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传递性质的理论与计算
6、传递性质的统计力学计算,分子动力学初步
i p / 2mi 1 ij ) 2 v (r
2 i j i
Momenta of molecule i.
The quantities F, F and are multi-particle properties, properties of the system as a whole, and so additional averaging over the N particles is not possible. Consequently viscos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are subject to much greater statistical imprecision than D.
The non-normalized correlation function is defined as
CAB (t ) A(t ) B(0)
ens
A((t )) B((0))
ens
Time correlation functions and transport coefficients---continue
Diffusion coefficient
We can use time correlation function or Einstein relation to calculate transport coefficients in computer simulations. Or go back to first principles and conducting a suitable non-equilibrium simulation. For using equilibrium MD, we give here the equations in the microcanonical ensemble, for a fluid composed of N identical molecules.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is given by Green-Kubo formula or Einstein relationship 1 The center-of-mass velocity D dt v i (t ) v i (0) 3 0 of a single molecules
传递现象.ppt
传递现象-非恒稳态传递过程
2. 在确定了微分方程后,对于每一特例,必须确定相应的初始 条件或边界条件才能得到正确的解。
本例中, 边界条件为:z=0,cB=c0; z=,cB=0
c 解此方程可得: B
c0 (1 erf )
z
4Dt
erf为误差函数 erf 2 e 2 d
0
传递现象-非恒稳态传递过程
传递现象-讨论
3. 牛顿冷却定律
q H T边界-T环境
物体冷却时放出的热通量q 与物体边界与环 境的温度差成正比
传递现象-非恒稳态传递过程
设有一半无限平板型膜,一面维持恒定的浓度c0,另一面延 伸至无穷,初始时刻,膜内各处浓度均为0,求不同时间膜内 浓度的分布。
建立微分方程如下:
1. 首先选取适当微体 积元进行分析,本例 中,选取距离为z,厚 度为dz的微体积元 Asdz进行物料衡算 该微元在dt时间内的流入、流出和积累分别为:
(1)
则上下两池的浓度随时间变化为:
dcB上 jB As ,
dt
V上
dcB下 jB As dt V下
d cB下 cB上
dt
jB As V上1 V下1
将(1)式代入
d cB下 cB上
dt
DBA
As l
V上1 V下1
(cB下 cB上 )
传递性质的实验测定
d cB下 cB上
热传导(Thermal Conduction) --热量传递
传递现象-粘滞性(Viscosity)
粘滞性(Viscosity) --动量传递
传递现象 (Transport Phenomenon)
总结:
1. 从微观成因看,物质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 传递都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引起的, 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统计平均行为。为与因 流体整体运动引起的传递相区分,我们称上 述三种传递现象为分子传递现象
热传导的原理和计算知识点总结
热传导的原理和计算知识点总结热传导是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之一(另外两种是热对流和热辐射),在日常生活和众多工程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理解热传导的原理和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深入研究热学现象至关重要。
一、热传导的原理热传导的本质是由于物质内部存在温度梯度,导致分子热运动的能量传递。
当物体内部存在温度差时,高温区域的分子具有较高的动能,它们与低温区域的分子发生碰撞和相互作用,将部分能量传递给低温区域的分子,从而使热量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
从微观角度来看,热传导的过程可以用分子的热运动来解释。
在固体中,热传导主要通过晶格振动(即原子或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和自由电子的运动来实现。
对于金属等良导体,自由电子的运动对热传导起着重要作用;而对于非金属固体,晶格振动是热传导的主要机制。
在液体中,热传导主要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液体分子的热运动相对较为自由,热量可以通过分子的碰撞和扩散进行传递。
在气体中,热传导则主要依赖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和碰撞。
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间距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弱,因此气体的热导率通常比固体和液体小。
二、热传导的基本定律——傅里叶定律傅里叶定律是描述热传导现象的基本定律,它指出:在导热现象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截面的热量,正比于垂直于该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和截面面积,而热量传递的方向则与温度升高的方向相反。
