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的方法和内容
01第一章地籍与地籍管理
农
村
略降级要求,使用农 村地籍规范
四、地籍的应用
地籍信息的系统内应用
地籍信息的系统外应用
第二节
地 籍 管 理
一、 地籍管理的概念
地籍管理(Cadastral Management)是 指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 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 地籍调查(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 和土地分等定级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
我国现有地籍管理体制
国土资源部
地籍管理司
拟订地籍管理办法;拟订土地确 权、登记、争议调处办法并监督 指导工作,调处重大土地权属争 议;承担各类土地登记资料的整 理、共享和汇交管理;拟订土地 调查、监测、统计的规程、规范、 标准和全国土地调查、监测总体 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地方地籍 工作。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封建社会的开始——土地私有制
秦及漢的土地政策(扩展阅读:经济政策、王莽改制)
(三)三国、两晋时期的地籍管理
屯田制——课田制——度田 制
(四)南北朝、隋、唐中叶的地籍管理
均田制
(1)土地分类 (2)授田 (3)职分田 唐代均田制(税收制度)
(一)唐中叶至五代的地籍管理
两税制
(二)宋代重视地籍管理
1、方田法 三个阶段 2、经界法 3、推排法
第一章:地籍与地籍管理 Cadastral management
本章内容
1. 地籍 2. 地籍管理 3. 我国地籍的发展历史 4. 国外地籍制度概述
第一节
地 籍
一、地籍 (Cadastre)的概念
土地: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包括海洋滩 涂和内陆水域 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 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 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籍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籍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公布日期】1992.08.18•【文号】•【施行日期】1992.09.01•【效力等级】军事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籍管理办法(1992年8月18日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军用土地地籍管理(以下简称地籍管理),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合理规划利用土地,提高其军事、经济效益,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房地产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土地使用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籍管理是指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建立档案等一系列工作的统称。
第三条地籍管理必须确保地籍资料的系统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现势性,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步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
第四条地籍管理实行按级归口管理。
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负责全军的地籍管理工作;各军区、各军兵种、国防科工委等各大单位(以下简称各大单位)后勤基建营房部门负责本区域、本系统的地籍管理工作;军级以下后勤营房部门负责本单位的地籍管理工作。
第二章地籍调查第五条地籍调查是通过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土地的位置、权属、界址、用途、面积和利用现状的活动。
土地的权属、界址、用途和利用现状发生变化,应进行变更地籍调查。
第六条全军性的地籍调查由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拟定方案报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批准实施;区域性的地籍调查由各大单位批准实施。
日常变更地籍调查由军、师(旅)、独立团后勤机关组织实施。
第七条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一)准备资料。
权属调查前应收集土地来源证明材料,准备地籍调查表(式样见附件一)、界址调查表(式样见附件二)和调查底图。
调查底图可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原有地籍图或营区平面图。
无调查底图的宗地,可边调查边绘制调查草图。
(二)实地调查。
地籍调查人员会同宗地边界邻方委派的指界人,到实地核实宗地的界址及使用情况。
实地调查的结果应全部标绘在调查底图上,并填写地籍调查表。
地籍管理培训
二、地籍的分类
1、按功能分类
(1)税收地籍:地籍主要内容包括纳税人的姓名、 地址、土地面积以及土地等级。
(2)产权地籍: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土地所有者、 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土地交易的正常运行。 表现形式有地籍册、地籍图
(3)多用途地籍 :又称现代地籍, 是两者合一。 表现形式有地籍册、地籍图和地理信息系统。
2、按建立的时序分类
(1)初始地籍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进行 全面调查后建立的地籍。
(2)日常地籍 是以初始地籍为基础,针对日常土地数量、质量、 权属、用途等状况的变化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正 的地籍。
3、按所记载的对象分类
(1)城镇地籍 (2)农村地籍
4、按表现形式分类
(1)常规地籍
4、时间安排
(1)2007年7月1日起,启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2)衢江、柯城于2007年12月底前完成城镇所在
地的城镇地籍数字调查工作。 (3)对不要求全面核实的县(市、区),在2008
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相关工作。 (4)对要求全面核实的县(市、区),原则上要求
