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中的几个问题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但是,在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下面从新闻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新闻内容方面的问题和对策(一)缺乏深度报道和分析许多新闻内容只是浅尝辄止,缺乏深度报道和分析。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新闻传媒方面的部门过于追求速度和热度,忽视了新闻的深度和广度。
针对这个问题,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新闻信息采集体系,增加深度新闻稿件数量,并加强对于专业新闻人员的培养,提高其新闻素质和水平,从而做到有深度的延伸报道。
(二)新闻内容存在误导和不实言论一些媒体以眼球为目的,不择手段地采用误导、夸大或不实言论,制造出受众想要接受的假象和印象。
这样的做法已经严重违反了新闻传媒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准则。
在此背景下,新闻部门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新闻人员的监督;媒体的编辑应该更加引以为戒的审核报道内容,防范不实报道误导公众。
(一)缺乏传播多样性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许多新闻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逐渐崛起。
但是,很多媒体缺乏自身特色,缺乏传播多样性,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和眼光,导致很多新闻信息还是由一些大型传统媒体集中传播。
针对这个问题,应该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市场营销手段,全方位开发和扩大媒体自身特色,以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
(二)互联网信息过多由于互联网信息量极大,受众很难确认哪些信息是真实的新闻,哪些信息是虚假的传闻。
在此情况下,新闻部门可以设置专门的编辑团队,对于各种传闻和流言进行辟谣,加强网络新闻的可信性,维护公众的知情权。
三、传播效果的问题和对策(一)依赖点击率许多网络媒体过度追求读者量和点击率,甚至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用户通过采用低俗、血腥、喧闹等方式进行娱乐和报道,导致严肃新闻失去关注。
这种情况会淡化严肃新闻的存在和作用,因此新闻部门应该转变思路,注重新闻作品本身的深度、广度和质量,摆脱过度依赖点击率。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我国的网络新闻传播也日趋繁荣,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还可能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对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新闻传播的问题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
网络新闻中可能存在的虚假信息、低俗内容、侵犯隐私等现象给公众带来困扰,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通过研究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不仅有利于提升网络新闻的品质,也可以推动我国网络新闻行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鉴此,对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将探讨网络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和原因,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和实施措施,为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2000字】1.2 问题意义网络新闻传播是当今社会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具有快速、广泛、互动等特点,对社会发展和公众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虚假信息泛滥、低俗内容过多、新闻报道失真等,这些问题对社会稳定和公众素质产生了不良影响。
研究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不仅有助于提高网络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果,还可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对我国网络新闻传播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进一步规范网络新闻传播行为,提升网络新闻传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正文2.1 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1.虚假信息泛滥: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虚假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越来越容易,很多不实消息、谣言和造假内容通过网络新闻渠道快速传播,影响了公众对事件的正确认知。
2.重视点击率忽视真实性:一些网络新闻平台为了吸引流量和广告收入,经常追求煽情、夸张的内容,而忽视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导致新闻报道的信誉和权威性受到质疑。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新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均衡、虚假新闻泛滥等。
本文将探讨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信息不均衡的问题。
由于资源分配不公和传媒商业化的压力,一些重要新闻事件可能无法得到充分报道。
网络新闻的时效性和点击率也导致一些热点事件被过度报道,而其他重要的事件被忽视。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包括:1.建立完善的新闻选题机制。
政府和新闻机构应当重视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通过制定更加公正合理的新闻选题机制,确保各类新闻事件得到充分报道。
2.加强网络新闻的监管。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建立更加严格的网络新闻监管制度,打击假新闻,引导网络媒体合理设置新闻报道的版面,避免过度报道热点事件。
虚假新闻泛滥是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由于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传媒商业化的压力,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个人散布虚假新闻,误导公众。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包括:2.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
加强媒体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对虚假新闻的辨识能力,减少对虚假新闻的传播和关注。
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着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
在网络新闻时代,个人隐私的泄露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一些未经授权的个人信息被滥用或泄露,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包括: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应通过立法等手段,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和处罚力度,有效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2.加强网络安全保护。
网络新闻机构应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存储和传输,防止个人隐私的泄露。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着传媒集中度高和话语权集中的问题。
