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资料收集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资料收集方法

资料收集方法

一、文献法

(一) 概念与特点

1.概念

(1)定义:根据一定的调查目的而进行的收集和分析书面或

声像资料的方法。

(2)文献:专门建立起来储存与传递信息的载体,是人们从事各种社

会活动的记录。

广义的文献——一切文字、符号、图像、视频、音频等。

狭义的文献——文字和数字记载的资料

(3)基本要素:有一定的信息(知识内容);有一定的物质载

体;有一定的记录手段(声音、图像、符号

等)

2.特点

(1)通过文献调查可以得到启发,确定调查课题

(2)可以对调查对象形成初步印象

(3)可以了解与调查课题有关的政策、法律

(4)间接性(不直接接触调查对象,减少调查者的主观影响)

(5)效率高,花钱少,且不受时间限制(历史性)

(6)不完全性(没有直接反映或很少有与调查课题相关的文

献资料)

(7)历史性决定着记载的资料与现实有出入(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文献

记载时的时代局限性)

(二) 文献资料的种类

1.根据文献资料的加工程度

(1)原始资料:未经加工的或者仅在描述水平上整理加工的资料(如

实验记录、谈话记录、观察记录、日记、笔记、信件、档案、统计报表等)。

(2)次级资料: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系统整理过的资料(如文

摘、评述、年鉴、辞典、百科全书等来自于原始资料或他人的研究成果的资料)。

2.按文献资料的形式

(1)文字文献:用文字记录的文献资料。

(2)数字文献(统计文献):用数据、表格等形式记载的资料

(统计报表、统计年鉴等)。

(3)图像文献:用图像形式反映一定社会现象的文献(电视、电影、

图片、照片、录像等)。

(4)有声文献:用声音反映一定社会现象的文献(唱片、磁

带、CD等)。

(三) 文献资料的收集

1.紧密围绕研究课题收集文献资料,尽量收集原始资料(数目检索、计算机检索;向专家咨询)

2.文献资料的鉴别与筛选: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有用的文献类型和篇目,对可能得到的文献进行归类(选择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内容上引用不同观点、事实的代表作)。

3.文献资料的摘录:从文献中抄录或摘录有关内容(指示性文摘:只摘录作者、出版单位、题目、主题等,不对内容进行摘录;报道性文献:对其内容、观点、材料、数字进行摘抄等)。

二、观察法

(一) 概念与特点

1.概念

(1)定义:调查者带有明确目的,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及其

辅助工具,直接从社会生活的现场收集资料的调

查研究方法。

(2)涵义: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观察活动;是一种在自

然状态下的现场观察(不干扰被观察对象的活动、

所处社会因素和生活环境);观察研究手段主要靠

人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及其延伸物(如照相

机、摄像机、录音机等);所观察到的主要是被观

察对象的外显行为。

社会学名著——

《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

(美)威廉·富特·怀特

作者于1936至1940年,对波士顿市的一个意

大利人贫民区进行了实地研究,他以被研究群体

——“街角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观察对象的

环境和活动中,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

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和活动方式,

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

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

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论。

2.特点

(1)能获得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和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2)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到不经掩饰的可靠社会现象;

(3)便于研究不能、不便、不需进行语言交流的社会现象(如

对集群行为的研究);

(4)简便易操作;

(5)不能进行大样本观察(只能对有限的少数典型单位进行定性观察

分析);

(6)不能控制所观察的环境,影响观察效果(只能做小范围局部观察,

无法控制突发事件);

(7)难以收集到被观察者主观意识方面的资料;

(8)结果受调查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及调查者的主观因素影

响较大。

(二) 观察法的类型

1.结构性观察和无结构性观察

(1)结构性观察:根据统一设计的观察记录表或记录卡所进行的观察

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严格而详细的观察项目,能获得详实的材料,可对材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2)无结构性观察:观察着并不预先规定标准化的观察项目和要求,

仅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灵活进行的观察。该法较灵活且适应性强,简单易行,但无具体项目而不能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适用于探索性研究和有深度的专题研究。

2.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1)参与观察:观察者加入到被观察群体中,在与被观察对象的共同

生活中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加入其中,打成一片,消除戒心,全面观察)

优点——观察到的情况全面细致、深入可靠,有一定的被观察者的心理体验。

缺陷——打成一片,易受到被观察者的感染而使观察结果可能会带有感情色彩。(客观性)

(2)非参与观察: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被观察对象进行的观察。

优点——较客观,不易带有感情色彩。

缺陷——不能深入了解情况,只能得到感性认识,不能排除被观察者发生的偶然事件。

(三) 观察法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

2.全面性原则(对事物不同侧面、角度、层次进行全面观察,了解客观事物全貌)

3.深入性原则(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4.持久性原则(克服观察过程的单调枯燥,才能细致全面)

5.遵守法律道德原则(不违法违规,遵守公共道德)

(四) 观察法的过程

1.制定调查计划(结构性观察要求制定详细的观察计

划,确定选择观察的对象、时间、地点)

2.进入观察现场(如有需要,进入前要求得被观察者

的意见,说明身份、来意及需要怎样的配合)

3.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复说明来意,消除其戒心;借助亲友的介绍;有条件与被观察者共同生活一段时间,相互了解沟通,达到信任;了解当地风俗、语言习惯、道德规范等)

4.观察与思考结合(观察只是手段,要得到可靠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