在2008年底6月前全面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相关 工作。 (5)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完成市级汇总。 (6)2008年12月底前,全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通 过省厅验收。 (7)2009年10月31日前完成统一时点更新,上报 土地利用现状各项成果。
(2)地籍测量
• 是在权属调查基础上运用测绘科学技术测定界址 线的位置、计算面积、绘制地籍图。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
•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 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文件的要求, 将于2007年7月1日起全国开展第二次土地 调查工作。
土地地籍档案管理制度(2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土地地籍档案管理,确保土地地籍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提高土地地籍档案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土地地籍档案是指反映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分布等内容的档案资料,包括土地登记档案、土地利用现状档案、土地权属档案、土地权属变更档案等。
第三条土地地籍档案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二)集中管理,分级保管;(三)依法管理,确保安全;(四)科学管理,提高效率。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地籍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土地地籍档案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土地地籍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二)制定土地地籍档案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三)负责土地地籍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和鉴定工作;(四)负责土地地籍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五)组织开展土地地籍档案管理业务培训、交流与合作;(六)负责土地地籍档案的保密工作。
第三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六条土地地籍档案的收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收集,确保档案的合法性;(二)全面收集,覆盖土地地籍档案的全部内容;(三)及时收集,确保档案的时效性;(四)规范收集,确保档案的准确性。
第七条土地地籍档案的整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分类整理,便于查阅和利用;(二)系统整理,保持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三)科学整理,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四)规范整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八条土地地籍档案的整理程序:(一)确定整理范围,明确整理要求;(二)进行分类、编目、编号;(三)填写档案登记簿;(四)编制档案目录;(五)整理档案实体,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
第四章档案保管与利用第九条土地地籍档案的保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保管,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二)科学保管,提高档案的保管水平;(三)规范保管,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
地籍管理
地籍: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权属、界址、数量、质量(等级)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或称地籍五大要素)的图簿册。
地籍分类:按功能变化分①税收地籍②产权地籍③多用途地籍按地籍开展先后时序分①初试地籍②日常地籍按地籍范围和对象分①城镇地籍②农村地籍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分①常规地籍②数字地籍地籍管理的概念: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措施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①土地调查②土地登记③土地统计④土地分等级⑤地籍档案管理土地分类标志:是对土地惊醒归并划类时应用的分类指标或者分类标准土地调查的准备工作:方案准备、组织准备、仪器用品准备和资料准备土地面积量算原则:图幅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平差、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土地调查:是指遵照国家法律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方法,查清每一宗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限、数量、质量和用途基本情况,并以图、薄表示,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调查工作土地调查的目的:地籍调查资料是地籍管理的依据,目的是查清和核实宗地的地籍要素土地调查类型:根据调查时期和任务不同分①初始地籍调查②变更地籍调查根据范围和功能不同分①城镇地籍调查②农村地籍调查宗地:指法律上具有统一土地权属归属的独立成片的土地范围四至:相邻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名称以及与之为界的和永久性明显地物名称和距离土地权属调查的任务:指以宗地为单元和对象,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权利所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任务:①更新土地利用的数据,保护土地利用资料的现势性②逐步更正,补充土地利用调查资料中的错误和遗漏③实现土地利用调查资料的同步与统一④形成系统的土地利用资料,为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及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变更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①变更之判定②变更单元③图斑编号④平衡变更地籍调查: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使地籍资料保持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权属及其界址点、线的变更调查变更地籍调查特点:①主动申请②目标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③政策性强,精度高④调查与资料变更连锁进行⑤任务紧急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①地租理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②区位理论③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④土壤肥力理论⑤土地质量观定级因素权重的确定:A 