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2022良性前列腺增生诊疗及健康管理指南(最全版)

2022良性前列腺增生诊疗及健康管理指南(最全版)

2022良性前列腺增生诊疗及健康管理指南(最全版)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排尿障碍为主性慢病,是泌尿男科临床诊疗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BPH一般发生在40岁以后,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加,51-60岁约20%,61-70岁男性人群中BPH的发生率达50%,81-90岁时高达8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BPH患者对治疗效果的需求也在逐渐变化,规范BPH诊疗及健康管理显得极其重要。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组织相关临床专家根据现有的临床证据共同研究并制定指南,对BPH患者尤其是对有性功能需求的患者,提供了规范的诊治指导与参考。

医脉通将其中要点整理如下。

诊断与评估强烈推荐的检查包括:病史问询、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体格检查、尿常规检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经直肠或经腹部超声检查。

推荐的可选检查包括:尿流率及残余尿测定、生活质量(QOL)评分、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等。

特殊情况下建议做的检查包括:1.肾功能检测。

对于存在肾功能损害病史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如尿潴留导致肾积水的患者推荐进行肾功能检测。

2.上尿路超声检查。

对于伴有膀胱残余尿过多、血尿、泌尿系结石病史的患者,推荐行上尿路超声检查。

3.尿道膀胱镜检查。

对于合并有镜下或肉眼血尿史、尿道狭窄史或膀胱癌病史的患者,应行尿道膀胱镜检查,对于需要进行尿道膀胱镜检查的患者有条件的可以使用膀胱软镜以减少患者痛苦。

4.尿流动力学检查。

主要目的是探索患者出现下尿路症状(LUTS)的功能机制,提示患者是否存在导致不利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临床决策提供更多依据。

由于尿流动力学检查是一项侵入性检查,因此,仅在特定患者中推荐行此检查。

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史、盆腔根治性手术史或怀疑有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患者,强烈建议行尿流动力学评估。

5.影像尿动力学检查。

可提供较常规尿动力学更多的解剖和功能信息,如果临床医生认为需要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时,可以选择该项检查。

2022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主要内容

2022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主要内容

2022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主要内容一、概述前列腺癌是泌尿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公布了2015年我国恶性肿最新发病率和死亡率情况,其中前列腺癌新发病例7.2万,发病率为10.23/10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死亡3.1万,死亡率为4.36/10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10位。

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口老龄化、人民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前列腺癌筛查方式的普及应用。

我国前列腺癌的另一特点是城市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2015年我国城市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为13.44/10万,而农村为6.17/10 万。

二、病因学前列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病因学研究显示前列腺癌与遗传、年龄、外源性因素(如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有密切关系。

(一)遗传因素及年龄。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不同种族间有巨大的差别,黑人发病率最高,其次是白种人,亚洲人种发病率最低,提示遗传因素是前列腺癌发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前列腺癌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高发年龄为65~80岁。

(二)外源性因素。

目前,有关前列腺癌的外源性危险因素仍在研究中,部分素仍存在争议。

酒精摄入量过多是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同时与前列腺特异性死亡率相关。

过低或者过高的维生素D水平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关,尤其是高级别前列腺癌。

紫外线暴露可能会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研究发现维生素E和硒并不能影响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对于性腺功能减退的患者,补充雄激素并未增加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

目前为止,尚无明确的药物干预或者饮食方法来预防前列腺癌。

三、病理分类及分级系统前列腺癌病理类型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内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以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等。

其中前列腺腺癌占主要部分,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是指前列腺腺癌。

(一)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分组。

2020《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要点(全文)

2020《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要点(全文)

2020《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要点(全文)一、指南框架、特点与推荐等级CSCO前列腺癌指南包括前列腺癌的MDT诊疗模式、筛查、诊断、基因检测和液体活检、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治疗、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复发的诊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诊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诊疗、随访9个章节和附录部分。

CSCO指南兼顾到地区发展不平衡、药物和治疗措施的可及性以及肿瘤治疗的价值三个方面,针对每个问题的诊治,分为I/II/III级推荐,I级推荐属于可及性好的普适性诊治措施,肿瘤治疗价值相对稳定,基本为国家医保收录;II级推荐多属于在国际或国内已有高级别证据,但可及性差或效价比超出国人承受能力的药物或治疗措施;III级推荐多为临床实用,但证据等级不高的药物或治疗措施。

