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会展法规概述
第一章 会展业政策法规概述 《会展政策与法规》PPT课件
![第一章 会展业政策法规概述 《会展政策与法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d0826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0.png)
1 审批 管理
2 办展资格
管理
3 法律 责任
1.2 国内会展业政策与法规 1.2.3 我国会展的主体资格
1)普通会展主办单位 的资格
2)在境内举办涉外展 览主办单位的资格
3)出国展主办单位的 资格
• (1)具有法人资格,能够独 • (1)具有组织招商招展能力
立承担民事责任;
和承担举办展览的民事责
• (2)具有与展销规模相适
• (1)国家贸促会 • (2)商会和贸促会行业分
会 • (3)地方政府 • (4)贸促会分会 • (5)专业协会和展览公司
1.2 国内会展业政策与法规 1.2.4 我国会展的审批程序
1)国内办展 的审批
3)涉外会展 的审批
2)专业会展的 审批程序
4)出国展的 审批
1.2 国内会展业政策与法规 1.2.5 违反规定的处罚
我国已经颁布的《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在境内举办对 外经济技术展览会管理暂行办法》、《关于重申和明确在境内举办对外经济 技术展览会有关管理规定的通知》、《出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审批管理办 法》、《技术交易会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口展览品 监管办法》等一系列会展业法规条例,从不同的角度对会展业进行了监管。 它们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CHAPTER
ONE
第一章
会展业政策 法规概述
1.1 国外会展业政策与法规 1.1.1 会展的起源与发展
国际会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3个时期。
01 L萌OR芽EM期
集市大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末期至19 世纪中叶)
第一章会展法规与实务 概论
![第一章会展法规与实务 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8e2972ebcd126fff7050b7c.png)
• 会展义务:是指会展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必须按 照法律的规定,作出或者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以完 成自己的职责或满足权利主体的要求。 • 会展法律关系主体的义务按照法律规定体现在:
• 1、必须进行一定的会展活动,从而履行自己应尽的会展 责任。 • 2、必须不进行一定的会展活动,从而履行自己应尽的会 展责任。 • 3、当其不履行或不恰当履行应尽的会展责任时,将受到 国家法律的制裁。
(2)展览会。展览会是会展活动中最普遍、最活跃并且最具有典型性的
部分。从展览会产生的历史以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主要作用看, 展览会是为参展商和专业买家提供交易机会的贸易平台,是一个与贸易 紧密相关的概念。 (3)大型节事活动。“大型节事活动”是指人们为了纪念某个特殊的事 件或者为了满足某种社会群体的特殊需求而精心计划和举办的文体比赛、 庆祝仪式、特技表演以及节庆活动等。
• (三)法的渊源
• 法的渊源,是指法的表现形式,即法是由何种国 家机关,依照什么方式或者程序创制出来的,并 表现为何种形式的法律文件。 • 我国法的渊源: • 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 规。5、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 特别行政区法。7、规章。8、国际条约。
• 二、会展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 • (一)会展法的概念 • 一般来说,会展法是指与会展业相关的经 营活动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 是一个新兴的法律分支,我国目前还没有 制定或出台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会展 法。
• (二)会展法的调整和对象 • 会展法的调整对象就是会展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 各种社会关系。
• • • • • • • • 1、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和会展组织者之间的关系 2、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和参展商之间的关系 3、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和会展场馆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4、会展组织者与参展商之间的关系 5、会展组织者和会展代理服务商之间的关系 6、会展商之间的法律关系 7、会展组织者与展会观众之间的法律关系 8、参展商与展会之间的关系
举办展览会的法律规定(3篇)
![举办展览会的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ebe14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e.png)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展览会管理,保障展览会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展览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各类展览会,包括国际展览会、国内展览会、专业展览会、综合展览会等。
第三条举办展览会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保护参展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展览会业的发展,培育展览品牌,提高展览会质量,推动展览业与国际接轨。
第二章展览会组织者第五条展览会组织者(以下简称“主办方”)是指举办展览会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六条主办方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者营业执照;(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设施;(三)有举办展览会的经验和能力;(四)有举办展览会的合法资质;(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第七条主办方应当依法办理以下手续:(一)向举办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二)向举办地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三)向举办地文化行政部门申请文化许可;(四)向举办地消防部门申请消防安全检查;(五)向举办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
第八条主办方应当制定展览会计划,包括展览会名称、时间、地点、规模、参展商范围、展品范围、收费标准等。
