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糖尿病的分型、诊断、治疗(本科教学PPT)课件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血糖和肝肾功能,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如有不适及 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04
CATALOGUE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预防
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视网膜血管 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
神经病变
糖尿病可引起周围神经和自主 神经病变,表现为肢体麻木、 疼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糖尿病的分型、诊 断、治疗(本科教学 ppt)课件
目录
• 糖尿病的分型 • 糖尿病的诊断 • 糖尿病的治疗 •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预防 • 新药研究与治疗进展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CATALOGUE
糖尿病的分型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
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
根据个体差异适当调整。
注意事项
运动时应避免低血糖发生,选择 合适的运动时间和地点,注意运
动安全。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治疗,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常用药物
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具体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需根据个体差 异和病情而定。
糖尿病的筛查
空腹血糖检测
禁食8小时以上,检测空腹血糖 水平。
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
餐后2小时再次检测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 平。
尿糖检测
通过尿液检测尿糖水平。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01
空腹血糖≥7.0mmol/L。
02
餐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
03
04
定期监测血糖和肝肾功能,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如有不适及 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04
CATALOGUE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预防
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视网膜血管 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
神经病变
糖尿病可引起周围神经和自主 神经病变,表现为肢体麻木、 疼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糖尿病的分型、诊 断、治疗(本科教学 ppt)课件
目录
• 糖尿病的分型 • 糖尿病的诊断 • 糖尿病的治疗 •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预防 • 新药研究与治疗进展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CATALOGUE
糖尿病的分型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
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
根据个体差异适当调整。
注意事项
运动时应避免低血糖发生,选择 合适的运动时间和地点,注意运
动安全。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治疗,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常用药物
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具体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需根据个体差 异和病情而定。
糖尿病的筛查
空腹血糖检测
禁食8小时以上,检测空腹血糖 水平。
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
餐后2小时再次检测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 平。
尿糖检测
通过尿液检测尿糖水平。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01
空腹血糖≥7.0mmol/L。
02
餐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
03
04
糖尿病课件ppt(共125张PPT)可编辑全文
儿童1.75g/kg,总量不超过75g。
四、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和糖化血 浆
白蛋白测定
GHbA1c 3%~6% GHbA1 8%~10% 果糖胺 ~
五、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
胰岛素 空腹5~20mu/L
30~60分钟达高峰,为基础的5~10倍,3~4小
时恢复到基础水平
C 肽 空腹
高峰达基础的5~6倍
2型 肥胖或超重患者,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改 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减少降糖药物剂量
(一) 制订总热量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休息时 25~30kcal/kg/日 轻体力劳动 30~35 kcal/kg/日
中度体力劳动 35~40kcal/kg/日 重体力劳动 40kcal/kg/日以上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 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1)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 (2)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2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基因异常)
3 胰腺外分泌疾病 4 内分泌疾病
5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6 感染 7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 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8 其他 可能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性综合征
一、尿糖测定 肾糖阈
二、血葡萄糖(血糖)测定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血糖是反应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 指标 葡萄糖氧化酶法
静脉血 血浆、血清
毛细血管 全血
三、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IVGTT)
OGTT 75g 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 中,5分钟内饮完,2小时后再测血糖。
起病方式
急
缓慢而隐匿
起病时体重
正常或消瘦
超重或肥胖
“三多一少”症群
典型
四、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和糖化血 浆
