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的抗微生物治疗 9.21-临床微生物学

合集下载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版)的引用格式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版)的引用格式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版)的引用格式1. 引言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版)是一部极具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医学文献,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科学和全面的抗微生物治疗指导。

本文将针对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版)的引用格式进行深入探讨,介绍其格式要求、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分析和总结。

2.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版)的引用格式在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正确引用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版)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引用格式应符合下列标准:- 在正文中引用时,应标注对应章节编号或页码;- 在参考文献列表中,应注明具体的出处信息,包括作者、出版年份、章节或页码等;- 引用格式应符合文献引用的通用规范,包括使用正楷字体、数字编号等。

因为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版)发布机构的权威性,引用时可能需要额外注明出处,以增强引用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3. 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版)的引用格式适用于医学、药学等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

在引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遵循文献引用规范,确保格式符合学术期刊或出版社的要求;- 引用内容应准确、全面,并能够支撑文中观点和论证;- 在引用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版)时,应注意文献版本和更新情况,选择最新版本进行引用。

在实际引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学术期刊或出版社要求,灵活调整引用格式,以满足不同的写作需求和要求。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版)作为一部权威性的医学指南,对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中,正确引用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版)不仅是学术道德的体现,更能够增强研究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在撰写学术论文或临床实践中,我会严格遵守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版)的引用格式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5. 总结本文针对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版)的引用格式进行了全面探讨,介绍了其格式要求、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分析和总结。

8.抗微生物药

8.抗微生物药

8.抗微生物药第二十八章抗微生物药概论一、名词解释1、抗菌谱2、抗菌活性3、抑菌药4、杀菌药5、化学治疗6、化疗指数7、抗菌后效应二、填空题1、最低抑菌浓度是____________。

2、最低杀菌浓度是______________。

3、影响胞浆膜通透性的药物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任选两个)4、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任选两个)三、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药物临床使用时达到有效血清浓度则可杀灭敏感细菌:A.氯霉素B.庆大霉素C.四环素D.甲氧苄啶 E.红霉素2、下列哪一种药物(药物组合)临床使用时达到有效的血清浓度,可杀灭敏感细菌:A.四环素B.麦迪霉素C.氯霉素D.SMZ+TMP E.红霉素3、治疗指数的表达方法及其意义:A.ED50与LD50的比值,比值越大越安全B. LD50与ED50的比值,比值越大越安全C. LD50与ED50的差值,差值越大越安全D. ED50与LD50的比值,比值越小越安全E.表示药物效应的强度,强度越大越安全4、青霉素对革兰阳性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A.革兰阳性细菌有坚韧的细胞壁,药物抑制胞壁合成B.革兰阳性细菌有薄薄的包浆膜,药物易进入细菌C.革兰阳性细菌体内呈碱性,酸性药有中和作用D.药物抑制革兰阳性细菌的自溶酶E.抑制细菌体内蛋白质合成的所有环节5、抗菌药物对细菌的选择性抑制系由于药物抑制:A.由40S与60S组成的核蛋白体B.由30S与50S组成的核蛋白体C.由50S与60S组成的核蛋白体D.由40S与50S组成的核蛋白体E.由50S与70S组成的核蛋白体四、简答题:1、耐药性的含义?2、简述抗菌药物作用机制是什么?五、案例或处方分析:1、从青霉素抗菌作用机制,分析为什么青霉素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差?对人体毒性小?2、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和氯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是抑制蛋白质合成,试分析讨论,这些抗生素用药后,会不会抑制人的蛋白质合成?第二十九章抗生素一、名词解释1、抗生素2、赫氏反应3、灰婴综合征4、二重感染5、耐药性:6、抗菌谱7、抗菌活性8、抗菌后效应9、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10、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11、化疗指数二、填空题1、青霉素G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ibrexafungerp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研究进展

