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与研究
研究生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探索
研究生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探索摘要: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递增,必然要求研究生教育管理适应形势的变化。
文章简要概括了目前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简要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变管理模式、增强管理者自身专业素质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管理随着1999年以来研究生招生的逐年扩招,在校研究生人数迅速增加,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100万,研究生在校人数的增加,必然要求研究生教育管理适应形势的变化。
一、现阶段我国研究生管理存在的问题1.研究生管理模式落后研究生各环节管理一般由学校的研究生学院负责,权力主要集中于研究生学院,院系几乎没有自主权,较少主动参与其中。
这种管理相对简单,便于总体调控。
但每个学院有自己的一些情况和特点,这种模式缺乏一种有效的意见反馈渠道,学生和导师只能被动地接受研究生处的规定、任务,没有发言权,这样只会影响研究生培养管理的质量。
2.学习环境和条件严重滞后研究生的人数迅猛增长,但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得上人数发展,教室等教学资源相对紧缺。
在图书资源方面,重点高校图书文献资料相对充裕,而一般高校相对贫乏,研究生资料查询受到限制。
在实验条件方面,缺少实验仪器设备,有限的资源使得研究生的科研只能停留于理论层面。
高校学术氛围不浓厚,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不多,只是偶尔举办,导致学术研究信息闭塞。
3.辅导员配置不尽合理,比例普遍偏低对于日常管理工作没有设置具体负责的辅导员,往往是由研究生教学秘书兼职,研究生秘书平时的事务繁杂,同时还要承担辅导员所有的责任,这就会导致其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日常性事务,只是被动地接受上级部门的通知去执行,缺少主动性。
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议1.更新管理模式建议在二级管理模式下,研究生学院主要负责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监督、协调、宏观管理,制定宏观政策;院系则负责各学院具体的管理工作,并制定切合本学科及专业的特点、适合本院系实际的管理规定。
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旨在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通过分析当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不足之处,提出优化课程体系的建议,以促进研究生教育的持续发展。
引言 a.介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 b.引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主题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 a.课程体系的结构 b.课程内容的设置c.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问题 a.课程内容与科研实际需求脱节 b.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 c.国际化程度不高对策与建议 a.优化课程内容设置 b.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 c.提高国际化程度结论 a.总结研究成果 b.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我国研究生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然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现行课程体系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因此,开展对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在课程内容方面,主要以学科理论知识为主,缺乏跨学科的知识学习。
教学方法多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
现行课程体系过于注重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跨学科知识的传授,导致研究生缺乏综合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难以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行课程体系国际化程度不高,缺乏与国际接轨的意识和视野。
为了优化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应调整课程结构,增加跨学科课程,注重综合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入研讨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提高研究生的学习效果和独立思考能力。
应提高国际化程度,鼓励与国际接轨的教材和师资引进,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针对“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展开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详细探讨了“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管理体系、课程设置、实习实践环节和质量评估机制。
最后结论部分给出教育管理对策的建议和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对“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进行研究,可以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提供有益参考,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培养模式、管理体系、课程设置、实习实践、质量评估、对策、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改革举措,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医学基础知识、精湛医学技术和良好医德医风的高水平医学人才。
随着医学领域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医学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传统的医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
而“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于“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来说,如何有效地整合资源、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优化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和培养效果,为医学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1.2 研究目的“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对策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当前我国“四证合一”研究生培养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旨在通过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对策,促进“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持续改进与发展。
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模式的探索
