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长江流域上游,涉及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其发展和保护对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的无序发展和不合理利用,太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已经成为该区域的突出问题。
本文将就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新的治理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化学污染:太湖流域的废水排放量大,不同类型的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大量的化学物质进入水体。
其中,农业使用农药和化肥过多,使得太湖流域的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和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比较严重。
另外,工业废水排放的有机物、重金属物质等也对太湖的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生物污染:过量的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内的蓝藻和水华暴发频繁,这种水华不仅影响了水质,还严重影响了太湖流域的生态系统。
水华繁殖期间释放的有毒物质可能对水生动植物造成永久性损害,以及相关产业的损失。
此外,太湖流域的非法捕捞和不合理养殖也对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植被造成了极大破坏。
针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应采取以下治理建议:一、加强水体监测与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太湖流域水质变化,为治理提供准确数据。
同时,加强与长江局的协调,对流域内的排污口进行跟踪监控,并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对违规排放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通过农田排水网络的优化调整,减少农业养分和农药物质的流失。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和合理利用化肥,控制农药使用量。
三、加强工业企业环保治理:对截留能力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推动企业提升污染物处理技术,减少重金属和有机物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动绿色制造,减少水环境污染。
四、加强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加强太湖流域湿地的保护,通过恢复湿地功能来净化太湖周边环境。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正文:----------------------------------------------------------------------------------------------------------------------------------------------------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1996年6月14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1996年6月14日公布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污染防治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太湖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太湖水质,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太湖流域(以下简称太湖流域)内的太湖湖体以及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地表水体的污染防治。
太湖流域划分为三级保护区:太湖湖体、沿湖岸5公里区域、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以及沿岸两侧各1公里范围为一级保护区;主要入湖河道上溯50公里以及沿岸两侧各1公里范围为二级保护区;其他地区为三级保护区。
第三条太湖水污染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规划、综合整治的方针,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主管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
省人民政府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有关太湖水污染防治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并行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会同省人民政府计划与经济、水利、建设部门商有关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制定的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拟订本省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以下简称排污总量)控制计划,经由委员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二○○八年四月目录第一章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节太湖流域概况 .......................................一、自然概况...........................................二、社会经济概况.......................................第二节水环境状况 .........................................一、污染源现状.........................................二、水质状况...........................................第三节 2007年供水危机概况.................................一、事件发生过程.......................................二、发生供水危机的原因.................................第四节近十年太湖治理的成效与经验教训......................一、治污措施及成效.....................................二、主要经验...........................................三、主要问题和教训.....................................第五节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及紧迫性............................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恢复和维系太湖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紧迫任务...............................................四、是积极探索新路子,为全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经验的现实需要...............................................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第二节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第三节总体目标 ...........................................一、水质主要控制指标...................................二、近期目标...........................................三、远期目标........................................... 第三章保障饮用水安全.........................................第一节城乡饮用水安全建设..................................一、水源地建设.........................................二、完善区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三、加快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四、建设饮用水安全监测系统和预警体系...................第二节供水危机的防范与应急................................