ibrexafungerp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研究进展

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研究进展赵调红黎云(庆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庆阳745000)ʌ摘要ɔ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是一种新型的三萜类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可抑制真菌细胞壁上β-(1,3)-D-葡聚糖的生物合成,具有生物利用度高㊁安全性良好㊁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势,并且对念珠菌属(包括唑类和棘白菌素耐药菌)均具有抗菌活性㊂因目前咪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逐渐增多㊁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易复发等特点,亟需寻找新的替代疗法㊂该文主要综述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的作用机制㊁药代动力学以及关键临床试验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㊂ʌ关键词ɔ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抗真菌药;β-(1,3)-D-葡聚糖ʌ中图分类号ɔ R519.3ʌ文献标志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23)18-0550-04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 u l v o v a g i n a l c a n d i d i a s i s, V V C)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包括光滑念珠菌㊁近平滑念珠菌等㊂70%~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会患1次V V C,其中45%有2~5次复发,29%有620次复发,6%有超过20次复发,且10%~20%的女性会被诊断为复杂的V V C,现有的抗真菌药治疗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1-2]㊂随着针对葡聚糖合成酶抗真菌药物的引入,棘白菌素(卡泊芬净㊁米卡芬净㊁阿尼芬净)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因其缺乏口服制剂限制了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3]㊂另外,唑类和棘白菌素对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耐药已被报道,导致临床使用受限[4],唑类抗真菌药物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缺点,也限制该药物在多种合并症患者中的使用[5]㊂2021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 D A)批准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上市,是唯一一种用于治疗V V C的口服非唑类抗真菌药物,其作用靶点主要是真菌细胞壁上的β-(1,3)-D-葡聚糖酶,是真核生物所特有的酶,不存在于人类,因此人体不良反应少见[6]㊂其作用机制与棘白菌素相似,主要非竞争性抑制β-(1,3)-D-葡聚糖合成酶,虽然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产生耐药的葡聚糖酶分子靶点与棘白菌素作用分子靶作者简介:赵调红,女(汉族),硕士.E-m a i l:2465962502@q q.c o m 通信作者:黎云,E-m a i l:809004787@q q.c o m点部分重合,但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有独立的结合位点,对棘白菌素耐药菌仍有活性[7-8]㊂本文就i b r e x a-f u n g e r p的作用机制㊁药代动力学以及关键临床试验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㊂1作用机制β-(1,3)-D-葡聚糖约占真菌细胞壁组成成分的65%~90%,使其成为抗菌药物作用的主要靶点[9]㊂抑制β-(1,3)-D-葡聚糖生物合成破坏了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导致高渗透性破坏细胞壁使细胞裂解死亡,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与棘白菌素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通过非竞争性抑制β-(1,3)-D-葡聚糖合酶发挥作用,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对念珠菌属具有杀菌作用,对曲霉菌属具有抑菌作用[10-11]㊂但两者的酶结合位点不同,导致棘白菌素和i b r e x a f u n-g e r p耐药菌株之间的交叉抗性非常有限,β-(1,3)-D-葡聚糖合酶是一种跨膜糖基转移酶复合物,由同源基因F K S1和F K S2编码的催化亚基组成,棘白菌素的抗性是由于编码F K S基因的F k s1区域突变引起,它的长期广泛使用导致念珠菌对棘白菌素产生耐药,尤其是光滑念珠菌和耳念珠菌菌, 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对具有F K S基因突变的棘白菌素耐药菌光滑念珠菌具有较强的活性[12-13]㊂2药理学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与血浆白蛋白的结合率高达99%,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在侵袭性念珠菌病鼠模型中,小鼠㊁大鼠和犬的生物利用度分别约为51%㊁45%和35%[14]㊂口服给药后以剂量依赖性积聚在阴道黏膜和分泌物中,阴道中的含量比相应血浆水平高2~5倍,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主要经肝脏的细胞色素C Y P3A4同工酶广泛代谢㊂另有研究证㊃055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12月第18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3,V o l18,N o.6实,在酸性环境下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比氟康唑具有更高的抗菌活性,表明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在治疗阴道念珠菌感染方面具有治疗优势[15]㊂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的药代动力学已在健康志愿者的多项Ⅰ期研究中进行了评估,单次口服10~1600m g后,i b r e x a f u n-g e r p血浆浓度峰值出现在4~6h,最大血药浓度(C m a x)以单相方式下降,浓度-时间曲线下的平均面积(A U C0-ɕ)和C m a x在10~1600m g范围内与剂量成正比[16]㊂药效学方面,体外研究结果表明,i b r e x a f u n-g e r p对耐棘白菌素的白念珠菌和曲霉有抗菌活性,降低了最低抑菌浓度(m i n i m a l i n h i b i t o r y c o n-c e n t r a t i o n,M I C90)和半数最低抑菌浓度(I C50),且对F K S1和F K S2基因突变的光滑念珠菌也有显著的抗性[17];另外该药对耐伊曲康唑的烟曲霉㊁黄曲霉和黑曲霉均有抗菌活性,其最低有效浓度(m i n i m a l e f f e c t i v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M E C)为0.03~ 0.5㊁0.06和0.12μg㊃m L-1[18];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和米卡芬净对念珠菌和非念珠菌均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且两种药物体外活性相似,但i b r e x a f u n-g e r p对近平滑念珠菌和非念珠菌的M I C显着低于米卡芬净[19]㊂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和艾沙康唑联合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能够延长生存期㊁减少肺部损伤并且减少真菌残留,与单一疗法相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20]㊂3药物相互作用体外结果表明,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是C Y P3A4的底物和细胞色素P450(C Y P)2C8的抑制剂,对其他C Y P同工酶几乎没有活性,并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了Ⅰ期临床试验研究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潜力,研究评估了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与单剂量或多剂量罗格列酮(C Y P2C8底物)和他克莫司(C Y P3A4底物)共同给药后的相互作用潜力,研究发现罗格列酮及其代谢物不受与i b r e x a f u n-g e r p共同给药的影响,另外对他克莫司的(C m a x)也无影响㊂因此,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与C Y P介导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很低[21-22]㊂4三项关键的临床试验三项临床试验(D O V E㊁V A N I S H303和V A N I S H306)[23-25]均评价了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的治疗疗效,在这3项试验中,V V C均经显微镜证实,每个样本的阴道p Hɤ4.5,并对红斑㊁水肿和抓痕采用外阴阴道体征和症状(V S S)评分,评分范围为0~3分(0分无;3分为严重);治愈访视(T O C)时间分别为:Ⅱ期临床试验(D O V E)第10天,Ⅲ期临床试验V A N I S H303和V