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化人类学概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文化人类学的复习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复习重点

《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总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文化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轨迹,了解文化概念与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各个不同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重要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同时,批评地吸收各派的理论方法,注重国外理论对国内学者学术成果的影响,即外国的理论如何应用中国的研究实践,从而,达到对理论方法的掌握。

第一章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要点:1、什么是人类学及文化人类学。

2、什么是文化。

3、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4、该学科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5、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学科,研究社会文化的部分叫文化人类学,研究体质的部分叫体质人类学。

文化是渗透有人类意识的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这里的意识指:人类为生存长期同自然同社会斗争的经验积累)。

人类不同人群的交往始于人类社会的早期,但人类学的产生发展和欧洲烈强以掠夺财富的活动分不开。

“殖民地人的管理和教育”、制定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不同族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生存与发展)服务,都离不开人类学理论的应用。

社会学研究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行为的一门学问,而这些关系与行为背后的指导因素却是一系列的文化观念。

两门学科是对人类生存系统“软环境”的不同侧面的研究。

一个注重具体的行为(社会学),一个注重抽象的理念(文化人类学)。

第二章进化论在人类学的地位教学要点:1、文化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2、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基础。

3、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4、进化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

5、各个学界对进化论的评批观点。

6、进化论对我国学界的影响及建国以来的建树。

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

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人类学学科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及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是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基础。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复习概念:文化普同论:所谓普同性是指地球上全人类的一致性与共同性。

各个地理区域的人民,无论肤色是否相同,还是民族是否相同,都属于同一物种,因此人人都是平等的同类。

进一步说,人类在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上的共同性特征就是人类学关注的普同性内涵。

整体论:又称整体论,是指在人类学科的研究进程中,历代人类学家以不同理论为出发点,积累关于人类整体性认识论的不断完善过程。

当代人类学家至今仍需要不断把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视为一个动态的整体,关注对其共时性和历是性的双重观察,做生物性与文化上的综合分析,以不断认识田野工作中的较小的区域社会与更大的人类社会的总体。

文化相对论:也称文化相对主义。

该理论主张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而且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赞成或接受某一人群的所思所为,而是指将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对待。

认同参与观察:是指人类学者长时段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和非日常的活动,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参与观察者以当事人的角度观察并理解诸文化事项及其行动的意义,梳理其整个的文化脉络,并加以诠释。

结构性和非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指没有提纲的访谈,主要由被访谈对象自由阐述。

结构性访谈指人类学者根据研究主题事先设计好具体问题,系统地访谈研究对象。

文化震撼:人类学家在一个异文化的环境下做调查时,除了生存和生活方面的困难之外,其身体、心理和情绪上也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现象。

人类学把这种为了适应不同的文化而导致的精神压力称为文化震撼。

民族志乱伦禁忌:限制血缘亲属之间不能发生性关系的禁忌。

内婚制和外婚制交表婚:即一个男子可以娶舅父之女或娶姑母之女为妻。

平表婚:是指一个男子与父亲兄弟的女儿或者母亲姐妹的女儿结婚。

核心家庭:也称小家庭,是由夫妻和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的家庭关系:夫妇关系和亲子关系,具有性的、经济的、生育的、教育的和情感的等基本家庭功能。

文化人类学考点(全)

文化人类学考点(全)

考试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题型: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总计30分)*6二、简答题(每题10分,总计30分)*3三、论述题(每题20分,总计40分)*2一、概述(一)社会文化人类学(SOCIAL AND CULTURALANTHROPOLOGY) 概念:社会文化人类学是以近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创造、社会制度、行为方式、认知状况及团体生活等为研究对象。

目标:社会文化人类学家关心人类社会与文化的传承。

方法:以田野工作的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总结:社会文化人类学是指利用各方面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综合、整体地研究人类文化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揭示与理解自我和他者人性的学科。

其中文化是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概念。

(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本观念1.整体观整体观(holistic perspective)是人类学理解事物的核心态度之一,它把任何一种文化或亚文化都视为一个整体,认为文化中各部分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对稳固、密切相关的结构关系,或者人类的经验的各方面有着相互的关联度与相互依存性。

对人类学家来说,一个特定文化的研究不仅包括对政治、艺术、宗教、亲属关系、经济的逐项研究,而且要把特定文化的各个方面与更大的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整合形成系统来研究。

2.文化相对性观念见ppt217文化相对性观念(relativism)是人类学研究的基本观念,也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态度之一。

它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征和个性。

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任何文化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

反对研究者以自己的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现有的译为“族裔中心主义”)思想去看待他者,要求尽量以被研究者群体的价值观去判断事物,或尽量采取一种无偏见的态度,尽可能不过多地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其他文化以及我们还不了解的事物。

3.文化比较观人类学有比较的传统,对整个世界的文化和民族进行比较共时性比较同一时代广大区域内的(包括许多的民族和文化)资料。

文化人类学知识点总结

文化人类学知识点总结

文化人类学知识点总结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学科,它探索人类群体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和习俗,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中相互影响。

