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教案】2020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0年最新)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0年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735dfbecdd3383c4bb4cd287.png)
(教育部审定)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课题 2.1观察我们的身体课型新授课日期202 年月日上(下)午第节教具PPT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2.身体内部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结构,如骨骼、肌肉、心脏等。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观察并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
2.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身体内部的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2.能够如实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发现人们身体结构相似,但相貌等方面总会有些不同。
重点能够观察和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
知道人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难点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过程预设一、检查预习或复习回顾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看图认动物。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2.谈话: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就认识了很多动物,通过观察了解了它们的身体结构。
你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有哪些认识呢?(课前布置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上的信息采集,此处学生便可根据活动手册进行说明了)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我们的身体。
(板书课题:观察我们的身体)三、引导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一画一画1.明确活动要求。
(1)每组选择一名同学,躺在大白纸上。
(2)每组再选择一名同学用彩笔沿着这名同学的身体外部把轮廓画出来,然后再把身体轮廓剪下来,其他人辅助操作。
(3)笔的墨迹不要碰到同学的身体和衣服。
(4)安全使用剪刀,不要伤到自己或他人。
2.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
思考:不同同学的轮廓有哪些相同之处呢?3.小结:人的身体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
活动二折一折1.把轮廓沿中间对折,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汇报。
3.谈话:把轮廓沿中间对折,左右两个部分会重合在一起,这个现象说明,我们的身体具有左右对称性,比如,我们的左手和右手是对称的。
教科版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全册
![教科版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40ed45e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c.png)
教科版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全册一、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多样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掌握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和观察技巧- 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和繁殖1. 第一课:植物的构造和功能2. 第二课:根的吸水和供养作用3. 第三课:茎的运输和支撑作用4. 第四课: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5. 第五课:花的结构和传粉过程6. 第六课:果实的结构和传播方式7. 第七课:植物的繁殖方式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和分类1. 第一课:动物的生长和变化2. 第二课: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特征3. 第三课: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特征4. 第四课:鱼类和昆虫的特征5. 第五课:无脊椎动物的分类6. 第六课:脊椎动物的分类第三单元:物体的特征和变化1. 第一课: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2. 第二课:物体的硬度和柔软程度3. 第三课:物体的透明和不透明性4. 第四课:物体的重量和轻重感5. 第五课:物体的冷热性和导热性6. 第六课:物体的溶解性和不溶性7. 第七课:物体的燃烧和不燃烧性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问题1. 第一课:生活中的观察和提问2. 第二课:科学实验的步骤和记录3. 第三课:科学实验的结果和分析4. 第四课:科学实验的总结和归纳5. 第五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6. 第六课:科学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 实验教学法: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记录。
3. 小组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分析。
3. 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建议收藏】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建议收藏】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2e842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9.png)
【建议收藏】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下册)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鉴别一个物体是否是铁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认识并理解磁铁可以用来识别难以识别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1.小组探索准备:磁铁、铁回形针、钉子、铝片、铜丝、木屑、纸片、布片、钢珠、塑料尺、橡皮筋、玻璃珠、实验记录等。
2、为演示实验准备:磁铁、一枚1元的钢币、一枚5角的铜币和一枚钢芯镀黄铜5角,二种不同的1角的硬币等。
3、为板书准备:磁铁、两张写有概念的纸条。
教学过程:一、魔术激疑,引入新课(3分钟)观看小魔术——会走路的小鸡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魔术,大家一定能喜欢!它那么喜欢蓝色的卡纸呢?请同学们来猜一猜。
为什么粘在卡纸上不会掉下来呢?到底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磁铁的一些性质(板书:磁铁)这节课老师希望同学们做到会观察、会思考、敢发言、会合作、会倾听。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探究活动一:找朋友(12分钟)老师:磁铁还喜欢什么?老师要求每个人都帮助找到磁铁和任何朋友。
(课件)预测同学们先猜猜,哪些可以被磁铁吸引,可能是自己的好朋友?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自己的预测正确与否?(实验)实验探究1、出示实验要求:(课件)2、小组分组(从一号袋取出材料,学生分类)实验并做记录,老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4、小结。
(1)将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进行比较。
(2)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课件)(3)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质?(课件)(4)我们只用了13种材料,科学家用了更多种材料做实验后,发现磁铁的确能够吸住铁的物质,我们把磁铁的这个特点叫做磁性。