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模式的探索作者:苗汝昌,耿倩,赵仰生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8期苗汝昌,耿倩,赵仰生(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摘要:针对当前研究生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立足三个依托,全面管理、综合培养”的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新模式:依托纵向科研团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依托横向班级做好事务管理和综合能力培养,依托研究生会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该模式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09-03作者简介:苗汝昌(1977-),男,山东鱼台人,硕士研究生,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耿倩(1988-),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赵仰生(1989-),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近几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呈现跨越式发展,研究生数量逐年递增,研究生教育和管理的复杂性增加。
如何针对高校和研究生实际情况,解决当前研究生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是高校研究生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生教育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思想政治教育淡化当前,研究生教育过程中重专业、轻政治理论已是普遍现象。
大多数研究生将主要精力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对政治理论关注较少,虽然高校在研究生中开设了政治理论课程,但由于内容枯燥使研究生产生抵触情绪,教育效果不佳[1]。
研究生的第一教育人———导师,通常侧重于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忽视研究生的思想教育,育人作用发挥不明显[2]。
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平日多忙于烦琐的管理事务,与身处实验室的研究生交流较少,难以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教育引导作用有所缺乏。
对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
对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并从思想教育、学术研究、导师指导、研究生自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管理对策一、引言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最高层次的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招生量不断扩大,如何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适应加快改革、扩大开放和加速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生教育管理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办好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教育,对高校而言,就是培养人才的活动。
管理,代表一种权力和职责,作为一种推行或施行既定目标的活动,一直发挥着自身的作用。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其教育管理过程具有较之于其他层次高等教育管理过程更为突出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研究生教育是一种具有特定学位标准的大学后继续教育,是一个独立阶段的教育,它集学习、科研以及技术工作于一体。
因此,研究生教育标志着一个地区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它的发展更直接、更紧密地受到社会需要和大学本科教育发展情况的制约。
再次,研究生作为被管理者具有特殊性。
研究生来源不同,成分较复杂,年龄结构跨度大,各自生活经历差异明显,入学后要进行课程学习,又要进行科学研究,既是学习者又是科研者,在教学上及课题研究中不同学科专业以及不同研究方向的要求都有较大差别,加上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较强,自由支配时间较多,形成了学习活动的分散性独立性,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团体。
这说明研究生培养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三、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几点对策1。
搞好思想教育,打牢思想基础研究生经过以前的学习生活,在思想上已经趋于成熟。
但思想教育工作仍不能松懈。
关于高校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模式的探讨
关于高校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模式的探讨摘要:实施校院二级管理是研究生教育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教育管理体制。
本文从高校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模式出发,分析高校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的现实背景,对二级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了特定实际管理工作环境下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我国研究生教育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一级管理模式,即研究生院模式(也称集约式管理模式),行政管理相对强一些;一种是二级管理模式,即松散管理模式,以导师和院系管理为主,学术分量相对强一些。
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增长和培养类型的进一步特色化,研究生统一由学校研究生院(部)进行一级管理的模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研究省教育管理模式,逐渐转变自身职能,适当下放管理权限,实施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
而如何在二级管理模式下更为有效的开展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课题。
1 高校研究生教育实行二级管理模式的现实背景1.1 适应研究生招生培养规模扩大化的需要近年来,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在校人数从过去的几十人或几百人发展现在的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有的高校已经达到上万人。
研究生培养方式日益增多:学术型、专业型、工程硕士等。
在这种形式下,原有的研究生院一级管理模式和少量的工作人员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实际需要。
从科学的管理的角度出发,实行二级管理成为研究生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是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国家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对高校内部研究生教育管理也提出改革的要求。
对于高校来说,校级研究生教育职能部门面临着转变职能、下发权利的问题。
按照原国家教委关于研究生院的职责的规定“根据国家计划、科技发展、社会需要和可能条件,研究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招生计划”,“遴选硕士生指导教师,加强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对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等等。
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 05 0
2 0 0 6 2 07 0 2) ( 08
3 4 6.8
3 8 9. 4 4 2. 4 9 4.