白蛋白测定
GHbA1c 3%~6% GHbA1 8%~10% 果糖胺 ~
五、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
胰岛素 空腹5~20mu/L
30~60分钟达高峰,为基础的5~10倍,3~4小
时恢复到基础水平
C 肽 空腹
高峰达基础的5~6倍
2型 肥胖或超重患者,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改 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减少降糖药物剂量
(一) 制订总热量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休息时 25~30kcal/kg/日 轻体力劳动 30~35 kcal/kg/日
中度体力劳动 35~40kcal/kg/日 重体力劳动 40kcal/kg/日以上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 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1)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 (2)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2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基因异常)
3 胰腺外分泌疾病 4 内分泌疾病
5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6 感染 7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 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8 其他 可能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性综合征
一、尿糖测定 肾糖阈
二、血葡萄糖(血糖)测定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血糖是反应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 指标 葡萄糖氧化酶法
静脉血 血浆、血清
毛细血管 全血
三、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IVGTT)
OGTT 75g 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 中,5分钟内饮完,2小时后再测血糖。
起病方式
急
缓慢而隐匿
起病时体重
正常或消瘦
超重或肥胖
“三多一少”症群
典型
糖尿病基础知识讲义PPT课件
糖尿病的分类
01
02
03
1型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 多发生于青少年和年轻人。
2型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抵抗或作用受 损导致,多发生于成年人, 尤其是肥胖者。
妊娠糖尿病
发生在妊娠期间,与胰岛 素抵抗有关,产后可能消 失或发展为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 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血糖监测与自我管理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血糖波动情况,以便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记录与整理
记录每次监测的血糖值、饮食、运动等情况,以 便分析治疗效果和调整方案。
自我管理
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巧,如如 何正确使用血糖仪、如何调整饮食和运动等。
06
糖尿病的预防与教育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 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遵循“三餐三定”原则 ,即定时、定量、定餐
,避免暴饮暴食。
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 况,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运动治疗
运动原则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适 量、适度、规律运动。
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 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掌握糖尿病的饮食和运动方法
了解如何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以控制血糖水平。
3
学习糖尿病的监测和应对技巧
掌握如何监测血糖、处理低血糖等紧急情况。
提高公众意识
宣传糖尿病的危害
让公众了解糖尿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提高对糖尿病的重视程度。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1型糖尿病的护理PPT课件
❖ O2: 患者于3号14:15分,4号凌晨1:03分,7号凌 晨1:33分,9号凌晨5:00发生低血糖,医护人员处理 及时,即刻纠正低血糖,并未发生更严重的后果。
❖ P3 营养失调:与患者纳差有关
❖ I 1、遵医嘱予以护胃补液及口服药物补钾等对症 处理。 2、鼓励患者正常的糖尿病饮食,缓解患者害怕 血糖过高而不敢进食的心理。 3、加强对患者家属疾病知识的宣教,协助其对 患者饮食的调整。
1月5日 4.0/4.3
18.3
19.3
22.2
21.7 13.5 5.2/6.9
5.3
1月6日
5.6
22.7
19.1
15
14.1 12.7
9.6
3.2/3.6/4.9
1月7日
6.5
15.6
18.6
19.4
24.9 29.6
18.5 15.5
1月8日
14.8
24.8
20.3
15
21.4 22.5
19.3
1型糖尿病的护理查房
内六科 2018年1月
一、概念
❖ 定义:1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 酸中毒(DKA)。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 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 10%以下。
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 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 已经彻底损坏,从而 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 素的功能。在体内胰 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 下,就会引起血糖水 平持续升高,出现糖 尿病。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 P3 营养失调:与患者纳差有关
❖ I 1、遵医嘱予以护胃补液及口服药物补钾等对症 处理。 2、鼓励患者正常的糖尿病饮食,缓解患者害怕 血糖过高而不敢进食的心理。 3、加强对患者家属疾病知识的宣教,协助其对 患者饮食的调整。
1月5日 4.0/4.3
18.3
19.3
22.2
21.7 13.5 5.2/6.9
5.3
1月6日
5.6
22.7
19.1
15
14.1 12.7
9.6
3.2/3.6/4.9
1月7日
6.5
15.6
18.6
19.4
24.9 29.6
18.5 15.5
1月8日
14.8
24.8
20.3
15
21.4 22.5
19.3
1型糖尿病的护理查房
内六科 2018年1月
一、概念
❖ 定义:1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 酸中毒(DKA)。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 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 10%以下。
