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资金分配方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文化部令第45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45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8年5月14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6月14日起施行。
部长蔡武二00八年五月十四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指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
第三条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履行申报、审核、评审、公示、审批等程序。
第四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公民可以申请或者被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一)掌握并承续某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在一定区域或领域内被公认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员不得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第五条公民提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请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提供以下材料:(一)申请人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等;(二)该项目的传承谱系以及申请人的学习与实践经历;(三)申请人的技艺特点、成就及相关的证明材料;(四)申请人持有该项目的相关实物、资料的情况;(五)其他有助于说明申请人代表性的材料。
传承人补助发放实施方案

传承人补助发放实施方案一、补助对象本方案所指传承人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中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
二、补助标准1. 一次性补助:对于已经申报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一次性给予一定金额的补助资金,以资助其在传承过程中的相关费用支出。
2. 项目资助:对于已经申报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根据其传承项目的具体情况,给予一定金额的项目资助,用于支持其传承活动的开展。
三、补助申请1. 申请资格: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均可申请补助。
2. 申请材料:传承人需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包括个人身份证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资格证书、传承计划书等相关证明文件。
3. 申请流程:传承人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时间,向相关部门递交申请材料,并按要求参与相关评审工作。
四、补助管理1. 资金管理: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补助资金的管理制度,确保补助资金使用的透明和规范。
2. 绩效评估:对于获得补助的传承人,应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定期对其传承工作进行评估,确保补助资金的有效使用。
五、补助监督1. 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补助发放的监督机制,对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 违规处理:对于发现有补助资金使用违规行为的传承人,应及时进行处理,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补助效果评估1. 效果评估:对于已经获得补助的传承人,应建立长效跟踪机制,对其传承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2. 经验分享:对于传承工作效果显著的传承人,应鼓励其进行传承经验的分享,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七、补助宣传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传承人补助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提高传承人对补助政策的了解和认识,鼓励更多的传承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中来。
在实施方案中,我们将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确保补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的规范和透明,以期更好地支持和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承工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提前下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预算绩效目标表

实施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人数
18
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班次
3
补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人数
目保护任务完成率
≥75%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实施完成率
≥90%
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结业率
≥60%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补助发放到位率
≥95%
效
益
指
标
经济效益
指标
受培训非遗传承人群相关产品销售额增长率
提前下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预算绩效目标表
(度)
单位:万元
专项名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