其数学表达式为:\q = k \frac{dT}{dx} A\其中,\(q\)表示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单位为\(W/m^2\);\(k\)为材料的热导率,单位为\(W/(m·K)\);\(\frac{dT}{dx}\)是温度梯度,单位为\(K/m\);\(A\)为垂直于热流方向的截面积,单位为\(m^2\)。
热导率\(k\)是材料的固有属性,它反映了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
不同材料的热导率差异很大,例如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而空气、塑料等材料的热导率则较低。
传递原理复习
注意通量概念、通量与速率的区别。
数学表达式
文字表达式:
动量 热量 质量 动量 通量 = -热量 质量
3个扩散系数的单位 都是 m2 /s。
动量 扩散系数×热量 浓度梯度 质量
(3)涡流传递通量
yx,e
d( u x ) e dy
yx
q
qe e
d( c p t ) dy d A dy
4.(稳态、二维层流)边界层热量方程: 5.几个无因次数的物理意义
[1] hL Nu k
t t 2t ux uy 2 x y y
(流体)导热热阻 (与Biot数的区别) 1 对流传热热阻 h
k
L
[2] Re
u L L 惯性力 粘性力 u
与其它流层的流体微团混合前两流体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7.不可压缩流体的连续性方程(三维、二维、一维); 8.Prandtl边界层理论的基本要点: 1)把流体沿壁面流动的垂直方向上分成两个区域,即边界层区和主流区( 流体主体); 2)在边界层内,速度梯度大,粘滞力大;流体作为实际流体处理。 du 3)在主流区,流体作为理想流体处理。 dy 0 , 0, 9.流动(传热、传质)边界层厚度定义(δ、δt、δc;文字表达,图示): 1)流动边界层:从理论上讲,流体速度从壁面处的0逐渐增大到边界层 外的速度u∞是以渐近方式达到的。通常把 u 与壁面的垂直距离, x 0 .99 称为流动边界层厚度δ。 u 2)传热边界层:
d( u x ) dy d ( c p t )
j A,e DAB,e
dy d A j A DAB dy
(4)湍流传递通量
t yx ( e )
热传导的推导与传热计算
热传导的推导与传热计算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热量通过分子碰撞的方式进行传递的过程。
热传导是热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热力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出发,逐步推导热传导的数学模型,并介绍传热计算的一些常用方法。
1. 热传导的基本原理热传导的基本原理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机制。
当物体A与物体B接触时,两者之间存在温度差,能量将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直到两者达到热平衡状态。
热传导过程主要通过分子的热运动实现,高温区域的分子具有较大的能量,与低温区域的分子发生碰撞后能量传递,使得低温区域的分子能量增加,温度升高。
2. 热传导的数学模型热传导的数学模型可以通过热传导定律来描述,其中最常用的是傅里叶热传导定律。
傅里叶热传导定律表明,热传导率正比于温度梯度的负数。
数学表达式可以写作:q = -k * ∇T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物体单位截面积的热流量,k表示热导率,∇T表示温度梯度。
该定律说明了热传导的方向性,热量将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
3. 热传导的传热计算在热传导的传热计算中,我们常常需要求解温度分布以及热流量等参数。
根据热传导方程和边界条件,可以使用数值求解方法进行计算。
常用的数值求解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网格法等。
这些方法将物体分割成有限个小区域,利用离散的节点进行计算,最终得到温度分布和热流量等参数。
4. 热传导的影响因素热传导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差、物体的热导率和截面积等。
温度差是影响热传导速率的主要因素,温度差越大,热传导速率越快。
物体的热导率也是热传导速率的重要因素,热导率越大,热传导速率也越大。
此外,物体的截面积也会对热传导速率产生影响,截面积越大,热传导速率越大。
5. 热传导的应用热传导在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建筑物中的热保护、电子器件中的散热设计以及热工装备的性能评估等。
在这些应用中,热传导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合理的传热系统,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安全性。
物质的热传递与传热方程
物质的热传递与传热方程热传递是指物体之间传递热量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热量会自动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以达到热平衡。
了解物质的热传递规律对于工程、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热传递原理以及传热方程。
一、热传递方式物质的热传递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传导、对流和辐射。
1. 传导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的热量传递。
当物体的一部分受热时,其分子会增加热运动并与周围分子碰撞,从而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物体的分子。
常见的传导材料有金属、一些固体和液体。
传导热量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热导率和温度梯度。