本文将总结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学科。

一、文化的定义与特征文化指的是一组共享的价值观、信仰、行为规范、语言和物质产物等,它是人类社会的核心特征,区别于其他动物社会。

文化具有以下特征:1)文化是学习获得的,通过社会化过程传递给下一代;2)文化是符号系统,包括语言、图像、象征等用于沟通和交流的工具;3)文化具有共享性,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来传递和改变;4)文化是动态的,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与理论1. 田野调查:文化人类学者通过进入实地进行田野调查,与研究对象建立密切的关系,观察、交流和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从而收集和分析数据,进一步理解和解释文化现象。

2. 功能主义:通过研究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来理解其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功能主义认为文化是一种适应环境和生存需求的工具,通过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来维持社会的稳定。

3. 结构主义:强调文化的符号系统和结构,研究文化符号和规范之间的关系。

结构主义认为文化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符号构成的系统,通过理解符号之间的结构组织和相互作用来揭示文化的意义。

4. 解构主义:质疑文化的固化和二元对立,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和权力关系。

解构主义关注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并探索文化产生和演变的历史、政治和社会因素。

5. 文化演化论:探讨文化的变化和传播,研究文化因素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上演化和传播的。

文化演化论涉及技术、经济、艺术、宗教等各个方面,揭示文化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

三、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领域1. 家庭与亲属关系:研究不同文化中家庭结构、亲属关系和婚姻制度的差异和变化,揭示家庭和亲属关系对个体社会化和身份认同的影响。

2. 经济与环境:研究不同文化中的生产方式、经济组织和资源利用方式,探讨经济活动对文化演化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文化人类学基础知识

文化人类学基础知识

文化人类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何为文化人类学1、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科学,它研究人本身生物性问题及创造的文化,通常从整体上对人本身及其文化进行研究。

2、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一门从物质生产、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方面整体研究人类文化及文化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3、跨文化比较指超越我们这一文化,同其他文化相比较的方法。

4、田野调查指深入研究对象所在的地区,通过参与观察的方法获取资料进行文化研究的方法,是文化人类学家最为重视的一种研究方法。

5、整体观是人类学理解事物的核心态度之一,它把任何一种文化或亚文化都视为一个整体,认为文化中各部分之间存在一种相对稳固、密切相关的结构关系。

6、文化相对论是一种理论,它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个性,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它们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人们不能用自己文化中的价值标准作为普遍、共同、绝对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另一种文化的价值。

7、林惠祥《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包括:①人类学总论②文化人类学略史③原始宗教④原始艺术⑤原始社会组织⑥原始物质文化⑦原始语言文字等8、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现实意义①为人类积累了许多关于人类自身及其生物的、技术的、文化的发展史的知识。

②可以帮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相互交往中避免误会③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其他文化习俗的知识④客观评价人类成就以及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⑤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中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可以改变的。

⑥人类学家把自身的专长应用到一些具体领域,形成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

9、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特色①以田野调查为基根的实证主义②泛文化比较③将人类文化现象视为一个有机整体④以文化相对论的观念看待人类不同的文化⑤“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⑥包容、宽容、理解的人文精神10、专业名词、人类学家的英文写法(题型为英译汉)第二章何为文化、社会、民族、族群1、文化(culture)文化是人们创造的生活方式,包括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文化人类学复习大纲

文化人类学复习大纲

文化人类学复习大纲整理、排版:XLK1导论 文化的性质1A文化的特征• 文化是习得的• 文化是象征的• 文化包罗万象• 文化是共享的• 文化是整合的• 文化未必是适应的文化是习得的• 所有文化都是习得的而不是生物学遗传的。

• 文化习得和通过代际传递的过程称为1A01濡化(enculturation): • 表示在特定文化中个体或群体继承和延续传统的过程。

• 濡化是把人类和其他生物加以区别的学习经验,能使一个人在生命的开始和延续中,借此种经验以获得在该文化中生存的能力。

• 1A02涵化(acculturation):当有着不同文化的一些群体开始频繁而直接接触的时候,其中的一个或两个群体原有的文化模式内部随之发生极大的变化。

1B文化与调适/适应(adaptation)• 调适:指有机体对现存的环境达到有益调整的自然的过程。

• 人类通过文化的手段来适应各种环境。

• 调适不一定成功。

1C社会的定义(理解)•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陈国强、石奕龙《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1D社会的特点(实体)• 第一,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 第二,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 第三,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 第四,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 第五,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 第六,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1D02理解文化与社会区别• 文化:观念、象征、价值、信仰、意义、精神……• 社会:社区、组织、群体、关系、结构、……• 社会中心:强调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合理性和优先性• 文化中心:文化是超有机体的。

• 平行并列:社会指共享文化的人的相互交流,而文化指这种交流的产物1E社会与文化的“波粒二象性”• 从“人类”的概念出发,社会和文化是“人类”这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抽象。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概述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涵盖了人类的社会结构、价值观、习俗、语言等方面。

本文档为大学期末复习资料,旨在帮助复习文化人类学相关知识。

主要内容本文档包含了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文化人类学概述: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研究方法等基本概念。

2.人类文化的特征:探讨人类文化的共性特征,包括符号系统、社会规范、文化传播等。

3.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框架:介绍几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如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符号学等,以及各自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4.文化变迁与文化接触:探讨文化变迁的原因与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文化接触形式下的文化交流与冲突。