由于传媒集中度高,一些主流意见占据了网络新闻的话语权,导致多元声音的缺失。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包括:1.加大媒体竞争力度。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传媒行业的竞争,增加多元声音的存在。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新闻的质量和可信度。
本文将从虚假信息、低俗内容和自媒体乱象三个方面探讨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虚假信息是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网络空间,虚假信息很容易传播并且难以查证,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误导。
许多商业机构和个人为了追求點擊率,故意发布虚假新闻以吸引眼球。
这不仅扭曲了现实,还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审查,建立起有效的机制来监管网络新闻的发布和传播。
公众也应提高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不仅要阅读新闻的标题,还要阅读具体的报道内容,从多个角度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低俗内容在我国的网络新闻传播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低俗内容往往能够吸引大量的点击量,不少网络媒体为了追逐流量而放弃了负责任的新闻报道,而是选择发布一些娱乐、八卦等无益于社会发展的低俗内容。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网络新闻的品质,也对公众的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此,我们需要建立相关规范,明确网络新闻的价值导向,鼓励优质内容的创作和传播,同时加大对低俗内容的监管和惩罚力度。
自媒体乱象也是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一个问题。
自媒体的兴起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布者”,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不少自媒体以制造轰动和争议为目的,故意发表不负责任、不可信的言论,并且缺乏对新闻的深度研究和客观评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自媒体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并加强自媒体的监管。
鼓励专业媒体和专业记者利用自媒体的平台加强价值导向的传播,提高公众对新闻的认知水平。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着虚假信息、低俗内容和自媒体乱象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媒体从业者和公众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相关规范和机制;媒体从业者应提高自律意识,做出负责任的报道;公众应提高对新闻的辨别能力,不盲目相信网络信息。
网络传播中的几个问题
1什么是网络传播,其优势和劣势有哪些在回答什么是网络传播之前,首先需要研讨什么是传播。
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那么何谓网络传播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认为,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
因此,其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还有人认为,“网络传播”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新名词。
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国际互联网络信息革命我们认为,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
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
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
网络传播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
网络传播的优势: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全球化和跨文化性的传播检索便捷多媒体超文本交互性1.信息多元化:网络信息中运用了flash、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这些技术不像网络上单一的flash、视频、音频等形式那样,而是通过组合的应用配以精彩的内容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观刺激和互动参与的欲望,这是单一的技术表现形式所不能比拟的,也是网络信息对读者的吸引力所在。
而正是基于此,网络聚集了庞大的用户群体,让用户在阅读内容、感受网络的感观刺激。
网络信息涉及到了游戏、时尚、服饰、汽车、音乐、体育、影视等多个行业,给受众带来强烈的冲击。
网上不仅可以平等地发布信息,还可以平等地开展讨论与争论。
报纸可以通过座谈的形式开展讨论,电视也有了话题节目供观众现场摆擂台,但这些讨论一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二不是随时可以参加,三不时所有话题都可以讨论,四还不能完全给参与者以“言者无罪”的保证。
互联网传播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互联网传播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的传播方式也正在变化。
网络传播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道德和法律问题。
在网络传播中,我们需要关注的事情很多,譬如说,如何维护网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何防止传播虚假信息、谣言和毒害社会的言论等等。
本文将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道德问题1.个人隐私保护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的个人信息被收集并且在网络上进行传播。
这些信息的保护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因此,保护个人的隐私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成为了网络传播中的一个道德问题。
在互联网上收集和传播个人的隐私信息,不仅仅是一种道德问题,也有可能成为一种违法行为。
因此,需要加强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规定和监管。
2.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恶意攻击、辱骂、威胁等行为。
网络暴力行为造成的伤害可能比实体世界所造成的伤害还要深重。
网络暴力不仅是一种道德问题,也是一种犯罪行为。
因此,在网络传播中,必须把握好公民的自由和隐私权与他人的尊严和私人生活的平衡点,切实维护网络环境的公正和有序。
3.虚假信息和谣言网络的快速传播使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越来越方便。
虚假信息和谣言对网友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对虚假信息和谣言进行杜绝。
要严格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认真负责地发布信息,避免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同时,广大网友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切勿肆意转发不确定的信息。
二、法律问题1.侵犯版权和知识产权在互联网上,大量的文字、音频、视频等作品被上传和下载。
一些人未经授权擅自转载和使用这些作品,侵犯了作品的版权和知识产权。
这是一种侵权行为,不仅会损害版权持有人的利益,也会破坏互联网上的知识产权环境,严重者还可能触犯法律。
2.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利用网络渠道进行诈骗行为,包括通过假冒网站骗取钱财、伪造证件骗取信息、通过诈骗软件窃取银行卡信息等行为。
网络诈骗十分隐蔽,容易损害网络上各方的利益。
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新媒体传播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它不仅是个人、企业和政府组织进行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也是民主参与的重要平台。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本文将从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谣言和不实信息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社交媒体上,很多用户都喜欢转发和分享一些具有极端性和引人猎奇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缺乏真实性和可信度,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和混乱。
