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回族文化幼儿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回族文化幼儿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a47ff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f.png)
回族文化幼儿教案一、前言幼儿时期是儿童个性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儿童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幼儿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回族文化作为中国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本文档旨在通过回族文化元素的融入,为幼儿提供一个全面发展和多元文化认知的教育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回族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2. 培养幼儿对回族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3. 促进幼儿的社会情感、认知和动手能力的综合发展;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1. 活动一:认识回族文化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回族文化的概况和特点。
活动步骤:(1)教师简要介绍回族的由来和分布情况;(2)通过绘本、图片等多媒体展示回族的传统服饰、音乐舞蹈、建筑特色等元素;(3)设置小组讨论环节,引导幼儿根据所了解的信息,自由发表对回族文化的看法。
2. 活动二:体验回族传统游戏活动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体验回族传统游戏的乐趣。
活动步骤:(1)组织幼儿一起进行回族传统游戏,如踩纸练步、扭秧歌等;(2)在游戏进行中加入教育元素,介绍游戏背后的文化内涵;(3)组织幼儿自由创作,设计自己的回族传统游戏。
3. 活动三:制作回族传统手工艺品活动目标:通过制作手工艺品,让幼儿亲自参与回族文化的创作过程。
活动步骤:(1)介绍回族传统手工艺品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如羊绒毛线编织、石榴花纸剪贴等;(2)组织幼儿参与手工制作,调动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展示和分享作品,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创作成果。
4. 活动四:观看回族表演活动目标:通过观看回族文化表演,激发幼儿对表演艺术的兴趣。
活动步骤:(1)邀请回族文化表演团体来园,进行精彩的表演;(2)观看表演的同时,解读表演背后的文化内涵;(3)组织幼儿进行艺术欣赏和表演模仿,培养幼儿对表演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四、评估方法1. 观察记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现和表达,评估幼儿对回族文化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回族主题教案:幼儿园中班跨文化教学实践
![回族主题教案:幼儿园中班跨文化教学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f5083b2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5.png)
回族主题教案:幼儿园中班跨文化教学实践一、引言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中,跨文化教学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幼儿园中班孩子正处于跨文化教学的关键阶段,因此设计一套回族主题教案,既有利于帮助幼儿建立对回族文化的认知,又能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本教案将以回族文化为主线,融入跨文化元素,以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心和包容心为目标。
二、回族文化简介1.回族概况–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青海和陕西等地。
–回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民族舞蹈、清真饮食、传统手工艺品等多样的文化形式而闻名。
2.回族节日–“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是回族两个重要的宗教节日,这两个节日在回族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3.回族传统习俗–回族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如结婚习俗、葬礼习俗等,融入了丰富的宗教文化元素。
4.回族服饰–回族的服饰以“四大件”为代表,即头巾、长袍、马靴和腰带,色彩艳丽,线条简洁。
三、回族主题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了解回族的起源和传统文化,培养对回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增强对跨文化的认知和包容。
–融入回族元素,让孩子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2.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故事、歌曲等形式,向孩子介绍回族的生活方式、节日习俗以及传统手工艺品。
–设计互动游戏和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回族文化,比如学习编织手帕、尝试回族传统食物等。
3.教学过程–以图片展示的形式,讲述回族的起源和传统文化。
–编排小游戏,例如“听歌识曲”游戏,让孩子通过回族传统音乐的欣赏来感受回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组织手工制作活动,比如制作回族传统手工艺品——香袋,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感受到跨文化的乐趣。
4.教学评估–观察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对回族文化的态度和理解程度。
–通过故事讲述和游戏问答等形式,对孩子进行暗示性评估,了解他们对回族文化的认知和接受情况。
【教学设计】通南小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教学设计】通南小学综合实践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2922aaa0116c175e0e481f.png)
小学综合实践课《走进回族风俗习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1、通南小学地处通贵乡通南村8队地段,通贵乡人口92%是回族,通南小学98%是回族学生,长期生活的环境已经使本民族的学生对回族的风俗习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堂课要让回汉学生都能认识到回族独特的民风民俗同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2、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图书室搜集回族风俗资料、向长辈了解回族生活习惯常识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实践,通过课堂访谈,讨论、交流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想,尝试一种全新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培养独立获取社会经验和知识的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回族风俗,教育回汉学生从小树立团结互助、相互尊重、和谐共进的民族团结观。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知道回族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组成的一部分,在了解家乡回族民风民俗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回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回族风俗,教育回汉学生从小树立团结互助、相互尊重、和谐共进的民族团结观。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课前到图书室、微机室利用网络平台或向长辈询问等方式搜集本民族关于民风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增加民族知识积累。