教科版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全册
![教科版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899b159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b.png)
教科版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全册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引导小学二年级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下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生活与科学- 学习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了解周围的事物属于生物还是非生物- 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第二单元:动物世界- 学习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了解动物的分类和食物链- 探索动物的生存环境3. 第三单元:植物的奥秘- 学习不同植物的特征和种类-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探索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第四单元:物体的性质- 学习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性质- 了解物体的材质和用途- 探索物体的变化与运动5. 第五单元:天地人和科学- 学习地球的形状、运动和自然现象- 了解人类和科学的发展历程- 探索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探索科学问题。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思考过程,评价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作品展示:要求学生制作相关的科学作品,如模型、图表等,展示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互相合作、交流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材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实验器材和材料4.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以上是《教科版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全册》的概要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下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0064c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e.png)
小学二年级下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二年级下学生全面研究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和能量1.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2.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和变化3. 能量与物质的关系第二单元:生物的特征和分类1. 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2.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方法3.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2. 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特征和变化3. 季节的变化和影响第四单元:天气和季节1. 不同天气的特征和变化2. 季节的特征和变化3. 天气与季节的关系第五单元:人体健康1. 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2. 良好的生活惯和健康饮食3.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第六单元:科学实验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2. 通过实验探究科学问题3. 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教学方法1. 通过故事、图片和实物等方式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运用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评价1.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等进行综合评价。
2. 鼓励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和科学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交流能力。
3.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给予个别指导和鼓励。
教学资源1.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材》2. 图书馆中的科学书籍和杂志3. 实验器材和模型教学安排根据学校的具体课程安排和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和内容。
每个单元应包括知识讲解、实验活动、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等环节。
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估通过课堂观察、作业评价和实验成果等方式,对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程度、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辅导。
教学反思与改进每个单元结束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
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不断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资料1. 《小学科学教学指导大纲》2.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与技巧》3.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集》以上为小学二年级下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的内容概述,具体教案请根据教学需求进行编写。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30297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a.png)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科学课题1:我们身边的物体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常见的物体,如球、正方体、圆柱等。
-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物体。
- 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物体。
- 白板或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名称和特征。
2. 新课:介绍常见的物体,如球、正方体、圆柱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3.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描述物体特征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个物体,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并让家长签名。
课题2: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常见的植物,如花草、树木等。
-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植物。
- 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准确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植物。
- 白板或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让学生说出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2. 新课:介绍常见的植物,如花草、树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
