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伤害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大学生伤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大学生伤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学⽣伤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摘要】⽬的了解青海省⼤学⽣伤害的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进⾏⼤学⽣伤害⼲预提供相关依据。

⽅法以2013年青海省三所⼤学在校本科⽣为调查对象,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共抽取青海省3所⼤学805名学⽣,⽤⾃⾏设计问卷对⼤学⽣伤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调查。

结果不同⾏为特征的学⽣伤害发⽣率不同,学⽣在校⽣活压⼒紧张、课余时间经常运动、A型⾏为、每天睡眠时间不⾜7⼩时、⾛读、营养不良、近视、饮酒、⽆安全教育等的伤害发⽣率⾼。

⼆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男⽣、低年级、运动等22个因素是伤害发⽣的危险因素。

结论青海省⼤学⽣伤害的主要形式为跌倒/坠落/扭伤,男⽣、低年级学⽣、经常运动的学⽣伤害发⽣的风险较⼤,学校和家庭应积极采取措施进⾏预防控制。

【关键词】⼤学⽣;伤害;影响因素;流⾏病学调查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603⽂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83-04伤害引发的死亡和疾病所带来的损失是巨⼤的,每⼀例死亡的发⽣,都伴随着⼤量严重的终⽣残疾以及更多轻度⽽短暂的失能,不仅仅是损失⼤量的卫⽣资源,更重要的是个⼈的痛苦。

伤害是⼈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严重威胁⼈类健康与⽣命安全,具有常见性、多发性、死亡率⾼、致残率⾼的特点,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

本研究旨在了解青海省⼤学⽣伤害的发⽣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进⾏⼤学⽣伤害⼲预提供⼀定的依据。

1资料和⽅法1.1研究对象2013年4⽉,以青海省三所⼤学在校本科⽣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805名学⽣作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725份。

1.2调查⽅法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各个学校中先以年级为单位,分为⼤⼀⾄⼤四四个年级。

1.3调查标准在参考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学⽣伤害调查问卷》,经预调查和专家咨询后定稿,调查内容主要有①调查对象的⼀般情况;②不同⾏为特征的学⽣伤害发⽣情况;③致伤对象及主要受伤部位;④伤害发⽣时的意图、受伤后的处理情况、严重程度、恢复情况。

2011年至2012年在校大学生意外伤害现况调查与分析

2011年至2012年在校大学生意外伤害现况调查与分析
大理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DAL I UNI VE RS I T Y
第l 4 卷 第2 期 2 0 1 5 年2 l f
V0 1 _ l 4 No. 2 Fe b 2 01 5
2 0 1 1 年至 2 0 1 2 年在校大学生意外伤害现况调查与分析
意 外 伤害 是导 致 学生 死 亡 或致 残 的重 要原 因之一 , 给 家庭 和 社会 带 来 了一 系 列 问题 , 受 到社 会 的广 泛
年1 月 1日至 2 0 1 2 年l 2 月3 1日期 间在 校 学 生 的 意
外 伤 害发 生情 况 , 对 学生 进行 回顾 性调 查 。人 选 标
1 对 象 与 方 法
1 . 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的方法 , 随
机 抽取 大理 地 区某地 方性 综合 院校 在校 1 ~ 4 年级 大
学生 , 不 同专业 的 2 0 个 班共 1 0 0 0 人 。本 次调 查 发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卜2 6 [ 修 回日期 ] 2 0 1 4 — 0 3 — 0 1
不 同性 别之 间运动伤害 患病率女生 明显高 于男生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2 3 . 4 , P= 0 . O 0 ) ; 大学二年级 意外伤害患病 率4 8 . 5 %
较高 , 其次为三年级 2 8 . 8 %、 四年级 1 5 . 9 %, 大学一年级新 生患病 率6 . 7 %最低 ; 从 意外伤 害的患病率分析 , 意外伤 害发 生较高 的 前五位 类型依次为运 动伤害 、 跌伤 、 碰撞伤 、 钝/ 锐器伤 和动物或 昆虫咬伤 ; 不 同性别 之间运动意外伤害 的患病率比较 , 差异具 有统计 学意义( = 2 3 . 4 , P=O . O 0 ) ; 从年级 总体 意外伤害患病 率从 大到小顺序前 六位依 次为运动伤害 >跌 伤 >碰撞伤 >钝/ 锐 器伤 >动物或 昆虫咬伤 >烧烫伤 ; 不同年 级之间车祸 ( 交通伤) 患病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8 . 8 4 , P= 0 . 0 3 ) 。结论 : 某 高校大学生 中意外伤害的患病率较高 , 应结合 学校 实际开展预 防意 外伤害 的健康教育 宣传工作 , 提高 大学生 自我保护意识。 [ 关键词 ]大学生; 意外伤害患病率; 现况调查