一、拉网式排查污染源,采取必要的限排措施...............二、开展蓝藻打捞作业...................................三、适时“引江济太”,扩大水环境容量...................四、完善自来水应急处置和净化措施.......................五、增加水体监测断面和检测频次.........................六、制定周密的水污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第四章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第一节污染物总量控制 .....................................一、综合治理区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二、综合治理区限制排污总量.............................三、综合治理区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四、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制度.........................第二节调整产业结构与优化产业、城乡布局....................一、调整产业结构.......................................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三、优化城乡布局.......................................第三节强化工业点源污染治理................................一、严格控制工业点源...................................二、治理船舶污染,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第四节统筹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一、城镇污水处理.......................................二、城乡垃圾处理.......................................三、乡村生活污水处理................................... 第五节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一、绿色农业工程.......................................二、畜禽养殖...........................................三、水产养殖........................................... 第六节加强生态修复及建设..................................一、湿地保护、恢复与重建...............................二、岸线治理...........................................三、生态林建设和水生态修复.............................四、科学清淤........................................... 第七节提高太湖流域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一、扩大引江济太工程规模...............................二、提高出湖过水能力...................................三、加强“引江济太”调水管理........................... 第八节节水减排建设 .......................................一、倡导农业节水.......................................二、推进工业节水.......................................三、建设节水防污型城镇................................. 第九节制定严格的标准与制度................................一、提高废污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环保准入制度.....................三、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标准........................... 第十节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一、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综合集成...........................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 第十一节完善监测和执法体系................................一、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二、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三、湿地监测能力建设...................................四、水环境预警系统建设.................................五、完善执法体系....................................... 第五章重点治理区项目和工程...................................第一节饮用水安全项目 .....................................一、水源地改造和水源地保护项目.........................二、多水源供水和区域应急备用水源建设项目...............三、区域联合供水项目...................................四、自来水深度处理改造项目.............................第二节工业点源污染治理项目................................一、整治、淘汰落后企业.................................二、工业污染治理项目...................................第三节城镇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置项目..........................一、改造现有污水处理项目...............................二、新、扩建污水处理厂.................................三、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四、城镇生活垃圾处置项目...............................五、村庄污水及垃圾处置项目.............................第四节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一、种植业治理项目.....................................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三、水产清洁养殖工程...................................四、乡村清洁工程....................................... 第五节提高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引排工程..................一、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和望虞河西岸控制工程.............二、太嘉河(太湖—嘉兴)工程...........................三、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四、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五、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六、望虞河后续工程..................................... 第六节生态修复项目 .......................................一、湿地保护、修复与重建...............................二、生态保护带建设.....................................三、水体生态修复.......................................四、西太湖综合整治工程.................................五、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 第七节河网综合整治 .......................................一、环太湖河道整治工程.................................二、河网清淤...........................................三、船舶污染控制.......................................第八节节水减排建设项目....................................一、农业节水重点工程...................................二、工业节水示范工程...................................