5.性别与文化:讨论性别在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以及性别角色的建构和变化。

6.文化人类学与社会问题:分析文化人类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并以具体案例说明。

7.当代文化人类学的发展方向:介绍当前文化人类学的新兴研究领域和方法,如视觉人类学、数字人类学等。

学习资料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学习资料,供复习时参考:•《文化人类学导论》(作者: 康拉德·费利斯)•《文化人类学精粹》(作者: William A. Haviland)•《文化与社会:人类的方式》(作者:Richard H. Robbins)复习方法针对不同的复习需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整体复习:阅读教材和复习资料,了解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重点复习:根据自己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将重要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可制作思维导图、总结概念等。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对理论框架和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4.练习题: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注意事项在考试前的最后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时间规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保证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复习时间。

2.复习方法:根据个人习惯和效果,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如整理笔记、小组讨论等。

3.健康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高质量的饮食,保持身心健康状态。

《文化人类学》复习纲要

《文化人类学》复习纲要

《⽂化⼈类学》复习纲要《⽂化⼈类学》复习纲要1、⽂化⼈类学:(1)、含义:是⼀门介绍和理解⽂化差异,教⼈们如何看待和把握⽂化差异的原则和⽅法,在⽂化差异中如何进⾏交流并增加理解、彼此尊重的学问,是⼀门被圈内⼈⼠称为“我看⼈看我”的学问。

(2)、分⽀体质⼈类学⼈类学⽂化⼈类学考古⼈类学语⾔⼈类学社会⽂化⼈类学2、⽂化⼈类学的学科观:(1)⽂化整体观(⼜称⽂化全貌观)。

⾸先指的是⼈类学家们在研究⼀种⼈类⾏为时,必须研究与该⾏为有关的其他⽅⾯的⾏为,即多⾓度、多⽅位的研究⼈类经验的多⽅⾯。

A⽂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B历史性与共时性研究相结合C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2)⽂化相对观:A防⽌民族⾃我中⼼主义——以本民族⽂化的标准来衡量其他⽂化我族中⼼主义——⽂化沙⽂主义——种族主义;B强调⽂化的相对性和多样性时,要防⽌⽂化帝国主义(3)⽂化普同观⼈类的⼼智和⼼理相同或想通,各个不同的⽂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传播、相互学习,各个⽂化之间的要素可以互相借⽤、互相吸纳甚⾄互相融合。

(4)⽂化适应观(5)⽂化整合观。

3、⽂化⼈类学的主要研究⽅法(1)背景分析法:也称社区关系研究。

直接结果是产⽣民族志报告。

但是⽂化⼈类学家的⽬的并不仅仅在于记录和描述⾃⼰所研究社区的⽂化现象,还要在民族志报告中⽤背景架构来解释这些⽂化现象的来龙去脉(2)主位与客位研究法A主位——被调查者⾃⼰对本事物的看法、分类和解释(⾃观研究法)B客位——调查⼈员等外来者对该事物的看法、分类和解释(他观研究法)4、⽂化的要素与特性(1)⽂化的要素:A精神要素B语⾔与符号C规范体系D社会关系与社会组织E物质产品(2)⽂化的特性:A是⼈类创造和衍⽣的、是共享的B具有实践性和功能性。

C是后天学习获得的。

D具有复合性或整合性。

E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F具有适应性、象征性G具有普遍性、特殊性H⽂化还具有时代性、地区性、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I⽂化是有⼀定的模式的(⽂化模式);5、⽂化变迁的表现(1)主要形式:A创新(发现+发明)B传播C进化D涵化、E⽂化的恢复和重新解释F⾰命和改良。

文化人类学重点知识整理

文化人类学重点知识整理

文化人类学重点整理第一章1.泰勒对于文化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1.5 about 泰勒·爱德华·泰勒–英国人类学家(Edward B.Tylor,1832-1917)·1871年,发表名著《原始文化》·这部书是人类学这门学科诞生的标志·提出残存法和万物有灵论2.其他人类学家关于文化定义(了解)马林诺斯:基首创功能主义的文化理论,认为“一种特质的功能,就在于满足该群体成员的基本需要和次生需要”这些基本需要大致有三种层次:生物需要、工具需要以及整合需要格尔兹:将文化视为一种象征体系其考察象征符号的目的不是去求助某种文化规律或法则,寻求该符号是如何模塑社会行动者看待、感觉和思考这个世界的探索其意义并加以阐释后现代主义:将文化转换为一个“建构性的”过程3.人类学学科对象文化的他者和自我我们所讲的“他者”(others)不仅仅指向与自己不同的人群,更多的是指向与自己不同的文化(other cultures)我们所主要关注的不是作为人群的他者,而是文化意义上的“他者性”(cultural otherness)二者的关系:4.人类学研究视角研究视角:主位与客位。

主位(emic)观点:站在局内人的立场对待所研究的文化。

客位(etic)观点:站在局外人的立场来看待所研究的文化。

互为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人类学家强调要从被研究者的观点出发来理解他们的文化,而且拒绝用我们自己的范畴将被研究的文化切割成零星的碎片。

