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办案询问笔录制作技巧定稿版
如何做好询问及制作询问笔录
![如何做好询问及制作询问笔录](https://img.taocdn.com/s3/m/9cd1d2775acfa1c7aa00ccad.png)
如何做好询问及制作询问笔录一、询问(一)询问的概念询问——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人员,就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依法直接对当事人、证人、受侵害人所作的提问式调查。
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违法案件时,依法收集证据,查清案件事实的重要手段。
询问笔录——指对上述提问式调查所作的文字记录。
询问工作的过程及成果,均以询问笔录的方式表现出来。
因此,做好询问与制作好询问笔录密不可分。
(二)询问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1.合法原则。
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可以依法调查,询问;在询问时,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如:在询问笔录首页载明我们是某某工商局执法人员、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等文字叙述、笔录交被询问人阅读确认并签名等等。
)2.实事求是的原则。
办案人员应当做到全面调查,客观取证,耐心听取被询问人的陈述,不应该先入为主带着“框框”去询问。
3.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陈述的原则。
询问取得的成果固然重要,但是人的陈述始终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查证属实,经过审查判断,才能作为证据使用。
通过询问得到的结果,与其他收集到的证据如现场检查笔录、现场照片、办照通知书、违章提示通知书、单据、帐册等相互验证,形成有效证据链,才能作为定性处罚依据。
4.严禁诱供的原则。
诱供不仅仅会使取得的询问结果无效,还可能会使当事人逃脱或削弱必要的行政处罚,而且会损害执法机关形象。
我在办案过程中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这里提出来,让大家引以为戒。
我在办理一个无照经营案件中,询问当事人无照经营中取得违法所得时,因当事人是早点、小吃经营户,违法所得不好计算,加上我存在怕麻烦的思想,就在提问时问到,“你经营怎么长时间,个赚了三五百块?”(当然这句话不会记到询问笔录中),当事人为了减轻处罚,当然按照我划出的违法所得的框框回答。
我认为这样提问应是犯了诱供的错误,导致了当事人所供述的违法所得不准确、偏低,从而削弱了对当事人的处罚力度。
(三)询问应注意的基本事项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口诀,形象的表述了询问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工商询问笔录范文
![工商询问笔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fbc6f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9.png)
工商询问笔录范文
背景信息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时间:上午9:00
地点:xx区xx街xx号xx大厦101室
询问人:工商局执法人员A
被询问人:xxx公司法定代表人B
询问内容
1.工商执法人员A对被询问人B进行了身份确认,并告知了本次询问
的目的:对xxx公司从事的xx行业经营活动进行调查,查明是否存在违法违
规现象。
2.被询问人B表示同意接受工商执法人员A的调查,并保证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3.工商执法人员A要求被询问人B提供xxx公司的营业执照、组织机
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相关证照,并核实了相关信息的真实性。
4.工商执法人员A要求被询问人B提供xxx公司近一年的纳税情况、
行业经营收入情况、涉及的主要客户等相关情况,并要求被询问人B提供相
关财务报表。
5.在核实相关证照和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工商执法人员A发现xxx公
司在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与其实际经营情况存在差异,且在财务报表中出现未经过审核的财务数据。
6.工商执法人员A进一步追问xxx公司是否存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侵犯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违规行为,并要求被询问人B提供相关证据和解释。
7.被询问人B表示,xxx公司不存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侵犯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违规行为,并对工商执法人员A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释。
8.工商执法人员A对xxx公司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认定,并要
求被询问人B立即整改,并配合工商部门的后续调查和处置工作。
结束语
本次询问结束,被询问人B在笔录上确认了上述内容,并签字后,由工商执法人员A和被询问人B各持一份。
如有不实之处,由被询问人B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询问笔录的技巧和方法
![询问笔录的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dddf93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1c.png)
询问笔录的技巧和方法
1. 询问笔录的时候呀,一定要会引导被询问者,就像钓鱼一样,慢慢把真话给“钓”出来。
比如说,问对方“你那天真的没看到什么特别的事情吗?”这就是在慢慢引导他们想起一些细节呢!
2. 注意语气很重要啊!不能太生硬,要温和亲切,好比和朋友聊天一样。
比如笑着说“来嘛,和我讲讲当时的情况呀”,这样对方会更愿意配合哦!
3. 千万别一股脑儿地问,得有节奏有停顿,这就像跳舞似的,一步一步来。
可以先问个大概情况,再深入细节,“那先说说事情是在哪发生的,然后再具体讲讲怎么回事”。
4. 要仔细倾听被询问者的回答啊,这可不能马虎!就像听故事一样,抓住每一个关键信息。
对方要是说“我当时在超市”,那你就赶紧追问“哪个超市呀”。
5. 观察被询问者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嘿,这可藏着很多信息呢!如果他们说话时眼神闪躲,那是不是有什么瞒着呀。
“我看你好像有点不自在,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呀”。
6. 重复和确认对方说的话,可别嫌麻烦哟!可以说“你刚刚说你看到一辆车,是这样吧”,确保信息没出错呀。
7. 遇到不配合的咋办?别急,得有耐心像哄小孩一样慢慢来。
“哎呀,就说说嘛,又不会怎么样”。
8. 记录一定要准确完整呀,这可关系到后面的事情呢!每个字都不能记错,得像宝贝一样对待这些记录。
总的来说,询问笔录要讲究技巧和方法,要用心去做,才能得到最真实有效的信息呀!。
如何做好询问及制作询问笔录
![如何做好询问及制作询问笔录](https://img.taocdn.com/s3/m/fc59c3386c85ec3a87c2c59b.png)
如何做好询问及制作询问笔录一、询问(一)询问的概念询问——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人员,就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依法直接对当事人、证人、受侵害人所作的提问式调查。
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违法案件时,依法收集证据,查清案件事实的重要手段。
询问笔录——指对上述提问式调查所作的文字记录。
询问工作的过程及成果,均以询问笔录的方式表现出来。
因此,做好询问与制作好询问笔录密不可分。
(二)询问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合法原则。
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可以依法调查,询问;在询问时,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如:在询问笔录首页载明我们是某某工商局执法人员、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等文字叙述、笔录交被询问人阅读确认并签名等等。
) .实事求是的原则。
办案人员应当做到全面调查,客观取证,耐心听取被询问人的陈述,不应该先入为主带着“框框”去询问。
.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陈述的原则。
询问取得的成果固然重要,但是人的陈述始终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查证属实,经过审查判断,才能作为证据使用。
通过询问得到的结果,与其他收集到的证据如现场检查笔录、现场照片、办照通知书、违章提示通知书、单据、帐册等相互验证,形成有效证据链,才能作为定性处罚依据。