校园伤害事件的调查报告

校园伤害事件的调查报告

校园伤害事件的调查报告本文对于校园伤害事件的调查报告,旨在全面了解和探究校园伤害事件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以期对校园安全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调查背景近年来,校园伤害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反思。

2018年9月,某省一所大学发生恶性伤害事件,致使3名大学生死亡、4名大学生重伤。

该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引发了全社会的反思。

对于校园伤害事件,各方面都应该深刻反思,共同制定措施,共同努力打造和谐、稳定、安全的校园环境。

二、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家长、教职工等进行抽样调查和深入访谈。

总共分发了200份问卷,其中有效回收了180份问卷。

同时,我们还对相关教职工和家长进行了访谈,以收集更为详细和真实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1.校园伤害事件的原因(1)家庭教育影响。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过于关注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对于感情世界和自身的定位混乱。

(2)过度学习压力。

高考竞争压力以及社会的就业压力,导致学生对学习过于在意,在学习和生活上过度焦虑、紧张和压抑,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3)网络暴力的影响。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模糊,许多学生在网络上受到了欺凌、诽谤和羞辱,导致心理极易受创。

(4)社交和人际关系问题。

由于对于社交和人际关系的不理解,学生容易受到同伴排斥、鄙视和攻击。

2.校园伤害事件的影响(1)对学生心理造成严重伤害。

校园伤害事件容易导致受害者心理创伤,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2)对社会稳定与和谐造成极大威胁。

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对校园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构成威胁。

(3)对学校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学校是教育和知识的场所,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容易导致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度降低。

3.校园伤害事件的预防及治理措施(1)家庭教育的改善。

应该鼓励父母了解孩子的情况并给予关心和支持,让孩子切实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生意外伤害现况研究

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生意外伤害现况研究

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生意外伤害现况研究目的分析医学类高校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生的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利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一年级至大学四年级各学院在校学生277人,采用自编的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生意外伤害现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2014年—2015年期间,齐齐哈尔医学院男性发生伤害率为37.1%,女性发生伤害率为35.4%。

不同学院之间发生伤害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63,P=0.078)。

不同年级之间发生伤害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3,P=0.002)。

意外伤害中意外跌倒的发生率最高,其中男性为22.4%;女性为19.3%。

大学生在对意外伤害了解的程度上,7.2%非常了解;67.9%基本了解;24.9%不了解。

结论齐齐哈尔医学院在校大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较高,学校相关部门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宣传教育意外伤害的有关知识,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在校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标签:大学生;意外伤害;现况调查[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e the status of Qiq ihar Medical University students’ accidental injury,and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through statistical method. Methods Using the method of stratified sampling to select University freshman to university four of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a total of 227 students in school.They used a self compiled questionnaire to surve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ccident injury in Qiqihar Medical School. Results From 2014 to 2015,the incidence of male injury was 37.1% in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and the rate of female injury was 35.4%.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injury among different college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jury rates among different grades.The incidence of falling accident is the highest in accidental injury,22.4% of it were male and 19.3% of it were female.As the extent of accident harm that college students knowing about,7.2% of them Know very well,67.9% of them understand it basically and 24.9% of them know nothing.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al injury of the students in the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is higher.So school authorities should b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school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n the knowledge of accidental injury to prevention of accidental injury and improve the self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Accident;The current investigation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或事故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1]。

大学生运动损伤现状及防治措施论文

大学生运动损伤现状及防治措施论文

大学生运动损伤现状及防治措施论文大学生运动损伤现状及防治措施论文1.运动损伤的概述所谓运动损伤是指因进行体育活动及运动引起的损伤,是运动性伤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损伤的发生与身体素质、运动技术、运动项目、运动训练水平和运动环境等息息相关 .现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高校体育运动项目不断增加,大学生可以参加的运动项目越来越多,导致运动损伤在高校体育活动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出现有其自身发生的规律,即不同的运动项目有其特有的损伤好发部位及多发病。

运动损伤包括的内容很广,例如皮肤擦伤、挫伤、韧带拉伤、肌腱撕脱断裂、肌肉拉伤、软骨损伤、骨折、骨裂、内脏器官损伤、脑震荡等。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研究群体,具有以下特征:年轻、精力充沛、参与运动的机会多、运动负荷大且较激烈、运动损伤保护意识差、损伤处理知识欠缺。

所以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损伤是较为常见的,损伤种类多,发生频率高。

本研究对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运动项目以及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大学生进行科学健身、更好地预防运动损伤提供科学的指导。