城镇土地定级因素权重确定原则 B特尔菲法确定权重C 因素成对比较法D 层次分析法分值计算方法:1)点线状因素特征①这类土地定级因素所附的客体在城镇中占地面积小,在空间分布上聚集现象明显对于城镇多为点状、线状分布②不仅对自身客体所在位置上的土地有影响,通过区位的波及性和效益外溢等作用形成一定区位关系对其周围及其城镇产生不同影响2)面状因素特征①它所附的客体在城镇中分布面积较大②仅对自身客体、所在位置产生影响,对周围地块基本无外溢影响不同类型因素分值计算一般方法:土地登记的任务:①全面完成城镇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以及他项权利的初始登记和变更登记②建立土地证书公开查询制度和年检制度③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工具,实现土地登记自动化和信息化历史上三种基本土地登记制度:1)契据登记制 2)权利登记制 3)托伦斯等级制我国土地登记制度要点:1)强制登记 2)经登记的土地权利受法律保护 3)进行实质性审查4)登记具有绝对公信力 5)自我举证6)统一登记 7)颁发土地证书土地登记分类:按时间和内容分:初试登和记变更登记按权属划分: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他项权利(抵押权和地役权)按权属主从关系分: 主登记和附记登记按地域性质分:城镇土地登记和农村土地登记土地登记的基本原则:①依法原则②申请原则③审查原则④登录原则⑤公示原则初始土地登记:指土地权利人取得土地权利后,为获取国家法律认可而进行的土地登记行为和过程初始土地登记的种类:①所有权初始登记只存在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②使用权的初始登记a划拨 b出让 c租赁d作价出资或入股e授权经营③土地他项权利初始登记 a抵押权登记 b地役权登记变更登记特点:①原已完成一定的土地登记过程②分散的、个别的、经常的、及时的登③特定变动的登记变更土地的类型:a土地权利人变更登记 b土地权利人姓名、地址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c土地他项权利的变更登记土地统计:是领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对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以及这些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有系统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统计工作土地统计特点:a数量型 b工具性 c整体性土地统计的类型:按时间分 a初始土地统计 b年度土地统计按报告程序规定a基层土地统计b国家土地统计土地统计的指标体系分类:按总体现象不同分①土地数量指标②土地质量指标③土地权属指标④土地利用指标按计量单位不同分①实物指标②价值指标土地统计调查的方式:①普查②重点调查③典型调查④抽样调查⑤统计报表土地统计分组的方法:①正确选择分组的标志②按品质标志(是以事物的属性和特征来表现的标志)和数量标志分组(是指事物的数量特征)③土地变量数列的编制土地综合指标分析:①土地总量指标分析②土地相对指标分析③土地平均指标分析④总数的中位数⑤土地标志变异指标我国现行土地统计报表制度:①国家土地统计年报②基层土地统计报表系列年内地类变化平衡表的作用:集中、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一个县或一个乡的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情况。
地籍管理
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1,地籍: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知识的簿册。
2,地籍的特征:①地籍是关于土地的信息资料,具有较强的空间概念和未知信息;②地籍是由政府监管的,具有较强的法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③地籍是关于土地完整而现势的证明,可作为历史资料;④地籍是人们处理土地事务的一种依据。
3,地籍的功能:税收功能;产权保护功能;保护土地交易运转功能;土地管理功能;多目标服务功能。
4,地籍的分类:①按照主要功能变化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②按照开展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③按照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④按照手段和成果形式可分为: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5,地籍管理: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管理措施。
6,地籍管理的总目的:随时清晰掌握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存在、分配、利用和管理状况,从而为土地管理服务,为国家服务,为生产、建设和其他需要服务。
7,地籍管理的总任务:全面、具体掌握地籍信息、不断更新地籍信息,及时、准确、系统地提供服务,并不懈地改革创新,建设功能齐全、制度健全、业务规范、手段先进的、完整的地籍管理工作体系。
8,地籍管理的性质:1,鲜明的阶级性;2,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措施的法律规范性;4,行政的权威性和保障性。
9,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①土地调查:以县为单位,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
可分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和地籍调查。
②土地分等定级:以土地分类和土地条件调查为基础,对土地质量指标的综合分析和土地质量水准的相对评价。
③土地登记:指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登载于专用的簿册上的过程。
④土地统计: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调查、汇总、统计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
⑤地籍档案管理。
10,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统一管理原则;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保证地籍管理放入连贯性和系统性;地籍管理的衔接性和完整性。