三、城镇生活节水重点工程...............................第九节监管体系建设项目....................................一、国家级站网建设.....................................二、流域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三、地方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四、省市区站网和能力建设...............................五、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建设...........................六、湿地监测能力建设...................................第十节科技支撑研究项目.................................... 第六章一般治理区主要项目和工程...............................第一节饮用水安全项目 .....................................第二节点源污染治理项目....................................第三节城镇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置项目..........................一、改造现有污水处理厂.................................二、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三、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四、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第四节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一、种植业治理项目.....................................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三、水产清洁养殖工程...................................四、乡村清洁工程.......................................第五节提高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引排工程..................第六节生态修复项目 .......................................一、湿地保护与修复.....................................二、生态林建设.........................................三、湖泊清淤...........................................第七节河网综合整治项目....................................第八节节水减排建设项目.................................... 第七章投资匡算与工程占地.....................................第一节投资编制依据 .......................................第二节总投资 ............................................一、总投资及构成.......................................二、筹资渠道...........................................第三节重点治理区投资 .....................................第四节一般治理区投资 .....................................第五节治理项目用地 ....................................... 第八章综合治理效益分析.......................................第一节环境效果分析 .......................................一、生态系统功能增强...................................二、污染物量削减.......................................三、污染负荷预测与削减能力综合分析.....................第二节投资效果分析 .......................................一、饮用水安全项目.....................................二、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三、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置项目.........................四、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五、提高水环境容量引排项目.............................六、生态修复项目.......................................七、河网综合整治项目...................................八、节水减污项目.......................................九、监管体系建设项目...................................十、科技支撑研究项目...................................第三节社会效益分析 .......................................一、保障饮用水安全,有利于维护城乡社会稳定.............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节水减污.....................三、完善城镇治污基础设施,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四、加强农村综合治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积累经验,为河湖综合治理起示范作用.................六、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第九章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一、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二、严格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法规.........................三、提升监管能力,切实强化执法.........................四、利用价格杠杆,完善收费制度.........................五、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六、引入市场手段,创新运营机制.........................七、加强科技攻关,推广适用技术.........................八、夯实前期工作,强化项目管理.........................九、促进公众参与,开展舆论监督......................... 附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治理项目汇总前言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腹地,总面积3.69万平方公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的太湖治理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太湖治理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我省太湖治理工作,全面实现太湖治理目标,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现状(一)流域概况太湖流域地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总面积36895平方公里。
历来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工农业生产发达、国民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增长幅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流域人口约占全国的3%,GDP占全国的12%,人均GDP为全国的3.5倍。
我省太湖流域包括太湖湖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
据2007年统计资料,我省太湖流域人口1664.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2.6%;GDP为12218.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47.5%,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二)环境现状1.污染物排放现状。
我省太湖流域2005年共排放废污水总—1 —量25.55亿立方米。