5.人类学的四个分支学科体质人类学、考古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或称社会人类学、民族学)和语言人类学5.5 about四个分支学科的内容A.体质人类学的研究体质人类学或生物人类学探讨古今人类生存的生物性基础,研究人类如何获得现今的形态与行为问题包括人的体质特征,特别是人类的进化和变异的过程和机制,以及人的体质(生物性)与文化的关系B.考古人类学考古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过去是对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通过跨越时空考察文化的连续性来理解人类本身考古史(archaeological history)涉及建构人类文化发展历史,陈述区域文化发展史、地域分布特征等,以及对社会文化系统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作出解释考古学由史前考古学(prehistoric archaeology)、历史考古学(historicarchaeology)组成C.语言人类学语言既是一种社会工具又是一种文化实践,它是着重考察人类各地语言使用与文化的关系的分支学科D.文化人类学美国学者霍尔姆斯于1901年在《美国国立博物馆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一术语旨在强调人类学中研究人类文化的部分,指代研究与人的生物特性相区别的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一门学科它所关注的人类文化现象,侧重描述、分析、解释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社会和文化的异同,包括人们在风俗习惯、婚姻家庭、亲属制度、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制度、原始艺术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和差异6.人类学学科认识论与方法论的主题(普同性、文化相对性、主位与客位、整体、文化整体观)6.1 about普同性所谓普同性或普同论(universalism)是指地球上全人类的一致性与共同性。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笔记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笔记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一、文化人类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1. 定义:文化人类学,又称社会人类学或民族学,是研究人类文化多样性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它通过比较不同社会和文化群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旨在理解人类文化的本质、发展规律以及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2. 研究内容:- 物质文化:研究人类生产和使用的物品,如工具、建筑、工艺品等,以及这些物品在文化中的意义。

- 精神文化:探讨信仰、价值观、世界观、艺术、文学、语言等非物质文化元素。

- 社会文化:分析家庭结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法律规范、教育体系等社会结构和文化模式。

- 经济文化:研究生产方式、交换模式、消费习惯等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文化现象。

二、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早期的人类学研究多集中在欧洲殖民时期对“异文化”的描述和比较。

- 代表人物如爱德华·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和刘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等,他们提出了文化进化论的观点。

2. 现代阶段(20世纪初至中期):- 功能主义:由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Bronisław Malinowski)和阿尔弗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Alfred Radcliffe-Brown)等人发展,强调文化功能和社会结构。

- 结构主义: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提出,关注人类思维的基本结构和文化符号系统。

3. 当代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 文化相对主义:主张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价值,不应以某一文化标准评价其他文化。

- 后现代主义:批判传统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多元化和差异性。

- 全球化研究:关注全球化对地方文化的影响和跨文化交流。

三、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1. 进化论:- 泰勒和摩尔根等人的文化进化论,认为文化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1. 什么是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结构、经济活动、语言、宗教、艺术、习俗等。

文化人类学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多样性和文化的本质。

2.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文化人类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获取关于不同文化的信息和理解。

其中包括:- 田野调查:研究者深入到具体的社会群体中,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参与他们的日常活动,观察和记录他们的行为、言语和思维方式。

- 口述历史:通过采访长者和当地居民,了解他们的经历、传统和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对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看法。

- 文化物品研究:通过研究物品、艺术品、建筑等文化产品,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信仰和社会关系。

- 文献研究:通过阅读历史文献、民间故事、宗教经典等,了解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 参与观察:研究者参与社会活动,观察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实践,从内部了解文化。

3. 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概念有哪些?- 文化:指人类社会共同创造和传承的观念、价值观、行为模式和物质产品。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社会关系。

-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组织和关系。

社会结构包括家庭、亲属关系、社会等级、性别角色等,它们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地位。

- 社会化:指人们在社会中学习和内化文化的过程。

社会化通过家庭、学校、媒体等途径,使个体逐渐成为符合社会期望的成员。

-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是相对的,不同文化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应该被尊重和理解。

- 文化冲突:指不同文化之间的摩擦和冲突。

文化冲突可能因为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

4.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人类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文化维度,包括生产方式、交换制度、消费习惯等。

文化人类学复习提纲

文化人类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文化人类学概述第一节人类学的定义及其学科范畴一、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是由两个希腊文字组成,即anthropos(人)和logos(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有部分学者称其为“人的科学”(The Science of Man)。

1501年德国学者洪德(M.Hundt)首次使用“人类学”一词,但是当时只是用来指人体解剖和人的生理研究。

直到1863年,英国创立伦敦人类学学会,其研究范围才与现在的人类学研究比较一致。

此时,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才逐步形成起来。

二、人类学的含义•狭义: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人类学专指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包括灵长类学在内。

•广义: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人类学不仅包括体质人类学,也包括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在内,叫做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包括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

•由于人自身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研究人的人类学显然要研究人的生物方面和社会方面。

这样,人类学的主题是研究横跨整个地球和贯穿整个历史的所有人类,研究他们的躯体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三、人类学的学科范畴1、四分法(1)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2)考古学(archaeology)(3)民族学(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4)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 anthropology)2、二分法:在四分法的基础上,把考古学,语言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都归入为文化人类学。