二、五大亮点与四大特色指南生成的评价体系:CSCO前列腺癌指南中首次将五类因素(循证依据、药物可及、治疗效价、推荐等级、专家投票)汇集,形成了证据类别的细分,是本指南的重要特色之一。

五大亮点1.MDT为先,强调早诊早治早MDT;2.大框架下关注前沿;3.采用了易用的分类体系;4.表格化,实用性强:指南共9个章节,37个表格,对比EAU指南的182页,CSCO 前列腺癌指南仅67页;5.中国数据引领中国指南:指南共9个章节,其中8个章节有基于中国人群相关的研究数据。

四大特色因人而异:评估东西方差异与一致性,基于中国人群数据进行推荐;中西合璧:引用国际多中心研究中国人群数据,中西数据结合;突破创新:纳入了中国专家在前列腺癌学科中的创新探索;脚踏实地:引用中国临床实践经验,兼顾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药物可及性。

三、MDT诊疗模式MDT诊疗模式分为四方面内容:学科组成、成员要求、讨论内容和日常活动。

其中讨论内容的I级推荐为需要多学科参与诊治、合并症和/或并发症多、病情复杂疑难和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尚未确诊但有可能获益于早期诊断、确诊并考虑治疗计划、初始治疗正在随访中需要讨论进一步治疗方案、治疗中或治疗后随访的患者为II级推荐;医师和/或患者认为有必要进行MDT讨论的病例为III级推荐。

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的要点。

一、前列腺癌的诊断1.病史与体格检查:包括病史询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和直肠检查等。

2.影像学检查:推荐进行经直肠超声(TRUS)、盆腔MRI和腹部CT 等。

TRUS是前列腺癌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以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浸润范围等信息。

3.病理学检查: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二、前列腺癌的分期前列腺癌的分期可根据国际TNM分期系统进行,包括原发肿瘤(T)、淋巴结(N)和远处转移(M)三个要素。

1.T分期:根据肿瘤侵犯前列腺的程度分为T1-T4期。

2.N分期:根据淋巴结受侵犯情况分为N0-N1期。

3.M分期:根据远处转移情况分为M0-M1期。

三、前列腺癌的治疗原则根据前列腺癌的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和化疗等。

1.T1期前列腺癌:适合选择手术切除或放疗,也可进行观察治疗。

2.T2期前列腺癌:可选择手术切除、放疗或内分泌治疗。

3.T3-T4期前列腺癌: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可联合内分泌治疗或化疗。

4.前列腺癌的远处转移:主要采用内分泌治疗、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

四、前列腺癌的随访和复发治疗前列腺癌的随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PSA检测、直肠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

复发治疗可根据复发的部位和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选择。

1.PSA复发:可选择放疗、内分泌治疗或化疗。

2.局部复发:可考虑手术切除、放疗或内分泌治疗。

3.骨转移:主要采用内分泌治疗、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

五、前列腺癌的预后评估预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多种因素进行判断,包括分期、PSA水平、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级等。

根据预后评估的结果可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判断。

总之,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为医生提供了前列腺癌的诊治指导,对于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中国呈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中国医学专家制定了一系列前列腺癌诊治指南。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的内容。

一、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

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建议男性40岁以上每年进行一次前列腺癌筛查,包括直肠指检、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经直肠超声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前列腺癌病史的人,应提前进行筛查。

二、前列腺癌的分期前列腺癌的分期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

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采用了TNM分期系统,并结合血清PSA水平和组织学分级进行综合评估。

此外,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也可以提供重要的分期信息。

三、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1.早期前列腺癌的治疗:对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可选择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观察治疗等方法。

手术切除包括传统的开放手术和现代的腔镜手术等,放射治疗可采用外照射或内照射的方式。

2.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对于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建议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内分泌治疗主要包括雄激素剥夺治疗和雄激素受体阻断治疗。

化疗和靶向治疗作为辅助治疗,可帮助减缓肿瘤进展和提高生存率。

3.复发与转移前列腺癌的治疗:对于复发或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和肿瘤特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四、前列腺癌的术后随访对于经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术后随访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建议在手术后的第一个月进行首次随访,随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直至5年,之后可逐渐延长随访间隔。

随访内容包括PSA检测、体征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生活质量评估等。

综上所述,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提供了针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分期、治疗和术后随访等方面的指导,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应对前列腺癌。

