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分离实验报告
提取微生物实验报告
![提取微生物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34aa99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9.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微生物提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了解不同微生物提取方法的优缺点;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思维。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提取是将微生物从其生长环境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机械法、化学法、物理法等。
本实验采用化学法,即利用特定化学试剂使微生物细胞壁破坏,从而释放出微生物细胞。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样品:土壤、水体、空气等;(2)试剂:无菌生理盐水、无菌蒸馏水、无菌玻璃棒、无菌滤纸、无菌培养皿、无菌接种环等。
2. 实验仪器:(1)高压蒸汽灭菌器;(2)恒温培养箱;(3)显微镜;(4)电子天平;(5)离心机;(6)移液器;(7)无菌操作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实验材料置于无菌操作台中,确保操作环境无菌;(2)将无菌生理盐水、无菌蒸馏水、无菌玻璃棒、无菌滤纸、无菌培养皿、无菌接种环等试剂和器材准备齐全。
2. 微生物提取(1)称取适量样品,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充分振荡,使微生物与溶液混合;(2)用无菌玻璃棒搅拌,使微生物细胞壁破坏,释放出细胞内容物;(3)将混合液用无菌滤纸过滤,去除较大杂质;(4)将滤液转移至无菌培养皿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
3. 结果观察与记录(1)观察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特征;(2)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记录其形态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结果(1)培养皿中观察到明显的菌落生长;(2)显微镜下观察到微生物为杆状、球状等不同形态。
2. 分析(1)通过化学法提取微生物,成功分离出多种微生物;(2)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生长特征,表明实验提取效果良好。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化学法成功提取了微生物,并观察到了微生物的生长和形态特点。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微生物,为后续微生物研究提供了基础。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无菌操作至关重要,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2. 在提取微生物时,可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3.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实验条件。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2383e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5.png)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中,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分离纯化可以获得单一的微生物菌株,为后续的鉴定、培养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获得纯净的微生物菌株。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含有微生物的样品(如土壤、水样等)、琼脂平板培养基、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匙、无菌培养管等。
2. 实验步骤:a. 取适量样品,加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搅拌均匀。
b. 取一定体积的悬浮液,分别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避免重复涂布。
c. 将涂布好的琼脂平板培养基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以适当温度孵育。
d. 孵育一段时间后,观察平板上的菌落情况,选择形态独特的单个菌落。
e. 用无菌匙将选中的菌落划取至无菌培养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
f. 将培养管中的菌液进行摇匀,称取一定体积的菌液,分别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
g.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纯净的微生物菌株。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从样品中分离纯化了多个微生物菌株。
在观察菌落形态时,我们发现不同微生物菌株的菌落形态各异,有的呈圆形,有的呈不规则形状,有的呈乳白色,有的呈黄色等。
这些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的微生物菌株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和代谢方式。
在分离纯化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有些菌落会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周围的透明区域,这是由于菌落分泌的溶解酶作用于琼脂平板中的胶原蛋白,导致胶原蛋白溶解而形成的。
这种现象被称为溶解圈,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特征,有助于鉴定微生物的溶解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样品中可能存在多种微生物,通过分离纯化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涂布和筛选,才能获得纯净的菌株。
其次,在涂布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分离细菌的实验报告
![分离细菌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91985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f.png)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细菌分离和纯化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细菌。
3. 了解细菌纯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细菌分离和纯化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技术,通过将混合菌液中的细菌分离出来,得到单个菌落,从而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本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细菌分离。
1. 平板划线法:将菌液滴在琼脂平板上,用无菌接种针划线,使菌液在平板上逐渐稀释,最终形成单个菌落。
2.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稀释,将适量稀释液涂布在琼脂平板上,使菌液在平板上稀释至形成单个菌落。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无菌水、生理盐水、无菌棉签、无菌接种针、酒精灯、无菌培养皿、移液器、显微镜等。
2. 实验菌种:待分离的细菌菌液。