l . 18
91 . 65 . 6. 1
我 国在 校研究生规模 将近 10 ,随着2 0 年扩招 5万 09
规模 的进 一步扩 大 ,预计  ̄ 2 1年 我 国在 校研究 00 生将超过 10 。研究生数量 规模 的不断膨胀 ,使 9万 高校研 究 生教育 管理工 作难 度大 大增 加 ,原有 的
(资 料 来 源 : 根 据 各 年 度 《 国 教 育 事 业 发 展 统 计 公 全
报》与教育部网站数据资料计算整理 )
( ) 二 研究 生群体 结构复杂化
随着研 究生 的数量 逐渐 增 多 ,研 究生群 体 的 结 构 也 呈 现 复 杂 化 的趋 势 。 首先 在 入 学 生 源 方 面 。过往 研 究生 主要是 有一 定社会 工 作经验 的往 届 同专业 毕业 生 ,而现 在则 既有应 届毕 业生 也有
2 0 年第 7 09 期 ( 总第 1 7期 ) 5
・
主 柱啃 之 乏
T HE M ODERN EDUCATI ON OURNAL J
N o. 2009 7. G ene a , o. r !N 1 57
教 育 管理 研究 ・
新 时 期 研 究 生 教 育 管 理 的 现 状 、 问题 与 对 策 研 究
新性 学 习。教育理 念不是 以人 为本 ,而是 以知识
( ) 究生就业形势严峻化 三 研
在 国内本 身就业 市场供 大于求 和国际金 融海
啸的双重环境 下 ,研 究生 的就业前 景不再 如9 年 0 代那样 平坦 ,网络上甚 至 出现 “ 研究 生不如本 科 生”、 “ 就业 率与学历 倒挂 ”之类 的文章 。尽 管
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与研 究 生培 养 质 量 的关 系 成 为 当 下 高 等科 研 院校 面 临 的 重 要 问题 。研 究 生 这 一 群 体 既 是 高 等科 研 院校 培 养 专 业
科 研 人 才 的 目标 对 象 , 同时 也 是 深 入 掌握 专 业 技 能 , 能 够 为企 业 创造 价 值 的技 术 性 人才 , 对 我 国 的各项 发 展起 到 良 好 的催 化剂 效 用 。鉴 于 此 , 不 断 提 升我 国研 究 生 的科 研 能 力 与 专 业 技 能 已 成 为 推 动 我 国 人 才 发 展 的 一 项 有 效 措
施 。然 而 , 现如 今 却 面I 临着 每年 超 百 万 的研 究生 人 数规 模
与原 有 的教 育 管 理模 式 不 相 匹配 的情 形 , 这将 对 我 国研 究 生 的科 研 能力 与专 业 技 能 的培 养 形成 遏 制 , 长 此 以往 将 对 我 国的 人 才培 养 形成 一 定 的负 面 影 响 。 由此 , 适 时 改革 现 有 的研 究生 教 育 管理 模 式 已经 迫 在眉 睫 , 针对 研 究 生 的培 养 进 行 系统 化 、 科 学化 的 教育 管 理模 式 创新 将 成 为推 动 研
同) , 国家根 据 当 年 的考试 成 绩整 体 分布 情 况 , 统 一制 定 国
家单 科 最 低 分 数 与 国家 最低 总分 数 线 进 行研 究 生 初 试 录 取筛 选 , 各 高等 院校 参 考 国家 制定 的 各科 分 数线 进行 自主 划线 筛 选 研 究 生 。 只 有通 过初 试 分 数 线 的考 生 才 有 资 格 进 入 复试 , 由此 观 之 , 考试 成绩 作 为研 究 生 录 取 的第 一 参 照标 准 , 成 绩 起 到 了至 关 重要 的作 用 , 并 且 呈 现 出总 体 与 局部 二 者 不 可 分 割 的 应试 成 绩 局 面 。成绩 独 大 的局 面 已 多被 社会 各界 人 士所 诟病 , 通过 调研 发 现 , 近 7成 的教 师 普 遍反 映研 究 生 总人 数 与 生源 质量 之 间呈 现 反 比关 系 . 研 究 生人 数增 长 的 同时 , 生 源 质量 逐 步下 降 ; 5 成 以上 的教 师 反 映现 阶段 的研 究 生较 5 年前 相 比 , 应试 能 力有 所提 高 , 而科 研 能 力 却严 重 下 滑 。这些 调 研结 果 表 明 , 随着 研 究生 扩 招
研究生教育校院二级管理的实施与模式创新
研究生教育校院二级管理的实施与模式创新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给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如何更好地适应规模发展,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已成为研究生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改革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逐渐转变自身职能,适当下放管理权限,实施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越来越得到各高校的重视。
一、实施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的现实背景1.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一方面,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年招生人数已经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时的1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33万人,在校研究生数由1980年的2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70多万人,2005年全国在校研究生人数已达到1〇〇万人;有的学校或院系在校研究生与在校本科生的人数已经出现“倒挂”的现象。
另一方面,培养类别趋于多样化,除统一招生的全日制研究生外,高校还存在非全日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异地联合培养研究生、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
另外硕士研究生的学制要求也不统一,有的2.5年,有的2年,有的3年,甚至学校内部不同的学科学制也不完全相同。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也在不断推进内部各项管理体制的改革,对如何在规模扩张的条件下保证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各高校都陆续出台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从学校层面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力量,招收优秀生源等;从研究生层面看,陆续实施博士生资格考试制度、预答辩制度、论文双盲评审制度、论文质量抽查评估制度等。
工作量的成倍增加,给学校研究生教育职能部门(研究生院、部、处)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2.发展和深化高校学科建设的需要学科建设是髙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高等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存在着互为需要、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学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层次、结构和水平。
研究生规模的迅速发展,促使学校进一步重视学科体系的规划与建设。
浅析研究生二级管理模式
浅析研究生二级管理模式摘要:研究生二级管理制度在研究生培养、管理的模式中,逐渐受到各高校认可。
二级管理制度可以更大更有效的发挥学生团体、学院和研究生院的作用。
不但有利于学院及导师直接与研究生保持较紧密的联系,提高对研究生的管理效率,有利于院系管理人员发挥自主管理功能,更有利于学科及专业的发展及壮大。
