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文字学期中作业答案(1)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

北语19春《古代汉语》作业1234满分答案

北语19春《古代汉语》作业1234满分答案

北语19春《古代汉语》作业1234满分答案19春《古代汉语》作业1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是()。

A.诸侯之币重,XXX病之B.临女,无贰尔心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D.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详正确答案:A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中“涕泪”的意思是A.鼻涕和眼泪B.眼泪C.眼泪和鼻涕D.鼻涕正确答案:B下列各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众若眉而B.间益逐鸟C.初齿网休D.牧采取射正确答案:D律诗一般可分为四联,关于这几联的名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A.第一句为首联B.第二、三、四句为颔联C.第六、七、八句称尾联D.每联上句称作出句,下句称为对句精确谜底:D以下代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A.吾日三省吾身B.往之女家C.XXX以其君霸D.师之所为,XXX精确谜底:A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中“载”的意思是。

()。

A.开始B.栽种C.和煦D.记载正确答案:A下列句子中的“走”,当“逃跑”讲的是()。

A.双兔傍地走B.XXX败,XXX出走于外C.XXX而还走D.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正确答案:B子”的词义由“子女”发展为今义“儿子”,它的词义范围的变化属于A.词义扩大B.词义减少C.词义转移D.词义稳定正确答案:B下列句子中的“号”,当“名称”讲的是()。

A.XXX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B.何不号于国中C.事业不同,名声异号D.赐号称王正确答案:CD选出XXX的作品()。

A.XXX,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我见XXX妩媚、见我应如是D.凭谁问、XXX老矣,尚能饭否?正确答案:AB五言律诗的平仄花式有()。

A.仄起平收B.仄起仄收C.平起平收D.平起仄收正确答案:ABCD下列各字属于会意字的是()。

A.政B.采C.伐D.秉精确谜底:BCD指出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是。

A.志——誌B.遁——遯C.煙——烟D.敛——殓正确答案:BCXXX是“春秋五霸”之一T.对F.错正确答案:AXXX不是春秋五霸之一,只是齐国的一任皇帝。

古代汉语(1)一

古代汉语(1)一

《古代汉语(1)》一一、填空题1、传统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许慎对“六书”中“会意”所下的定义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对“指事”所下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对“假借”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3、“四体二用“说中的“四体”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4、几个具有同一的意义和读音而形体不同的字是异体字。

5、异体字形成的原因有三个:分别是人数多,地域广,时间长。

6、“慚”的异体字是惭。

“群”的异体字是群。

7、“寶”的简体字是宝。

“馀”的简体字是余。

8、以秦为分界,可以把汉字发展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阶段,其中古文字范畴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籀文和小篆。

9、《左传》相传是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家认为它是解释孔丘的《春秋》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历史著作。

10、“制,岩邑也。

虢叔死焉”中的“焉”是指事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在那里。

“穆公访诸蹇叔”的“诸”是介词,相当于之于。

二、概念题1、文字:文字是记录和传递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体系。

2、六书:“六书”说是汉代古文经学家从分析大量汉字结构和用字现象中归纳出的造字和用字条例。

3、象形:“象形”的定义及例字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誳,日月是也;4、四体二用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

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

5、异体字: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共写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形式。

换言之,就是所记的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6、古今字: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7、繁简字:繁简字就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是着眼于字的笔画的多少。

8、甲骨文:甲骨文是用刀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称作龟甲兽骨文字、贞卜文字、甲骨卜辞、殷虚文字、殷虚书契等9、金文: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铭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辞。

商周两代出土的铜器以钟鼎为最多,钟是古代的乐器,鼎是古代的礼器,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古汉语文字学期中作业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古汉语文字学期中作业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中作业答案上编音韵学第一章绪论习题解析一、名词解释:1、音韵学: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问。

2、声纽:即声母,简称“纽”。

3字母:古代一个声母用一个汉字代表,被选用的汉字就叫做字母。

每个字母本身的声母就是其所代表的声母。

4、五音: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五种名称,即:唇、舌、齿、牙、喉。

5、七音: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其中名称,即: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

6、次浊: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方法的名称,指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三十六字母中的“明、微、泥、娘、疑、喻、来、日”等都属于次浊音。

