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类别
土壤类别
![土壤类别](https://img.taocdn.com/s3/m/01bc08f6fab069dc502201db.png)
土壤类别:一,定义: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定额分类普氏分类土壤及岩石名称天然湿度下平均容重极限压碎强度用轻钻孔机钻进1m开挖方法及工具紧固系数Kg/m3 Kg/cm2 min f一、二类土壤Ⅰ砂1500--用尖锹开挖0.5~0.6 砂壤土1600腐殖土1200泥炭600Ⅱ轻壤土和黄土类土1600--用锹开挖并少数用镐开挖0.6~0.8潮湿而松散的黄土,软的盐渍土和碱土1600平均15MM以内的松散而软的砾石1700含有草根的密实腐殖土1400--用尖锹开挖并少数用镐开挖0.6~~0.8含有直径在30MM以内根类的泥炭和腐殖土1100掺有卵石、碎石和石屑的砂和腐殖土1650含有卵石、或碎石杂质的胶结成块的填土1750含有卵石、碎石和建筑料杂质的砂壤土1900三类土壤Ⅲ肥粘土其中包括石炭纪、侏罗纪的粘土和冰粘土1800--用尖锹并同时用镐和撬棍开挖(30%)0.81~1.0重壤土、粗砾石、粒径为15-40MM的碎石或卵石1750干黄土和掺有碎石或卵石的自然含水量黄土1790含有直径大于30MM根类的腐殖土或泥炭1400掺有碎石或卵石和建筑碎料的土壤1900定额分类普氏分类土壤及岩石名称天然湿度下平均容重极限压碎强度用轻钻孔机钻进1m开挖方法及工具紧固系数Kg/m3 Kg/cm2 min f四类土壤Ⅳ土含碎石重粘土,其中包括石炭纪、侏罗纪的硬粘土1950--用尖锹并同时用镐和撬棍开挖1.0~1.5含有碎石、卵石、建筑碎料和重达25kg的顽石(总体积10%以内)等杂质的肥粘土和重壤土1950冰碛粘土,含有重量在50kg以内的巨砾,其含量为总体积10%以内2000泥板岩2000不含或含有重量达10kg的顽石1950二,土壤类别的影响:土方类别是基础土方的性质,影响到放坡和套用定额子目项。
土的类别划分
![土的类别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d0f6ccf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f.png)
土的类别划分
土壤可以根据其形成条件和结构特征分为以下几类:
1. 砂类土壤:砂类土壤是由砂粒、砾石和黏土组成的土壤,具有较弱的结构,容易受到风化和冲刷。
2. 泥类土壤:泥类土壤是由泥粒、砾石和黏土组成的土壤,具有较强的结构,容易形成坚硬的层状结构。
3. 粉类土壤:粉类土壤是由粉粒、砾石和黏土组成的土壤,具有较弱的结构,容易受到风化和溶解。
4. 淤泥类土壤:淤泥类土壤是由淤泥粒、砾石和黏土组成的土壤,具有较强的结构,容易形成坚硬的层状结构。
5. 砾石类土壤:砾石类土壤是由砾石、砂粒和黏土组成的土壤,具有较弱的结构,容易受到风化和冲刷。
6. 沙类土壤:沙类土壤是由沙粒、砾石和黏土组成的土壤,具有较强的结构,容易形成坚硬的层状结构。
关于土壤分类
![关于土壤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6aa4a20aaea998fcc220e7d.png)
土壤质地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土壤质地英文名称:soil texture定义: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
所属学科:土壤学(一级学科);土壤物理(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
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
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
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目录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其类别和特点,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
其中,砂土抗土壤质地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因此土壤养分少,加之缺少粘粒和有机质,故保肥性能弱,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而且施用速效肥料效猛而不稳长,因此,砂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粘土含土壤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大多土壤养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但由于遇雨或灌溉时,往往水分在土体中难以下渗而导致排水困难,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对此类土壤,在生产上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或减轻涝害,并选择在适宜的土壤含水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土壤结构性和耕性,以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农作物种类多。
1、单粒:相对稳定的土壤矿物质的基本颗粒,不包括有机质单粒;2、复粒(团聚体):由若干单粒团聚而成的次生颗粒为复粒或团聚体。
3、粒级: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将土划分为若干组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只是为了测定和划分的方便,进行了人为分组。
第四节土壤类型
