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整理】青蛇毒(血栓性静脉炎)中医诊疗方案
静脉炎药方
血栓性静脉炎偏方-股肿汤药物组成当归12g 泽泻12g 丹参15g 白茅根15g 牛膝15g 血竭5g 川芎l0g 黄柏l0g 苍术10g 丹皮l0g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
加减变化:病程后期加生黄芪、党参、茯苓、三棱、莪术、泽兰、地龙,去黄柏、苍术、木通;神疲少气懒言,舌苔薄白,脉沉缓者,加桑寄生、菟丝子、续断;肢体麻木怯冷者,加干姜、附子、桂枝、全蝎、蜈蚣。
还可配合①外涂酊剂:红花、赤芍、乳香、没药、忍冬藤、丹参等份,加入15%酒精溶液浸泡后涂擦患肢,每日涂2次。
②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2周为一个观察疗程。
③燥湿止痒洗方:用于患肢出现营养障碍或发生瘀滞性皮炎或继发感染,药用苦参、白鲜皮、马齿苋各30g,黄柏、苍术、乌梢蛇各15g,徐长卿、土槿皮各12g,红花10g,水煎熏洗患肢,每日2~3次。
适应病证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
病案举隅章某,男,50岁。
因高处坠落致右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耻骨联合分离1小时人院。
即行急诊清创内固定,同时作左股骨踝上骨牵行术。
2周后拔除牵行钢针,翌日出现左小腿及膝上方肿胀,皮温增高,逐渐加重并向上蔓延,伴发热。
体检时左腹股沟处触及条索状物并有压痛,考虑为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予静脉造影后证实。
先予20%甘露醇250 ml和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每日2次,治疗1周后肿痛未见减退。
诊见舌苔黄腻,脉濡数。
改用上述中药内服、外洗,并以丹参注射液静滴,2天后肿胀开始减退,至第10天肿胀基本退尽,皮温趋正常,无压痛。
经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血栓消失。
评按血栓性深静脉炎中医谓之“股肿”,系因久卧、外伤、手术等因致气血不畅,脉络痹阻,水津四溢,聚而为湿;流注下肢,蕴而化热,早期宜清热化湿、散瘀通络。
方中当归、月参、血竭、川芎活血祛瘀止痛;黄柏、苍术、白茅根、泽泻清热利湿解毒;丹皮凉血活血;牛膝通达气血,引药下行。
若瘀滞日久,久病必虚,故病程后期加用益气通阳之品以扶正祛邪,增强活血利水之力。
医案分享:血栓性静脉炎
医案分享:血栓性静脉炎
医案分享:血栓性静脉炎--茵陈赤小豆汤
处方:茵陈、赤小豆、炒薏仁、泽泻、炒苍术、炒黄柏、苦参、防己、佩兰、木通、白蔻、生甘草
水煎服,每日一剂
中医辨证: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芳香化浊
临床效果:王某某,女,42岁,工人。
患者左腿肿胀,疼痛,发热,卧床不起已半月之久,经过治疗而未效。
左下肢自膝关节至足背,较健肢粗5.5cm,小腿肚紧韧,压痛明显,皮肤灼热,其色深红,沉重,纳呆食少,口干不欲饮,舌苔白腻,脉象滑数,小便短赤。
诊断为血栓性静脉炎。
治宜清热利湿,芳香化浊,佐以活血通络。
拟用“茵陈赤小豆汤”。
服药6剂发热顿减,小便增多,腿肿略减。
后又连进12剂,肿胀疼痛大减,饮食增进,舌苔悉退,但小腿肚仍紧韧发硬,压痛明显。
再以原方加牛膝,炒地龙,赤芍,忍冬藤,继服。
共治疗两个月余,症状消失,行动自如而痊愈。
按:“茵陈赤小豆汤”乃本人临床应用已30余年,经观察治疗血栓性经脉炎疗效颇著。
而对于凡是因湿邪(热)而形成的一切下肢疾患,均有较好效果,诸如深、浅静脉炎,淋巴管炎,小腿丹毒,下肢溃疡,湿疹,脚气等。
药方因人而异,用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治血栓性静脉炎中药秘方
治血栓性静脉炎中药秘方治血栓性静脉炎中药秘方1 清营解瘀汤【来源】奚九一,《中医杂志》(3)1982年【组成】益母草60~100克,紫草、赤芍、丹皮各15克,紫花地丁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营解瘀。
【方解】本病系由热壅络脉致瘀所致。
故方用益母草凉血化瘀利水;紫草、赤芍、丹皮善清营分之热;紫花地丁、甘草以及大黄(外敷用)具有解毒泻热,消肿作用。
据临床观察,内外并治。
具有疗效高,消肿快,后遗症少的优点。
【主治】急性血栓性静脉炎。