流域COD排放总量为58.60万吨/年(表1.2-1),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所占比重分别为40.2%和35.1%;氨氮年排放总量为6.42万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均在40%左右;总氮的年排放总量为9.82万吨,农业面源比重接近50%;总磷排放总量0.58万吨/年,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比重达到66%,其次为城镇生活污染源。
2.水环境现状。
(1)太湖湖体水质现状。
2005年太湖水质为劣Ⅴ类。
东部沿岸区水质相对较好,为Ⅴ类水质,其他湖区均为劣Ⅴ类。
太湖湖体水质总氮指标为劣Ⅴ类,其次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Ⅳ类水质标准。
全湖平均为中富营养化程度,其中仅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富营养水平。
2007年太湖湖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总氮仍是污染最严重的指标,但是浓度相对于2005年有所降低,全湖总氮平均由3.6mg/L降低为2.6mg/L。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2.25•【字号】苏政发[2009]36号•【施行日期】2009.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09〕36号)各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08〕45号)要求,省政府组织编制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切实增强做好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太湖是苏南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加强太湖水污染防治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紧迫任务,是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共同建设美好江苏的具体体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太湖治理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江苏把太湖治理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下决心根治太湖水污染问题,努力让这颗“江南明珠”重现碧波美景。
温家宝总理多次亲临太湖检查指导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环保优先方针,不断加大太湖水污染防治力度。
省各有关部门、沿湖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做了大量扎实深入的工作,推进太湖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是,太湖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太湖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太湖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铁腕治污、科学治太,深入推进太湖水污染防治,确保到2012年太湖水质有所改善,湖体富营养化趋势得到遏制;力争到2020年太湖水质明显好转,富营养化程度有所改善,恢复山青水美的自然风貌,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通过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水 体中总磷、氨氮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 ,有效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环境效益分析
生态恢复
通过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提升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使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
景观提升
结合太湖流域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实施美化绿化工程,提升流域整体景观品质。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及时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等技术, 提高治理效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水环境治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 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监测与评估
建立监测网络
建立覆盖全流域的水质监测网络,对重点区域 和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定期评估治理效果
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01
02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预警 体系,提升应对突发环 境事件的能力。
03
0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 强环境教育宣传,提高 公众环保意识。
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 周边省市的联防联控, 共同改善太湖水环境。
CHAPTER 06
预期成果与效益分析
水质改善预期
水质改善
通过综合治理,预期太湖流域水质得 到明显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或优 于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水环境综合治理,优化太湖流域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产业和人才聚集,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提升民生福祉
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THANKS
[ 感谢观看 ]
太湖流域水质总体为轻度 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总磷 、氨氮和化学需氧量。
太湖底泥与污染情况调查
《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2004年太湖底泥与污染情况调查成新江溢蒋英姿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上海,200434摘要:根据2002年10月至12月的野外测量及随后5个多月的实验室化验与室内整理分析,得出了太湖底泥深、蓄积量及污染情况的空间分布状况,为太湖治理与污染底泥疏浚决策提供了基础依据。
关键词:太湖底泥污染调查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是流域内最大的水体,水域面积2338km2,南北长68.5km,东西平均宽34km,湖岸线总长405km。
太湖自西向东在无锡、苏州地区依次分布有竺山湖、梅梁湖、贡湖、漫山湖、胥湖及东太湖等湖湾。
太湖是一座天然的平原调蓄水库,正常水位下容积为44.3亿m3,平均水深1.89m,最大水深约2.6m,多年平均年吞吐量52亿m3,水量年交换系数1.2,换水周期约300天,具有蓄洪、供水、灌溉、航远、旅游等多方面功能。
太湖又是流域内最重要供水水源地,不仅担负着无锡、苏州和湖州等大中城市的城乡供水,还有向上海等下游地区供水并改善水质的作用。
一、调查目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前,太湖水质良好,以II类、中营养-中富营养为主,符合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
据1981年调查,太湖水域69%的面积为II类水,30%的面积为III类水,只有1%的面积为IV类水;83%的面积为中营养,只有16.9%为中富营养。
到90年代,太湖水质下降,特别是西北部五里湖、梅梁湖、竺山湖等湖湾,水质基本劣于V类;全湖富营养化水平也上升到以富营养为主。
目前太湖富营养化及其所导致的蓝藻爆发已经成为太湖主要水环境问题。
“九五”以来,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通过两省一市及中央各部(委)的共同努力,太湖水质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指标均有所好转,但北部湖湾水质仍为V类-劣于V类,大部分水域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太湖水污染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1年国务院批准了《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提出了“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有效控制入湖污染物总量,实施截污、减排、清淤、引水、节流等有效措施。