《2023版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2023版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1 2 3
放疗与手术联合
术前新辅助放疗可缩小肿瘤、降低分期,提高手 术切除率;术后辅助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 高生存率。
放疗与化疗联合
同步放化疗可增强局部控制效果,适用于高危前 列腺癌患者;序贯放化疗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 活调整治疗方案。
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
放疗可改变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治疗效果;免 疫治疗则可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放疗起到 协同增效作用。
适应症
当血清PSA升高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前列腺异常时,需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此外,对于已 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若需进一步明确肿瘤分期或评估治疗效果,也可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03 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
早期前列腺癌治疗策略
主动监测
对于低危前列腺癌患者,可选择主动监测策略,通过定期检查和 评估了解病情进展。
其他并发症
如放射性皮炎、骨髓抑制等,可通过加强皮肤护理、使用升白药物等 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
06 随访监测与康复管理
随访监测项目设置及频率建议
常规随访项目
包括体格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随访频率建议
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的不同,制定个性 化的随访计划,一般建议在治疗后第1年内 每3个月随访1次,第2年内每6个月随访1次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因 素,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 全球范围内男性健康的重要威胁。
诊疗水平参差不齐
新型治疗手段不断涌现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新型治疗手段 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不断涌现, 为前列腺癌治疗带来更多选择和可能 性。
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在前列腺癌的诊 疗水平、技术能力和治疗效果方面存 在显著差异,导致患者获得感不均。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男性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前列腺癌的最新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首先介绍了前列腺癌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

前列腺癌多为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年龄、家族史、种族、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

指南总结了相关研究表明,年龄和家族史是前列腺癌的最主要风险因素。

指南随后提供了前列腺癌的诊断标准和策略。

初筛和诊断一直是前列腺癌领域的一个难题,因为其一直缺乏高效的筛查方法。

指南介绍了常见的前列腺癌筛查方法,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测、数字直肠检查(DRE)、超声波检查和组织活检等。

对于初筛阳性的患者,指南提供了进一步诊断的建议,包括经直肠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等辅助检查。

针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指南提供了详细的介绍。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生活质量等因素,指南提供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激素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对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切除和放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对于晚期或复发的前列腺癌患者,激素治疗和化疗是常见的治疗选择。

指南还介绍了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指南还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根据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指南介绍了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提供了相关治疗方法的指导。

最后,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还介绍了患者的管理和随访。

患者的管理包括相关的支持性治疗和护理措施,包括营养支持、心理支持等。

指南还提供了前列腺癌随访的建议和时间表,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最佳的治疗和管理。

总体而言,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为医生提供了全面和实用的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一指南的发布对于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24前列腺癌NCCN指南解读

2024前列腺癌NCCN指南解读

2024前列腺癌NCCN指南解读前言指南概述NCCN指南对前列腺癌的治疗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局部前列腺癌、局部晚期前列腺癌、转移性前列腺癌和复发性前列腺癌。

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治疗推荐,包括观察等待、手术、放疗、激素治疗、免疫治疗和化疗等。

局部前列腺癌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指南推荐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作为主要治疗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对于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外放疗或近距离放疗。

此外,对于低风险前列腺癌患者,可以选择观察等待策略,定期监测PSA水平和前列腺活检结果。

局部晚期前列腺癌对于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指南推荐在新辅助化疗后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外放疗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ADT)。

此外,对于有局部复发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挽救性放疗。

转移性前列腺癌对于转移性前列腺癌,指南推荐首先进行激素治疗,以降低PSA水平和缓解症状。

对于有转移性疾病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化疗,以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对于有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靶向治疗药物。

复发性前列腺癌对于复发性前列腺癌,指南推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历史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激素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新型激素治疗药物或化疗。

对于化疗后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二线化疗药物或其他靶向治疗药物。

总结NCCN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份全面的治疗前列腺癌的指导,以帮助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偏好。

希望本文档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指南内容,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前列腺癌诊疗指南诊断PPT课件