中央主管部门
文化和旅游部
级财政部门
财政厅
级主管部门
文化和旅游厅
资金情况
(万元)
年度资金总额:
2689(其中对下转移支付1,850万元)
其中:中央补助
2689(其中对下转移支付1,850万元)
其他资金
总
体
目
标
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年度重点项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非遗传承人群研培活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习活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年度计划任务进行补助,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工作。
绩
效
指
标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值
产
出
指
标
数量指标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年度重点项目保护个数
30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个数
≥5%
社会效益
指标
非遗传承人群增长率
≥5%
非遗保护与传承受益公众增长率
≥5%
社会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渠道
增加
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

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最新版)目录1.引言:介绍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的重要性2.补助资金的种类和用途3.使用明细模板的步骤和注意事项4.补助资金的管理和监督5.结语:强调使用明细模板的必要性和规范性正文【引言】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为了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非遗项目的传承活动,国家提供了一定数额的补助资金。
为了规范补助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
本文旨在介绍这个模板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补助资金的种类和用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传承人补助资金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生活补助:用于改善传承人的生活条件,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2.传承活动补助:用于支持传承人开展非遗项目的传承、传播和研究活动。
3.培训补助:用于支持传承人参加非遗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4.资料整理和出版补助:用于支持传承人整理、出版非遗资料和研究成果。
【使用明细模板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在使用传承人补助资金时,需按照以下步骤填写和使用明细模板:1.填写明细模板:首先,传承人需要详细填写补助资金使用明细表,明确资金用途、金额、时间等相关信息。
2.提交申请:将填写好的明细表提交给相关部门,申请资金拨付。
3.执行项目:在资金拨付后,传承人应按照申请时填写的明细表开展活动,确保资金用途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4.报账和验收:项目执行完毕后,传承人需按照要求提供相关发票、证明材料等,进行报账。
相关部门将对项目进行验收,确认资金使用情况。
在使用明细模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填写明细表时,应确保所填写的信息真实、准确,不得虚报、冒领资金。
2.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传承人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申请时明确的用途使用资金,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
3.合理安排资金:传承人应根据项目需要,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
【补助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为保障补助资金的安全、合规使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管理和监督,采取以下措施:1.设立专项资金:为补助资金设立专项资金账户,实行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
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21.12.30•【文号】财教〔2021〕314号•【施行日期】2021.12.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关于印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21〕314号中央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为进一步规范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管理规定,我们对《财政部文化部关于印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2〕45号)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12月30日附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以下简称保护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预算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保护资金由中央财政设立,用于支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工作。
保护资金的年度预算根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体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国家财力情况核定。
保护资金实施期限根据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等确定。