2. 对流对流是指通过流体的运动来传递热量。
当流体受热并膨胀时,其密度减小,从而形成向上的浮力,推动冷流体下沉。
这种上升和下降的流体运动形成了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可以是自然对流或强制对流,取决于流体运动的形式。
3. 辐射辐射是指通过电磁波的传播传递热量。
所有物体都会向外发射热辐射,其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递,因此,在没有其他传热方式的情况下,辐射是物体热量传递的唯一方式。
二、传热方程传热方程是用来描述热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
根据不同的传热方式,我们有不同的传热方程。
1. 传导传热方程传导传热方程是用来描述物体内部热量传递的方程。
其一维形式可以表示为:q = -kA(dT/dx)其中,q是热流量,单位为瓦特(W);k是材料的热导率,单位为瓦特/(米·开尔文),A是传热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dT/dx是温度梯度,单位是开尔文/米。
通过该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传热速率和材料的热导率之间的关系,从而预测热传递的行为。
2. 对流传热方程对流传热方程用来描述通过流体的传热过程。
其一维形式可以表示为:q = hA(Ts - T)其中,q是热流量,单位为瓦特(W);h是对流换热系数,单位为瓦特/(平方米·开尔文);A是传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Ts是表面温度,单位为开尔文;T是流体温度,单位为开尔文。
初中物理易考知识点热的传递和热量的计算
初中物理易考知识点热的传递和热量的计算初中物理易考知识点:热的传递和热量的计算物体的热传递是指热量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热量的计算是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进行求解。
在初中物理中,热的传递和热量的计算是一项重要的考点,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讲解。
一、热的传递方式热的传递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传导、传热和辐射。
下面我们将依次介绍这三种方式。
1. 传导传导是指物质之间直接接触而热量传递的过程。
当物体的一部分受热时,热量会沿着物体的颗粒自高温传递到低温区域。
传导的热量取决于物体的导热性质以及温度差。
常用的导热材料有金属和导热塑料等。
2. 传热传热是指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进行热量传递的过程。
当物体受热时,流体会被加热并膨胀,从而形成对流。
对流会导致热量在流体中传递。
传热的热量取决于流体的性质、温度差以及流体的流动速度。
3. 辐射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的过程。
所有物体都会辐射能量,其辐射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辐射的热量不需要介质传递,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二、热的传递规律热的传递遵循热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定律:热动力学第一定律、热动力学第二定律和熵增定律。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主要关注热动力学第一定律。
热动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热量的增加 = 质量 ×物质的比热容 ×温度变化其中,“热量的增加”表示物体的热量变化,单位为焦耳(J)或千焦(kJ);“质量”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物质的比热容”表示物质在单位质量单位温度变化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单位为焦耳/千克·摄氏度(J/(kg·℃));“温度变化”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单位为摄氏度(℃)。
三、热量的计算热量的计算需要考虑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等因素。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热量的计算方法。
1. 计算物体的热量变化例题: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比热容为0.5J/(kg·℃),它升高10℃,求热量的增加。
热传导与导热性:热传导过程与导热性质的计算与分析
热传导与导热性:热传导过程与导热性质的计算与分析热传导是物质中热能传递的过程,它是热能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播的方式。
导热性表示物质对热传导的能力,是衡量物质导热特性的重要性质之一。
研究热传导与导热性的计算与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热传输机制和优化热传导性能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热传导的过程。
热能的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在固体中,热能主要通过传导方式传递。
传导是因为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之间存在着热运动,当高温区域的原子或分子与低温区域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时,会把热能传递给低温区域,这样就形成了热传导。
热传导的速率取决于温度差、物质本身的导热性以及物质的形状和尺寸。
导热性是衡量物质对热传导的能力的物理量,用热导率来表示。