3.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植物,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描述植物特征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个植物,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并让家长签名。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课题3: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 培养学生爱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
-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地球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地球仪。
- 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地球仪和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特征。
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科学
![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b992637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1.png)
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课:我们周围的物体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物体。
-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物体,如木块、金属块、塑料块等。
- 放大镜。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触摸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3. 展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词汇。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体特征,强调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重要性。
5.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用准确的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第2课:我们周围的物体(续)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物体。
-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物体,如木块、金属块、塑料块等。
- 放大镜。
教学过程1. 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物体特征,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词汇描述。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触摸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3. 展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词汇。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体特征,强调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重要性。
5.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用准确的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单元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物体,并用准确的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第3课:我们生活中的科学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二年级科学教案全册(小学下册,教科版)
![二年级科学教案全册(小学下册,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80dc0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9.png)
二年级科学教案全册(小学下册,教科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学生能够- 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状态变化。
- 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如重力、浮力等。
- 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 探究简单的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等。
1.1.2 教师能够- 提供丰富、有趣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主动研究。
1.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
2. 教学内容2.1 课程安排本册教科书共分为6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2-3个探究活动。
2.2 教学内容第1单元:物质与变化- 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糖的溶解等。
第2单元:力的世界- 探究力的作用,如重力、浮力、摩擦力等。
第3单元:植物的生长- 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第4单元:简单的机械- 探究简单的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等。
第5单元:声音的世界-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如振动、介质等。
第6单元:地球与宇宙- 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3. 教学方法3.1 教学策略- 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研究。
-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研究体验。
3.2 教学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
- 定期进行总结性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 教学资源- 教科书、实验器材、教学课件等。
5. 教学建议-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 教学计划第1周:物质与变化- 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糖的溶解等。
第2周:力的世界- 探究力的作用,如重力、浮力、摩擦力等。
教科版小学全册科学教案:二年级下
![教科版小学全册科学教案:二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31276b7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d.png)
教科版小学全册科学教案:二年级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教材,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二年级下学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
- 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科学知识,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常见的动物- 第二单元:常见的植物- 第三单元:物体的特征- 第四单元:四季的变化- 第五单元:水的变化- 第六单元:空气的存在- 第七单元:昆虫的生活- 第八单元:动物的生活环境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认识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 培养学生对物体特征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 帮助学生认识四季的变化,了解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景象。