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 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 已经彻底损坏,从而 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 素的功能。在体内胰 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 下,就会引起血糖水 平持续升高,出现糖 尿病。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1型糖尿病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1型糖尿病的 生活管理
1型糖尿病的生活管理
如何管理1型糖尿病?:监测血 糖,按时注射胰岛素,饮食和 运动管理等。 如何饮食管理?:选择健康的 食物,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等。
1型糖尿病的生活管理
如何进行运动管理?:适当的运动可以 帮助控制血糖水平,但需要注意运动时 的血糖变化。
常见问题解答
常见问题解答
1型糖尿病的科普知识 PPT课件
目录 了解1型糖尿病 诊断和治疗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并发症 1型糖尿病的生活管理 常见问题解答
了解1型糖尿 病
了解1型糖尿病
什么是1型糖尿病?:1型糖尿 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 血糖升高的疾病。 1型糖尿病的症状:烦渴、多尿 、体重下降等。
能 够帮助我们的身体利用血糖。
1型糖尿病可以治愈吗?:目前 还没有治愈1型糖尿病的方法, 但可以通过诊断、治疗和生活 管理等方式来控制疾病。
常见问题解答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什么区别?: 主要的区别在于它们发生的原因不同。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异常,而2 型糖尿病则是由于我们的身体对胰岛素 的抵抗力逐渐增强导致的。
1型糖尿病的原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可 能导致1型糖尿病。
诊断和治疗1 型糖尿病
诊断和治疗1型糖尿病
如何确诊1型糖尿病?:医生会 通过静脉血液检测来判断是否 患有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 并发症
1型糖尿病的并发症
1型糖尿病会导致什么并发症?:高血 压、心脏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如何预防1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保持 正常的血糖水平,控制胆固醇和高血压 ,维持正常的体重等。
一型糖尿病护理PPT课件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推广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智能医疗设备的普及
智能医疗设备如血糖监测仪、胰岛素 泵等将更加普及和便捷,为患者提供
更好的自我管理手段。
新型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多新型药物将进 入临床试验阶段并逐步应用于临床。
综合治疗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心血管风险评估及改善方案
评估心血管风险
通过检测血压、血脂、心电图等指标,评估 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控制血糖和血压
血糖和血压的控制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关 键。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降脂、降压、抗凝 等药物,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
鼓励患者戒烟、限酒、保持适当运动、均衡 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
针对病人的身体状况,可适量增加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
和耐力。
运动时间与强度控制
03
建议病人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
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发生低血糖。
心理压力缓解技巧传授
正确认识疾病
积极心态培养
帮助病人正确认识一型糖尿病,了解其发 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以减轻其 心理负担。
血糖监测频率和目标范围设定
监测频率
建议一型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监测4 次血糖,包括空腹、餐前和餐后2小 时血糖,以及睡前血糖。
监测设备选择
选用准确可靠的血糖监测设备,如便 携式血糖仪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并 定期校准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患者年龄目、标病范情和围并发症情况,
设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范围,一 般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 。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智能医疗设备的普及
智能医疗设备如血糖监测仪、胰岛素 泵等将更加普及和便捷,为患者提供
更好的自我管理手段。
新型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多新型药物将进 入临床试验阶段并逐步应用于临床。
综合治疗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心血管风险评估及改善方案
评估心血管风险
通过检测血压、血脂、心电图等指标,评估 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控制血糖和血压
血糖和血压的控制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关 键。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降脂、降压、抗凝 等药物,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
鼓励患者戒烟、限酒、保持适当运动、均衡 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
针对病人的身体状况,可适量增加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
和耐力。
运动时间与强度控制
03
建议病人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
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发生低血糖。
心理压力缓解技巧传授
正确认识疾病
积极心态培养
帮助病人正确认识一型糖尿病,了解其发 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以减轻其 心理负担。
血糖监测频率和目标范围设定
监测频率
建议一型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监测4 次血糖,包括空腹、餐前和餐后2小 时血糖,以及睡前血糖。
监测设备选择
选用准确可靠的血糖监测设备,如便 携式血糖仪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并 定期校准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患者年龄目、标病范情和围并发症情况,
设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范围,一 般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 。
1型糖尿病的护理查房--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检测空腹及餐前血糖,有利于发现低血糖;检测三餐后2小时血糖, 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降糖药是否合适;检测晚上睡觉前血糖,有助于 指导加餐,防治夜间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检测凌晨1~3时的血糖 ,有助于发现有没有夜间低血糖,明确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