四、实验步骤1.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溶解于蒸馏水中,调整pH至7.0-7.2,分装于无菌培养皿中,高压灭菌。
2. 菌液制备:将待分离的细菌菌液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适当稀释。
3. 平板划线法分离:(1)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待凝固。
(2)用无菌棉签蘸取适量菌液,在平板上划线。
(3)将平板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4. 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1)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待凝固。
(2)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稀释,取适量稀释液涂布在平板上。
(3)将平板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5. 观察结果:观察平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板划线法:在平板上观察到多个菌落,其中有些菌落可能为单个菌落,但有些菌落可能为多个细菌聚集而成。
2. 稀释涂布平板法:在平板上观察到单个菌落,说明菌液已成功分离。
六、实验讨论1. 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时,划线次数和划线速度对分离效果有较大影响。
划线次数过多或过少、划线速度过快或过慢,均可能导致分离效果不佳。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结果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0682339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0.png)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结果
实验报告标题: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结果
摘要:
1.引言
微生物是指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生物体,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和动植物的体内等。
微生物在环境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物转化作用,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圈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对于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列举实验所需的材料,如培养基、培养皿等)
2.2实验方法
(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如样品处理、分离过程、纯化步骤等)
3.实验结果与讨论
3.1样品处理结果
(描述肠道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如样品的外观、颜色、气味等)
3.2微生物分离结果
(描述微生物分离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如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
3.3微生物纯化结果
(描述微生物纯化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如通过重复接种获得纯化培养
物的观察结果)
3.4微生物形态特征与生理特性分析
(对纯化的微生物培养物进行形态特征与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
4.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分离与纯化方法,我们成功获得一株纯化的微生物培养物。
对该培养物进行形态特征与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表明,该微生物呈
现出特定的形态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生理特性。
这证明了本实验所采用的
分离与纯化方法的有效性,为后续的微生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注:此为辅助写作结果,实际的实验报告应根据实际实验结果进行详
细描述与分析。
微生物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报告
![微生物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53c18343323968001c9252.png)
微生物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报告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技术实验报告重庆大学研究生专业实验教学实验报告书实验课程名称:实验指导教师:学院: 专业及类别: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成绩: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一、实验目的1、了解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2、了解倒平板配制土豆培养基的方法与平板划线分离的基本操作技术;;3、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其基本技能;4、初步观察来自土壤中的几类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并能判断菌的类型。
二、实验原理1、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
一般的培养基应包含适合微生物生长的6大营养素即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培养基的种类很多,根据培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与半合成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的不同又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记数等方面的研究常常使用的就是固体培养基。
本实验就是使用的固体培养基。
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以防止其中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酸碱度所带来不利影响。
培养基的原材料来源十分广泛,本实验采用的原材料为土豆。
2、接种方法与无菌接种将微生物的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之为接种。
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
接种的关键是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很多,划线接种、三点接种、穿刺接种、混浇接种与涂布接种是几种常用的接种方法。
划线接种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以达到接种的目的。
常用的接种工具为接种环、针等。
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三点接种是把少量的微生物接种在平板表面,成等边三角形的三点,让它各自独立形成菌落后,来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
研究霉菌形态时就常用此法。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83629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7.png)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中,同时也存在于人体内。
微生物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有些微生物可以引起疾病,而另一些微生物则可以用于食品发酵、环境修复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研究微生物的特性和功能,需要对其进行分离与纯化实验。