各级财政应按照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落实支出责任,保障本行政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经费。
第三条保护资金管理和使用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中央补助、分级负责、加强监督、注重绩效”的原则。
传承人经费标准

传承人经费标准
传承人经费标准是指用于支持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经费标准。
具体的传承人经费标准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会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政策和保护措施等因素进行设定。
一般来说,传承人经费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
1. 培训和教育费用:传承人经费标准应该包括传承人参加相关培训、教育或学习活动的费用,以提高其技能和知识水平。
2. 生活和工作费用:传承人经费标准应该包括传承人的生活和工作费用,以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所需的支出。
3. 传承项目和活动经费:传承人经费标准应该包括传承人开展传承项目和活动所需的经费,例如组织展示、演出或培训活动等。
4. 保险和医疗费用:传承人经费标准应该包括传承人的保险和医疗费用,以保障其个人安全和健康。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传承人经费标准进行具体规定和分配。
适当的经费标准可以帮助传承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河南省文化厅关于申报2016年度和2017年度河南省扶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

河南省文化厅关于申报2016年度和2017年度河南省扶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文化厅•【公布日期】2016.05.16•【字号】•【施行日期】2016.05.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河南省文化厅关于申报2016年度和2017年度河南省扶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各省辖市、省直管县文广新(文化)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精神,支持和促进我省戏曲繁荣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从今年起设立河南省扶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专项资金,每年1000万元。
为做好2016年度和2017年度河南省扶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原则按照“面向基层、择优扶持、注重绩效、公平公正”原则,对省辖市、县(市、区)所属国有戏曲表演艺术团体传承发展地方戏曲采取资金补助的方式给予扶持。
二、扶持标准全省省辖市地方戏曲艺术团体每年 5 个,每个单位扶持额度为50万元,县级地方戏曲艺术团体每年25 个,每个单位扶持额度为30万元。
四年内不予重复扶持。
三、资金用途扶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省辖市、县(市、区)地方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艺术创作、演出设备购置、优秀剧目移植复排、人员演出补贴和地方戏曲优秀青年人才培养等,以推动我省地方优秀戏曲作品的普及推广。
四、申报主体从事舞台艺术创作生产的省辖市、县(市、区)所属国有艺术表演团体。
五、申报条件1.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止申报时间近三年内省辖市级艺术团体有1台以上新创剧目、2台以上复排或移植经典剧目;县级艺术团体有1台新创剧目或复排移植1台以上经典剧目。
2.以地方戏曲舞台艺术演出为主营业务的国有企事业法人,经营业绩良好,具有鲜明的地方戏曲经营特色和较强的发展潜力。
非遗传承人补助标准

非遗传承人补助标准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与实践技能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瑰宝,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各级政府纷纷制定了非遗传承人补助标准。
非遗传承人补助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非遗的传承工作。
根据不同的地区和非遗项目的特点,各级政府制定了不同的补助标准。
一般来说,非遗传承人补助标准包括经济补助、培训支持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首先,经济补助是非遗传承人补助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传承人通常是从事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创作工作,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为了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各级政府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这些补助可以用于购买材料、器具和设备,也可以用于支付工作和生活的费用。
经济补助的标准根据非遗项目的复杂程度、传承人的工作量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来确定。
其次,培训支持也是非遗传承人补助标准的重要内容。
非遗项目的传承需要一定的技能和知识,传承人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遗项目,各级政府会组织培训班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和老师进行指导和培训。
同时,政府还会提供一定的培训经费,用于传承人的培训和学习费用。
最后,社会保障也是非遗传承人补助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非遗传承人通常是自由职业者,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比较不稳定。
为了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和权益,各级政府会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障。