2. 信息泛滥和过载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轻易获取大量的信息,然而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却难以保证,信息泛滥和过载不仅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也给社会稳定和治理带来了挑战。
3. 隐私和安全问题在新媒体时代,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受到了严重侵犯。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手段获取个人信息,给个人、企业和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4. 虚假账号和网络暴力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存在大量的虚假账号和网络暴力行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账号散布谣言和仇恨言论,对社会稳定和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应对策略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针对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新媒体传播的监管力度,加大对不实信息的打击力度,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 提升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新媒体平台应加强对信息发布者的审核和管理,提升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减少不实信息的传播。
用户也应提高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随意转发和分享不实信息。
3.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新媒体平台和相关企业应加强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建立完善的用户隐私政策和信息保护机制,防止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和滥用。
用户也应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新媒体平台应加强对虚假账号和网络暴力行为的管理和打击力度,建立完善的账号审核和管理制度,规范用户行为,打造一个良好的网络交流环境。
5. 提升公众素养和传播能力在新媒体时代,公众应提升信息素养和传播能力,增强对信息的分辨能力,理性看待网络信息,不盲目相信和传播不实信息,注重网络道德和社会责任。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新闻传播已成为我国人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媒体和公众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政府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问题之一是政府监管不到位。
网络空间虚拟无界,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往往使得政府监管跟不上。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加大对虚假新闻和非法信息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秩序。
政府还应加强自身的沟通和信息公开。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开展网络问政、发布政策措施等举措,主动与网民互动,使得政府与公众间的信息融通更加顺畅。
媒体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问题之一是媒体失责现象明显。
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点击率和广告收入,不惜发布虚假新闻和低俗内容,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利益。
对此,相关机构应加大媒体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负责任的媒体行为。
媒体自身也应加强自律,秉持新闻职业道德,为公众提供客观、真实和负责任的新闻报道。
媒体还应多样化表达形式,推出有深度和价值的原创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读者。
公众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角色也至关重要。
问题之一是公众的主动性和判断力较差。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公众在其中容易迷失方向,缺乏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公众应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学会辨别虚假信息和非法内容,客观评估新闻报道的可信程度。
公众还应提高参与意识,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的讨论和表达,推动网络言论环境的良好发展。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面临着政府监管不到位、媒体失责和公众缺乏主动性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和与公众的互动,媒体应加强自律,提供有质量的新闻报道,公众应提高辨别能力和参与意识。
只有政府、媒体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够建立一个健康、公正和有序的网络新闻传播环境。
通过网络传输新闻素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网络传输新闻素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数据安全:网络传输是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安全措施确保新闻素材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可以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加密,防止被窃取或篡改。
2. 版权保护:在传输新闻素材之前,需要确保所传输的内容不侵犯任何人的版权。
新闻机构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未经授权的图片、视频和文字,以避免侵权问题。
在传输过程中也需要采取措施确保传输的内容不被盗用或滥用。
3. 媒体格式的兼容性:不同媒体格式在传输中可能会出现兼容性问题,以致无法正确显示或播放。
在传输新闻素材之前,需要确认接收方的设备和软件支持所使用的媒体格式。
如果需要跨平台传输,可以选择通用的媒体格式或使用转换工具将素材转换为相应的格式。
4. 传输速度和稳定性:新闻素材往往包含大量的图片、视频和文字等内容,这些内容的传输需要较大带宽和稳定的网络连接。
为了保证传输的效率和质量,可以选择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并在传输过程中监控传输速度和传输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 数据容量的控制:新闻素材可能包含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和存储空间。
为了避免传输过程中的延迟和缓慢,可以采取压缩技术将数据压缩为较小的大小,以减轻传输的负担。
也可以将新闻素材拆分成多个部分进行传输,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数据容量。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注意,我们可以确保新闻素材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这对于新闻机构和用户来说都非常重要,可以提高传输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保护了新闻素材的权益。
通过网络传输新闻素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网络传输新闻素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信息真实性:网络上的信息容易被篡改和传播虚假信息,所以在传输新闻素材时应