第九条主办方应当与参展商签订参展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条主办方应当依法对参展商进行资格审查,确保参展商的合法性和信誉度。
第十一条主办方应当设立展览会现场管理机构,负责展览会现场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第三章参展商第十二条参展商是指参加展览会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十三条参展商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者营业执照;(二)有合法的展品;(三)有参展的合法资质;(四)有参展的意愿和能力。
第十四条参展商应当依法办理以下手续:(一)向主办方提交参展申请;(二)签订参展合同;(三)缴纳参展费用;(四)按照展览会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会展政策与法规教案 第1章 会展法律概述
![会展政策与法规教案 第1章 会展法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325e6662b160b4e767fcfa3.png)
会展政策与法规第1章会展业法律制度概述1.1 会展概述“朝阳产业”1.1.1 会展的起源与发展1)国际会展发展的历程(1)萌芽期——集市大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末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是世界上公认的会展业发源地。
公认最早的国际集会交易会是公元629年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圣丹尼斯举办的交易会。
(2)发展期——博览会大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40年代)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界博览会(“万国工业大展览会”)1928年11月22日,巴黎成立国际展览局(BIE),形成《国际展览公约》,最初31个国家,截至2002年底已有89个成员国。
(3)成熟期——会展旅游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二战后,会展经济的热浪(每年定期举行的大型展览会博览会有4000多个,国际会议40万个)会展业在各国受到重视2)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历程(1)尝试阶段(1851—1926年)①出国参加世博会1851年,中国商人徐荣村以私人身份参加首届世博会1873年,英国人包腊代表中国参加了维也纳博览会1876年,中国政府第一次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参加费城博览会1915年,参加巴拿马博览会②国内办初期展览会1926年6月—11月,南京,晚清中国第一次全国博览会(南洋劝业会)1929年,杭州,西湖博览会(2)起步阶段(1949—20世纪90年代)①1951新中国参加莱比锡春季博览会。
1953年第一次接待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业展览会1982年,中国代表团参加诺克斯威尔世博会②起步阶段的快速发展1978年,中国贸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十二国农业机械展览会”这一时期总体水平较低(3)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新世纪,各地会展业纷纷出现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会展产业带初步形成。
西部大开发西南会展业产业带正在形成。
中部崛起1.1.2 会展的概念1)会展的含义一般狭义:会议和展览(会展等同展会)一般广义:在一定地域和空间范围内,由多个团体或个人聚集,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包括业务会议、协会、社会团体会议、奖励旅游、节事活动、展览,甚至包括体育竞技活动和各种博览会。
会展政策及法规
![会展政策及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e111334859eef8c75fbfb3c3.png)
(1)出国展涉及的范围 (2)出国举办展览的审批权限和程序
14
会展政策与法规(第二版)
1.2.5 违反规定的处罚
1)国内展览违规处罚 2)违反出国办展规定及处罚措施
(1)对未经批准,出国办展、转让批件、借出国办展名义公费旅游、擅自增加展团人数或延长 在外天数、侵犯参展企业利益以及其他较轻的违规行为,将给予通报批评。
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主管部门可自行审批在本地区举办的展览面积 在1 000平方米以下的国际科技展览,审批结果需抄报主管地海关,并报科学技术部备案。
⑤具有主办资格的单位可自行举办展览面积在1 000平方米以下的国际科技展览,但应报当地 科技主管部门备案,主管地海关凭主办单位的申请按有关规定办理。
1)国内办展的审批
2)专业会展的审批程序
(1)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的审批
(2)办国际科技展览的审批
①国外代表人数在150人以上的国际科技会议,需由主办单位提出申请,经科学技术部审核后 报国务院审批;国外代表人数在150人以下的国际科技会议由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及事业单 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中国科协、中央直属 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自行审批,但需报科学技术部备案。
6
会展政策与法规(第二版)
1.1.2 国外会展业管理机构会展政策
1)管理体制 2)审批制度 3)行业协会
7
会展政策与法规(第二版)
● 1.2 国内会展业政策与法规 1.2.1 我国的会展政策法规体系
1)会展业专门的法律法规 2)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法规 3)地方行政机关制定的规章 4)会展产业发展政策
8
会展政策与法规(第二版)
会展法
![会展法](https://img.taocdn.com/s3/m/6cf6ad205901020207409c3d.png)
第一章:导论(远观会展法)第一节:法与会展法概述一、法(一)法的含义:是由国制订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所有旨在维护、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规则的总和(二)法的由来(三)法的产生和发展1、原始社会早期习惯2、奴隶社会、封建社会3、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4、共产主义社会道德二、定位会展法三、会展法体系(一)会展法:会展民商法会展经济法会展诉讼法(二)会展法:通用法律法规专门法律法规四、定义会展法:会展法是国家在调整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会议展览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第二节:我国会展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第二章:企业法第一节:企业概述一、企业的概念(一)涵义:企业是依法成立的,从事经营活动,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二)特征:以营利为目的、经济组织二、企业的分类按照企业法律形式分为:合伙企业独资企业公司独资企业:一个自然人投资设立的,该自然人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合伙企业:两个以上合伙人投资设立的,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合伙人对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企业公司:一人以上股东投资设立的,股东对公司以出资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外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第二节:公司法概述一、公司概念涵义P24:公司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他是依法建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组织。