PPT课件
37
健康教育(文焱)
心里护理 做好自我监测指导 饮食指导 运动指导 用药指导 并发症及防治 监测血压,血脂的变化
PPT课件
35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 血糖监测
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 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再如,糖尿病人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 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另外,病人在感冒发烧、情绪 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PPT课件
36
不同时点血糖监测的意义
5.0-10.0 5.0-8.3
PPT课件
7.5-8.5 <8 <7.5
28
胰岛素应用
胰岛素分泌类型 糖尿病类型
T1DM
一般初始剂量 0.5-1.0U/公斤/天
PPT课件
29
低血糖
临床表现 心慌、饥饿感、出汗、手抖、面色苍白 头晕、嗜睡、视物模糊、抽搐、昏迷
实验室检查 血糖<3.9mmol/L(ADA2005)
10
血脂代谢(世彬)
PPT课件
11
1型糖尿病特点(小梅)
临 床 表 现
起病急,约20%~30%易发生酮症 多数在35岁前发病 “三多一少”症状典型明显 体重正常或降低 对胰岛素敏感,脆性,
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发病前常有感染, PPT课件
12
代谢紊乱症候群
临 典型症状: “三多一少”
PPT课件
37
健康教育(文焱)
心里护理 做好自我监测指导 饮食指导 运动指导 用药指导 并发症及防治 监测血压,血脂的变化
PPT课件
35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 血糖监测
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 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再如,糖尿病人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 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另外,病人在感冒发烧、情绪 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PPT课件
36
不同时点血糖监测的意义
5.0-10.0 5.0-8.3
PPT课件
7.5-8.5 <8 <7.5
28
胰岛素应用
胰岛素分泌类型 糖尿病类型
T1DM
一般初始剂量 0.5-1.0U/公斤/天
PPT课件
29
低血糖
临床表现 心慌、饥饿感、出汗、手抖、面色苍白 头晕、嗜睡、视物模糊、抽搐、昏迷
实验室检查 血糖<3.9mmol/L(ADA2005)
10
血脂代谢(世彬)
PPT课件
11
1型糖尿病特点(小梅)
临 床 表 现
起病急,约20%~30%易发生酮症 多数在35岁前发病 “三多一少”症状典型明显 体重正常或降低 对胰岛素敏感,脆性,
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发病前常有感染, PPT课件
12
代谢紊乱症候群
临 典型症状: “三多一少”
儿童1型糖尿病课件
病毒感染、化学物质、药物等环境因 素可能诱发或加重儿童1型糖尿病。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儿童1型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为多饮、 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三多一少)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疲乏无力、精神 不振等症状。
诊断标准
血糖升高是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的主要 依据,通常表现为空腹血糖 ≥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 同时胰岛素分泌不足。
儿童1型1型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 儿童1型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 • 儿童1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与风险 • 儿童1型糖尿病的教育与心理支持
01
儿童1型糖尿病概述
定义与类型
定义
儿童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 疾病,由于胰腺β细胞受损导致胰 岛素分泌不足,进而引起高血糖。
糖。
环境因素
病毒感染、化学物质、饮食等环 境因素可能诱发1型糖尿病,应
尽量避免。
预防措施
定期监测血糖、保持健康饮食、 加强锻炼、控制体重等。
紧急情况处理与就医建议
紧急情况处理
如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呼吸深 快、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就医建议
一旦确诊为1型糖尿病,应定期就诊, 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尿糖等指 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提 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饮食与运动建议
均衡饮食
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 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和矿物质。
控制糖分摄入
减少高糖食品和饮料的摄入,避免 血糖剧烈波动。
适量运动
鼓励孩子参加适量的运动,如散步、 游泳、骑车等,有助于控制血糖水 平。
除了传统的教育资源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如在线课程、APP等,方便家长和孩子随时随地学习 相关知识和管理技能。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ppt课件
20
完整版ppt课件
T1DM的病因分型诊断
血糖控制目标 降低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是T1DM血糖控制的两大目标,因
此目前公认的血糖控制标准为:在最少发生低血糖风险的 情况下应使患者的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对于个体患 者而言,血糖控制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到以下方面:患者的 年龄、患者本人或其家庭管理和认识糖尿病的能力、血糖 监测频率及就诊的方便性与积极性。建议我国T1DM血糖控 制目标是:在尽量避免低血糖基础上,儿童和青春期 HbA1c<7.5%;HbA1c<7.0%;老年人HbA1c<7.5%;不同年龄 阶段的T1DM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同
22
完整版ppt课件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将血糖安全地控制在目标范围的重要手段之一。 监测血糖可以评估和反映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和治疗效果, 指导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利用快速血糖仪进行床 边血糖检测(POCT)和患者自我血糖监测( SMBG)是临 床上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反映2-3月平均血糖水平的 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连续3-5天的动 态血糖监测是在血糖波动较大患者中发现无症状低血糖和 血糖波动特征的重要手段;糖化白蛋白和血、尿酮体也是 反映糖代谢异常程度的有用指标。
发病率显著高于郊县和农村。这可能
与城市生活水平、与污染物接触及就Fra bibliotek医条件等有关。
9