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规范
附录 A 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目标及指标解释 .............. I 附录 B 水质及污染源监测方法 ............................ III 附录 C 污染物排放量、入河量计算方法 ..................... IV 附录 D 基础数据来源..................................... VI 附录 E 规划专家咨询小组................................ VII
4
5. 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5.1 总论 5.1.1 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 指导思想:按照国务院《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和 省政府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 的要求, 以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污染集中治理和提标改造为主要手段, 高标准实施工业和生活污 染源控制;以推行生态农业和循环型农业为主要措施,削减农业面源 的污染贡献;以实施河道的生态化整治为重点,提高水环境的自净能 力。统筹考虑河网地区水环境整治,控制外来污染与减少流域内污染 并重,重点削减氮磷排放总量,在较短时间内使河流水质达到功能区 划要求,削减入太湖污染物总量,改善沿河两岸居民的生活环境,实 现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原则: (1) 充分调查,掌握现状 (2) 统筹规划,综合整治 (3) 远近结合,标本兼治 (4) 突出重点,分类控制 (5) 团结协作,合力治污 (6) 规划评估,明确奖惩 5.1.2 规划范围与时限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确定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综合考虑规划河流周边水系、 水利工程分布以及污染源对河流
1
[2008]30 号; (9)《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国函[2008]45 号; (10)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重点湖泊水环 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8]4 号; (11)《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正[1997]; (12)《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04]; (13)《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2007]; (14)《江苏省“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 (15)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的 通知》 ,苏政办发[2006]121 号; (16)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 苏政发[2007]97 号; (17)《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2003; (18) 《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 放限值》,(DB32/1072-2007) ; (1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18918-2002) ; (2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 ; (2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96) 。
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前言1998年国务院批复了《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以下简称《“九五”计划》),按照《“九五”计划》的要求,经过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努力,到2000年底,太湖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水质有所改善。
但是,距实现《“九五”计划》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部分目标没有如期完成。
遵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国家环保总局会同三省市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体现了从工业点源污染控制为主向工业点源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相结合的转变;从城市污染控制为主向城市与农村污染控制相结合的转变;从陆上污染控制为主向陆上与水上污染控制相结合的转变。
提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湖滨带建设,增加生态环境用水量,继续开展污染底泥疏浚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执法监督力度等措施。
并对“十五”期间的各项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实施本计划必将推动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使太湖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第一章总论1.1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5.《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发〔2000〕38号); 6.《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149-93);8.《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11.《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52-83);12.《国务院关于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的批复》(国函[1998]2号);13.《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范围(重点治理区、一般治理区)示意图第一章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节太湖流域概况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水面面积2338平方公里,太湖流域物华天宝,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是国家财赋重地,是著名的江南水乡,被誉为“人间天堂”。
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自然概况(一)地形地貌和气象太湖流域西部山丘区面积7338平方公里,中部平原区面积19350平方公里,沿江滨海平原区面积7015平方公里,太湖湖区面积3192平方公里(包括部分湖滨陆地)。
平原区河网交织,水流流速缓慢。
太湖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丰沛,四季分明,夏季炎热。
年平均气温14.9~16.2℃,年日照时数1870~2225小时。
多年平均降水量1177毫米,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22毫米。
(二)水资源概况太湖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77.4亿立方米,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为398立方米和727立方米。
长江多年平均过境水量9334亿立方米,2005年沿长江口门引水量81亿立方米。
(三)湖泊与河流水系太湖流域河网如织,湖泊星罗棋布,水面总面积约5551平方公里,水面面积在0.5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湖泊共有189个,湖泊面积40平方公里以上的6个。
主要湖泊特征见表1.1-1。
表1.1-1 太湖流域大中型湖泊形态特征流域内河道总长约12万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3.3公里。
出入太湖河流228条,其中主要入湖河流有苕溪、南溪和洮滆等;出湖河流有太浦河、瓜泾港、胥江等;人工调控河道主要有望虞河等。
二、社会经济概况(一)基本情况2005年,太湖流域人口4533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