2、学生分小组编写搜集访谈发言提纲,了解发言的方式和应访谈的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1、了解回族的习俗习惯,在发言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图书室查资料、利用网络平台或向长辈询问等方式培养学生自助查询、搜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家乡回族的历史渊源、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感受回族穆斯林独特的民族文化。
2、难点:引导回汉学生自觉尊重回族穆斯林风俗习惯,教育回汉学生从小树立团结互助、相互尊重、和谐共进的民族团结观。
教学资源:学生课前搜集的回族相关资料、网络资源、图片资料、音乐等。
《走进回族风俗习惯》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歌曲,投影展示各民族和谐共处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表达欲望。
回族幼儿园教案
![回族幼儿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2b5a2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3.png)
回族幼儿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回族的文化传统。
2.学习简单的回族文化知识。
3.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回族风俗文化。
2.回族传统手工艺。
3.回族服饰。
三、教学流程
1. 回族风俗文化
1.讲解回族的饮食、节日、舞蹈等方面的文化。
2.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幼儿深入了解回族文化。
3.与幼儿一起制作回族传统小吃。
2. 回族传统手工艺
1.讲解回族传统手工艺的历史和发展。
2.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制作手工艺品,如剪纸、编织等。
3. 回族服饰
1.介绍回族服饰的特点和意义。
2.让幼儿亲身试穿回族服饰,了解不同的款式和颜色。
四、教学方法
1.PBL教学法。
2.情景教学法。
3.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评估
1.教师观察幼儿表现,评估其对回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2.对幼儿完成的手工艺品进行评估,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家园联系
1.发放幼儿家长关于回族文化的介绍资料,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学习。
2.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参加回族文化节活动。
七、教学资源
1.回族文化各方面图片和视频。
2.回族传统手工艺材料。
八、教学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很高。
2.在制作回族小吃和手工艺品的过程中,幼儿动手能力得到提升。
3.合作学习让幼儿更加关注团队合作,在交流和互动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回族主题教案幼儿园高班
![回族主题教案幼儿园高班](https://img.taocdn.com/s3/m/cb51c1a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4.png)
回族主题教案幼儿园高班回族主题教案幼儿园高班一、引言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多元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让幼儿拓宽视野、了解多元文化,回族文化成为了一个非常适合引入到高班教学的主题。
回族是中国的一个众多民族之一,他们独特的宗教、传统、习俗等方面的文化,给幼儿带来了不同的学习体验和视角。
本教案将从深度、广度两个角度,为高班幼儿设计回族主题的教学活动,旨在促进幼儿跨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内容1. 深度标准本教案将从深度方面,针对回族文化的核心要素进行探究。
主要内容包括回族的历史背景、信仰、传统服饰和美食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回族的历史和信仰,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回族的文化根源和发展。
通过了解回族的传统服饰和美食,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回族文化的魅力和多样性。
2. 广度标准在广度方面,本教案将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涵盖了回族文化中的语言、音乐、舞蹈等方面。
通过学习回族文化中的语言,比如学习一些基本的回族语言和日常用语,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通过学唱回族的歌曲、学跳回族的舞蹈,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和运动才能,丰富他们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活动安排1. 活动一:了解回族的历史(深度)通过观看介绍回族历史的视频,教师向幼儿简要介绍回族的起源、发展和变迁。
随后,让幼儿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与伙伴们分享对回族历史的理解。
2. 活动二:了解回族的信仰与节日(深度)教室里摆放一些与回族信仰相关的图书和道具,如《古兰经》、回族传统乐器等。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探索,了解回族人的信仰和重要节日,如开斋节等。
并引导幼儿表达对这些信仰和节日的认识和感受。
3. 活动三:了解回族传统服饰(深度)教师展示回族传统服饰的图片和样品,向幼儿解释不同服饰的意义和用途。
幼儿自行设计并绘制自己心目中的回族传统服饰,并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设计。
4. 活动四:了解回族美食(深度)教师向幼儿介绍回族的传统美食,并准备一些回族美食的样品,让幼儿尝试品尝。
认识回族教案幼儿园小班
![认识回族教案幼儿园小班](https://img.taocdn.com/s3/m/b26e510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c.png)
认识回族教案幼儿园小班一、介绍回族回族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
他们自称“回族”,属于阿拉伯人和蒙古族的后裔,为中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青海、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
回族有明显的宗教信仰,其中以伊斯兰教最为重要。
回族是一个爱好和平友好的民族,他们崇尚和平、合作、共荣,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同时,他们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宗教传统。
二、回族文化传统1. 回族服饰回族服饰以“回褶子”为代表,以她独具的特点,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之一。