热导率是物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热能流过的量,它是导热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热导率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也可以通过计算来估算。
一般情况下,固体的热导率比液体小,而液体的热导率又比气体小。
因为在固体中,原子或分子之间更紧密,热能更容易传递。
另外,导热性还受到物质的结构和组分的影响,对于复杂的物质,导热性往往是非均匀的。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物质的热传导过程和导热性质。
这涉及到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热传导模型,选择合适的数学方程来描述热传导过程。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热传导方程来描述热传导的变化规律。
对于简单的情况,如一维热传导,我们可以使用傅立叶热传导定律来计算热传导速率和温度分布。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知道物质的热导率。
对于常见的物质,热导率的数值可以在参考手册和热物性数据库中找到。
如果没有准确的数值,我们可以使用经验公式或者估算方法来进行近似计算。
另外,在多相复合材料或多层结构中,我们需要考虑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热阻对热传导的影响。
在分析热传导过程和导热性质时,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绘制温度-距离曲线来研究热传导速率的变化趋势。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传热是热能在不同物体之间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过程。
根据传热的方式不同,传热可以分为三种基本模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1.传导:传导是在物质内部进行热能传递的过程,它是由物质内部粒子的碰撞引起的。
传导传热的基本方程是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它的表达式为:q = -kA(dT/dx)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传导传递的热量,在国际单位制中以瓦特(W)表示;k是物质的热导率,表示物质传热的能力,单位是瓦特/米·开尔文(W/m·K);A是传热面积,表示热量传递的面积;(dT/dx)表示温度梯度,即温度随长度的变化率。
2.对流:对流是通过流体介质(如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对流传热的基本方程是牛顿冷却定律,它的表达式是:q=hA(T1-T2)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对流传递的热量,在国际单位制中以瓦特表示;h是对流传热的热传递系数,表示流体传热的能力,单位是瓦特/平方米·开尔文(W/m^2·K);A是传热面积,表示热量传递的面积;T1和T2是两个物体之间的温度差。
3.辐射: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辐射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辐射传热的基本方程是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它的表达式是:q=εσA(T1^4-T2^4)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辐射传递的热量,在国际单位制中以瓦特表示;ε是物体的辐射率,表示物体辐射的能力;σ是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它的值约为5.67×10^-8瓦特/(平方米·开尔文的四次方);A 是传热面积,表示热量传递的面积;T1和T2是两个物体的绝对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传热计算可以根据以上基本方程进行。
首先,需要确定相关的参数,如热导率、热传递系数和辐射率等。
然后,可以使用适当的方程计算传热速率。
最后,根据传热速率和传热时间,可以计算传输的总热量。
传热计算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如建筑、工程、材料和环境等。
它可以帮助我们设计高效的热交换设备、优化能源利用和节约能源。
传递过程原理课件
在多孔介质中产生的传递过程, 涉及到流体与固体骨架之间的相 互作用,如渗流、扩散、对流等 。
传递过程原理的研究内容
传递过程的基本规律
研究传递过程中物质、能量和信息的 传递规律,如守恒定律、扩散定律、 牛顿定律等。
多孔介质中的传递过程
传递过程的数值模拟
利用数值方法模拟和预测传递过程, 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有限体积 法等。
为了适应未来研究的需要,需要加强基 础研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的人才,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
动传递过程原理研究的不断发展。
传递过程控制方法
01
02
03
直接控制法
通过直接调节输入变量, 使输出变量到达预定值。
反馈控制法
利用系统输出反馈信息, 通过调整输入变量,使输 出变量维持在预定值。
前馈控制法
根据输入变量对输出变量 的影响,预测未来输出变 量变化趋势,提前调整输 入变量。
传递过程模拟方法
数学模型法
建立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 ,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传递 过程。
研究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传热和传 质等过程的机理和规律。
传递过程原理的应用领域
能源领域
环境工程