【加减】舌质红、脉滑数,热偏重者,加牛角片15~30克,生石膏60~100克,柴胡10~15克;苔厚腻黄,湿热偏重者,加生(或制)大黄5~10克,黄芩、黄柏各15克。
重症患者,加服清络散(自拟):广角粉3克,牛黄1.5克,三七3克。
研成细末,分2次一天内冲服。
外敷大黄糊,生大黄粉500克,玉枢丹(即紫金锭)10克,面粉等量,用温水,稀醋调匀如糊,涂敷患肢,包裹、隔日换药1次,一日外敷3~5次。
【疗效】治疗60例,结果全部有效。
其中急性期35例,均获临床治愈。
亚急性期25例,临床痊愈13例,显效11例,改善1例。
6.2 解毒通脉汤【来源】刘奉五,《刘奉五妇科经验》【组成】桃仁9克,大黄、水蛭、虻虫各6克,银花藤30克,生石膏24克,丹皮、延胡索、赤芍各6克,连翘15克,栀子、黄芩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脉止痛。
【方解】产后血栓性静脉炎,是由于寒湿阻络,恶露不下,毒邪逆窜经脉,气血壅滞,堵塞血脉,郁久化热而致。
方用水蛭、虻虫、二药均入血分、化瘀血、祛死血,通利血脉九窍;辅以桃仁活血化瘀;大黄苦寒入血分,化瘀血,清解血分毒热;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破血。
因湿毒热邪瘀阻血脉,故多见高热,患肢疼痛,故加用石膏,连翘,栀子,黄芩清热解毒而散结;银花藤即忍冬藤,不但能清热解毒,尚有通血脉活络的作用。
仅用一味性平的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稍事通气以助血行。
中医外科-第二节青蛇毒
3
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 情;同时应注意保暖和防止受伤,以免引发感染 等并发症。
05 预后评估与康复指导
预后评估指标和方法
01
02
03
临床症状和体征
观察患者疼痛、肿胀、皮 肤颜色等变化,评估病情 改善情况。
血热瘀滞证
病程较长,局部症状较轻,但皮肤色素沉着明显,伴烦躁、失眠。治宜凉血活血 、化瘀通络,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
内外兼治原则及实施步骤
内治法
根据辨证分型选择合适的中药汤 剂口服,以调整机体内在环境,
达到治疗目的。
外治法
包括中药外敷、熏洗、湿敷等,可 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症状,促进 康复。
实施步骤
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
患者因左下肢红肿疼痛就诊,诊断为湿热瘀阻型青蛇毒。经口服四妙勇安汤加减及外敷金黄膏治疗后,症状明显 缓解。讨论认为该患者辨证准确,治疗方法得当,故取得良好效果。
案例二
患者因右下肢皮肤色素沉着、轻度肿胀就诊,诊断为血热瘀滞型青蛇毒。经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及中药熏洗治疗 后,症状逐渐改善。讨论认为该患者病程较长,内在环境紊乱较重,故治疗时间较长,但最终仍取得满意效果。
中医外科-第二节青蛇毒
目录
• 青蛇毒基本概念与特点 • 青蛇毒辨证施治原则 • 药物治疗方案及作用机制 •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 预后评估与康复指导
01 青蛇毒基本概念与特点
青蛇毒定义及发病原因
定义
青蛇毒是中医外科病症名,指因湿热瘀结于下肢,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 出现下肢筋脉肿胀、色紫、灼热、疼痛,并常发生浅静脉炎或结节性红斑等病 状。
中医如何治疗静脉炎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医如何治疗静脉炎呢
导语:静脉炎也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患者患上这种病症之后,经常会有疼痛肿胀的感觉,少数的患者还会伴有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等现象。
很多患者采用
静脉炎也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患者患上这种病症之后,经常会有疼痛肿胀的感觉,少数的患者还会伴有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等现象。
很多患者采用一些治疗手法之后都感觉不尽人意,事实上,采用中医的方法来治疗也是不错的。
那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是如何治疗静脉炎的呢?