回族的服饰多为宽松的长袍和宽大的宽裤,宽松而不束身,给人以清凉凝神的感觉。
男女均被要求头戴白色头巾,以示纯洁、端庄、和平、友善。
2. 回族建筑回族建筑以清真寺为代表的传统建筑,其特点是高大宏伟、线条流畅、装饰繁复,崇尚对称与和谐。
其建筑技术,不但构思独到,而且工艺复杂,是我国众多民族建筑中最为独特的一个。
3. 回族饮食回族饮食以牛羊肉为主要食材,烹调方式多种多样,咖喱、香料、清炖、烤制等多种口味,口感鲜美,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三、认识回族教案幼儿园小班将对回族进行简单的介绍和了解,为此编写了“认识回族教案”。
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回族的基本情况和文化传统。
•激发幼儿学习新事物和接受新思想的兴趣。
•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加深幼儿对回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学内容和步骤(1)讲解和了解提供图片和文字,让幼儿了解回族的基本情况,包括回族的生活习惯、服饰、建筑、饮食等方面。
(2)制作回族人物面具幼儿们利用环保材料,根据老师提供的模板和图片进行回族面具的制作,帮助幼儿了解回族面具的样式、颜色和纹理等特点,同时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即兴提问通过即兴提问环节,让幼儿积极参与,进一步加深对回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提问、交流和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检查幼儿对回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情况。
同时要重视幼儿的进步和价值,为幼儿学习和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幼儿园回族传统文化教学大拓展
![幼儿园回族传统文化教学大拓展](https://img.taocdn.com/s3/m/9cd5c33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5.png)
幼儿园回族传统文化教学大拓展幼儿园回族传统文化教学大拓展一、概述回族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宗教文化之一,它包含了丰富的宗教信仰、饮食习俗、建筑风格、服饰传统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而在幼儿园阶段,对回族传统文化的教学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智力和情感发展的黄金阶段,通过回族传统文化的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二、传统文化教学的意义1. 传承历史文化回族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幼儿园回族传统文化教学的大拓展,可以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回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统风俗,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历史文化。
2. 培养文化自信心幼儿园阶段是幼儿个性和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回族传统文化的教学,可以让幼儿在自信的心态中接受和认同自己的文化背景,增强文化自信心,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个人身份认知。
3. 促进社会交往回族传统文化中强调着家人之间、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和相互关爱,这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回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培养和谐相处的品质。
三、教学内容设置在进行幼儿园回族传统文化教学的大拓展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宗教信仰回族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可以进行一些与回族传统宗教信仰相关的故事、传说的介绍,让幼儿了解回族人民的信仰精神和宗教文化。
2. 饮食习俗回族人民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可以通过教授一些传统的回族饮食习俗,让幼儿了解回族特色的饮食文化,如过“开斋”早餐、吃肉食节等,从而培养幼儿对回族饮食文化的认同感。
3. 建筑风格回族传统建筑风格充满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介绍和故事,让幼儿了解回族传统建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4. 服饰传统回族服饰传统在色彩、图案、样式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服饰的展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回族传统服饰的特色。
幼儿园回族文化之旅:主题教案揭秘
![幼儿园回族文化之旅:主题教案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7cbd009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e.png)
幼儿园回族文化之旅:主题教案揭秘【幼儿园回族文化之旅:主题教案揭秘】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教育者们越来越重视跨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幼儿园阶段,通过主题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幼儿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回族文化之旅的主题教案,揭秘其教学设计和实施。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1.让幼儿了解回族的基本信息:介绍回族的起源、分布、语言、宗教、饮食习俗等基本情况,让幼儿对回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培养幼儿的尊重和包容心:通过介绍回族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引导幼儿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
3.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游戏、故事、手工制作等形式,激发幼儿对回族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1.启发活动:通过图片、等多媒体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回族的生活场景和重要节日。
2.教学活动:播放有关回族的动画片、故事,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的方式感受回族文化。
3.手工制作:教师引导幼儿制作回族特色手工品,如回族节日的装饰品、传统服饰等,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回族文化。
4.游戏活动:设计有趣的游戏,如模拟穿着传统回族服饰的游戏、传统舞蹈的模仿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回族文化。
三、教学评估的方法1.观察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表情、动作、回答问题的能力等,来了解幼儿对回族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问答评估:设计简单的问答环节,让幼儿回答一些关于回族文化的基本知识问题,考察他们的学习成果。
3.作品展示评估:让幼儿展示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制作的手工作品,通过作品的展示来评价幼儿对回族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笔者认为,幼儿园回族文化之旅的主题教案设计侧重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理解、在体验中尊重。