地籍管理
一、现阶段我国地籍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1)现阶段我国地籍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土地产权登记、土地信息统计分析、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地籍信息系统建设与地籍电子政务等。
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产权登记是地籍管理研究体系的主体内容与核心。
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地籍信息库建设是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权属调查的后续工作。
是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成果的归宿,并为土地管理各项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基础数据。
(2)地籍管理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的手段,而且还要充分运用测量、遥感和计算机等技术手段。
①行政手段。
为了保证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实施。
国家必须运用行政手段促进地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所谓行政手段就是依靠行政机构的权威,发布规定、条例、规程等,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进行管理活动所采取的方法。
②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社会生活的调节方式,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措施,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常用的经济手段有价格、税收、罚款等。
③法律手段。
在地籍管理中,国家不仅要强化行政、技术等手段,而且还必须重视地籍管理方面的立法。
地籍管理还要依靠一定的法律程序,形成必要的法律文件,作为地籍管理的法律依据。
④技术手段。
地籍管理中的地籍测量、地籍调查、航片调绘和转绘、面积测算、地籍图和宗地图绘制、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以及地籍信息系统建立等,都离不开测绘、遥感和计算机等技术手段。
上述各种手段一般要综合运用,互相补充。
行政手段能自上而下地贯彻法律、经济、技术手段:法律手段对其他手段起法律保障作用,更好地维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经济手段能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和保护,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技术手段使其他手段建立在准确、可靠的基础上。
二、述我国现代地籍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
5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地籍管理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 1949年—1957年土地改革和合作化时期的地籍管理在该阶段,地籍为土地改革提供基础资料,为税收服务,城镇地区开展了土地登记工作,对公有土地使用者发给国有土地证,对私有土地所用者发给土地所有者权证及附图。
《地籍管理》课件
❖ 内容:
自然 土 地 条 件
社会 经济
土壤(类型、质地、土层厚度体、土层构造、养分等) 地形地貌(地貌类型、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坡度) 水文(地表水、地下水) 植被(群落、盖度、草层高度、生活力、产草量等) 气候(温度、水分) 主要农作物生物学特性方面的资料 自然资源方面的资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
❖ 内容:包括权属变更调查和地籍变更测量。
5、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应当以全国土地调查和上一年 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全面查清本年度本 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状况变化情况,更新土地利 用现状图件和土地利用数据库,逐级汇总上报各 类土地利用变化数据。
❖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统一时点为每年12月31日。
土地调查概述 全国土地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 土地专项调查
一、土地调查概述
1、土地调查的含义:
• 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 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 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2、土地调查包含的内容:
• 土地调查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 调查。
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国家、省、市 (地)、县四级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 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4、农村土地调查:
(1)调查内容:
权属调查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以及公路、铁路、河 流和国营农、林、牧、渔场、企事业单位等用地权 属状况的调查。
地类调查是对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等分布和 利用状况的调查。
✓ 基本农田调查的目的:通过基本农田调查,查清基本农田 位置、范围、地类、面积,掌握全国基本农田的数量及分 布状况,为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地籍管理
第一章:一、什么是地籍?什么是地籍管理?答:地籍是指国家为了一定目的,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二、地籍分类有几种?他们之间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答: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5、按行政管理层次分类: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