关键词:二级管理;学院;研究生院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改进和加强管理模式,适应当前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是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和管理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实施院校的二级管理便是在此探索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管理方式,旨在更好地发挥管理者的作用,提高在校研究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创造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高科技、高水平的人才。
一、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现状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中主要存在两种管理模式:第一种是集约式的管理模式,即研究生院模式。
由学校统一制定各学院、各专业研究生的每个培养环节的实施方案,统筹管理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成绩及日常事务。
第二种是松散式管理模式,即二级管理模式。
此种管理模式中,以院系和导师的管理为主。
研究生院(部)的职能主要变为根据上级和学校的宏观决策制定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发展规划,制定研究生基本管理条例,并与研究生培养的职能部门保持联系,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院系及导师根据研究生院的管理方向及目标,结合学院及专业特色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指导学生的日常培养及管理工作[1]。
二、研究生二级管理的重要性1.优化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实施研究生二级管理模式。
既可以使学校研究生院的管理人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和讨论研究生培养的战略性问题,又因为学院及导师成为研究生管理和培养的主体,能够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学院内部各种教学资源与人才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2.促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创新。
我国研究生总人数迅速增加。
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主要策略探索
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主要策略探索摘要:在21世纪,我国高校研究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人力资源中的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
因此,必须探索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主要策略,培养出有利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校研究生,让高校研究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主要策略中图分类号:g647 ?摇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215-02一、引言高校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教育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总体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
因此,加强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笔者进行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主要策略。
二、加强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如今,在我国高校研究生日益扩招的新形势下,研究生的数量以及专业类别都在日益增多,研究生的培养类型也变得更加丰富,这就要求高校不断创新研究生管理方法,加强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提升高校研究生管理效率。
我国高校应该通过信息化建设建立研究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本信息库,确保研究生的各方面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研究生信息资源在导师之间的共享,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完整的、规范化的研究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本信息库,并且将其作为高校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数据源。
与此同时,可以利用数据仓库来实现高校不同的职能部门的信息的密切联系和共享,从而打造出一个完备的高校研究生电子信息档案。
我国高校应该建立各级研究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相关单位的信息共享与发布体系,确保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之间、教育主管部门内部、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之间以及各高校之间能够进行信息共享、信息流动,确保各级研究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的业务系统直接的密切的联系,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研究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
探索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
探索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管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本科和研究生管理系统的持续改进,需要更合适和有效的方法。
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实施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综合”管理模式,系统地管理本科生和研究生,确保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管理方法相辅相成,研究生和本科生相互补充,共同进步。
关键词:研究生;本科生;“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实践重视大学生的教育质量。
为确保研究生和本科生能够轻松应对各种挑战,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
高校不仅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较高专业技能的人才,还要有极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为确保高素质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有效培养,高校要结合新形势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本科生和本科生的管理模式。