2.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2.1 运动损伤部位分析经过对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研究分析,以及笔者对长沙市四所大学在校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运动损伤在课余比赛中居多,课外活动次之,教学和训练相对较少,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课余比赛和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相对薄弱,学生的活动时间比较自由、松散,大多数不做准备活动就开始大强度的比赛和运动,非常容易受伤。

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引起的损伤占28% .第二,学生课余比赛和课外活动是将教学课中所学到的技术和掌握的运动技能进行了综合实践,有一定的'运动量和强度,如果技术动作不熟练,技能分化不完全就出现了错误动作,错误的动作是不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的,造成局部肢体负荷过大或动作幅度超出身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在各类运动损伤中,人体躯干的损伤概率相比四肢较低,四肢运动损伤形成的原因在于各类运动中,人的四肢运动频率和碰触概率是最高的,因此四肢损伤概率相对高一点。

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及易受损的部位,分析原因找出预防措施。

方法选择沈阳地区5所高校2005-2010年5年间1000例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

结果 1000名学生中发生运动损伤452例,占45.2%。

损伤部位以踝部(27.5%)腕、掌关节(23.8%)多见。

结论大学生运动损伤多发生于对抗性强、有直接身体接触的运动项目,与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中安排不合理等因素有关,且可以通过预防加以避免。

【关键词】大学生运动损伤在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较为常见。

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研究群体,具有年轻、精力充沛、参与运动机会多、运动负荷大且较激烈、运动损伤保护意识差等特征,且其运动损伤种类多,发生频率高[1],因此对正常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以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

本文通过对其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健康水平、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选择沈阳地区5所高校2005-2010年5年间1000例学生为研究对象(男700例,女300例),平均年龄21.5岁。

由体育教师在授课班级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填写运动损伤调查表。

其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引起运动损伤的项目、损伤的性质原因等。

2 结果2.1运动损伤的部位本组1000名学生中发生运动损伤452例,占45.2%。

调查数据显示:运动损伤部位排在首位的是踝部(27.5%)其次腕、掌关节为(23.8%)、膝关节(16.7%)、肘关节(9.1%)、肩关节(7.6%)、大腿(6.8%)、小腿(5.2%)面部(3.3%)具体见表1。

2.2运动损伤的性质大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所发生的运动损伤大多属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其中关节韧带扭伤最多,多以踝关节扭伤为主,本组186例。

其次为挫伤,主要发生在腕关节;第3位是肌肉拉伤。

2.3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极易出现运动损伤,尤其以篮球居多,本组占25.6%,足球占24.4%,体操15.2%,排球13.5%。

苏北地区在校大学生伤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苏北地区在校大学生伤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o d s A t o t a l o f 1 8 5 7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we r e s e l e c t e d b y r a n d o m c l u s t e r e d s a mp l i n g me t h o d,wh o we r e S U b j e c t e d t o s u r v e y u s i n g
采 用 自制 调 查 问 卷 、 中 国 大学 生 心 理 健 康 量 表 ( c c s M Hs ) 、 中文 版 知 觉 压 力 量 表 ( C P S S ) 进 行 调 查 。结 果 大 学 生 中过 去 1年 中 发 生 伤 害 ≥ 1次 的有 6 3 9 人, 伤 害发 生 率 为 3 4 . 4 1 ; 居 前 5位 的 伤 害 类 型 为跌 倒 / 碰撞伤 ( 3 4 . 6 4 ) 、 自伤 ( 1 9 . 9 3 ) 、 车 祸
s e l f - d e s i g n e d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Ch i n e s e C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M e n t a l He a l t h S c a l e( C CS MHS )a n d Ch i n e s e P e r c e i v e d S t r e s s S c a l e
( CPS S) .Re s u l t s Amo n g a l l S U b j e c t s ,6 3 9 we r e s u f f e r e d f r o m a t l e a s t 1 i n j u r y i n p a s t y e a r ,r e s u l t i n g a n n u a l i n j u r y i n c i d e n c e

大学生体育运动中损伤现状调查研究论文

大学生体育运动中损伤现状调查研究论文

大学生体育运动中损伤现状调查研究论文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活动能力,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也是大学生前往校医院就诊较高的病种之一。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运动损伤现状调查与预防措施方面有不少研究报告[1 -4].为了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医疗保健工作,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本文对 2011 年 9 月至 2013 年 9 月期间在浙江工商大学校医院就诊的658 例运动损伤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找到有效的预防措施。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选择 2011 年 9 月至 2013 年 9 月在浙江工商大学校医院就诊的658 例运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53 例(68. 8%) ,女生 205 例( 31. 2%) ;年龄 17 ~26 岁,平均(19. 5 ±1. 28)岁。

1. 2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问卷调查表,详细询问和记录患者的损伤情况,调查内容包括运动项目、损伤部位、原因、伤后处理和运动场地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0. 0 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