一人以上股东投资设立的,股东对公司以出资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外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特征:P24 法人性营利性集合性二、公司分类(一)按责任形式: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两合公司(二)按公司之间关系:总公司、分公司、母公司、子公司(三)会展公司P25:是指依法建立并以赢利为目的的、从事会展经营活动或会展服务的企业法人。
三、公司的合并分立与变更一)公司合并涵义:P37: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照公司规定的程序,通过协商一致,已订立书面协议的方式合并为一个公司的法律行为。
会展概论第一章 会展概述
![会展概论第一章 会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9fbb54df7ec4afe04a1df45.png)
• • • •
三、会展对企业的作用 1、了解市场供求 、 2、节约企业成本 、 3、培育竞争意识,提高竞争力 、培育竞争意识,
• 2、展览是为了展示产品和技术、拓展渠道、 、展览是为了展示产品和技术、拓展渠道、 促进销售、传播品牌而进行的一种宣传活动。 促进销售、传播品牌而进行的一种宣传活动。 • 3、节事活动是有主题的公共庆典或精心策 、 划并举办的某个特定的仪式、演讲和表演等。 划并举办的某个特定的仪式、演讲和表演等。 节事活动打破了人们常规的生活模式, 节事活动打破了人们常规的生活模式,并伴 随节事有不同程度的项目活动,所以能以其 随节事有不同程度的项目活动, 独特的形象吸引游客,聚集大量的人气, 独特的形象吸引游客,聚集大量的人气,并 产生效果不等的轰动效应, 产生效果不等的轰动效应,能在较短的时间 内达到宣传促销的作用, 内达到宣传促销的作用,从而提高举办地知 名度,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名度,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成绩考核
•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30%)+ 总成绩( 平时成绩( ) 平时成绩 ) 期末成绩( 期末成绩(70%) ) • 平时成绩(30%)=课堂表现(10%) 平时成绩( 课堂表现( ) 课堂表现 ) +平时作业( 10% )+出勤考察(10%) 平时作业( 出勤考察( 平时作业 出勤考察 ) • 期末成绩(70%)=笔试 期末成绩( ) 笔试
• • • • • •
一、会展对经济的作用 1、产生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 、 2、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 3、促进经贸合作 、 4、优化产业结构 、 5、增加就业机会 、
• 二、会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 1、发展会展经济有利于一个城市或地区提 、 高知名度,产生国际影响。 高知名度,产生国际影响。 • 2、发展会展经济有利于促进城市功能结构 、 和要素的定位和合理流动。 和要素的定位和合理流动。 • 3、发展会展经济有利于城市对外招商引资 、 和贸易。 和贸易。 • 4、发展会展业有利于加快城市基础社会建 、 设和提高城市的文明交流。 设和提高城市的文明交流。
(会展管理课件第一章会展概述
![(会展管理课件第一章会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38e8db276c66137ef06193f.png)
上海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好地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意大利都灵:提升城市旅游发展竞争力
• 城市旅游形象:2006年冬奥会结束之后,都灵旅游局决定重 塑城市旅游形象,并将其作为“后奥运“时代的首要旅游改 革任务来抓。
上海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好地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旅游系统管理模式”项目
意大利都灵:提升城市旅游发展竞争力
会展的概念和功能
分类标准
类别划分
内容
综合性展览会、专业展览会、消费展览会
规模
国际展览会、全国性展览会、地方展览会、独家展览会
时间
定期展览、不定期展览
短期展览、长期展览、常年展览
地域
国内展览、出国展览
功能
教育性展览、中介性展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式
实物展览、网上展览
会展的概念和功能
案例分析: 发挥世博后效应
促进上海会展与观光旅游发展
上海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好地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西班牙巴塞罗那:创造宜居休闲城市
• 人文关怀:巴塞罗那将原先的屠宰场 改建成为公园,采石场改成游泳池及 公园,乱停车处改成步行道,增加了 人们散步休闲活动的空间,充分体现 了人文关怀的特点
巴塞罗那广场
上海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好地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 “旅游系统管理模式”项目:2006年冬奥会举 办结束后,都灵市开始正式启动命名为“旅游系 统管理模式”项目。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从运作 机制上更新了都灵市以往的旅游管理模式,引进 “商业管理理念”来开发管理都灵市的旅游产品
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为上海旅游业的进一步奠定基础
• 为了举办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 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重大成果
会展法律法规
![会展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4525e31a27284b73f2425076.png)
一. 会展业法律制度概述1.会展管理体制我国的会展管理体制实行的还是审批制,具有强烈的行政干预色彩,与德国、法国不同的是,我国的审批制表现为政府对会展企业是否具备主办会展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批,对会展公司的市场行为进行干预,甚至表现为政府直接作为市场主体进行市场活动。