前列腺癌诊疗指南诊断PPT课件
9
PSA密度(PSA density,简称PSAD)
即血清总PSA 值与前列腺体积的比值。前列腺体积是经直肠超 声测定计算得出。PSAD正常值<0.15,PSAD有助于区分前列 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当患者PSA 在正常值高限或轻度增高时, 用PSAD 可指导医师决定是否进行活检或随访。PSAD 可作为 临床参考指标之一。
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1
Contents
前列腺癌流行病学 前列腺癌的诊断 前列腺癌的治疗 前列腺癌的随访
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复发的诊治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治疗
2
前列腺癌流行 病学
4.55/10 万
2.0/10万 1.71/10万
1993
1997
2000
1.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
加勒比海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高,中国、日本及 前苏联国家最低。美国黑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全世 界最高,目前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 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
11
经直肠超声检查(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TRUS)
在TRUS 引导下在前列腺以及周围组织结构寻找可疑病灶,并 能初步判断肿瘤的体积大小。但TRUS 对前列腺癌诊断特异性 较低,发现一个前列腺低回声病灶要与正常前列腺、BPH、 PIN、急性或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梗死和前列腺萎缩等鉴别。
PSA 4~10ng/ml,复查 f/t PSA、PSAD、直肠 指检、影像学均正常
PSA4-10ng/ml,直肠 指检或影像学异常。
重复穿刺活检
如PSA连续2次>10ng/ml或PSAV>0.75/ml/年,应再穿刺。
14
重复穿刺的相关问题
2 次穿刺间隔时 间尚有争议,目前 多为1~3 个月。

前列腺癌治疗指南ppt课件

前列腺癌治疗指南ppt课件

内分泌治疗
定义
内分泌治疗是通过调节患者体 内激素水平来抑制癌细胞生长
的方法。
适应症
通常用于晚期前列腺癌或复发 转移的前列腺癌。
治疗方式
包括去势治疗(手术或药物去 势)和抗雄激素药物。
疗效
内分泌治疗能够缓解症状、延 长生存期,但长期应用可能导 致骨质疏松、潮热等副作用。
化疗和免疫治疗
定义
化疗是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治 疗方法,免疫治疗则是通过增强患者 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个性化治疗方案
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多学科团队能够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评估和随访
多学科团队能够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合适的治疗时 机和治疗方式,并进行长期的随访,监测治疗效果和生活 质量。
03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 法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01
02
03
04
定义
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和预防
危险因素
年龄、家族史、遗传因素、饮食习惯 、生活方式等都是前列腺癌发病的危 险因素。
预防
饮食调整、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 体检等有助于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 险。
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前列腺癌早期常常没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 尿困难、血尿等症状。
适应症
化疗主要用于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 ,免疫治疗仍在临床试验阶段。
药物选择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多西他赛、卡铂等 ,免疫治疗药物如PD-1抑制剂等。
疗效
化疗能够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免 疫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疗效尚待进一 步验证。
新兴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和基因治疗)

2022年CSCO-PC指南更新—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全程管理(全文)

2022年CSCO-PC指南更新—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全程管理(全文)

2022军CSCO-PC指南更新一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全程筐理(全文)循证为本,贴身打造申国诊疗指南前列腺癌患者通常选用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但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经中位12个月的内分泌治疗后,几于所高患者都会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 1。

与2020版指南捆比,2021版指南Z结合最新研究数据,对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和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诊疗和管理进行了更新。

对于nmCRPC患者的诊疗推荐,更新了PROSPER研究最新随访数据3:恩扎卢肢+ADT组较安慰剂组显著延妖患者无转移生存期(MF S) ( 36.6个月vs.14.7个月,HR=0.29,P<0.001 )及总生存期(OS) ( 67.0个月vs.56.3个月,HR=0.73, P=0.001 ) 40对于mCRPC患者的诊疗推荐采用了既往是否接受过新型内分泌治疗/化疗的方法取代了传统的分类方法,更新了III期临床研究PREVAIL 研究5数据:相比安慰剂组,恩:l=L卢肢显著改善患者OS( 35.3个月vs. 31.3个月,HR=0.77, P=0.0002 ),显著延长患者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 ( 20.0个月vs.5.4个月,HR=0.32, P < 0.0001 ) 针对亚洲人群的Asian PREVAIL研究6提示,恩扎卢肢治疗使PSA进晨风险降低62%( HR 0.38 ; 95% C I : 0.27 , 0.52 ; p < 0.0001 ) , 恩扎卢肢组和安慰剂组的至PSA进展中值时间分别为8.31个月和2.86个月。

总生存期分析显示,相安慰剂相比,恩孔卢肢治疗使患者的死亡冈险降低了67%(HR 0.33 ;95% C I :0.16 ,0.67 ;p = 0.0015 )几乎所高的前列腺癌患者,最终都会进入C R PC阶段,如何延长C R PC 患者的总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C R PC疾病诊疗的一大目标。