涉及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能源的开采 、运输和利用,以及太阳能、风能等可再 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涉及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以及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等领域。
化学工程
生物工程
涉及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传递过程,如反应 器设计、分离工程、热力学等领域。
涉及生物反应过程中的传递过程,如发酵 工程、酶反应工程等领域。
PART 02
传递过程的基本原理
牛顿粘性定律与层流、湍流
牛顿粘性定律
初中物理传递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传递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它涉及的知识点广泛,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基本物理现象和原理。
以下是初中物理传递的主要内容知识点的总结:# 1. 力学基本概念:- 物质: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
- 质量:物体惯性的量度,与重量不同。
-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推动或拉动作用,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于一点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摩擦力:-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力。
- 静摩擦力:物体未开始运动前的摩擦力。
- 动摩擦力:物体开始运动后的摩擦力。
压强:- 压强: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
浮力:- 浮力: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所排液体的重量。
功、能量和功率:- 功: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 能量:物体因运动、位置或其他原因所拥有的能力。
-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 2. 热学温度与热量:- 温度:物体热量状态的度量。
- 热量:物体间因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热传递方式:-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
- 对流:液体或气体因温度差产生的流动传递热量。
-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形式传递。
热膨胀与收缩:-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 热收缩:物体冷却后体积缩小的现象。
状态变化:- 相变:物质从一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 熔化:固态变为液态。
- 凝固:液态变为固态。
- 蒸发:液态变为气态。
- 凝结:气态变为液态。
# 3. 光学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热传递与热量的计算
热传递与热量的计算热传递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会通过传导、传热和传辐射等途径传递。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热量的大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传递的原理。
本文将介绍热传递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热量计算方法。
一、传导热传递传导热传递是指固体或液体内部热量的传递过程。
在传导热传递中,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其传热速率与传导物质的热导率、温度差以及传热长度有关。
计算传导热传递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Q = k * A * ΔT / d其中,Q表示传导热量,k表示传导物质的热导率,A表示传热截面积,ΔT表示温度差,d表示传热长度。
例如,我们有一个铝杆,热导率为200 W/(m·K),传热截面积为0.01 m²,温度差为30 K,传热长度为0.1 m,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传导热量为:Q = 200 * 0.01 * 30 / 0.1 = 600 W二、对流热传递对流热传递是指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在对流热传递中,热量主要通过流体的传送来实现,其传热速率与流体的流速、温度差以及传热面积有关。
对于强迫对流(即通过外力驱动流动)情况下的对流热传递,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Q = h * A * ΔT其中,Q表示对流热量,h表示对流换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
例如,我们有一个水管,对流换热系数为1000 W/(m²·K),传热面积为0.05 m²,温度差为10 K,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对流热量为:Q = 1000 * 0.05 * 10 = 500 W三、辐射热传递辐射热传递是指通过热辐射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在辐射热传递中,物体表面发射的热辐射能量与物体的发射率、绝对温度以及表面积有关。