![第四节土壤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aa3cd13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4.png)
土壤
人为土:
定义:人为耕作灌溉和施 肥培育的土壤。
在我国的分类:1.水耕土 2.旱耕土
灰土:
定义:具有螯合淋浴溶作用,土表至60厘米 范围内有灰化层的土表。
分布范围:俄罗斯、北欧和加拿大等地。我 国面积小见于大兴安岭北端,长白山北坡 和青藏高原东南端。
它的主要诊断层具备两个条件:1,厚度大于 等于2.5厘米。一般位于漂白层之下。2, 大于85%灰化淀积物物质组成,ph<5.5
中国土壤划分如下
变性土、盐成土、潜 育土、均腐土、雏形土
淋溶土、富铁土、 富铝土
有机土、人为土、灰 土、铁铝土、火山灰土、 干旱
有机土:
定义: 它是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它的分布范围:全球地势低洼处,生长以莎草科为主的植被, 土体通气条件差有机质不能充分分解,形成1~2米或更厚的 有机土壤物质。
形成条件:土体中物质还原作用强,剖面一定部位现灰兰色或 灰色浅育层,有机土壤物质为主要诊断层,土表至石质或准 石质接触面范围内有机土 壤物质占总土层厚度的2/3或更厚, 若有矿质土层,其总厚度小于10厘米,大多数年份每年有六 个月或更多时间被水饱和而且其上界位于土表于40厘米范围 内。
(13)雏形土
➢ 概念:发育程度低而具雏形层的土壤. ➢ 分布范围:世界土壤图列系统,美国和西欧土壤分类
土壤功能七大类别
![土壤功能七大类别](https://img.taocdn.com/s3/m/cd2cd9b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4.png)
土壤功能七大类别
土壤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七大类别:
1.营养库的作用:土壤是陆地生物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2.生物支撑作用:包括对绿色植物的机械支撑,同时在土壤中容纳了种类繁多的生物
类群,支持地下生物在这里生活和繁育。
3.雨水涵养作用:土壤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
4.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土壤可以实现营养元素和生物之间的循环和周转。
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作用:土壤具有对外界环境温度、湿度、酸碱性变化的缓冲能
力,对生物的生长和繁育起到稳定作用。
6.分解作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小型动物可以将死亡的有机体分解为无机物,使其成
为植物的营养物质。
7.净化作用:土壤具有自净能力,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降解、转化和去
除污染物,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土壤类别划分标准
![土壤类别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abd362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f.png)
土壤类别划分标准土壤类别划分是土壤科学的基础研究之一,通常通过对土壤的性质和特征进行系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对土壤进行分类、比较和研究。
土壤类别划分标准一般包括土壤分类系统和分类指标两个方面。
土壤分类系统是指一套按照一定规则和原则进行土壤分类和命名的体系。
国际上常用的土壤分类系统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世界土壤分类系统、美国农业部(USDA)的土壤分类系统以及中国的土壤分类系统。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世界土壤分类系统主要根据土壤的发生过程和基因特征将土壤分为不同的土壤属和亚属。
该系统根据土壤的形成因素、母质、水分和气候、土地利用方式、地球自然力等因素对土壤进行分类。
同时,该系统还考虑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适宜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土壤分类的命名。
美国农业部的土壤分类系统采用了与世界土壤分类系统相似的原则,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该系统将土壤根据土壤的颜色、纹理、结构、物质组成、水分特性等特征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研究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从而为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的土壤分类系统主要是根据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以及土壤的区域差异和功能性特征进行分类。
该系统不仅考虑了土壤的形态和发生因素,还注重对土壤功能的划分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
土壤分类指标是土壤类别划分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土壤的形态、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通透性、酸碱度等方面。