尽可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记者在采访和收集素材时应仔细核实并多方求证,尽量避免传
播不准确或虚假的信息。
2.隐私保护:网络是公共领域,但在传输新闻素材时,记者和编辑需要尊重被采访者
和报道对象的隐私权。
应避免公开发布个人敏感信息,如地址、手机号码、家庭成员等。
在报道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时,需要进行适度的模糊处理,以保护被采访者的隐私。
3.版权问题:在传输新闻素材时,需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版权。
记者和编辑必须
了解和遵守相关的版权法律法规,不以侵权的方式使用他人的作品,如照片、视频、音频等。
应当尽量使用自己拍摄或授权使用的素材,或者事先获得相关权利人的许可。
4.信息安全: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新闻素材可能会受到黑客攻击和网络窃听的威胁。
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记者和编辑应采取一些安全措施,比如使用加密软件进行文件传输,设置复杂密码以保护文件的访问权限等。
5.道德准则:记者和编辑在传输新闻素材时,应遵守媒体的道德准则和职业操守,不
传播含有诽谤、污蔑、侮辱等内容的素材,不违反社会伦理和法律法规。
应当保护受害者
的隐私和尊严,不恶意挑拨和制造谣言。
通过网络传输新闻素材时应注意信息真实性、隐私保护、版权问题、信息安全和道德
准则等问题。
记者和编辑应本着诚实、客观、负责任的原则,确保传输的素材符合职业道
德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尽可能提高传输过程中信息的安全性。
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使用,社会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媒体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然而,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问题1.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但由于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性,有些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不少人为了获得关注和流量,故意发布虚假信息、谣言等。
这些信息往往会误导受众,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担忧,甚至引发社会矛盾。
2.信息过度同质化为了博取关注,有些媒体和公众号往往会以点击量、转发量为导向,导致大量的信息内容相似,缺乏创新和价值。
这会使得信息过度同质化,失去了信息原创性和独特性,同时挤占了其他有价值信息的传播空间。
3.信息传播速度过快新媒体传播速度极快,消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某些不负责任的非官方消息可能会导致群众恐慌,对社会秩序和稳定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应对策略1.加强信息筛选和审核为了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媒体应该加强对信息来源的筛选和审核,避免发布虚假信息和谣言。
同时,公众可以利用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比如官方发布的消息、多家媒体进行核实后的报道等。
2.优化信息内容,降低同质化程度针对信息过度同质化的问题,媒体应该在运营过程中注重信息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创造有价值和有吸引力的内容形式。
同时,扩大信息源的多样性和广度,让传播的信息更丰富、更全面。
3.增强信息传播自律性在新媒体传播中,媒体和机构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守护社会共同价值观,树立信息传播的自律性。
在传播过程中要注意信息安全,防止窃取和侵害用户信息,同时避免刻意制造恐慌,把握好信息的尺度。
4.发挥公众责任感,提高判断能力作为新媒体传播的受众,公众要发挥主动性和责任感,自觉抵制虚假信息和谣言,避免恶意转发。
此外,提高广大受众的信息素养和判断能力,使其更加理性对待自身获取的信息,增强辨识和判断能力。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虚假信息泛滥已成为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一大隐患。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各种不实信息轻易传播,误导了公众的认知,损害了社会的和谐。
新闻内容重复现象严重,导致公众疲劳感增加,影响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传播渠道不畅通也成为阻碍信息传播的障碍,有些重要信息无法及时传达给公众。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缺乏审查机制,导致部分不良信息泛滥,危害了社会稳定。
信息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网络黑客和网络病毒对新闻传播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信息审核机制,严格打击虚假信息。
加强内容审核,提高新闻质量,使公众能获得更加真实和有价值的信息。
推广多元化的传播渠道,让信息能够更加广泛地传播,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通过我们的努力,相信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将会迎来更加健康发展的新时代。
2. 正文2.1 虚假信息泛滥虚假信息泛滥是当前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许多人利用网络平台散布虚假信息,导致公众对于新闻真实性的信任度下降。
虚假信息的泛滥不仅影响了公众的信息获取和判断能力,也给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造成虚假信息泛滥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
网络传播的速度快,信息传播的范围广,使得虚假信息能够迅速传播并且深入人心。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审查制度,使得虚假信息得以滥竽充数,误导公众。
部分不法分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制造虚假信息,并通过网络手段大肆传播,给公众带来了负面影响。
针对虚假信息泛滥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网络新闻传播的监管力度,对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严肃处理。
加强对新闻内容的审核,提高新闻真实性和准确性,让公众能够获得更加可靠的信息。
网络传播中的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传播中的网络安全问题网络传播中的网络安全问题是指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涉及网络系统、信息存储和传输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网络传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和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网络安全问题。
首先,网络传播中的信息泄露是一个主要的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传播过程中,信息在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可能会被黑客攻击获取,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甚至公司商业机密被窃取。
这些泄露事件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困扰。
其次,网络传播中的电脑病毒和网络攻击也是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
电脑病毒通过网络传播,可以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和攻击,导致计算机死机、数据丢失等问题。
而网络攻击则会对网络系统进行入侵、堵塞和破坏,影响网络传播的正常进行。
此外,网络传播中的网络钓鱼和网络诈骗也是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环节。
网络钓鱼指的是通过虚假的网站、链接或者信息等方式,欺骗用户输入个人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从而获取用户账户和财物的行为。