因此,合理科学地运用高校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高校管理研究生与本科生的现状(一)本科生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随着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确保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人才,减轻当前的就业压力,社会越来越重视本科课程。
健康教育和管理系统。
由于高校本科生人数不断增加[1]。
因此,有必要根据本科生的组织和课堂学习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生进行检查和监督,并指导和批评违反管理制度的大学生。
(二)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随着国家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不断关注人才培养的重视。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毕业,研究生人数逐渐增加。
高校没有及时完善和完善研究生管理制度,使研究生教育体系成为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年龄更大,经验更丰富,思想更成熟,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2]。
其次,研究生在科研和创新方面有更多的机会和能力,具有极高的科研水平和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有必要不断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组织,领导能力和综合素质。
交叉学科团队中研究生创新能力“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交叉学科团队中研究生创新能力“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王建军李梦方莉俐来源:《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年第09期摘要:本研究在对交叉学科团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组建交叉学科团队、重塑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完善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研究生团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改革,提出了提升交叉学科团队中研究生创新能力“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并将该模式在中原工学院低维量子物理与材料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中进行了实践。
实践效果表明,“四位一体”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交叉学科团队;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目标。
而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两类主要因素。
其中,缺乏创新的信心、经验和动力,缺乏创新素养是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个人因素,这与研究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学术交流有关。
导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创新学术氛围薄弱、实验条件差,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外部因素。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發展,多学科、多部门协同攻关,有组织的团队科研行为正在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相应地,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从传统的单一导师制向交叉学科团队培养模式转变。
在交叉学科团队培养模式中,导师成员知识结构丰富,思维模式多样,研究手段互补,能有效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团队中的共享实验平台、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能够有效解决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外部问题。
但是,研究生学科团队培养模式仍存在组织管理松散、课程体系无序、教学模式混乱等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因此,将交叉学科团队建设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探索科研团队中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部分高校已经对交叉学科团队建设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协同与融合问题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深化,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往往以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评价为主要依据,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运作情况和教师教学水平。
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各高校之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学方法改革以及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000字】。
1.2 研究意义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重要但相对薄弱的领域。
其意义在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研究生教育持续发展。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全面了解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校和教师的自我评估和自我提升,激励他们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升专业水平。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和构建适合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以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更好地评估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和提高学生学习成果。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也可以为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和优化资源配置。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重点围绕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展开研究,分析传统培养模式的优缺点,探索创新的培养模式,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与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是高校培养的重要人才之一,其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创新将对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通过对现有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探索,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出改进和创新的方案。