A N I S H306在第11ʃ3天,随访(F U)访视分别在第25天和25ʃ4天㊂主要结果的评估指标是V V C临床治愈(外阴阴道体征和症状完全消退)的患者的百分比,也就是V S S 评分为0,并包括以下次要终点:T O C访视时真菌学根除的患者百分比㊁T O C访视时达到临床改善(V S Sɤ1)和F U访视时症状缓解(第25ʃ4天)㊂4.1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Ⅱ期临床研究D O V E(N C T03253094)[23]一项随机㊁双盲㊁剂量研究的Ⅱ期临床试验,纳入患有中度至重度急性V V C的患者评估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和氟康唑治疗V V 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确定最佳口服剂量㊂186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6个治疗组,给予i b r e x a-f u n g e r p300m g每日两次为期1d(n=27)和氟康唑150m g为期1d(n=24)的治疗㊂T O C访视第10天,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和氟康唑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1.9%和58.3%,真菌学根除率分别为63.0%和62.5%;F U访视第25天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0.4%和50.0%,真菌学根除分别为48.1%和37.5%㊂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轻度的胃肠道反应,与氟康唑相比,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患者需要较少的不良反应缓解药物(3.7%和29.2%)㊂由于此研究为2期剂量评价试验,未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提供的分析均为描述性分析,样本量较小,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观察到的差异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总的来说,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对中度至重度V V C的疗效与氟康唑相似㊂4.2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Ⅲ期临床研究V A N I S H303(N C T03734991)[24]是一项随机㊁双盲㊁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评估口服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与安慰剂对照对急性V V 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该项研究纳入376名患者按照2ʒ1随机分配,接受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300m g(每日2次)和匹配的安慰剂对照,治疗1d;测试的主要终点是T O C就诊时(第10天)临床治愈率(第10天所有外阴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次要终点为T O C 访视时真菌学根除率和总体成功率(临床治愈和真菌学根除率)㊂试验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㊃155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12月第18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3,V o l18,N o.6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在主要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均显示出统计学优势,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的患者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50.5%v s.28.6%,P= 0.001),真菌学根除率(49.5%v s.19.4%,P< 0.001),总成功率(36.0%v s.12.6%,P< 0.001)㊂该试验的不足之处主要是该研究纳入的非白念珠菌感染患者较少,对此临床疗效未确定,结果仅限于白念珠菌相关的V V C患者㊂基于以上研究,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耐受性良好,在白念珠菌引起的V V C患者中效果较好㊂V A N I S H306(N C T03987620)[25]是一项随机㊁双盲㊁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旨在进一步评估口服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与安慰剂对照在急性V V C 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将纳入的366名患者以2ʒ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300m g (每日2次)和匹配的安慰剂对照,治疗1d;测试的主要终点是T O C访视时临床治愈(第10天所有外阴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次要终点包括T O C访视真菌学根除率和总体成功率(临床治愈和真菌学根除率);试验结果显示,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在主要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方面在统计学上均优于安慰剂,接受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的患者在T O C就诊时的临床治愈率显着高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63.3% v s.44.0%,P=0.007),真菌学根除率(58.5% v s.29.8%,P<0.001),总体成功率(46.1%v s.28.4%,P=0.022),且在随访中,口服i b r e x a f u n-g e r p的患者与安慰剂相比,症状持续缓解(73.9% v s.52.4%,P=0.001),以上结果均表明i b r e x a-f u n g e r p在急性V V C患者中有效㊂5安全性与耐受性Ⅰ期临床试验中超过100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高负荷剂量的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1250m g和750 m g)持续7d,最常见不良事件(a d v e r s e e v e n t, A E)是轻中度的腹泻㊁腹痛㊁恶心㊁呕吐,并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A E,且耐受性良好[21-22];根据Ⅱ临床试验报道,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治疗后不良反应缓解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氟康唑(3.7%v s.29.2%)[23];V A N I S H303[24]研究中,与安慰剂(16.9%)相比,口服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患者(39.7%)报道了与治疗相关的A E,大多数是轻中度的胃肠道反应,包括腹泻(22.3%)㊁腹痛(5.3%)㊁恶心(10.9%)㊂V A N I S H306[25]研究中,与安慰剂(4%)相比,口服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患者(14.8%)报道了与治疗相关的A E,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的患者中,ȡ2%的治疗相关A E是恶心(6.4%轻度,0.3%中度,0.3%重度),腹泻(5.7%轻度,1.0%中度);综上临床试验数据显示,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发生治疗相关的严重或需要停药治疗的A E少见㊂6总结与展望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是F D A批准的首个广谱三萜类抗真菌药,它利用了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良好的药物活性,且具有口服和静脉给药的优势,对广泛的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以及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均具有体外杀菌活性,治疗中度至重度V V C有效,Ⅱ期剂量临床试验显示该药与氟康唑有相似的疗效,在两项Ⅲ期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具有优势㊂但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评估其在特殊人群包括妊娠期㊁哺乳期和复杂V V 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㊂参考文献[1]D E N N I N G D W,K N E A L E M,S O B E L J D,e t a l.G l o b a lb u r d e n o f r ec u r r e n t v u l v o v a g i n a l c a nd i d i a s i s:a s y s te m a t i cr e v i e w[J].L a n c e t I n f e c t D i s,2018,18(11):e339-e47.[2]WO R K OW S K I K A,B O L A N G A.S e x u a l l y t r a n s m i t t e dd i se a s e s t r e a t m e n t g u i d e l i n e s,2015[J].MMWR R e c o mmR e p,2015,64(R R-03):1-137.