而网络诈骗则是通过网络沟通手段,以欺骗为目的,非法获取他人财物。
最后,网络传播中的网络侵权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传播过程中,由于信息的广泛扩散和共享,很容易出现他人抄袭、盗用他人作品等侵权行为。
对于原创者来说,这种侵权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创作的积极性和创作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针对上述网络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和应对策略。
首先,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与教育,提高用户对网络安全风险的认识和警惕,避免受到网络攻击和诈骗。
其次,加强技术防范措施,包括加密传输数据、设置防火墙、使用杀毒软件等,减少信息泄露和电脑病毒的风险。
此外,加强对网络侵权行为的监管和维权力度,保护原创作品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传播环境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网络传播中的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加强防范和解决。
只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网络安全体系,才能保障网络传播的顺利进行,推动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
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新媒体传播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传播观点的重要渠道。
在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信息的准确性、传播的效果以及用户的体验。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便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传播。
一、存在的问题1.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在新媒体上,任何人都可以发布信息,而且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有些人可能故意发布虚假信息,有些人可能因为被误导而发布错误信息,这些都会导致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假信息甚至会引发社会恐慌,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2.信息过载新媒体上的信息呈指数级增长,用户很难筛选和获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过载不仅消耗用户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容易让用户产生疲劳感,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3.信息碎片化新媒体上的信息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用户只能获取到片段化的信息,而无法获得一个完整的大局。
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容易让用户产生混乱,甚至误解事件的真实情况。
4.对用户隐私的侵犯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一些平台和个人可能会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进行滥用。
用户的隐私得不到保护,这既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也会对个人的权益产生不利影响。
二、应对策略1.加强信息核实和监管针对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信息核实的工作,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加大处理发布虚假信息的力度,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惩。
2.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针对信息过载和碎片化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算法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
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和浏览历史,精准推送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从而避免信息过载和碎片化的问题。
3.加强信息组织和解读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信息的组织和解读工作,为用户提供更具备权威性和可信度的信息。
我们也需要提供更多的解读性的报道,以便让用户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和背后的逻辑。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新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于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谣言满天飞、虚假信息泛滥、内容低俗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果。
为此,本文将围绕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问题分析(一)谣言满天飞在网络上,谣言往往可以迅速传播,并且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许多无稽之谈、不实消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危害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特别是一些虚假的医疗、健康信息,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引发了一些严重的社会事件。
(二)虚假信息泛滥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尤其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自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流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已成为一种常态。
这不仅严重误导了公众的认知,也损害了公共利益和社会正常秩序。
(三)内容低俗一些网络新闻内容低俗,追求煽情、娱乐和八卦,忽视了新闻应有的客观、公正和真实性原则,造成网络空间失去了应有的秩序和规范,也影响到了公众的信息素质和价值取向。
二、对策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我们应加强网络新闻传播的监管和管理,严厉打击网络传播的谣言和虚假信息。
媒体和自媒体应该提高自律意识,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以牺牲事实为代价获取点击率和流量。
应该加强对网络新闻内容的审查和筛选,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引导媒体和自媒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内容质量和观众的信息素质。
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公众的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识别能力,使他们能够分辨虚假信息和谣言,培养正确的新闻消费习惯。
三、建议与展望在解决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吸收国外的经验和教训,推进网络新闻传播规范化和国际化。
我们也需要利用新技术,提高网络新闻传播技术水平,优化网络新闻传播平台,提升新闻内容的用户体验和可信度。
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1.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严峻(一)网络安全包括四个层次1、国家安全:保护国家机密不受网络黑客的袭击而泄密,及保持国家机构不受黑客袭击而正常运作;2、商业安全:保护商业机密、企业资料不被窃取;3、个人安全:保护个人隐私(包括邮箱密码、个人背景资料、信用卡号码、健康状况等)不被非法利用;4、自身安全:保证接入到互联网的电脑不受电脑病毒的侵袭而瘫痪。