7、阴声韵:从韵母最后一个音素的角度对韵母分析的术语。

阴声韵是指无韵尾或以元音结尾的韵母。

如普通话中的[ɑ]、[iɑ]、[ɑi] 等。

8、阳声韵:指以鼻音结尾的韵母,如[ɑm]、[ɑn]、[ɑŋ]。

9、入声韵:指以清塞音[p]、[t]、[k]或喉塞音[ʔ]结尾的韵母。

中古入声韵有[p]、[t]、[k]三种韵尾,如[ap]、[at]、[ak]。

10、韵部:从押韵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归纳的结果就叫韵部,简称“韵”,《广韵》的206韵就是206个韵部。

同一韵部的韵母必须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在中古还必须声调相同);韵头异同或有无不论。

11、摄:对韵部进行归纳,归纳的结果就叫“摄”。

凡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一组韵称为一摄。

如“山”摄包括“元寒桓删山先仙”等7组韵部(包括上、去、入声韵)。

摄的提出使复杂的韵部得到简化,便于人们了解同类韵部的特点及发展规律。

12、等:传统音韵学对韵母分类的概念。

古人根据韵头、韵腹的特点将中古的韵母分为四类,即一二三四等。

其中一等韵的响亮度最大,二等韵也比较大,三、四等韵的响亮度相对较小,四等韵较三等韵更小。

13、轻唇音:辅音之一。

传统音韵学所谓轻唇音即唇齿音,三十六字母中的轻唇音为“非敷奉微”。

古代汉语练习题问题详解

古代汉语练习题问题详解

古代汉语(1)练习题答案练习题一一、论述题1、什么叫宾语前置? 论述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并举例分析说明。

宾语在谓语后面,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句式。

但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或介词的前面(2分) .主要有四种情况:(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

疑问代词可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前置.如《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奚冠,即“冠奚”,戴什么帽子的意思)。

(2)、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前,宾语前置。

如《左传·宣公元年》:“我无尔虞,尔无我诈。

”(无尔虞,即“无虞尔”,不欺骗你;无我诈,即“无诈我”,别欺诈我;现在的“尔虞我诈”就是这种用法。

)(3)、用助词“是”、“之”“焉”把宾语提前。

即将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在宾语和动词或介词之间插进助词“是”、“之”、“焉”等。

如《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4)、介词“以”的宾语提前。

如《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此道题20分,概念2分,下面四点中每点的理论部分3分,每个例子1.5分,若只举例不分析给1分)2、什么是隶变? 论述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并举例分析说明。

隶变是指隶书对汉字形体的改变.汉字的隶变使汉字由象形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2分)。

最重要的标志是:1、改曲为直(2分):把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直、撇、捺、挑、钩的笔画,极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整个字体方正平直,棱角鲜明,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2分)。

例子(2分) 如: “大”小篆中“横”还是一条象人双臂连在一起的弯曲的弧线,到隶书中变成平直的横.(2分) (只列出例子不分析扣1分,下同)2、偏旁混同(2分):小篆不同的偏旁,隶书混合成一个(2分)。

如、、、,变成了“春、泰、、奉” (2分)。

古汉语(一)思考与练习 及其参考答案

古汉语(一)思考与练习 及其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一)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绪论名词解释1.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古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文言文和古白话文两种形式。

2.文言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3.古白话古白话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语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变文,禅宗语录。

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这些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工具书的阅读一、名词解释: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

首创部首编排法,用540个部首编排汉字。

字头下先列小篆形体,后说解。

说解时先释字义,再用“六书”分析形体结构。

《说文解字》确立了“六书”的理论和体系,以秦汉通行的小篆为分析对象,间或举出古文和籀文,保存了汉字的篆文资料和古音古训,对于我们认识甲骨文和金文,了解词的本义和演变,以及阅读古籍,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大徐本、小徐本《说文解字》的原本已失传,世所通行的是宋初徐铉的校定本,称为“大徐本”。

徐铉之弟徐锴著有《说文解字系传》,称为“小徐本”。

3.清代《说文》四大家是指清代注解和研究《说文》的四位最著名的学者,其著作如下: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

4.《尔雅》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词典,其作者和著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目前学界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大抵为战国末期到汉初的学者汇集经典中的训诂递相增益而成。

