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伤害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伤害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伤害健康教育及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1)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某大学的医学院和管理学院1年级的在校学生1294名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1]。
采用针对大学生特征自编制的伤害情况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健康行为调
查表,对其在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3月1日半年内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
2)对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用χ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
结果:大学生伤害半年发生率为6.34%,其中男生(10.60%)高于女生(3.86%),存在显著差异(χ2=21.914,p﹤0.001);受伤部位多为下肢(44.87%),性质以扭伤(43.59%)居多,最常发生在体育活动时(38.46%),场所多在学校和运动场所(69.23%)。
结论:不同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的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不同;大学生是伤害易发人群,伤害疾病负担严重,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控制;伤害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流行病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84-02
随着儿童青少年感染性疾病与营养障碍等问题逐渐得到有效控制,伤害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青少年死亡和伤
残的主要原因[2]。
为了解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并为开展大学生伤害健康教育及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对大学生伤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用分层整群抽样。
选取武汉某大学在校大学生共1294人。
1.2 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集中发放大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和伤害情况调查问卷,由学生按照问卷指导语的统一要求逐项填写,问卷当场收回。
利用epdata 3.1建立数据库,将所有资料收集、整理、编码、数量化后输入计算机,对其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用χ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伤害的影响因素。
所有统计分析处理均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伤害的定义伤害是指大学生运动受伤后,至少满足下列2种情况之一:(1)到医疗单位诊断为某一类损伤;(2)因损伤请假(休工、休学、休息)一日以上者[3]。
2 结果
2.1一般情况共发放调查表1294份,收到有效调查表1231份(男:453,女:778人),有效问卷回收率95.13%。
在有效的问卷中,发生伤害的有78人(男:48,女:30)
2.2 伤害的流行病特征
2.2.1 伤害类型分布
3 讨论
大学生是伤害的高危人群,其发生频繁,疾病负担重。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伤害半年发生率为6.34% 。
与王畅[9]等对广州市大学生伤害的调查结果近似,低于韩慧等[10]对蚌埠市大学生伤害的调查结果。
分析原因,首先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人群发生率可能存在不同;其次,调查的方法不同、伤害的判断标准不同也可造成结果差异[2]。
不同性别伤害有差异,男生伤害半年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χ2=21.914,p=0.000﹤0.05)。
,这可能与男生好动、喜冒险、课外活动多有关[8]。
扭跌坠伤是最常见的受伤类型(43.95%),下肢是最常见的损害部位(44.87%),这同样可能与青少年喜好运动有关。
大学生伤害主要发生在学校和公共场所(69.23%),时间多发生在体育活动时(38.46%),特别是男生在校内体育运动场所活动时容易发生伤害,提示运动伤害是大学生发生伤害的主要原因[1],所以在进行伤害预防控制时要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指导和管理,使学生具备自我保护和处理伤害的一般能力。
伤害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调查发现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其性别、家庭类型、是否独生子女、父母主要教育方式等有关。
这些因素在生活中是可以进行干预的,可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预防在伤害控制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教师及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改善学校体育运动设施;将伤害纳入疾病控制规划,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多部门合作;对有伤害危险因素的学生进行特殊关照等措施都
能有效降低伤害的发生与危害。
参考文献:
[1] 彭健,向兵. 武汉某高校医学类大学生意外伤害现况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13, 40(3)
[2] 陈天娇,季成叶.中国大学生伤害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2):205-209.
[3] 王声溺.伤害的流行病学界定标准(修改意见) [j].疾病控制杂志,2005,9(1):96.
[4] 宋玉梅,陈道俊,尹靖等.合肥市大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267—268.
[5] 时颖,焦淑芳,谢瑾等. 北京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 26(6):684-686.
[6] 林莉萍,胡大林,伍德娥.大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244 [7] 张远,李华锋,张巍.大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
(2):135—7.
[8] 陈新民,刘翔,叶冬青等. 合肥市2所高校大学生运动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6):536-537.
[9] 王畅,王声湧,董杉等. 大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疾病控制杂志, 2012, 16(2):98-101.
[10] 韩慧,汤建军,张勤. 蚌埠市大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卫生研究, 2012, 41(3):50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