(1)体质人类学,这一名称创始于1871年,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体质变化的一门学科;(2)文化人类学,一般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

四、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人类学是整体性、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围宽广,在学科的属性和相关的研究方法上,人类学横跨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种不同的学科领域。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学科一、文化的含义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部分:2. 文化与文明(1)文化比文明产生要远古的多。

文化人类学复习要点

文化人类学复习要点

题型:名词解释5个,每题4分,共20分。

简答题5个,每题6分,共30分。

论述题3个,共50分。

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2、田野工作的特征。

3、人类学的领域。

4、人类学与社会学的比较。

5、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

6、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方法。

7、什么是田野工作?什么是主位法,客位法。

第二章文化和文化变迁1、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变迁?文化变迁的原因,文化变迁的途径或表现,文化变迁的类型。

2、什么是涵化。

第三章种族、民族与族群1、种族的概念2、种族主义及其表现3、种族产生的原因。

4、种族的社会建构。

3、民族的特征4、族群的要素有哪些。

第六章生态人类学1、生态人类学的定义,意义。

2、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经济人类学1、什么是经济人类学。

2、经济人类学的问题意识。

3、经济类型与交换类型。

4、经济人类学的形式论与实质论。

5、夸富宴。

“夸富宴”(potlatch)的词义是“散尽”(give-away)的意思。

慷慨的馈赠是获取尊敬的动机。

一个人举办一次夸富宴很显然会带给他一定的声望,这种声望是与慷慨的程度成正比的。

“千金散尽”的夸富宴行为是一种“妄想自大狂人格”的结果。

在一个缺乏统治阶级的社会中,夸富宴的制度确保了物品的生产和分配的持续。

“夸富宴”由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Franz Boas)最初给以细致的描述,后来经由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再度解释的夸克特人的夸富宴仪式,一般都被后来的人类学家看成是一种再分配的经济制度。

夸求图印第安人(Kuakiutl Indians)的夸富宴(potlatch)。

夸求图印第安人居住于英属哥伦比亚的温哥华岛,由于海陆资源极其丰富,他们的物质生活很容易满足,或许因此,他们更热心追求社会地位,夸富宴就是这种追求的表达手段。

在这类宴席上,主人请来四方宾客,故意在客人面前大量毁坏个人财产并且慷慨地馈赠礼物,其形式可以是大规模地烹羊宰牛,也可以是大把地撒金撒银,目的归根到底只有一个,让那些受邀而来的宾客蒙羞,从而证明主人雄厚的财富和高贵的地位。

文化人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概论》复习资料一、题型:1、填空(10分)2、名词解释(4*5分)3、简答(4*8分)4、论述(2*15分)二、名词解释(因为分值比较高,所以最好对名词作一些解释。

)1、继嗣:是指两代以上的亲属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为社会所认可。

有:“世系”“血统”的含义,作为文化人类学的术语它常常是与亲属关系联系在一起。

在许多社会中,继嗣制度是一个群体赖以延续的基础,通过继嗣,一个人的亲属关系由父母兄弟的狭小范围扩展开来。

P932、族群:是对某些社会文化要素认同而自觉为我的一种社会实体。

这个概念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对某些社会文化要素的认同,二是要对他“自觉为我”,三是一个社会实体.族群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于与其他族群的互动关系中.P983、仪式:是指手段与目的并非直接相关的一套标准化的行为,它表达的是象征的而非实用的意义.仪式不仅是强化群体纽带和缓解紧张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庆祝许多重要事件的方式,此外,仪式还可以减少许多危机对社会的分裂作业,使这对个人来说更易于接受。

P1134、濡化:表示在特定文化中个体或群体继承、适应和延续传统的过程。

也有学者强调其中的个体了解、内化和呈现适合其身份与角色的行为过程。

濡化是把人类和其他生物加以区别的学习经验,能使一个人在生命的开始和延续中,借此种经验以获得在该文化中生存的能力。

P1255、涵化:又称文化潜移或文化移入,它是指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持续的接触一段时间后,因相互传播、采借、适应和影响,而使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体系发生大规模的变异.P1306、范式理论:是指一个重大理论,有时也称为一个理论框架或者看世界的主要途径。

是围绕人类学诸多问题或一个问题形成的不同理论或理论观点.P140三、简答题1、简述对文化人类学认识的观点。

P9答:(1)、普同论或普同性。

是指人类文化拥有的共同性特征。

它包含两个基本的构想,一是指世界上现存的人类都属于同一种属,任何一个人群都不比其他人群更为先进.二是指人类文化在存在差异性的同时也拥有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讲义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讲义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讲义一、引言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学科,通过探究人类行为、价值观和信仰,以及他们在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互动,来深入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课程讲义旨在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和相似性的认识,并开启一扇了解人类文化的窗口。

二、概念解析1.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指人类在共同生活和交往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物质产品以及符号系统和象征意义。

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反过来被人类所塑造。

2. 人类学的定义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科学,它关注人类在不同文化中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经济活动、艺术表现等各个方面。

通过比较研究,人类学试图找到共同的人类经验和文化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

三、基本原理本课程将介绍以下几个基本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逻辑:1. 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和合理性,不能用其他文化的标准来评判或比较。