这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通过社会保障的支持,非遗传承人可以更加安心地从事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
总之,非遗传承人补助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非遗的传承工作。
经济补助、培训支持和社会保障是非遗传承人补助标准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些补助,非遗传承人可以更好地从事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为我国非遗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在传承非遗项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民政厅关于印发《中央和省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民政厅关于印发《中央和省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民政厅•【公布日期】2024.05.10•【字号】豫财社〔2024〕37号•【施行日期】2024.05.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民政厅关于印发《中央和省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豫财社〔2024〕37号各省辖市财政局、民政局,济源示范区财政金融局、民政局,航空港区财政审计局、社会事业局,各市县财政局、民政局:为规范和加强中央和省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中央和省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和省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2024年5月10日附件中央和省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中央和省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地方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2023〕88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豫发〔2019〕10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补助资金,是指在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困难失能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救助等困难群众救助和保障政策存续期间,中央和省财政安排用于补助各市、县(市、区)以及省级相关单位开展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困难失能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救助的资金。
补助资金实施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
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

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最新版)目录1.传承人补助资金概述2.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的主要内容3.传承人补助资金的使用规定4.传承人补助资金的申请和发放流程5.传承人补助资金的意义和作用正文一、传承人补助资金概述传承人补助资金,是指为了支持和鼓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和传播等工作,由政府出资设立的一项专项资金。
该资金旨在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积极性,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
二、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的主要内容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传承人基本信息:包括传承人姓名、身份证号码、所在地区、所属非遗项目等。
2.资金用途:明确资金用于的具体项目或活动,如非遗项目的传承、研究、保护、传播等。
3.资金使用计划:详细列出资金的使用计划,包括各项活动的具体内容、时间、地点、预期效果等。
4.资金使用明细:按照资金使用计划,详细列出每一笔资金的用途、金额、支付方式等。
三、传承人补助资金的使用规定传承人补助资金的使用需遵守以下规定:1.资金用途需符合非遗保护、传承、研究和传播等工作的要求。
2.资金使用需遵循节约、高效的原则,确保资金的最大程度利用。
3.资金使用需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定期报送资金使用情况。
4.资金不得用于非法活动,不得挪作他用。
四、传承人补助资金的申请和发放流程1.传承人需向所在地的文化和旅游部门提交申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资金用途、使用计划等。
2.地方文化和旅游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核,确定符合条件的传承人。
3.审核通过后,文化和旅游部门向传承人发放补助资金。
4.传承人按照资金使用计划使用资金,并定期向文化和旅游部门报送资金使用情况。
五、传承人补助资金的意义和作用传承人补助资金的设立,对于保障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1.激发传承人积极性: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激发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研究和传播等工作的积极性。
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

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实用版】目录1.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的概述2.传承人补助资金的分类及使用规定3.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的内容及结构4.如何填写和使用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5.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的重要性和意义正文一、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的概述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是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的一种资金使用管理工具。