完整版ppt课件
二、T1DM患病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的影响还表现在居住于不同国家 和地区华人儿童的T1DM发病率差异很大, 如Diamond研究中我国大陆儿童的T1DM标化 发病率为0.57/10万/年,而台湾为1.5/10 万/年,香港为2.0/10万/年,移居美国的 华人高达4.9/10万/年。这些结果都提示环 境因素可影响T1DM的患病率。
糖尿病PPTPPT课件
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身体代谢减缓,脂肪堆积,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03
糖尿病的诊断与监测
血糖监测
01
02
03
04
空腹血糖
在禁食8-10小时后测量血糖 ,正常值范围为3.96.1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测量血糖,正常值 范围应低于7.8mmol/L。
随机血糖
任何时间点测量血糖,正常值 范围应低于11.1mmol/L。
等方式降低血糖。
饮食治疗
控制总热量摄入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 、年龄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热
量,保持摄入与消耗平衡。
均衡营养
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 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摄入,保证 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摄入。
控制盐摄入
减少高盐食品的摄入,如腌制 品、咸鱼等,以降低高血压和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用于2型糖尿病,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吸收、提高细胞对胰 岛素的敏感性等方式降低血糖。常见的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格列奈 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
胰岛素
用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通过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控制血糖。根据作用时间,胰岛素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
03
其他药物
如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等,通过调节胃肠激素、抑制食欲
基因突变
部分患者存在基因突变,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 障碍。
环境因素
生活方式
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缺 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增加患病风 险。
环境压力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环境压力因素 也可能诱发糖尿病。
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缺乏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可能导致胰岛素分 泌异常或胰岛素抵抗。
长期缺乏运动,身体代谢减缓,脂肪堆积,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03
糖尿病的诊断与监测
血糖监测
01
02
03
04
空腹血糖
在禁食8-10小时后测量血糖 ,正常值范围为3.96.1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测量血糖,正常值 范围应低于7.8mmol/L。
随机血糖
任何时间点测量血糖,正常值 范围应低于11.1mmol/L。
等方式降低血糖。
饮食治疗
控制总热量摄入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 、年龄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热
量,保持摄入与消耗平衡。
均衡营养
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 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摄入,保证 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摄入。
控制盐摄入
减少高盐食品的摄入,如腌制 品、咸鱼等,以降低高血压和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用于2型糖尿病,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吸收、提高细胞对胰 岛素的敏感性等方式降低血糖。常见的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格列奈 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
胰岛素
用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通过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控制血糖。根据作用时间,胰岛素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
03
其他药物
如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等,通过调节胃肠激素、抑制食欲
基因突变
部分患者存在基因突变,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 障碍。
环境因素
生活方式
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缺 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增加患病风 险。
环境压力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环境压力因素 也可能诱发糖尿病。
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缺乏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可能导致胰岛素分 泌异常或胰岛素抵抗。
1型糖尿病病人的护理PPT
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合理安排饮食结 构,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均衡膳食:合理搭配食物,确保摄入足 够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
饮食管理
控制餐后血糖:饭后血糖监测,根据监 测结果调整餐后胰岛素注射。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注射:定时注射胰岛素,根据血 糖监测结果调整剂量。 胰岛素泵治疗:使用胰岛素泵连续进行 胰岛素输注,更精确地控制血糖水平。
高血压管理: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 并发症的风险。 肾脏保护: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避免 肾脏功能损害。
糖尿病并发症防护
神经病变预防:控制血糖水平,注意足 部护理,减少神经病变的发生。
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
情绪管理:积极应对糖尿病带来的情绪 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交流支持:与医生、家人和其他患者交 流,互相支持和倾诉。
心理支持
自我调节:学习自我监测和胰岛素调节 技巧,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结语
结语