每个文化都应该以其独特的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2.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研究者通过长期深入地生活在被研究的社区中,观察记录人们的行为、交流和文化实践,以获得对该社区文化的全面理解。

3. 社会构造主义社会构造主义认为社会现实和文化意义是由人们共同创造和建构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个体的行为和经验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理解和经验都是独特的。

四、课程大纲本课程将按照以下内容安排进行教学:1. 文化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文化的构成要素和特征3. 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与实践4. 田野调查的方法与实施5. 社会构造主义在文化人类学中的应用6. 文化变迁与适应的研究7. 文化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8. 当代文化人类学的挑战与前景五、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1. 授课与讲解:老师将对每个课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读,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

文化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选择、填空、名词解释1、文化人类学的三大支柱: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

2、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家有时也叫生物人类学家。

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的生物性:如人类的起源及演化的过程、灵长类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现代人类种族的体质差异、形成因素等等。

于是体质人类学就分为两个主要的领域:一是古人类学;二是今人类学。

3、田野调查法:也称为田野工作,是一种对一个社会及其生活方式亲身从事的长期性的调查和体会工作。

是文化人类学家了解人类行为和收集文化资料最常采用的基本方法。

4、参与式观察:指研究者生活于他所研究的人群之中,参加他们的社会生活,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

5、亲属称谓制度:人类的亲属关系表现在语言里就是人类学上所说的亲属称谓制度,这是社会文化中用来标明亲属关系的一套称呼系统。

6、泰勒: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是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人类学之父,他是大学教坛上讲授人类学的第一人。

代表作《原始文化》的出版标志着人类学的开始。

7、文化(泰勒):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8、泰勒认为宗教的发展:泛灵论(万物有灵论)、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精灵崇拜、多神崇拜、一神信仰。

9、泰勒提出泛灵信仰。

10、摩尔根:美国杰出的人类学家,1877年《古代社会》问世。

摩尔根的社会进化观点把社会分为三个阶段:蒙昧社会、野蛮社会、文明社会。

11、摩尔根认为社会的五个进化过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12、博厄斯:美国民族学之父,代表作有《种族:语言和文化》、《原始艺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等。

主要观点是文化相对论。

13、文化相对论:强调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特点,有自己的个性,在过去、现在、将来,任何文化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

即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各个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一切标准都是相对的。

14、文化相对论理论:博厄斯认为,各民族文化的价值是平等的,不能用高低等级加以划分。

上海市考研人类学复习资料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概述

上海市考研人类学复习资料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概述

上海市考研人类学复习资料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概述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学科,涉及到人类的起源、演化、文化等各个方面。

而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则是人类学的两个分支,它们对于了解人类的文化与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上海市考研人类学复习资料中的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进行概述,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

一、文化人类学概述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的文化。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中所创造、所掌握和传承下来的一切理念、习惯、技术、信仰和价值观念的总和。

文化人类学通过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研究,探索和分析其文化的内涵。

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中,人类学家常常采取实地考察的方法,通过与社会群体进行深入交流和观察,了解其社会组织、宗教信仰、语言、经济生活等方面的特征。

通过对文化的研究,文化人类学家可以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进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共同性。

二、考古学概述考古学是人类学的另一个分支,是研究人类过去的文化和历史的学科。

考古学家通过对古代遗址、文物和人类活动痕迹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揭示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墓葬、遗址、遗迹、文物等。

通过对这些遗存的考察和分析,考古学家可以还原人类的古代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经济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考古学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演化以及文化的形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的交叉研究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作为两个分支,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和交叉研究。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现代社会群体及其文化,而考古学则主要关注古代遗迹和文物。

然而,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文化和历史。

在实际研究中,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常常相互借鉴和结合。

文化人类学家通过考古发现的文物和遗址,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同样地,考古学家也可以通过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对古代文化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和理解。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名词解释:民族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整体观民族中心主义:也叫“我族中心主义”,是以自己文化为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认为只有自己的文化是自然的、正常的和优秀的,自己的文化高于其他一切文化的思想.———-——--—- 文化沙文主义—---—---—种族主义文化相对主义:主张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而且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全盘赞同或接受某一人群的所思所为,而是将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对待。

——----——是非不分的虚无主义文化整体观:首先指的是人类学家们在研究一种人类行为时,必须研究与该行为有关的其他方面的行为,即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人类经验的众多方面。

其次,文化人类学家在比较各民族文化时,注意的是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传递给下一代的。

再就是文化人类学所研究的人无论从地域还是从时间的角度看,都比其他学科广阔。

简答:1.简述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文化整体观;文化相对观;文化普同观;文化适应观;文化整合观2.简述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也称为田野工作,是一种对一个社会及其生活方式亲身从事的长期性的调查和体会工作。

是文化人类学家了解人类行为和收集文化资料最常采用的基本方法。

(2).背景分析法,也称社区关系研究法,人类学家在解释某一独特群体的行为时,往往会把该行为与更广阔的背景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也就是用背景构架来解释这些文化现象的来龙去脉。

(3).跨文化比较法,也称为交叉文化研究法、泛文化研究法等,指的是从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志报告中抽样,把抽样的资料作统计分析,藉以说明或验证假说,探究人类行为的共同性及文化的差异性,并从中发现某种规律或通则。