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补助资金,用于支持他们开展非遗项目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工作。
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旨在规范传承人补助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非遗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传承人补助资金的分类及使用规定传承人补助资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传承人个人生活补助,用于改善传承人的生活条件;另一类是项目资助资金,用于支持传承人开展非遗项目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工作。
在使用传承人补助资金时,传承人需按照相关规定合理使用,确保资金主要用于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三、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的内容及结构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基本信息:包括传承人姓名、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信息。
2.补助资金分类:分为个人生活补助和项目资助资金。
3.资金使用明细:详细列明每一笔资金的用途、金额、时间等信息。
4.资金使用计划:传承人需根据项目需要,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明确资金用途、金额和时间。
5.签名及日期:传承人需在模板上签字并注明日期,表示对资金使用明细的确认。
四、如何填写和使用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传承人在填写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仔细阅读模板内容及填写要求,确保填写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基本信息、补助资金分类等内容。
3.在资金使用明细部分,详细列明每一笔资金的用途、金额、时间等信息。
4.根据项目需要,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明确资金用途、金额和时间。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金分配方案

木偶戏
省级项目
周口市文化馆
75
西平鱼灯
省级项目
西平县人民文化馆
76
丝弦道பைடு நூலகம்
省级项目
平舆县人民文化馆
77
麦秆剪贴(汝南麦草画)
省级项目
汝南县文化馆
78
芝麻种植与传统小磨香油制作技艺
省级项目
驻马店市古味小磨香油开发有限公司
79
手工造纸技艺[白棉纸制作技艺]
省级项目
济源市文化馆
80
河洛大鼓
省级项目
巩义市文化馆
省级项目
郑州市二七区文化馆
11
荥阳河阴石榴栽培技艺
省级项目
荥阳市文化馆
12
民间剪纸
省级项目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文化馆
13
针灸铜人
省级项目
开封市文化馆
14
唢呐(翟氏唢呐)
省级项目
尉氏县人民文化馆
15
风筝制作技艺(宋室风筝)
省级项目
开封市文化馆
16
伊尹传说
省级项目
杞县人民文化馆
17
南无拳
省级项目
洛阳南无拳文化研究会
省级项目
禹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52
葛天氏传说
省级项目
长葛市文化馆
53
大周黄蜡制作技艺
省级项目
长葛市文化馆
54
民间剪纸
省级项目
三门峡市陕州区文化馆
55
蒲剧(灵宝蒲剧)
省级项目
灵宝市蒲剧团
56
王莽撵刘秀传说
省级项目
三门峡市陕州区文化馆
57
虢州石砚
省级项目
灵宝市文化馆
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

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摘要:一、引言1.介绍传承人补助资金的背景和意义2.强调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的重要性二、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的概述1.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的目的2.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的内容三、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的具体内容1.传承人基本信息2.补助资金总额及来源3.补助资金使用明细a.传承人培训与传承活动b.传承人技艺研究与发展c.传承人交流与合作d.其他用途4.补助资金使用计划5.补助资金使用情况总结四、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的填写要求与注意事项1.填写要求a.信息真实、准确、完整b.内容详细、清晰、有条理2.注意事项a.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补助资金b.及时报告补助资金使用情况c.妥善保存相关凭证和资料五、总结1.强调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对传承人及相关部门的重要性2.倡导传承人合理使用补助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正文: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人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
为了支持和保护传承人的工作,政府每年都会拨付一定的传承人补助资金。