现存《尔雅》共三卷十九篇。

其中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为普通语词,后十六篇为百科词语。

《尔雅》十九篇的篇目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1)16秋在线作业1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1)16秋在线作业1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1)16秋在线作业1古代汉语(1)16秋在线作业1⼀、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忧者,农夫也。

”中的第⼀个“夫”的词性是. 语⽓词. 副词. 连词. 代词正确答案:2. “从左右,皆肘之。

”中“肘”字的特殊⽤法是. 名词⽤作动词. 名词的意动⽤法. 动词的使动⽤法. 名词做状语正确答案:3. 有些词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的语法功能,具有了另⼀类词的功能,这种⽤法是. 使动⽤法. 宾语前置. 词类活⽤. 意动⽤法正确答案:4. “宣⼦⽥于⾸⼭,舍于翳桑。

”中“舍”的⽂中义是. 停留. 舍弃. 住宿. 房舍正确答案:5. “君⼦不以⾔举⼈,不以⼈废⾔。

”⾥的“以”字的词性和意义是. 连词,为了. 连词,因为. 介词,因为. 介词,为了正确答案:. 形声. 象形. 会意正确答案:7. “故远⼈不服,则修⽂德以来之”中的“来”的特殊⽤法是. 为动⽤法. 使动⽤法. 意动⽤法. 对动⽤法正确答案:8. 西汉后期古⽂经学家认为《左传》解释(). 《春秋》. 《⾕梁传》. 《国语》. 《公⽺传》正确答案:9. “四体不勤,五⾕不分,孰为夫⼦?”中“勤”的⽂中义是. 勤劳. 劳苦. 安逸. 勤奋正确答案:10. “或谓之⽈:‘是⾮君⼦之道也。

’”中“或”的词性是. 选择连词. 肯定性⽆定代词. 否定性⽆定代词. 副词正确答案:古代汉语(1)16秋在线作业1⼆、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古汉语中可以⽤作状语的名词有()()()(). 普通名词. 专有名词. ⽅位名词. 时间名词. ⼤⼈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 君⼦不以⾔举⼈,不以⼈废⾔。

. 吾道⼀以贯之。

. 斧⽄以时⼊⼭林。

正确答案:3. 下列句⼦中的“然”是词尾的是()()()(). 虎以为然. ⾂诚见其必然者也. 威王勃然怒⽈. 梁王安得晏然⽽已乎正确答案:4. 下列句⼦中,有倒装情况的是. 王⽈:“若是其甚与?”. “亦太甚矣,先⽣之⾔也!”. 孟尝君就国于薛。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参考答案《汉语专题(2)》作业1(文字部分)一、填空(30分)1、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是甲骨文。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小篆。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

7、甲骨文是在1899年被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发现的。

8、甲骨主要出现在河南安阳,那里是殷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殷墟。

9、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10、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字体不规范。

11、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正反两方面设问,称为对贞。

12、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孙诒主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

考释方面集大成的著作有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作有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工具方面有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

13、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商代后期,两周则大为流行14、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1)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2)从笔势看,由于金文是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至是充实的团块,而甲骨文是刀刻,一般将圆形笔画改为方形,团块则只勾勒轮廓;(3)与甲骨文比,金文的书写款式比较规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况比起甲骨文来少得多了,偏旁的位置也是如此,尽管金文还有变换偏旁的位置的,但比起甲骨文来显著地减少了。

15、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字体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故意将笔画拉长,甚或作曲折宛转之势;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

古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1)

古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1)

古汉语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最新版)一、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有哪几种?解释并举例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

叶同协,意思是和谐。

如《诗经。

周南。

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是什么?《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三、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是什么1、古今意义基本无变化的词,如:天、地、山、水等,复音词如:蟋蟀、仓庚、凤凰等。

2、古今意义毫无关联的词,如“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现代是“应该”的意思。

另有古代意义已经消亡的词,如“章甫”。

由于词义所指的事物现在已经不存在,所以古意消亡。

3、古今意义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词。

如“再”在上古只有“两次”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则表示“重复”等义。

(注:“再”和“复”的区别:“再”表示动作的数量,它代替了“二”,“复”只表示行为的重复,不表示数量。

现代汉语的“再”相当于古代的“复”。

24春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24春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在线形考(中文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高起本)课程代码:04637说明:1.古代汉语(04637)在线形考可以一次性提交文档作业,不再分为四次提交。