- 帮助学生认识水的变化过程,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用途。
- 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重要性。
- 帮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分类特征。
- 帮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对它们的影响。
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动物、植物、物体等,帮助学生认识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或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原理和现象。
- 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科学问题。
-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辨能力。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和实验的准确性和细致性。
- 定期进行小测验或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评价其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观念,评价其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认识和行动。
教学资源- 本教材《教科版小学全册科学教案:二年级下》- 图书馆资源:有关动物、植物、四季、水、空气和昆虫的图书资料- 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放大镜、温度计、水杯、鱼缸等教学安排- 每周安排2-3节科学课,每节课45分钟。
-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每个单元的学习时间。
二年级科学教案全册(小学下册,教科版)
![二年级科学教案全册(小学下册,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9db13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b.png)
二年级科学教案全册(小学下册,教科版)目标本科学教案全册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掌握下述科学知识和技能:1. 了解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2. 学习有关天气和季节变化的知识;3. 掌握有关动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变化的基础知识;4. 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概念;5. 学习简单的环保知识和节约用水的方法。
教学内容1. 科学是什么- 学习科学的定义和科学家的工作内容;- 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
2. 天气和季节变化- 学习不同季节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了解天气现象的成因,如风、雨、雪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让学生能够预测天气变化。
3. 动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变化- 学习动植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如从种子到植株的生长;-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需求和生长变化。
4. 地球和宇宙- 学习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和月亮;- 通过观察天空和模型,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关系。
5. 环保与节约用水- 学习环保的重要性和简单的环保行为;- 探讨节约用水的方法和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与示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和实验原理。
- 观察与实践:通过观察天气、动植物等现象,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评估-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记录能力。
-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 教科书:二年级科学教科书下册;- 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种子、植物模型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安排本科学教案全册共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2-3个课时。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6d998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c.png)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本教案将以“水”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活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水的来源、用途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合作能力。
【导入】1. 指向黑板上的“水”的字词并询问学生:“大家知道水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描述水的颜色、形状和特点。
2. 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的水,比较它们的差异,并提问:“你们觉得为什么会有不同温度的水呢?”3. 引导学生思考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例如饮用、洗涤、种植等。
【重点一:水的来源】1. 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水的来源,例如雨水、河水、海水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大气中的水蒸气会形成云,最终降落为雨水。
3. 制作简易的水循环模型,展示水从地面蒸发、形成云、降落为雨水的过程。
4.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水源,了解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区别。
【重点二:水的用途】1. 利用图片展示水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水对人类生活和经济的重要性。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并说明其重要性。
3. 通过真实场景教学,如造访农田、工厂等,让学生了解农业和工业领域使用水的情况,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
【重点三:水的性质】1. 进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水的特性,如透明、流动等。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2. 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状态变化,如液体变成固体(冰)、气体(水蒸气)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释。
3.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不同条件下水的沸点和冰点实验,并比较结果。
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拓展】1. 观察水的浮力,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些物体能够浮在水上。
2. 进行水的净化实验,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过滤、沉淀等步骤,了解水的净化过程和重要性。