静脉患者的中医饮食治疗
1.静脉炎的饮食热毒伤络型病人(反复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趾端可发生坏疽及溃疡)宜食清热解毒,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茶、梨、西瓜、马齿觅等。
可饮用菊花茶、金银花露或用荷叶、竹叶、鲜车前煎汤代水。
2.静脉炎的饮食血瘀阻络型患者(喜暖怕冷,足趾端皮肤苍白,持续胀痛,无溃疡),可进食生姜羊肉汤、鸭、鹿血、山碴、桂枝、桂圆肉;忌生冷。
3.气血两虚型患者(形体消瘦乏力,患肢肌肉萎缩,皮肤枯皱脱屑,创面经久不愈)宜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等。
可用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炖牛肉食用。
通过上面的一些有关介绍,我们了解了中医上是如何治疗静脉炎的,食疗法也是中医上一种很常见的方法。
所以患者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一些对病情有好处的食物,最好坚持一段时间。
而且,最好避免长时间站立等不利于病情的行为。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青蛇毒
门诊病历血栓性浅静脉炎初诊:主诉:主症(□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发病形式(□突发□持续发作□反复发作),主症病程__年__月__日,伴随症状(□低热□其它__ __),伴症病程__年__月__日。
病史:患者于__年__月__日因【□劳累□感染□下肢破溃□情志□其它__ __】出现症状【□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局部皮肤色素沉着】,伴随症状(□低热□其它__ __),在__ __ __医院诊断为血栓性浅静脉炎,予【□中药□西药__ __ __】治疗后,症状(□无□有)缓解。
__年__月__日患者因复发因素【□劳累□感染□下肢破溃□情志□其它__ __】再发,刻下:症状(□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其它__ __)身热(□体温正常□体温<37.5℃□体温<38.5℃□体温<39℃)、纳呆(□无□有)、乏力(□无□有)、患肢肤色(□鲜红□暗红)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无□有)既往史:□无□有【□高血压□糖尿病□足藓□其它__ __】。
个人史:吸烟史:□无□有(__年__支/天),饮酒史:□无□有(__年__两/天)。
过敏史:□无□有(__ __过敏)。
查体:体温__ __ . __℃,静息脉率:__ __ __次/分,呼吸:__ __次/分,血压:__ __ __/__ __ __ mmHg。
一般情况可,□无□有急病面容,□无□有贫血貌。
心肺(□正常□异常__ __),腹部(□正常□异常__ __),头颅(□正常□异常__ __),四肢(□正常□异常__ __),皮肤(□正常□异常__ __),其他阳性体征(□无□有__ __)。
舌苔脉象:舌质(□舌质红□舌质淡红□边有齿印□其他__ __),舌苔(□苔黄腻□舌质淡红□苔白腻□苔薄黄□苔薄白□苔薄白润□少苔或无苔□其他__ __),脉象(□脉滑数□脉濡数□脉滑数□脉细弱□脉细滑□脉弦□脉细弦□脉弦细□脉沉细□脉细数□其他__ __)。
中医问诊之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问诊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问诊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学科。
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
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论治是诊疗依据。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中药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
今天,我们来介绍中药问诊之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问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发生于浅表静脉内壁的炎症,伴静脉血栓形成。
多发于四肢浅静脉或胸腹壁浅静脉。
常由化学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有刺激性溶液如抗生素、烃化剂、有机碘、高渗糖等),或机械性损伤引起。
也可继发于感染性疾病。
中医学中无相应病名。
但其症状表现与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恶脉”“青蛇毒”有相似之处。
(一)问诊要点本病常见于四肢、胸腹壁浅静脉,沿静脉走向可摸到硬索状物,周围皮肤有红斑、肿胀、疼痛。
发病前多有静脉注射史或静脉损伤史。
(二)分型问诊1.急性期问诊:局部静脉疼痛,沿静脉走向可摸到硬索状物,周围皮肤红斑、肿胀、压痛明显,可伴发热等全身不适。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方用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加减。
