定
• 预防心肌梗死
第三节 心 力 衰 竭
•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是 多数器质性心脏病几乎不可幸免的结局。其基本含义是指 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 障碍,导致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状态。 临床上以心排血量不足,组织的血液灌注减少,以及肺循环 或体循环系统淤血为特征。
2、病理解剖分类 按病理解剖可分为: ①心内膜病:如心内膜炎、心瓣膜狭窄、关闭不全、脱垂 等; ②心肌病:如心肌炎症、心脏扩大、
肥厚、梗死等; ③心包病:如心包炎症、心包积液等; ④血管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
血管炎症、血栓形成和栓塞等; ⑤各种组织结构的先天性畸形。 3、病理生理分类 可分为:
1、休息 依照病情适当安排病人的生活,活动和休息。 2、限制钠盐摄入 减少钠盐的摄入,可减少体内水潴留,减轻心脏的前负荷, 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措施。
3、利尿剂的应用 利尿剂适用于所有有症状的心衰病人。一般需无限期使用。
剂量宜应用缓解症状的最小剂量。利尿剂应用的目的是控制心衰病人的液体
潴留,一旦水肿消退、体重恒定,即能够最小有效剂量长期维持。
慢性心力衰
临床表现 (一)左心衰竭
与肺循环压力增高及肺淤血有关。 1、呼吸困难 是最早出现、最常见的症状。 (1)劳力性呼吸困难 (2)端坐呼吸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4)急性肺水肿 是左心衰竭最严重形式。 2、咳嗽、咳痰、咯血 。 3、乏力、头昏、心慌、疲倦。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与心排血量下降、血液重新分配有关。 5、体征 除原有心脏病体征外,心尖区可有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 心音亢进,两肺底部可听到散在湿性啰音,重症者两肺满布湿啰音并伴有哮鸣音, 常出现交替脉。

循环系统的疾病和治疗方法医学教案教学设计

循环系统的疾病和治疗方法医学教案教学设计

同冠心病预防措施,加强早期 识别和干预。
心力衰竭
疾病概述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 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
治疗方法
去除或缓解基本病因,改善生活方式,降低心脏 负荷;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ACEI或ARB类药物 、β受体阻滞剂等;严重者需考虑机械通气辅助呼 吸或心脏移植等。
症状表现
• 症状表现:心律失常的症状因类型而异,包括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等;心脏瓣膜病的症状包括呼 吸困难、咳嗽、咯血等。
• 治疗方法: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射频消融术等;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瓣膜修 补术或置换术等。
• 预防措施:对于心律失常,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发因素;对于心脏瓣膜病,应积极预防风湿热等感染性 疾病,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
诊断方法
血管造影、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有 助于血管肿瘤的诊断。
临床表现
血管肿瘤的症状和体征因肿瘤类型和 位置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肿 胀、皮肤红斑等。
治疗手段
手术切除、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是 治疗血管肿瘤的主要方法,具体治疗 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
淋巴瘤对循环系统影响及诊治方案
淋巴瘤对循环系统影响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动脉、 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组成。
功能
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输送到全 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 、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生理特点
心脏节律性收缩与舒张
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形成血压和 血流。
血管弹性与阻力
血液成分与功能
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 参与免疫反应,血小板参与止血过程 。
循环系统的疾病和治疗方法医学教 案教学设计

循环系统疾病ppt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ppt课件

循环系统的疾病分类
总结词
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预防这些疾病。
详细描述
循环系统疾病可分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 常等,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梗塞、脑出血等,周围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这 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因此正确的分类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及时治疗
一旦出现循环系统疾病症 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 业治疗和管理,控制病情
发展。
04
循环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新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新型抗凝药物
随着对循环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成为热 点。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凝血酶和血小板活性,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为心 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或游泳
等,增强心肺功能。
控制体重
保持BMI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肥 胖,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03
戒烟限酒
04 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限 制酒精摄入量,男性每天不超过 两杯,女性每天不超过一杯。
定期健康检查
血压监测
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状况,及早发现 高血压。
血脂检查
定期进行血脂检查,了解胆固醇和甘油三 酯水平,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修改或调控基因表达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循环系统疾病领 域,基因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纠正导致疾病的基因突变、调节心血管相关基因 的表达等方面,为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根治提供了可能。
循环系统疾病研究的未来展望
精准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精准医学的进步,未来循环系统疾病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方面 的研究,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循环系统疾病》PPT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PPT课件