流域内分布有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等8个大城市,城镇化率达73%。
全流域国内生产总值21221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1.6%;人均生产总值达4.7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全流域财政收入6609.1亿元,约占全国的22.1%;单位国土面积经济收益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倍。
200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1 年度滇池湖体主要污染指标值
湖区 草海 外海 高锰酸 盐指数 12.40 7.57 总磷 1.23 0.21 总氮 13.45 2.21 叶绿素 a 0.221 0.070
单位:毫克/升 营养状态 指数 82.24 66.12 水质类别 劣Ⅴ类 劣Ⅴ类
巢湖
湖体 12 个测点由于总氮、总磷严重超标,均属劣Ⅴ类水
淮河干流Ⅱ~Ⅳ类水质的断面占 66.7%;一级支流Ⅱ~Ⅳ类水质 的断面占 52.4%;二、三级支流、省界河段和山东境内河流以Ⅴ类和 劣Ⅴ类水质为主,分别有 31.3%、28.0%和 36.4%的断面满足Ⅱ~Ⅳ 类水质要求。 海河水系 167 个水质监测断面中, Ⅱ、Ⅲ类水质断面占 14.4%,
Ⅳ类水质占 10.8%,Ⅴ类水质占 7.8%,劣Ⅴ类水质断面占 67.1%。主 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77.7%的Ⅴ类、 劣Ⅴ类水质断面首要污染物是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基本持平。
和氨氮。与上年相比,由
污染较轻,水质达到Ⅰ类的断面占 17.6%,Ⅱ类占
41.2%,Ⅳ类占 35.3%,Ⅴ类占 6.0%,没有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 标为石油类和氨氮。甬江宁波段污染较重。 内陆河流 总体水质良好,Ⅰ类水质断面占 21.0% ,Ⅱ类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2.0%,Ⅲ类占 26.0%,Ⅳ类占 1.0%。
Ⅱ类 2.1% Ⅲ类 6.2%
97 个水质监
测断面中, 除鸭绿江水系
Ⅳ类 19.6%
水质较好外, 其他河流水 体污染都很严重, Ⅴ类和
劣Ⅴ类 59.7%
Ⅴ类 12.4%
劣Ⅴ类水质断面占 70% 以上。 主要污染指标是高 锰酸盐指数、 生化需氧量
辽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于水量大幅度下降,水体污染加重。 浙闽片河流
太湖地区排污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太湖地区的水环境保护,防治水污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太湖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太湖流域及沿岸地区的排污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农业、生活、医疗、建筑、旅游等行业和领域。
第三条太湖地区排污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谁污染、谁治理;(三)综合治理、区域协作;(四)严格执法、强化监督。
第四条太湖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将水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太湖地区水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太湖地区水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本规定。
第六条太湖地区水环境保护工作应当加强公众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监督排污行为,共同保护太湖水环境。
第二章排污许可制度第七条太湖地区实行排污许可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太湖地区排放水污染物,必须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
第八条排污许可证的申请与审批:(一)排污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排污许可证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作出是否核发排污许可证的决定;(三)核发排污许可证的,应当明确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方式、排放时间、排放去向等要求;(四)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或者超过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得排放水污染物。
第九条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不得超过5年。
排污单位需要延续排污许可证有效期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条排污许可证的变更、撤销:(一)排污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等发生变更的,应当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二)排污单位需要变更排放水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排放方式、排放时间、排放去向等要求的,应当重新申请排污许可证;(三)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水环境保护的需要,撤销排污许可证。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有的市县、有的专家认为,修订草案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太湖流域包括太湖湖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 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 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第二款又将太湖流域划分为三级保护区实行分级保护,扩大了太湖流域的保护范围,有 利于加强太湖水污染防治,但适用范围和保护区的界限仍不够清晰,建议落实到具体的地理界限上或者采取附图 的方式予以明确。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三章污染防治
第四章饮用水水源保护
修订草案
修订草案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修订草 案)》),作如下说明:
一、修订的必要性
“九五”开始,太湖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整治的“三河三湖”之一。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和
条例全文
条例全文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1996年6月14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2007年9月27日江苏省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根据2010年9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 七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1月12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8 年1月24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21年9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 〈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等二十九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近年来,太湖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太湖的水质,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本文将从污染源控制、技术改造、立法政策等多个方面,综合论述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
第一,污染源控制是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
目前,太湖流域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等,针对这些污染源,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推行先进的工艺技术,实施源头治理,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