.严禁诱供的原则。
诱供不仅仅会使取得的询问结果无效,还可能会使当事人逃脱或削弱必要的行政处罚,而且会损害执法机关形象。
我在办案过程中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这里提出来,让大家引以为戒。
我在办理一个无照经营案件中,询问当事人无照经营中取得违法所得时,因当事人是早点、小吃经营户,违法所得不好计算,加上我存在怕麻烦的思想,就在提问时问到,“你经营怎么长时间,个赚了三五百块?”(当然这句话不会记到询问笔录中),当事人为了减轻处罚,当然按照我划出的违法所得的框框回答。
我认为这样提问应是犯了诱供的错误,导致了当事人所供述的违法所得不准确、偏低,从而削弱了对当事人的处罚力度。
(三)询问应注意的基本事项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口诀,形象的表述了询问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如何做好询问及制作询问笔录【最新】
![如何做好询问及制作询问笔录【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b6a6adc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e.png)
如何做好询问及制作询问笔录一、询问(一)询问的概念询问——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人员,就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依法直接对当事人、证人、受侵害人所作的提问式调查。
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违法案件时,依法收集证据,查清案件事实的重要手段。
询问笔录——指对上述提问式调查所作的文字记录。
询问工作的过程及成果,均以询问笔录的方式表现出来。
因此,做好询问与制作好询问笔录密不可分。
(二)询问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1.合法原则。
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可以依法调查,询问;在询问时,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如:在询问笔录首页载明我们是某某工商局执法人员、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等文字叙述、笔录交被询问人阅读确认并签名等等。
)2.实事求是的原则。
办案人员应当做到全面调查,客观取证,耐心听取被询问人的陈述,不应该先入为主带着“框框”去询问。
3.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陈述的原则。
询问取得的成果固然重要,但是人的陈述始终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查证属实,经过审查判断,才能作为证据使用。
通过询问得到的结果,与其他收集到的证据如现场检查笔录、现场照片、办照通知书、违章提示通知书、单据、帐册等相互验证,形成有效证据链,才能作为定性处罚依据。
4.严禁诱供的原则。
诱供不仅仅会使取得的询问结果无效,还可能会使当事人逃脱或削弱必要的行政处罚,而且会损害执法机关形象。
我在办案过程中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这里提出来,让大家引以为戒。
我在办理一个无照经营案件中,询问当事人无照经营中取得违法所得时,因当事人是早点、小吃经营户,违法所得不好计算,加上我存在怕麻烦的思想,就在提问时问到,“你经营怎么长时间,个赚了三五百块?”(当然这句话不会记到询问笔录中),当事人为了减轻处罚,当然按照我划出的违法所得的框框回答。
我认为这样提问应是犯了诱供的错误,导致了当事人所供述的违法所得不准确、偏低,从而削弱了对当事人的处罚力度。
(三)询问应注意的基本事项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口诀,形象的表述了询问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怎样制作询问笔录
![怎样制作询问笔录](https://img.taocdn.com/s3/m/4e7c58c4c850ad02df80416e.png)
怎样制作询问笔录(一)制作询问笔录的要求⒈询问时,办案人中不得少于二人。
办案人员应该熟悉案情,明确询问的目的。
⒉对当事人应个别询问,一个案件如果有数个当事人,应当及时分别进行询问,并要注意防止他们相互串供。
询问中要把握好询问的节奏和主动性,注意抓取证据。
⒊询问时,应首先向被询问人表明执法身份,然后查明被询问人的身份等情况,并在笔录的首部填明。
向被询问人说明询问的理由、依据和大致内容,告知其应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证据,然后根据案情逐个问题进行询问。
根据情况要适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⒋询问必须客观、全面、不能有偏见,更不能采用诱供等手段迫使被询问人按照办案人员事先虚构、设想的事实进行回答,询问中一定要把违法行为实施的时间、地点、人员、动机、手段、过程、结果、目的,所涉及违法物品的名称、数量、来源、进销价格、牟利情况,有牵连的单位和个人情况询问清楚。
⒌要把握好提问的方式,选择好突破口。
要注意对案件知情人、证人所收集的证据的保密,不能将此类证据轻易交当事人对质。
⒍询问要与其他调查工作相结合,边询问、边调查,互相印证,互相推动,不能仅仅依靠询问的材料定案。
询问时要切实保障当事人的申辩权利,要允许当事人做无违法行为的辩护。
⒎询问笔录要当场记录,不得事后追记和补缺。
笔录要字迹清楚,记载准确又全面。
⒏笔录制作时要尽可能记录有的原话和询问情况,对于方言土语和含义不清的词句,应用普通话注明,询问不懂中文的当事人要记明有无翻译参加。
被询问人对提问不作回答或回答吞吞吐吐、避重就轻等都要如实记录在案。
⒐询问完毕,笔录应交当事人核对,当事人没有阅读能力的,要向其宣读。
如笔录有遗漏或者差错,应允许当事人提出补充或改正,笔录核对无误后,应签注“本记录我已看过(或已向我宣读过),与我讲的一致”。
当事人应当逐页签名、盖章(包括更改、补充处)。
办案人员也应在笔录上签名,被询问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应当在笔录上注明。
⒑询问时间要记录准确,较复杂案件应同时记录询问开始和结束时间,多次询问的,应记明次数。
关于做好现场笔录及询问笔录的几点建议和技巧
![关于做好现场笔录及询问笔录的几点建议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089ea0afc4ffe473368abf2.png)
关于做好现场笔录及询问笔录的几点建议和技巧一、做好现场检查笔录的几点建议现场检查是收集证据的重要措施。
现场检查中,只有把该取得的证据尽量第一时间取到手,才能为下一步办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现场检查至关重要,执法人员在实施时切忌盲目,要注意抓住以下三个要领:1、抓好事前策划。
实施检查之前,办案单位应尽量收集了解被检查当事人详细情况,作好案情分析,根据具体案件的难易程度,预测、设定工作方案,明确现场指挥员。
出发前,要让参加检查的人员熟悉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案情,明确本次检查所要达到的目的、想要得到的证据,以及每一位参检人员进入现场后的具体分工。
2、抓好临场配合。
执法人员按预定方案进入现场后,要做到既分工又协作,在现场指挥员的组织下,集中精力,抓紧时间,首先控制住现场的人、财、物,然后分头定位、检查取证。
现场情况千变万化,指挥人员要充分掌握现场情况,灵活调动人员,控制工作进度,尽量速战速决,达到预期目标。
3、抓好证据收集。
由于现场检查中所取得的证据可靠程度较高,因此执法人员在检查中要重点抓好证据收集工作。
检查时,要通过询问、查看、清理,细心收集和控制现场证据,并不断地利用已发现的证据发掘新的证据。
与此同时,必须制作好现场检查笔录,以固定现场事实。
此外,还应当做好对涉案财物的登记保存或查封扣押工作,以避免危害后果的延续。
现场检查笔录抓技巧。
现场检查时,必须制作现场检查笔录,以便全面反映现场检查状况。
在制作笔录时应注意以下三个原则:一要记录客观,不加评论。
笔录是以文字记录的形式反映的现场所见,因此应追求客观真实,不随便作出评论或判断性的结论。
例如这次评查的一件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和经营超过保质期案中在现场笔录中发现物品数量用“约多少”进行表述,这种表述不够客观严谨,对这种数量表述应通过现场称重或其他途径获得。
再比如,对生产经营户检查时,一定要记录当事人处于正常营业或者正在生产情况。
另外,在办理未经许可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案件中,我们执法人员往往直接在现场笔录中进行定性描述。
询问(调查)笔录制作技巧
![询问(调查)笔录制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67de27e58f5f61fb6366655.png)
询问(调查)笔录制作技巧一、询问笔录的概念及意义询问(调查)笔录是指行政执法机关的办案人员为了查清案件事实,对当事人和证人进行询问或调查,以及当事人就案情进行述、辩解所制作的书面记录。
制作询问笔录,一方面可以查明案情,判断当事人的行为是否;另一方面可以听取当事人的辩解,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二、询问前的准备询问前准备的目的是理清思路,突出主题,紧紧围绕案件事实展开询问。
(一)及时组织询问人员。
询问人员必须是具有执法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且不得少于二人。
在询问中,询问人和记录员应有明确分工。