请各位同学在2023年12月15日之前在线提交形考作业,由辅导老师在线评阅给出成绩。

2.古代汉语(04637)在线形考作业虽然可以一次性提交,但并不意味着四次作业只需做一次,请各位同学仍在各次题目中选1道题目(共计4题)作答。

古代汉语作业1(以下两题选作一项,100分。

)一、《劝学》有感题干:“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节选)根据上文提到的治学方法和态度,并结合教学工作和家庭教育中的经验和教训,谈一下在育人方面要秉持什么理念?要求:1.需结合实践情况来分析,条理要清晰,观点要明确。

2.如手写答题,那么请理清思路再下笔,保持书面整洁,书写尽量优美。

3.如采用电脑录入答题,请选择合适的字体,尽量使文档页面具有设计感。

参考答案:在《荀子·劝学》的这段节选中,荀子以其深厚的哲学智慧为我们揭示了学习的真谛。

他强调了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的本质在于不断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

这种学习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工作和家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秉持“学不可以已”的理念。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停止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

相反,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保持一颗永远学习的心,不断探索、不断挑战自我,以实现自我超越。

其次,我们要注重实践和创新。

荀子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为例,说明了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达到甚至超越前人的水平。

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

再次,我们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2024最新国开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

2024最新国开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

2024最新国开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形考任务一1.汉字学萌芽时期指的是()。

A.先秦B.东汉C.魏晋D.三国正确答案: A2.汉字学创建于()时期。

A.上古B.东汉C.十六国D.晚唐正确答案: B3.()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A.《汉书》B.《诗经》C.《周礼》D.《三国志》正确答案: C4.汉代把研究汉字的学问叫做“()”。

A.太学B.大学C.中学D.小学正确答案: D5.“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出自扬雄()。

A.《博学篇》B.《说文解字》C.《易经》D.《扬子云集》正确答案: D6.著名学者许慎撰写的()是汉代汉字学取得的最大成就。

A.《系辞传》B.《说文解字》C.《山海经》D.《尚书序》正确答案: B7.提出“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等说法的是()。

A.《大禹谟》B.《尧典》C.《左传》D.《公羊传》正确答案: C8.提出“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等说法的是()。

A.《老子》B.《庄子》C.《尸子》D.《韩非子》正确答案: D9.写出了汉字学经典著作《仓颉篇》的是()。

A.仓颉B.李斯C.胡毋敬D.赵高正确答案: B10.有史以来第一部汉字学专著指的是()。

A.《仓颉篇》B.《山海经》C.《说文解字》D.《大荒北经》正确答案: C11.唐()注《汉书》曰:“小学谓之文字之学也。

”A.颜师古B.李白C.胡亥D.赵构正确答案: A12.宋晁公武著有()是研究汉字学的重要著作。

A.《郡斋读书志》B.《汉书艺文志》C.《隋书经籍志》D.《魏书地理志》正确答案: A13.提出形音义互求方法的是()代著名学者段玉裁。

A.清代B.三国C.隋代D.唐代正确答案: A14.著名学者()认为研究汉字的学问、训诂等“小学”应改为“语言文字之学”。

A.葛洪B.陆法言C.梁启超D.章太炎正确答案: D15.陆法言关于文字学的代表著作是()。

A.《切韵》B.《广韵》C.《方言》D.《尔雅》正确答案: A16.古文字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作业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作业

《古汉语言文字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期末)1.甲骨文著录书清刘鹗董作宾郭沫若2. 王懿荣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等董作宾陈梦家、李学勤裘锡圭、张政烺李学勤、裘锡圭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殷墟: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

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

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王懿荣: 鉴定出甲骨上的文字是三代古文,刘鹗: 1903年(光绪29年),刘鹗从自藏的甲骨中选拓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一书出版,这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

孙诒让:孙诒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一代经师,由于他的学术研究极为朴实,故又称朴学家,并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罗振玉: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董氏据十项标准,即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字和语言资料的科学价值,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但是,他的五期分法也存在着弊病,就是把甲骨本身的分类和王世的推定混在一起了。