➢ 2.诱因
(1)感染 是最主要的诱因,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2)心律失常 特别是心房颤动
(3)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 紧张。
如劳累过度,情绪激动,精神过于
(4)血容量增加 如钠盐摄人过多,输液或输血过快、过多。
(5)妊娠和分娩
(6)其他 药物使用不当,不恰当停用洋地黄类药物, 风湿性 心脏瓣膜病出现风湿活动,合并有甲亢、贫血等。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①劳力性呼吸困难 ②夜间阵发性呼吸 困难(心源性哮喘 )③端坐呼吸
二、水肿 三、胸痛 四、心悸 五、心源性晕厥
第三节 心 力 衰 竭
➢ 一、定义: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由各种心脏
疾病引起,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 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 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很少数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尚可使心排血量维持正常,但由 于异常增高的左心室充盈压,使肺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导 致肺循环淤血,称之为舒张性心力衰竭。
二、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
❖ 1.病因诊断 根据致病因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 2.病理解剖诊断 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病可分别或同时引起心内
膜、心肌、心包或大血管具有特征性的病理解剖变化。 ❖ 3.病理生理诊断 表明疾病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如心力衰竭、
周围循环功能不全(休克)各种心律失常、心脏压塞等 。
难等肺淤血症状反而减轻,左心衰的表现主要为 心排血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4.心功能分级
根据病人的自觉活动能力分为Ⅰ-Ⅳ 级 心衰又分Ⅰ-Ⅲ度。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X线检查 心影大小、肺淤血征象 2.超声心动图 3.心-肺 吸氧运动试验 4.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5.放射性核素检查 (四)诊断要点 1.肺淤血、体循环淤血的临床表现 2.原有心脏病的体征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指标

最新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讲稿(精品课件)

最新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讲稿(精品课件)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一、概述1. 定义:有足够静脉回心血量情况下,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2. 舒张性心力衰竭:心排血量正常,左室充盈压高,肺静脉回流受阻3。

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有肺和/或体循环被动性充血4。

心功能不全或心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前者是更广泛的概念。

心功能不全分四级,心衰分三度。

二、病因1. 原发心肌损害1.1 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心梗等1。

2心肌炎和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1.3 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B1缺乏、淀粉样变2. 心脏负荷过重2.1压力负荷(后负荷、阻力负荷、收缩期负荷):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病2.2容量负荷(前负荷、舒张期负荷):1、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等.2、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

3、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容量增多如甲亢、贫血。

3. 诱因:呼吸道感染;快速性或缓慢性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摄钠、输液);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妊娠、分娩);治疗不当(洋地黄不足或过量);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它疾病(冠心病心梗、风心病风湿活动).三、病理生理当基础心脏病损及心功能时,首先发生多种代偿机制,可使心功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在正常水平,但代偿机制均有负性效应,到一定时候出现失代偿。

1。

代偿机制1。

1 Frank—Starling机制1.1。

1 正面效应:前负荷增加→回心血量增加→舒张末容积增加→心室壁张力增加→心排量、作功增加1。

1.2负面效应:心脏扩大到一定程度→收缩力下降→静脉压升高→到一定高度出现体循环、肺循环淤血1.2 心肌肥厚1。

2。

1正面效应:后负荷增加→心肌细胞肥大→室壁变厚→收缩力增加→排血量增加1。

2.2负面效应:1、心肌肥厚心肌细胞数不增加,以心肌纤维增多为主.2、心肌肥厚增加心肌收缩力,但心肌顺应性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高血压治疗原则
(1)改善生活行为: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和增加运动。
(2)降压药治疗对象 心血管危险分层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治疗。
(3)非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4)药物治疗原则
1.个性化
2.—
3.联合用药及优化与强化治疗
4.分级治疗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第7次课
授课课题
第四章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 高血压病
授课时数
2
课 型
<
理论课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目的
1 、掌握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
2 、熟悉高血压病的相关辅助检查;
3、了解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预后和预防。
重 点
\
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
难 点
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月 日
月日
月 日
月 日
~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督促同学们把手机收起来等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收起来,考勤。
【导入课程】
第一节 高血压病
一、病因
|
(一)遗传因素 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二)环境因素
1.饮食 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摄入量显著有关;
2.精神应激 脑力劳动者患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
(三)其他因素 体重、避孕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
1.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
2.肾性水钠潴留
/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4.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
5.胰岛素抵抗
三、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1.症状
(1)高血压本身症状: 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并不成正比;
(2)靶器官损害症状:脑和眼、心脏、肾脏
1.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年龄>60岁男性或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病家族史。
2.靶器官的损害及合并的临床疾病
3.危险度的分层:低、中、高和极高危险组
六、治疗要点
(1)—
(2)治疗目标与原则
1.高血压治疗目标: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逆转靶器官损害;减少心血管事件及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2.%
3.体征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其他
(2)并发症
血压持久升高可有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
四、辅助检查
1.尿常规检查 肾脏受累会出现蛋白尿、红细胞等
2.肾功能检查
3.胸壁X线检查
4.心电图检查
5.》
6.超声心动图检查
7.眼底检查诊断要点 病史+典型症状体征
(四)治疗要点※
七、预后
八、预防 重点改变生活方式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及教具:
参考资料:1、唐省三 郭毅主编 临床医学概要(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教具:教材、多媒体、板图、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