材料与方法:1. 样品采集:我们选择了土壤样品作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环境中采集了多个不同地点的土壤样品。
2. 稀释与接种: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适当稀释,然后在琼脂平板上接种。
3. 培养与分离:将接种好的琼脂平板置于恒温箱中,以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观察到在琼脂平板上形成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菌落。
4. 单菌分离:选择单个菌落,用无菌的铂丝将其转移到新的琼脂平板上,进行二次培养。
重复此过程,直到获得纯净的单菌培养物。
5. 形态观察:观察纯菌培养物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形状、颜色、透明度等,以及菌体形态特征,如细胞形状、大小等。
6. 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对纯菌培养物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包括氧需求性、温度适应性、酸碱耐受性、产酶能力等。
7. 16S rRNA测序:对纯菌培养物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以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和亲缘关系。
结果与讨论:经过分离与纯化实验,我们成功地获得了多个不同的微生物菌株。
通过形态观察,我们发现这些菌株在菌落形状、颜色和透明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进一步的菌体形态观察发现,它们的细胞形状和大小也各不相同。
在生理生化特性检测中,我们发现不同菌株对氧的需求性、温度适应性和酸碱耐受性存在差异。
有些菌株需要氧气才能生长,而另一些则可以在无氧条件下生长。
对于温度适应性,有些菌株在低温下能够生长,而另一些则喜欢高温环境。
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些菌株对酸性环境更耐受,而另一些则对碱性环境更适应。
通过产酶能力的检测,我们发现一些菌株具有蛋白酶、淀粉酶等多种酶的产生能力,这对于它们在环境修复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分离观察酵母菌实验报告
![分离观察酵母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f838a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6.png)
1. 学习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酵母菌的分离纯化技术。
3.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培养特征。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本实验通过平板划线法将混合菌液中的酵母菌分离纯化,并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其形态和特征。
三、实验材料1. 菌种:啤酒酵母菌2. 培养基:酵母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GA)3. 工具:接种环、酒精灯、无菌试管、无菌棉签、培养皿、显微镜等四、实验方法1. 菌种活化:将啤酒酵母菌菌种接种于YGA培养基中,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 分离纯化:取活化后的酵母菌菌液,用无菌棉签涂布于YGA平板上,用接种环进行平板划线,划线时注意不要划破菌落。
将平板倒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3. 观察与计数:观察平板上的菌落,记录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用无菌棉签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新的YGA平板上,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获得纯化的酵母菌。
4. 酵母菌形态观察:将纯化的酵母菌接种于YGA培养基中,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用无菌吸管吸取少量菌液,滴加于载玻片上,用无菌盖玻片覆盖,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五、实验结果1. 菌落特征:酵母菌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颜色为乳白色。
2. 酵母菌形态:酵母菌为单细胞,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明显,细胞壁较厚。
1. 通过平板划线法,成功分离纯化了酵母菌,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2. 酵母菌在YG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特征明显,便于观察和识别。
3. 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有助于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分离纯化了酵母菌,掌握了酵母菌的分离纯化技术。
2. 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培养特征,了解了酵母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3. 平板划线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适用于实验室研究。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ae1e36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e.png)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方法,经过分离和纯化后,得到单一纯种菌液。
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常见的微生物分离和纯化方法。
实验原理: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微生物的研究和生产中,首先需要得到单一纯种菌液,因为纯种菌液才能进行严格的实验控制和可靠的测定。
微生物分离的方法一般包括增殖法、培养法、过滤法、离心法等。
而纯化的方法则一般有染色法、板块法、过筛法等多种方法。
本实验中的分离和纯化工作采用了增殖法和染色法。
增殖法是指利用菌落增殖的现象来分离单一纯种菌,而染色法则是指通过不同的着色方法,将微生物区分为不同的种类,从而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革兰染色这一经典的染色方法。
实验步骤:1、制备分离培养基配制分离液,以波尔多液、胰蛋白胨、葡萄糖制成培养基,并加入20ug/ml氯霉素。
2、分离样品取所需数量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比如切碎、摇匀等,制备样板。
3、制备菌液将样品加入分离培养基中,然后在恒温摇床上震荡培养24小时,形成单一菌种的细菌培养液。
4、革兰染色将接种在玻璃片上的菌液进行革兰染色。
a、在玻璃片上制作菌液薄膜。
b、将薄膜上的细菌经过固定,用碘液水洗,以去色。
c、淋加革兰染色溶液,使之染色。
d、过水洗、双氧水漂洗,洗去多余革兰染色剂和已触及的碘素。
e、使用显微镜观察。
5、单一菌种分离通过以上实验过程,我们可已得到单一纯种菌液,而且还可以将它们放入固体培养基中培养,以便于观察和下一步实验。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增殖法和染色法对样品菌液进行分离和纯化。
在增殖法中,我们使用的是增殖液,经过24小时的培养,得到了单一的菌种培养液。