1)国内展的会展管理体制境内举办的展览会先有原商业部、内贸部、国内贸易局归口管理,后又由国家经贸委行使管理职责,中国贸促会可以审批其系统举办的国内展。
2002年11月,国务院取消了关于“全国性非涉外经济贸易展览会”的审批制,改为登记制。
目前,在国内举办全国性非涉外经济贸易展览会已经不再实行审批制,只要到有关部门登记就可以了。
2)境内举办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的会展管理体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我国境内举办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加强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包括国际展览会、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出口商品交易会和境外民用经济技术来华展览会等),由原外经贸部(现商务部)负责协调和管理。
《通知》规定有关审批部门和主办主体的资格问题,具有明显的审批制性质。
3)出国境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的会展管理体制2001年2月15日,中国贸促会和原外经贸委联合出台了《出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审批管理办法》,对出国办展单位、审批和备核的程序、审批的依据和要求、展览团的管理以及处罚措施做了明确的规定。
现在出国展相比原来由外经贸部的行政审批有了很大改变,在审批内容和范围方面比过去有所减少。
从总体上来看,随着会展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会展管理体制必将由审批制向登记制或备案制过渡。
2. 我国会展业的立法状况20世纪80年代仅被当做中介服务机构没有被当做行业发展。
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相关法规。
我国会展立法工作尚处在初期阶段。
从立法内容上看,展览业立法主要在于明确展览业的管理部门、管理办法、展览活动的主体以及各方面的权利义务,增强展览活动的透明度,为经营者创造一个法治的市场环境。
会展政策与法规总结
![会展政策与法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468422aed630b1c59eeb58e.png)
会展政策与法规第一章公司法律制度第一节公司概述1.公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以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2.公司相比企业的特征:a、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
B、公司是由法定人数的股东出资经营的。
C、公司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D、公司是依照《公司法》成立并进行活动的企业。
3.公司的分类:a、有限公司b、有限责任公司c、两合公司d、股份有限公司e、股份两合公司4.会展公司:是指依法设立并以营利为目的、从事会展经营活动或会展服务的企业法人。
根据政府的有关规定,主办或承办会展业务、是会展产品的主要销售者。
5.《公司法》的概念:广义《公司法》是实质意义上的公司法,它包括一切有关公司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的法规、规章。
狭义《公司法》即这一部法律。
6.《公司法》的性质:既是组织法又是行为法,主要是组织法。
7.《公司法》的特征:a、对公司形式只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并专门规定了上市公司。
B、突出股票和债券的规范,分别设专章规定。
C、既重视公司的共性规范,又加强了不同公司特殊性的规范。
D、更具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8.《公司法》的原则:a、公司实行有限责任制、b、公司股东应当依法行使股东权利。
C、公司的设立与运行要严格依法进行。
D、公司要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1.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指依据《公司法》设立,由不超过一定人数的股东共同出资组成,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2.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a、公司的股东均负有限责任b、公司的全部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30%;c、公司股份转让有严格限制。
D、公司股东人数有法律限制,由50人一下股东出资成立。
3.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万元。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会展概论(第一章)绪论
![会展概论(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c5c65949f7ec4afe04a1df0d.png)
会展概论
第一章
绪 论
1.2.3 会展研究的具体斱法
统计分析法 抽样调查法
图表模型法
综合调查法
会展概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 会展的功能体系
会展概论
第一章
绪 论
基本功能assistant function 1. 产品展示功能 2. 企业营销功能 3. 信息传播功能 4. 商贸洽谈功能
会展概论
第一章
绪 论
会展项目(市场活劢行为)
2010年全国国内249个展馆兯丼办的展览会总敥 赸迆5400个。从展会敥量的地区分布来看,浙江、上 海、江苏、北京、广东、山东等省市是我国会展活劢的 主力军,六个地区的会展总敥为3094个,占全国会展 总敥5008个的仹额为61.78%。其中:浙江是672个、 上海是642个、江苏是600个、北京是422个、广东是 410个。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CCES) / 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CEFCO) /
会展概论
第一章
绪 论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南京市展览业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京市展览业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四月九日
会展概论
第2章 国内外会展发展史
欧洲近代展览活劢的发展
丐界展览会的会场丌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 丏伱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 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 气氛的空间,成为一般市民娱乐和消费的理想 场所。
会展概论
第2章 国内外会展发展史
丐界博览会的发展
1867年巴黎丐博会1962年美国西雅图 “太空时代的人类” 1985年在日本新城筑波市丼办丐界博览会,博览会的主题 是:“居住不环境 人类的家居科技”。1993年韩国大田博览 会,主题为:“新的起飞乀路”。2000年,德国汉诺威丐博 会,主题“人类、自然、科技”, 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 丐博会展览主题“水,生命乀源”2010年中国上海丐博会, 主题是“城市,讥生活更美好”。2015年米兮丐博会所选择 的主题“滋养地球,为生命加油”将通迆教育促迚人民、领 土、社团以及国家乀间的理解不合作。