其中,土壤形态包括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坚硬度等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包括土壤的质地、容重、孔隙度、水分含量、pH值等指标;有机质含量是指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通透性是指土壤对水和气体的渗透能力;酸碱度是指土壤的酸碱性。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观察、测定和分析,可以将土壤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通过土壤类别划分,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征,为农业生产、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29页)
![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29页)](https://img.taocdn.com/s3/m/8947c32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5.png)
西
垂直地带性
土壤垂直地带性就是指所着山体高度的增加,土壤类型呈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土壤垂直带与水平带的相关性示意图
红壤: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作用下形成的地带性铁铝土 。土壤红色或棕红色,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核块状结构。
上图为红壤景观
上图为红壤剖面
土地利用:代表性天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农业利用以稻麦棉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并广泛栽培有毛竹、油茶、油桐、柑桔等人工林,是重要的粮、棉、油、茶、柑枯和蚕丝的生产基地。
开发利用:植树造林,保持水 土的同时,可以修建石坎梯田,种植经济林木。上图为石灰(岩)土剖面
上图为石灰(岩)土景观
沼泽土:是指地表长期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地下水位高(在1m 以上),具有明显的生草层或泥炭层和潜育层,但厚度不足50cm ,且全剖面均有潜育特征的土壤。
上图为沼泽土剖面
上图为沼泽土景观
土地利用:种植水稻,结合渔业与畜牧业生产,开发旅游资源。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
黄壤
黄 棕 暗 灰棕 壤 棕 化壤 壤 土
南
(2)经度地带性:指随着经度的变化,土壤类型呈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我国西北受干旱内陆性气候影响,所以我国西北部土壤具有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东向西的主要土壤类型为:
灰色森林土
黑钙土
栗钙土
棕 灰 灰 棕灰钙 钙 漠 漠棕土 土 土 土漠土
盐土:大陆季风型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土壤蒸发蒸腾量大于降水量,使得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含量高到使作物不能生长的土壤。可溶盐在土壤中的分布呈表聚型。
盐土的利用:农林牧综合发展,耐盐作物,种稻改盐。
上图为盐土剖面
上图为盐土景观
我国土壤系统分类
![我国土壤系统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dce6b6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8.png)
我国土壤系统分类我国土壤系统分类土壤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支持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是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土壤类型繁多,不同的土壤对于不同的作物和动植物都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这些土壤资源,我国土壤学家对土壤进行了分类,下文将会按照类别进行介绍。
1. 红壤红壤分布在南方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珠江中下游和华南等地。
这种土壤色泽红黄色,土质松软,具有极强的肥力。
红壤一年四季都适合种植各种作物,如水稻、桑树、油菜等。
红壤作为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为南方的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 黄壤黄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的沿海平原地区,这种土壤色泽为黄色,土质松软,水分保持能力强。
黄壤适合种植农作物,例如玉米、大豆和棉花等。
黄壤生产力较高,是我国产粮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
3. 灰色土灰色土广泛分布在我国全境,尤其在北方地区较为常见。
这种土壤颜色灰暗,质地较硬,颗粒较大,通透性好。
灰色土适合种植小麦、玉米、豆类以及其他各种非稻区的农作物。
这种土壤适宜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是北方地区育种、栽培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