对案情复杂的重大案件,要相应加强询问力量。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询问工作一般由专人负责到底,不要轻易更换询问人员。
如果是重大或复杂案件,执法人员一定要先开一个准备会,确定由谁询问、谁记录、询问什么容、切入点在哪里、可能碰到什么问题。
(二)熟悉研究案件材料。
询问人员和记录人员都要认真熟悉案件材料,只有全面地掌握案件情况,才能明确询问方向,把握好询问的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找准突破口,选择适当的询问途径。
(三)研究有关的专门性问题。
在准备工作中,办案人员要掌握询问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专门知识,对可能遇到的专门性问题,如自己不能解决,事先就要请教有关专家或征询权威部门意见。
(四)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案件有关材料,对当事人的涉嫌行为所违反的法律法规规定,在询问之前应有一定的了解,熟悉法规条文所规定的容和含义。
(五)研究制定询问方案。
确定询问顺序,包括从哪里问起,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怎样扩展深入等容。
拟出一个询问提纲,以免询问时遗漏。
三、询问笔录的基本制作过程梳理(一)要使用统一格式的询问笔录纸。
询问笔录首页要用统一格式和容的询问笔录纸,次页用印刷的笔录续页纸记录。
(二)要按笔录纸设定的格式容填全。
准确记录询问的时间,地点,询问人,记录人,被询问人及其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单位或家庭住址、、等基本情况。
(三)表明询问人身份,出示执法证件,告知被询问人权利义务。
《笔录》的制作方法
![《笔录》的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c4caff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7.png)
《笔录》的制作方法行政处罚办案中询问《笔录》的制作方法为了帮助办案人员正确收集证据,规范办案人员收集证据行为,并使收集到的证据能够成为以后证据审查中合格、有效地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从第二十四条起,专门对询问笔录、证明材料、复制件、域外证据、视听资料和计算机数据、现场检查笔录等证据的制作或收集方法作出规定。
《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办案人员可以询问当事人及证明人。
询问应当个别进行。
询问应当制作笔录,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对阅读有困难的,应当向其宣读。
笔录如有差错、遗漏,应当允许其更正或者补充。
涂改部分应当由被询问人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
经核对无误后,由被询问人在笔录上逐页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
办案人员亦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询问笔录是行政处罚中最常见的一种证据形式,它常常表现为两种具体的证据,即当事人陈述和证人证言。
所不同的是,通过询问笔录方式产生的证据——当事人陈述和证人证言,制作人是行政机关办案机构的工作人员;而通过非询问笔录方式产生的当事人陈述和证人证言,则是由当事人或证人主动或应要求自行提供。
同时,由于当事人陈述和证人证言具有主观性强的特点,为了保证通过询问笔录方式取得的当事人陈述和证人证言具有证据力,并且能够比较理想地发挥证明作用,办案人员需要在询问和制作笔录两个方面,把握好、执行好有关规定。
(一)询问当事人和证人应注意的问题1.要选择恰当的询问地点。
一般可通知当事人或证人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接受询问,也可以在当事人或证人的办公地点或住所进行询问。
2.询问应当个别进行。
这是询问的原则,也是一般规则。
出于心理原因,非个别询问时,被询问对象可能相互影响,进而可能作出一致的并与事实真相大相径庭的陈述,导致办案工作难度加大。
因此,应坚持个别询问的原则。
3.询问要全面、深入。
询问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必要时可以拟定询问提纲,以便在询问时有的放矢。
工商询问笔录制作要点
![工商询问笔录制作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f734a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7.png)
工商询问笔录制作要点在查处无照经营案件时询问方面的询问模式给以总结,供同行参酌。
1、告知:我们是XX工商局的工作人员,这是我们的证件。
现在依法进行调查。
请你配合调查、如实陈述事实和提供证据,不得有任何隐瞒。
如果故意说假话或者隐瞒案情,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不要说成承担)。
——本项问话的目的:一是在中反映询问人员履行了法定"询问调查要先表明身份、告知被询问人如实陈述事实、提供证据"的规定;二是通过这样的告知,使明白说假话和隐瞒案情的后果,给被询问人造成说假话就要承担法律后果的心理压力,促使其实话实说。
在告知事由时,之所以只说"依法进行调查"而不具体告知调查事项,是因为考虑到以下三方面的因素①若直接说"依法对你涉嫌无照经营XXX进行调查",很大可能会引起当事人的警惕、紧张和抵触情绪,增加随后问话的难度。
②案件正处于调查取证的环节,还没有定性,虽说是"涉嫌",总难免会给被询问人一种执员还没开始询问调查就已有"无照经营"这个先入为主的观点之虞。
③如此表述可以通用各类型的案件,可以预先印在询问调查文书上,减少记录人员的工作量。
2、你需不需要我们,如果需要,请说明理由。
——本项问话的目的在于贯彻《》的第三十七条第三款的回避规定,以书面的形式确定执法人员与当事人不存在直接利害关系,以确保询问笔录的证明效力和执法的公正性。
3、问:你与XX店(厂、公司等)是什么关系?——这项是为了确定询问人是否当事人,是否无照经营责任的承担者。
如该人是当事人委托来接受问话的,要请其出示,且要确定该人是无照经营的参与者或是了解当事人无照经营情况的知情人。
受委托人理想的回答是:"我是XXX(当事人)雇用的从业人员,我受其全权委托,来这里接受调查和处理。
"如果是当事人(负责人或者是人)亲自来的话,那就可以直接接受询问调查,否则就要当事人出示委托证明。
询问笔录的五大询问技巧
![询问笔录的五大询问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a06a14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4.png)
询问笔录的五大询问技巧制作工商行政管理询问笔录技巧?在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办案中,证据调查作为办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证据调查中的人证调查,询问当事人及制作询问笔录,是开展人证调查的基本方法。
一、当前制作询问笔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逻辑混乱,含糊不清。
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无计划、无目的的开展询问,前言不搭后语,所制作的询问笔录不能反映当事人违法事实的全貌。
(二)相互矛盾,繁琐不清。
制作询问笔录时,所提到的人证、物证、书证不能自圆其说,有些甚至虎头蛇尾,自我否定,给案件定性带来负面影响。
(三)概念模糊,粗枝大意。
对一些涉案的基本问题,比如违法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过程等环节没有作必要询问;有些在询问时对重点违法事实一带而过,致使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主要违法事实不清,给证据收集带来一定难度。
(四)提问不精,方法简单。
不善于用精练、简洁的语言发问,导致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违法情节及事实,无法用精练的语言将其准确记录在案,造成日后在行政诉讼、复议时授人以柄。
(五)主观臆断,疑案从有。
一些办案人员在接触当事人时,不善于通过人证调查,从中发现疑点和问题,而仅凭滥用执法权力和主观判断的结果定案,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当事人的正当权利,显失执法公正。
比如:有些在询问笔录开始时,就直接问“你知道工商部门找你是什么事”?只要当事人稍一停顿,就说:“你这个人不老实,想通了再来”;有些在询问笔录结束时习惯记一笔:问“你违反了工商法规,我们要对你作出处罚,你是否接受?”等等语句。
在询问调查阶段,就将案件终结的结果提前告知当事人,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程序违法。
针对以上制作询问笔录的一些常识性错误,分析其原因,除了与办案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有关联之外,关键一点,是目前工商部门强调办案程序的重要性之后,办案机构在如何规范办案程序方面做文章,而忽视对证据调查中的人证收集的研讨和学习,没有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的理论方法,从而导致整体办案水平不高。
工商行政管理办案询问笔录的制作方法和询问技巧
![工商行政管理办案询问笔录的制作方法和询问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1f7f7a1be23482fb5da4c2f.png)