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包容心,是一种非常富有意义的教学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通过观察和问答等形式来评估幼儿的学习情况。
回族文化幼儿教案
![回族文化幼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ad257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d.png)
回族文化幼儿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回族文化——幼儿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回族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对回族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3.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材料,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教案内容:1. 导入活动:- 展示一些回族传统服饰或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 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这些服饰或图片的特点。
2. 正文活动:a) 认识回族文化:- 通过图片或故事,向幼儿介绍回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 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回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如节日庆祝、婚礼仪式等。
- 利用游戏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回族文化的某些方面。
b) 回族传统美食:- 展示回族传统美食的图片或实物,如羊肉汤、烤全羊等。
- 与幼儿一起观察并描述这些美食的特点,如颜色、味道等。
- 利用手工制作或模拟烹饪的活动,让幼儿参与制作或模拟回族传统美食。
c) 回族传统音乐和舞蹈:- 播放回族传统音乐,引导幼儿聆听并感受音乐的节奏和特点。
- 展示回族传统舞蹈的视频或图片,与幼儿一起观察并描述舞蹈的动作和表情。
- 利用音乐和舞蹈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模仿回族传统舞蹈的动作。
3. 结束活动:- 回顾当天学习的内容,与幼儿一起总结回族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性。
- 鼓励幼儿与家人分享所学的回族文化知识,并与家长一起制作或品尝回族传统美食。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回族文化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通过幼儿的口头表达、绘画或手工制作作品等形式,评估幼儿对回族文化的掌握情况。
教案拓展:1. 邀请回族家庭或专业人士来班级分享回族文化的更多内容。
2. 组织幼儿参观回族文化相关的展览或活动。
3. 利用绘本、游戏或音乐等资源,进一步拓展幼儿对回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教案指导: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2. 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发展水平的教材和活动,保持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幼儿园民族风情:回族主题教学案例分享
![幼儿园民族风情:回族主题教学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124cd2a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e.png)
幼儿园民族风情:回族主题教学案例共享在幼儿教育中,民族风情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它能够丰富幼儿的文化生活,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而回族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民族,他们的独特风俗和传统文化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是一则回族主题教学案例共享,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民族风情教育的落地实施和效果展现。
一、教学目的1. 帮助幼儿了解回族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分布、生活习惯等。
2. 培养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心,增强他们对回族文化的认同感。
3. 通过参与回族传统文化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回族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数量、分布地区、主要住宅区域等。
2. 共享回族的传统服饰和饮食文化,让幼儿感受到不同民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 学习回族的传统手工艺,如编织、刺绣等,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制作回族工艺品。
4. 通过参与回族传统舞蹈和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活动安排1. 主题导入:播放回族民歌和舞蹈,引导幼儿感受回族的传统文化和风情。
2. 课堂讲解:老师介绍回族的基本情况、传统服饰和饮食文化,并展示回族的手工艺品和乐器。
3. 亲子互动:邀请家长携带回族特色食品和服饰到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共享和品尝。
4. 手工制作:让幼儿们用纸板、彩纸等制作回族特色工艺品,如风车、面具等。
5. 舞蹈表演:老师带领幼儿们学习回族舞蹈,进行小型舞蹈表演。
6. 互动游戏:设置回族传统游戏项目,如踢毽子、投壶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回族民俗。
四、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幼儿对回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他们学会了制作回族手工艺品,参与了回族舞蹈表演,与家长一起品尝了回族特色美食,并通过游戏了解了回族传统游戏。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还促进了幼儿的民族自尊心和团结意识的培养,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总结回族主题教学不仅能够让幼儿了解和感受回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风情,还能促进幼儿的与家长亲子互动,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不同民族的尊重和理解。
幼儿园大班认识回族的服饰教案
![幼儿园大班认识回族的服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7aa42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8.png)
三、课前准备
PPT、音乐、回族服饰、画纸、画笔、剪刀、粘胶等手工用品
四、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播放《爱我中华》歌曲
提问: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
提问: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民族吗?