会展政策与法规1
![会展政策与法规1](https://img.taocdn.com/s3/m/b9763547b307e87101f6965f.png)
(三)出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的检 查与监督管理
四、违反会展法规的法律责任
(一)对国内商品展销会违反法规
的行为处理 (二)对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 览会违反法规行为的处理 (三)对出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 违反法规行为的处理
(一)对国内商品展销会违反法规的 行为处理
1.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向参
第二节
会展的管理
一、会展举办单位的主要职责 二、会展审批部门的主要职责 三、会展业务的检查与监督 四、违反会展法规的法律责任
一、会展举办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国内商品展销会举办单位的
主要职责 (二)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 会举办单位的主要职责 (三)出国(境)举办经贸展览会 举办单位的主要职责
会展政策与法规
任课教师:赖勇军 联系方式:jumpstream@
1
展览业上海最繁荣
每星期举办5.5个展览会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 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 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超过240个国家地区组织参展。
展出净面积特殊装修展位面积比500020300010200051000境外参展商面积与展位净面积的比值20105专业观众人次与观众总人次的比值境外观众人次不少于观众总人次60550240130同一个专业性展览会连续举办评价结论为很满意和满意的数量总和应不低于参展商总数的807565专业性展览会期间组织与专业性展览会主题相关的活动一国内商品展销会举办单位的资格二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主办单位的资格三出国境举办经贸展览会组办单位的资格四国外来华经济技术展览会组办单位的资五对台经济技术展览会组办单位的资格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资金场地设施管理机构人员措施制度商务部审批核准的主办资格具有组织招商招展能力和相应的民事责任能力专门办事机构专业人员规章制度承办或协办5个以上较大规模的国际性展览会一向主办单位的主管部门申报二向会展举办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报三申报需提供的材料1996年1月各类商品和技术交流活动管理试行办法归口管理计划申报制度8
会展法规
![会展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08bf2d6da98271fe910ef9be.png)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已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加强对商品展销会的监督管理,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保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商品展销会,是指由一个或者若干个单位举办,具有相应资格的若干经营者参加,在固定场所和一定期限内,用展销的形式,以现货或者订货的方式销售商品的集中交易活动。
第三条举办商品展销会的单位(以下简称举办单位)、参加商品展销会展销商品的生产者或者经营者(以下简称参展经营者),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商品展销会进行登记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举办商品展销会,应当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商品展销会登记证》后,方可进行。
未经登记,不得举办商品展销会。
第六条举办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法人资格、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二)具有与展销规模相适应的资金、场地和设施;(三)具有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措施和制度。
第七条参展经营者必须具有合法的经营资格,其经营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八条举办单位应当向举办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
若干个单位联合举办的,应当由其中一个具体承担商品展销会组织活动的单位向举办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
县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商品展销会,应当向举办地地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地、省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商品展销会,应当向举办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
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委托举办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商品展销会进行监督管理。
第九条异地举办商品展销会的,经申请举办单位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依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
第十条申请办理商品展销会登记手续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一)证明举办单位具备法人资格的有效证件;(二)举办商品展销会的申请书,内容包括:商品展销会名称,起止日期、地点、参展商品类别,举办单位银行帐号,举办单位会负责人员名单,商品展销会筹备办公室地址、联系电话等;(三)商品展销会场地使用证明;(四)商品展销会组织实施方案;(五)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
会展法律法规
![会展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2f36047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a.png)
会展法律法规会展法律法规第一章法律法规的基本概述1.1 会展法律法规的定义和范围会展法律法规是指针对会展行业的各种法律法规文件,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会展行业的组织和管理、市场秩序、安全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1.2 会展法律法规的作用和意义会展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保障会展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参展商、展览场馆、参观者等合法权益,促进会展经济的繁荣。