计算辐射热传递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Q = ε * σ * A * (T₁⁴ - T₂⁴)其中,Q表示辐射热量,ε表示物体的发射率,σ表示玻尔兹曼常数(约为5.67×10^(-8) W/(m²·K⁴)),A表示物体表面积,T₁和T₂分别表示物体表面和外界的绝对温度。
热传导与导热性质
热传导与导热性质热传导是指热量在物体内部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的过程。
它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之一。
热传导的实质是热量通过分子、原子或电子的振动、碰撞和迁移来传递。
一、热传导的基本定律1.傅里叶定律:热传导速率与物体材料的导热系数、温度梯度和物体截面积的乘积成正比,与物体厚度成反比。
公式为:Q = k * A * ΔT / L,其中Q表示热流量,k表示导热系数,A表示物体截面积,ΔT表示温度梯度,L表示物体厚度。
2.热传导的边界条件: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关系。
常见的边界条件有:第一类边界条件(Dirichlet条件),物体与外界环境温度相等;第二类边界条件(Neumann条件),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流密度相等;第三类边界条件(Robin条件),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流密度与温度差有关。
二、导热性质1.导热系数(热导率):表征材料导热性能的物理量。
导热系数越大,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好。
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同,如金属导热性能好,木材和空气导热性能差。
2.热阻:阻碍热量传递的物理量。
热阻与导热系数成反比,与物体厚度和截面积的乘积成正比。
热阻越大,热量传递越慢。
3.热扩散系数:表征材料内部热量传播速度的物理量。
热扩散系数越大,热量在材料内部传播越快。
4.热容:表征物体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
热容越大,物体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温度变化越小。
5.比热容:表征单位质量物体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
比热容越大,单位质量物体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温度变化越小。
三、热传导的 applications1.热交换器:利用热传导原理制成的设备,用于在两种不同温度、不同比热或不同导热性能的流体之间进行热量交换。
2.散热器:用于计算机、灯具等设备中,将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到散热片上,再通过空气对流将热量散发掉,以保持设备温度稳定。
3.保温材料:具有较低导热系数的材料,用于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保温、隔热。
4.热敏电阻:利用材料导热性能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制成的一种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或控制温度。
探究几何中的传递性
探究几何中的传递性传递性是几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证明定理和求解几何问题时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究传递性在几何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一、传递性的定义传递性是指当两个条件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时,这种关系会在第三个条件上继续成立。
在几何中,传递性通常表现为等式、不等式、线段关系和角度关系的传递性。
二、传递性在等式中的应用在几何中,等式的传递性是常用的。
例如,如果a = b且b = c,则可以通过传递性得出a = c。
这种传递性在证明几何定理时经常用到,特别是三角形的基本等式证明中。
三、传递性在不等式中的应用不等式的传递性在几何中同样重要。
例如,如果a > b且b > c,则可以通过传递性得出a > c。
这种传递性在证明不等式定理和判断大小关系时经常用到,比如证明三角形的边长关系、角的大小关系等。
四、传递性在线段关系中的应用传递性在线段关系中也有用武之地。
例如,如果线段AB与线段BC相等,而线段BC与线段CD相等,则可以推导出线段AB与线段CD相等。
这种传递性在证明线段关系和边长关系时经常用到。
五、传递性在角度关系中的应用在几何中,传递性同样适用于角度关系。
例如,如果角A等于角B,而角B等于角C,则可以推导出角A等于角C。
这种传递性在证明角度关系和角度大小关系时经常用到。
六、传递性在证明定理中的应用传递性在证明定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合理应用传递性,可以简化证明过程,减少假设和结论之间的步骤数。
传递性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定理之间的联系,深入理解几何的本质。
七、传递性的局限性与注意事项尽管传递性在几何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首先,传递性只适用于具有某种关系的条件之间。
在几何中,只有当两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满足传递性时,才能应用传递性。
其次,需要注意条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如果某个条件存在误解或者假设不成立,应用传递性得出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
总结:传递性是几何中一种重要的关系,在等式、不等式、线段关系和角度关系中都起到关键作用。
热量的传递和传导的计算
热量的传递和传导的计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越来越依赖于各种形式的能源。