NCCN指南:前列腺癌(中文)

NCCN指南:前列腺癌(中文)

• PSA≤10 个月,已列出首选方案:
术语“去势初治”用于定义进展时未接受 ADT 的患者。NCCN 前列腺癌 Apalutamide(1 类 )
专家组使用术语“去势初治”,即使患者接受了新辅助、同步或辅助 A
Darolutamide(1 类) Enzalutamide(1 类)
DT 作为放射治疗的一部分,前提是其睾丸功能已恢复。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CRPC) 是尽管血清睾酮去势水平 (< 50 ng/dL),
• 修改脚注:低风险或良好中等风险疾病男性患者预期寿命≥10 年可以考
虑使用以下基于肿瘤的分子检测:Decipher、Oncotype DX Prostate、Pr
olaris 和 ProMark。患有不利的中高危疾病和预期寿命≥10 年的男性可 以考虑使用基于 Decipher 和 Prolaris 肿瘤的分子检测。
势水平 (< 50 ng/dL)。Scher HI,Halabi S,Tannock I,et al.进展
PROS-12
• 变更:高强度聚焦超声变更为(2B 类)。
• 替换:“ADT(尤其是骨扫描阳性时)或观察结果”,链接为 见去势
性前列腺癌和去势水平睾酮患者临床试验的设计和终点:前列腺癌临
床试验工作组的建议。J Clin Oncol 2008;26:1148-1159.
• 变更:EBRT + 近距离放射治疗±ADT(4 个月)变更为 EBRT
+ 近距离放射治疗±ADT(4-6 mo).
PROS-7 • 预期患者存活,> 5 年或症状改变:EBRT + ADT(1.5–3 年;1 类用
于 ADT) ±多西他赛(1A • 添加以下脚注: 如果在 RP 后发现不良特征,建议使用 Decipher 分子检测来告知

2024版中国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2024版中国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2024版中国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中国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是根据2024年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最新的诊疗经验制定的指南。

本指南将从病因、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便于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前列腺癌的诊疗方法。

一、病因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遗传因素、饮食、环境等。

其中,家族史是前列腺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男性患有一级亲属患有前列腺癌的风险要高于一般人群。

此外,饮食习惯也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高红肉和高脂肪摄入与前列腺癌密切相关。

二、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测和数字直肠检查。

对于PSA超过4ng/ml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数字直肠检查是一种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常用方法,对于发现异常的病变,需要进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三、治疗前列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方式。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生活品质进行综合考虑。

1.手术治疗:包括前列腺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效果较好。

2.放疗:包括外照射和近距离射源治疗。

放疗适用于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或者手术治疗不适应的患者。

3.化疗:主要应用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可用于减轻症状和延长生存时间。

四、预后前列腺癌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根据不同阶段进行个体化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疾病的进展。

总结起来,2024版中国前列腺癌诊疗指南给予了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个体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主要内容一、概述前列腺癌是泌尿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公布了2015年我国恶性肿最新发病率和死亡率情况,其中前列腺癌新发病例7.2万,发病率为10.23/10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死亡3.1万,死亡率为4.36/10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10位。

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口老龄化、人民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前列腺癌筛查方式的普及应用。

我国前列腺癌的另一特点是城市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2015年我国城市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为13.44/10万,而农村为6.17/10 万。

二、病因学前列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病因学研究显示前列腺癌与遗传、年龄、外源性因素(如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有密切关系。

(一)遗传因素及年龄。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不同种族间有巨大的差别,黑人发病率最高,其次是白种人,亚洲人种发病率最低,提示遗传因素是前列腺癌发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前列腺癌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高发年龄为65~80岁。

(二)外源性因素。

目前,有关前列腺癌的外源性危险因素仍在研究中,部分素仍存在争议。

酒精摄入量过多是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同时与前列腺特异性死亡率相关。

过低或者过高的维生素D水平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关,尤其是高级别前列腺癌。

紫外线暴露可能会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研究发现维生素E和硒并不能影响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对于性腺功能减退的患者,补充雄激素并未增加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

目前为止,尚无明确的药物干预或者饮食方法来预防前列腺癌。

三、病理分类及分级系统前列腺癌病理类型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内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以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等。