3.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如水的汽化、蒸发等,引导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和猜想。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424be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c.png)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春天来了1.1 春天的变化1.2 植物的生长1.3 动物的成长2.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材料2.1 认识材料2.2 材料的分类和性质2.3 回收利用材料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自然界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认识、分类和回收利用周围材料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材料的分类和性质、回收利用材料。
2. 教学重点:春天自然界的变化、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分类卡片、环保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展示春天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变化。
2. 教学活动:(1)春天自然界的变化:讲解春天的特点,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的变化。
(2)植物的生长: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3)动物的成长:讲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引导学生关爱动物。
(4)认识材料:展示不同材料,让学生认识并分类。
(5)材料的性质:讲解各种材料的性质,进行实验验证。
(6)回收利用材料:介绍回收利用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手工制作。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环节设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植物变化:发芽、开花动物变化:繁殖、换羽2. 植物的生长: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3. 动物的成长:成长过程:出生、生长发育、繁殖4. 材料的分类:塑料、金属、纸张、玻璃5. 回收利用材料:方法:分类回收、再利用、环保制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并记录春天的变化,写出自己的感受。
(2)举例说明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3)分类并描述周围常见的材料,了解它们的性质。
(4)设计一个环保手工制作,展示回收利用材料的过程。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1caee9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9.png)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单元磁铁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目标】1.磁铁的形状有条形、蹄形、环形等;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2.根据已有的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做出猜想和预测;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测,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
3.感受对磁铁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重复测试在探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够在获取证据后,如实地讲述事实;通过多次的检测活动,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愿意跟同伴共同操作、交流研讨。
4.知道在很多产品里含有磁铁,磁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的物品是用铁做的;认识到可以用工具来认识物体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发现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试验鉴别一个物体是否含铁。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钓鱼套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小组:回形针,铁钉,易拉罐,玻璃珠、长尾夹、木片、纸片、铜导线、水龙头、橡皮筋、铅笔、塑料尺、橡皮、砖块、石,以及其他不同金属材质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硬币、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钓鱼套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1.给我看钓鱼工具包,问:谁想试试?邀请1-2个学生上台体验。
学生钓着鱼后在教室里绕一圈展示。
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抽出磁铁。
2.出示各种各样的有磁铁物品图片,学生随机说说这些物品的作用。
3.出示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引导概括: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4.揭示课题:磁铁能吸引什么二、探索:磁铁能吸引什么?(默认为20分钟)1.小组讨论:磁铁能吸引什么组织反馈,老师和学生一起将大家提出的物体分类,根据磁铁是否能吸引分为两类,记录在黑板上(有争议的物体写在中间)。
2.实验探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材料准备:回形针、铁钉、易拉罐、玻璃珠、长尾夹、木片、纸片、铜导线、水龙头、橡皮筋、铅笔、塑料尺、橡皮、砖块、石](1)说明实验步骤:1.编号;2.预测;3.实验;4.记录(2)每组测试设备按老师要求统一编号,并记录在活动手册表格中。
教科版小学2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2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7371c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6.png)
教科版小学2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始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不放弃,最终成功地发明了方便面,让人们可以在家里轻松地吃到热面条。
3四、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现代的各种通信,了解了科技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研究,我们不仅了解了科技的魅力,也培养了研究科学的兴趣。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努力研究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教学课题:科技世界——认识各种通信研究目标:1.了解现代的各种通信方式;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的各种通信方式,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努力研究科学文化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件)二、看图识科技1.引导学生看图,认识各种通信方式。
2.小组互相讨论,指名说出各种通信方式。
三、组织学生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图片进行图像认识。
2.介绍各种通信在现代化中的用处,插入小故事,调整课堂氛围。
四、总结通过研究,学生了解了科技的魅力,也培养了研究科学的兴趣。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努力研究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一、导入活动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有趣的主题——镜子。
大家都有接触过镜子,你们了解镜子吗?镜子除了能帮我们打扮自己外,在不同环境中还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二、教学过程1.教师出示镜子并让学生观察镜子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镜子的作用和原理。
2.教师通过实验展示镜子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如在弯曲的表面上放置镜子会发生什么变化等。
3.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如勺子、钥匙等在镜子中观察反射现象。