而热量作为能量的一种,其传递和传导是我们常常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热量的传递与传导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与热量相关的问题。
热量的传递是指热能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有三种主要的传热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首先是传导。
传导是指由于分子间的碰撞与传递所致的热能传递。
当一个物体受热时,其分子会不断地与周围分子发生碰撞,从而将热能传递给它们。
这样,热量就会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
传导的速率与物体的导热性质有关。
导热性差的物体传导速度较慢,而导热性好的物体则传导速度较快。
传导的计算通常采用傅立叶定律。
傅立叶定律通过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之间的关系来描述传热速率。
其数学表达式为:q = -κA(dT/dx)其中q是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单位为瓦特),κ是物体的热导率,A是热量传递的横截面积,dT/dx是温度随距离变化的梯度。
其次是对流。
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在受热时,由于密度变化产生的涌流现象,使得热能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
对流中的传热包括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两种方式。
自然对流是指由于密度差异引起的流体运动。
当一个物体受热时,热空气因密度减小而上升,冷空气因密度增加而下沉。
在这个过程中,热量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
强迫对流是通过外部力的作用将流体强制流动,如风扇、水流等。
计算对流传热需要考虑静态传热和动态传热。
静态传热可用牛顿冷却定律计算,该定律表述了传导和对流的整体效果。
其数学表达式为:q = hA(Ts - Ta)其中q是单位时间内传导和对流的热量(单位为瓦特),h是传热系数,A是热量传递的面积,Ts是物体表面的温度,Ta是环境的温度。
最后是辐射。
辐射是指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
一切物体都能辐射能量。
辐射传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进行。
辐射热量与物体的温度和表面特性有关。
温度越高,热量传递得更快。
辐射传热的计算需要利用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该定律表达了辐射传热的速率与物体温度的关系。
高考数学中的传递性与等价性的应用
高考数学中的传递性与等价性的应用在高考数学中,传递性与等价性的应用非常重要。
这两种关系不仅可以应用在基础的集合和关系论中,而且在高考数学中也经常被考察。
本文将从数学集合论和关系论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传递性和等价性的应用。
集合论中传递性的应用在数学集合论中,传递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
传递性定义如下:如果集合A与B之间存在某个关系,当A与B之间的关系与B与C之间的关系都存在时,即A与C之间也存在这个关系。
例如,在集合{1,2,3}中,关系“小于”是一个传递性关系。
如果有两个元素a和b,满足a小于b,同时b小于3,则也成立a小于3这个关系。
传递性在高考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代数与函数中,若 f(x) > g(x),g(x) > h(x),则必有 f(x) > h(x)。
这个定理正是利用了大小关系的传递性。
同时,在统计学中,比较喜欢用某个事件“之间”或“一旦”发生的条件概率,因为这种情况容易推出概率的传递性。
关系论中等价性的应用关系论是另一个高考数学不可缺少的学科。
在它的理论中,等价性定义如下:如果关系a是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则称关系a是等价的。
举个例子,例如“等于”这个关系便是一个等价关系。
因为等于关系的性质满足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它们都在这个关系上取决于相等,那么就能称之为等价关系。
其中的自反性,指的是一个数与自己相等,例如10等于自身;对称性,指的是若a等于b,那么b等于a,例如10等于20,那么20也等于10,前后都成立;传递性则表示,假设a等于b,b等于c,则a也等于c,例如10等于20,20等于30,则10等于30。
在高考数学中,等价关系被广泛运用。
例如在几何学中,等价关系被用来证明相似性与对称性,这都是基于用等价关系可以把有限种等价类刻划成。
在数学中一些特别的等式,例如韦达定理,也涉及到等价关系。
总的来说,传递性与等价性是数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在高考数学中,了解传递性、等价性及其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3.6 F关系的传递性
求 R.
解
0.5 0.4 0.4 R 2 R R 0.7 0.4 0.3 0.3 0.4 0.5
0.4 0.4 0.5 3 R R R R 0.3 0.4 0.5 0.5 0.4 0.4
由定理 4
R(u, w) ,
R(u, w) R(u, v0 ) R(v0 , w) (2)
R(u, w) ( R(u, v0 ) R(v0 , w))
vU
(3)
R R R R2
充分性 由(3) (2) ,当有(4)成立时,显然有(5)成立,再由 定义知 R 是传递的 F 关系。
R R 的充要条件为 Rk Rn1. 定理 3 k 1 k 1
k
n
n
定理 4 设 U 只有 n 个元素,R 是 U 上的二
R Rk . 元 F 关系,则
k 1 n
例2 设
0.3 0.4 0.5 R 0.2 0.3 0.7 , 0.8 0.4 0.3
0.5 0.4 0.5 2 3 R R R R 0.7 0.4 0.7 0.8 0.4 0.5
定 理 5 设 R nn 是 自 反 矩 阵 , 则
R Rn .