其次,加强农业废弃物和化肥农药的管理,倡导生态农业,推广有机农业的种植方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此外,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保证污水达标排放。
第二,技术改造是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在太湖流域,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和农田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
因此,应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对农田和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生态修复技术可以通过人工湿地、绿化、植物种植等方式来净化水体,改善水质。
此外,还应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的产生。
第三,立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保障。
应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完善太湖流域的环境保护政策,对水污染行为进行更严厉的处罚。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投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是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对治理工作的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活动。
同时,还应加强媒体的宣传报道,引导公众关注水污染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需要从污染源控制、技术改造、立法政策和公众参与等多个方面入手。
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综合治理方案
第二节 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 ............................................ 36 第三节 总体目标 ........................................................ 37
一、水质主要控制指标 ............................................... 38 二、近期目标 ....................................................... 38 三、远期目标 ....................................................... 39
第二节 调整产业结构与优化产业、城乡布局 ................................ 49 一、调整产业结构 ................................................... 49 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 52 三、优化城乡布局 ................................................... 53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2013年修编)
一、总体安排 -------------------------------------------------------48
I
二、饮用水安全保障项目 ---------------------------------------------48 三、工业点源污染治理项目 -------------------------------------------49 四、城乡污水与垃圾处理项目 -----------------------------------------50 五、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51 六、生态修复项目 ---------------------------------------------------52 七、引排工程 -------------------------------------------------------53 八、河道(网)综合整治工程 -----------------------------------------54 九、节水减排项目 ---------------------------------------------------54 十、资源化利用项目 -------------------------------------------------55 十一、监测预警项目 -------------------------------------------------55 十二、科技攻关项目 -------------------------------------------------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前言1998年国务院批复了《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以下简称《“九五”计划》),按照《“九五”计划》的要求,经过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努力,到2000年底,太湖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水质有所改善。
但是,距实现《“九五”计划》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部分目标没有如期完成。
遵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国家环保总局会同三省市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体现了从工业点源污染控制为主向工业点源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相结合的转变;从城市污染控制为主向城市与农村污染控制相结合的转变;从陆上污染控制为主向陆上与水上污染控制相结合的转变。
提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湖滨带建设,增加生态环境用水量,继续开展污染底泥疏浚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执法监督力度等措施。
并对“十五”期间的各项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实施本计划必将推动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使太湖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第一章总论1.1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5.《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发〔2000〕38号); 6.《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149-93);8.《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11.《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52-83);12.《国务院关于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的批复》(国函[1998]2号);13.《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所引标准有新标准颁布,则执行新标准。
1.2 编制原则1.2.1 以《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为基础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措施,在《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中作了明确规定,应继续执行。
经过“九五”期间的实践检验,“十五”计划需要加大城市及工业污染防治力度,补充有效控制磷、氮污染物的措施,启动湖泊生态恢复工程并发挥作用,重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使各项监督管理措施得到更好的落实。
上承“九五”,下接“十一五”,为实现2010年太湖水质目标奠定基础。
1.2.2 确保太湖重点污染水域水质明显改善实现太湖重点污染水域“十五”期间水质明显改善的目标,是实现2010年全流域水质目标的基础。
抓好梅梁湖和五里湖为代表的西北太湖水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是计划重点。
在重点水域,要集中投资、集中项目,把削减排污量、改善水体交换能力、建设湖滨防护带、清除污染底泥、改造机动船等工程措施,与控制养殖污染、合理施用化肥、禁用含磷洗涤剂等管理措施结合起来,使各项措施形成规模效应。
