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隐性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或潜在课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隐性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或潜在课程,是课程和教学计划之外的潜在的和非预期的课程,是广义的幼儿园课程的重要部分。隐性课程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而通过幼儿园情境有意或无意地对幼儿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幼儿园、社会体系和正规课程之中的潜在课程对幼儿的影响。笔者认为在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过程中,隐性课程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幼儿园隐性课程正适应新《纲要》为我们提出的各方面的要求。如新《纲要》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强调“幼儿在生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新《纲要》还指出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等等,所有这些要求仅仅靠有计划的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借助于隐性课程去实现。隐性课程客观存在于教育中,对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只重视正规课程,导致了教育中许多片面性,如过分重视智力发展,一味教授读写算,忽视个性和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培养。有意识、有计划的学习仅仅是幼儿学习的一部分,幼儿无意性占优势,在想象、思维、注意、记忆等方面均有表现。这使幼儿学习具有无序性、隐蔽性、情景性、弥散性等特征,这些和潜在课程紧密相连。

另外,“寓教育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是幼儿教育对教育者的一贯要求。幼儿一日生活安排,从入园到离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幼儿的学习活动、生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教育无时无处不在。幼儿学习的范围十分广泛,言语、行为、态度、情感表达、花草树木、房屋建筑、人际关系、玩具教具、图书等,都会成为学习的内容。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利用寄宿制幼儿园幼儿在园时间长的特点,注重挖掘幼儿生活中的隐性课程,积极捕捉教育时机,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并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实施策略,愿与广大幼教同仁交流:

一、观察研究策略

笔者认为:隐性课程存在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它对幼儿的影响是构成幼儿早期经验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教师应细心观察幼儿的活动,捕捉教育契机。特别注意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举动,随时发现隐含在幼儿活动中的教育时机,予以适时的引导。

如:一天晚上,大家一起玩蒙氏玩具,元元和淡宁每人做了一个“陀螺”,在地板上转着玩。他们还叫我来看他们自制的有趣玩具。“真漂亮,真好玩!”我情不自禁,被他们的新创造感染了。看着地板上转得飞快的“陀螺”,我想起我们曾学过的“摩擦力”的概念。于是,我提出将“陀螺”放到工作毯上去转转看结果会怎么样。他们将“陀螺”放到了工作毯上转了之后告诉我:“在工作毯上转了几圈就停下来了。”“这是为什么呢?”我问。“摩擦力不同!”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叫出来。“那么,在哪里的摩擦力大,哪里的摩擦力小呢?”“地板上摩擦力小,工作毯上摩擦力大!”他们又马上答出来。之后,两个人又进行了多次的尝试,并吸引了更多的幼儿参与他们的试验,他们把陀螺放在工作毯上,试图努力使转动的陀螺速度快起来。可尽管他们用再大的力气,陀螺就是快不起来。在体会两种不同大小的摩擦力给陀螺旋转速度带来的影响的尝试中,孩子们丰富了我们计划内学习的内容,激发了认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更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又如:秋风吹来,一片片秋叶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飘呀飘。户外散步时,孩子们被那美丽的秋叶吸引。拾起来来,拿在手上细细端详,多可爱的秋叶呀。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我立即组织孩子们到校园的小山上捡树叶,因为那里树的种类最多。来到小山上,孩子们好兴奋,好像一只只小鸟,飞到这里捡一片树叶,又飞到那里捡一片树叶,时而将满把的树叶举到老师面前骄傲地显示一下自己的树叶:“老师,看,我捡了这么多。”“老师,看,我的树叶最漂亮。”回到幼儿园,我请孩子们说说自己捡的树叶像什么,孩子们唧唧喳喳说起来了:“我的像一只手”,“我的像小扇子”,“我的像小蚂蚁的船”,“我的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孩子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描述着自己手中的树叶,心中充满了快乐和愉悦的情绪。之后,我组织孩子们用树叶拼画,树叶拓印,一个个活动极大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丰富了认知经验。

