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阁序”。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
【词语注释】
1、少府:官名。
2、之:到,往。
3、蜀州:现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
4、城阙(què):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
5、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6、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7、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在风烟中。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8、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9、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10、宦(huàn)游:出外做官。
11、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12、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3、比邻:并邻,近邻。
14、无为:不要效仿。
15、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6、沾巾:泪水沾湿衣服。意思是挥泪告别。
17、无为:无须,不必。
【参考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
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
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诗词赏析】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
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随堂练习】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
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象。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
5.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伤心落泪。
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落泪。
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泪。
中考古诗词赏析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谥号文,世称韩文公或韩昌黎,幼他是唐代著名诗文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题目解说】韩愈两次被贬官南下途中均经过商州,留有诗作。这首诗是被贬往潮州(今广东潮阳县)时,于元和十四年正月经过蓝关时写给侄孙韩湘的。韩湘是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诗中倾诉因忠心而被贬的委屈及路途的艰辛。颈联凝炼精辟、情景交融,成为传颂的名句。左迁:降职。蓝关:秦汉时称山尧(yáo)关,在今蓝田县境内秦岭北麓的崇山峻岭之上,是当时由长安南下的必由之路。今无存。
【词语注释】①九重天:指皇帝所在。②圣明:皇帝。弊事:政治上的弊端。③衰朽:衰老残弱。④瘴江边:充满瘴气的江边,这里指潮州地方。瘴气:山林里所生可使人得病的有毒气体。
【参考译文】
一篇《谏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
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
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
知道你赶来一定有所打算,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
【诗词简析】
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唐宪宗,幸得好友裴度、崔群等人力争才得以免死罪,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韩愈此诗的背景,这首诗是一首七律诗,主旨在于表达诗人遭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写作者因为早上给皇帝上奏,晚上就被贬到离首都八千里的潮州,作者在第一联写自己悲惨的遭遇。“朝”“夕”二字表现打击之迅速,也写出作者的委屈,侧面表现了皇帝残酷,形成奇特效果。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写了作者想为皇帝除去坏事,不珍惜自己的身体和年老的生命。写出作者对皇帝的忠心,让人们看到自己的刚正不阿,尽管自己上奏带来了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仍然坚持,体现了作者的胆气,但是自己对皇帝的忠心却得不到好报,表现了皇帝的昏庸。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语双关,不仅指出天上的云挡住了自己的视线,也指出政治上对自己的种种压迫,大雪封住了路,马不愿意向前走,既写出道路的艰辛,也写出自己不愿去潮州,想继续为皇帝效忠,露出了英雄失路之悲。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最后一联沉痛而稳重,向侄孙从容的交代后事,“瘴江边”写出当地环境恶劣,传染病流行,同时写出作者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