2.慢性期问诊;急性期过后,遗留索条状肿块,长期不消,有隐痛、胀坠感。
可反复出现急性期表现。
日久病变处皮肤色素沉看。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消肿。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中医外科血栓性深静脉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血栓性深静脉炎本病是指深静脉腔内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
原因同浅静脉炎。
小腿深静脉炎多因劳损外伤引起,潞股静脉发炎,多因大手术后、产后、损伤后卧床不动所引起。
中医认为久卧伤气,气滞则血瘀,营血流行受阻,水津外溢引起腿肿。
【诊断】1.小腿深静脉炎小腿腓肠肌胀痛及压痛,足背屈起时腓肠肌疼痛,足踝常有轻度水肿,一般无全身症状。
2 .股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在内收肌股管部、骼窝部和大腿深部有压痛,小腿及足踝水肿,全身可有发热。
3 .骼股静脉血栓性静脉炎起病急,发热,脉数。
自臀部以下整个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白;伴发严重动脉痉挛时,肢体极度肿胀,皮肤呈紫红色,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慢性期仅有肢体肿胀。
应注意可并发肺栓塞。
4 .静脉血流图检查可帮助诊断。
【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瘀热互结,津水失布患肢肿胀,痛有定处,站立行走时加重,或有全身及患肢皮肤发热,脉数。
治法:凉血化瘀,利水消肿。
方药举例:桃红四物汤合草薜化毒汤加减。
桃仁、当归尾、赤芍、牡丹皮、怀牛膝、泽兰、泽泻、地龙各IOg,草薜15g,红花5g。
2.血瘀气滞,水湿痹阻患肢肿胀,皮肤苍白或暗滞,自觉沉重乏力,皮肤发凉,舌质淡胖或有紫气,脉象沉缓。
治法:化瘀通脉,温阳利水。
方药举例:补阳还五汤加减。
生黄芭20g、当归尾、川尊、赤芍、三棱、载术、桃仁、土鳖虫各10g,草薜15g,肢冷肿甚,加肉桂3g,熟附子、茯苓、胡芦巴各10g。
本病可通用五香流气饮,使气行、血活、瘀化而血脉通畅。
二、中成药大黄鹿虫丸每次1粒,每日3次。
通塞脉片每次8片,每日3次。
丹参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10次为1疗程。
桂枝茯苓丸每次6g,每日2次。
三、局部处理急性期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病情稳定后再下床活动。
慢性期用桂枝、当归尾、刘寄奴、伸筋草、路路通煎汤,乘热熏蒸浸泡患肢,每日2〜3次。
用弹力绷带缠缚患肢,松紧适宜,有助于静脉回流,防止血液滞留。
血栓性静脉炎的处方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血栓性静脉炎的处方血栓性静脉炎的处方【处方1】金银花、鱼腥草、蒲公英、紫红丹参各25 ~30g,败酱草、赤小豆、生薏苡仁各15 ~25g,地龙、蝉蜕、牛膝、枳壳各10 ~15g,生甘草6 ~10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口服。
10 剂为1 个疗程。
疗效用本方治疗血栓性静脉炎患者48 例,经用药 1 ~3个疗程,其中治愈35 例;显效 6 例;有效 5 例;无效 2 例。
【处方2】益母草50 ~80g,全当归、丹参各20 ~30g,紫花地丁、蒲公英各25 ~35g,紫草、赤芍各10 ~15g,生甘草20 ~25g。
制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温服。
疗效用本方治疗血栓性静脉炎患者53 例,服药15 ~30剂后,其中痊愈46 例,显效 5 例,无效2 例。
随访 1 ~ 2 年,愈者未见复发。
【处方3】鸡血藤、萆薢、丹参各30g,金银花、地丁、川黄柏各20g,王不留行、红花、桃仁、乳香、没药各10g,生甘草15g。
加减若热盛者,加蒲公英、连翘各20g;若湿盛者,加苍术、薏苡仁各15g;若有条索状肿硬者,加山甲珠、地鳖虫各10g;若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桔梗各10g。
制用法将上药加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温服。
疗效用本方治疗血栓性静脉炎患者155 例,其中治愈138 例,显效10 例,有效5 例,无效 2 例。
【处方4】丹参20g,水蛭6g,川芎、苏木、桂枝、牛膝各10g,地龙、忍冬藤各15g。
加减上肢者,去牛膝;肿甚者,加泽泻、赤小豆;红肿甚者,加苍术、黄柏;痛甚者,丹参、水蛭增量。
制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服,10 日为 1 个疗程。
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疗效应用活血通脉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58 例,其中治愈43 例,显效5 例,有效7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94.83% 。
【处方5】黄芪30g,金银花、蒲公英、地丁各20g,皂刺、当归、生地、玄参各15g,炮穿山甲、桃仁、红花、陈皮、甘草各10g,白芷12g,三七参6g。