五期断代学说把殷墟甲骨分为五大类。

认为第一类的书写风格雄伟;第二类谨饬;第三类颓糜;第四类劲峭;第五类严整。

然后机械地将其分别定在盘庚至武丁、祖庚与祖甲、廪辛与康丁、武乙与文丁、帝乙与帝辛五个时期。

甲骨断代应以甲骨卜辞本身显示出来的特点为根据,既不能机械地把时代界线划在两王交替之际,也不能完全依靠贞人来断代。

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1.罗振玉经过多年留意探寻,才弄清楚甲骨的确切出土地是安阳小屯村,著成《殷商贞卜文字考》一书,考定甲骨出土地是安阳小屯,甲骨文是殷商王朝占卜的遗物2.他的主要贡献是以甲骨卜辞与典籍互证,进行历史、地理和礼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特别是1917年著成《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和所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续考》两篇著名论文3. 唐兰不仅在古文字研究的理论方法上有重要建树,而且亲身实践,考释出很多难识之字。

古代汉语作业1答案与评分参考.

古代汉语作业1答案与评分参考.

古代汉语作业1 答案与评分参考一、简答。

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六书:古人认为的六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属于用字法?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转注、假借。

3、古今字:就是古今分化字,分化前一字写数词的字称为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

4、通假字:就是本字的替代字,即借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5、通假与假借的主要区别。

有两点:(1)通假是“本无其字”,假借是“本有其字”;(2)通假是暂时借用,假借是长期甚至永久的占用。

6、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三个方面:词义程度的差异;词义范围的差异;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7、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几种情形?三种情形:(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

8、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2)词的引申义,是从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或用“繁衍派生”说)。

9、运用字形分析法推断本义时,要注意那些事项?要注意:参照甲骨文、金文;参证古代文献;进行综合考察。

10、引申义和假借义的主要区别。

引申义:与本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假借义:与本义没有意义联系。

二、解释句中加黑词语的意义。

20个词,每词1分,共20分。

1、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形容:形体、毛色。

2、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天机:天然的机理,指千里马具有的禀赋。

3、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

国:国都。

4、多性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摔跟头,垮台。

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兵:兵器。

6、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羹:带汁的肉食。

7、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

专利:垄断财货。

厌:满足。

8、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病:伤,受伤。

9、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险:难走的地方。

10、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兵:兵器。

XXX18秋学期(1709、1803、1809)《古代汉语(一)》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XXX18秋学期(1709、1803、1809)《古代汉语(一)》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XXX18秋学期(1709、1803、1809)《古代汉语(一)》在线作业满分答案18秋学期(1709、1803、1809)《古代汉语(一)》在线作业“XXX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中“津”的含义是:A.渡口B.岸C.水D.滋润正确答案:A下面各句,“诛”用本义的是A.诛屦于徒人费,XXXB.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C.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XXX之世D.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XXX与XXX正确答案:D“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中“之”的词性和意义是:A.动词,到B.代词,它C.连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连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正确答案:C“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XXX”中“乃”的含义是:A.你,你的B.原来是C.竟D.莫非正确答案:C下列句中的“女”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B.夫男耕女织,天下之大业也。

C.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

D.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XXX而无男女之别。

正确答案:A下列古今词义相同的是:A.牺牲B.妻子C.生D.烈士正确答案:C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正确答案:A下列各组字中,形符完全不异的一组是A.XXX誊膝B.地吐徒坠C.XXXD.衷衰裹裏精确谜底:D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A.《辞源》B.《辞海》C.《词诠》D.《经传释词》正确答案:C“要”和“腰”之间的干系是A.异体字B.通假字C.古今字D.古音同正确答案:B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是:A.晋人归令XXX与连XXX之尸于楚,以求知嫈。

B.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XXX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C.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D.初,XXX于首山,舍于XXX。

正确答案:C下列句子中,没有动词的使动用法的是:A.XXX入于井,倒戟而出之。

B.XXX悔出XXX,求之已去。

C.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古代汉语作业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一、名词解释1、许慎:东汉文字学家,汝南召陵人,字叔重。

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汉字的文字学专著。

2、六书:是正式讨论汉字形体构造的学说,其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到了西汉末年,六书理论臻于成熟。

东汉许慎继承发展了前代六书理论,自著作《说文解字》将六书概括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

3、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汉字的文字学专著。

全书十五卷,其中正文十四卷,《叙》一卷,正文收9353字,重文收1163字。

4、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

5、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来表现词所概括的事物或者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6、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意符号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