然而,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资金,充分发挥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就是为了对传承人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跟踪,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本文将对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传承人及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的目的是对传承人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明细化、规范化管理,使传承人、相关部门及社会公众都能了解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传承人补助资金使用明细模板的内容包括传承人基本信息、补助资金总额及来源、补助资金使用明细、补助资金使用计划和补助资金使用情况总结等。
其中,传承人基本信息包括传承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传承项目等;补助资金总额及来源要明确资金总额、来源及分配方式;补助资金使用明细要详细记录资金的使用情况,包括传承人培训与传承活动、传承人技艺研究与发展、传承人交流与合作以及其他用途等;补助资金使用计划要明确资金使用的具体时间、地点、内容等;补助资金使用情况总结则是对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河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资金分配方案

Ⅴ-21
二夹弦(清化二夹弦)
308
李文献
Ⅷ-32
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
309
柴战柱
Ⅷ-32
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
310
李国顺
Ⅷ-9
五里源松花蛋制作技艺
311
关景新
Ⅴ-11
白堽皮影戏
312
王志花
Ⅷ-38
王五辈壮馍
313
牛艳霞
Ⅳ-26
大平调
314
宛九凤
Ⅳ-26
大平调
315
王道凯
Ⅸ-10
中医外科[世一堂中医外科]
超化吹歌
57
黄保灵
Ⅷ-19
麻纸制作技艺(手工造纸)
58
王冠军
Ⅱ-47
玉雕(密玉俏色雕刻)
59
苌松华
Ⅵ-34
苌家拳
60
陈万里
Ⅵ-34
苌家拳
61
李全陵
Ⅷ-18
柿树栽培及柿饼制作技艺
62
刘永朝
Ⅷ-74
荥阳河阴石榴栽培技艺
63
李保法
Ⅷ-70
荥阳霜糖制作技艺
64
刘文学
Ⅰ-13
黄帝传说
65
靳录
Ⅰ-46
白居易传说
洛阳海神乐
116
王铁娃
Ⅳ-10
洛阳市大里王狮舞
117
王建良
Ⅳ-10
洛阳市大里王狮舞
118
王新平
Ⅳ-10
洛阳市大里王狮舞
119
彭爱香
Ⅵ-1
河洛大鼓
120
王太平
Ⅵ-1
河洛大鼓
121
张怀生
Ⅵ-1
河洛大鼓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用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
专项资金的年度预算根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体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国家财力情况核定。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合理安排、专款专用的原则。
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地方的,适当向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倾斜。
第四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并接受财政、审计和文化等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专项资金的分类和开支范围第五条专项资金分为中央本级专项资金和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按照开支范围分为组织管理费和保护补助费。
中央本级专项资金包括文化部本级组织管理费和中央部门所属单位保护补助费,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为中央财政对各省(区、市)保护补助费。
第六条组织管理费是指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管理工作所发生的支出,具体包括:规划编制、调查研究、宣传出版、培训、数据库建设、咨询支出等。
第七条保护补助费是指补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展调查、记录、保存、研究、传承、传播等保护性活动发生的支出。
具体包括:(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补助费,主要补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相关的调查研究、抢救性记录和保存、传承活动、理论及技艺研究、出版、展示推广、民俗活动支出等。
(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费,用于补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的支出。
(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补助费,主要补助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相关的调查研究、规划编制、传习设施租借或修缮、普及教育、宣传支出等。
非遗保护资金补助实施方案

非遗保护资金补助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制定了非遗保护资金补助实施方案,以期推动非遗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促进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播。
一、资助范围本资金补助方案将主要面向具有一定传承价值和发展潜力的非遗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传统手工艺、传统音乐舞蹈、传统戏曲表演、传统医药、传统美食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资助对象资助对象主要包括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传统工艺技师、非遗组织机构等,以及对非遗项目有重要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三、资助方式1. 直接经济资助:对符合条件的非遗项目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用于项目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2. 培训支持:对非遗传承人和技艺传承机构提供相关培训支持,提高其传承能力和管理水平。
3. 宣传推广:对优秀的非遗项目进行宣传推广,增强社会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关注度。