4. 黑土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华北平原地区和内蒙古等地,这种土壤色泽黑色,质地肥厚,能够保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
黑土是我国重要的种粮区土壤,是种植大豆、玉米和小麦等经济作物的理想土壤类型。
我国土壤资源繁多,通过分类可以方便我们更好的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更高质量的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
同时,不同的土壤类型还提示我们在种植选择和管理方面的差异性,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精准度。
中国土壤的主要类型
![中国土壤的主要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fca13d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7.png)
中国土壤的主要类型中国土壤种类繁多,既有各种自然土壤,又有大面积的人为土壤。
在自然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土壤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成土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原始成土过程、灰化过程、黏化过程、富铝化过程、钙积过程、盐化过程、碱化过程、潜育化过程、有机质累积过程、土壤熟化过程等。
土壤类别多根据反映主要成土过程强度、次要成土过程或次要控制因素的表现性质划分。
1.灰土灰土发育在寒冷湿润气候郁闭的针叶林下,具有灰化淀积层,它与发生分类中的灰化土和部分漂灰土大体相当。
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端、长白山北坡及青藏高原东南缘山地的垂直带中,台湾玉山也有分布。
2.淋溶土淋溶土的成土作用主要表现为黏化作用和腐殖质积累过程,由于黏粒向下迁移、淀积,在腐殖质层下形成次生黏土矿物积累。
质地黏重的黏化层是鉴别淋溶土的诊断层。
淋溶土分布广泛。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自然植被为不同类型的森林或森林灌丛。
根据土壤湿度和水分状况,淋溶土分为冷凉淋溶土、湿润淋溶土、常润淋溶土和干润淋溶土。
冷凉淋溶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是温带冷凉地区土壤,西部山区垂直带也有分布。
湿润淋溶土发育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自然植被以落叶林为主,土壤黏粒含量心土层高于表层,常呈微酸性反应。
常润淋溶土分布于具有常湿润水分状况的贵州高原及南方山地垂直带上,水热条件导致风化强度高,心土层黏粒聚积显著。
干润淋溶土主要分布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低山丘陵,具有半干润水分状况,土壤矿质风化淋溶作用较弱,土体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含量较高。
黄土性物质上还出现碳酸性积累现象,有机质积累量较低。
3.富铁土富铁土是指具有中度富铁化作用,矿质土表至125cm范围内的低活性富铁层,但无铁铝层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的红壤、赤红壤、黄壤等。
富铁土主要发育于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的低山丘陵地带。
4.铁铝土铁铝土在高温多雨地区,成土过程高度富铁铝化作用,在腐殖层下形成铁铝层,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的砖红壤、赤红壤,主要分布于热带和南亚热带。
土壤系统分类-龚子同
![土壤系统分类-龚子同](https://img.taocdn.com/s3/m/7fa3489aa6c30c2258019e5f.png)
黄壤 铝质常湿淋溶土 铝质常湿雏形土 富铝常湿富铁土
燥红土 铁质干润淋溶土 铁质干润雏形土 简育干润富铁土 简育干润变性土
黄棕壤 铁质湿润淋溶土 铁质湿润雏形土 铝质常湿雏形土
黄褐土 黏磐湿润淋溶土 铁质湿润淋溶土
棕壤 简育湿润淋溶土 简育正常干旱土 灌淤干润雏形土
土壤发生 主要土壤系统分类
分类
类型
▪ N.李约瑟在“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一书中认为:“土 壤学确实好像起源于中国”。
2.2.马伯特(C.B.Marbut)的分类 (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
▪ 上 世 纪 30 年 代 在 美 国 土 壤 学 家 梭 颇
(J.Thorp)帮助下开始了近代土壤分类
土壤如有
1.土表至40cm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含量≥180g/kg或≥[120g/kg + (粘粒含量g/kg × 0.1)] 2.其他土壤中有水耕表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或肥熟表层和磷质 耕作淀积层;或灌淤表层;或堆垫表层 3.其他土壤在60cm范围内有灰化淀积层
4.其他土壤在土壤剖面三分之二部分具有火山灰特性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ST, 1999)
始成土(Inceptisols)** 冻土(Gelisols)* 新成土(Entisols)*
软土(Mollisols)
老成土(Ultisols)** 淋溶土(Alfisols)* 始成土(Inceptisols)*
淋溶土(Alfisols)** 老成土(Ultisols)* 软土(Mollisols)*
变性潜育水耕人为土