7、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形符表示词义范畴的造字法。

8、假借: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用的同音字来寄托所写词的意义。

9、因形示义:汉字具有表意性,字形与意义有这密切的联系,因形示义、义寓形中,字形结构不同程度地表现所写词的意义。

10、随体诘诎:许慎用以表达对象形字的解释。

即字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婉转即成。

诘诎:屈曲,曲折。

11、独体:指事字一种,用纯粹的抽象符号构成,不代表任何具体事物而表示抽象概念。

12、合体:指事字一种,以象形字为基础,于其上附加指示符号。

13、变体:指事字一种,是用改造某字的方向来表现词义的。

14、四体二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可以转注字的形体范围而称为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不能转变其形体范围,只是用字法,故称“四体二用”二、简答1、简述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时记录传递汉语的社会性书写符号体系,是人们为克服语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把语言信息传向远方和传给后世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表达汉语词义的。

2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属于用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二)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十指步鼎鱼视帛下至末载牧寸防舂网甘朝手莫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二、义。

1、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

2、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3之。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4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6、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7、其御之妻自门间而窥其夫。

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910、不愤不启,不诽不发。

、吾力足以举百钧。

11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2?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6、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78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9、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10? 11、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1、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2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67、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8 、驴不胜怒,蹄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910 、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11 、齐威王欲将孙膑。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中作业答案上编音韵学第一章绪论习题解析一、名词解释:1、音韵学: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问。

2、声纽:即声母,简称“纽”。

3字母:古代一个声母用一个汉字代表,被选用的汉字就叫做字母。

每个字母本身的声母就是其所代表的声母。

4、五音: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五种名称,即:唇、舌、齿、牙、喉。

5、七音: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其中名称,即: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

6、次浊: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方法的名称,指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三十六字母中的“明、微、泥、娘、疑、喻、来、日”等都属于次浊音。

7、阴声韵:从韵母最后一个音素的角度对韵母分析的术语。

阴声韵是指无韵尾或以元音结尾的韵母。

如普通话中的[ɑ]、[iɑ]、[ɑi] 等。

8、阳声韵:指以鼻音结尾的韵母,如[ɑm]、[ɑn]、[ɑŋ]。

9、入声韵:指以清塞音[p]、[t]、[k]或喉塞音[ʔ]结尾的韵母。

中古入声韵有[p]、[t]、[k]三种韵尾,如[ap]、[at]、[ak]。

10、韵部:从押韵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归纳的结果就叫韵部,简称“韵”,《广韵》的206韵就是206个韵部。

同一韵部的韵母必须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在中古还必须声调相同);韵头异同或有无不论。

11、摄:对韵部进行归纳,归纳的结果就叫“摄”。

凡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一组韵称为一摄。

如“山”摄包括“元寒桓删山先仙”等7组韵部(包括上、去、入声韵)。

摄的提出使复杂的韵部得到简化,便于人们了解同类韵部的特点及发展规律。

12、等:传统音韵学对韵母分类的概念。

古人根据韵头、韵腹的特点将中古的韵母分为四类,即一二三四等。

其中一等韵的响亮度最大,二等韵也比较大,三、四等韵的响亮度相对较小,四等韵较三等韵更小。

13、轻唇音:辅音之一。

传统音韵学所谓轻唇音即唇齿音,三十六字母中的轻唇音为“非敷奉微”。

14、牙音:辅音之一。

传统音韵学所谓牙音即指舌根音,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为“見溪群疑”。

15、舌音:辅音之一。

传统音韵学所谓舌音包括舌尖中音和舌面塞音,三十六字母中的“端透定泥”和“知彻澄娘”均属舌音。

16、齿音:辅音之一。

传统音韵学所谓齿音包括舌尖前塞擦音、擦音和舌面塞擦音、擦音,三十六字母中的“精清从心邪”和“照穿床审禅”均属齿音。

17、全清:传统音韵学指不送气、不带音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和清擦音,如[p][ts][s]。

18、次清:传统音韵学指送气、不带音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如[p‘][ts‘]。

19、全浊:传统音韵学指不送气、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如[b][dz][z]。