4.学生分组进行阳光接力赛,比赛中包括利用镜子反射阳光,让阳光照到终点等等。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镜子的作用和原理,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利用镜子。
三、活动方式通过实验、观察、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镜子的作用和原理。
四、研究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镜子的作用和原理。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镜子的反射现象。
教科版小学全册科学教案:二年级下
![教科版小学全册科学教案:二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f75b49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1.png)
教科版小学全册科学教案:二年级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主题一:我们周围的物体1.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特征。
2. 能够通过比较和分类,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归类。
主题二:我们生活中的科学1. 能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2. 能够运用简单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主题三:动植物的世界1. 能够观察和描述动植物的特征和习性。
2. 能够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能够运用合作、交流、分享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课《有趣的物体》1. 认识不同的物体,如固体、液体、气体。
2. 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质地。
第2课《比较和分类》1. 学习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
2.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如按形状、颜色等分类。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第3课《水的世界》1. 了解水的性质,如透明、无色、流动性。
2. 学习水的用途,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第4课《天气与季节》1. 认识天气现象,如晴、雨、风、雪等。
2. 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如地球公转、太阳高度角变化等。
第三单元:动植物的世界第5课《我们的好朋友——动物》1. 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动物,如鸟类、哺乳动物等。
2.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如捕食、迁徙、繁殖等。
第6课《植物的秘密》1. 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
2.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科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a3c6f15acfa1c7ab00cc79.png)
第 1 单元磁铁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过程与方法:1. 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 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
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 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 揭题、板书:磁铁设计意图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开始,创设“小魔术”的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
“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 ”,这正是小魔术产生的效果。
“小魔术”、“小实验”等是孩子最喜欢看的,它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 活动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1) 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 它只会吸铁吗?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
(引发学生冲突。
)(2) 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 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做还不够过瘾,还可以在教室里寻找其他材料做实验。
(3)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教师补充课题:有磁性设计意图科学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过程,是本课的立足点之一,磁铁能吸铁这一知识学生习以为常,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用事实说话,并能亲自去证明,就要花一番功夫了,上述实验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感受到磁铁到底能吸什么。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27c34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7.png)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材进行设计。
具体章节包括:第一章《春天来了》,第二章《动物和植物》,第三章《我的身体》,第四章《地球和宇宙》。
详细内容如下:1. 春天的特征、动植物的生长变化。
2. 动物的分类、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3. 人体各器官的作用、健康生活习惯。
4.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太阳系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的特点,认识动植物的生长变化。
2. 掌握动物分类和植物结构与功能的基本知识。
3. 了解人体各器官的作用,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4. 认识地球自转与公转,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知识。
5. 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植物的分类、人体器官的作用、地球自转与公转。
2. 教学重点:观察春天动植物的变化、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点、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实物展示春天的特征,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a. 讲解春天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变化。
b. 学习动植物的分类,通过实物、模型展示,让学生亲自操作。
c. 讲解人体器官的作用,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了解健康生活习惯。
d. 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展示太阳系模型,帮助学生理解。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特征、动植物变化。
2. 动物分类、植物结构与功能。
3. 人体器官、健康生活习惯。
4. 地球自转与公转、太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变化。
b. 绘制动物分类图。
c. 列举三个健康生活习惯,并说明原因。
d. 简述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点。
2. 答案:a. 动植物的变化记录。
b. 动物分类图。
c. 健康生活习惯及原因。
【精品全册】2020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精品全册】2020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a910ef5acfa1c7ab00cc7d.png)