(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孩子认识到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1、思考,回答老师问题。
幼儿园大班认识回族的服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的少数名族,重点了解回族的文化生活特点。
2、了解回族服饰的设计特点。
3、欣赏少数民族的审美特点。
4、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5、提高孩子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民族同胞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中国的少数名族,重点了解回族的文化生活特点。
2、了解回族服饰的设计特点。
1、引发孩子的好奇。
过程
导语: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的这套衣服漂亮吗?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吗?
这是回族的服饰,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回族。
1、课件展示回族的概况。
·游戏:找找回族小朋友
2、展示回族服饰。
圆帽、盖头、丝巾、麦赛海袜、准白、坎肩、布鞋、腰刀、大襟、
手工:动手做一做
3、回族生活、文化的特点。
活动:表演回族音乐舞蹈
4、回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
说一说:你觉得回族与汉族有什么不同呢?
1、聆听,了解回族的特点,
2、根据回族的服饰特点,做一件圆帽或盖头。
3、小朋友们穿着回族服饰,跟老师一起表演
4、讨论,说一说。
1、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
2、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大班特色教案民间服饰:欣赏回族服装
![幼儿园大班特色教案民间服饰:欣赏回族服装](https://img.taocdn.com/s3/m/a52113e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8.png)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回族服饰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幼儿对民间服饰的欣赏能力。
2. 通过观察、讨论,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接纳。
二、教学内容:1. 回族服饰的特点:头巾、长袍、腰带、鞋袜等。
2. 回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服饰与宗教、地理、历史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回族服饰的图片或实物。
2. 准备白板或大纸一张,以便于幼儿绘画。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一些关于回族服饰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说出服饰的特点。
2. 讲解:向幼儿讲解回族服饰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让幼儿了解服饰与宗教、地理、历史的关系。
3. 讨论: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对回族服饰的看法,引导幼儿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的习惯。
4. 创作:给幼儿发放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邀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画出自己心中的回族服饰。
5. 展示: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回族服饰的了解和接纳程2. 关注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通过幼儿的作品,评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一场“民间服饰展示会”,让幼儿和家人一起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增进亲子关系,加深幼儿对民间服饰的认识。
2. 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或文化展览,让幼儿亲身感受不同民间服饰的魅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七、家园共育:1. 家长可以在家引导幼儿观察家人或其他人的服饰,让幼儿了解不同职业、场合的服饰特点。
2.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创作,共同完成一幅关于民间服饰的画作。
八、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观察、表达和创作。
2. 关注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1. 邀请其他民族的老师或家长,为幼儿讲述本民族服饰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回族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回族传统文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b0742dbe23482fb4da4cda.png)
汉族民俗风情一、教学设计理念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能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灌输,,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原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增长出新知识。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在适当的时机引出引导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是本教学设计的主线。
在内容的组织上,则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认识规律。
加强生生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与技能目标1.能够说出回族民族组成和形成的过程。
2.能够说出回族三大节日的时间以及活动内容。
3.能够知道回族服饰、建筑、饮食的特点以及问候语。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1.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总结回族节日的活动与特点2.能都在导游词创作中概括回族民族服饰、建筑等特点进行写作与讲述。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于回族文化习俗的学习了解,能够正视少数名族在中华民族的地位与价值,提高作为一个导游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
2.能够正确的认识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从那个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三、学情分析在前期《旅游文化》两个项目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华的历史文化以及汉族的民族特色,对于中华民族已经有了整体的把握,对于少数民族的学习奠定基础。
但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形象思维的特征,对于文字,讲授兴趣不大,喜欢大量具体的案例和丰富的图片作为载体的上课形式。
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
尽量避免“满堂灌”的形式,在内容上注意难度,配合案例,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热烈的良好氛围中传授知识。
使同学们自主投入到回族文化的学习中去。
四、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旅游文化》项目三:纯朴自然的民俗风情。
是任务三:回族、维吾尔族民俗风情。
该任务对于回族民俗的学习是整个民俗风情项目中的一部分。
中华民族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精彩丰呈,对于中国旅游文化的学习必须要了解中华民族的特点与组成,因此本项目在教材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本任务又是该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具代表性和特色的民族,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回族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回族传统文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f05b1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f.png)