工商行政管理办案询问笔录的制作方法和询问技巧一、如何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是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的重要证据之一.制作询问笔录的最终目的是查清违法事实,为行政处罚的实施提供证据。
《行政处罚法》第30条规定:”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第38条第1款第(三)项规定:”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这就要求我们将笔录制作得有条有理,将违法行为的来龙去脉搞得一清二楚.作为行政处罚依据的询问笔录,其实质是能足以证明违法事实的客观存在。
从法律的角度来讲,询问笔录是证据中书证的一种,主要是对案件涉及人行为过程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了解并记录的书面证据。
制作一份合格的询问笔录,必须注意以下五点:1、询问前充分准备:询问前准备目的是理清思路,突出主题,紧紧围绕违法事实展开询问。
如果是重大或复杂案件,执法人员一定要先开一个准备会,确定由谁询问、谁记录、询问什么内容、切入点在哪里、可能碰到什么问题,拟出一个询问提纲,以免询问时遗漏.工商执法人员在对涉案人进行询问前的准备主要分为案情准备、心理准备和物证准备。
案情准备即要求执法人员在进行询问前,必须要认真地了解已经掌握的情况和被询问人的基本情况,这有利于在询问过程中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心理准备就是要求执法人员在进行询问前,对这次询问的目的、询问运用的策略、方法及切入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制作笔录时围绕目的开展询问.同时,对被询问人可能会发生的抵制询问、回避重要案情等情况要有所预见.物证准备是指对案件已经掌握的物证(如已先行登记保存的货物、进出货票据等),应准备齐全,以便在询问时及时向涉案人出示,掌握询问主动权。
2、严格按程序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作为行政处罚重要证据之一的询问笔录,也必须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所制作的笔录才具有法律效力.在进行询问时,执法人员必须是两人或两人以上,一人记录,一人或一人以上询问。
工商调查询问技巧
![工商调查询问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f0273dd7f1922791688e818.png)
工商执法办案现场检查笔录和询问笔录的制作2010-06-19 10:38:31| 分类:默认分类阅读12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工商执法办案现场检查笔录和询问笔录的制作工商机关执法办案调查取证中现场检查笔录以及询问调查笔录不仅紧密关联案件的调查成败,而且也同其它证据一样作为整个案件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办好案件,提升案件质量,使案件经得起复议与诉讼。
下面的证据的意义及种类以及掌握现查检查笔录询问笔录的制作要点与技巧很值得交流。
一、证据的意义及种类(一)、证据的意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案件中,证据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证据是正确认识案件真实情况和使案件得于处理的基础和依据。
工商行政管机关查处违法违章案件,从立案、调查、定性及处罚,都离不开证据。
没有证据,就不能正确揭露、证明违法当事人的违法违章行为,证实当事人应得到的处罚。
没有证据,整个办案过程就不能依次正常的进行,并最终达到查处的任务和目的,因此,证据问题通常被称为是办案活动中最重要、最实际、最关键的部分,是办案活动的中心问题。
(二)、证据的种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证据包括以下几种:(一)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所记录或表示的,以证明待证事实的文书。
比如合同、书信、文件、票据等。
(二)物证:是指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说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物品。
比如,质量不合格的食品等。
(三)证人证言:是指证人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对案件事实的陈述。
证人所作的陈述,既可以是亲自听到、看到的,也可以是从其他人、其他地方间接得知的。
(四)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是指用录音、录像的方法记录下来的有关案件事实的材料。
比如,用录音设备录制的当事人的谈话,用摄像机拍摄的人物形象及其活动,用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和资料等。
(五)当事人陈述:是指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提出的关于案件事实和证明这些事实情况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是指通过法定机构技术鉴定作出的结论。
询问和询问调查笔录的制做与技巧
![询问和询问调查笔录的制做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62dd45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c.png)
询问和询问调查笔录的制做与技巧一、询问一询问的概念询问——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人员,就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依法直接对当事人、证人、受侵害人所作的提问式调查.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违法案件时,依法收集证据,查清案件事实的重要手段.询问笔录——指对上述提问式调查所作的文字记录.询问工作的过程及成果,均以询问笔录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做好询问与制作好询问笔录密不可分.二询问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1.合法原则.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可以依法调查,询问;在询问时,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如:在询问笔录首页载明我们是某某工商局执法人员、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等文字叙述、笔录交被询问人阅读确认并签名等等.2.实事求是的原则.办案人员应当做到全面调查,客观取证,耐心听取被询问人的陈述,不应该先入为主带着“框框”去询问.3.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陈述的原则.询问取得的成果固然重要,但是人的陈述始终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查证属实,经过审查判断,才能作为证据使用.通过询问得到的结果,与其他收集到的证据如现场检查笔录、现场照片、责令改正通知书、巡查记录、单据、帐册等相互验证,形成有效证据链,才能作为定性处罚依据.4.严禁诱供的原则.诱供不仅仅会使取得的询问结果无效,还可能会使当事人逃脱或削弱必要的行政处罚,而且会损害执法机关形象.我在办案过程中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这里提出来,让大家引以为戒.我在办理一个无照经营案件中,询问当事人无照经营中取得违法所得时,因当事人没有财务账册,违法所得不好计算,加上我存在怕麻烦的思想,就在提问时问到,“你经营怎么长时间,只赚了三五百块”当然这句话不会记到询问笔录中,当事人为了减轻处罚,当然按照我划出的违法所得的框框回答.我认为这样提问应是犯了诱供的错误,导致了当事人所供述的违法所得不准确、偏低,从而削弱了对当事人的处罚力度.三询问应注意的基本事项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口诀,形象的表述了询问应注意的基本事项.一人被问.即询问必须单独进行,不得“开座谈会”.二人在场.即办案人员必须二人在场.三种对象.即被询问人有三种对象:当事人、证人、被侵害人.四项义务.即被询问人有四项义务:配合调查;接受询问;如实陈述;确认笔录.五项权利.即被询问人有五项权利:知情权,知道为何事被谁询问;请求回避权;陈述申辩权;阅读修改笔录权;人格受尊重权.六项注意.即办案人员应注意:表明身份,简要提问;听取陈述,如实记录;全面调查,客观取证;抓住重点,注意策略;掌握时机,指明违法;宣传法律,适时教育.四关于询问当事人询问当事人,是一场短兵相接,与当事人面对面的较量,其艰巨复杂性可想而知.在接触当事人之前,询问人应拟出一个询问计划,应对被询问人在询问时的各种反应不管是配合还是不配合的有所对策,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提纲有步骤的去询问,尽量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战.1.对当事人初次接触的询问为第一次询问.第一次询问,一般产生在两种前提之下,一是有检举并由执法人员作过外围调查,需要直接向当事人调查了解情况;二是现场查获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后,紧接着对当事人进行询问.