精品教案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师姓名:任教班级:1.1 《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1课。
教科书从冰箱贴引入,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磁铁,发现磁铁虽然形状各异,但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可以吸铁。
同时,学生很快发现,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能找到磁铁的踪影。
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回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磁铁,引出本课的核心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
第二部分——探索,包括“用磁铁去吸引各种各样的物体”和“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是用铁做的”两个活动,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检测,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判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第三部分——研讨,让学生在经历实验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思维辨析,充分发表关于“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在材料上的共同特点”的观点,并在习得概念后进行迁移应用(拾起木屑中的回形针),让科学概念的建构更完整。
第四部分——拓展,了解能被磁铁吸引的“特殊”金属镍和钴,进一步完善科学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对一个事物的探究,需要穷尽更多的材料,而我们的课堂探究只是很有限的一部分”。
作为《磁铁》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通过探究完善“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的科学概念,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磁铁并不陌生,大多有玩过磁铁的经验,对磁铁也很感兴趣。
学生大多能够知道“磁铁能吸引铁”,但对“磁铁是否能吸引含铁一类的物质”并不清楚,以及“磁铁能吸引所有金属还仅是铁”会存在较大争议。
学生的这些模糊概念和争议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本课希望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知道“磁铁能吸铁,磁铁能吸铁一类物质的特点叫磁性,磁铁有磁性”,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磁铁的形状有条形、蹄形、环形等。
2.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做出猜想和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教案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师姓名:任教班级:1.1 《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1课。
教科书从冰箱贴引入,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磁铁,发现磁铁虽然形状各异,但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可以吸铁。
同时,学生很快发现,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能找到磁铁的踪影。
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回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磁铁,引出本课的核心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
第二部分——探索,包括“用磁铁去吸引各种各样的物体”和“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是用铁做的”两个活动,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检测,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判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第三部分——研讨,让学生在经历实验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思维辨析,充分发表关于“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在材料上的共同特点”的观点,并在习得概念后进行迁移应用(拾起木屑中的回形针),让科学概念的建构更完整。
第四部分——拓展,了解能被磁铁吸引的“特殊”金属镍和钴,进一步完善科学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对一个事物的探究,需要穷尽更多的材料,而我们的课堂探究只是很有限的一部分”。
作为《磁铁》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通过探究完善“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的科学概念,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磁铁并不陌生,大多有玩过磁铁的经验,对磁铁也很感兴趣。
学生大多能够知道“磁铁能吸引铁”,但对“磁铁是否能吸引含铁一类的物质”并不清楚,以及“磁铁能吸引所有金属还仅是铁”会存在较大争议。
学生的这些模糊概念和争议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本课希望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知道“磁铁能吸铁,磁铁能吸铁一类物质的特点叫磁性,磁铁有磁性”,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磁铁的形状有条形、蹄形、环形等。
2.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做出猜想和预测。
2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实验获得证据,从而检验自己的猜测,会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3.能利用磁铁,通过重复实验的方法鉴别物体是否含有铁。
科学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对磁铁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能够在获取证据后,如实地讲述事实。
3.养成认真的实验态度,培养重复实验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很多产品里含有磁铁,磁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2.认识到可以用工具来探测物体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质。
难点: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
【教学准备】教师:金、银、镍片、钴片、不同材质的硬币、课件等。
学生: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回形针、铁钉、易拉罐、玻璃球、长尾夹、木片、纸片、铜导线、水龙头、橡皮筋、铅笔、塑料尺、橡皮、砖块、沙石,以及其他不同金属材质的物体、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出示实物条形磁铁,提问:你们认识它吗?学生回答引出磁铁。
2.出示实物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提问:这些磁铁有什么不一样?你能根据它们的形状,分别起一个名字吗?(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3.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都用到磁铁呢?(铅笔盒、门吸、黑板擦、冰箱贴)看来磁铁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
4.你们觉得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一下磁铁,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
揭示课题:磁铁能吸引什么二、探索:磁铁能吸引什么(预设25分钟)(一)用磁铁去吸引各种各样的物体31.提问,交流: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呢?说说你们的想法?2.教师出示18种材料的板贴,请一名学生介绍每样物品。