这有助于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水平。
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可以推动学科发展和知识传播。
通过深入探讨不同的培养模式,可以促进知识的创新和产出,推动学科发展和进步。
也可以促进高校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索,以期能够全面了解目前的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创新的培养方式和方法。
通过对传统培养模式和创新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为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提供具体建议和实践指导。
探索研究生教育的项目式学习模式
探索研究生教育的项目式学习模式项目式学习模式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探索研究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教育模式一直备受关注和探索。
近年来,项目式学习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引起了研究生教育领域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项目式学习模式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基本概念项目式学习模式是指学生通过参与和完成项目来进行学习的过程。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需要面对具体的问题或挑战,积极主动地调查、分析、解决问题,并最终产出实际成果。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项目式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项目式学习模式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1. 培养实践能力:项目式学习模式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参与各类项目,研究生不仅能够学习专业知识,还能够积累实际操作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项目式学习通常需要学生组成团队合作完成任务。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合作、解决矛盾和冲突等,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其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际项目的完成,学生能够了解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种能力对研究生的从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项目式学习模式面临的挑战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很多研究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学校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2. 资源投入较大:项目式学习需要提供相应的实践环境、设备和资源支持。
这对学校的投入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校和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 评价标准难以确定:由于项目式学习的学习成果通常是实际项目成果,评价标准相对较为灵活和多样化。
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管理问题的探索
1 . 科研 院所在 学科建 设 、 管理体 制上 受到 了 一定制 约。 科 研
院 所 受 自身 的 职 能 和 定 位 的 限 制 , 研 究 生 教 育必 须 服 务 于 本 单 位 科 研工 作 的 全 局 。 社 会 需 求 逐 渐 减 少 的传 统 优 势 学 科 在 科 研 机 构 中所 占 比例 偏 大 , 而 市 场 急 需 的 应 用 性 专业 的 研 究 生 培 养 能 力 不 足, 一 些 代 表 国际 新 科 技 发 展 方 向的 交 叉 学 科 、 综 合 学 科 的发 展 较慢。 同时, 与 高校相 比, 缺 乏一 支专 职 的 教 育 管 理 队 伍 和 健 全 的规章制度 , 研 究 生 的 课 程 体 系不 完 善 , 缺 少 研 究 生 培 养 所 必 须
的 人 文 社 会 科学 氛 围的 熏 陶 。
设“ 特 种 动 力 武 器 系统 研 究 中 、 , , 。 该 中心 为 研 究 所 和 高 校 “ 产、 学、 研” 结合 的技术合作机 构, 旨在 依 托 西 北 工 业 大 学 航 天 学 院 雄 厚 的人 才 力 量 优势 和 在 导 弹 与 航 天 领 域 突 出的 技 术 实 力 , 搭 建 以创 新 研 究 、 合作开发 、 型号保障 、 人 才 培 养为 主 的 学 术 交 流 平 台。 通 过 项 目合 作 、 联合成立课题组、 设立研究基金、 人才 资源 共
将 学 科 与 科 学技 术 发 展 的 前 沿 和 特 点 紧密 结 合 , 2 . 科研 院所研 究生学科设 置范 围偏 窄, 与国际上先进 的研 究 享 等 多 种 方 式 , 生培 养模 式存 在差距 。 随 着研究生 教育改革以及 国际化的发 展 提 高 研 究 生 的 交 流 与 合 作 能 力 , 并 将 研究 生专 业 学 习与 课 题 实 践 趋 势, 研 究 生 培 养 模 式 向 着 多元 化 的 发 展 方 向 转 变 。 美 国 的研 究 生 院制 度 , 改 变 了学 院 单一 和 分 散 培 养 的 管 理 模 式 , 设 立 了集 研
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浅析
张 峰 杨 欣
( 北科 技大 学 ) 河
摘 要 :近十年来 ,我 国的研究生教 育迈 入 了快车道 ,呈现快速发展 的态势 。研 究生数量的急速 膨胀 ,不 可避 免地影响
甚 至 强烈 冲 击 着传 统 的研 究生教 育 管理 体 制 和 教 育 培 养方 法 。 果 我 们 对 这种 冲 击和 影 响 视 而 不 见 , 有 可 能造 成 数增 质 降 。 如 将
I 新培创人的 的高次肩着识 P酉究 教 是 国 等 育 最 层 , 负 知 创 蹴 和养新才 i 生育我高教 l
双重任务 ,在我 国未来的社 会主 义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来 , 随着研究生 教育 事业的迅速发展 , 招生人数不断增长 。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 研
要 由研究生院负责 , 二级管理 由学院负责 。 研究生学 院与各 学院的关系是平行的 , 研究生教育 由研究生学 院负责 , 但是
一
研究生教育管理 , 后者即微观的研 究生教育管理 。 狭义的研 究生教育管理即高校 自身研究生 内部管理。 研究生教育管理 体制是指确定研究生教 育管理的地位 、 作用 、 责划分及其 权 彼此关系的根本制 度。 它除 了规定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由谁