2 结果2. 1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时间分布调查显示,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时间分布为课外活动 343 例( 52. 1%)、各种体育比赛 156 例( 23. 7%)、体育课 134 例( 20. 4%)、晨炼 38 例( 5. 8%) .2. 2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项目分布大学生运动损伤项目分布前 3 位分别为篮球 235 例( 35. 7%)、网球 86例( 13. 1%)和田径 62 例( 9. 4%) .其中男生运动损伤项目分布前 3 位分别是篮球 204 例( 45. 0%)、足球55 例( 12. 1% )、网球 45 例( 9. 9% ) ; 女生为网球 41 例( 20. 0%)、篮球 31 例( 15. 1%)、瑜伽 30 例( 14. 6%) .2. 3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分布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分布是踝关节 311 例( 47. 3%)、膝关节 100 例( 15. 2%)、腕关节 60 例( 9. 1%)、躯干 47 例( 7. 1%)、肘关节 44 例( 6. 7%)、指关节32 例(4. 9%)、头部28例(4. 3%),肩关节22 例(3. 3%)、其他 14 例( 2.1% ) .其中男、女生分布前 3 位均为踝关节215 例( 47. 5%) /96 例( 46. 8%)、膝关节 71 例( 15. 7%)/29例( 14. 1%)和腕关节 42 例( 9. 3%) /18 例( 8. 8%) .2. 4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类型分布运动损伤的类型分布为皮肤擦伤275 例( 41. 8%)、韧带扭伤 215 例( 32. 7%)、肌肉拉伤 117 例( 17. 8%)、关节脱位或骨折 18 例( 2. 7%)、其他损伤 33 例( 5. 0%) .2. 5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分布运动损伤的原因分布为准备活动不充分 149 例( 22. 6%)、动作不规范135 例( 20. 5% )、自我保护意识差 92 例( 13. 9% )、保护措施不到位 88 例( 13. 4%)、超负荷运动 83 例( 12. 6%) .见表 1.【1】3 讨论结果显示,男生发生运动损伤构成比明显高于女生,与陈彩虹[5]的调查相似。

大学生面对意外伤害的自救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性研论文

大学生面对意外伤害的自救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性研论文

大学生面对意外伤害的自救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性研论文大学生面对意外伤害的自救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性研论文摘要:目的是了解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的在校大学生面对意外伤害时的自救能力,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自救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是采取分层抽样对陕西师范大学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

结果是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研究分析,得出当今大学生对自救知识的掌握水平普遍较低。

高达百分之七十二的被调查者不能掌握急救措施。

结论是大学生面对意外伤害的自救能力普遍欠缺,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大学生自救能力的方案。

关键词:自救;大学生;意外伤害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黄金阶段,他们精力旺盛,喜欢参加各种活动。

然而,这也大大增加了他们受到意外伤害的几率。

有研究显示,青少年健康的第一“杀手”便是意外伤害。

但是,我们很难从主观上避免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所以,只有掌握一定的自救知识,才能有效地在意外伤害来临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不受威胁,将意外伤害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为此,我们就大学生面对意外伤害时自救能力现状,于2014年6月~2014年10月对陕西师范大学的不同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采取分层抽样,从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与雁塔校区抽取不同年级学生各150人次。

共计600名在校大学生。

1.2研究方法1.2.1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自救知识与技能、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对学习自救知识及技能的需求等三个方面。

共发出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837份,有效问卷600份。

1.2.2数据统计法利用SPSS及Excel等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数据化处理,并对相关数据反映的情况做出了分析。

1.2.3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了更为完善的调查问卷。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2.1大学生面对意外伤害时的`自救能力概况2.1.1多数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应急自救能力总体相对较弱,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相关知识,也很少接受相关训练。

学生受害数据分析报告(3篇)

学生受害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学生受害事件频发,不仅给受害学生及其家庭带来深重的痛苦,也对社会稳定和家庭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受害的现状、原因和特点,本报告通过对大量学生受害数据的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学校和家庭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教育部、公安机关、医疗机构、社会调查机构等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关新闻报道和学术研究。

2.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

三、学生受害现状分析1. 受害类型:学生受害事件涉及多个领域,主要包括:- 校园欺凌:包括言语欺凌、肢体欺凌、网络欺凌等。

- 性侵:包括教师性侵、同学性侵、陌生人性侵等。

- 意外伤害:包括交通事故、溺水、火灾等。

- 校园暴力:包括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暴力事件。

2. 受害人数:近年来,学生受害事件呈上升趋势。

根据教育部统计,2019年全国校园欺凌事件发生起数为5.5万起,受害学生人数约为11万人。

性侵事件也呈上升趋势,2019年公安机关立案的性侵案件约为2万起。

3. 受害地区:学生受害事件在城乡、不同地区均有发生,但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受害事件比例较高。