5. 土壤分类的参比
5.1 与其它诊断分类参比
系统分类参比比较容易; 详简不一;美国12个土纲,中有14
土石方工程中的土壤类别划分
![土石方工程中的土壤类别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6f4082fe3186bceb19e8bba8.png)
土石方工程中的土壤类别划分土石方工程中的土壤类别划分清单编制时候,会发现很多项目在编制项目特征时候都涉及到土壤类别,那么简单说一下工程中的土壤类别划分。
二类土种类:粉土、砂土、粉质黏土、弱中盐渍土、软土、软塑红黏土、冲填土。
开挖方法:用铁锹、少许用镐、条锄开挖。
机械能全部直接铲挖满载者。
三类土种类:黏土、碎石土混合土、可塑红黏土、硬塑红黏土、强盐渍土、素填土、压实填土开挖方法:主要用镐、条锄、少许用锹开挖。
机械需部分刨松方能铲挖满载者或可直接铲挖但不能满载者四类土种类:碎石土、坚硬红黏土、超盐渍土、杂填土。
开挖方法:全部用镐、条锄挖掘、少许用撬棍挖掘。
机械需普遍刨松方能铲挖满载者。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
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
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考试关。
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质量关。
、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84c7c80d79563c1ec5da7186.png)
江西土壤主要有以下几种,你对照着看下属于什么样的:1、红壤江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带性土壤,为全省最重要的土壤资源。
总面积13966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6%。
2、黄壤面积约2500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主要分布于中山山地中上部海拔700米至1200米之间。
3、山地黄棕壤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米至1400米以上的山地。
现有植被一般为常绿与落叶混交林,生长茂密,覆盖度大。
4、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于海拔1400米至1700米高山的顶部,面积很小。
5、紫色土在紫色砂页岩风化物上发育的一类岩性土。
面积约83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3.3%。
主要分布在赣州、抚州和上饶地区的丘陵地带,其他丘陵区也有小面积零星分布。
6、潮土成土母质为河湖沉积物。
主要分布在鄱阳湖沿岸、长江和该省五大河流的河谷平原。
7、石灰土在石灰岩母质上发育的一类岩性土。
零星见于彭泽、德安、宜春、万载、分寅、萍乡、新余、瑞金、会昌、南康、全南、龙南、崇义等县市的石灰岩山地丘陵区。
8、水稻土由各类自然土壤水耕熟化而成。
为全省主要的耕作土壤。
广泛分布于省内山地丘陵谷地及河湖平原阶地,面积约3000万亩左右,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
根据水型特征,水稻土又可分为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等三个亚类我国江南地区的红壤我国的红壤(包括黄壤)地区北起长江,南到南海诸岛;东起东南沿海和台湾诸岛,西到云贵高原及横断山脉的东南缘。
包括了十二个省区,总面积约为一百一十七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二。
红壤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种性广,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糖的重要生产基地,而且盛产橡胶、棕榈、荔枝、龙眼、柑桔和茶、桑、竹、麻等经济物,还适宜发展林业和牧业。
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红壤地区。
人们称赞广阔的红壤地带,是我国得天独厚的宝地。
红壤是发育在热带、亚热带的红色酸性土壤的总称。
在这个地区内,由于热量、水分和植被状况的不同,红壤又有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红黄壤等类别。
土壤地理学 各种土壤类别
![土壤地理学 各种土壤类别](https://img.taocdn.com/s3/m/0d623e5a7cd184254b3535cc.png)
1.如何判定淋溶土/富铝土/钙积土/湿成土(诊断层及诊断特性)2.黏化方式/富铝化方式/钙化方式/潜育化方式冻土是指地表至100 cm深度范围内有永冻土壤温度的状况。
冻土(一)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我国土壤系统分类,土壤温度状况和冻融特征。
●常年≤0℃●冻融交替在地表或土层形成的形态特征①地表具有石环、冻胀丘等冷冻扰动形态②A或B层部分亚层,鳞片状结构③冻融团聚体,粗细颗粒的层状分选④昼夜冻融,正负温交替日数占全年70%(二)形态特性土体浅薄,厚度不超过50 cm➢冰沼土土壤剖面O-Oi-Cg或Oi-Cg型➢冻漠土J-Ah-Bz-Ck(三)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在10~20 g/kg➢70%以上是富里酸➢阳离子交换量低➢黏粒含量少,淋失作用弱,营养元素匮乏分类冰沼土冻漠土灰化土是指具有灰化淀积层的土壤,灰土灰化作用:在冷湿气候条件下,有机酸大量积累。
有机酸随水流向下渗透。
结果在 E 层(淋溶层)的下部形成一个主要由石英矿物构成的、质地松脆、颜色灰白的酸性层,即灰化层。
其下则为红棕色的B 层(淀积层。
因腐殖质和氧化铁的淀积而成红棕色)。