(4).主位与客位研究法,主位研究法也称为自观研究法,即站在局内人的立场对待所研究的文化;客位研究法也称为他观研究法,即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对待所研究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人类学概论》复习资料一、题型:1、填空(10分)2、名词解释(4*5分)3、简答(4*8分)4、论述(2*15分)二、名词解释(因为分值比较高,所以最好对名词作一些解释。

)1、继嗣:是指两代以上的亲属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为社会所认可。

有:“世系”“血统”的含义, 作为文化人类学的术语它常常是与亲属关系联系在一起。

在许多社会中,继嗣制度是一个群体赖以延续的基础,通过继嗣,一个人的亲属关系由父母兄弟的狭小范围扩展开来。

P932、族群:是对某些社会文化要素认同而自觉为我的一种社会实体。

这个概念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对某些社会文化要素的认同,二是要对他“自觉为我”,三是一个社会实体。

族群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于与其他族群的互动关系中。

P983、仪式:是指手段与目的并非直接相关的一套标准化的行为,它表达的是象征的而非实用的意义。

仪式不仅是强化群体纽带和缓解紧张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庆祝许多重要事件的方式,此外,仪式还可以减少许多危机对社会的分裂作业,使这对个人来说更易于接受。

P1134、濡化:表示在特定文化中个体或群体继承、适应和延续传统的过程。

也有学者强调其中的个体了解、内化和呈现适合其身份与角色的行为过程。

濡化是把人类和其他生物加以区别的学习经验,能使一个人在生命的开始和延续中,借此种经验以获得在该文化中生存的能力。

P125 5、涵化:又称文化潜移或文化移入,它是指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持续的接触一段时间后,因相互传播、采借、适应和影响,而使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体系发生大规模的变异。

P1306、范式理论:是指一个重大理论,有时也称为一个理论框架或者看世界的主要途径。

是围绕人类学诸多问题或一个问题形成的不同理论或理论观点。

P140 三、简答题1、简述对文化人类学认识的观点。

P9答:(1)、普同论或普同性。

是指人类文化拥有的共同性特征。

它包含两个基本的构想,一是指世界上现存的人类都属于同一种属,任何一个人群都不比其他人群更为先进。

二是指人类文化在存在差异性的同时也拥有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

(2)、整体论。

是指从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和生物的、生物的两个角度分析问题,既关注现实问题,也关照历史的因素。

对整体论的把握与运用,应当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第二,历时性研究与共时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相对论。

是指这样一种文化观:坚信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而且,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对各该群体所起作用都是相对的,为此文化谈不上进步或落后。

2、简述文化生成的认识。

P36答:文化的生成,是指某一类型的文化特征的形成过程。

人类拥有多样性的文化类型,如农耕文化、畜牧文化、狩猎采集文化。

又由于人是文化的载体,我们惯常将人与某一类型的文化相联系,并赋予了不同的民族许多带有文化类型特征的称谓,如:马背上的民族、稻作民族、赶山吃饭的民族。

文化人类学致力于了解人类社会不同的文化形态是如何形成的。

依据文化与环境关系的诸多理论解释,我们可以简要地将文化特征的形成放在特定的生境中加以理解并概括如下:文化与自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境内在规定了文化的基本走向,文化通过主动的适应过程和选择形成相互区别的文化特征。

例如,中国的青藏高原特殊的环境内在地规定了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以藏族为代表的高山草场畜牧文化的类型特征。

3、简述语言的功能。

P64答:语言最基本的功能有一下三个方面•(1)、当语言作用于人与人夫人关系时,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社会黏合剂。

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它是组成一个社会必不可少的因素。

一个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

语言的交际功能是语言的基本功能,也是最重要的功能。

(2)、当语言作用于人与世界的关系时,语言是认知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

这里有三个层次的意思:一,人类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才能够进行,也就是说,语言是实现思维的工具。

二,思维还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

三,语言还是人类思维的贮存所。

(3)(3)、当语言作用于人与文化时,语言是文化信息的凝聚体。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保存者。

人类认知世界、描写世界并利用语言把经验储存下来。

由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成果凝聚在语言之中,因此,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不仅以已有的文化成果为起点,也以巩固在语言信息中的文化信息为起点。

4、简述强化仪式的概念。

P120答:强化仪式指的是在一个群体的“生命”陷入危机或潜在危机时,举行这种仪式能将个体成员团结起来。

这些仪式据说能够强化集体的情感和社会的整合。

当然,进行强化仪式并不一定非得局限于明显危机的时候。

在那些四季分明、人们的活动要随之变化的地区,强化仪式以一年一度的庆典形式出现。

对一些社会中的人而言,这些都是他们生活中特别重要的时刻,而庆典则表达出人们对他们自己所赖以生存的自然之生产和繁育力量的一种尊敬态度。

强化仪式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强化秩序和价值观,还能够强化群体认同,强化信仰。

5、谈谈你对宗教起源的认识。

P114答: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社会学理论认为,宗教起源于社会本身的需要,在人类历史上,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