来管理 ,以什 么形式进行管理以外 , 还确定研究生教育管理 内部 各种 组 织 的 地 位 、 作 用和 相 互 关 系 。
现 行 的研 究 生 招 生 制 度 周期 长 , 工作 环 节 多 , 业 命 题 专
种类多。 随着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革 , 研究生院基本承担 了 招生的各项具体的工作 。 学院除了负责完成专业命题外 , 要 组织调剂 , 复试工作 , 特别是普通研究生的调剂工作要持续 个多月的时 间,给管理 工作人 员增加 了巨大的工作负荷 。
关于高校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模式的思考
高 校研究生 是推动国 家科学技 术进步 高层次 人才的重 要来源, 是推进社 会不断 向科学 文明化发 展的后备 力量。高 校研究
生教育 担负着培 养,塑造 ,规范这 一群体 的任务 ,为国家 建设培养 高层次高 素质的 创新人 才是高校 义不容辞 的责任。 目前, 我国已 经进入了 高等教育 大众化的 阶段, 研究生 规模不断 扩大,研 究生所占 比例持
的话 ,那我国 研究生的 综合素质 将大打折 扣。
2. 对高 校研究生教 育二级管 理模式的
思考 基于上述 背景,研 究生二级 管理模式
产生 并日渐得 到改进, 目前我国 大多数高 校采 取了校、 院二级管 理模式, 但由于这 种模 式目前还 不完善, 实际理的效 率[ 3]。 根据本 人从事 研究生管 理的工作经历,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下:
1. 3 适应研究生团体新特点的需求 研究生 的培养目 标是国家 高级科 学研 究 人才,培 养目的 是希望他 们能够通 过研 究 工作对某 一专业 领域的知 识有所增 进。 因 此,这一 群体从 一开始就 被赋予了 创造
的 职责。这 种身份 决定了他 们的思考 习惯 就 是去为未 知问题 给出答案 ,决定了 其行 为 习 惯 就 是 要弥 补 和 完 善 社会 现 实 的 不 足 ,决定了 它们的 道德习惯 必需要维 护社 会 的和谐和 规范。 作为一个 独立的受 教育
群 体 , 研究 生无 论在 生源 、年 龄、 阅历 、 知 识、心理 素质及 经济生活 等方面都 有与 本 科生不同 的自身 特点,并 且随着社 会经 济 的 发 展 呈 现出 新 的 特 点 ,研 究 生 的 诚 信 ,学术道 德,人 文精神等 在一定程 度上
受 到了经济 利益和 社会环境 的冲击, 研究 生 的人文教 育已显 示出格外 的重要性 ,研 究 生思想道 德教育 及管理队 伍向专业 化转 化。
建筑类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问题探究
1数量与管理 良性发展 的矛盾 . 当前 大 部 分高 校 的研 究 生教 育 管 理工 作在实际运行 中缺乏 必要的保 障机 制 ,也没有相对完善 的评 估机制来对管 理措施 、管理绩效进行评价 。领导 的理 论上高度 重视与实践 中人 员不足 、经费 短缺等形成尖 锐的矛盾 ,使研究 生思想 教 育 成 为 主观 随 意 性 较 大 的工 作 。普 遍 缺乏量化 的考 核和评估机制 ,无法客观 公正地评判 思想教育管理 的效果 ,最终 致使 评价研究 生仅 以合格的论文为依据 出现 了研 究生教育 中普遍重科研能力与 学 术 水 平 轻 思 想 政 治表 现 的 局 面 。 上级 管理层在 工作过程 中针对 出现的 具体问 题没有及 时的进行相关政策 的调整与补 充 ,缺乏相应 的制度建设 ,以人 治代替 法 治 。在 处 理 相 同 问题 时 因 为基 层 管 理 者 的 个 体 差 异 导 致 处 理 结 果 的差 异 。 研 究生数量 的增 加也给研究生基层 管理者 带来 了严 峻 的挑 战 。鉴 于 专业 的特 殊 性 ,大量 的研 究生又跟随指 导教 师在外 进行 科学研究工 作,导致基层管理者 的 精力 分散 ,疲于应付 ,这也是管理水平
【 摘要 】随着研究 生队伍的不断壮大,研 究生教 育管理工作的滞后与招生规模扩大婀 矛盾 日益显现。笔者就建筑类院校研究生为例作为分析对象,探讨 了当下研究生教育管理 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及案进行 了 阐述 。
【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管理 ;对策
( ) 多 渠道 开 展 继 续 教 育 和 在 职 一 培 训 高 职 院校 图书 馆 要 把 馆 员 的继 续 教 育作为提高其素质的重要举措 。加强继续
建筑类研宄生 育管理 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与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研究生招
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教育管理难度逐渐加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研究生教
育管理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工作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
管理主要面临导师的培养与合格跟不上研究生扩招的速度,没有完善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
制以及学校研究生管理人员不足等等问题。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现状,以
及研究生所具有的特点,对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研究生教育管理新方法,推进研究生教育管理新模式的构建,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管理;探索与研究
一、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了显著
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其他各个国家的价值观与文化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国人民的思
想价值观[1]。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研究生都是通过本科生直接考入和学校保送的,所处年
龄正是其思想价值观念与世界观定格的关键时期,由于研究生所接受教育程度较高,眼界
较为开阔,具有思维灵活、对陌生事物充满好奇以及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等特点。
在当前快
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下,研究生的思想价值观与世界观在形成的过程中,容易受其他国家价
值观与文化的冲击,从而造成研究生思想价值观念与世界观的错误。
所以对研究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有
必要的。
二、研究生所具备的特点
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生活阅历相对丰富,思想观念较为成熟,能够独立自主的安排
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同时,研究生在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人生目标与生活态度较为明确,所以应针对研究生所具有的特點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
(一)研究生的学习特点
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与生活,研究生对所学专业的知识体系已经熟练掌握,并且大部
分研究生对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精神,但是由于研究生扩招导致研究生人数较多,