而在染色法中,我们使用的是革兰染色法,可以准确地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革兰染色能够很好地区分出不同种类的细菌,同时,在细菌分离和纯化过程中,采用增殖法和染色法的方法,能够快速地得到单一纯种菌液,为微生物的研究和鉴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6bad92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0.png)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掌握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培养对微生物的观察和分离能力,为后续微生物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是通过将微生物样本分离出单一种类的微生物,并将其培养成纯种,以便进行后续的鉴定和研究。
该实验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鉴定三个步骤。
首先,通过适当的分离培养基和条件,将混合微生物样本中的不同微生物分离开来;然后,通过多次传代培养,将目标微生物培养成纯种;最后,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等方法对纯种微生物进行鉴定。
实验步骤:1. 样品采集,从不同的自然环境中采集微生物样品,如土壤、水体、空气等。
2. 微生物分离,将样品按照一定的稀释倍数分别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上,利用稀释涂布法进行微生物的分离。
3. 纯化培养,从分离得到的单一菌落中挑取代表性菌落进行传代培养,直至获得纯种微生物。
4. 微生物鉴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等方法对纯种微生物进行鉴定,确定其属种。
实验结果:经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从不同环境样品中分离出了多种微生物,并将其中的一种微生物培养成了纯种。
在对纯种微生物进行鉴定后,我们确认其为一株革兰氏阳性菌,具有球形细胞,能够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等特点。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使我们初步掌握了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了解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培养了对微生物的观察和分离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基础工作,为后续的微生物鉴定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实际操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微生物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为微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fd7150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2.png)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微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微生物纯化方法,了解常用的分离培养基和微生物培养条件。
实验原理: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是微生物学中的基本实验技术之一。
微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是把混合菌落使之分离成单一菌落,并将分离出的单一菌落进行种类鉴定。
微生物纯化是指从混合菌落中将目标微生物菌种分离出来并纯化到原核培养物中。
实验步骤:
1. 原始样品的处理
将样品取一定量于无菌 Erlenmeyer瓶内,加入相应容积的生理盐水,均匀搅拌,并制成1:10、1:100、1:1000等稀释液。
2. 稀释液接种分离培养基
将稀释液通过平板涂布法、斜面培养法或混悬液播种法接种于相应的分离培养基中。
3. 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分别观察不同菌液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并根据菌落特征确定是否为单一菌种。
4. 分离纯化单一菌落
通过稀释、涂片和感染小白鼠等方法,将菌落分离纯化并制备鉴定鉴定纯菌株。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从样品中分离出多种微生物,并用分离纯化方法分离出了单一的微生物菌种。
结论:
通过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我们掌握了微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成功分离出单一菌种并加以鉴定。
这对于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其它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42cf78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e.png)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当然可以。
以下是一篇关于土壤中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的示例文章,按照清晰的标题和不同级别的小节编写:实验报告: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fdf033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8.png)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步骤,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从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获取纯种菌株,以便进一步研究其生理特性和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实验操作,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材料与方法:1. 样品采集:从自然环境中采集样品,如土壤、水体等。
2. 稀释: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以降低微生物的浓度,避免过于密集的菌落。
3. 培养基制备:制备适合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如琼脂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等。
4. 涂布法分离:取适量的稀释液,用铁环或棉签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5. 培养条件:将培养基培养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于微生物生长。
6. 菌落观察: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选择目标菌落。
7. 纯化:将目标菌落进行传代培养,以获得纯种菌株。
结果与讨论:本实验采集了来自土壤样品的微生物,并进行了分离与纯化实验。
经过稀释和涂布法分离,我们观察到了多个菌落形成在琼脂培养基上。
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大小等特征,我们选取了几个目标菌落进行纯化。
经过传代培养,我们成功地获得了纯种菌株。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这些菌株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有的菌株呈圆形,有的呈梭形,还有的呈链状。
这些形态特征与微生物的分类有关,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在纯化的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生理特性的初步鉴定。
通过对菌株的代谢产物进行检测,我们发现其中一株菌株能够产生抗生素。
这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的抗生素合成基因提供了方向。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离纯化,我们可以获得纯种菌株,进一步研究其生理特性、代谢产物和应用价值。