在查处一起无照经营食品案件时,发现当事人无照生产月饼,经请示后批准后,现场扣留已生产的月饼,并紧接询问当事人,了解当事人基本情况、生产的时间、地点、数量、销售情况,获利情况等情况,一般来讲,乘当事人惊魂未定时,询问效果最佳第一次询问非常重要,办案人员应抓住第一次询问的机会,尽量收集证据.一般来讲,第一次询问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有:①搞清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要逐项填写询问笔录首部.一般情况下,都应当查验、复制被询问人的居民身份证.是单位违法的,要搞清违法单位的基本情况及被询问人在其中的职务及在案件中所处的地位.②固定现场违法事实.将现场查获的违法事实,用询问笔录的方式固定下来.一是通过提问,让当事人口头描述违法现场的情况.二是以提问的方式对现场发现的证据搞清用途,使当事人陈述的事实与现场查获的事实基本吻合或能相互衔接.如果出现相反或相矛盾的情况,应要求当事人作出合理解释,进一步排除矛盾,剔除虚假证据.三是通过提问,阐明执法人员在案发现场采取的一些措施,如抽样取证、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等.③把产生违法活动的来龙去脉搞清楚.④追查涉案财物的去向.必须查清涉嫌违法财物的存放地、保管人以及销货款、违法所得的去向.搞清财物去向有利于办案单位尽快依法采取措施,避免引发新违法行为,给结案工作带来困难.⑤搞清涉及案件其他人员的情况.要根据具体案情,问清哪些人参与及各个参与人的基本情况以及联络方式,如、住址等,以便查找相关人员,进一步搞清案件事实.在查一件回收报废汽车案件时,充分利用询问笔录详细询问当事人从何人手中购入报废汽车的,询问有结果后,立即找到销售者,固定了当事人回收报废汽车的证据,并建议当地公安派出所处理其销售报废汽车的问题.⑥进一步扩大查案成果.第一次询问实施得当,可以趁违法人员惊魂未定之时,出其不意进一步打开案件的突破口.在询问中,要紧紧围绕已掌握的“事”违法事实、“人”涉案参与人和“物”证据、财物,可以“事”为核心,牵出“人”和“物”,也可以“人”为核心,牵出“物”和“事”,以“物”为核心,牵出“人”和“事”.第一次询问中,执法人员还应注意:第一,必须首先表明身份并记录在案.即便是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办公室内询问,也应当表明身份,说明为何事对其询问,以尊重当事人的知情权,争取对方的配合.第二,充分听取对方的陈述和申辩.该让对方提供证据的,应要求其在一定时间内提供证据,以证明其陈述真实可信.第三,依法实施教育.违法事实基本清楚的,应当指出其违法性和危害性,并且要求当事人立即纠正.可要求其作出书面陈述.2.重点询问.又称突击性询问,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掌握了新的线索需要调查,或发现有待进一步弄清的问题时,对当事人进行有具体目的的询问.为使询问取得成果,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好询问的角度及切人点.对需要突破的问题,要根据案情及对方的心理状态,选择其“防线”最薄弱的环节,作为突破口或“单刀直入”或“迂回进攻”.实践证明,抓住已露头的证据事实,稳扎稳打进行追问,是取得突破的重要方法.同样,避免直接强“攻”对方固守的“点”,也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②做好一次完成调查的充分准备.如询问某一事实,即应准备搞清该事实的“五何”要素、重要情节、手段、产生违法的来龙去脉、涉案财物的去向、参与人情况等等,尽量避免疏漏.③注意证据间的相互印证.办案人员不仅要精心、恰当地运用证据突破对方防线,还要注意证据之间,包括当事人现在的陈述与过去的陈述之间的相互印证.还可以要求当事人进一步提供书证物证.发现有矛盾的证据,即说明有虚假证据存在,此时应下功夫询问,尽量辨明虚假证据予以排除.对当事人否认明显的违法事实的,应在听取其陈述申辩的同时,利用法律的威力,多作教育工作,指明责任后果,让其知错改过.④注意程序事实的记录.对不愿意作陈述申辩的,要作出其放弃陈述申辩的记录;询问结束之前,再给对方一次补充陈述的机会并记录在案;对不愿意在笔录上签字的,应在笔录上注明并由在场人签名.五询问规则1、熟悉案情,明确目的.执法人员在询问之前,要尽力熟悉案情,了解被询问人的基本情况.曾经进行过询问的,应结合其他证据,对原笔录进行分析研究.要拟定询问计划,以增强询问的条理性.这里办案人员应当明白,事前作出询问计划,与灵活地处理好询问当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相辅相成,不得顾此失彼.2、把握好询问的节奏和主动权.询问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人员依法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具体体现.执法人员在进行询问之中,首先要完全集中精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把握住自己的情绪.要以必胜的信念,通过细致准备,认真实施,一步一个足印地把该调查的问题都问清楚.执法人员要牢牢地掌握好询问的主动权,力戒急躁、畏难情绪;注意观察对方,分析其心理活动,帮助其排除心理障碍.掌握询问节奏,当对方如实陈述时,不要轻易打断其陈述;当对方明显地东拉西扯时,要及时纠偏引导;当案情有重大突破或有意外收获时,执法人员不要喜形于色,随意插话、表态,应当待其讲完后,再对不清楚的问题补充询问.总之,办案人员要通过正确的询问,体现出法律的威严,给当事人一定精神压力,使其感到不可能与法律较量,而不是与执法者个人较量,从而达到使其真实陈述的目的.3、把握好提问方式,选择好突破口.询问的效果常常与提问的方式、策略密切相关.提问必须做到简明扼要、严肃文明、策略合法.办案人员在询问中,常选择的突破口,一是明显暴露出来的违法事实,二是两人以上共同参与或共同知晓的某一情节或事实.办案人员可以通过对这些事实、情节的一步步详细询问,从当事人不同的陈述结果中扩展线索,逐步查明整个案件的客观真实.4、做好询问中的宣传教育工作.询问过程中的政策、法律教育,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当事人进行法制宣传,使之懂法守法,主动配合搞清案件事实,争取公正处理的重要措施.在实施宣传教育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把握好时机,可以根据询问工作的需要,选择在询问的开始、期间甚至结束的适当时间进行.第二,要有的放矢,不脱离当事人本身的实际,启发其知错改过,配合调查,如实陈述,以便搞清事实,使案件尽快了结.第三,要注意分寸,不得言过其实,违背立法精神;不得脱离案件实际,轻易表态,否则将留下后患.第四,要结合相关证据及该案的危害后果,对当事人实施教育.二、询问笔录询问笔录就是询问的过程和成果的书面表现,询问笔录制作的好坏,客观反映了询问的质量,询问取得的证据也靠询问笔录固定.一询问笔录的概念.询问笔录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人员就与案件有关的问题,向当事人、证人、被侵害人所作提问式调查的文字记录,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首部、正文、尾部.首部系询问的时间、地点及被询问人的基本情况等;正文部分采用一问一答式记录;尾部系被询问人确认签名或盖章,三个部分相互连贯又互不替代,缺一不可.理论上讲,询问笔录是证据中的“人证”,可以作为直接证据单独证明案件的主要违法事实.从执法实践看,询问笔录起获取线索,引导办案人员取证以及串联和印证其他证据的重要作用,而且经查实的询问笔录又是定案的重要证据.二询问笔录的基本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询问及其要求,最重要的是尊重客观真实.制作好询问笔录不仅是工商行政执法人员的重要“基本功”,也是执法工作的需要.只有完整、清楚、真实的笔录,才能正确反映询问工作的成果.制作笔录的基本要求:1.如实记录,正确综合.要尽量记录对方陈述的原话,对土语可采用括号作说明,或追问之后,让对方作出解释,以保持其真实意思表示.如实记录,并非要记录对方的废话.正确综合概括被询问人的陈述,就要准确反映被询问人陈述的原意.否则可能出现错误或者对当事人产生误导,而影响整个案件的调查工作.2.略记提问,详记陈述.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而言,进行询问的目的,就是听取被询问人的陈述和申辩.因此,除告知笔录而外,对提问部分只宜作必要的简记.由此,可以使笔录清楚,也减轻了记录员的负担.对被询问人的陈述,则应当作详细记录.只有略记提问,详记陈述,才不致主次颠倒,或误人指供、诱供的泥潭.笔录中记录的提问与回答应当相互衔接,避免答非所问.3.询问与记录配合一致.询问应当有两名执法人员在场.一人主问,一人记录.常有主问兼记录,也应有两人在场,这种询问方式有自己的优势.1记录与询问的思路一致,对于重要的提问和陈述,无须提示记录员,以免过分引起被询问人的警觉;2基本上无漏记;3询问与记录速度一致等.当然,另一名执法人员也不是摆设,同样与主问人员要熟悉案情,询问前要有准备,在询问中适时说话,在记录的空隙时间,应可以就案件问题向被询问人进行宣传教育,出现僵局时,应协助做做工作等,也可以做一些服务工作,尽量消除询问中的紧张气氛.4.笔录应字迹清楚.笔录应使用钢笔或其他不褪色笔书写,避免错、别字,字迹不得过份潦草,尽量避免删、增、涂改.整个记录应文字清楚、书面清洁、简明扼要.发生删增、涂改的地方,应由当事人确认,可要求其按指纹确认,以确保记录的有效性.5.必须完善尾部.法定程序规定,被询问人有阅读、确认、修改笔录的权利.询问完毕,应当将笔录交给当事人阅读,阅读有困难的,应读念给当事人听,允许当事人作补充修改并签名.但对当事人马上翻供者,应根据情况指出错误,做好工作再让其签名.拒不签名的,由询问人、记录人、在场人签名作证,并注明其不签名的事实及理由.尾部签名完善的笔录,才合法有效.被询问人应当在文字记录的后一行签名和日期,以免造成空白地段,节外生枝.