灰化土(一)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灰化淀积层是灰化土的诊断层,其中有腐殖质和铁铝的淀积,(二)形态特征●灰化土的剖面分异明显●剖面构型为,O-Ah-E-Bsh-C➢(三)理化性质➢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可达400 g/kg➢土壤酸性,低于5.5或5.0➢交换性酸量较高➢阳离子交换量低➢氧化物明显流失➢黏土矿物沿剖面有明显的变异➢贮水量有限,是天然的瘦土分类•我国发生学:一个土类•我国系统分类:灰化淀积层内部亚层10 cm 迁移淀积的有机碳含量状况,分为腐殖灰土和正常灰土。
•弱淋溶土是指石灰质土壤剖面中发生淋溶与累积,有黏粒形成与淀积的土壤。
•淋溶作用: 下渗水流通过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等作用,使土壤表层中部分成分进入水中并被带走的作用。
•黏化作用: 土壤中黏粒的形成或淋溶、淀积而导致黏粒增加的过程。
土壤质地分类方法
![土壤质地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f3b8f2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4.png)
土壤质地分类方法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相对大小与浓度的指标。
常用的土壤质地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国际文献分类法:根据任何一种粒径颗粒的比例来区分土壤质地类型。
根据比例可以将土壤质地分为砾石(>2 mm)、砂(0.05-2 mm)、粉砂(0.002-0.05 mm)和粘土(<0.002 mm)四类。
相对来说最简单、常用的分类方法之一。
2.中文土壤分类法:根据不同粒度组合的比例来区分土壤质地类型。
根据比例可以将其分为粗砂、中砂、细砂、粉砂、黏土、粘壤土、沙壤土、壤土和黏土质壤土等九类。
DA 土壤质地分类法:将土壤分为沙土、壤土和粘土三个基本组分。
根据砂、粉砂和黏土的比例将其分为12种基本类别。
4.基于细颗粒含量的土壤分类法:此法主要是根据黏粒和非黏粒(砂粒、粉砂粒和粘粒)的含量将土壤分为细沙土、中粘土、碳酸钙粉土(或钙质黏土)、砂质壤土和轻质黏土等类型。
根据所需的精度或颗粒分布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土壤质地分类方法进行分析和分类。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粒度分析、化学分析、热处理法等,可以进一步确定土壤质地成分以及含量等数据。
土壤地理学 各种土壤类别
![土壤地理学 各种土壤类别](https://img.taocdn.com/s3/m/0d623e5a7cd184254b3535cc.png)
1.如何判定淋溶土/富铝土/钙积土/湿成土(诊断层及诊断特性)2.黏化方式/富铝化方式/钙化方式/潜育化方式冻土是指地表至100 cm深度范围内有永冻土壤温度的状况。
冻土(一)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我国土壤系统分类,土壤温度状况和冻融特征。
●常年≤0℃●冻融交替在地表或土层形成的形态特征①地表具有石环、冻胀丘等冷冻扰动形态②A或B层部分亚层,鳞片状结构③冻融团聚体,粗细颗粒的层状分选④昼夜冻融,正负温交替日数占全年70%(二)形态特性土体浅薄,厚度不超过50 cm➢冰沼土土壤剖面O-Oi-Cg或Oi-Cg型➢冻漠土J-Ah-Bz-Ck(三)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在10~20 g/kg➢70%以上是富里酸➢阳离子交换量低➢黏粒含量少,淋失作用弱,营养元素匮乏分类冰沼土冻漠土灰化土是指具有灰化淀积层的土壤,灰土灰化作用:在冷湿气候条件下,有机酸大量积累。
有机酸随水流向下渗透。
结果在 E 层(淋溶层)的下部形成一个主要由石英矿物构成的、质地松脆、颜色灰白的酸性层,即灰化层。
其下则为红棕色的B 层(淀积层。
因腐殖质和氧化铁的淀积而成红棕色)。
灰化土(一)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灰化淀积层是灰化土的诊断层,其中有腐殖质和铁铝的淀积,(二)形态特征●灰化土的剖面分异明显●剖面构型为,O-Ah-E-Bsh-C➢(三)理化性质➢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可达400 g/kg➢土壤酸性,低于5.5或5.0➢交换性酸量较高➢阳离子交换量低➢氧化物明显流失➢黏土矿物沿剖面有明显的变异➢贮水量有限,是天然的瘦土分类•我国发生学:一个土类•我国系统分类:灰化淀积层内部亚层10 cm 迁移淀积的有机碳含量状况,分为腐殖灰土和正常灰土。
•弱淋溶土是指石灰质土壤剖面中发生淋溶与累积,有黏粒形成与淀积的土壤。
•淋溶作用: 下渗水流通过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等作用,使土壤表层中部分成分进入水中并被带走的作用。
•黏化作用: 土壤中黏粒的形成或淋溶、淀积而导致黏粒增加的过程。
土壤类别分类
![土壤类别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df2909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2.png)
土壤类别分类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那特别重要的土壤类别分类。
你想想啊,土壤就好像是大地的宝藏箱子,里面装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宝贝呢!比如说砂土,哎呀,那感觉就像是沙滩上的细沙,松松的,水一流就跑啦!砂土排水性那可是杠杠的,就好像是个急性子,水马上就能溜走。
咱家里种花要是用砂土,那可得多浇点水才行哟,不然花儿得口渴啦!“砂土这么特别,其他土壤会是啥样呢?”你是不是也这么好奇呀?