回族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回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回族传统文化是回族人民几千年来形成的宝贵财富。
在当今现代化社会的冲击之下,回族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为了传承和弘扬回族传统文化,需要加强回族传统文化的教学。
本文将设计一节以回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学。
教学目标:1.了解回族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2.掌握回族的传统衣着、饮食、住房等方面的特点。
3.了解回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并掌握其中一种重要节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4.培养学生对回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教学内容:1.回族的起源和历史背景;2.回族的传统衣着、饮食、住房等方面的特点;3.回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述回族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同时配以图片资料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回族民俗;2.讨论法:学生自由讨论回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意义,可以分小组进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形成小组展示;3.实践法:通过体验回族传统节日和习俗,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例如学习插花、编织物品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一段小视频展示回族的传统节日活动,引起学生对回族文化的兴趣。
二、讲授:1.回族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回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起源于西亚,历经千年,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
2.回族的传统衣着、饮食、住房等方面的特点。
教师用图片展示回族传统衣着的特点,如锦缎制衣,细腰紧束等;介绍回族传统饮食的特色,如牛羊肉、面食等;讲述回族传统住房的特点,如院落式建筑等。
四、实践:通过体验回族传统节日和习俗,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
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一种回族传统节日或习俗进行体验。
例如,如果是在开斋节附近的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插花和制作传统点心等。
五、总结:学生进行回族传统文化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教师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整理并总结。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表现和反应,了解学生对回族传统文化的兴趣程度。
回族主题教案:民族文化与传统习俗的探究
![回族主题教案:民族文化与传统习俗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f8bfcfc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b.png)
回族主题教案:民族文化与传统习俗的探究【导读】在今天的社会中,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而要真正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就需要深入探究他们的传统。
本文将深入探讨回族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带你一窥这个古老民族的丰厚历史和独特魅力。
【一、回族文化的基本概况】回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
他们以信仰伊斯兰教、讲穆斯林的伊斯兰语和使用「回字」文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回族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建筑风格和服饰风格,以及灿烂的传统艺术。
回族的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深受儒家文化、西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思想信仰、文学艺术、饮食习俗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表现。
【二、回族的传统习俗】1. 节日习俗回族的节日丰富多彩,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妇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活动和习俗。
开斋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特制的糕点和美食,亲朋好友也会互相拜访,共同庆祝节日。
2. 婚嫁习俗回族的婚嫁习俗非常独特,婚礼上常见的有唢呐的吹奏、舞狮的表演以及传统的祝福仪式。
而且,婚礼前的准备工作和婚后的生活安排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传统习俗。
3. 家庭生活回族十分注重家庭生活,尊敬长辈、关爱儿女是他们的传统美德。
在日常生活中,家人之间的团聚、传统的饮食习俗和娱乐方式,都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回族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因素。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而深入探究回族的传统文化更是促进民族和谐、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通过深入了解回族的传统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他们的待人接物、家庭观念、信仰理念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更好地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与融合,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我们也能够从中汲取丰富的文化养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与情感体验。
【结语】回族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精神遗产,深入了解回族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与和谐共生。
回族 大班教案
![回族 大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5cb19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c.png)
回族大班教案
教案标题:了解回族文化-大班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回族的基本文化和传统习俗。
2. 帮助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介绍回族的基本文化和传统习俗。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回族的传统服饰、节日习俗等。
2. 回族音乐或歌曲。
3. 回族传统手工艺品或食物。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播放回族音乐或歌曲,让学生感受回族的音乐文化。
2. 展示回族传统服饰、手工艺品或食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回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回族文化。
4. 进行互动问答,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回族文化对他们的意义。
5. 组织手工活动,让学生制作简单的回族手工艺品或品尝回族传统食物。
6. 结合故事或绘本,讲述回族的传统故事,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7. 整合课程,通过绘画、表演或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回族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反思:
1. 学生是否能够对回族文化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是否能够尊重和欣赏回族文化?