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管理,但通过正确 的护理和生活方式改变,可以有效控制 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 生活质量。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1型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PPT
目录 简介 饮食管理 胰岛素治疗 运动计划 糖尿病并发症防护 心理支持 结语
简介
简介
什么是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 身免疫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 全缺乏造成的。 糖尿病的影响:糖尿病会影响血糖水平 ,进而对身体的各个系统产生影响。
简介Βιβλιοθήκη 1型糖尿病的护理目标:稳定血糖水平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胰岛素治疗
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监 测结果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
运动计划
1型糖尿病科防治指南解读PPT
T1DM与T2DM的鉴别要点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体重下降、食欲减 退;随着脱水加重,
患者逐渐出现循环功能不全及神 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反应迟钝、烦 躁或淡漠、嗜睡;晚 期少尿、无尿、休克、昏迷。
诊断依据:(1)血糖≥33.3 mmol/L;(2)血浆 有 效 渗 透 压
急性并发症:
低血糖
慢性并发症:
血管危害
感染
治疗原则:
T1DM 患者因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完全或部分需要通过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来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基础胰岛 素加餐时胰岛素替代治疗是 T1DM 首选的治疗方案。基础胰岛素在餐前 状态下抑制糖异生和酮体的生成,餐时胰岛素覆盖 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引起的血糖升高。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包括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 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 一、MDI方案是 T1DM 患者最常用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根据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进餐前使用速效(超短效)胰岛素类似 物或短效(常规)胰岛素,睡前使用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或NPH(部分患者需要每日注射 2 次)。 二、CSII方案也称胰岛素泵治疗,即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输注短效胰岛素或速 效胰岛素类似 物的一种胰岛素给药方式,可最大程度地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从而达到更好控制血糖的目的。
糖尿病致死人数(20-79岁)达670万,平均每5秒 即有1人死亡。
糖尿病造成至少9660亿美元的健康支出。 1型糖尿病(T1DM)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
势。2017年全球T1DM患病人数达900万,占全 球糖尿病总数的2% 。
“2010年~2013年覆盖全年龄段的 中国1型糖尿病研究”
糖尿病健康知识糖尿病科普知识PPT课件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 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 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 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 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 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一般包括病因比较的明确或继 发性糖尿病,它主要是由于基因缺陷以及病毒感 染等引起的。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主要来源为米饭、面包、馒 头、面条、玉米等主食,此 外薯类、豆类等食物也含较 多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为必不可少的营养成 分,但是如果摄入过多也会 导致血糖升高、脂肪增多, 和加重肾脏负担,主要来源 为瘦肉、鱼虾、蛋白、乳制 品、豆类等食物。
胆固醇应控制每日300毫克以 下 ,一个蛋黄含胆固醇200 毫克,已经能基本满足每日 所需,主要来源为动物脂肪、 烹调用油、坚果等食物。
共8个类型近10种疾病: ✓ 基因变异胰岛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 胰岛素作用遗传缺陷 ✓ 外分泌胰腺病变(胰腺炎、胰腺创伤、胰腺手术、胰腺肿瘤) ✓ 内分泌病变(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 营养不良等各种继发性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DM)
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 或确诊的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 20%。GDM发生率世界各国报道为1%~14%,我国发 生率为1%~5%,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GDM患者糖代 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II型糖尿病机会增加。
口味清淡
禁烟酒
饮食治疗中感到饥饿难忍怎么办?
01 饥饿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病情改善后饥饿感会 随之减轻,制定饮食计划应逐步过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糖尿病时,除碳水化合物外, 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久病 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 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性进行
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竭。 病情严重或应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
乱。
糖尿病的分型
• 1型: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包括:自身免疫性,特发性。
• 2型: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
大多很快死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
随着胰岛素的发现和应用,1型糖尿病患 者同样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的享受生活。
二、1型糖尿病的病因及机制
• 遗传因素 • 环境因素 • 自身免疫
(一)遗传因素 (Genetic
Factors) 人白细胞抗原相关基 因 免疫球蛋白基因 T细胞受体基因等
1.HLA相关基因(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2)细胞免疫
• a 免疫系统激活,Tcell与β细胞相互识别、 接触、激活。
• b 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Th1分泌:IL1,IL-2,TNF-α,TNF-β,TNF-γ等,Th2分泌: IL-4.IL-5,IL-10.