四、学生受害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庭对孩子的关爱不足,导致孩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部分家长过度溺爱或过于严厉,导致孩子性格扭曲。

2. 学校因素:- 学校管理不善:部分学校对学生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

- 教师职业道德缺失: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性侵等违法行为。

3. 社会因素:- 社会风气不良:部分社会风气导致学生容易受到侵害。

- 法律法规不完善:部分法律法规对学生的保护力度不足。

五、学生受害特点分析1. 受害学生年龄:学生受害事件主要发生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其中初中阶段受害人数最多。

关于校园伤害事件的调查报告(5篇)

关于校园伤害事件的调查报告(5篇)

关于校园伤害事件的调查报告(5篇)第一篇:关于校园伤害事件的调查报告通过近三年的法学专业学习,本人对法学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更深入地学习这一专业,使理论知识更加切合实际,2003年8月8至8月31日,我在市司法局进行了实习工作。

法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参加法律实践,有助于加深对社会实际特别是国家法制建设状况的认识,接受法学思维和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和训练我们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使我们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并为撰写毕业论文收集资料打下基础。

作为从事税收工作的国家公务员,执法严格在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

实习工作给我提供了一个全面接触法律的好机会,通过实习,我接触了不少案例,体会很深,本人就特别关注的校园伤害事件的法律问题做了深入调查。

近年来,未成年人在校学习、生活、娱乐中发生人身、财产损害整体较为频繁,由此引发的民事案件也呈上升趋势。

事故的发生给学生及学生家庭带来许多痛苦,同时也因诉讼的提起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负面作用较大。

未成年学习在校期间受到损害或致人损害,要求学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案件逐渐增多,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学校加强学生管理及配套的保护设施建设,尽量减少隐患。

但是,由于我国未成年人相对集中的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存在着学生人数多而教师、管理人员少,许多学校的安全防护措施尚不完备等现实问题,因此,对学校而言,有一种防不胜防之感。

去年9月份,我们奎屯市四中就发生了一起典型的校园伤害事件。

在教育系统组织的勤工俭学拾花劳动中,该校初二年级的一名男生因贪玩不慎落入水潭中,溺水而死。

这个案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法律诉讼也在进行中。

本人也对此类案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翻阅了众多有关的资料。

时间追溯到1999年9月19日,广西荔浦县中学初二女生陈清在学校上厕所时,被同校初三学生郭勇猥亵,陈清奋力反抗时被郭勇用尖刀刺中右颈,顿时血流如注,凶手连刀都未拔就仓皇逃走,陈清则因抢救无效死亡。

鄂州在校大学生意外伤害现状调查与分析

鄂州在校大学生意外伤害现状调查与分析

鄂州在校大学生意外伤害现状调查与分析发表时间:2019-07-25T09:52:03.9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7期作者:童智敏[导读] 意外伤害属于突发事故,意外事故,伤者本身并不愿意受到伤害,但是受各种无法预测的因素影响,造成人体健康损害[1]。

(湖北省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湖北鄂州 436000)【摘要】目的:调查鄂州在校大学生意外伤害现状,统计分析意外伤害的流行趋势以及特征。

方法:2019年3月进行抽样调查,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鄂州职业大学各个学院大一至大二的学生中随机抽取在校学生554人,发放自制的大学生意外伤害调查表进行相关调查。

结果:调查结果显示,2018至2019学年上学期,男女学生之间的意外伤害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

不同年级学生的意外伤害发生率(大一发生率最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

其中意外跌倒发生率最高(P<0.05)。

结论:鄂州在校大学生发生意外跌倒与交通事故的几率比较高,学生应该加强意外伤害知识学习,提升自我的意外伤害事故预防能力,减少意外发生。

【关键词】鄂州;在校大学生;意外伤害;现状;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7-0254-02意外伤害属于突发事故,意外事故,伤者本身并不愿意受到伤害,但是受各种无法预测的因素影响,造成人体健康损害[1]。

比如交通意外、食物中毒、自然灾害以及溺水、跌倒等等。

现今,国内外有关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比较多,但是多数集中在老年人、学龄前儿童或是青少年等等。

近两年来,才有部分关于在校大学生的研究问世。

大学生处于人生最活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们拥有最多的自由,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与社会正式接轨。