同时,纯化的菌株也可以用于微生物鉴定和分类,为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
通过稀释和涂布法分离,我们获得了多个菌落,并通过纯化获得了纯种菌株。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e5f7f8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c.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分离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学会使用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分离纯化方法;3. 通过实验,提高对微生物分离提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分离提纯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目的是从混杂的微生物中获得纯培养。
常用的分离提纯方法有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
1. 平板划线法:将含有多种微生物的样品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通过连续划线,将微生物分散开,从而分离出单个菌落。
2.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样品进行一系列稀释,然后将稀释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通过观察菌落形成情况,确定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无菌水、无菌棉签、无菌玻璃棒、酒精灯、镊子、接种环、培养皿、显微镜等。
2. 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天平、移液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采集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无菌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无菌水,搅拌均匀。
2.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按照配方称取牛肉膏、蛋白胨、琼脂等,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加热溶解,调整pH至7.2-7.4,高压蒸汽灭菌。
3. 分离纯化:(1)平板划线法:将灭菌后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用无菌棉签取适量土壤样品,在培养基表面进行划线,重复划线,使菌落分散。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土壤样品进行一系列稀释,将稀释液涂布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表面,用无菌玻璃棒轻轻涂匀。
4. 培养与观察: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形成情况。
5. 菌落计数:根据菌落数量,计算出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板划线法:在培养基表面观察到单个菌落形成,证明分离成功。
2. 稀释涂布平板法:根据菌落数量,计算出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3.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掌握了细菌分离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了无菌操作技术,学会了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分离纯化方法。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结果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d924c04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f.png)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结果一、引言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该实验可以获得纯净的微生物菌株,为后续的鉴定、培养和应用研究提供基础。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与纯化技术获得纯净的微生物菌株,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检测。
三、实验方法1. 根据样品来源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分离培养基,并进行无菌操作。
2. 取少量样品接种于分离培养基上,涂布均匀。
3. 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4. 观察培养皿上的菌落形态和特征,选取单一菌落进行分离。
5. 将选取的单一菌落用无菌的接种环或接种针进行传代培养,直至获得纯净的菌株。
6. 对获得的纯净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检测。
四、实验结果1. 分离与纯化结果经过逐步传代培养,我们成功获得了纯净的微生物菌株。
在培养基上观察到了单一的菌落,经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检测,证实了菌株的纯净性。
2. 形态观察结果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我们对菌株进行了初步的分类。
菌株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
通过形态观察,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菌株属于细菌还是真菌,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鉴定。
3. 生理生化特性检测结果通过对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检测,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代谢特性和生长条件。
常见的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包括对菌株的产气、产酸、酸碱指数、温度耐受性等进行测定。
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初步了解菌株的代谢途径和生态特性,为后续的鉴定和应用提供参考。
五、讨论与分析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对于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获得的纯净菌株可以为后续的鉴定和应用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六、结论通过分离与纯化实验,我们成功获得了纯净的微生物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检测。
这些结果为后续的微生物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微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实验报告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b30edf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a.png)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
实验目的: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规律,提高分离技术的实践能力。
实验步骤:
1. 采集土壤样品,从不同深度、不同地点取样,放入消毒过的容器中,避免污染。
2. 准备好细菌培养基,如Luria-Bertani(LB)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等。