它们对于规范会展行业的组织与管理、市场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章会展行业的组织和管理2.1 会展行业的管理机构2.1.1 国家相关部门:根据中央和地方的规定,负责行业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的部门。
2.1.2 地方相关部门:负责本地区会展行业的组织和管理。
2.2 会展行业的组织形式2.2.1 会展协会:负责协调会展行业内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推动行业的发展。
2.2.2 会展公司:从事专业的会展服务工作,包括会展策划、场地租赁、搭建布展等。
2.3 会展行业的管理措施2.3.1 许可证制度:规定从事会展活动的主体需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证。
2.3.2 监督检查:加强对会展活动的监督检查,确保活动的安全、合法、有序进行。
第三章市场秩序维护3.1 会展市场的竞争秩序3.1.1 反垄断法规:禁止任何形式的垄断行为,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3.1.2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罚措施:对于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包括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3.2 会展市场的合同管理3.2.1 合同法规定:在会展活动中,参展商、展览场馆、会展公司之间的合同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
3.2.2 合同纠纷解决:对于合同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诉讼等方式进行解决。
第四章安全保障4.1 会展场馆的安全管理4.1.1 场地规划和设计:会展场馆的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参展商和参观者的安全需求。
第一章 绪论 《会展概论》ppt 课件
![第一章 绪论 《会展概论》ppt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44de6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1b.png)
促进合作与发展
• 会议活动可以为冲突和矛盾的协调解决提供条件。通过会议活动, 形成一系列的惯例和规则,约束和规范各方的行为,有利于协调、 减缓各类冲突和矛盾,促进各方发展。
1.2会议的基本内容
1.2.3会议的分类
1)按会议的性质分
1)法定性会议。这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必须举行的会议,以及特定组织为履行法定职责而 举行的会议,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股东大会、学会会议等。 (2)非法定性会议。这是法律和法规允许的,法定性会议以外的会议,如新闻发布会、经贸 洽谈会等。
会展业的内涵
筹办各 种国际 国内会 议
筹办各 种国际 国内展 览会
筹划并安 排奖励会 议和奖励 旅游活动
筹办各 种节事 活动
提供会 展活动 内在服 务
提供会 展活动 外在服 务
图1-1 会展业的内涵模型
会展业,就是指利用各种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和节事活动资源,并为相关活动提供策划、 设计和组织,以及提供场地、配套设施及其他各项服务的经营单位和机构的集合。会展业虽 然属于第三产业范畴,但却有着特殊性,因为其直接为第一和第二产业服务,因此我们说会 展产业是一个边缘产业,产业的关联度较高,乘数效应较大。
第一章 绪论
1.1会展的基本概念
会展活动在国外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在工业革命早期,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会展活动 已经初具规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经济的崛起和不断壮大,这些地 区的会展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中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实力的增强,特别是二十世纪九 十年代以来,会展活动有了长足的进步。会展业不但日益成为全球信息交流、技术进步和商品交易的重要 载体,而且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型服务产业。
• 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会展企业作为主办者自行策划并组织会展;二是会展企业受主办者的委托,全 面承办会展,为主办者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三是会展企业向主办者提供某一方面的会展服务。
会展法概述
![会展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9b7d1660242a8956aece43f.png)
第一章会展法概述
第一节会展概述
◇案例引导1-1
第10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企业预计营业收入7.9亿元,比上届增加约1.6亿元,但税金比上届下降,预计可实现企业所得税1.2亿元。
本届广交会规模历届之最,中东、东盟和新兴市场到会采购商普遍增多,对新兴市场国家成交活跃;机电产品仍是成交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受国际市场需求影响,纺织品成交有所下降;民营企业成交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民营企业成交226.5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2.8%;品牌展区成交活跃,成交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品牌示范效应继续增强。
问题:案例体现了会展的什么特征?
【法律分析及参考答案】
(1)会展的经济性。
会展业作为产品展示和交易的窗口,通过举办各类会议、展览、博览会、交易会等,推动经济细分行业的发展,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行业涵盖的多个产业链环节,拉动当地关联行业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会展的传播性。
会展是信息交流的平台和媒介,信息交流是会展的核心与本质。
通过运用各种媒介实现展会参与者之间各类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提升展区的活跃度,推动会展业的发展,创造经济效益。
(3)会展的集聚性。
会展活动能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同一时间、空间上的集聚。
会展通过信息集聚性产生规模效应,可以使参与者段时间内集中交流信息、交换产品,加强联系,促进经济往来,创造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 游 是 一 种 态 度
Fair 或Trade Events等)、大型活动等集体性的商业或非商业活动的简称。 会 展 法 规
更 是 一 种 生 活
会展和旅游有和关系?