1.2.3 行政首长负责制治理太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三省市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各负其责,承担“十五”计划中规定的资金筹措、政策落实、项目进度、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任务。
依靠统一规划,调动各方积极性。
1.3 计划范围与分区1.3.1 计划范围太湖“九五”计划的范围为:太湖和太湖上游地区,以及与太湖有关的主要出入湖河流(含望虞河、太浦河等),包括江苏省苏州市区、吴江市、无锡市区、锡山市(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宜兴市、常州市区、武进市、溧阳市、金坛市、丹阳市(部分)、丹徒市(部分),以及浙江省湖州市、嘉兴市、杭州市区、余杭市、临安县。
其中望虞河、太浦河还涉及江苏省常熟市(部分)、张家港市(部分)、浙江省嘉善县(部分)及上海市青浦区(部分)。
《计划》在“九五”计划的基础上将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嘉善县扩大为全部区域。
1.3.2 计划分区计划范围按水系分布和行政区界划分为2 个规划区、7个控制区、23个控制单元(见图和附表1)。
两个规划区分别为江苏省规划区和浙江省规划区。
江苏省规划区由无锡控制区、常州控制区、苏州控制区和镇江控制区共4个控制区组成,包括苏南运河、锡北运河、直湖港、南溪河、兆鬲太水系、常武地区水网、丹金溧漕河、园区娄江、运河苏州段、狄塘、太浦河、吴淞江、运河丹阳段、运河丹徒段等14个控制单元。
浙江省规划区由杭州控制区、湖州控制区和嘉兴控制区共3 个控制区组成,包括运河杭州段、东苕溪杭州段、上塘河杭州段、东苕溪湖州段、西苕溪、长兴水系、东部平原河网、嘉兴运河和嘉兴河网共9个控制单元。
本计划以控制单元作为制定污染控制措施、监督治理效果的基础单元。
1.4 计划期限与指标1.4.1 计划期限基准年:2000年计划期限:2001~2005年1.4.2 计划指标(1)水环境质量指标湖体基本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总磷(TP)、氨氮(NH3-N,仅饮用水水源地加此项指标);参考指标:总氮(TN)、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C);出入湖河流基本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总磷(TP)。
参考指标:氨氮(NH3-N)。
(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基本指标:化学耗氧量(COD)、总磷(TP);参考指标:氨氮(NH3-N)。
1.5 计划区域环境背景计划区域产污排污集中、水体交换能力差是制定“十五”计划应给予重视的环境背景条件。
1.5.1 产污、排污集中太湖流域地跨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三省一市。
流域面积36500 km2,其中江苏省占52.5%,浙江省占33.4%,上海市占13.5%,安徽省占约0.1%。
流域内有37个大中城市及县级市。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1980~1998年太湖流域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17倍。
尽管太湖流域土地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0.4%,但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国的10%(1997年底),达7496亿元;人均GDP为全国人均的3倍多;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3.1%;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2.2%;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5.7%;是我国经济发达、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
在这一区域内,2000年排放COD 49.15万吨、TP 1.44万吨、NH3-N 13万吨,单位面积的污染负荷产生量和排污量也是全国较高的区域之一。
1.5.2 西、北太湖水体交换能力差由于环太湖大堤的修建和入湖河道的人为控制,实际上太湖已接近封闭湖泊。
太湖的水量交换需近一年时间。
太湖主要补给水量来自西南部的苕溪和西部的南溪水系,约占总入湖水量的70%。
而出湖水量主要通过东太湖进入太浦河经黄浦江入海,约占总出湖水量的60%~70%。
太湖水体交换的活跃区在东南部,而太湖污染物主要来自流域的西北部(常州市)与北部地区(无锡市)。
约占全太湖三分之一的污染物通过西北部的直湖港、北部的梁溪河进入梅梁湖与五里湖,使交换能力本来就差的西、北部太湖水质严重恶化。
第二章太湖水污染防治现状与“十五”计划的重点2.1 水质现状2.1.1 太湖湖体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根据2000年太湖湖体20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评价:高锰酸盐指数达Ⅲ类和Ⅳ类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分别为17个和3个,所占比例分别为85%和15%;总磷除1个监测点达Ⅳ类水质标准外,其余19个监测点全为劣Ⅴ类;氨氮14个监测点达Ⅰ类标准,占65%,1个监测点达Ⅳ类水质标准,占5%,其余5个监测点为Ⅴ类或劣Ⅴ类。
太湖湖体水质超标项目主要为总磷(详见附表2)。
2.1.2 环湖河流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和氨氮环湖河流28个断面全部超Ⅲ类水质标准,其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超标率89%,除2个断面为Ⅱ类,1个断面为Ⅲ类,7个断面为Ⅳ类外,其余18个断面均为劣Ⅴ类。
其次为氨氮,19个断面超Ⅲ类,超标率为68%。
高锰酸盐指数4个断面超Ⅲ类,超标率为14%(详见附表3)。
2.1.3 省、市界断面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和氨氮所有50个省、市界断面均超过“九五”规划规定的2000年水质目标(Ⅲ类或Ⅱ类水体),为Ⅳ~劣Ⅴ类水质,超标因子以总磷为主,其次为氨氮。
总磷:达Ⅲ、Ⅳ和劣Ⅴ类的断面数分别为3、15和32个,分别占6%、30%和64%。
氨氮:达Ⅰ、Ⅳ、Ⅴ和劣Ⅴ类的断面数分别为6、12、7和25个,分别占12%、24%、14%和50%(详见附表4)。
2.1.4 污染控制单元对应的29个控制断面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和氨氮在29个控制断面中,仅有3个断面达水环境功能区水质标准,达标率仅为10%。
在超标断面中,总磷超标断面25个,氨氮超标断面18个,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数断面仅4个,说明23个控制单元中以总磷为主要超标因子,其次为氨氮(详见附表5)。
2.2 污染物排放现状2.2.1 农业面源、农村生活源及工业污染源尚须加强控制“九五”计划对江苏、浙江工业污染源的总量控制要求是:COD排放总量为17.55万吨/年,TP为4019吨/年。
2000年COD实际排放总量为16.17万吨/年,TP为3490吨/年,削减任务已完成。
“十五”计划2000年基线统计数据为:太湖地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COD为49.15万吨、TP 1.44万吨、NH3-N 13.00万吨。
高于“九五”计划目标的原因是:一是将“九五”计划中分散居民、畜禽养殖、湖滨污染及船舶污染4项中的部分统计数扩大为全部统计数,此外还新增加了农田面源流失、水产养殖及非耕地水土流失3项污染物量。
二是将“九五”计划区域中的张家港等4个县市的部分区域扩大为全部区域。
三是将13个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统计数扩大为全部工业企业统计数。
因此,“九五”期间,尽管太湖区域重点工业污染源COD削减任务完成,但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及所有工业污染源COD和总磷的排放总量仍大大高于环境容量,需要继续削减磷、NH3-N及COD污染物排放总量。
江苏、浙江两省现状排污量,均高于“九五”计划规定指标,见表2-1(各地级市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详见附表6,各控制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详见附表7)表2-1 太湖流域2000年排放总量见附件如表2-1所示,太湖地区2000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0.4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4.6亿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远大于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比例为2.3:1。
区域污水集中控制工程处理的污水来自工业部分仍占重要比重。
2.2.2 污染物排放构成表明需要加强综合治理措施计划区域污染物排放构成按工业污染源、城镇生活源、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及其他四大类划分,详见表2-2所示:表2-2 太湖流域各类污染源产生总量百分比(见附件)COD 以工业污染源排放为主,达44%;其次是城市生活源排放,占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