[3]P A T I L A,MA J UM D A R S.E c h i n o c a n d i n s i n a n t i f u n g a lp h a r m a c o t h e r a p y[J].J P h a r m P h a r m a c o l,2017,69(12): 1635-1660.[4]P R I S T O V K E,G HA N N O UM M A.R e s i s t a n c e o f C a n d i-d a t o a z o le s a n d e c h i n o c a n d i n s w o r l d w i d e[J].C l i n M i c r o b i-o l I n f e c t,2019,25(7):792-798.[5]B A R N E S K N,Y A N C E Y A M,F O R I N A S H A B.I b r e x a-f u ng e r p i n t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v u l v o v a gi n a l c a n d i d i a s i s[J].A n nP h a r m a c o t h e r,2023,57(1):99-106.[6]L E E A.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F i r s t a p p r o v a l[J].D r u g s,2021,81(12):1445-1450.[7]J I MÉN E Z-O R T I G O S A C,P E R E Z W B,A N G U L O D,e ta l.D e n o v o a c q u i s i t i o n o f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S C Y-078i n C a n d i d ag l a b r a t a i n v o l v e s F K S m u t a t i o n s t h a t b o t h o v e r l a p a n d a r ed i s t i n c t f r o m t h o se c o nf e r r i ng e chi n o c a n d i n r e s i s t a n c e[J].A n t i m i c r o b A g 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2017,61(9):e00833-17.[8]周迅,杨帆.研发中的抗真菌新药[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2,22(4):496-500.[9]G A R C I A-R U B I O R,D E O L I V E I R A H C,R I V E R A J,e ta l.T h e f u n g a l c e l l w a l l:C a n d i d a,C r y p t o c o c c u s,a n d A s-p e r g i l l u s s p e c i e s[J].F r o n t M i c r o b i o l,2019,10:2993.㊃255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12月第18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3,V o l18,N o.6D O I:10.3389/f m i c b.2019.02993.[10] L A T GÉJ P.T h e c e l l w a l l:a c a r b o h y d r a t e a r m o u r f o r t h ef u ng a l c e l l[J].M o l M i c r o b i o l,2007,66(2):279-290.[11]S C O R N E A U X B,A N G U L O D,B O R R O T O-E S O D A K,e ta l.S C Y-078i s f u n g i c i d a l a g a i n s t C a n d i d a s p e c i e s i n t i m e-k i l l s t u d i e s[J].A n t i m i c r o b A g 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2017,61(3):e01961-16.[12] P E R L I N D S.R e s i s t a n c e t o e c h i n o c a n d i n-c l a s s a n t i f u n g a ld r u g s[J].D r u g Re s i s t U p d a t,2007,10(3):121-130.[13] WA L K E R S S,X U Y,T R I A N T A F Y L L O U I,e t a l.D i s-c o v e r y o f a n o v e l c l a s s o f o r a l l y a c t i v e a n t i f u n g a l b e t a-1,3-D-g l u c a n s y n t h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s[J].A n t i m i c r o b A g e n t s C h e-m o t h e r,2011,55(11):5099-5106.[14] WR I N G S A,R A N D O L P H R,P A R K S,e t a l.P r e c l i n i c a l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 s a n d p h a r m a c o d y n a m i c t a r g e t o f S C Y-078,a f i r s t-i n-c l a s s o r a l l y a c t i v e a n t i f u n g a l g l u c a n s y n t h e s i s i n h i b-i t o r,i n m u r i n e m o d e l s o f d i s s e m i n a t e d c a n d i d i a s i s[J].A n-t i m i c r o b A g 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2017,61(4):e02068-16.[15] L A R K I N E L,L O N G L,I S HAM N,e t a l.A n o v e l1,3-b e t a-d-g l uc a n i n h i b i t o r,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f o r m e r l y S C Y-078),s h o w s p o t e n t a c t i v i t y i n t h e l o w e r p H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f v u l v o-v a g i n i t i s[J].A n t i m i c r o b A g 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2019,63(5): e02611-18.[16] A Z I E N,A N G U L O D,D E H N B,e t a l.O r a l i b r e x a f u n-g e r p:a 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l a g e n t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v u l v o v a g-i n a l c a n d i d i a s i s[J].E x p e r t O p i n I n v e s t i g D r u g s,2020,29(9):893-900.[17] N U N N A L L Y N S,E T I E N N E K A,A N G U L O D,e t a l.I n v i t r o a c t i v i t y o f 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a n o v e l g l u c a n s y n t h a s ei n h i b i t o r a g a i n s t C a n d i d a g l a b r a t a i s o l a t e s w i t h F K S m u t a-t i o n s[J].A n t i m i c r o b A g 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2019,63(11): e01692-19.[18]J I MÉN E Z-O R T I G O S A C,P A D E R U P,MO T Y L M R,e ta l.E n f u m a f u n g i n d e r i v a t i v e MK-3118s h o w s i n c r e a s e d i nv i t r o p o t e n c y a g a i n s t c l i n i c a l e c h i n o c a n d i n-r e s i s t a n t C a n d i d as p e c i e s a n d A s p e r g i l l u s s p e c i e s i s o l a t e s[J].A n t i m i c r o b A-g 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2014,58(2):1248-1251.[19] MA R C O S-Z AM B R A N O L J,G M E Z-P E R O S A N Z M,E S C R I B A N O P,e t a l.T h e n o v e l o r a l g l u c a n s y n t h a s e i n-h i b i t o r S C Y-078s h o w s i n v i t r o a c t i v i t y a g a i n s t s e s s i l e a n dp l a n k t o n i c C a n d i d a s p p[J].J A n t i m i c r o b C h e m o t h e r, 2017,72(7):1969-1976.