三、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几项?是什么?答:1、土地调查:以查清土地条件、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
2、土地分等定级:以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条件调查为基础,对土地质量指标的综合分析,对土地质量水准的相对评价。
3、土地登记: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登载于专用的薄册上。
4、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汇总、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
5、地籍档案管理:以地籍管理的历史记录、文件、图册为对象所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使用和编研等工作的总称。
四、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统一性和规范性。
2、连贯性和系统性。
3、可靠性和准确性。
4、高效性。
第二章、一、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土地分类体系有哪些?答:1、土地自然分类体系,也称土地类型分类体系。
主要依据土地自然属性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的归并划类。
2、土地评价分类体系,也称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
主要依据某些评判尺度标志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的归并划类。
3、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分类依据通常是土地的综合特性指标。
二、什么是土地分类利用系统?我国现行土地分类系统各自有何特点?答:根据现阶段土地的实际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要素的异同性进行的土地分类称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日常地籍管理办法
日常地籍管理办法〈农村部分〉(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地进行日常地籍管理,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实施细则》和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的《土地登记规则》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日常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部门在建立初始地籍的基础上开展的日常工作。
主要内容是变更土地登记和年度土地统计。
本办法适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范围,不包括集镇、村庄内部土地的变更登记和年度土地统计。
第三条凡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县(市、区、旗)在建立初始地籍后,要根据土地使用者和所有者的变更土地登记申请对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他项权利及主要用途的变更情况,随时进行变更地籍调查、变更土地登记。
凡已进行变更土地登记的,根据变更地籍调查资料,经核实整理后进行年度土地统计;对其他地类的变化每年进行一次土地统计调查后,进行年度土地统计。
第四条年度土地统计的任务是进行土地统计调查、土地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开展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第五条日常地籍工作在县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具体工作由县、乡两级土地管理人员承办.第六条土地登记的申请书、审批表、土地登记簿、土地归户册以及土地证书,按《土地登记规则》的规定填写.土地统计表格式由国家土地管理局统一制定。
第二章初始土地登记和初始土地统计第七条本办法所称初始土地登记是指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审核验收后,对县级行政辖区内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营农、林、牧、渔场国有土地使用权为主要内容的土地登记注册和颁发土地证书。
初始土地统计是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和初始土地登记资料为基础,对县级行政辖区全部土地按权属单位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的统计,建立县、乡土地统计台帐和统计簿。
第八条初始土地登记的程序一、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根据县级土地管理部门送达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通知书,对土地权属、地类、面积进行核实后,据此向县级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二、县级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土地登记申请,进行全面审核,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三、县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进行注册登记,填写土地登记簿、土地归户册和土地证书。
地籍管理地籍信息管理
土地统计不仅仅是以数据反映土地的分类、面积、权属、 分布、质量状况,它还指以土地统计设计、土地统计调查、土 地统计整理、土地统计分析预测为内容的土地统计工作全过程。 做好土地统计工作必须以建立土地变更原始记录和基层土地统 计台帐为基础和前提。
土地统计制度
土地特性
区域性 有限性
动态性 可更新性 多功能性
地籍档案管理
(5)地籍档案的统计是以数字形式反映地籍档案的数量和状 况的基础工作。地籍档案管理的利用是地籍档案管理的目的, 也是地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集中体现。
地籍档案的利用包括编制地籍档案检索工具和地籍档案提 供利用方式两大部分。
地籍档案检索工具是提供查询和储存地籍档案的一种手段, 使用者可通过它迅速查找到必要的文件材料,档案保管人员也 可通过它查找或系统地向使用者提供地籍档案。地籍档案检索 工具由档案室统一编制,以实现土地管理档案的集中、统一管 理。
地籍档案管理
地籍档案管理
(3)地籍档案工作组织管理的科学化
管理科学化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高效率的利用 离不开科学的组织管理,只有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管理相 结合,才能使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