3. 取少量土样,加入LB培养基中,振荡混合,放入4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 24小时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生长菌落,若有,则取一部分菌落接种到新的LB培养基上再次培养。
5.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单个菌种菌落。
用无菌线圈挑取单一菌落,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进一步鉴定。
实验结果:从土壤样品中获得多种不同形态和颜色的微生物。
通过分离和纯化,最终得到单一微生物菌落。
实验结论: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微生物能够获得纯净的菌落,为进一步鉴定和研究微生物提供了基础。
同时,这也证明了分离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微生物分离实验报告
![微生物分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1f5bc3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d.png)
微生物分离实验报告实验仪器及材料土样:18号土样试剂及培养基培养基:果胶酶筛选培养基;几丁质酶真菌筛选培养基;果胶酶划线分离培养基;几丁质酶划线培养基;细菌半固体培养基;淀粉培养基;葡萄糖酵解培养基;乳糖酵解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a)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番红复染液等各种染料以及卢戈氏碘液、95% 乙醇、5%孔雀绿水溶液、无菌水等仪器锥形瓶(500mL×2;300mL×2;100mL×3)、培养皿(20套)、试管(20支)、移液管(3支)、烧杯、玻璃棒、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涂布棒、U型管、德汉氏小管、酒精灯、漏斗、接种环、滤纸、棉塞、牛皮纸、无菌操作台、灭菌锅、纱布等细菌的筛选,分离纯化及鉴定细菌的筛选土样处理配制生理盐水:在烧杯中配置200ml0.85%的生理盐水,用移液管各移取9ml于五支洁净试管,再移取90ml配置好的生理盐水于三角烧瓶,并放入少许玻璃珠,包好灭菌;加土样:冷却后准确称取10g土样放入盛有90ml无菌生理盐水并带有少许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充分震荡摇匀,然后放在30℃恒温培养箱中静置15min。
果胶酶菌种筛选梯度稀释:用一支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充分混匀,此为10-1稀释液,以此类推制成10-2、10-3两种稀释度的土壤溶液(如下图);涂布:配制果胶酶筛选培养基,110度灭菌20-30分钟,冷却后倒平板在培养皿盖周边用记号笔做好标记,分别写上10-1、10-3两种稀释度字样,每稀释度标记三皿,然后用无菌吸管分别由10-3、10-1两管土壤稀释液中吸取适量对好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平板中央位置,每皿准确放入0.2ml,用无菌玻璃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其方法是将菌液先沿一条直线轻轻地来回推动,使之均匀分布,然后改变方向90度沿另一垂直线来回推动,平板内边缘处改变方向用涂布棒再涂布几次;培养:将平板倒置于30℃恒温箱中培养1-2天;果胶酶透明圈平板检测:取10-1涂布平皿,用0.5%的刚果红染色15-20min 后,倒掉刚果红,用1mol/L的NaCl脱色几分钟至观察到透明圈,则说明水解圈内的菌有水解果胶的能力;菌落描述:取此菌进行菌落形态描述,就菌落的大小(大、中,小),颜色(白,黄,粉红等),干湿(干、湿),边缘(整齐,不整齐),表面(光滑,粗糙,有无突起等)分别进行阐述并详细记录;细菌的分离纯化划线分离:制备果胶酶划线培养基,灭菌后倒平板,挑取具有水解圈的菌种,第一次划线分离培养1-2天后取分离所得单菌落再进行第二次划线分离,划线分离的具体方法是:先在平皿上划定区域,然后将接种针在火焰上进行灭菌操作,取含菌种的培养皿,在火焰上方(注意:不能离火焰太近)打开培养皿盖,先拿接种针在上盖处划线以降温,然后用接种针轻挑所选菌落一到两下,将平皿盖上放好,再取刚刚冷却了的干净平皿在1区进行划线接种操作。
微生物实验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801c34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a.png)
实验名称: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微生物实验室实验目的:1. 学习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了解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
实验原理: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是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之一,其目的是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单一的微生物种类。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
本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微生物。
实验材料:1. 样品:土壤样品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 工具:无菌接种环、无菌棉签、酒精灯、培养皿、显微镜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在50℃水浴中加热融化,待冷却至约45℃时,倒入培养皿中,制成平板。
2. 接种:取适量土壤样品,用无菌棉签均匀涂抹在平板上。
3. 划线:用无菌接种环在平板上划线,划线方向要均匀,线与线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4. 灭菌:将接种后的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在37℃恒温培养24小时。
5. 观察结果:观察平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特征。
6. 纯化:选取单个菌落,用无菌接种环接种到新的平板上,重复步骤4和5,直至获得纯化的微生物。
实验结果:1. 在平板上观察到多个菌落,菌落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各异。
2. 通过划线分离,得到单个菌落,菌落特征与原菌落相同。
实验讨论:1. 本实验中,平板划线法是常用的微生物分离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通过划线将混杂的微生物群体分离成单个菌落。
2. 在实验过程中,无菌操作非常重要,以防止污染。
3. 菌落特征是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通过观察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平板划线法的操作技巧,并了解了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平板划线法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分离方法,可以用于分离纯化微生物。
分离培养细菌的实验报告
![分离培养细菌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1d9099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6.png)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分离培养细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分离细菌的方法。
3.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菌的形态。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具有高度的自我复制能力。