[20] P E T R A I T I S V,P E T R A I T I E N E R,K A T R A G K O U A,e ta l.C o mb i n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w i t h 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f o r m e r l y S C Y-078),a f i r s t-i n-c l a s s t r i t e r p e n o i d i n h i b i t o r o f(1ң3)-β-d-g l u c a n s y n t h e s i s,a n d i s a v u c o n a z o l e f o r t r e a t m e n t o f e x p e r i-m e n t a l i n v a s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a s p e r g i l l o s i s[J].A n t i m i c r o b A-g 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2020,64(6):e02429-19.[21] WR I N G S,MU R P H Y G,A T I E E G,e t a l.L a c k o f i m p a c tb y S C Y-078,a f i r s t-i n-c l a s s o r a l f u n g i c id a l g l u c a n s y n t h a s ei n h i b i t o r,o n t h e 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 s o f r o s i g l i t a z o n e,a s u b-s t r a t e f o r C Y P4502C8,s u p p o r t s t h e l o w r i s k f o r c l i n i c a l l y r e l e v a n t m e t a b o l i c d r u g-d r u g i n t e r a c t i o n s[J].J C l i n P h a r-m a c o l,2018,58(10):1305-1313.[22] WR I N G S,MU R P H Y G,A T I E E G,e t a l.C l i n i c a l p h a r-m a c o k i n e t i c s a n d d r u g-d r u g i n t e r a c t i o n p o t e n t i a l f o r c o a d-m i n i s t e r e d S C Y-078,a n o r a l f u n g i c i d a l g l u c a n s y n t h a s e i n-h i b i t o r,a n d t a c r o l i m u s[J].C l i n P h a r m a c o l D r u g D e v,2019,8(1):60-69.[23] N Y I R J E S Y P,S C HW E B K E J R,A N G U L O D A,e t a l.P h a s e2r a n d o m i z e d s t u d y o f o r a l i b r e x a f u n g e r p v e r s u s f l u-c o n a z o l e i n v u l v o v a g i n a l c a nd i d i a s i s[J].C l i n I n fe c t D i s,2022,74(12):2129-2135.[24]S C HW E B K E J R,S O B E L R,G E R S T E N J K,e t a l.I b r e x-a f u n g e r p v e r s u s p l a c eb o f o r v u l v o v a g i n a l v a n d i d i a s i s t r e a t-m e n t:a p h a s e3,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 s u p e r i o r i t y t r i a l(V A N I S H303)[J].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2022,74(11): 1979-1985.[25]S O B E L R,N Y I R J E S Y P,G H A N N O UM M A,e t a l.E f f i-c a c y a nd s a fe t y of o r a l i b r e x a f u ng e r p f o r t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a-c u t e v u l v o v a g i n a l c a nd i d i a s i s:a g l o b a l p h a s e3,r a n d o m i se d,p l a c e b o-c o n t r o l l e d s u p e r i o r i t y s t u d y(V A N I S H306)[J].B J O G,2022,129(3):412-420.[收稿日期]2022-10-01[本文编辑]卫凤莲㊃355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12月第18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3,V o l18,N o.6。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反应。
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的实施 和推广
章节副标题
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的宣传和培训
宣传渠道:通过医院、社区、网络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 培训内容:针对医务人员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培训方式: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座、研讨会、培训班等。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培训质量。
不良反应监测: 指南强调对抗微 生物治疗过程中 的不良反应进行 密切监测包括但 不限于过敏反应、 肝肾功能损害、
骨髓抑制等。
监测方案:根据 不同抗微生物药 物的特性指南制 定了相应的监测 方案以确保治疗 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注意事项:在使 用抗微生物药物 治疗过程中应关 注患者情况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避 免出现严重不良
抗微生物治疗在医疗领域中的作用
抗微生物治疗是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抗微生物治疗可以有效杀死或抑制病原体减轻疾病症状提高治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抗微生物治疗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提高医疗水平、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抗微生物治疗在医疗领域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手术、重症监护、肿瘤治疗等领域对于提高医 疗质量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的制定背景和目的
背景:随着抗 生素的广泛使 用抗微生物耐 药性日益严重 治疗难度增加。
目的:制定抗 微生物治疗指 南规范临床用 药提高治疗效 果延缓耐药性
的发展。
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的内容
章节副标题
抗微生物药物的分类和使用原则
抗微生物药物的分类: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等。
使用原则:根据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微生物药物遵循医生的建议 和处方避免滥用和自行购药。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住院患者 (非ICU)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混合感染 (包括 厌氧菌),需氧革兰阴 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 原体,呼吸道病毒等
头孢呋辛 2.25g iv q12h或头孢曲松 1.0~2.0g iv qd或头孢噻肟 2.0g iv q8h;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1.2g iv q8~6h或氨苄西林/舒巴 坦 1.5~3.0g iv q6h;或厄他培南 1.0g iv qd。上述药物单用或联合 阿奇霉素 0.5g iv qd 5d。左氧氟沙星 0.5g iv qd或莫西沙星 0.4g iv qd单用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年12月第1版.
心脏与血流感染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3]
感染
继发性 治疗
寻找并确定原发感染灶,及时采取感染控制措施,尽快开始恰当的抗菌药主治疗,需要根据感染灶、可能致 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性,以及宿主免疫状态选择抗菌药物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或美洛培 南,或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或比 阿培南,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或替考拉 宁或去甲万古霉素
抗MRSA药物同左
导管相关免疫功 能正常
表皮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 球菌
甲氧西林敏感菌株感染用苯唑西 甲氧西林耐药菌株感染者万古霉素 1g
林或头孢唑啉
iv q12h或去甲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内容概要
感染性疾病经验治疗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治疗 免疫缺陷者感染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肾功能不良/肝功能损害患者抗菌药物的剂量调整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年12月第1版.
内容概要