20:次浊:传统音韵学指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如[m][l][j]。

21、开口呼:传统音韵学从韵母第一个音素的角度将汉语韵母分为开口呼和合口呼两大类,所谓开口呼包括今天的开口呼和合口呼。

22、合口呼:传统音韵学从韵母第一个音素的角度将汉语韵母分为开口呼和合口呼两大类,所谓合口呼大致包括今天的合口呼和撮口呼。

今天的撮口呼是明代时从合口呼中分化出来的,明代以前尚未产生。

二、默写三十六字母。

帮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影晓匣喻来日第二章中古音习题解析一、填空:2、等韵;展示中古音系、帮助正音、方便练音二、名词解释:1、反切:反切是古代用两个汉字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如“冬都宗切”。

其基本原理是: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两相拼合即是被切字的读音。

2、尖音:古声母“精清从心邪”和细音韵母(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的字音叫尖音,如“将、趣、前”等字。

3、团音:古声母“见溪群晓匣”和细音韵母相拼的字音叫团音,如“姜、去、乾”等字。

4、系联法:根据反切上下字探求声母和韵母的研究方法,其根据是“切上字与被切字同声母、切下字与被切字同韵母同声调”。

清人陈澧发明了这一方法,他在《切韵考》一书中使用这种方法归纳《广韵》的反切上下字,得出《广韵》有40个声类和311个韵类的结论。

5、《切韵》:韵书,隋陆法言编,成书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收韵193部。

6、《广韵》:韵书,宋初由陈彭年、邱雍奉旨主持修订《切韵》而成,全名《大宋重修广韵》,收韵206部,成书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

7、二呼四等:指中古汉语的韵母有开、合两呼,有一二三四等。

8、小韵:各韵部内同声母的字,即同音字。

9、平水韵:金人王文郁、南宋刘渊先后根据《广韵》韵目下所注的“同用、独用”字样对《广韵》206韵进行了合并,合并结果是106韵(或107韵)。

由于王文郁在平水做过官,刘渊本身是平水人,故后人称合并后的106韵为“平水韵”。

明清以来科举考试都用的是“平水韵”。

10、陈澧:清代著名的音韵学家,道光举人,字兰甫,广东番禺人,系联法的发明者,著有《切韵考》等书。

三、简述《韵镜》一书内容和作用。

《韵镜》是一部等韵书,由43张图组成。

各图以声母为经,以韵母为纬,相当于今天的声韵配合表。

声调用4个大栏区别:平上去入声韵自上而下分别排在4个大栏。

不同等的韵母用小格子区别:各大栏又分为4个小格子,一二三四等韵自上而下分别排在4个小格子中。

《韵镜》的作用主要是展示中古音系、帮助正音和练音。

通过《韵镜》,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字在中古的开合等呼情况。

假如没有《韵镜》这类书,每个字在中古时的开合等呼情况我们将无从知道。

三、默写《广韵》的声母:帮(非)滂(敷)並(奉)明(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庄初崇生俟章昌船书禅见溪群疑影晓匣(云)以来日第三章近代音习题解析:一、填空:1.元;周德清;192.明;兰茂;20;早梅;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二、举例说明什么叫“入派三声”?中古入声字到元代北方话中已经消失,消失后原入声调发生分化,变成了阳平、上声和去声,如“白石”、“百尺”、“月落”。

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根据改变后的声调将原入声字分别排在阴声韵的平、上、去声字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入派三声”。

三、简要说明汉语近代音声韵调的情况。

根据前人的研究,汉语近代音的声母共有20个(也有24、25个的说法);韵母共有46个;声调共有4个,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四、将下面的著者和书名连线。

周德清《音学五书》顾炎武《切韵考》段玉裁《切韵》陈澧《汉语音韵学》陆法言《广韵》兰茂《韵略易通》陈彭年《六书音韵表》江有诰《中原音韵》王力《音学十书》孔广森《诗声类》第四章从中古音到北京音的变化习题解析一、《广韵》声母“章、昌、船、书、禅”的拟音和今北京音j[tɕ]、q[tɕ‘]、x[ɕ]的读音都属于舌面塞擦音或擦音。