但是,这个阶段中,意外伤害也是无法避免的一个现象。

本研究分析了2018年—2019年一学年鄂州大学生的意外伤害现状,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9年3月进行抽样调查,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鄂州职业大学各个学院大一至大二的学生中随机抽取在校学生554人,发放自制的大学生意外伤害调查表进行相关调查。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报告
自我保护技能培训
教授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技巧,如摔 倒时的自我保护动作,避免不必要的 伤害。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休息时间
适量运动
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合 理安排运动负荷,避免过度疲劳和运 动损伤。
休息与恢复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让身体有足够 的时间恢复,避免因疲劳积累而导致 的运动损伤。
改善运动环境与设施
在关节和肌肉部位。
骨折与脱位
02
骨折和脱位虽然发生几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对大学生的身体
健康影响较大。
挫伤与撞伤
03
这类损伤通常是由于身体碰撞或摔倒等意外情况导致,发生率
相对较低。
损伤部位分布
下肢
下肢是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包括膝关节、踝关 节和腿部肌肉等。
上肢
上肢也是常见的损伤部位,包括肩关节、肘关节 和手腕等。
加强科学研究
鼓励对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研 究,深入探讨其发生原因和 预防措施,为制定更加科学 合理的运动方案提供依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注意自我保护
在运动中时刻关注身体反应,如出现 不适或疼痛,应及时停止运动并寻求 医疗帮助。
对学校与社会的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校园媒体、体育课程等 方式,向大学生宣传运动损 伤的预防和应对知识。
提供安全保障
学校应完善体育设施和场地 ,确保运动环境的安全性和 适宜性。
建立急救体系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急救体系 ,配备专业急救人员和设备 ,以便在运动损伤发生时能 够及时处理。
研究目的
01
调查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了解损伤类型、 原因和特点。
02
分析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 供科学依据。

宁波市大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及家庭相关因素分析

宁波市大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及家庭相关因素分析
Ed c 6 nBue u , n b 1 0 0) ua o ra e Nig o3 5 1
[ src] jcie T vs gt te eeac ew e jr a s n mi cos mo g ol es d nsn Abtat 0bet oi et aeh l nebt eni uys t df l f tr a n l g u eti v n i r v n tu a a y a c e t
Ijr h udb tga dit i ae ntr gss m dpee t nmesrs h udb r l e cod gt nuyso l ei ert ods s i i yt a rvn o aue o l ef mua dacri n e n e mo o n e n i s o t n o
lc d2 6 ol e t et f m 5 nvr t s n sa hd his ut nad orl ie atr o jr. sl et 8 l g u nsr 1 ies e dr er e e ta o r av cos fnuy Reut e 7 c e s d o u i a e c t ri i n c e t f i i s 9 % cn dn e n ra ( I o e n uln iec t fnuy nw s 06 %~ 3 .8 D t o te o ai 5 o f ec t vlC ) f n a ic ne a o jr a .8 i ie h t a d re i i 3 46 %. aa rm mp r f h c —
sn fnu c ecs ew e i eet ed r,i eeta i cn m c o dt n ,i eetiigtgtes n o s jr i i ne t endf rn n esdf rn m l eo o i n io sdf rn vn — ehr d oi y n d b f g f f y c i f l o a

西安市医学院院校大学生伤害发生现状分析

西安市医学院院校大学生伤害发生现状分析

西安市医学院院校大学生伤害发生现状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医学院大学生伤害发生人群、伤害性质以及伤害发生部位分布进行调查分析,为针对性地降低大学生伤害发生率及危害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1086名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分析医学院校大学生伤害发生基本现状。

结果:西安市医学院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0.32%,低于综合性大学伤害发生率。

其中男生高于女生,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独生子女高于飞度上子女,家庭收入低的学生高于家庭收入高的学生。

伤害性质以扭拉伤、擦伤和切割抓咬伤为主,占82.65%。

伤害发生部位以下肢为主,占35.87%。

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伤害发生低于综合院校大学生,但依然较高,针对性地对大学生伤害发生进行科学教育和防范,积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医学院伤害现状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其健康状况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伤害作为我国居民死因的低5位,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早场严重的危害,且近些年表现出伤害类型和危害程度不断上升的趋势[1]。

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良好健康知识的群体,对其伤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利于全面掌握我国大学生伤害发生现状及普遍影响因素,对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防范机制,降低大学生伤害的发生和减轻伤害危害有借鉴意义。

1.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本研究采用按年级分层抽样的方式,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的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1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086份,有效率为90.5%。

1.2 分类标准本研究在参照2014年《儿童青少年伤害监测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文献执行编制了《大学生伤害调查问卷》[2]。

主要包括大学生社会人口学变量和伤害发生情况(伤害发生次数、时间、性质、部位严重程度等)。

经测试,该问卷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701,说明指标可靠性可以接受。

1.3 研究方法利用Excel 2003、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

2.结果2.1西安市医学院校大学生伤害发生人群分布如表1所示,本次调查西安市医学院校大学生1086人,有98人发生伤害,发生率为9.02%,其中男生有562人,其伤害发生率为10.32%,女生伤害发生率为7.63%。