药物学基础课件-抗微生物药概述

药物学基础课件-抗微生物药概述

机体、病原体和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1.抗微生物药 指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防治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菌药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2.抗菌药 指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 物。
3.抗生素:指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或 杀灭其他微生物作用的物质。
4.抗菌谱:抗菌药的抗菌作用范围,分为窄 谱和广谱抗菌药。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3.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4.影响细菌叶酸代谢 5.抑制细菌核酸合成
病原体的耐药性
耐药性:病原微生物对抗菌药物敏感性 降低的现象。 交叉耐药性:病原体对某种药物耐药后, 对其同类或不同药物也同样耐药。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
1.今早确定病原体 2.按适应证选药 3.根据病人状态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
4.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不明病原体的严重细菌性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 结核病、慢性骨髓炎需长期用药治疗 两性霉素为减少毒性反应 大剂量青霉素治疗细菌性脑膜炎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
5.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病毒感染 原因未明的发热病人 尽量避免抗菌药的局部应用 剂量要适宜
药物学基语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病原体的耐药性 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
导学案例
病人,男,7岁。厌食、咳嗽、咽痛、肋骨下疼痛就诊, 经做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青霉素皮试 (+),则选用红霉素给与治疗。
1.为什么选择红霉素进行治疗? 2.使用红霉素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思政内容:
青霉素的意外发现--事物 的两面性。
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5.抑菌药: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的药物,如磺胺嘧啶、氯霉素等 。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2篇)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2篇)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引言自从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8年发现青霉素以来,抗微生物药物在医学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微生物药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里程碑式的突破,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治疗传染病的选择。

____年,我们迎来了新的进展,在抗微生物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对____年抗微生物药的发展进行全面总结。

一、新发现的抗菌药物____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抗菌药物,为治疗细菌感染提供了新的选择。

其中,以下几种药物受到了广泛关注。

1.1 纳米颗粒抗菌剂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在抗菌领域也不例外。

____年,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纳米颗粒的抗菌剂。

这种纳米颗粒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

与传统抗菌药物相比,纳米颗粒抗菌剂不易产生耐药性,并且可以更好地穿透细菌的护壁,提高疗效。

1.2 双重作用的抗菌剂传统的抗菌剂通常只有一种作用机制,容易产生耐药性。

____年,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双重作用的抗菌剂。

这种抗菌剂结合了不同的作用机制,可以同时针对细菌的不同靶点,显著提高杀菌效果。

通过双重作用的抗菌剂,治疗细菌感染将更加有效。

1.3 内源性抗菌药物增强剂____年,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内源性抗菌药物增强剂,可以增强人体自身产生的抗菌物质的效果。

这种增强剂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抗菌物质对细菌的杀灭能力。

相比其他抗菌药物,内源性抗菌药物增强剂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更低的副作用。

二、细菌耐药性的挑战尽管____年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细菌耐药性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过度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导致了细菌的耐药性的增加。

此外,一些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治疗感染变得更加困难。

在抗微生物药的研发中,我们面临着抗药性的不断演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三、抗微生物药的个性化治疗个性化治疗是抗微生物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____年,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降低的成本,抗微生物药的个性化治疗成为可能。