日常生活中幼儿的许多活动当中都隐含着教育内容,正如以上两个实例,只要我们与幼儿共

处,就会有类似以上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发生。但关键是我们教师要有一双能够发现潜藏于其中有价值的教育内容的眼睛,真正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生活情景策略

许许多多的教育内容是只有在特定的情景当中才能够完成的,而隐性课程正弥补了有计划的正规课程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应善于利用特定的生活情景。寓教育于幼儿生活情景当中。例如:在锻炼幼儿的胆量、克服怕黑的心理时,我充分利用了晚间活动的时间和机会。那天晚上,我带幼儿到校园里散步。夜色暗下来。孩子们两两结伴,排成一队。校园里虽然有路灯,但还是很暗。周围的景物掩在夜色里,看不太清楚。孩子们显然被神秘的夜色吸引住,但又生出一些恐惧感。我听到舟舟指着一团黑影叫道:“老师,怪兽!”孩子们立刻都安静下来。胆小的女孩子说:“老师,我想回去了。”我马上解释说:“那里是树丛的影子啊,世上根本没有怪兽的,怪兽是电视里的……”为消除孩子们的恐惧,我开始边走,边和他们聊天,我提问:“为什么天会黑呢?”“太阳去了哪里?”“太阳是从哪边升起来的,又到哪里去了?”这下气氛又热闹起来:“太阳公公回家了。”“太阳明天早上就回来了……”,“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我请孩子们在空旷的操场上自由玩耍,男孩子胆子大些,放松地玩耍起来,有的孩子数天上的星星。可是,多数的女孩子还是在离我较近的地方玩,更不去那些较暗的地方。有几个干脆拉住我的衣襟不动。我拉着她们来到有暗影的地方,告诉他们:“那里黑是因为小树挡住了灯光的缘故呀。”他们仔细看看黑暗的角落,果然什么也没有,孩子们紧张的心情终于放松下来。回幼儿园的路上,孩子们很开心,也很兴奋,似乎每个人都刚刚去探险过。好多幼儿对我说:“老师,明天晚上,我们再出来玩吧。”

其实,探索神秘、未知的事物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对黑夜的探索中,我努力帮助幼儿消除紧张心理。我相信培养不怕黑暗,勇往直前精神就应从现实生活的点滴入手。同时,在这样的特殊情景中,更丰富了幼儿的认知体验和生活经验。这种随机的隐性课程内容无法在有计划的课程体系中完成,但在特殊的情景中进行教育,就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三、环境濡染策略

隐性课程应该在耳濡目染中,默化幼儿,从而对幼儿的各方面产生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成果。幼儿期知识贫乏,自我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外界的感染,发展快,可塑性大,辨别力差,学习的无意识性强,模仿性强,所以环境的优化尤其重要,潜在课程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隐性教育现象,有助于弥补作为显性教育现象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之不足,能于无形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环境说话,“环境是我们的第三位老师”。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的作用,可以起到诱发幼儿的积极行为的作用。而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不断重复的,其效果往往要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

1、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的物质环境。在我们开展的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活动室的环境根据主题的需要经常变化,具有弹性,并允许幼儿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环境,使自己成为建构知识的主角,这时的环境对幼儿的认知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我们在开展“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在阳台上饲养小动物,在活动室张贴有关动物的各种图片,摆放动物的相关图书,以及各种动物标本。这些隐含在环境中的信息,使孩子们自然而然去探索,去发现,幼儿探究事物的态度就来源于环境对幼儿的激励。又如:数学活动“有趣的盒子”,活动前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了长方体的盒子,为幼儿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再如:“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中,教师在活动室内贴上了一幅中国地图,一幅世界地图,教师自己的旅游照片、收集到的风景名胜的明信片、图片等,都给幼儿带来了浓厚的兴趣,萌发了探究的欲望。这些图片、资料,这时无疑都成了“会说话的老师”。

2、营造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新《纲要》多次提到“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孩子与教师、同伴交流”等等。塑造安全、愉快、宽松的班级氛围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前提,如果在一个幼儿园里,孩子们害怕老师,不敢和老师接近,不敢和老师说话,那么教师的教育根本无从谈起。因此要做到这点,需要教师付出慈母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