血栓性静脉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血栓性静脉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血栓性静脉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是没有手术治疗的方法快,但是治疗的效果往往比手术的效果好,所以患者一般不是很严重的血栓性静脉炎我们建议可以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
一般我们治疗血栓性静脉炎是可以采用冬青树叶以及红糖煲汤调理的,也有可以采用芦荟等药材进行治疗。
中医在治疗静脉炎时,多采用外效膏药的方法,下面的一些外用方,您不妨试一试。
一、冬青树叶100克,红糖200克,加水500克,将二者责成糊状,去渣,贴于患处,注意在涂擦前,要先用浓茶叶水洁洗干净惠处,每天涂1次,连涂20天。
二、取山慈菇、没药、乳香、姜黄各15克,当归12克。
一起磨为细末,以醋调外敷。
每天敷1次,15天为一个疗程。
三、取芦荟和酐浆革核2:1的比例加少许冰片,捣烂敷于患处,并包扎。
届湿热痘滞型采用凉敷法;气滞血痰型采用热敷法(即把药膏放在锅中加热后敷之)。
每天换药1次,30天为一个疗程。
四、用没药、大黄、水烃、乳香、板子各50克,但蚕40克,紫草、生甘草、冰片各30克,黄柏25克。
将这些药一起研成细末,过其筛细,越细越好。
取适量药末加适量蜂蜜调成较稠的直剂,敷贴在红肿处,上盖油布或塑科布,再用绷带或胶布固定。
每天外蓖16—20小时,治疗旧为一个疗程。
这篇文章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血栓性静脉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患者可以对于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方法收藏起来。
我们都知道血栓性静脉炎这种疾病可能会导致我们手脚活动不便,严重会影响到我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及时治疗它。
[外科方剂]血栓性静脉炎中药方剂
[外科方剂]血栓性静脉炎中药方剂
血栓性静脉炎的症状表现很是明显,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并不清楚它的病因,但是我们知道它的症状是由很多的原因造成的,对于它的治疗我们一般都是西医的治疗方法。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方剂有哪些吧?
血栓性静脉炎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
〖辨证〗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芳香化浊。
〖方名〗茵陈赤小豆汤。
〖组成〗茵陈30克,赤小豆12克,炒薏仁24克,泽泻9克,炒苍术9克,炒黄柏9克,苦参12克,防己9克,佩兰9克,木通9克,白蔻9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廷来方。
急性血栓性深静脉炎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
〖辨证〗热壅络脉致瘀。
〖治法〗清泄络脉之热。
〖方名〗清营解瘀汤。
〖组成〗益母草60-100克,紫草15克,紫地丁3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生甘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奚九一方。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血栓性静脉炎的相关治疗方剂有了一定的了解,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有很多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治疗。
但是中药方剂我们一定要找专业人士确定好了是可用的哦,不能随便的乱用。
来源:三九养生堂。
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偏方验方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偏方验方血栓性静脉炎是浅表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管腔内血栓形成的静脉疾病,即伴有静脉壁炎症的静脉闭塞症。
浅部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多发生于大小隐静脉,常见症状:局部疼痛,沿静脉走行方向皮肤发红。
并可摸到索条状物,且有压痛。
患肢一般无水肿,也无全身症状。
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常有轻度发热,小腿肌肉疼痛,甚至有抽搐,压迫小腿肌肉或胭窝部可引起程度不同的压痛,足背和踝部常有水肿。
血栓性静脉炎属于中医学“脉痹”、“晋脉”范畴,其病机主要为瘀血阻络,治疗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验方1 益母草丹及治血栓性静脉炎【处方组成】益母草60~100克,紫草、赤芍、丹皮各15克,紫花地丁、生甘草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同时外敷大黄糊剂:用生大黄粉500克,玉枢丹(即紫金锭)10克,面粉等量,以温水、稀醋调匀如糊,涂敷患肢。
包裹,隔日换药1次,一般外敷3~5次。