三询问笔录的审查判断.任何证据均需要经过审查判断,确定其真实性后,方可作为定案的依据.询问笔录是人的陈述,受被询问人情绪及询问时各方面因素影响,虚实并存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当事人最了解案情,其如实陈述必然能反映案件的客观真实,但当事人又要承担案件的行政责任,因此,完全可能避重就轻,作隐瞒及虚假陈述.由此,对笔录作审查判断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对笔录进行审查判断.1.分析产生笔录的条件及可信性.比如,第一次询问,是在当事人毫无思想准备,不可能串通的情况下作的陈述,其真实程度一般要高一些.因此,应重视第一次询问.实践证明,第一次询问的成功,是全案的基础.所以说做第一次询问兵贵神速而对当事人反常的情况下所作的笔录,则要认真分析.2.分析矛盾.首先是笔录本身前后之间的矛盾前言不达后语,肯定有问题.其次是与其他证据间的矛盾询问与现场检查笔录不一致,就有值得调查的地方.如果在情理上,实际条件下,都不可能发生的事,其真实程度更值得怀疑昨天购进的不合格钢筋,今天卖掉了,绝对有问题.3.综合分析.分析综合全案的证据,是否已经形成证据链,笔录与物证、书证之间能否相互印证.4.分析陈述的动机目的.尤其对被询问人主动陈述的动机、目的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要分析其真实可信性.三、询问、询问调查笔录的技巧一要先列出提问提纲.作为证据调查中的人证调查,询问当事人及制作询问笔录,是开展人证调查的基本方法.调查询问是一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艺术,它集证据战、心理战、逻辑战于一体,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询问中基本要体现六何因素即何人、何地、何时、何事、何数、何果.具体应围绕以下几点通盘考虑.即:一是什么人;二是什么时间;三是在什么地点;四是怀着怎样的动机和目的;五是以怎样的手段和方法;六是对怎样的对象;七是实施了怎样的行为;八是造成了怎样的后果;九是有何从重、从轻、减轻、免除情节;十是全面分析看有何矛盾及疏漏之处,并加以分析论证.制作询问笔录,注意收集有关当事人的背景资料.要全面掌握案情,制定切实可行的询问方法与计划,最好对有关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性格特点、个性特点进行了解.因此,在询问和做询问笔录之前应列出询问提纲.有了提纲,在提问时就可以把握主动权.一般来讲,一个好的笔录都是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但是在提问时,有时候却是不按牌理出牌反而更容易得到真相.当事人在面对询问前或多或少会有一点准备,他们总是希望能把违法情节往轻的方向说.这时,我们用通常的思维顺序提问,当事人如果要不如实陈述,也比较容易.但我们把提问顺序打乱,他就很难再自圆其说.有了提纲,我们就不会有遗漏的问题,也有条件以天马行空的方式提问,反之,很可能当事人没有糊涂,我们自己先糊涂了.就一个案情较为复杂的个案而言,在制定询问计划或询问提纲时,应把握以下五点关键.一是应明确本次询问的主要目的和所要查清的问题.即执法人员找当事人做询问笔录,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假如不解决这个问题,是否对本案的处罚定性造成不良影响及后果.二是确定准备向被询问者提出的问题及提问方式.在制作询问笔录时,是直截了当讲明已方观点,还是迂回突破,故意卖关;是暗中框定违法事实,还是真枪实弹,正面交锋;是采取釜底抽薪,暗渡陈仓的方式,还是声东击西、欲擒故纵.三是预测询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准备好相应的防漏、防堵措施和对策.对一些敏感问题和关键细节,要预测当事人是否会翻供,全盘否定;是否会突然沉默,避重就轻.如若当事人对前面已讲的违法事实翻供,或者突然明白办案人员的意图之后沉默不语或全盘否认,办案人员下一步应采取什么样的应急措施;采取的应急措施不足以对当事人构成威慑或无效之后,则需要另辟蹊径,采取第二套或第三套方案以打破僵局.四是在询问过程中,需要使用哪些证据,如何使用及何时使用.五是办案人员应当注意的其他事项,比如询问人与记录人应处在什么角色位置上,区分被询问对象如何配合发问等.另外,询问人员搭配要合理.从某种意义上讲,询问人员的水平决定着整个案件的成败,所以询问人员的搭配一定要合理.这里包括两方面意思:一是指被询问对象与询问人员间的搭配,即根据被询问对象与案件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年龄、知识结构、办案经验与之对应的询问人员.二是指两名询问人员之间的搭配.在业务水平、知识结构、询问能力等方面相互弥补,询问时不仅有唱红脸的,也有唱白脸的,总之搭配要合理,配合要默契.二询问办案中的语言技巧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与当事人交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恰当运用语言技巧,将有利于相关证据材料的搜集,顺利打破执法过程中的僵局,取得当事人的配合,使执法办案顺利进行下去.我认为,执法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1、巧妙运用语言,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加强沟通,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和互相信任的环境,将有利于执法办案顺利进行,现场检查时更是如此.比如,执法人员可以对当事人这样说:“你好,我们是工商执法人员,这是我们的执法证件,今天到您这儿进行检查,请您予以配合.”并告知检查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等,同时要求无关人员回避,以维护当事人形象.言谈举止文明、谦和、稳健,使其真切地感受到执法人员在按程序办事,从而愿意配合执法工作.2、刚柔并济.执法办案是一个严肃的过程,工商执法人员在必要时必须敢于动真碰硬,维护法律权威;同时也要适当说理,争取当事人的配合,做到教育与处罚并进,以理服人.3、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对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当事人应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和策略.对态度冷漠、以“不知道”等言语搪塞者,应多用启发式语言,并适时向其出示一些证据;对沉默不语者,要从其愿意谈的话题入手,使其对执法人员产生信任感;对脾气暴躁者,要琢磨其发火的原因,适时发问,使其无意中泄露违法事实;对盛气凌人、无理取闹者,要义正辞严,使其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对于能言善辩者,可让其尽管陈述,趁机抓住其中的漏洞反问之,使其不能自圆其说;对撒谎欺骗者,可多用反驳性语言4、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工商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对同一问题的认识肯定存在差异.对此,执法人员首先要进行换位思考,通过言语和实际行动让当事人感受到工商执法人员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可引导当事人站在工商执法人员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5、声东击西,欲擒故纵法.在办案过程中,执法人员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些案例,对一些相当关键的已知物证、书证,在询问时不注意方法,当事人不仅不承认与已有关,反而被其摸到底之后,往往容易被对方反戈一击,实施“反控制”,而使已方陷入被动困窘的局面.这类事例,往往在商标侵权、仿冒、假冒等个案中容易碰到.明知道是当事人自己干的,他就是不承认.但若改变问话策略,很可能变被动为主动,使当事人束手无策.具体来讲,对案情做出分析之后,制造假象,引导当事人做出错误判断,使其丧失警惕,思想松懈,然后抓住要害做文章,引出其违法事实.有些个案,办案人员仅在现场即时掌握了违法经营活动的一些证据,但数量较少,不足以对当事人的违法经营活动作直接证明.这种情况则宜采取以虚掩实,迂回包抄的问话策略.办案人员有意识地先不涉及主要问题,而是隐蔽主攻方向,询问一些似乎与案情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以分散其防御的注意力,使其无。
新工商询问笔录模板
![新工商询问笔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dbde6c069eae009591bec3c.png)
XX工商行政管理局
询问(调查)笔录
时间:年月日时分至月日时分第次地点:
询问(调查)人:、
被询问(调查)人:性别:民族:
身份证(其他有效证件)号码:
联系电话:邮政编码:
住址:
工作单位:职务:
询问(调查)人:我们是XX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行政执法人员,已向你出示了我们的执法证件。
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法向你询问(调查)了解有关情况,你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协助调查。
同时,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三条第(五)项的规定,如果你认为办案人员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你有申请办案人员回避的权利,请问你是否听清楚?是否申请回避?