四、资助标准资助标准将根据非遗项目的传承价值、发展潜力、传承人的实际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确保资助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五、资助申请流程1. 申请资助者需提供详细的非遗项目介绍、传承计划、资金需求等相关材料,并提交申请书。
2. 资助申请将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评定,确定资助对象和资助金额,并公示资助名单。
3. 获得资助的项目需按照约定的资金使用规定进行使用,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六、资助效果评估对获得资助的非遗项目将进行定期的效果评估,对项目的传承情况、发展成果等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资助资金的有效使用和非遗项目的持续发展。
七、资助管理相关部门将建立健全的资助管理制度,加强对资助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助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非遗项目的有效传承和发展。
总之,本资金补助实施方案的出台旨在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加强非遗保护工作,推动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非遗保护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非遗资金实施方案

非遗资金实施方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民族、传统、习俗为代表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非遗资金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资金来源。
非遗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赠、文化产业投资等多个方面。
政府应当加大对非遗保护的财政拨款力度,同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事业,鼓励文化产业投资者加大对非遗项目的投资力度。
二、资金分配。
在非遗资金分配方面,应当根据非遗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类分配的方式。
对于急需保护和传承的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应当优先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对于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以激励他们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
三、资金监管。
非遗资金的使用应当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规范。
对于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应当进行严格审批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同时,对于资金使用情况也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资金效益评估。
非遗资金的使用效益应当进行全面的评估。
通过对资金使用的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资金使用提供参考。
同时,也可以通过评估,发现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效果,为今后的资金分配提供依据。
五、资金保障。
非遗资金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非遗资金保障机制,确保非遗资金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也应当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保障机制。
六、资金宣传。
非遗资金的宣传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非遗资金的宣传,可以引导更多的人关注非遗保护事业,鼓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非遗保护。
同时,也可以通过宣传,向社会传递非遗保护的理念和价值观。
总之,非遗资金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非遗保护事业至关重要。
只有科学合理的制定资金实施方案,才能更好地推动非遗保护事业的发展,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非遗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用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
专项资金的年度预算根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体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国家财力情况核定。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合理安排、专款专用的原则。
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地方的,适当向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倾斜。
第四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并接受财政、审计和文化等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专项资金的分类和开支范围第五条专项资金分为中央本级专项资金和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按照开支范围分为组织管理费和保护补助费。
中央本级专项资金包括文化部本级组织管理费和中央部门所属单位保护补助费,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为中央财政对各省(区、市)保护补助费。
第六条组织管理费是指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管理工作所发生的支出,具体包括:规划编制、调查研究、宣传出版、培训、数据库建设、咨询支出等。