科学组织管理与先进技术设备的采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 方面,科学管理需要运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作为管理手段,另 一方面先进技术设备的运用又要以科学的组织管理为基础。这 是因为对技术设备本身就存在着管理问题,如果没有对档案工 作的全面科学管理,再先进的技术设备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用。
地籍管理总论课件
土地社会评价
评估土地对社会发展、环境保 护等方面的贡献,促进土地的 可持续发展。
土地生态评价
评估土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确保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相协调。
土地综合评价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等 多方面因素,对土地进行全面、
客观的评价。
土地统计
土地统计调查
通过统计调查获取土地利用、权属、 税收等方面的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 依据。
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地籍管理的任务。
土地登 记
要点一
总结词
土地登记是地籍管理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对土地权利的合 法性进行审查和确认,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土地登记是地籍管理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对土地权利的合 法性进行审查和确认,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土地 登记需要建立完善的登记制度和程序,确保登记过程的公 正、公开和透明。同时,土地登记还需要与地籍测量、土 地评价等其他地籍管理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地籍管理 的任务。
续利用潜力。
土地登 记
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登记
登记信息查询与公开
依法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进行登记, 确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提供土地登记信息查询服务,满足社 会公众对土地登记信息的查询需求。
登记资料管理
建立完善的登记资料管理制度,确保 登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土地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
评估土地的产出效益、投资回 报等经济价值,为土地市场交
土地评价
总结词
土地评价是地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对土地的 属性、价值、用途等进行评估,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 依据。
详细描述
土地评价是地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对土地的 属性、价值、用途等进行评估,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 依据。土地评价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确保评估 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土地评价还需要与地籍 测量、土地登记等其他地籍管理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 成地籍管理的任务。
总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籍管理办法
总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籍管理办法(1992年8月18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军用土地地籍管理(以下简称地籍管理),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合理规划利用土地,提高其军事、经济效益,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房地产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土地使用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籍管理是指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建立档案等一系列工作的统称。
第三条地籍管理必须确保地籍资料的系统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现势性,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步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
第四条地籍管理实行按级归口管理。
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负责全军的地籍管理工作;各军区、各军兵种、国防科工委等各大单位(以下简称各大单位)后勤基建营房部门负责本区域、本系统的地籍管理工作;军级以下后勤营房部门负责本单位的地籍管理工作。
第二章地籍调查第五条地籍调查是通过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土地的位置、权属、界址、用途、面积和利用现状的活动。
土地的权属、界址、用途和利用现状发生变化,应进行变更地籍调查。
第六条全军性的地籍调查由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拟定方案报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批准实施;区域性的地籍调查由各大单位批准实施。
日常变更地籍调查由军、师(旅)、独立团后勤机关组织实施。
第七条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一)准备资料。
权属调查前应收集土地来源证明材料,准备地籍调查表(式样见附件一)、界址调查表(式样见附件二)和调查底图。
调查底图可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原有地籍图或营区平面图。
无调查底图的宗地,可边调查边绘制调查草图。
(二)实地调查。
地籍调查人员会同宗地边界邻方委派的指界人,到实地核实宗地的界址及使用情况。
实地调查的结果应全部标绘在调查底图上,并填写地籍调查表。
(三)埋设标桩。