大学生恶性伤害事件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研究

大学生恶性伤害事件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研究

大学生恶性伤害事件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研究洪亮;程灶火;秦心福【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恶性伤害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为有效预防大学生恶性伤害提供依据.方法:在某地方高校选取曾经有过恶性伤害他人行为的大学生30人作为伤害他人组,选取曾经有过恶性伤害自身行为的大学生28人作为伤害自身组,同时按照年龄、性别与伤害组匹配的原则选取从无恶性伤害行为的大学生35例为对照组.使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CT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测查.结果:伤害他人组和伤害自身组在情感虐待、身体虐待、情感忽视、身体忽视、精神质、受惩罚和其他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总分的评分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在神经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方面得分,伤害他人组分别高于伤害自身组(P<0.05),伤害自身组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学生恶性伤害(包括伤害他人与自伤)可能与童年期创伤经历、人格特质异常、社会支持低下和不良的生活事件有关.【期刊名称】《皖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7)006【总页数】4页(P594-597)【关键词】大学生;恶性伤害事件;社会心理因素;调查研究【作者】洪亮;程灶火;秦心福【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法医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江苏无锡 214151;安徽监狱管理局研究所,安徽合肥 34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5.5;B844.2“大学生恶性伤害事件”是指在籍的各类全日制大学生故意运用暴力手段、组织参与或实施对他人或自身身体或心理的严重侵害行为。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或杀人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许多研究提示大学生恶性伤害事件与多种因素存在关联性,其中童年经历(教育因素)、社会支持(环境因素)和人格特征(个体因素)受众多研究者关注[1-3]。

高校大学生自伤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高校大学生自伤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高校大学生自伤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段滢;金岳龙;姚应水;王金峰;王俊;梁伟;张晓宇;朱汇;郎俊杰;樊垚;金来润【摘要】目的:对芜湖市两所高校进行调查,探索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芜湖市两所高校的194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1945人,其中男生693人,女生1218人(缺失34人,占1.74%).芜湖市两高校大学生自伤行为1~2次的检出率为30.72%,3次及以上的检出率为9.00%.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大学生自伤有关联(P<0.05).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不喜欢上学等其他因素是大学生自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独生子女更容易发生自我伤害行为.加强大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减缓学习压力、增加学习兴趣等,减少大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self-harm behavior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actice of such behaviors in students in the two higher institutions in Wuhu area.Methods: Cluster and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survey 1945 students in two colleges using questionnaire response.Chi-square test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lf-harmbehaviors.Results: A total of 1945 students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693 male and 1218 females(34 failure response in females,1.74%).Attempts of self-harm one or two occurred in 30.72% and over three in 9.00% respectively, in all subjects surveyed.The gender and only-child in the family or not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self-harm behaviors in college students(P<0.05), and the risks leading to self-harm were involved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chooling pressure and lack of interest inschooling(P<0.05).Conclusion: Male students and students born in only-child family can be inclined to self-harm behavior, and strengthened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reducing the schooling pressure and improving the interest in learning as well as other positive motivation ma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elf-harm behavior in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期刊名称】《皖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6)002【总页数】4页(P178-181)【关键词】大学生;自伤行为;影响因素【作者】段滢;金岳龙;姚应水;王金峰;王俊;梁伟;张晓宇;朱汇;郎俊杰;樊垚;金来润【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安徽芜湖241002;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6【DOI】10.3969/j.issn.1002-0217.2017.02.023自伤行为,即自我伤害行为的简称,一般指不以自杀为目的的自我伤害,如:故意抓伤割伤自己、故意打自己、故意烧伤烫伤自己等[1]。

大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摘要:引发大学生伤害事故发生有多种原因,体育保险的开发和推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途径。

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再加上合适的体育保险险种,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的后顾之忧,解决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很多纠纷。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安全;体育保险近年来由于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屡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学校带来了各类法律纠纷,同时也加重了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一些高校或者体育教师为了减少风险,采取了许多消极防范措施,如取消一些应有的体育活动,减少一些该学的器械项目等等。

从表面上看,学生出现体育伤害事故的少了,而实际上学生柔弱的身体、脆弱的心理,在今后的生活中将成为更大的安全隐患。

学校在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生命安全,努力找出学生发生伤害事故的原因,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安全能力。

由于体育运动潜在的危险性,各种防范措施只能减少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却不能完全杜绝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而参加体育保险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

一、大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成因分析体育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的学生去参与其中,它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解除学生大脑疲劳的同时,也带给大家无限的激情和身心的双重愉悦。