• c β细胞核细胞因子结合,产生损伤。
三、诊断标准
• 临床表现和诊断线索 • 实验室诊断标准
1型糖尿病
主讲:严维
07级临床1班 同组人员:邓春燕,何桂丹,夏振元,陆地,冯
鹏,努尔艾力
主要内容
• 一、1型糖尿病的定义 •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 三、诊断标准
一、1型糖尿病相关定义
•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 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 缺陷引起。
• 胰岛素:由胰腺B细胞合成分泌,主要作用 是促进糖代谢,降低血糖。
TCR T淋巴细胞 自身免疫反应 糖尿 病
5. 其他基因标志物(other gene因素
1. 饮食因素
牛奶:BSA与胰岛细胞ICA69具有同源性酪 蛋白A1 坏机制:分子模拟,牛乳产生抗体参与β细胞破
高热量饮食:胰岛素分泌持续升高使胰 岛细胞抗原逐渐增多
2、病毒
诊断线索
• 三多一少症状
• 并发症首诊,不明原因酸中毒、失水、昏 迷、休克;反复痈、疥、细菌性阴道炎, 结核病等。
• 高危人群 IGR,>45Y,肥胖或超重,巨大 胎儿史、糖尿病或肥胖家族史。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随机血糖 11.1mmol/L(200 mg/dl)
症 状
+
或
FPG 7 mmol/L(126 mg/dl) 或
显
显
酮症 并发症
常见 常见
罕见 常见
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
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 占糖尿病患者 的10%左右。
1型糖尿病患者是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 治疗。
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产生 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 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
在1921年胰岛素发现以前,人们没有较 好的方法来降低1型糖尿病病友的血糖,病人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1
多尿
多饮 多饮
多食
疲乏
体重减轻
视物模糊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2
临床表现
1.原有症状加重,极度口渴、无力。 2.消化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痛。 3.呼吸道症状:呼吸深速,烂苹果味 4.脱水征: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减退,眼眶凹陷, BP下降,肢冷无尿。 S症状:嗜睡、昏迷 6.诱发病症状。
OGTT(口服糖耐量)2小时血糖
11.1 mmol/L(200 mg/dl)
空腹血糖 (FPG)
正常值: 3.9‾6.1 mmol/L(80 ‾110 mg/dl)
空腹:8-10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
无明显临床症状者需反复OGTT • 儿童诊断标准与成人相同。
over
谢谢!
此外还包括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期糖 尿病。
1型和2型的区别 1型:起病急,血糖高
绝对缺乏,“三多一少”明显。
2型:起病缓慢,占90%。
发病年龄 发病率
体重 发病与症状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通常< 30岁 通常> 40岁
0.2%~ 0.3%
很少肥胖
5% 肥 胖 ( 80% )
发病急,症状明 发病缓,症状不明
• 与T1DM有关病毒包括风疹病毒、腮腺炎病 毒、柯萨奇病毒、心肌炎病毒和巨细胞病 毒等。
• 作用机制: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 迅速大量破坏细胞;也可损伤胰岛β细胞, 暴露其抗原成分,启动自身免疫反应。
3、化学毒物
• 链脲佐菌素(一种氨基葡萄糖-亚硝基脲,是一种
DNA烷基化试剂,能通过GLUT2葡萄糖转运蛋白 独自进入细胞。)
• 四氧嘧啶(四氧嘧啶,为丙酮二酸的酰脲,可由
尿酸的氧化合成。对胰岛的β细胞具有特殊的破坏 作用,中止胰岛素的分泌 )
• 灭鼠剂吡甲硝本脲
(三)、自身免疫
(1)体液免疫:包括胰岛细胞胞浆抗体 (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 酸脱羧酶(GAD)抗体,胰岛抗原2(IA-2) 抗体等。 其机制:分子模拟。
antigen,简称HLA)复合体 )
DR3和DR4 基因
易感基 因DQ 基因
2.第6对短臂染色体上的其他基因
TNF-α、TNF-β和 HSP
3. 免疫球蛋白基因(immunoglobulin
genes)
Km(轻链)和Gm(重链)
HLA 基因
4. T细胞受体基因(T-cell receptor ge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