分离培养细菌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基本技术,通过分离培养,可以纯化细菌,便于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主要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将细菌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用接种环划线,使细菌在琼脂上逐渐稀释,最终形成单个菌落。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细菌进行系列稀释,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涂布在琼脂平板上,培养后观察菌落形成。
三、实验材料1. 细菌样品:土壤、水体、食品等。
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等。
3. 实验器材:接种环、无菌操作台、酒精灯、镊子、培养皿、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分离培养细菌(1)取适量细菌样品,加入适量的无菌水,进行系列稀释。
(2)将稀释后的样品涂布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
(3)将平板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 观察菌落形态(1)用接种环挑取单个菌落,进行平板划线。
(2)将平板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观察菌落形态,记录菌落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
3. 镜检细菌形态(1)取适量菌落,加入适量的无菌水,制成悬液。
(2)取一滴悬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3)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记录细菌的大小、形状、排列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分离培养细菌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观察到多个菌落形成,颜色、大小、形状各异。
2. 观察菌落形态通过平板划线法,观察到单个菌落,菌落形态各异,部分为革兰氏阳性菌,部分为革兰氏阴性菌。
3. 镜检细菌形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的形态,部分为球状,部分为杆状,部分为螺旋状。
六、实验结论1. 成功分离培养出多种细菌。
2. 掌握了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分离细菌的方法。
3. 熟悉了显微镜的使用,观察到了细菌的形态。
微生物检测_实验报告
![微生物检测_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bf5142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3.png)
实验名称:微生物检测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目的:1. 掌握微生物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使用微生物培养基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
3. 了解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并能进行初步鉴定。
实验原理:微生物检测是通过对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等过程,来评估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本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自来水样品、食品样品。
2. 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琼脂、生理盐水、酚红指示剂、革兰染色液、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 将土壤样品、自来水样品和食品样品分别进行称重,并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 将稀释后的样品进行10倍系列稀释。
2. 微生物分离和纯化:- 将稀释后的样品分别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并进行平板划线分离。
- 将分离得到的单菌落分别接种于新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进行纯化。
3. 微生物形态学观察:- 将纯化后的微生物进行革兰染色,观察其染色结果。
- 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如菌体大小、形状、颜色等。
4. 微生物鉴定:- 根据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和革兰染色结果,对微生物进行初步鉴定。
实验结果:1. 样品处理:- 土壤样品、自来水样品和食品样品均进行了10倍系列稀释。
2. 微生物分离和纯化:- 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成功分离得到多种微生物。
- 通过平板划线法和纯化,得到纯菌落。
3. 微生物形态学观察:- 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如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 革兰染色结果显示,部分微生物为革兰阳性菌,部分为革兰阴性菌。
4. 微生物鉴定:- 根据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和革兰染色结果,初步鉴定为以下几种微生物:- 革兰阳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 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实验讨论:1. 微生物检测是食品卫生、水质监测和疾病防控的重要手段。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995d5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6.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倒平板、涂布平板等微生物接种技术。
3. 学习观察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4. 培养无菌操作意识和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是指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只含有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
实验中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有稀释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划线分离法等。
通过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菌落,可以实现对微生物的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琼脂糖、无菌水、无菌棉签、无菌镊子、无菌培养皿、酒精灯、酒精棉球、显微镜等。
2. 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处理- 称取适量土壤样品,加入10倍体积的无菌水,充分振荡混匀。
- 以无菌操作,取1ml土壤悬液,加入9ml无菌水中,制成10^-1稀释液。
- 重复上述步骤,制成10^-2、10^-3等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悬液。
2. 倒平板- 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50-55℃时,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使培养基厚度约为2-3mm。
- 待培养基凝固后,用无菌镊子取适量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悬液,分别滴加到培养皿中。
- 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3. 涂布平板- 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50-55℃时,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使培养基厚度约为2-3mm。