第七条保护补助费是指补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展调查、记录、保存、研究、传承、传播等保护性活动发生的支出。
具体包括:(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补助费,主要补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相关的调查研究、抢救性记录和保存、传承活动、理论及技艺研究、出版、展示推广、民俗活动支出等。
(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费,用于补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的支出。
(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补助费,主要补助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相关的调查研究、规划编制、传习设施租借或修缮、普及教育、宣传支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尚战
Ⅲ-7
大铜器(嵩县大铜器)
164
李现有
Ⅲ-28
十盘
165
刘联合
Ⅴ-2
曲剧(洛阳曲子)
166
岳石头
Ⅷ
鲁山绸织作技艺
167
刘心建
Ⅷ
手工大槽油制作技艺
Ⅷ-23
洧川豆腐制作技艺
87
王玉群
Ⅷ-24
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制作技艺
88
娄素霞
Ⅴ-21
二夹弦
89
陈素枝
Ⅵ-13
渔鼓道情
90
张济勇
Ⅶ-23
子路八卦拳(白拳)
91
马炳君
Ⅶ-24
回族七式拳
92
莫新刚
Ⅷ-67
莫家酱菜培制技艺
93
吴天放
Ⅷ-56
装裱修复技艺
94
潘立相
Ⅸ-7
潘氏烧伤传统疗法
95
李桂新
Ⅸ-14
李氏眼药
126
郭芫沅
ⅩⅣ-4
洛阳正骨
127
鲍铁周
ⅩⅣ-4
洛阳正骨
128
毛书歌
ⅩⅣ-4
洛阳正骨
129
杨耀洲
ⅩⅣ-4
洛阳正骨
130
郭艳幸
ⅩⅣ-4
洛阳正骨
131
符少武
Ⅰ-22
河图洛书传说
132
李菊芳
Ⅱ-22
面塑
133
薛永山
Ⅱ-23
刘井薛氏石刻
134
王汉宾
Ⅳ-17
九连灯
135
张德宽
Ⅳ-18
曹屯排鼓
136
张春海
Ⅴ-23
超化吹歌
57
黄保灵
Ⅷ-19
麻纸制作技艺(手工造纸)
58
王冠军
Ⅱ-47
玉雕(密玉俏色雕刻)
59
苌松华
Ⅵ-34
苌家拳
60
陈万里
Ⅵ-34
苌家拳
61
李全陵
Ⅷ-18
柿树栽培及柿饼制作技艺
62
刘永朝
Ⅷ-74
荥阳河阴石榴栽培技艺
63
李保法
Ⅷ-70
荥阳霜糖制作技艺
64
刘文学
Ⅰ-13
黄帝传说
65
靳录
Ⅰ-46
白居易传说
孙鑫
Ⅶ-32
转秋[孙氏十六挂转秋]
147
毛智元
Ⅷ-52
笙制作技艺
148
陈小团
Ⅷ-53
黛眉手织布工艺
149
王书品
-57
金属捶锻工艺
150
方长站
-59
烟云涧青铜器制作技艺
151
肖建勋
Ⅸ-7
烧伤自然疗法与自然烧伤膏
152
杨金平
Ⅸ-8
纯德堂口疮散
153
王孝章
Ⅵ-7
三弦书[三弦铰子书]
154
百国文
Ⅸ-3
传统膏药[杨氏沙园膏药]
35
李现杰
Ⅸ-3
传统膏药(李氏膏药)
36
张艳
Ⅱ-21
香包
37
曹顺兰
Ⅱ-22
面塑
38
李仁清
Ⅷ-78
高浮雕传拓技艺
39
沈少三
Ⅶ-29
沈氏摔跤
40
蔡武顺
Ⅷ-73
蔡记蒸饺
41
朱长存
Ⅱ-42
朱氏古建筑彩绘
42
魏义民
Ⅱ-20
猴加官
43
连德林
Ⅱ-9
民间剪纸
44
赵恩民
Ⅱ-4
泥塑
45
张勋华
Ⅶ-27
太乙拳
46
王玲
Ⅱ-1
沙家品味来五香牛肉制作技艺
107
宋天亨
Ⅷ-80
风筝制作技艺(宋室风筝)
108
杨守太
Ⅸ-8
杨氏珍珠散治疗口疮技艺
109
王国海
Ⅲ-8
开封盘鼓
110
韩玉琴
Ⅷ-7
汴绣工艺
111
郭宝光
Ⅵ-64
撂石锁
112
李中献
Ⅱ-2
黄河澄泥砚
113
游敏
Ⅱ-2
黄河澄泥砚
114
王福信(王春生)
Ⅱ-12
洛阳宫灯
115
郭红运
Ⅲ-16
96
马谦堂
Ⅱ-32
吹糖人
97
佟起来
Ⅱ-34
滕派蝶画
98
杨凤成
Ⅰ-29
杞人忧天传说
99
张银国
Ⅰ-32
伊尹传说
100
翟土成
Ⅲ-6
唢呐(翟氏唢呐)
101
马肖圣
Ⅲ-33
开封鼓子曲
102
申国平
Ⅳ-49
独杆跳
103
陈建鹏
Ⅸ-10
众度堂中医外科疗法
104
杨宝璋
Ⅵ-14
画锅
105
杨栋
Ⅶ-35
奇士拳
106
沙永亮
Ⅷ-69
木偶戏
137
陈义超
Ⅷ-25
制鼓技艺
138
秦月好
Ⅸ-2
象庄秦氏妇科
139
秦彩霞
Ⅸ-2
象庄秦氏妇科
140
秦杰平
Ⅸ-2
象庄秦氏妇科
141
张秀琴
Ⅱ-9
民间剪纸
142
张庆通
Ⅱ-17
黄河号子[硪工号子]
143
于清利
-42
抬阁[东蔡庄高抬“故事”]
144
苗永民
-42
抬阁[崇阳垛子]
145
刘成庄
Ⅶ-22
南无拳
146
豫剧
12
王惠
Ⅴ-1
豫剧
13
牛长欣
Ⅴ-2
曲剧
14
张秋兰
Ⅴ-2
曲剧
15
刘青
Ⅴ-2
曲剧
16
党志刚
Ⅵ-2
河南坠子
17
陈胜利
Ⅵ-2
河南坠子
18
杨庆林
Ⅵ-2
河南坠子
19
陈梅生
Ⅵ-2
河南坠子
20
胡润芝
Ⅵ-2
河南坠子
21
赵玉萍
Ⅵ-2
河南坠子
22
吕单良
Ⅶ-1
心意六合拳
23
刘树堂
Ⅷ-51
阮制作技艺
24
张玉玲
Ⅷ-56
装裱修复技艺
76
王玲
Ⅷ-7
汴绣工艺
77
刘震
Ⅲ-8
开封盘鼓
78
赫相记
Ⅴ-5
罗卷戏
79
何浩庄
Ⅷ-14
北宋官瓷烧制技艺
80
王振宇
Ⅷ-14
北宋官瓷烧制技艺
81
高华志
Ⅷ-14
北宋官瓷烧制技艺
82
高洪祥
Ⅺ-4
马豫兴老字号
83
冯龙云
Ⅺ-4
马豫兴老字号
84
卜百顺
Ⅺ-3
又一新糖醋软熘鲤鱼焙面
85
王俊玲
Ⅺ-5
开封第一楼老字号
86
丁红勋
黄河澄泥砚
47
吴利敏
Ⅳ-19
黄河桥舞狮
48
韩西林
Ⅰ-20
许由传说
49
王金有
Ⅰ-20
许由传说
50
付占君
Ⅳ-23
独脚舞
51
耿丙伦
Ⅱ-35
登封木版年画
52
李景洲
Ⅷ-61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
53
郝总善
Ⅵ-1
河洛大鼓
54
刘永占
Ⅱ-4
泥塑(嵩山泥人刘)
55
曹延朝
Ⅷ-5
金属捶锻工艺(嵩阳宝剑锻造技艺)
56
宋俊忠
Ⅲ5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资金分配方案
序号
姓名
项目
编码
项目名称
1
曹桂芬
Ⅲ-2
中州筝派
2
李富中
Ⅲ-17
黄河号子
3
丁纪园
Ⅲ-31
古琴艺术[中州派]
4
郭惠兰
Ⅴ-1
豫剧
5
王素君
Ⅴ-1
豫剧
6
关灵凤
Ⅴ-1
豫剧
7
李献民
Ⅴ-1
豫剧
8
刘伯玲
Ⅴ-1
豫剧
9
刘忠河
Ⅴ-1
豫剧
10
陈小香
Ⅴ-1
豫剧
11
黄爱菊
Ⅴ-1
25
靳风枝
Ⅷ-56
装裱修复技艺
26
甘岚
Ⅷ-56
装裱修复技艺
27
苏林
Ⅷ-56
装裱修复技艺
28
申小梅
Ⅴ-3
越调
29
李国全
Ⅵ-9
大鼓书(鼓词)
30
陈进长
Ⅷ-72
中原烹饪技艺(豫菜)
31
孙海明
Ⅷ-75
古琴斫制技艺
32
鲁瑞广
Ⅷ-77
板胡制作技艺
33
王琛
Ⅷ-93
古代青铜器传统修复技艺
34
黄兴广
Ⅸ-22
黄氏经络五行调法
洛阳海神乐
116
王铁娃
Ⅳ-10
洛阳市大里王狮舞
117
王建良
Ⅳ-10
洛阳市大里王狮舞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