有明显界标物(墙壁、水沟、围墙、道路等)的界址线,必须标明界址线位置,无明显界标物的界址线,需要时应在其界址点位置埋设标桩,并按界址点顺序编号。
(四)纠纷处理。
无争议的界址线,交界双方应在界址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土地更新调查
土地更新调查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库为基础,利用 近年分辨率为 2.5米的卫星遥感影 像图,结合建设用地报批、开发复垦等相关资料,通 过室内判读和外业实地调查,按新土地分类对工作区 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全面的更新调查,利用调查成果对 工作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进行更新,从而保证数据 库成果的充分应用。
外业成果检查 验收
分幅数据接边、 构图 临时库 坡度级别、田 坎系数处理 系统数据库
线、面属性录
图形拓扑检查, 属性数据检查
融合行政区域, 录入零星、国 有和飞地等数 据
数据入库、不 同比例尺数据 接边
土地更新调查流程图
—2002年1月1日起试行机关报的《土地分类》体
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分为:3个一级类,15个 二级类,71个三级类。
灌溉水田
商业用地 工矿仓储用地 未利用土地
耕地
生天田
果园
农 用 地
园地
桑园
建 设 用 地
公用设施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 住宅用地
未 利 用 地
林地 牧草地 其他农用地 牧草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地 特殊用地
耕地:13003.92万公顷(19.51亿亩) 其中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607.15万公顷 (0.91亿亩) 园地:1002.38万公顷(1.50亿亩) 林地:22760.87万公顷(34.14亿亩) 牧草地:26606.48万公顷(39.91亿亩)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407.53万公顷 (3.61亿亩) 交通用地:546.77万公顷(0.82亿亩)
外业调查
(1)外业调查工作中使用的图件 1∶1万分幅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底图;参考使用数据库 打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权属界线图,遥感影像图, 交通水系图等;内业资源整理使用1∶1万分幅土地利 用现状调查膜图,用于成果转给、标注,是外业调查 主要成果之一。
(2)外业调查工作中的填图 新增图斑首先根据测量结果标准地类边界,图斑 边界无变化则直接写图斑地类、土地所有权性质,用 地单位;线状地物地类,宽度,零星地类标注;权属 界标注。 外业填分幅图,内业进行分幅膜图描绘,编制下 式图斑号,整饰、着墨。 对于新增地物应进行补测,对于遥感信息与实地 有出入的,可以采取膜图与影像图套全的方法,测绘 的方法纠正。
③ 分类体系不一样 概查仅分大类(老一级类,新一、二级类); 详查为老二级类、新三级类。 ④ 调查基本单位不一样 概查:数量不能统计到县或乡; 详查:调查数据则统计到村,并落实到每个地类图斑。 ⑤ 精度不一样 概查:<1∶50000(或1∶50000放在的1∶25000)地形图 (全国地形数据库),航电卫1∶25000。 详查:>1∶50000的地形图、航电、更为精确。
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与土地日常管理工作相结 合,在对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的同时,及时将 办公自动化信息叠加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中,使土 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能动态反映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 保障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现势性。
资料的收集及技术准备
数据分析确定技术路线 1:5000、1:10000 DOM影像输出 建立权属字典 图形、属性质 量检查 内业分幅矢量 数据采集 转绘境界、权 属调绘成果
(6) 成果资料
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Ⅱ地籍调查表; Ⅲ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原始记录; Ⅳ地籍勘丈原始记录; Ⅴ界址点测量成果表; Ⅵ地籍图与宗地图; Ⅶ地籍图分幅接合表; Ⅷ宗地面积计算表; Ⅸ以街道为单位的宗地面积汇总表; Ⅹ城区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Ⅺ地籍测量技术总结; Ⅻ检查验收报告。
(7)地籍调查成果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4)地籍调查的内容
① 概述 税收地籍中地籍调查:向谁收税(纳税人);收多少税(纳税的 土地面积和等级); 产权地籍中地籍调查:土地权属状况(土地所有者,使用者,位 置,界地);土地等级;土地利用。 ② 主要内容 土地权属及数量调查:对宗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的界限的调查; 现场标定宗地界址位置;绘制宗地草图、调查用途、填写地籍调 查表; 地籍测量: 权属调查基础上,用仪器测量 地籍测量: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地籍原图绘制; 面积量算。
其他土地
根据土地调查工作性质和特点,将现有调查业务分为
公益性土地调查和非公益性土地调查两大类。
公益性土地调查:主要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条件 调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等政府职能性、公益性、基
础性的土地调查,这类土地调查主要由政府投资。
非公益性土地调查:主要指城镇地籍调查、建设用地勘 测定界等涉及单位及个人土地权益的市场中介性土地 调查,这类土地调查经费主要来自于申请土地调查的 单位及个人。
(3)类型:
① 按调查时期和任务不同 初始地籍调查——土地初始登记前的区域性第一次普遍调查; 变更地籍调查——土地变更登记前的对变更宗地的调查。 ② 按进行区域功能的不同 农村地籍调查——结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规程》。 例:五结合的调查方法 调绘村行政界与村权属界;调绘地类图斑界与独立工矿企业事业 单位界;调绘线状地物地类与调绘铁路、水利工程等土地权属界; 调绘零星地类与独立企事业单位的水块土地权属界;调绘土地利 用现状图与权属图。 城镇地籍调查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பைடு நூலகம்