(二)维护网络安全的途径1、技术保护:通过网络主机或在服务器上加装安全软件,对来访信息检查过滤;2、立法保护:制订和完善法律法规,对网络传播行为进行约束。
(三)网络传播的危险还来自于1、“沉默杀手”——黑客;2、“数字恶魔”——计算机病毒。
2.侵犯网络知识产权(一)什么是知识产权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标记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总称,包括著作权和工业产权。
这里的工业产权指商标权和专利权。
(二)目前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的形式主要有1、对于版权即著作权的侵犯;2、商标侵权;3、域名纠纷。
(三)关于网络知识产权有争议的问题1、超链接是否构成侵权;2、数据库的特殊权利保护。
3.网络信息泛滥(一)什么是“信息爆炸”网络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布、传播失去控制,产生了大量虚假信息、无用信息,造成信息环境的污染和“信息”垃圾的产生。
在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可成为全球范围的信息制造者,从而增加了人们利用信息的困难。
该现象即“信息爆炸”(Information Explosion)。
(二)网络信息泛滥的主要表现1、垃圾邮件;2、虚假信息;3、信息超载。
(三)网络上单位信息价值降低的原因1、信息数量急剧增加本身降低了单位信息的价值;2、模糊、无效和虚假低质量信息降低了单位信息价值;3、信息的“趋同”降低了单位信息的价值。
4.网络色情犯罪(一)什么是网络色情(cyber porn)凡是网络上以性或人体裸露为主要诉求的讯息,其目的在于挑逗引发使用者的性欲,表现方式可以是透过文字、声音、影像、图片、漫画等。
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及其对策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新闻传播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途径。
网络新闻传播中也存在着一些失范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还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找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规范网络新闻传播的秩序。
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新闻传播中存在虚假信息的问题。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编造虚假信息、谣言、假新闻等手段散播谎言,以达到某种目的,严重扰乱了网络信息的传播秩序,误导了网民的认知。
网络新闻传播中存在过度渲染和炒作的问题。
为了吸引眼球和获取点击量,一些媒体和自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往往夸大其事,甚至以讹传讹,这不仅影响了信息的真实性,还可能导致公众对新闻的误解和偏见。
网络新闻传播中存在信息泄露和侵犯隐私的问题。
一些媒体和个人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他人的隐私信息,甚至制作和传播不雅视频,这严重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损害了他人的名誉和利益。
网络新闻传播中存在恶意攻击和网络暴力的问题。
一些网民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人身攻击、谩骂、谣言传播等行为,给被攻击者带来精神上的伤害,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面对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一些对策:加强网络新闻传播的监管与管理。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网络传播管理制度,严格审查新闻信息发布渠道和平台,对违规行为及时处罚,加大对网络虚假信息的查处力度,维护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加强网络新闻传播的自律建设。
媒体和自媒体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和道德规范,不得散布虚假信息、炒作社会新闻、侵犯他人隐私,以正面的态度来对待网络新闻传播。
提高公众的网络素养和鉴别能力。
教育部门应加强网络素养教育,使公众能够正确理性地认识和使用网络新闻,增强对虚假信息的识别能力,不盲目相信网络信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传播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如造假、低俗化、虚假报道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果。
有必要对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健康发展。
1. 造假在网络新闻传播中,造假现象屡见不鲜。
有些新闻媒体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和获取点击率,不惜捏造新闻事件,甚至编造虚假报道,给社会公众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 低俗化部分网络新闻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不惜采用低俗化的手段,以获取点击率。
低俗的新闻内容不仅影响了网民的身心健康,也严重玷污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形象。
3. 虚假报道一些网络新闻媒体为了赚取利润,故意夸大事实,虚构新闻事件,误导公众认知。
这种虚假报道不仅严重扭曲了事实,也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了隐患。
4. 缺乏规范目前,我国网络新闻传播行业缺乏有效监管和规范,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滥用言论自由,发布不实信息,影响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健康发展。
1. 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新闻媒体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真实可靠,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2. 提升媒体素质网络新闻媒体应当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严格执行新闻报导的准则和规范,杜绝报道内容不真实、煽动性强的新闻,提供有益的信息和知识,涵养公民的审慎与理智。
3. 加强自律网络新闻传播行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自律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约束自身行为,提高行业道德水平,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4. 推动诚信建设网络新闻传播行业应当积极推动诚信建设,推动媒体诚信文化的建设,培育公民正确认识新闻,提高媒体认知能力,弘扬社会正能量。
5. 加强教育培训加强网络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实践培训,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虚假信息泛滥、舆论导向偏差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众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本文将探讨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1. 虚假信息泛滥网络新闻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使得一些虚假信息很容易在网络上传播,严重影响了公众对真实信息的辨别能力。
虚假信息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舆论导向偏差一些网络新闻平台为了迎合公众的口味和谋求商业利益,可能会在新闻报道中出现舆论导向的偏差,使得新闻报道缺乏客观公正性,严重影响了公众对事件的正确理解。
3. 缺乏权威性和可信度由于网络新闻传播的开放性,很多新闻平台缺乏权威性和可信度,公众很难判断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造成了信息的混乱和不确定性。
二、对策研究1. 增强监管力度加强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网络新闻传播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新闻平台的审查和监督,严厉打击虚假信息和不良舆论导向。