3.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对回族文化的理解和体验是否能够得到展示和肯定?教学延伸:
1. 邀请回族朋友或家长来班级分享回族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回族文化展览或活动。
3. 制作回族文化主题的班级展示或表演。
回族的幼儿园教案
![回族的幼儿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0ae5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8.png)
回族的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回族的基本情况;2.了解回族的民俗文化;3.培养幼儿的多元文化意识;4.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回族的基本情况介绍;2.回族的传统节日——开斋节;3.回族的传统饮食——牛肉面;4.复习幼儿园生活常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了解回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2.了解回族的节日和食品文化;3.体验回族的传统文化。
难点1.深入理解和学习回族文化;2.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回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观看图片和视频资料;2.互动交流;3.讲解说明。
五、教学过程1. 入园活动(10分钟)老师与幼儿们进行问候,与幼儿交流。
2. 提前游戏(10分钟)老师与幼儿进行互动问答游戏,提前了解幼儿的基本知识。
3. 主题活动(40分钟)第一部分:了解回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1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幼儿介绍回族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人口规模、习俗等。
第二部分:了解回族的节日和食品文化(10分钟)老师向幼儿介绍回族的传统节日——开斋节,以及回族的传统饮食——牛肉面,并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进行讲解。
第三部分:体验回族的传统文化(20分钟)老师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幼儿们品尝牛肉面、体验开斋节的传统活动,了解回族的文化艺术、手工艺等。
4. 结束活动(10分钟)老师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回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对活动进行总结。
六、教学评价1.教学效果评价:幼儿对回族文化的了解程度;2.教学方法评价:互动性、探究性、实践性。
七、教学资源1.回族文化图片和视频资料;2.牛肉面、手工材料等教具。
八、教学安排该教案的教学时间为一次课程,共计70分钟。
回族教案模板范文
![回族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2fee11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f.png)
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八年级学科: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回族的基本历史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培养学生对回族文化的认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查阅、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多元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回族的起源和发展;2. 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3. 回族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回族文化的独特性;2. 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尊重回族文化。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回族文化相关资料、图片等;2. 学生准备:查阅回族文化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记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回族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回族文化有多少了解?二、新课讲授1. 回族的起源和发展- 教师讲解回族的形成过程,包括其历史渊源、民族融合等。
- 学生通过资料查阅,了解回族在历史中的重要事件。
2. 回族的宗教信仰- 教师介绍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以及回族对伊斯兰教的信仰。
- 学生讨论回族宗教信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 回族的风俗习惯- 教师展示回族的传统节日、饮食、服饰等风俗习惯。
- 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了解回族的文化特色。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回族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对回族文化产生更深的认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回族的知识?2. 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二、实践活动1. 小组讨论:如何尊重和传承回族文化?-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 实地考察-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回族社区、清真寺等,亲身体验回族文化。
- 学生记录考察心得,分享给全班同学。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实践活动,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了解回族》教学设计
![《了解回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5969dd360cba1aa811da35.png)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二十三小学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学校二十三小学姓名贾洁联系方式年级六年级课题《了解回族》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在该纲要“课程管理”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2008年11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发布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在该纲要中指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是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列入地方课程实施的重要专项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在“指导思想”中强调: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巩固,注重实效。
在“实施途径和方法”里要求:要通过地域性民族特点的介绍,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民族特色、风俗文化,关心本地区民族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二十三小学,回族占全校人口的80%以上。
在本校各班都有回族同学,该班学生回族占三分之一。
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回族知识了解不多。
由于回族的一些风俗习惯与汉族有显著差异,很多同学对此充满好奇,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班内不同民族的同学之间,由于缺少了解发生矛盾的事例也曾出现。
为了使不同民族的同学之间更好地相互交流,向学生介绍回族知识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了解回族的主要风俗习惯。
2、学会回族的问候语。
3、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促进校园和谐。
重点:学会回族的问候语。
难点:通俗易懂地介绍回族的相关知识,既不过多的涉及宗教知识,又让学生清楚风俗习惯的由来。
同时能体现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时间一、导入二、新授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回族漂亮的服饰了解回族形成1、谈话导入:我们这个学校的名称是:于家务民族小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于回族文化习俗得学习了解,能够正视少数名族在中华民族得地位与价值,提高作为一个导游人员得基本职业素养。
2、能够正确得认识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从那个人培养正确得价值观与世界观.
三、学情分析
在前期《旅游文化》两个项目得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华得历史文化以及汉族得民族特色,对于中华民族已经有了整体得把握,对于少数民族得学习奠定基础。
但就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形象思维得特征,对于文字,讲授兴趣不大,喜欢大量具体得案例与丰富得图片作为载体得上课形式。
因此在上课得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尽量避免“满堂灌"得形式,在内容上注意难度,配合案例,通过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在热烈得良好氛围中传授知识.使同学们自主投入到回族文化得学习中去。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旅游文化》项目三:纯朴自然得民俗风情.就是任务三:回族、维吾尔族民俗风情。
该任务对于回族民俗得学习就是整个民俗风情项目中得一部分。
中华民族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精彩丰呈,对于中国旅游文化得学习必须要了解中华民族得特点与组成,因此本项目在教材中得重要性可见一斑,而本任务又就是该项目中得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极具代表性与特色得民族,所以本节课得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回族节庆习俗活动以及服饰、饮食、问候得独到之处。
(二)教学难点
回族得民族形成、节庆活动、以及服饰、建筑、饮食得特色。
六、教学方法
(一)教法
情景模拟法、问答法、演示法、讲授法。
(二)学法
合作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七、设计思路
八、教学过程
1.询问同学们上节
课我们学习汉族
得文化都包括哪
些内容?