定理 1 R 是传递的 F 关系的充要条 2 件是 R R
证: 必要性 u, w U , 对任意给定 v0 U , 取
R(u, v0 ) R(v0 , w)
显然,有
R(u, v0 ) , R(v0 , u)
(4) (5)
由于 R 是传递的 F 关系,故 从而 由 v0 的任意性,有 故,由合成的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递性质的理论与计算
三个尺度
传递过程可以在三个尺度上进行描述: 宏观尺度Macroscopic Level
微观尺度Microscopic Level
分子尺度Molecular Level
微观尺度—本构方程
在微观尺度,我们用物理量场描述动量、能量和质量的密度在时空中的分布,并通过本构方程给出了动量、能量和质量的传递通量与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描述。
在本构方程中出现的表征不同物质特性的系数称为物质的传递性质,分别命名为粘度系数、导热系数、扩散系数。
传递性质随温度、压力、化学成分而变化,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并不能在微观尺度下予以解释,需要在分子尺度下进行探讨。
分子尺度—传递现象机理
我们在微观层次描述的动量、内能和组分质量通量,从分子层次描述,是单个分子的速度、动能和空间位置变化的统计平均值。
只要温度不等于绝对零度,分子就在空间中不断地随机运动。
分子的运动可分解为平动、转动和振动。
动量传递与分子携带其平动量(平动速度与质量的乘积)进行平动有关,能量传递包含了分子平动、转动和振动的动能在空间的变化,而质量传递则是不同分子平动所引起的不同分子的空间数密度的变化。
动量传递—粘度的理论与计算
动量传递是只存在于流体中的现象,流体的分子之间的相互约束较为宽松,分子能够在空间中进行平动。
分子平动时自然携带其平动量实现空间迁移,而迁移的总动量,则与分子平动的平均速度,分子平动速度的分布,以及分子的数密度都有关。
当流体的相态不同时,分子间约束的差异导致上述参数有很大差别,因而流体的粘度以及粘度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就有显著区别,相应的理论模型与计算公式也就有所不同。
粘度的理论与计算—低压气体
低压气体的特点是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约束最为宽松,每一个分子在分子间作用迫使其明显改变平动速度(碰撞)前能够在空间中运动远大于其直径的距离(自由行程),影响动量传递的因素是分子的平均平动速度分布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对这两个因素提出不同的物理模型,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粘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低压气体—简单气体分子运动论
物理模型
1)气体分子是直径d质量m的刚性球体。
2)分子质心间距离大于2d时,分子间没有作用力;分子质心间距离等于2d时,发生刚
性碰撞。
3)分子的运动行为可用平衡态统计规律描述。
到达y=y 0平面的分子的最后一次碰撞到y 0平面的平均距离为(参见右下图):
23a λ
=(1.4-4)以上结果都是在
平均平动速度处
处为零的条件下
获得的。
假定其
对存在平均速度
梯度的情况仍然
可用。
(1.4-9)
把和λ的表达式代入式(1.4-8),得
式中称为碰撞截面积
(Collision Cross Section),
表征分子发生相互作
用的范围(参见右图)。
223m T d πκμππ=u
将式(1.4-8)与实验数据比较,有以下结果:
1)式(1.4-8)表明粘度与压强无关,当压强小
于1MPa时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当压强
大于1MPa时,因理想气体近似已不适用,粘度随压强增大。
2)式(1.4-8)表明粘度正比于温度的平方根,
实验数据则显示粘度随温度增大的幂指数
大于0.6,增长更快。
Chapman和Enskog分析了式(1.4-8)所依据的简单分子运动论的物理模型,针对该模型最主要的两个误差来源:
1)采用了平衡态的分子速度分布,而传递过
程是非平衡态过程;
2)采用了刚球分子的完全弹性碰撞模型,而
实际分子间的作用是远吸近斥的“柔性碰撞”过程。
2)采用Lennard-Jones 势函数表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场:
()126
4r r r σσϕε⎡⎤⎛⎫⎛⎫=-⎢⎥ ⎪ ⎪⎝⎭⎝⎭⎢⎥⎣⎦式中σ为是分子的特
征直径,ε为特征能
量。
右图为Lennard-
Jones 势函数的图像。
粘度的理论与计算—小分子液体
小分子液体的特点是分子间距较小,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大多数分子都不能在空间中自由平动,而时时处于“约束”状态。
分子间的相对距离不易发生变化,但相对位置则可以发生变化。
液体的分子动力学理论相当复杂,且其结果亦不易于应用。
教材上介绍了基于简单物理模型的Eyring 理论,可用于液体粘度的粗略估算。
小分子液体—Eyring 理论
物理模型
1)液体分子在空间中形成可变形的拟晶格结构,但结构中存在大量的空穴。
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形成约束分子平动的势垒,使分子处于势阱中,大多数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邻域里振动。
2)小部分动能较高的分子能够冲破势垒的约束,在拟晶格分子的间隙中平动。
3)剪切应力使特定方向上的势垒高度发生畸变,从而改变分子冲破势垒的概率。
Eyring的液体拟晶格模型及分子间能量势垒在剪切应力下的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