其中前列腺腺癌占主要部分,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是指前列腺腺癌。

(一)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分组。

前列腺腺癌的病理分级推荐使用前列腺癌格利森评分系统。

该评分系统把前列腺癌组织分为主要分级区和次要分级区,每区按5级评分,主要分级区和次要分级区的格利森分级值相加得到总评分即为其分化程度。

格利森评分系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前列腺腺癌的分级方法,自2004版发布以来经历了几次修改,新版WHO分类中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如下:新版WHO提出的前列腺癌新的分级分组是基于2014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共识会议上提出的一种新的分级系统,并称之为前列腺癌分级分组系统,该系统根据格利森总评分和疾病危险度的不同将前列腺癌分为5 个不同的组别:ISUP1级:格利森评分≤6,仅由单个分离的、形态完好的腺体组成。

ISUP2级:格利森评分3+4=7,主要由形态完好的腺体组成,伴有较少的形态发育不良腺体/融合腺体/筛状腺体组成。

ISUP3级:格利森评分4+3=7,主要由发育不良的腺体/融合腺体/筛状腺体组成,伴少量形态完好的腺体。

ISUP4级:格利森评分4+4=8、3+5=8、5+3=8,仅由发不良的腺体/融合腺体/筛状腺体组成;或者以形态完好的腺体为主伴少量缺乏腺体分化的成分组成;或者以缺少腺体分化的成分为主伴少量形态完好的腺体组成。

ISUP5级:格利森评分9~10,缺乏腺体形成结构(或伴坏死),伴或不伴腺体形态发育不良/融合腺体/筛状腺体。

(二)前列腺癌的分期。

前列腺癌分期最广泛采用的是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制订的TNM 分期系统,2018年开始采用第8版。

1. T分期:表示原发肿瘤的局部情况,主要通过DRE、前列腺MRI、前列腺穿刺阳性活检数目和部位确定。

2. N分期:表示区域淋巴结情况,CT、MRI及超声检查可明确,临床分期低于T2、PSA<20ng/ml 和格利森评分<6 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小于10%。

通过开放途径或腹腔镜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能从病理上准确了解淋巴结转移情况。

3. M分期:主要表示有无远处转移。

包括盆腔以外的淋巴结转移,骨转移或者其他器官转移。

核素全身骨显像是诊断骨转移的主要检查方法。

患者前列腺癌确诊后,尤其对格利森评分>7或PSA>20ng/ml 的患者,应行骨显像检查,骨显像发现骨可疑病灶时可选择X线检查、MRI或/和CT等检查明确诊断。

(三)局部或局部晚期前列腺患者风险分组。

目前,欧洲泌尿外科学会的局部或局部晚期前列腺癌风险分级系统在国际上应用的比较广泛,该系统主要基于D’Amico分类系统。

这类风险分级,主要是基于接受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或者外放疗治疗后的患者出现生化复发的危险度。

低危组:PSA<10ng/ml,并且格利森评分<7(ISUP1级),并且临床分期cT1~T2a。

中危组:PSA10~20ng/ml,或者格利森评分7分(ISUP2/3级),或者cT2b。

高危组:PSA>20ng/ml,或者格利森评分>7分(ISUP 4/5级),或者cT2c。

高危局部晚期:任何PSA,任何格利森评分,cT3~T4,或临床诊断淋巴结转移。

此外,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前列腺癌指南中也有类似的危险度分级标准,制定得更加细致、分级更多,目的也是通过更加细致的患者分层,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案选择。

极低危:T1c,格利森评分≤6/格利森1级,PSA<10ng/ml,前列腺活检阳性针数少于3个,每针癌灶≤50%,PSA密度<0.15ng/(ml·g)。

低危:T1~T2a,格利森评分≤6/格利森1级,PSA<10ng/ml。

中度偏好:T2b~T2c,或格利森评分3+4=7/格利森2级,或PSA 10~20ng/ml 但是前列腺活检阳性针数少于50%。

中度偏差:T2b~T2c,或格利森评分3+4=7/格利森2级,或格利森评分4+3=7/格利森3级,或PSA 10~20ng/ml。

高危:T3a,或格利森评分8/格利森4级,或格利森评分9~10/格利森5级,或PSA>20ng/ml。

极高危:T3b~T4,或主要分级区格利森5,或穿刺活检有4 针以上格利森评分8~10/格利森4或5级。

四、诊断评价(一)监测筛查与早期诊断。

在我国,由于未曾开始过大规模的前列腺癌筛查,人群中应该有相当数量的高侵袭性或晚期前列腺癌病例。

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开展前列腺癌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推荐对于50岁以上,或者是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45岁以上男性,在充分告知筛查风险的前提下,进行以PSA 检测为基础的前列腺癌筛查。