还有黏土呢,这黏土就像是个固执的小朋友,紧紧抱住所有的东西不撒手。
它的保水性可强啦,水都很难跑掉呢!就像你想要挣脱一个黏人的小朋友一样不容易。
要是用黏土来种植物,可得注意浇水不能太多啦,不然植物的根会被淹得喘不过气来的呀!“黏土这么有个性,那壤土又如何呢?”
壤土呀,嘿嘿,那可真是个乖宝宝,不偏不倚的。
它既有砂土的排水性,又有黏土的保水性,就像是两者优点的完美结合呀!种植大多数植物用壤土那可真是再合适不过啦,就如同给植物找到了一个舒服的小窝。
哎呀呀,不同的土壤类别就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呢!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本领一样。
所以呀,我们可得了解它们,才能让它们
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呀!如果咱们啥都不懂,那不是在浪费这些大地给我们的好东西嘛!咱得重视土壤类别分类,好好利用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
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
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暗棕壤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中温带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
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寒棕壤(漂灰土)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寒温带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
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
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
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
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
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
黑钙土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
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
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栗钙土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2~6℃,年降水量250~350毫米。
草场为典型的干草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
腐殖质积累程度比黑钙土弱些,但也相当丰富,厚度也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
土层呈弱碱性反应,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
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棕钙土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
气候比栗钙土地区更干,大陆性更强。
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150~250毫米,没有灌溉就不能种植庄稼。
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
腐殖质的积累和腐殖质层厚度是钙层土中最少的,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土壤呈碱性反应,地面普遍多砾石和沙,并逐渐向荒漠土过渡。
黑垆土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与黑钙土地区差不多,但由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由黄土母质形成。
植被与栗钙土地区相似。
绝大部分都已被开垦为农田。
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层的颜色上下差别比较大,上半段为黄棕灰色,下半段为灰带褐色,好像黑垆土是被埋在下边的古土壤。
荒漠土内蒙古、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很大,差不多要占全国总面积的1/5。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不到100毫米。
植被稀少,以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为主。
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
高山草甸土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气候温凉而较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
高山草甸植被。
剖面由草皮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
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通气不良,土壤呈中性反应,高山漠土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气候干燥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年降水低于100毫米。