我国自1984年开始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截止到 1996年全部完成,并将数据成果统一到了1996年10 月31日同一时点。这次调查,全国组织了50多万专业 人员,采用航空为主的遥感资料和大比例尺地形图, 全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逐地块调绘量算面积,查清 了每个地块准确的土地数据。逐级汇总出全国土地类 型、数量及分布。农业土地面积普查是全国农业普查 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项调查是以全国土地详查的原始 资料为基础,通过土地变更调查取得分行政村的耕地 面积数据。这一重大成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制定有关政策、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外业调查:按照外业调查技术要求,将变化要素上图, 并填写记录表;另一方面将外业调查的图件成果进行 数字化,形成变更数字化图;信息部门对数字化变更 调查成果进行集成,建立变更年度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库,并汇总出表,计算变更流量;
更新后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集中存放在用户的服务 器上,与规划国土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在一起,集中进 行管理,各处室、各单位以及区(分)局通过计算机 网络调用数据库中的图件和数据。
在土地更新调查工作中,将 2.5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正射影像 经过纠正后,通过 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叠加到 2002 版 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形成了土地更新调查工作底图。 既保留了遥感卫片丰富的影像信息,又有线划图斑信息和地类代 码。通过室内判读可以清晰地辨认大部分的更新信息,辅之于必 要的外业实地调查工作,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较小的工作 量,获得最大的工作效果,避免了重复劳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库和遥感卫片相结合,使得土地更新调查工作和数据库进一步完 善,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目的 ① 为制订国民经济和有关政策服务 调查所获的准确的土地信息资料可为编制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 提供切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② 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③ 为建立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制度服务; ④ 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全面管理土地 服务。
(3)任务
基本任务是:以县为单位,按土地利用现状分 类,对各种类型用地的面积(数量)、分布和 利用状况进行全面调查。
一、土地调查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含义 按土地利用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分布,又称土地数量 调 查。 关于土地分类: ——1984年9月颁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全国 土地利用现状用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 其中,一级分8类: ①耕地;②用地;③林地;④牧草地;⑤居民点;⑥工矿用地 水域;⑦交通用地;⑧未利用土地。 二级46类
地籍管理的方法和内容
准确的土地调查数据资料,是正确认识土地国情、国 力的前提,也是制定科学的土地政策,确保国民经济 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基础。为此, 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调查工作很重视,提出建立 国家土地调查制度。 1998《土地管理法》修订时,又对土地调查制度做出 规定:“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 这一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土地调查是各级土地行政主管 部门的一项法定的职责和义务。
(3)外业调查工作中外业调查手簿的填写 (4)权属变更调查 在原权属界线两端画“X”,以示清除;将双方法人 代表共同确认的界址点或拐点(符号⊙),利用测 量或图解法,标绘出调查底图上并注明编号;两点 连线确定权属界线位置。
(5)土地详查内容 ① 查清材和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外的厂矿、 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 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 ② 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并量标出各地类面积; ③ 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出土地总面积 和各地类面积; ④ 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 状图(岛图) ⑤ 调查、总结土地权属及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 出确权意见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设。(编写报告)
(4)概查与详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全面范围的土地全面调查,可分为概查和详 查。 土地概查与详查之间的区别: ① 目的不一样 概查为战略研究、区域性规划提供依据,适用于全国、全省和大 的区域范围; 详查为县以下乡、村指导生产、制定规划和计划之用,特别是为 地籍行政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基础依据。 ② 内容不一样 概查:面积概数和大概分布状况; 详查:不仅提供较为准确铁面积数据和具体的分布状况,而且还 要查清权属界线和行政境界,为更新土地数据打基础。
(5)地籍调查程序
准 备 工 作 组织准备 收集分析资料 踏勘设计 调查计划 仪器表格 培训 权 属 调 查 制作调查工作用图 划分调查区、预编地籍号 发放指界通知书 现场审核申请书申报内容 确界、设置界标 勘绘制字地草图 填写地籍调查表 地 籍 测 量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地籍细部测量 制作地籍图 面积量数 补填地籍调查表 制作字地图 技术总结 文 字 总 结 工作报告 资 料 整 理 检 查 验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