3.物品编号,预测哪种材料能被磁铁吸引,请几位学生上来,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摆放在一起,并记录在记录单。
4.实验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注意事项:磁铁靠近被测物体,重复三次。
5.分发实验材料,学生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有没有发现自己哪几个物体预测错误了,错误的原因是什么?7.汇报,交流:这些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8.提问:哪些可以被磁铁吸引?金、银能被吸引吗?(教师出示金、银并演示)9.小结:我们发现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由铁这种材料构成的。
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而金、银、铜、铝等金属磁铁是不能吸引的。
(二)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是铁做的1.利用磁铁能吸引铁制品这个特性,来检验某个物体是不是铁制品,你们想不想试试?2.观察我们的教室里,哪些物体是铁做的?(黑板、桌椅腿、粉笔擦)3.在测试前,强调电视机、电脑、磁卡、手表、手机等不能用磁铁吸,以免损坏这些物品。
4.学生测试,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和汇报。
三、研讨:交流与发现问题(预设5分钟)1.出示课件,引导语:木屑中不小心掉进了回形针,有什么方法能拾起回形针呢?(用手找、放在水中木屑浮起回形针沉到水底、用磁铁吸回形针)2.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点?3.小结:磁铁能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四、拓展与总结:磁铁还能吸引钴和镍(预设5分钟)1.出示物体:老师这里还有两块不知名的金属,但确定它们都不是铁。
你们觉得,磁铁能吸引它们吗?真的是这样吗?2.教师演示:两块金属片都能被磁铁吸引。
43.介绍:科学家研究磁铁时,测试过很多材料。
他们发现磁铁不但能吸铁,还能吸镍(niè)和钴(gǔ)。
镍,近似银白色、硬而有延展性并具有铁磁性的金属元素,它能够高度磨光和抗腐蚀。
钴是具有光泽的钢灰色金属,比较硬而脆,有铁磁性。
4.出示课件:某些硬币含有镍,比如1元硬币,同学回家可以试试看能不能被磁铁吸引。
5.总结: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质,还能吸引钴和镍。
6.布置课外任务:请在家人的协助下,用磁铁寻找家里的铁一类的物质。
【板书设计】磁铁能吸引什么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磁铁能吸引铁、钴、镍一类物质【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学生需要先认识图片中的物体,把物体和序号一一对应。
这样的操作可以提升学生记录的速度,也便于实验后进行研讨交流。
我们也鼓励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材料,一方面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孩子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在表格中,需要让学生先预测结果并用“√”或“×”记录,然后再开展实验。
老师提醒学生:每种物体重复检测3次,再在“实验结果”这一栏中用“√”或“×”进行记录。
因为最终会从“物体本身”指向“组成的材料”,所以建议教师尽量选择组成材料相对单一、典型的物体进行实验(可以适当选几个由两种或三种材料组成的物体,但要保证组成的材料很容易辨别),以便于学生归纳得出科学概念: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5【作业设计】1.下列磁铁是环形磁铁的是()。
A. B. C. C. D.2.下列材料中,能够吸引铁的是()。
A.塑料B.磁铁C.木片D.铝盒3.下列物体中,磁铁能够吸引的一组是()。
A.金片铝片B.铁片镍片C.铝片钴片D.铜片铝片1.2 《磁铁怎样吸引物体》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从“使小车运动需要力”的体验活动引入,引领学生探究通过直接接触和不直接接触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
通过前面第1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发现磁铁对铁一类的物体具有吸引力,这是一种不需要直接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的力,这种力叫磁力。
学生也将在本单元逐步了解到磁铁与铁,磁铁与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到“磁力可以穿透一些物体”,暗含“磁场”的初步理解,并指向“能量”这一科学大概念。
聚焦板块,通过围绕“你有什么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的问题来进行,进入下一阶段的直接接触使小车运动,以及不直接接触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活动。
这一环节,力求学生多说多讲方法,这是对小车运动与力的思考。
探索板块与研讨板块,这里面主要涉及到四个小实验的探讨,由现象到概括就是思维发展的一个过程,不再重复研讨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主要是围绕着“拉力、推力、磁力”的科学词汇理解再进行着活动。
活动由“绳系小车拉动,嘴吹动小车,磁铁不接触使小车运动,磁铁隔物使小车运动”这样的四个小实验组成。
重点放在后面两个实验上,重点理解“磁力”。
在活动的时候,教师多让学生说出“拉力、推力”这样的词,以便以后科学探6究的用词准确。
通过实验,学生能感知到磁力虽然看不到,但是却像拉力、推力一样也是真实存在的。
拓展板块,主要是通过“蝴蝶飞游戏”完成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
由教师展示纸蝴蝶“飞”起来的“神奇”现象,让学生思考原理。
接着学生们通过课件了解制作“蝴蝶”,然后小组合作游戏。
这样子把已学习的知识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巩固下来。
【学情分析】学生玩过各种各样的玩具小车,他们知道可以通过推或拉让小车前进与后退,但是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用实验手段研究过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
这节课,学生在研究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时,会发现磁铁对铁一类的吸引力,这是一种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的力,磁铁甚至隔着一端距离就能把物体吸引过来,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课的最后设计是以拓展游戏活动“蝴蝶飞”的形式结尾,学生的兴趣始终保持,将会随之带到课外,从而使这节科学课持续进行。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拉力和推力是一种常见的力。
2.磁铁可以隔着一定距离和一定物体对铁产生吸引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推力、拉力、磁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2.能简单讲述实验方法,能在小组内研讨交流。
3.能吸取别人的优点,对自己的作图进行改进。
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汇报。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对让小车如何运动起来有兴趣思考并进行设计【教学重难点】重点:磁铁隔着物体使小车运动起来难点:理解磁力【教学准备】7教师:磁铁小车小组:磁铁、小车、棉线、布片、薄木片、塑料尺、纸蝴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怎样让小车动起来(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小车1辆]1.出示实物“小车”,把它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
这是一辆小车,要使它运动起来,你有什么方法吗?【板书:小车运动】预设:嘴巴吹;用手推,用棒子推;用手拉,系绳子拉;装一个电动小马达;用磁铁吸(曾经看到过,或者试过)....【板书:嘴吹、推、拉、用磁铁吸】2.大家想到了很多种办法,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二、探索:让小车动起来(预设16分钟)(一)直接接触小车使它动起来[材料准备:每个小组1份,棉线1条、小车1辆]1.拉动小车(1)我们先来探究一下直接接触小车使小车动起来的方法,给你棉线和小车,你会怎么做?预设:把绳子系在小车的前面,拉动。
(2)分组领取材料,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
小车都动起来了吗?是什么力量让小车动起来的呢?小结:这个力量就是拉力,拉力可以让小车动起来。
【板书:拉力】2.推动小车刚才我们已经试过拉动小车,接下来我们试试看推动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