植被的覆盖度不足10%。
土层薄,石砾多,细土少,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壤发育程度差,碱性反应地质与土壤:5个土纲、13个土类,26个亚类福建位于华南褶皱系东部。
泥盆纪前处于地槽阶段,奥陶纪末开始转为准地台阶段,早侏罗世以来又进入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多种类型的沉积建造,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多期的变质作用,构成复杂的构造,它们主要呈北东向延伸。
其构造单元划分为:闽西北隆起带、闽西南坳陷带、闽东火山断坳带三个一级构造单元。
另外是若干个隆起和坳陷和断陷二级构造单元。
在二级构造单元内,又可依据其所形成的主要褶皱,划分为一系列复式背斜和复式向斜。
根据全国和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类系统,福建土壤划分为:铁铝、初育、半水成、盐碱、人为5个土纲,赤红壤、红壤、黄壤、石质土、紫色土、石灰(岩)土、新积土、风沙土、潮土、山地草甸土、滨海盐土、酸性硫酸盐土、水稻土等13个土类,26个亚类。
福建地跨中、南亚热带,两个地带的代表性土壤系红壤和赤红壤,其分界线大致是:东北自福清县的海口,经该县的宏路,莆田县的常太,仙游县的榜头,永春县的五里街,安溪县的官桥,华安县的仙都、城关,南靖县的和溪,西南迄平和县的九峰与广东相接。
红壤与赤红壤之间,并没有一条截然明显的界线,而是以过渡的形式存在。
界线基本从戴云山脉东南麓展布。
由于山麓分布着许多自西向东或自西北向东南敞开的河谷或断裂谷地,有利于东南季风的湿热气流顺河谷直入,因而赤红壤也相应沿河谷深入,与红壤形成锯齿状交错分布。
同时,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丘陵山地的海拔大多在250~1000米之间。
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成土物质及植被类型产生明显的差异,因而发育着相应的土壤类型,构成了呈规律性排列的土壤垂直带谱。
由于各地生物气候带的不同,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结构亦不一样。
第一节土壤形态定义:土壤形态指土壤外部特征,是土壤形成过程的结果与外部表现,例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状态等,可通过观察来认识。
意义:土壤形态是区别土壤与其它自然体、不同土壤类型的根据;对研究土壤形成过程及土壤分类具有重要意义;野外土壤形态研究是室内土壤理化分析的基础,是土壤研究工作的起点。
一土壤剖面(一)土壤剖面概念:土壤剖面:由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是由不同发生学土层组成。
土壤发生层:平行于地表,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土壤层次,简称土层。
土壤层次:由非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土壤层次。
单个土体:近似六边形, 1-10m2土壤性态一致(面积取决土壤变异程度:1)若变异幅度<2 m,土层厚度、特征一致,单个土体面积为1m2;2)水平方向间歇或波浪状变异,重现间隔2-7m,侧向延伸范围1-3.51 m,单个土体面积为1-10m2;3)重现出现>7 m,为多种土壤复区,单个土体面积仍为1 m2。
) 单个土体垂直面为A+B层总合,称土体层。
单个土体是土壤分类的基本单位(美国:土系或土型;我国:土种或变种)聚合土体:为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由称土壤个体或土壤实体。
土壤剖面、单个土体和聚合土体的关系图1-1,1-2。
P9(二)土层:成土母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发生分异的结果,由颜色、结构、质地、结持性、新生体等特征划分。
每一土壤类型都有其特征性的发生层组合,从而形成土壤剖面。
1土壤发生层划分和命名1) 19世纪、道库恰耶夫:腐殖质聚集表层(A)、过渡层(B)、母质层(C)。
2) 1967,国际土壤学会:有机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淀积层(B)、母质层(C)、母岩(R)。
P93) 我国:O层:有机层A层:腐殖质层E层:淋溶层,粘粒、Fe、Al分别或一起淋失,石英、砂粒、粉砂砾相对富积,一般位于O层或A层之下。
B层:淀积层,(1)粘粒、Fe、Al、腐殖质、碳酸盐、石膏、硅淀积;(2)碳酸盐淋失;(3)氧化铁铝富积;(4)氧化铁铝富积胶膜,彩度高,色红。
C层:母质层R层:母岩G层:潜育层,长期饱和积水,铁锰还原迁移,土体灰蓝色。
P层:犁底层J层:矿质结壳层,盐壳、铁壳过渡层:为有两种以上发生层,用两种符号表示(AE、BE……),前者为优势层.;如两种土层的物质混杂,且可明显区分,则表示为A/E、B/E……。
2土壤发生层特征的划分在土壤发生层内,可以根据土壤特性,进一步划分特定发生层,用小写字母表示。
a:高分解有机质,当搓合纤维含量不足1/6时,用Oa表示。
b:被埋藏的矿质土层,例Btb:淀积层中有粘粒(t)和埋藏土层淀积(b).c:铁、铝、锰结核。
不包括硅质、石灰质或以熔岩结核,Bck:淀积层中有铁、铝、锰结核或胶膜。
e:半分解有机质,捻磨后纤维含量占体积的1/8-2/5。
f:冰棱永冻层。
g:氧化还原的锈纹锈斑。
h:有机质在矿质土层聚积。
i:低分解有机质,捻磨后纤维含量占体积的3/4或2/5以上。
k:碳酸盐积聚。
m:强胶结土层。
n:交换性钠聚积。
p:耕作层。
p′:水耕层。
p′′:旱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