MICE
“MICE”是会议(meeting)、奖励旅
游(incentive)、年度会议(convention)
以及展览会(exhibition)。这是国际上比 较流行的关于商务旅游的界定。
案例2——展会侵犯知识产权
界 定
作为主办方的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锦律师事务所受委托全权处理此事。律师首先请两家 公司出示他们的专利权属文件,两家公司出示的专利权属文件表明他们的专利均是外观设计专 利。按照专利法的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 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律师认为 参展企业单纯的展览商品属于许诺销售行为,是一种销售的要约邀请,并不在专利法明确禁止 之列,而参展企业一旦在展会上与客户达成订单则属于销售行为,构成对专利权人的侵权。
一
公司和供应商出现。
• 许多目的地重视商务旅游的发展:会 展中心的建设、会议局的宣传促销。 • 航空公司专为商务旅游者提供的新型 服务项目,如商务舱产品的出现。
更 是 一 种 生 活
二
三、会展业发展简史
4
新商务旅游形式的增长 奖励旅游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就已经开始了最初
旅 游 是 一 种 态 度
观光/休闲/娱乐
个人/家庭 预算/计划/程序性弱 二者合一 分散谈判/集中消费
商业交易/信息沟通/文体交流
机构 有预算/有计划/有程序 二者分离(大多数情况) 集中谈判/集中消费
更 是 一 种 生 活
目的地访问频率
旅游时间 价格敏感度 花费水平
一次性/多次性
淡旺季/周末/节假日 高 低
多次性/周期性
旅 游 是 一 种 态 度
会 展 法 规
更 是 一 种 生 活
案例2——展会侵犯知识产权
案例启示
保护合法权利应当采用合法手段;
旅 游 是 一 种 意识、完善知识结构、
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更 是 一 种 生 活
教学定位
☆ 侧重于会展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法律素质和技能。
工作时间/淡旺季不明显 低 高
三、会展业发展简史(国外)
近代商务旅游发展
• 原因:工业革命培育了一个巨大的商务旅游 市场;许多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掠夺创造了商务 旅行的需求;交通状况的改善,使得商务旅游 更加便利。 • 表现形式:世界上第一个世界博览会—— 1851年英国“万国工业博览会”;世界上第
新商务旅游形式的增长
新 形势
3 2
总消费额的6.67%。
会展旅游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因战争而停办的展 览会和博览会重整旗鼓 。汉诺威、法兰克福、慕 尼黑、杜塞尔多夫等国际著名展览城市被培育。 在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兴建了大型的展览中心,并大量扩充了从业人员 队伍,展览业达到国际化的产业规模。
知名装饰品公司和德国某品牌卫浴公司的公函,两家公司声称有十几家参展企业的产品侵犯了
他们的专利权,要求主办方给予妥善处理,否则即申请法院进行证据保全,进场扣押被控侵权
旅 游 是 一 种 态 度
会 展 法 规
企业的参展产品。
思 考
其他参展企业能否展销两家公司的专利产品? 为什么?
更 是 一 种 生 活
旅 游 是 一 种 态 度
更 是 一 种 生 活
一、会展的概念
旅 游 是 一 种 态 度
会 展 法 规
广 义 的 商 务 旅 游 内 涵
商务旅游
更 是 一 种 生 活
二、会展和旅游业的关系
1
旅游业的双重功能
服务消费的功能
会 展 法 规 – – – – – – – 休闲 修学 观光 娱乐 度假 探险 猎奇
一、会展的概念 二、会展和旅游业的关系 三、会展业发展简史
第二节
会展业法律纠纷概述
一、会展法律纠纷类型 二、产生原因 三、解决途径
第三节
会展业立法及其法律体系
一、会展立法体制与权限
二、会展立法现状
三、我国会展立法理想模式
第一节 会展业概述
一、会展的概念
1
会展VS旅游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Exhibition,Trade Show,Exposition,Trade
做 一 个 怀 揣 梦 想 的 人
☆ 《关于对在我国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加强管理的通知》国 务院办公厅 1997年25号文件
☆ 《消费者保护法》李昌麟等编著 法律出版社 2007年版
课课程概述
☆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孔祥俊著 法律出版社 1998年
绪 论
15
第一章
第一节
概 述
会展业概述
的发展对商务旅游起到重大的促进
作用。
三、会展业发展简史(国内) 中国商务旅游的起源 中国商务会展旅游在近代的发展
• 尝试阶段 • 起步阶段 • 发展阶段 • 原始社会末期,便产生了人类最初的旅行经商,这 也就是中国商务旅游的萌芽。
旅 游 是 一 种 态 度
• 夏王朝商贾旅行开拓了早期的商务旅游。
• 商代商人的足迹,走遍了“他们所知道的世界”。 • 周朝农业、手工业的发达走向繁荣,商业旅行的 队伍也不断充实,不断壮大。 更 是 一 种 生 活
旅 游 是 一 种 态 度
服务生产的功能
会议 出差 展览 活动 宴请 商洽 拓展
更 是 一 种 生 活
二、会展和旅游业的关系
2
休闲旅游VS商务旅游
旅游类型 比较项目 传统旅游 商务旅游
旅 游 是 一 种 态 度
会 展 法 规
出游目的
支付主体 采购特征 采购与消费的关系 交易方式
会展法规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旅游管理系
为什么要开设《会展法规》课程?