答:你们出示的执法证件我已看清楚了,我不申请执法人员回避,我会如实回答询问,配合你们调查。
问:你的姓名、职业、年龄及住址?
答:
问:你今天因何事到我局?
答:
问:
答:
问:
答:
问:
答:
问:
答:
问:
答:
问:
答:
问:
答:
问:
答:
问:
答:
问:
答:
问:
答:
问:
答:
问:
答:
问:
答:
问: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答:没有,希望从轻处理。
问:以上所说是否属实?答:属实。
(以下空白)。
【最新文档】_________工商行政管理局询问(调查)笔录word版本 (2页)
![【最新文档】_________工商行政管理局询问(调查)笔录word版本 (2页)](https://img.taocdn.com/s3/m/14e1156de518964bcf847c26.p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询问(调查)人:_________________
询问(调查)笔录
询问(调查)笔录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了查清案情,对当事人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询问、调查而制作的有关询问、调查情况和内容的局面记录。
制作询问调查笔录,应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分别加以注意。
首先,在询问调查之前,办案人员和记录人员都要认真熟悉案情,在此基础上拟订好询问调查提纲,做到心中有数。提纲应尽可能全面具体,富有逻辑。
一不小心,爱上了文字,将它深深地永存于心底;一不小心,跌落文字的温柔乡,让它吻我千百遍;一不小心,跌落在文字的芬芳里,沉醉不知归路;一不小心,跌落在文字的花海里,看不尽的诗词歌赋,享受不尽的唐风宋雨;一不小心,跌落在文字的故事里,入神地听它讲缠绵悱恻的爱情,听它讲如诗如画的家乡风景。
民族:_______________ 文化程度: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次,在进行询问调查开始时,一方面,要向被询问调查人员出示证件,这是行政处罚法的明确要求,同时,还要向被询问调查人员宣讲如实接受询问和调查的法律义务,以及隐匿违法行为或作伪证的法律后果,促使他们如实提供情况。另一方面,要查验被询问人的身份及工作关系证明,并将上述情况在笔录的首部中填明。由于当事人的询问常常要进行多次,所以首部中设计了次序栏,填制时,按当次次数填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商办案询问笔录制作技巧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工商行政管理办案询问笔录的制作技巧在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办案中,证据调查作为办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证据调查中的人证调查,询问当事人及制作询问笔录,是开展人证调查的基本方法。
一、当前制作询问笔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逻辑混乱,含糊不清。
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无计划、无目的的开展询问,前言不搭后语,所制作的询问笔录不能反映当事人违法事实的全貌。
(二)相互矛盾,繁琐不清。
制作询问笔录时,所提到的人证、物证、书证不能自圆其说,有些甚至虎头蛇尾,自我否定,给案件定性带来负面影响。
(三)概念模糊,粗枝大意。
对一些涉案的基本问题,比如违法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过程等环节没有作必要询问;有些在询问时对重点违法事实一带而过,致使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主要违法事实不清,给证据收集带来一定难度。
(四)提问不精,方法简单。
不善于用精练、简洁的语言发问,导致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违法情节及事实,无法用精练的语言将其准确记录在案,造成日后在行政诉讼、复议时授人以柄。
(五)主观臆断,疑案从有。
一些办案人员在接触当事人时,不善于通过人证调查,从中发现疑点和问题,而仅凭滥用执法权力和主观判断的结果定案,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当事人的正当权利,显失执法公正。
比如:有些在询问笔录开始时,就直接问“你知道工商部门找你是什么事”只要当事人稍一停顿,就说:“你这个人不老实,想通了再来”;有些在询问笔录结束时习惯记一笔:问“你违反了工商法规,我们要对你作出处罚,你是否接受?”等等语句。
在询问调查阶段,就将案件终结的结果提前告知当事人,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程序违法。
针对以上制作询问笔录的一些常识性错误,分析其原因,除了与办案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有关联之外,关键一点,是目前工商部门强调办案程序的重要性之后,办案机构在如何规范办案程序方面做文章,而忽视对证据调查中的人证收集的研讨和学习,没有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的理论方法,从而导致整体办案水平不高。
笔者认为,制作询问笔录,应围绕以下几点通盘考虑。
即:一是什么人;二是什么时间;三是在什么地点;四是怀着怎样的动机和目的;五是以怎样的手段和方法;六是对怎样的对象;七是实施了怎样的行为;八是造成了怎样的后果;九是有何从重、从轻、减轻、免除情节;十是全面分析看有何矛盾及疏漏之处,并加以分析论证。
二、制作询问笔录的技巧(一)询问笔录的准备阶段。
制作询问笔录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关系到整个询问工作的成败。
办案人员在接触个案之前,只有经过缜密的分析、梳理,有步骤、按计划地展开询问工作,才是制作询问笔录的第一步。
笔者认为,制作询问笔录的准备工作可分为以下4个步骤:1、了解基本案情。
办案人员应了解和熟悉本案已有的材料。
如案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参与人员、案件的性质和经过、已有证据材料等。
了解这些基本案情,可以在大脑内搜索当事人大概的违法事实。
这对个案的定性,笔录的定势将起到关键作用。
不仅可以提高询问的效率,而且可以减少询问的盲目性。
2、确定询问对象的先后次序。
在个案中,询问之前了解涉案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再确定询问对象的先后次序,对个案进展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样一个当事人,同样是一个办案人员对其进行询问,只是询问的先后次序不一样,最后的结果可能就不一样。
因为,有些涉案当事人,他在整个违法事实中,有的是知情者、主谋者,有的是协从者、参与者,如若不加以分析,把主次顺序搞错了,可能导致询问工作无功而返。
在通常不加以注意的情况下,个案中先询问涉案的知情者,他就有可能把其所知情的违法事实推向参与者;如若执法人员再来询问参与者,事实上他本身是不知情者,这样就会使已知变为不知,不知的还是不知,影响询问的进度和效果。