但是宗教作为一种在历史上影响时间如此长、影响范围如此广泛、影响人数如此众多的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于:自从人类成为一种群体活动的生物,成为具有社会性的群体以来,宗教就是作为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而成为社会的必须。

宗教的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宗教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保证人类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作用。

6、简述文化中断的概念及原因。

P133答:文化中断是指不同文化在接触过程中,除了出现彼此间的相互吸收,彼此融合,有时也会出现因多种原因而使文化在濡化或交流中出现文化过程的非连续性。

文化中断是西方教育人类学者在20世纪后半叶提出的一种分析、解释民族教育和文化传播的理论。

(原因书本上没有,大家自己百度整理吧。

)7、简述美国人格学的学术观点。

P145答:总体说来,该学派的独到见解有一下三个方面:(1)历史具体主义。

这也是该学派的全部理论核心。

首先,反对吧全人类的文化作为一个普通的历史来研究,而是研究某一文化的具体历史。

在他们看来,每一种文化都是其社会的独特产物,尤其各自的发展规律,所以世界文化是多样的,各有价值。

其次,在研究方法上提出采用“历史方法”,即“不仅建立在一般性的基础上,而且重视每一单个文化事例”。

(2)文化区理论。

文化区理论与传播论有相似之处。

“文化区”指的是人类学的研究单位是一个特定的文化。

(3)价值中立和种族平等立场。

文化相对论也是一种研究立场和原则,尊重各民族文化的价值平等,不存在因种族差异而导致的高低之分。

博厄斯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只能理解为历史的产物,其特性决定于各民族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

四、论述题1、请举例的方式,论述符号的功能。

P17答:人们运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观念,举凡语言、文字、艺术、音乐等莫不如此,在许多民族中,对自然物稍加修饰,使得自然物也具备了符号的意义。

透过观念的表达,符号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体而突出地承载了如下的功能。

(1)自我定义和群体区分功能。

(2)强化群体共功能。

(3)文化传统的功能。

注:按这三个功能加以举例。

比如,针对自我定义和群体区分功能,可以以图腾为例。

2、请论述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P51答: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有三:(1)、主位与客位法(2与观察法。

(3谈法。

田野调查的过程:(1 )、调查课题的选择和提纲的拟定。

(2)(3)、调查前的准备。

①、了解地理和历史的背景材料。

②、掌握前人调查研究成果。

③、调查队伍的组成。

④、装备、物品的购置。

(3)、进入田野。

①、熟悉环境。

②、查阅地方文献。

③、基本信息采集。

④、试点调查。

⑤、正式调查。

3、请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P65答:(1)、语言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现象。

说语言是一种文化,首先是因为它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之一。

语言是人类在进行过程中创造的,属于广义文化之列,具有文化普遍性的特征。

其次,文化作为人类的创造活动和知识积累,其最基本的特性之一是习得性。

所谓习得,就是后天的学习所得,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语言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是习得性,被置于不同的环境中, 所习得的语言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语言是自成体系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一种选择和适应的结果。

第四,语言也想文化一样,也在不断进行分化和整合、变异和涵化。

第五,语言作为符号系统,属于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

它不仅是意义的代码,而且是文化的代码。

第六,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被贮存在语言文字记载的书面中,也贮存在语言中,我们往往可以直接通过语言自身来探索这个文化的属性和特征。

(2)、语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第一,我们可以利用语言词汇和文字探索文化史上一些未知的状况。

第二,我们可以利用词义演变来构建文化演变的过程。

第三,我们可以利用语言资料了解历史上的文化交流、接触和相互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第四、语言材料还可以为文化史的恢复,文化的分期提供证据。

第五,语言中保存了一个民族的独特的知识系统。

总而言之,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历史,我们自成体系的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4、5、请论述族群认同的基本理论。

P104答:对人类群体,人类学家感兴趣的是他们的族群性,在众多理论探讨中,主要有原生论、工具论、文化说、互动理论和建构说。

现主要就原生论和工具论阐述族群认同的基本理论。

(1)(2)、原生论。

作为一个族性理论流派,原生论缘起于对族群意识为什么如此难以化解的反思, 关注于这些事实:族籍一般是根据人们的出身来推定的,族群构建在人们对其他具有共同世系或起源的信念上,大都仅挑选那些据信能够反映其世系和起源的文化特质来做自己的族界标志。

倾向于认为:族群认同是亲属认同的一种延伸和隐喻,它是人性中某些非理性的原生情感的外化,或植根于自私基因中的生物学理性的表现。

原生论可以进一步被区分成两个流派,一是以格尔兹为代表的文化历史学派,他指出,对个人来讲,这种原生的情感联系是被给予的。

二是以范•登•伯格为代表的社会生物学派,他认为这种表面上看来非理性的原生情感是有其生物学基础的,它是自私的基因追求包容性适存的表现。

(3)(4)、工具论。

工具论者强调族群认同的重要性,以及随情景变化的特征。

在工具论看来,人是有理性,无时不在算计和优化自身利益的。

族籍不过是人们为追逐集体利益而操弄的一种工具,只要能够增进利益,族群纽带就会有巨大的感召力。

由于认为族群意识的兴衰是由具体的政治、经济场景变化来决定的,工具论不时也称作为“场景论” 多重性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