【功能主治】清络泄热,凉血化瘀。
主治急性血栓性深静脉炎。
【宜忌】治疗期间患肢平放,不宜抬高。
里热或肢体肿痛未缓解者不宜过早套用弹力袜,不宜过早应用益气助阳药、温性活血药和血管扩张药。
肿退或放松软后可逐步进行功能锻炼。
验方2 银花玄参治血栓性静脉炎【处方组成】银花、玄参各45克,苡仁、黄芪、当归、水蛭各30克,黄柏、苍术各15克,全蝎10克、蜈蚣3条、甘草5克。
【用法用量】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10分钟过滤,再加水500毫升,煎15分钟过滤,三煎加水300毫升,煎20分钟过滤,三煎滤液混匀,约1000毫升。
每日1剂,分3次口服,15天为1疗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活血解毒。
主治静脉血栓形成。
验方3 茵陈赤小豆汤治血栓性静脉炎【处方组成】茵陈30克,赤小豆、苦参各12克,炒薏仁24克,炒苍术,泽泻、防己、炒黄柏、木通、佩兰、白蔻各9克,生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芳香化浊。
中药治疗血栓性静脉炎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中药治疗血栓性静脉炎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应用中药或中药制剂治疗血栓性静脉炎有较好的效果,现简介于下:一、甘草:其作用机理初步认为甘草有抗炎及增加身体低抗力的功能,应用方法是口服甘草流浸膏,每次5毫升,每日3次。
二、丹参:具有抗炎及改善微循环的功能,对血栓性静脉炎有较好的效果。
用法:丹参注射液4~8支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
或用丹参注射液2支肌肉注射,每日1~2次。
在缓解阶段或消退阶段采用口服丹参片剂,每次3~4片,每日3次,以巩固疗效。
三、雷公藤:雷公藤片剂或糖浆治疗血栓性静脉炎亦获较好的疗效,主要用于早期阶段,对消除炎症,控制病情较佳。
用法:片剂为每日3次,每次3~4片;糖浆为每日3次,每次10~20毫升。
四、紫金锭:此药具有抗炎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既可以口服,又可以外用,对血栓性静脉炎,有较好的疗效。
为便于临床观察和选择治疗方法,可将血栓性静脉炎分为三度:Ⅰ度为硬肿型;Ⅱ度为红肿型;Ⅲ度为坏死型。
Ⅰ度和Ⅱ度以患者紫金锭10片加适量食醋研磨成糊状外涂,每日4~5次,一般涂后2小时可以止痛,一般一天症状消失;Ⅲ度患者除用此法外涂,还需配合口服紫金锭,每次2片,每日4次,一般涂药2小时止痛, 5天肿胀消退。
五、如意金黄散:有抗菌、消炎、抗溃疡、解毒镇痛的功效。
方法是取如意金黄散加适量食醋或蜂蜜调成糊状敷局部,每日2~3次,对患肢红肿热痛、硬结等有较好的疗效。
注:金黄散系《医宗金鉴》之外科良方,如无成品时也可以在医师指导下配制。
方剂组成及制法: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15 0克,天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150克,天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60克,天花粉30克,上药研成粉末,密封贮瓶备用,治疗时可根据患处范围大小酌情选取用量。
活血通脉汤加味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32例
2 . 2 两组 患 者停 药后 复发 情况 : 观 察组停 药 4 周后 无 复发 病例 , 对 药, 2 0 1 3 , 8 ( 9 ) : 1 0 8 -1 0 9 .
活血通脉 汤加昧治疗下肢血栓 性浅静脉炎 3 2例
杨 宝 顺
关键 词 : 活血 通脉 汤加 味 ; 下肢 血栓性 浅静 脉 炎
照组 复发 6 例, 占2 3 . 0 8 %。
3 讨 论
胃脘痛 是 临床 常见 病和 多发 病 , 是 以 胃脘 近心 窝处 疼痛 为 主 症 的一类 病 症 , 患者 常有 嗳气 、 反酸 、 烧心 、 恶心 呕 吐 、 消化不 良和 胃脘 胀 满等 临床 症状 。 胃主 受纳 腐熟 水谷 , 可 受多 种 因素影 响致 其 受纳 功 能失 常 , 气 机 阻滞 , 胃失 和降 , 进 而 出现 疼痛 症 状 】 。暴 饮 暴食 时 , 胃过 量接 纳 , 易 因食谷 停滞 而产 生 疼痛 ; 若寒邪客胃, 则 可 因 胃气 机受 阻 而产 生 疼 痛 ; 若食 物 过 于辛 辣 、 饮 酒 过度 可 耗 损 胃阴 , 而 过食 寒凉 、 生 冷之 物 时易耗 伤 中 阳 , 进而 导致 胃阴 阳失 调, 或 偏 热偏 寒 , 或 寒 热错 杂 , 而 引 发 胃脘 痛 。若 气郁 伤 肝 , 肝 气 势 必犯 胃克 脾 , 致使 胃之气 机阻滞 并 失合 降 , 进 而 引发 疼痛 ; 脾胃 互 为 表里 , 相互 依存 , 可共 主 升 降 , 故 胃有 病 多 累及脾 , 脾病 亦 可 及 胃, 脾 胃虚 弱 者 易 致 胃痛 ; 脾 阳不 足 时可 引 发 虚 寒 胃痛 , 胃过 燥、 脾润 不 及 时 , 胃可 因失濡 养 而 引发 阴虚 胃痛 。 以上 各种 病 因 均 可 引 发 胃脘 痛 , 有 时单 独存 在 , 有 时 合并 存 在 , 亦 可互 为 转化 。 因此 , 临床 诊治 时应 辨证 论 治 。 本研究发现 , 观察 组 总有 效 率 明显 高 于 对 照 组 。停 药 4 周 后 无 复 发病 例 , 临床 疗效 显 著 。 因此 , 半 夏泻 心 汤 可有 效 改善 胃 2 结 果 脘 痛患 者 的脾 胃功 能 , 消 除 其 临床 症 状 , 且愈 后 无 复 方 病 例 , 具 2 . 1 两组 患 者 的临 床疗 效 比较 : 观察 组总 有 效率 9 1 . 8 9 %, 对 照 组 有 临床 推广 价 值 。