3、确定询问的必需物品和地点。
除了在外执行临时紧急任务之外,制作询问笔录时,应对必需的物品和地点有所选择。
准备必需的物品除了办案文书以外,另外还应备有用于计算的工具,用于查阅的法规资料,以及与当事人违法事实相关的已知证据材料;除此之外,还应对当事人涉案的通讯工具及其他物品有必要进行控制、抽样、鉴定、分析。
在确定询问地点方面,原则上因陋就简,以静制动,但要对涉案的第三人及其他与案情无关的人员进行回避。
4、制定周密的询问计划或询问提纲。
实践表明,周密的询问计划及询问提纲,犹如作战的行军图,夜行中的指南针,不仅是已方主动出击的有力武器,而且是牵着彼方团团转的牛鼻绳。
制定周密的询问计划是一项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群体工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对一起案情简单的个案,办案人员可草拟几条应付了事;但对一起案情复杂,涉及多个违法当事主体,且涉案金额较大的案子,则需要静下心来分析、论证,步步设防,步步为营,既要考虑“剥竹笋”,又要提前“设防区”。
防止当事人打惊之后,造成难以弥补及难以挽回的损失。
因此,就一个案情较为复杂的个案而言,在制定询问计划或询问提纲时,应把握以下五点关键。
一是应明确本次询问的主要目的和所要查清的问题。
即执法人员找当事人做询问笔录,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假如不解决这个问题,是否对本案的处罚定性造成不良影响及后果。
二是确定准备向被询问者提出的问题及提问方式。
在制作询问笔录时,是直截了当讲明已方观点,还是迂回突破,故意卖关;是暗中框定违法事实,还是真枪实弹,正面交锋;是采取釜底抽薪,暗渡陈仓的方式,还是声东击西、欲擒故纵。
三是预测询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准备好相应的防漏、防堵措施和对策。
对一些敏感问题和关键细节,要预测当事人是否会翻供,全盘否定;是否会突然沉默,避重就轻。
如若当事人对前面已讲的违法事实翻供,或者突然明白办案人员的意图之后沉默不语或全盘否认,办案人员下一步应采取什么样的应急措施;采取的应急措施不足以对当事人构成威慑或无效之后,则需要另辟奚径,采取第二套或第三套方案以打破僵局。
四是在询问过程中,需要使用哪些证据,如何使用及何时使用。
五是办案人员应当注意的其他事项,比如主审与记录人员应处在什么角色位置上,区分被询问对象如何配合发问等。
(二)制作询问笔录的制作阶段。
在询问过程中,办案人员可根据个案的具体特点、已方掌握证据的情况、以及被询问人回答问题的态度,采取不同的询问问话策略。
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方法:一是由远及近,迂回问话法。
有些个案,办案人员仅在现场即时掌握了违法经营活动的一些证据,但数量较少,不足以对当事人的违法经营活动作直接证明。
这种情况则宜采取以虚掩实,迂回包抄的问话策略。
办案人员有意识地先不涉及主要问题,而是隐蔽主攻方向,询问一些似乎与案情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以分散其防御的注意力,使其无意中说出某些与主要问题有关的细节,或者暴露出矛盾和破绽,使其陷入不得不讲实话的处境。
比如:在办案过程中,通常对当事人的非法所得感到头痛。
因为这是一个敏感问题。
若在制作询问笔录时,先避开非法所得这个敏感话题,而是询问他的成本,主要是房租、水电、人员工资、招待等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成本支出;再询问当事人的收入,从已知证据入手,主要是日生产、月积累、年收入的情况。
待其认可之后,再来一次“回头问”,确定他的经营收入、支出固定值,再除去税费及其他合理支出,就可以得出当事人非法经营的所得情况。
这样算出来的结果,当事人一般无话可讲。
打开缺口之后,对当事人的抵触心理可以起到瓦解作用。
二是声东击西,欲擒故纵法。
在办案过程中,执法人员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些案例,对一些相当关键的已知物证、书证,在询问时不注意方法,当事人不仅不承认与已有关,反而被其摸到底之后,往往容易被对方反戈一击,实施“反控制”,而使已方陷入被动困窘的局面。
这类事例,往往在商标侵权、仿冒、假冒等个案中容易碰到。
明知道是当事人自己干的,他就是不承认。
但若改变问话策略,很可能变被动为主动,使当事人束手无策。
具体来讲,对案情作出分析之后,制造假象,引导当事人作出错误判断,使其丧失警惕,思想松懈,然后抓住要害做文章,引申出其违法事实。
三是开门见山、直接问话法。
在办案实践中,对一些违法行为明显、证据充分齐全、定案把握大的简单个案,所采取的通用作法。
一般对当事人违反市场主体准入行为,包括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擅自发布虚假广告,以及制假售假案件的偶犯、从犯时,惯用的手法之一。
其特点是抓住个案的关键性违法节点及问题,开门见山,直接向当事人提出,问清是否,并且穷追不舍,直至当事人完全交待。
制作询问笔录的语言策略询问笔录是我们在调查案件中常常制作的一种法律文书,是我们目前办理案件的主要证据之一。
制作询问笔录也是办案人员与当事人斗智斗勇的一个过程,体现了办案人员的办案水平,如果我们掌握一些常用的询问语言技巧并综合运用,就可能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法适合对事实已基本清楚,且案值不是很大的案件很有效。
在询问当事人时,马上让他了解我们的意图,告诉当事人只想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
如果当事人想采取撒谎的方法蒙混过关,办案人员可将当事人言语不实之处点出,将案件的基本事实直接摆出来即可让当事人原形毕露。
二、刚柔并济法。
刚柔并济法需要两个办案人员的默契配合。
一个办案人员在询问时要加重语气“打当事人的嘴巴”,可以采取举重罚案件的例子,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讲法律对当事人违法行为处罚等言语,使当事人认识到行为的严重性。
另一个办案人员则去“揉”,讲我们重教育、轻处罚处理原则,举当事人坦白从宽处理的例子,以博取当事人的信任。
采用这种方法当事人往往会心平气和地对后者讲出实情。
三、寻根究底法。
寻根究底法主要针对那些爱打“卷烟被调包”、“自己抽的烟”、“他人寄放的烟”等幌子的当事人,打这些旗号的当事人说谎的占了绝大多数。
当事人撒一个谎,就有可能需要五个甚至十个谎言来配合。
比如当事人说烟是他人寄放的,你就可以问是谁寄放的,什么时候寄放的、寄放了多少、怎么联系等等。
也许你只需当着当事人的面打个免提电话就戳穿当事人谎言。
四、各个击破法。
各个击破法非常适合有多个当事人案件,也适合对违法行为比较了解的多人。
由于几个当事人做的是同一违法行为或比较知悉案件的情况,他们对案件真实情况的描述应当大致相同。
这时,办案人员只需将几个人同时分开,做一份问同样问题的询问笔录,如果其中一个不讲实情,就会相互矛盾。
办案人员在接下去的询问中逐一点出矛盾之处,当事人就只能承认案件事实。
五、一石多鸟法。
对付那些案中有案的当事人,特别是搞“二次批发”、“拎篮子”的违法案件当事人。
使用这种方法往往有“意外收获”。
这些当事人往往有固定的地下销售网络,一个大的案件会牵扯出好几个甚至十几个其他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