2. 加强新闻编辑职业道德建设新闻编辑是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主体,应加强对新闻编辑职业道德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新闻编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 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加强对公众的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对网络新闻的辨别能力,让公众形成理性、客观的信息获取习惯,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
4. 增加网络新闻平台的信用评估建立网络新闻平台的信用评估制度,对不良行为的网络新闻平台给予相应的惩罚和限制,提高网络新闻平台的信用度和可信度。
5. 加强国家新闻传播技术研究和发展国家应加大对新闻传播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投入,提高新闻传播技术的水平和先进性,增强网络新闻传播对虚假信息的辨别和排查能力。
三、结语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只有加强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监管力度,提高新闻编辑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公众的信息素养教育,增加网络新闻平台的信用评估,加强新闻传播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才能有效解决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提高网络新闻传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但同时,网络新闻传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市场化倾向明显、新闻真实性难以保证、观念偏见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并提出对策。
一、市场化倾向明显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广告和商业利益的影响越来越大,往往会对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产生影响。
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热点,为了吸引眼球,不惜采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和夸大事实的报道手法,丧失了新闻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此外,为了挑战网站的流量,一些媒体也会使用低俗情节和激烈的言语攻击,损害新闻行业的形象和利益。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手段:1. 加强自律,确保新闻报导的真实、准确和全面2. 加强新闻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3. 吸取外国先进经验,加强新闻报道的公共服务功能4. 完善法律制度,制定相关法规,规范新闻行业的市场化倾向二、新闻真实性难以保证在网络新闻传播中,虚假和不实的新闻屡屡被曝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不满。
如一些门户网站甚至会选择不实的新闻题材,故意误导读者,以达到其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此外,一些不负责任的自媒体人员纷纷涌现,不规范、不端正的信息大量涌入互联网,严重破坏了新闻信誉和正常传播秩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监管,对不实信息和虚假新闻进行追责,坚决打击不实报道的行为2. 增加新闻出版机构的审核力度,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 提高认知水平,加强公民的训练和教育,提高读者对新闻的辨别力和判断力4. 适当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事实核查,提高新闻行业的公信力和可靠性三、观念偏见网络新闻传播中,一些爱国主义滥用和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广泛流传,引起了一些矛盾和冲突。
一些人对少数民族、异性恋、宗教信仰等群体存在偏见,而一些网站为了吸引门户网站的流量,无论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标准,也不考虑公平和正义,大量抛弃民族、宗教、性别等等的种族、地域歧视,并散布一些不负责任的各种言论,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网络传播,其优势和劣势有哪些?在回答什么是网络传播之前,首先需要研讨什么是传播。
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那么何谓网络传播?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认为,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方式。
因此,其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还有人认为,“网络传播”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新名词。
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国际互联网络信息革命我们认为,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
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
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
网络传播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
网络传播的优势: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容丰富全球化和跨文化性的传播检索便捷多媒体超文本交互性1.信息多元化:网络信息中运用了flash、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这些技术不像网络上单一的flash、视频、音频等形式那样,而是通过组合的应用配以精彩的容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观刺激和互动参与的欲望,这是单一的技术表现形式所不能比拟的,也是网络信息对读者的吸引力所在。
而正是基于此,网络聚集了庞大的用户群体,让用户在阅读容、感受网络的感观刺激。
网络信息涉及到了游戏、时尚、服饰、汽车、音乐、体育、影视等多个行业,给受众带来强烈的冲击。
网上不仅可以平等地发布信息,还可以平等地开展讨论与争论。
报纸可以通过座谈的形式开展讨论,电视也有了话题节目供观众现场摆擂台,但这些讨论一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二不是随时可以参加,三不时所有话题都可以讨论,四还不能完全给参与者以“言者无罪”的保证。
然而,关于这个世界的所有话题,用户都可以在电子论坛里找到,并随时参与发表意见。
如新闻组作为因特网上个人向新闻服务器投递电子函件的集合,可以随时把网民的文章或贴子向世界围公布。
在电子公告板上,用户则可以就不同的主题下贴帖子,参加讨论。
更关键的,这种参与是匿名性质的,即没有任何人知道用户的身份和个人资料,成为网上论坛极其活跃和可以畅所欲言的根本原因。
至于可以进行实时讨论的聊天室的功能,就更是传统传媒所望尘莫及的了。
聊天室的性质也是匿名的。
在聊天室里,每人都可以有一个化名,一群人就象入坐酒巴一样,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性,在中国是不可以公开讨论的,但通过Usenet,你不难发现许多谈性而不用色变的场所2.表现形式立体化:网络新闻以互联网为基础,借助先进的传输技术,在新闻传播容、形式、结构及便于阅读等方面,都很好地发挥了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收到了较强的立体化的新闻传播效果。
与传统新闻传播相比,网络新闻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新闻信息量及阅读空间,它一方面通过容安排、结构选择等方式,使新闻报道达到了"最佳状态",便于读者获得立体认识,更清晰更深刻地了解新闻;另一方面,读者的意见或态度可及时反馈给传播者,读者与传播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从而使新闻的立体传播效果,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下,得到了更为深刻的演绎网络新闻顺应信息时代读者获取信息的心理,改变了传统媒体多年不变的新闻传播方式,把新闻展示方式变得更加立体化和层次化。
这的确是新闻传播媒体的一个伟大进步。
