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必修一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2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 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
周天子的命令 , 向天子交纳贡品 , 平时镇守疆土 , 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分封制内
、作用:通过分封制 , 开发了边远地区 , 加强了统治 , 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
容、作用
、进步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促进文化交流 , 扩大统治疆域 , 使周的统治延续
4
数百年。
5 、局限性:随着实力的变化, 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 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定义;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
度。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度;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
宗法制内
③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
实质;根据血缘的亲疏 ,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容、作用
, 作用;①凝聚宗族 ,防止内部纷争 , 强化王权 , 把“国”和“家”密切结合。保证王权的稳定
保证贵族的特权;②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从而保证了政权的平稳
过渡 ,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
级。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源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
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秦统一后在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辟五尺道 ,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开始将该地区纳入中原政权
版图
皇帝制度称号:始皇帝, 自称“朕” , 命为“制” , 令为“诏” , 印称“玺” , (皇帝独尊);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权至上);皇位终身且世袭(皇位世袭)
郡、县、道、乡、里(行政)、亭(治安、公文传递)。
郡县制特点:①郡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②郡县长官皆由中央调动任免, 不得世袭;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史实:( 1)首创皇帝制度,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2)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
(3)地方机构:全面推行郡县制。
秦朝中央评价:
集权制度( 1)当时积极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使秦朝国力增强 , 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 , 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起了重要作用。
(2)当时消极作用:方便秦朝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压榨, 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人民起义和秦的速亡。
( 3)后世影响: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和不断发展 , 奠定了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
本格局。
完善的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汉武帝设置中朝(或叫内朝)参与决策机要, 削弱丞相等外朝权力;
(2)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 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后来参加政事堂会议官员都位同丞相。
中央
( 3)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理行政、军事、财政 , 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分割
相权。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相权不断削弱, 百官听命皇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汉武帝设刺史 , 后发展为州;
地方元朝设置(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 地方设行省、腹里(中央直辖)、宣政院辖地(西藏吐蕃佛教国师帝师)行省的行政、经济、军事等各项权力的行使都受到中央的节制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地方服从中央
先秦世官制、汉朝察举制、隋唐科举制
选官制度科举制评价:打破士族垄断、引入士人从政、提高行政效率、追求公平公正、形成重学风气;(消极)偏考儒家经义, 扼杀创新精神等
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 直辖六部 , 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
②②明成祖朱棣选拔翰林院官员为殿阁大学士, 入值宫内的文渊阁, 随侍皇帝 , 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
决策。内阁制产生
③后来地位提升:大学士取得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位居六部之上。主持阁务的首辅
更是权压众臣。
清朝设置军机处:
(1)起因:雍正帝为用兵西北 , 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2)职能转变:由帮办军务 , 到总揽军国大事
(3)特点:①简:机构简单 , 人员精干 , 有官无吏②速:办事效率高③密:保密性强④专:全国军政大权
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 难免出现失误 , 容易引发暴政
(2)使大小官员只能唯上是从 , 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 , 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3)普通民众几乎没有任何的民主自由权利, 人身和财产得不到根本保证 , 创造性积极性受到极大压制
(4) 束缚了文人的头脑 , 阻碍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极大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与国外的开放交
流、科学技术的革新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
必修二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 1)原始阶段;采用“刀耕火种” 。
铁制农具和( 2)春秋战国;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中国古代第一牛耕技术的次农业革命。
出现及其改(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到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增。出现播种工具耧车、耦犁、一牛进挽犁。
(4)唐代;出现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
战国时期: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
水利工程
汉代:井渠
井田制商周时期;名为国家公有,实为国王所有。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
均田制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国家授田给农民 ,农民承担赋役
另外大量存在的: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
以小农户个体(男耕女织)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丝织业汉代:花色品种二十多种。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褝衣。丝绸之路。唐代:绒线毯。官营规模大, 私营作坊兴起
棉纺织业宋代: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
元代:黄道婆革新棉纺织工艺, 棉布逐渐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②周:以青铜器为代表。西周青铜器作为礼制象征, 代表权力秩序。
冶金业①秋战国:铁器、炼钢、淬火工艺③汉代:用煤炭做燃料, 水力鼓风的水排
④南北朝:灌钢法⑤北宋:有用煤冶铁的明确记载
①始时代:彩陶和黑陶②商中期:原始青瓷
陶瓷业③东汉晚期:制瓷技术成熟, 出土青瓷器④唐代:越青邢白、景德镇和大邑白瓷、唐三彩, 釉下彩绘⑤宋代:景德镇瓷器
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概述古代中国的“市”的形成与发展。
①秦代:法律规定明码标价、当面付钱
②汉代:“市”有专门管理机构 , 有亭楼门墙。(只设在国家规定的大都市中的固定场所, 并且交易时间固定在日中至日落前)
③南北朝:草市形成 , 特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离城镇稍远 , 位于交通便利地点, 政府也实行行政管理经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①过程:魏晋时开发江南;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南宋, 江浙成为经济重心;(“苏湖熟 , 天下足”) , 完成南移。②南移的原因:北人南迁, 带来劳动力与技术 , 南方稳定 , 自然条件优越 , 统治者重视。)
④唐代:草市作用十分显著 , 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⑤宋代: A 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市分散于宅屋之间;沿街列铺形成商业街, 城郊和乡村也出现市 ,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视。北宋初年, 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四川成都首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