2.询问同学们回族
在她们心中得印
象,从衣着、外
貌等方面. 1.认真回顾上节课
学习到得汉族文
化习俗并且回
答。
2.回忆自己印象中
得回族文化并且
积极回答。
通过回顾旧知识
增加记忆,并且导
入新课。
1.请同学们瞧一段
视频,请问同学
们这就是什么视
频,表演者就是
谁(相声、马三
立)。
并告诉同学
们她就是回族
人。
2.再以一道简单得
寻找回族人得题
目,询问同学们
为什么我们难以
分辨出马三立就
是回族人,而有
得回族人却能一
目了然?
3.以人物得动态迁
徙详解回族得形
成过程与民族组
成。
1.认真观瞧视频。
2.寻找PPT中得
回族人,并且思
考为什么同就是
回族人却有长相
上得巨大差别.
3.仔细听取老师得
PPT详解回族民
族形成过程。
1.通过简短视频
能吸引学生注
意力,促进良
好课堂氛围得
形成。
2.动态得图解使
知识形象生
动、提高课堂
效率。
1.询问同学们要了
解一个民族最
快、最全面得就
是从哪方面入
手?(举例爷爷
奶奶辈信佛得例
子),简单介绍伊
斯兰教信仰. 2.介绍第一个开斋
节,之后让同学
们模仿老师,找
出书中剩下两个
节日得时间与活
动。
1.各抒己见回答问
题,并且分享自
己家里长辈得宗
教信仰与活动。
2.听取开斋节特征
并且寻找后两个
节日得时间与活
动、踊跃回答.
1.从同学们得家
人入手贴近生
活增加认同感
与兴趣。
2.自己寻找节日
时间特点使记
忆深刻。
以马三立先生得一 1.同学们认真观瞧 1.以一天得故事
天为开始.
1.7:30马三立先生
起床穿什么衣服
呢?请同学们选
择,老师讲解。
之后讲解回族人
民特有得帽子,
并且出示自己制
作得纸质帽子。
2.10:00马三立出
门来到火车站接
好友,遇到好友
后她们如何打招
呼?马三立先生
籍贯甘肃,又有
什么特色得问候
语?请同学们同
桌问好练习,请
一位同学上来与
老师演示。
3.12:00,马三立
请好友到当地得
餐馆吃地道美
食,出示PPT特
色食物图片讲
解,请一位同学
上来演示喝盖碗
茶。
之后提醒禁
忌得食物以及原
因.最后出示一
份菜单请同学们
挑出不应该出现
得菜色.
4.晚上马三立先生
请好友回家住
宿,以PPT图解
回族得建筑特
色,并且简单介
绍建筑特色得原
因。
PPT回答PPT上
出现得问题。
2.在问候语与盖碗
茶板块进行小组
认真模拟演练,
并且踊跃示范。
形式串联回族
后四部分得习
俗内容就是学
习内容生动有
趣。
2.以合作演示得
方法开展对于
饮食、问候部
分得学习使学
生有充分得活
动开展加深记
忆、提高兴趣,
发挥学生得自
主性。
1.老师出示回族服
饰介绍得导游
词,并且提醒注
意点。
请同学们
两人小组讨论叙
写建筑、饮食得
导游词。
2.请同学们派代表
进行导游词得讲
解,最后老师进
行总结点评。
1.学生们观瞧了老
师得导游词后,
选好自己小妖创
作得部分进行小
组讨论创作。
2.创作三成后进行
发表讲演,其她
同学进行评价.
1.导游词得写与
讲与专业特色
结合并且提升
专业能力。
2.合作讨论提升
学生与合作意
识与能力,提
升学生得表达
能力与课堂参
与度。
九、板书
回族民俗风情
一、民族形成
二、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与伊斯兰教有关)
三、民族服饰:特色帽子,男女有别
四、问候语:地方差异、
五、饮食
六、建筑:自然地理条件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