试问今音j、q、x与《广韵》“章昌船书禅”这组音有没有继承关系,为什么?没有继承关系。

《广韵》声母“章、昌、船、书、禅”变成了今音j[tɕ]、q[tɕ‘]、x[ɕ],今音j[tɕ]、q[tɕ‘]、x[ɕ]产生于清初稍后的时期,分別來自中古牙音g[k]、k[ƙ‘]、h[x] 等与中古齿音z[ts]、c[ts‘]、s[s]等,故今音j[tɕ]、q[tɕ‘]、x[ɕ]与中古“章、昌、船、书、禅”母没有继承关系。

二、今音zh[tʂ]、ch[tʂ‘]、sh[ʂ]来自中古那些声母?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试加说明。

今音zh[tʂ]、ch[tʂ‘]、sh[ʂ]来自中古知组、庄组、章组声母。

变化过程是,唐末宋初时,庄组与章组合为照组,元代时,知组与照组合并。

三、简述中古深、咸摄韵到今音的变化。

中古深、咸摄韵均属以鼻音[m]结尾的韵母,到明代时[m]尾韵消变为[n]尾韵,与臻、山摄韵发生合并,故在今音中中古咸摄韵已全部转变成了[n]尾韵,如“林、金、侵、音(深摄)咸、谭、严、凡”等字。

四、中古入声韵在北方话中是什么时候消失的,证明入声韵消失的根据是什么?五、简述中古声调到今音的变化。

中古声调到北京话的变化可用三句话概括,即平分阴阳、全浊变去、入派四声。

“平分阴阳”的规律是清音变阴平,浊音变阳平;“全浊变去”指全浊上声字中的多数字变成了去声;“入派四声”指原入声字的声调分化成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分别与阴声韵、阳声韵的阴、阳、上、去四声混同了。

第五章上古音习题解析一、有关上古声母的结论主要有哪些?试举例加以说明。

主要有四:1、古无轻唇音。

指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是不存在的,这组音在上古读作“帮滂並明”。

这项结论是清人钱大昕得出的。

例如《诗经·小雅·车攻》:“东有甫(非)草。

”《韩诗》作“圃(帮)草”。

2、古无舌上音。

指三十六字母中的“知彻澄娘”这组音在上古不存在,这组音在上古读作“端透定泥”。

这项结论也是钱大昕得出的。

证据如《书·禹贡》:“大野既猪(知)。

”《史记》作“既都”(端)。

3、娘日归泥。

指三十六字母中的娘、日二母在上古均读作泥母。

这是章太炎继钱大昕之后得出的结论。

(1)“娘”归“泥”。

例如:“仲尼”(娘)《三苍》作“仲屔(泥)。

又如“泥”以“尼”为声符。

(2)“日归泥”。

例如“诺”(泥)以“若”(日)为声符,“溺”(泥)以“弱”(日)为声符。

4、喻三归匣、喻四归定。

这是近人曾运乾得出的结论。

(1)喻三归匣。

指中古喻三(即云母)上古读作匣母,例如“魂”(匣)以“云”为声符,“缓”(匣)以“爰”(云)为声符。

(2)喻四归定。

指中古喻四(即以母)上古读作定母,例如《管子·戒》“易(以)牙”,《大戴记·保傅篇》作“狄(定)牙”。

“稻”(定)以“舀”(以)作声符。

二、清代对建立上古韵部做出贡献的学者主要有哪些人?他们的古韵分部各是多少?主要有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章太炎、黄侃,他们的古韵分部是10、13、17、25、18、21、21、23、28。

三、默写上古声母和韵部的名称。

上古声母表:上古韵部表:四、简述“阴阳对转”的基本内容。

“阴阳对转”指阴声韵到一定时期会转变成阳声韵,阳声韵到一定时期会转变成阴声韵。

“阴阳对转”是汉语语音发展演变的一条重要规律,它是由清人孔广森提出而由章炳麟进一步发展完善起来的。

“阴阳对转”应该叫做“阴阳入对转”,即阴、阳、入三类韵在发展中可以相互转化。

五、“因声求义”的理据是什么?“因声求义”的理据主要有二:1、古籍中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是相同的或相近的;2、汉语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其意义往往是相通的。

六、下列词哪些在古代属于双声的词,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10分)1、双声词。

在上古它们的声母均属重唇音。

2、双声词。

在上古它们的声母均属舌头音。

3、双声词。

在上古它们的声母均属见母。

4、非双声词。

在上古,它们的声母分别属于“心、以”二母。

5、非双声词。

在上古,它们的声母分别属于“匣、定”二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