做 一 个 怀 揣 梦 想 的 人
• • •
课课程概述
会展业的相关法律制度有哪些? 会展业的主管部门? 开办展会有哪些审批程序? 展会上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该如何索赔?
•
绪 论
案例1——展销会购得劣车 汤先生在重庆某机械工业供销总公司和某投资开发公司共同主办的“汽车机电产
会 展 法 规
1
的奖励旅游,然后逐步扩展到全世界范围。
1990年全世界奖励旅游人数已达1130万 (包括配偶达1700-1800万),总消费达 170亿美元,分别占世界总出游人次的4.1%, 更 是 一 种 生 活
企业培训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于1931年举
办了为时一年的青年管理人员在职 讲习班。近几十年来,跨国企业纷 纷建立管理人员的培训中心。培训
品展销会”上,购买某汽车贸易公司销售的轿车一辆,在使用过程中,汤先生发现该
车发动机有异响、变速箱陈旧、外壳有焊接痕迹。送汽车修理厂检修时,该修理厂认 会 展 法 规 定该车发动机、变速箱被解体过。
旅 游 是 一 种 态 度
更 是 一 种 生 活
思考:汤先生如何挽回损失?
案例1——展销会购得劣车
法理评析
3
2
1
中国商务旅游发展大事记
• 丝绸之路
• 海上丝绸之路
• 茶马古道 • 郑和下西洋
三、会展业发展简史(国内)
3
中国商务会展旅游在近代的发展 尝试阶段(1851-1926年)
(1)出国参加博览会 • 1851年,徐荣村以私人身份参加首届世界博览会; • 1876年,中国政府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参加费城博览会。 (2)国内办初期展览会 • 1910年6月-11月,在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博览会(南洋劝业会); • 1929年,在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
旅 游 是 一 种 态 度
会 展 法 规
更 是 一 种 生 活
案例2——展会侵犯知识产权
处 理
鉴于此,如果两家企业与其它企业僵持下去,则两家企业暂时并不能控告其它企业侵权, 任由其它企业大肆宣传产品,两家企业的利益显然将受到损害,而其它企业也不能在展会上销 售其产品,有动辄遭受侵权控诉之虞,处于进退两难之中。因此律师建议两家企业邀请上海市 知识产权局执法部门出面与其它企业共同协商由其它企业撤除在展会上可能侵权的产品,两家 企业不再展会中追究其它企业的责任,最终事情得以妥善解决、展会圆满结束。
旅 游 是 一 种 态 度
会 展 法 规
诉讼:汤先生以修理厂提供的证据将
机械工业供销总公司和投资开发公司诉至 法院,并要求退车、赔偿。
更 是 一 种 生 活
判决:解除合同,两被告退还汤先生的 购车款,并连带赔偿其损失。
案例2——展会侵犯知识产权
第八届中国国际建筑贸易博览会上,在展览会开幕的第一天,会展主办方就收到了浙江某
• 商务旅游 • 会展旅游 • 企业培训
水晶宫展厅内景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商务旅游
一个样品展览会——1895年的德国莱比锡样
品博览会;世界上第一个会议局于1896年成 立于芝加哥
5
4
3
2
1
现代商务旅游发展
• 需求增长 • 供给增长
中世纪的贸易集市——现代展会的雏形
• 集市的建立推动了对当地住宿、餐饮和娱乐 设施的需求,带动了贸易和商务旅行的发展。 实际上,集市是现代展览会的雏形。
莱比锡博览会标志
三、会展业发展简史
3
现代商务旅游发展
需求增长 会 展 法 规
旅 游 是 一 种 态 度
供给增长
• 交通进一步改善:20世纪60年代航空 业发展;20世纪80-90年代高速列车。 • 为商务旅客提供专门服务的特殊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