中医外科-第二节 青蛇毒
1、湿热蕴结证
• 【证候】患肢肿胀、灼热,皮肤发红、胀 痛,可触及条索状物,或上下游走,肢体 活动不利。伴发热恶寒。舌质红,苔黄, 脉数 • 【治法】清热利湿,和营凉血。 • 【方药】三妙丸合】胸腹壁有条索状物,固定不移, 刺痛胀痛,或牵掣痛。伴胸闷,善太息等。 舌质淡红或有瘀斑,苔薄,脉弦。 •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解毒。 • 【方药】柴胡清肝汤加减。
2、后期 可用红灵丹油膏外敷;或用熏洗疗法。方用桂枝 30g、当归30g、红花30g等,水煎后浸泡熏洗;形 成溃疡者参照臁疮治疗。
【其他疗法】
• 部分病例可采用手术切除病灶及物理疗法。 封闭疗法、针灸疗法有一定的疗效。
【预防护理】
1、预防 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之品;调畅情志,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长期站立、行走,注意保护 肢体;静脉穿刺术后,局部立即用毛巾湿敷;注 射时注意严格消毒,以免外邪入侵。
(2)胸腹壁血栓浅静脉炎
• 多为单胸腹壁出现疼痛,可扪及纵行索条 状压痛区,长约3-5cm至20-30cm不等,活 动时有牵掣痛,皮肤发红,压痛明显。条 索状肿物位于皮下质硬,与周围组织及皮 肤粘连,用手拉紧条索上下端,皮肤可出 现一条凹陷性浅沟,炎症消退后皮肤遗留 色素沉着。全身症状不明显。
(3)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
• 多发于下肢。在肢体浅静脉出现节段性硬 索条或结节,色红疼痛,当一处硬索条消 退后,其他部位又出现硬条索,具有游走、 间歇、反复发作的特点。发作后可遗有皮 下硬索条或皮肤色素沉着。多无明显的全 身症状,严重者可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
【鉴别诊断】
• 1、红丝疔(管状淋巴管炎) 主要与青蛇毒 急性期鉴别。红丝疔多发生在四肢的内侧, 发病前在四肢远端有感染病灶或皮肤破损 史。起病急,伴有高热,患肢的条索状物 红热、疼痛更为明显,消退较快,不会转 为慢性。
血栓性静脉炎的辨证分型及其证治
血栓性静脉炎的辨证分型及其证治
白洪文;白华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2002()11
【摘要】静脉炎属于祖国医学中的"恶脉"、"青蛇毒"、"脉痹"等范畴.如葛洪《肘后备急方》载:"恶脉者,身中忽有赤络脉起,如蚯蚓状".并指出其病因病机:"此由春冬恶风入络脉之中,其血瘀所作.治疗内服五香汤加味,外敷丹参膏".又如《外科大成》和《医宗金鉴》记载:"生于小腿肚之下,形长二三寸,结肿,紫块,僵硬,憎寒壮热,大痛不食,由肾经素虚,膀胱湿热下注而成,名曰青蛇毒".……
【总页数】1页(P117-117)
【关键词】血栓性静脉炎;分型施治
【作者】白洪文;白华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卫生学校,063004,河北,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063000,河北,唐山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69.9
【相关文献】
1.功能性便秘的辨证分型与证治 [J], 欧春;葛琼翔;赵军超
2.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研究 [J], 毋中明;侯玉芬;刘明
3.血液流变学与血栓性浅静脉炎辨证分型相关性 [J], 毋中明;宋福晨;侯玉芬
4.辨证分型治疗血栓性静脉炎317例 [J], 郑彬彬
5.长“骨刺”不用愁,分证型辨证治 [J], 欧阳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蛇毒(静脉炎)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验证性研究
青蛇毒(静脉炎)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验证性研究摘要:目的通过在我院各临床科室试用我院青蛇毒(静脉炎)护理组“青蛇毒(静脉炎)”的中医护理方案,验证其普适性和实效性。
方法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各临床科室住院治疗的青蛇毒(静脉炎)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由各科医生辨证分型,严格按照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实施落实。
负责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护士,均接受统一的培训和考核。
收集患者住院期间主要症状、实施主要的辨证施护和中医护理技术,以及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针对患者患处疼痛、肿胀这两大主要症状,辨证施护落实100%,4种中医护理技术得到应用,患者疼痛缓解率达到95.3%,肿胀缓解率达到:90%。
结论应用青蛇毒(静脉炎)中医护理方案能有效缓解患者局部肿胀及疼痛。