增加了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导致导师对于研究生的指导力度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研究生的学习时间与学习方法方面自主程度较高,所以容易产生松懈的心理[2]。
最后,
由于研究生需要达到考核指标,所以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科研学术方面,忽视了对个人
素质的提高。
(二)研究生的生活特点
进入更高层次学习的研究生,大多数处于25到30岁这一年龄阶段,与本科生有所不同,处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不再希望依靠父母与家庭,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经济独立。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所面临的压力较大,主要包括经济压力,学业压力以及婚姻压力这
三个方面。
研究生的生活方式大多为三点一线,因为他们大多数时间都用于学术研究和查
阅资料,这种生活方式导致其交友范围较小,娱乐活动较少,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三)研究生的思想特点
经过本科近阶段的学习,研究生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彷徨与青涩,他们的思想观念较为
成熟,具有较为明确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态度,渴望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注重个人能力的
培养。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希望能够与导师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
同时,由于受到各方
面因素的影响,许多研究生开始重视个人利益,在奉献的同时考虑回报,在集体利益中寻
求个人利益。
三、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在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模式中,班级依旧是基本的组织形式,所以研究生需要围绕
班级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要不断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加强班级建设。
对研究生实行班级管理,是科学合理有效的,通过实行班级管理对研究生进行教育管理以
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意义。
现阶段大多数研究生班级均采用横向编班的教育管理
模式,该模式有利于加强导师对研究生进行的日常管理,便于展开针对性教育。
同时横向
编班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
(一)研究生缺少班级归属感
通过横向编班的教育管理模式使得不同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在一个班级内共同相处,不
同导师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法的不同,导致同一班级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较少,相互之间缺少磨合与交流的机会[3]。
(二)班级之内缺乏信息沟通
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对辅导员有极强的依赖性,相比于本科生,研究生的心智与思想
较为成熟,遇到问题往往选择独立自主的解决,而不是像本科生一样上报辅导员,正因如此,即使在同一个班级之中,班干部也很难能够掌握其他同学的具体情况。
(三)导师管理与班级管理之间存在空隙
相比于班级,研究生与导师在一起的时间较长,而导师往往忙于工作,只能够对研究
生的学业进行一定指导,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当导师有加强对学生管理教育
的想法时,往往因为双方没有共同空闲时间而作废。
导致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缺乏管理,
从而出现一系列安全隐患。
四、构建纵向编班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
所谓纵向编班模式是指以导师的科研团队和实验室为标准进行划分,纵向编班模式的
班级里,学生与导师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朝夕相处,有利于培养相互之间的默契、班级
归属感以及集体凝聚力。
与此同时,还能够将研究生党支部建立在实验室和依托科研团队建立,发展党支部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研究生党政建设。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心智更加成熟,独立性强,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对于研究生的教育管理需求与本科生相比较弱[4]。
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氛围,创造优秀的学术交流气氛对于锻炼研究生自主科研能力这一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但现有的横向编班模式不利于为学生营造学术交流的氛围,新型的纵向编班模式在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方面不如横向编班模式,但可以通过导师对研究生的具体管理方法来弥补,还能够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有利于科研项目的发展。
五、总结
通过研究发现,虽然研究生相比于本科生思想与心智等方面更加成熟,独立性强,对自身的管理能力较强,但是仍然存在缺少班级归属感、信息传递不通畅、组织观念与纪律性较差、集体意识薄弱等教育管理问题。
为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根据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特点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塑造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与世界观。
同时,在对研究生编班的过程中,用纵向编班模式取代横向编班模式,弥补横向编班模式的缺陷,为研究生创造浓厚的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的氛围,推进研究生的党建工作,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捷枚,李忠维,汪喆伦,张洁.创新导师角色定位合理界定导师责任——基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角度[J].求知导刊,2015(23).
[2] 李秀英,郑一淳,张志勇,胡宝贵,董利民.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初探——以霍普金斯大学为例[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7(S1).
[3] 闵令江,刘焕奇,沈伟,潘庆杰,赵勇,罗世明.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及创新——以青岛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 2016(30).
[4]李杨,王学江,杨扬,安魁,朱淼.开拓创新,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7(02).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