- 待培养基凝固后,用无菌棉签蘸取适量土壤悬液,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
- 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4. 划线分离- 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50-55℃时,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使培养基厚度约为2-3mm。
- 待培养基凝固后,用无菌接种针取适量土壤悬液,在培养皿表面进行划线分离。
- 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5. 菌落观察与鉴定- 观察不同平板上的菌落形态,记录菌落的颜色、大小、形状、边缘等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仪器及材料
土样:18号土样
试剂及培养基
培养基:果胶酶筛选培养基;几丁质酶真菌筛选培养基;果胶酶划线分离培养基;几丁质酶划线培养基;细菌半固体培养基;淀粉培养基;葡萄糖酵解培养基;乳糖酵解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
a)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番红复染液等各种染料以及卢戈氏碘液、
95% 乙醇、5%孔雀绿水溶液、无菌水等
仪器
锥形瓶(500mL×2;300mL×2;100mL×3)、培养皿(20套)、试管(20支)、移液管(3支)、烧杯、玻璃棒、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涂布棒、U型管、德汉氏小管、酒精灯、漏斗、接种环、滤纸、棉塞、牛皮纸、无菌操作台、灭菌锅、纱布等
细菌的筛选,分离纯化及鉴定
细菌的筛选
土样处理
配制生理盐水:在烧杯中配置200ml0.85%的生理盐水,用移液管各移取9ml于五支洁净试管,再移取90ml配置好的生理盐水于三角烧瓶,并放入少许玻璃珠,包好灭菌;
加土样:冷却后准确称取10g土样放入盛有90ml无菌生理盐水并带有少许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充分震荡摇匀,然后放在30℃恒温培养箱中静置15min。
果胶酶菌种筛选
梯度稀释:用一支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盛有9ml无菌水的试
管中充分混匀,此为10-1稀释液,以此类推制成10-2、10-3两种稀释度的土壤溶液(如下图);
涂布:配制果胶酶筛选培养基,110度灭菌20-30分钟,冷却后倒平板在培养皿盖周边用记号笔做好标记,分别写上10-1、10-3两种稀释度字样,每稀释度标记三皿,然后用无菌吸管分别由10-3、10-1两管土壤稀释液中吸取适量对好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平板中央位置,每皿准确放入0.2ml,用无菌玻璃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其方法是将菌液先沿一条直线轻轻地来回推动,使之均匀分布,然后改变方向90度沿另一垂直线来回推动,平板内边缘处改变方向用涂布棒再涂布几次;
培养:将平板倒置于30℃恒温箱中培养1-2天;
果胶酶透明圈平板检测:取10-1涂布平皿,用0.5%的刚果红染色15-
20min后,倒掉刚果红,用1mol/L的NaCl脱色几分钟至观察到透明圈,则说明水解圈内的菌有水解果胶的能力;
菌落描述:取此菌进行菌落形态描述,就菌落的大小(大、中,小),颜色(白,黄,粉红等),干湿(干、湿),边缘(整齐,不整齐),表面(光滑,粗糙,有无突起等)分别进行阐述并详细记录;
细菌的分离纯化
划线分离:制备果胶酶划线培养基,灭菌后倒平板,挑取具有水解圈的菌种,第一次划线分离培养1-2天后取分离所得单菌落再进行第二次划线分离,划线分离的具体方法是:先在平皿上划定区域,然后将接种针在火焰上进行灭菌操作,取含菌种的培养皿,在火焰上方(注意:不能离火焰太近)打开培养皿盖,先拿接种针在上盖处划线以降温,然后用接种针轻挑所选菌落一到两下,将平皿盖上放好,再取刚刚冷却了的干净平皿在1区
进行划线接种操作。
操作完毕后对接种针进行灭菌操作,完成后在火焰上方打开平皿盖,将接种针冷却后从1区引线到2区,再如图所示划线,划完后引线到3区,同上进行划线,划线完毕后盖盖平放;纯种保藏:再配制一份普通细菌培养基,分装试管后灭菌,制得斜面,将纯种划线接种在斜面上培养保存并进行下一步的鉴定。
a)纯种果胶酶水解能力的测定配制果胶酶筛选培养基,110度灭菌20-30分钟,冷却后倒平板在培养皿盖
周边用记号笔做好标记,将分离纯化的细菌点种于平板上(注意:点种的量不宜过多,以3~4个为宜),在30℃培养箱中培养1~2天,取培养后的平皿用0.5%的刚果红染色15-20min 后,倒掉刚果红,用1mol/L 的NaCl 脱色几分钟至观察到透明圈,测量并记录透明圈的大小b)简单染色步骤i.涂片
图 细菌的划线分离示意图
取一块载玻片,在上边用胶头滴管加半滴无菌水,用接种环无菌操作将沾有菌的接种环置于载玻片上的无菌水种涂抹,待看到微弱的浑浊即可;(注意取菌不要太多)
ii.干燥与固定
涂菌面朝上,通过火焰以干燥并固定菌物,固定过程应使载玻片通过火焰2-3次,注意温度的控制,过热的温度会将细菌杀死,温度以手背感觉微微发烫为标准;
iii.染色
将载玻片平放于载波片支架上,滴加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即可,染色
1.5min
iv.水洗
倾去染液,将载玻片的涂菌面朝下,自来水冲洗,水流不宜太急、太大,至洗出水无色为止;
v.干燥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后自然干燥;
vi.镜检
将制备好的样片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并找出适当的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油,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c)革兰氏染色步骤
i.涂片
先在载玻片一侧用记号笔标记间隔的四个区域,在另一侧四个区域的位置分别滴加半滴无菌水。
分别取四种活跃生长期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
杆菌和一种自选菌)按常规方法涂片(不宜过厚),用酒精灯按照简单染色中所述干燥和固定的方法对四种菌进行干燥和固定。
ii.初染
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使之覆盖涂菌部位,染色1.5min后水洗;
iii.媒染
先用卢戈氏碘液冲去残留水迹,再用碘液覆盖1min后水洗;
iv.脱色
先用乙醇冲去水迹,然后用95%乙醇覆盖脱去色素,脱色约30s,立即用水冲洗;
v.复染
先用番红洗去水迹,然后滴加番红复染1.5min后水洗;
vi.镜检
将制备好的样片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并找出适当的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油,用油镜观察细菌。
分别以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染颜色作为对照,来判断枯草杆菌以及另一种自选菌的染色结果。
d)芽孢染色步骤
i.涂片,加热干燥及固定
在洁净盖玻片接近中部两处分别滴一滴无菌水,分别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及梭状芽孢杆菌。
然后按照常规方法加热干燥及固定;
ii.孔雀绿加热染色
用木夹夹住载玻片,向载玻片上滴加5%孔雀绿水溶液使之完全覆盖涂菌部位,然
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孔雀绿着色能力强,加热可使较难染色的芽孢染成绿色,且再难洗脱)至染液冒蒸汽开始计时并维持5min,注意加热时应以有蒸汽微微冒出为宜,过热或加热不足均会影响观察效果,且加热时在载玻片上随时补加染液,切勿让涂片干涸;
iii.水洗
水洗一定要等载玻片冷却后进行,否则可能导致载玻片的破裂。
具体水洗按常规方法进行;
iv.复染
用0.5%番红水溶液复染2min;
v.水洗并干燥
按常规方法水洗后自然干燥;
vi.镜检
先在低倍镜下寻找视野范围,然后换用高倍镜调焦,最后加香柏油在油镜下仔细寻找两种细菌以及其周围或内部染成绿色的芽孢。
e)半固体穿刺法观察细菌运动性
i.配制培养基
配制半固体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装于4支试管内,110度灭菌20-30分钟,正立于烧杯中冷却至室温;
ii.在无菌操作台上右手握接种针,以针挑取菌苔.垂直刺入半固体琼脂培养的中心直至接近(但勿触及)试管底,然后循原路退出。
如图所示:
iii.接种完成后在30℃条件下培养两天观察并判断其运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