PSA结果的判定:血清总PSA>4ng/ml 为异常,初次PSA异常者需要复查。

患者血清PSA水平受年龄和前列腺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血清总PSA在4~10ng/ml时,游离PSA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因为患者血清游离PSA水平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呈负相关,当游离PSA/总PSA<0.1,患前列腺癌的概率为56%,而当游离PSA/总PSA>0.25,其概率仅为8%。

我国推荐游离PSA/总PSA>0.16作为正常参考值。

若患者总PSA水平在4~10ng/ml,而游离PSA/总PSA<0.16应建议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此外,通过超声或者其他方法测定前列腺体积,再计算PSA密度,PSA 密度越大,具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越大。

(二)基因检测。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以及晚期肿瘤综合治疗阶段,基因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综合国内外最新指南共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前列腺癌基因检测的对象、内容、技术、数据处理和解读,国内专家达成一定共识。

推荐有意愿的受检者进行基因检测以指导治疗决策或以遗传咨询为目的进行基因检测。

基于前列腺癌临床实践及药物研发现状,推荐以提供遗传咨询和治疗决策为目的的第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突变检测。

1. 提供遗传咨询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基因检测,要结合前列腺癌患者的家族史、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2. 治疗决策对于所有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推荐进行至少包含HRR基因胚系及体系变异的检测,并可以考虑行微卫星不稳定性和DNA错配修复缺陷检测。

(三)临床诊断方法。

1. DRE前列腺癌多发生于前列腺外周带,DRE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前列腺癌的典型表现是可触及前列腺坚硬结节,边界欠清,无压痛。

若未触及前列腺结节也不能排除前列腺癌,需要结合PSA及影像学检查等合考虑。

DRE挤压前列腺可导致PSA入血,影响血清PSA值的准确性,因此DRE应在患者抽血实验室检查PSA后进行。

2.前列腺MRIMRI检查是诊断前列腺癌及明确临床分期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3. PET-CT的应用碳-11胆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已被用于检测和区分前列腺癌和良性病变。

4. 前列腺穿刺活检(1)前列腺初次穿刺指征和禁忌证:前列腺穿刺指征包括:DRE发现前列腺可疑结节,任何PSA值;经直肠超声或MRI发现可疑病灶,任何PSA值;PSA>10ng/ml;PSA4~10ng/ml,游离PSA/总PSA比值可疑或PSA密度值可疑。

前列腺穿刺的禁忌证包括:处于急性感染期、发热期;有高血压危象;处于心脏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有严重出血倾向的疾病;处于糖尿病血糖不稳定期;有严重的内、外痔,肛周或直肠病变。

(2)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实施:(3)重复穿刺:当第1次前列腺穿刺结果为阴性,但DRE、复查PSA 或其他衍生物水平提示可疑前列腺癌时,可考虑再次行前列腺穿刺。

(4)前列腺系统穿刺的局限性及新策略:经直肠或经会阴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的主要局限在于假阴性、漏诊高危前列腺癌和过度诊断。

近年来,基于超声增强造影、超声弹性成像和mpMRI的靶向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发现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避免过度诊断方面展现了明显的优势。

五、前列腺癌的治疗(一)观察等待与主动监测。

观察等待包括前列腺癌病程监测,以期在症状出现、检查结果改变或PSA 提示即将出现症状时能及时提供姑息治疗因此,观察不同于主动监测。

观察的目的是在前列腺癌不太可能导致死亡或显著发病时,通过避免非治愈性治疗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

观察的主要优势是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如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一般适用于预期寿命小于10年的各期别患者。

主动监测包括对疾病进程的主动动态监测,以期在发现肿瘤进展时能及时采取以根治为目的的干预措施,主要适用于预期寿命10年以上的低危前列腺癌患者,目的是在不影响总生存时间的前提下,推迟可能的治愈性治疗从而减少治疗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由于这类患者有着更长的预期寿命,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密切随访,包括DRE、PSA、mpMRI 以及重复穿刺等,一旦发现肿瘤进展,应立即开始治疗以免错过治愈机会。

主动监测的患者入选标准包括:预期寿命10年以上,肿瘤分期cT1或cT2,PSA≤10ng/ml,活检格利森评分≤6, 阳性针数≤2个,每个穿刺标本中肿瘤所占比例≤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