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速度的不断加快,作为其直接产物的网络新闻,将以其立体化传播模式的独特的魅力,给广大读者提供更为方便、更加快捷的信息服务,吸引越来越多的网上读者3.传播互动化: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是网络传播的本质特征和社会意义的集中所在。
报纸、广播、电视作为本世纪的主体传媒,恰恰在这方面相形见绌。
双向互动式传播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信息的传者不再享有信息特权,与受众一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伙伴;网络用户不仅可以平等地发布信息,还可以平等地开展讨论与争论;舆论监督功能在网络振荡中不断放大,具有无比的威慑力量。
互动式传播含着天然的亲和力与自由召唤力,从而构成了对现有传媒的致命冲击,构成了对传统意识的日趋迫切的反叛与否定劣势:1.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经常上网获取那些零散和不系统的知识.利用网络给手机发送短信息已经成为当下网络一族的时尚。
容丰富的节日问候、脉脉情话、开心笑话以及开机画面往往让接受者心情愉快。
然而围绕网络短信的兴起也出现不少问题,一些容低俗不堪的网络短信和新的恶作剧方式随之产生。
2.网络传播和以往媒体不同的是,它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传播者处于一个极端隐蔽的地位,仅靠个人手段是无法在整个庞大的网络世界中找到恶意传播这的,这就无疑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刺激了人们在网上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的的欲望。
从这一点上面来看,现在整个网络为虚假信息所充斥也就无足为怪了。
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使网络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更为严重的是,现在网络上面充斥着许多、暴力的东西,而在许多地方,网络对未成年人是全开放的,没有丝毫保护意识,这样也就形成了许多家长反对小孩上网的局面,极端的不利于网络传播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网络传播的人们心目中的形象3.利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网络传播属于“全通道”型的传播方式。
这种传播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传播效率低下。
所谓浪费时间不讨好。
希望随着网络传播文化的发展,这种情况会有所好转。
4.网络传播在向人们展示外面的五彩世界时,却将人们封锁的电脑的旁边,许多原来向的人因为上网而变的开朗、外向,善于和人交际,但是也有不少的人沉迷于电脑的虚幻世界,甚至对于现实世界产生了一种厌恶感,这样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且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5.即时交流工具是网络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却不是对个人发展有利的,因为现在在网上的各个即时通讯工具,都有一个很热门的功能就是“群分”功能,即就是,有同一话题或者志同道合的人们形成的小团体,在这儿,人们围绕共同的话题来展开讨论,这无疑为专业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是经常上这样的地方,虽然可以满足一个人的爱好需求,可以满足一个人对交往需求的满足,但是却也对此人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筐,不利于他的全面发展。
3网络传播的负效应及对策。
信息安全形势严峻知识产权屡遭侵犯信息泛滥网络犯罪网络恐怖主义网瘾症数字鸿沟政府控制法制管理道德伦理约束技术管理2中国政策对网络监管的现状。
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存在问题(一)缺乏相关立法现有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已不能适应新型监管的要求。
网络交易监管区别传统形式的执法监管,其具备较高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一系列的配套法规,如市场主体的认证制度,网络合同效力确定制度、网络合同交易的安全性保障制度,电子证据采信制度、网络合同争议仲裁制度等等。
目前,立法滞后,严重影响网络商品交易的监管力度。
这其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主体登记难网络交易形式主要有B2B、B2C和C2C三种方式。
B2B是指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交易,譬如知名“阿里巴巴”;B2C是指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交易;C2C是指用户和用户之间的网络交易,典型的为“淘宝网”。
前两者因为有经过登记设立的企业参加,遵循传统交易习俗,其交易行为明显受到法制的约束和监督,交易风险相对较低。
对于C2C而言,网络的虚拟性、不确定性以及缺乏第三者的监督等情况,都会导致了交易行为存在较大的风险。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授权颁发的《经营性备案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建立经营性,必须是经过工商部门注册并颁发了营业执照的公司或企业,才能在工商部门通过备案登记。
但除此之外,并未对实际交易主体相关资格登记,特别是C2C之间网络交易登记作出要求,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体系监督。
2、确定管辖难根据《行政处罚法》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工商机关在监管中一般以属地管辖原则来确定管辖权。
由于网络交易一般无法确定其行为发生地、结果产生地,并且经营者身份和资信、资产状况难以确定,因此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来确定管辖权显然不太实际。
3、调查取证难网络交易活动无具体地点,无书面证据,更没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多数随时可变,加之电子证据易丢失,具有不可再生性,因而导致查找和确认相关证据资料时面临困难,调查工作常常无际可循。
4、处罚执行难在网络的虚拟使得责任人的确认也面临难题,特别当事人性质属于个人的,其流动性使得执行相当困难;有的空壳公司,出事后便人去楼空,根本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即使下达了处罚决定书,也因为无法寻找或寻找不到相关被执行人,处罚决定书等同于无效空文。
(二)执法基础偏低从人员素质上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人员的水平和能力与目前网络执法监管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监管知识等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硬件上看,特别是基层工商机关自动化办公水平有待提高,需加强快速对网络市场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分析和整理能力。
二、完善网络商品交易的监管(一)建立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对网络交易的监管可按照经营者身份特性不同区分采取对应方法。
首先,在完善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网络交易辅助服务提供商及自主开发网上交易平台的生产经营性经营者进行电子登记的同时,对于网络交易中实体店铺可按照行政区域网格责任划分纳入传统的日常巡查监管。
其次,一些成熟的网络交易平台针对C2C经营者的电子身份登记制度已经相当完善,因此对于无实体店铺的经营者,工商机关可加强与经营性信息互动,开展嵌入式电子工商登记,即经营性在相关网络店铺开设同时要求经营者申请办理电子工商登记,取得相应资格才能进行网络交易。
此外,对于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该对所辖区域的从事网络经营的经济主体相关信息在互联网上建立查询。
其中包括公众依法可以获悉的相关企业诚信等级、资金、企业产品质量、违规情况等信息,方便各类交易主体查询,以最大化实现交易安全。
(二)完善网络交易主体登记对各类经济户口在予以传统工商登记的同时还应登记电子营业执照副本,并逐步实现营业执照电子副本全覆盖。
营业执照电子副本即营业执照的电子版,是互联网上确认经营主体资格的证明件,显示基本的企业登记信息,并包含了数字认证技术,其效力等同与传统的纸质营业执照,但相比其又具备方便、高效防伪等优越特性。
工商机关应逐步为所有的市场经营主体建立唯一的电子数字明,健全完善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的防伪性及全系统查询验证体系,,实现网络交易真实身份的确认,并搭建面向社会的市场经营主体电子身份网络认证平台。
(三)建立工商“网络12315”消费投诉网络平台,网络消费者可以通过此平台对经营者相关行为进行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