积极推动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开展,能有效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青蛇毒;静脉炎;疼痛;肿胀;中医护理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影响了患者治疗。
中医青蛇毒是因湿热之邪外侵,以致气血凝滞,脉络滞塞不通而成,以局部筋脉肿胀色红、灼热疼痛,可触及条索状物为特征[1]。
青蛇毒可分为湿热瘀结和瘀阻脉络,湿热瘀结型青蛇毒相当于急性期,病变筋脉红肿热痛,或有条索状物,上下游走,肢体活动不利,舌质红,苔黄,脉数,治宜凉血清热化湿、化瘀通络;瘀阻脉络型青蛇毒相当于慢性期,病变筋脉肿如硬索,拈连不移,牵扯不适,或呈多个硬性结节,皮肤褐黑,胫踝水肿,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脉沉细或沉涩,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散结[2]。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近年来,中药外敷常被用于青蛇毒的治疗,青蛇毒多为气血不畅,肿胀、疼痛多数气滞血瘀,而中药温和有力,抗菌活性有耐热耐压作用[3],故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我院青蛇毒(静脉炎)护理组在梳理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方案、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青蛇毒中医护理方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 对象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各临床科室住院治疗的青蛇毒住院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由各科医生辨证分型,所有患者的护理均严格按照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实施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货整理】青蛇毒(血栓性静脉炎)中医诊疗方案
青蛇毒是因湿热之邪外侵,以致气血凝滞、脉络滞塞不通而成,以局部筋脉呈肿胀色红,灼热疼痛可触及条索状物为特征。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一)诊断依据
1、多发于下肢浅表筋脉,其次是上肢和胸腹壁浅表筋脉
2、患肢常有外伤、感染、静脉损伤(穿刺、输液、输血)等病史
3、急性期,病变筋脉处明显疼痛,有条状压痛区,继而出现红肿灼热,可扪及条索状物,有明显压痛,一般局限在一条筋脉,呈索状上下蔓延。
游走性者多条筋脉受累及病变呈片状红肿,并扪及多个结节,皮肤色素沉着。
4、慢性期,病变筋脉呈条索状结节状肿硬,并与皮肤粘连,表面色素沉着,牵拉时呈沟状,肢体活动时有牵扯感。
多发于下肢者,可有坠胀隐痛,胫踝浮肿。
(二)证候诊断
1、血热淤结:相当于是急性期,病变筋脉红肿热痛,或有条索状物,上下游走,肢体活动不利,可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脉数。
2、淤阻脉络:相当于慢性期,病变筋脉肿如硬索,粘连不够,牵扯不适,或呈多个硬性结节,皮肤褐黑,胫踝水肿,舌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脉沉细或沉涩。
二、治疗方法
(一)中药辩证论治
1、血热淤结:治则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方用五味消毒饮和三妙丸加减。
2、淤阻脉络: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方用活血通脉汤加减
(二)其他治疗
1、推荐方药:四妙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桃仁、生地、赤芍、当归、川芎、地龙、丹参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中医外治法:急性期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等,用水、蜜调制外敷,每日2次,慢性期可用冲合膏等外敷,每日1次。
(三)西药治疗
规范应用改善静脉回流药物、溶栓药物、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同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四)护理调摄要点
患者应卧床休息,制动;合理膳食,禁忌辛辣、油腻等;注重心理护理,及时告知本病知识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消除焦虑、紧张心理。
三、疗效评价
1、临床治愈:患肢发红、肿胀、疼痛、灼热消失,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消退。
2、显效:患肢发红、肿胀、疼痛、灼热消失,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变软、变小。
3、有效:患肢发红、肿胀、灼热基本消失,疼痛减轻,结节或索条状肿物变软。
4、无效:患肢发红、肿胀、疼痛、灼热,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无变化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