感染性疾病诊疗练习题

感染性疾病诊疗练习题

感染性疾病诊疗练习题1.与欧美不同的是,我国流行的艰难拟梭菌优势克隆之一是AA.ST 37B.RT 078C.RT 027D.ST 12.下列哪个年龄段的人是艰难拟梭菌感染的高发人群DA.<5岁B.18-44岁C.65-84岁D.>85岁3.艰难拟梭菌感染患者经过治疗后腹泻有好转,需要及时复查粪便,没有艰难拟梭菌检出后再予以停药。

X4.艰难拟梭菌感染患者经过治疗后腹泻有好转,腹泻停止2-3天后即可停药。

X5.如果能耐受,艰难拟梭菌感染患者首选甲硝唑治疗,便宜、方便。

X6.质子泵抑制剂会增加CA-CDI的风险。

7.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mNGS技术的主要作用是CA.加速检测速度B.降低检测成本C.扩大检测的微生物种类D.提高检测的准确性E.缩短检测时间8.信息化推动分级/多级报告模式的目的不包括:BA.加速检测速度B.降低检测成本C.减少报告错误D.满足不同临床场景的需求E.提高医生对检测结果的理解9.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推动微生物解释性报告和整合性报告的目的是BA.加速检测速度B.提高医生对检测结果的理解C.缩短检测周期D.降低检测成本E.扩大检测范围10.多科协作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主要意义是DA.提高检测速度B.降低检测成本C.减少误诊率D.促进学科间合作与优势互补E.缩短患者等待时间11.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DA.检验速度过慢B.微生物种类单一C.检验结果的准确性D.临床情况的多样性E.检验成本过高12.为了实现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效益最大化,应该采取哪些措施CA.降低检验速度以提高准确性B.增加检验成本以提高质量C.探索整合多种技术和方法D.限制检验范围以减少复杂性E.减少微生物种类的检测以提高效率13.在微生物解释性报告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ABCA.微生物的种类B.患者的病史C.抗生素的敏感性D.医疗保险类型E.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14.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多级报告模式可以根据什么进行划分CA.检验结果的种类B.患者的年龄C.同临床场景的需求D.医院的等级E.检验的成本15.在快速质谱鉴定技术中,常用的检测样本是BA.病毒B.细菌C.眼泪D.水样E.粪便16.实现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信息化处理主要可以达到以下哪些目的CDA.加快检测速度B.减少检测成本C.提高报告的可读性D.实现结果的电子化存储与分享E.限制检测范围以提高效率17.艰难拟梭菌有哪些编码毒素ABDEA.tcdAB.tcdBC.tcdCD.cdtAE.cdtB18.哪些方法可用于实验室诊断艰难拟梭菌感染ABCDEA.毒素检测B.GDH检测C.产毒细菌培养D.细胞毒中和试验E.GenXpert19.感染人数最严重的病原体不包括以下哪个CA.新冠病毒B.登革热C.HPVD.肝炎20.以下哪个不是分子POCT的关键指标DA.速度快B.价格便宜C.易于使用D.个样本同时检测21.关于LAMP恒温扩增,哪个说法是错误的BA.KAMP扩增产生焦磷酸/氢离子的累积MP扩增是类似PCR的线性扩增的过程C.采用的Bst酶耐受性较强,可以免去特殊的提取试剂MP扩增速度很快22.常见的微流控不能靠哪种作用来驱动DA.毛细作用B.气压差C.柱塞泵D.磁场23.分子快检产品的产业化需要完成哪些关键步骤ABCDA.临床试验B.设计生产流程C.分析性能测试D.注册检测24.H PV病毒感染阳性后,转为宫颈癌的概率是很高的。

抗微生物药名词解释

抗微生物药名词解释

抗微生物药名词解释抗微生物药是用于治疗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以下是关于抗微生物药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

1. 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可以通过杀死细菌或抑制其生长来治疗感染。

抗生素可以根据它们的作用机制分为多个类别,包括青霉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

2.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白色念珠菌、肺曲霉病等。

抗真菌药物可以通过杀死真菌或阻止其生长来治疗感染。

3.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包括流感病毒、艾滋病毒等。

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干扰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来减轻感染的严重程度。

4. 抗寄生虫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用于治疗由原虫、线虫、蠕虫和虱子等寄生虫引起的感染,如疟疾、血吸虫病、衣原体感染等。

抗寄生虫药物可以通过杀死寄生虫或阻止其生长来治疗感染。

5. 抗菌谱:抗菌谱指抗微生物药物对不同微生物的抗菌活性范围。

广谱抗菌药物可以同时对多种细菌起作用,而窄谱抗菌药物则只对特定菌株有效。

6. 耐药性:耐药性是指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物产生的抵抗性。

当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物产生耐药性时,原本有效的药物可能无法继续治疗感染。

7. 二重感染:二重感染是指一个人同时感染两种或更多不同的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

二重感染可能导致治疗困难,因为不同的微生物可能对抗微生物药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