但是,由于体育运动潜在的危险性,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意外伤害。

大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所发生的各种人身伤害。

调查表明,有70.2%的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都受过一次以上的伤,其中受过三次及三次以上伤的有4.4%,其中有16.1%的学校都有学生受过重伤甚至致残致死。

可见,体育运动伤害不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遭受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高风险性。

只要参加体育运动,就有可能会出现运动伤害。

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频繁受伤,作为高校和教师应该针对发生体育运动伤害的原因,进行预防,这样就会减少体育运动的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伤害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伤害健康教育及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1)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某大学的医学院和管理学院1年级的在校学生1294名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1]。

采用针对大学生特征自编制的伤害情况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健康行为调
查表,对其在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3月1日半年内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

2)对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用χ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

结果:大学生伤害半年发生率为6.34%,其中男生(10.60%)高于女生(3.86%),存在显著差异(χ2=21.914,p﹤0.001);受伤部位多为下肢(44.87%),性质以扭伤(43.59%)居多,最常发生在体育活动时(38.46%),场所多在学校和运动场所(69.23%)。

结论:不同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的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不同;大学生是伤害易发人群,伤害疾病负担严重,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控制;伤害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流行病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84-02
随着儿童青少年感染性疾病与营养障碍等问题逐渐得到有效控制,伤害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青少年死亡和伤
残的主要原因[2]。

为了解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并为开展大学生伤害健康教育及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对大学生伤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用分层整群抽样。

选取武汉某大学在校大学生共1294人。

1.2 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集中发放大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和伤害情况调查问卷,由学生按照问卷指导语的统一要求逐项填写,问卷当场收回。

利用epdata 3.1建立数据库,将所有资料收集、整理、编码、数量化后输入计算机,对其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用χ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伤害的影响因素。

所有统计分析处理均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伤害的定义伤害是指大学生运动受伤后,至少满足下列2种情况之一:(1)到医疗单位诊断为某一类损伤;(2)因损伤请假(休工、休学、休息)一日以上者[3]。

2 结果
2.1一般情况共发放调查表1294份,收到有效调查表1231份(男:453,女:778人),有效问卷回收率95.13%。

在有效的问卷中,发生伤害的有78人(男:48,女:30)
2.2 伤害的流行病特征
2.2.1 伤害类型分布
3 讨论
大学生是伤害的高危人群,其发生频繁,疾病负担重。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伤害半年发生率为6.34% 。

与王畅[9]等对广州市大学生伤害的调查结果近似,低于韩慧等[10]对蚌埠市大学生伤害的调查结果。

分析原因,首先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人群发生率可能存在不同;其次,调查的方法不同、伤害的判断标准不同也可造成结果差异[2]。

不同性别伤害有差异,男生伤害半年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χ2=21.914,p=0.000﹤0.05)。

,这可能与男生好动、喜冒险、课外活动多有关[8]。

扭跌坠伤是最常见的受伤类型(43.95%),下肢是最常见的损害部位(44.87%),这同样可能与青少年喜好运动有关。

大学生伤害主要发生在学校和公共场所(69.23%),时间多发生在体育活动时(38.46%),特别是男生在校内体育运动场所活动时容易发生伤害,提示运动伤害是大学生发生伤害的主要原因[1],所以在进行伤害预防控制时要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指导和管理,使学生具备自我保护和处理伤害的一般能力。

伤害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调查发现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其性别、家庭类型、是否独生子女、父母主要教育方式等有关。

这些因素在生活中是可以进行干预的,可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预防在伤害控制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教师及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改善学校体育运动设施;将伤害纳入疾病控制规划,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多部门合作;对有伤害危险因素的学生进行特殊关照等措施都
能有效降低伤害的发生与危害。

参考文献:
[1] 彭健,向兵. 武汉某高校医学类大学生意外伤害现况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13, 40(3)
[2] 陈天娇,季成叶.中国大学生伤害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2):205-209.
[3] 王声溺.伤害的流行病学界定标准(修改意见) [j].疾病控制杂志,2005,9(1):96.
[4] 宋玉梅,陈道俊,尹靖等.合肥市大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267—268.
[5] 时颖,焦淑芳,谢瑾等. 北京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 26(6):684-686.
[6] 林莉萍,胡大林,伍德娥.大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244 [7] 张远,李华锋,张巍.大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

(2):135—7.
[8] 陈新民,刘翔,叶冬青等. 合肥市2所高校大学生运动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6):536-537.
[9] 王畅,王声湧,董杉等. 大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疾病控制杂志, 2012, 16(2):98-101.
[10] 韩慧,汤建军,张勤. 蚌埠市大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卫生研究, 2012, 41(3):508-5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