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弱势群体在大众传播中的地位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弱势群体在大众传播中的地位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的功

弱势大众自我完善的过程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的支持,参与大众传播的过程有助于他们培养民主精神,营造和谐氛围。这里所说的媒介弱势群体,主要指未掌握文化权力媒介的群体。社会学家孙立平认为,当前社会分化的结果,是以占有大量资源为特征的强势群体和拥有大量人口为特征的弱势群体的形成。强势群体包括经济精英、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不仅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结盟关系,而且具有了相当大的社会能量。弱势群体包括:除了部分富裕农民之外的贫困农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和城市中的失业下岗人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利益已经高度分化的情况下,这些群体既没有相应的组织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也很难用其他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① 在传播学意义上的弱势群体,除了包括上述社会学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之外,应该还包括了社会的中间阶层,同时排除大众传播媒介的工作人员。这一部分人群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教育背景上可能有较大差别,但相对于精英阶层而言,他们的共同点是既不可能借助大众媒体传达政令,通过广告、公关活动来宣传自己和企业,也没有机会可以通过演讲、谈话来分析文化现象。排除大众传媒(包括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网络以及手机短信)工作人员的原因是他们可以直接参与信息制作过程,也可以借地利之便,将自己的观点掺揉进传播内容之中。

按照媒介权力的分配来看,所谓的弱势群体和社会学上的弱势群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没有参与媒介内容制作的权力,也没有对媒介传播效果进行评价的权力,被排除在媒介

传播流程之外。

媒介弱势群体进入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意义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中国青年报》“冰点”专刊和《东方时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发轫,都市报的兴起为契机,网络媒体的出现提供加速度,媒介弱势群体开始叩响了大众传播媒介的大门。

这个过程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单线递进的,不同时期可能出现几个阶段同时并存的情况。

第一阶段,对媒体内容资源的再认识,媒介弱势群体成为大众媒体关注的对象。

内容的改革出现了“平民视角”、“民生新闻”等说法,媒介内容的选择和制作仍然控制在专业工作人员手里,但是取材范围扩大了。其代表就是《中国青年报》“冰点”专刊和《东方时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媒介弱势群体第一次可以因其普通的常态而出现在传媒上,甚至包括吸毒女、掏粪工、小偷等。此前出现在传媒上的普通人并非没有,但他们几乎都是仅因为其不普通的某次非常态而得以出现的。例如从普通人中走出来的劳动模范,救人英雄等。因此相对以前对普通人生存状态的忽视来说,普通人在媒介中的大量出现,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同时,大多数媒介从一开始,就注意对这些介入报道内容的普通人采取了一种平和、平等的姿态,很容易博得受众的好感,树立自己的亲民形象。《中国青年报》在90年代初的巨大影响就证明了这一点。湖北电视台《经视直播》中的含笑、浙江电视台《走进今天》中的小强,都是普普通通的邻家小伙形象,他们都走出了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演播室,走进社区,没有灯光,没有修饰,与现场观众拉近了距离。②

近年在电视上流行的窥视类和竞赛类“真人秀”节目则是普通人进入传播内容领域的新现象,在2005年《超级女声》达到了巅峰。以往是媒介强势人群推出偶像,普通人只有追捧偶像的权利。现在人们亲眼见到了偶像制作的过程,并且亲身参与到这个制作过程中。这些过程又成为大众传播的重要内容。

第二阶段,对媒介传播效果评价的再认识,报刊零售和收视率使得媒介弱势群体,尤其是普通市民对媒介传播效果有了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发言权。

从1995年《华西都市报》开始,都市类报纸迅速兴起,体现出“鲜明的城市特色和强烈的市民意识”③。市民生活开始大量进入媒介报道的领域,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在报道市民生活的过程中,媒介也舍弃了以往惯用的俯视视角,以更平民化的姿态进行报道。在电视领域,收视率也逐渐成为一个栏目的生命线。收视率之高低,完全取决于观众。因此很多栏目力图强化平民化风格,贴近生活和实际,以获取较高的收视率。

目前,普通市民在报刊销售市场和电视播出市场上的重要性已经不容忽视。这促使弱势群体以更主动的姿态去参与到媒体传播的内容和效果评价中,有利于媒体内容的丰富,传播效果的改善。

第三阶段,媒介弱势群体主动、直接介入传播流程,尤其在网络兴起后。

如果在前两个阶段,弱势群体进入大众传播领域仅限于提供内容和评价、还游离在传播流程之外的话,那么在这个阶段,他们已经可以自如进入到大众传播的制作和发布流程中了。

其实追溯媒介弱势群体进入传播内容制作流程的过程,应该从新闻线人、DV现象谈起。新闻线人最早出现于1993年,④他们向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有的甚至参与新闻采写。而DV爱好者则已经进入到了传播内容的选择、制作环节。中央电视台的《讲述》栏目也有优秀DV作品展播。大多数国际性电影节也开始接纳DV作品。

更有革命意义的变化还是来自网络。网民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可以在网上自由发布

信息、言论。尤其是博客的出现,更是“改变了编辑、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博客实现了编辑与作者的完美统一”。⑤可以说,博客为以往的媒介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门槛、低成本、高自由度的个人出版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面,他们第一次拥有了决定某个内容是否传播的权力。

媒介弱势群体进入大众传播的动机分析

这种动机是多方面的,有时候会几种动机交织在一起。

1、经济利益动机

这种动机最典型的体现就是新闻线人市场的出现和活跃。据说新京报平均每天接听热线200个以上,创刊半月,就开出奖金23450元,除万元大奖外,最高一天开出1500元。一周内,京城各主要都市报的热线版新闻有80%来自线人报料。⑥《楚天都市报》每个月都会评出好的线索,在报纸上公布并给予百元左右的奖励。

2、信息权力动机

权力动机是个体在某些方面要取得一定支配地位的需求,⑦信息权力动机则是其中一种,即告知他人某种信息、观点的权利。媒介弱势群体中,受过较好教育的那部分人对于自由发表、告知他人信息或观点的渴望曾经在传统媒体中寻找突破,现在在网络得到了更大的实现。方兴东曾经说过:“我写了6年文章,却从来没有进入一个媒体,没有自己可以完全作主的‘地盘’,每一篇文章都得为发表而发愁。现在,我第一次可以真正成为我自己文章的‘主人’,我可以完全决定何时发表,并且随时补充修改。这种自由对一个酷爱写作的人来说,简直太可贵了,比任何东西都重要。所以,最简单直接的收获,就是我不需要再怕别人的封杀,不需要完全看别人的脸色写作和发表。”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