8. 阻断剂:阻断剂用于抑制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物的抗性机制,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阻断剂可以与微生物产生的酶结合,从而抑制其对抗微生物药物的降解能力。

总之,抗微生物药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的药物。

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达到治疗感染的目的。

然而,随着微生物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加,研发新的抗微生物药物和阻断剂变得愈发重要。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大纲程编号:05280020课程名称: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Clinical microbiology & laboratory)学分:6.5总学时:120学时理论学时:56学时实验学时:64学时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适应专业:医学检验专业参考教材:1、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倪语星、尚红主编,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洪秀华主编,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3、Murray PR.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8th ed.Washington: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是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技术密切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它综合了临床医学、免疫学、临床抗生素学和医院流行病学等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医院内感染进行动态监控。

二、课程基本要求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和临床微生物学两部分,前者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及防治措施的学科。

后者侧重于研究感染性疾病,快速、准确的诊断病原体的策略与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特性,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致病性以及人体的抗感染免疫,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技术。

各类临床标本的采集方法、检验程序及常规检验方法。

三、学时安排四、考核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础内容(理论教学)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有关微生物及微生物学的概念;2、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临床微生物

临床微生物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学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以及特异性诊断与防治措施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性损伤等疾病,从而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是指寄居于正常人体内的一系列细菌。

条件致病微生物(conditionalmicroorganism):是指机体免疫力下降、寄居部位改变和微生态失调时影响人类健康的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少数能引起人与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影响人类健康,是医学微生物研究的主要对象。

临床微生物学(clinical microbiology):属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因侧重研究感染性疾病快速、准确诊断病原体的策略与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故又名诊断微生物学(diagnostic microbiology)。

临床微生物学是从事检出微生物和研究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一门医学应用学科。

任务:1. 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不仅对传统的病原体进行研究,而且要重视对新出现病原体的研究2. 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3. 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4. 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地位:临床微生物学是临床检验诊断学(clinical laboratory diagnosis)的一门重要亚专业课程。

微生物分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毒、朊粒.简述对临床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的要求。

(一)明确诊断的对象和诊断的要求1.以疾病病原学诊断为目的:一般只需鉴定到种。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例文(2篇)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例文(2篇)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例文引言:自从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8年发现了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抗微生物药物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发与应用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____年抗微生物药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抗生素耐药性是当前抗微生物药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应对耐药性的问题,科研人员在新型抗生素的研发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____年,我们见证了多种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成功。

首先,基于天然产物的抗生素研发获得了突破。

通过对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筛选和改造,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系列具有广谱杀菌活性和较低毒副作用的新型抗生素。

例如,在土壤中发现的一种新型青霉素类似物,具有对多种耐药细菌的杀菌效果。

此外,来自海洋的微生物也成为寻找新型抗生素的热点领域,其中某些海洋细菌产生的抗生素具有极强的杀菌作用。

其次,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的抗生素研发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通过利用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研究人员成功地合成了人工的抗生素分子,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其抗菌活性和稳定性。

这些人工合成的抗生素不仅具有耐药性细菌的杀菌效果,还可以通过调整分子结构,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新型抗微生物药物的临床应用除了新型抗生素的研发,____年还取得了在临床应用中的突破。

以下是几个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成功的新型抗微生物药物:首先,肽类抗微生物药物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肽类抗微生物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较低的耐药性风险,并且在体内分解后形成的产物对环境无害,因此备受关注。

____年,一种新型肽类抗菌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效果,特别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细菌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其次,新型抗微生物蛋白质的临床应用也取得了突破。

新型抗微生物蛋白质的研发主要基于人工合成和生物工程技术,通过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造,提高了其抗菌活性和稳定性。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经验治疗部分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经验治疗部分

1-1 眼、耳鼻喉、口腔感染抗菌药物经验治疗眼及眼周感染口腔感染1-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抗菌药物经验治疗1-3呼吸系统感染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肺脓肿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杆菌科细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2g iv q8-6h;或氨苄西林/舒巴坦3g iv q8h;或头孢呋辛1.5g iv q8h.均加甲硝唑0.5giv q8h头孢曲松2g ivqd;或头孢赛肟2giv q8h;莫西沙星0.4g iv qd .以上均加甲硝唑0.5giv q8h或克林霉素0.6g iv q12h;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5g ivq8-6h;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3.0giv q8h1.如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可加用阿米卡星;2.如病原菌为MRSA,用万古霉素1g iv q12h或相当剂量的去甲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 3.疗程通常28-42d,患者退热后4-5d可改为口服脓胸急性常继发于肺炎参考各种相应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1.今早施行胸腔笔试引流2.大样本454例多中心双盲研究表明,胸腔内注射链激酶不能降低病死率、减少手术需求或缩短住院日3.尿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有助于诊断亚急性/慢性厌氧链球菌,米勒链球菌,拟杆菌属,肠杆菌科细菌,结核分枝杆菌头孢赛肟2g iv q6-4h;头孢曲松2giv qd+克林霉素450-900mg iv q8h头孢西丁或头孢美唑 2.0g ivq8-6h;或哌拉西林/克拉维酸3.1giv q6-4h;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iv q8-6h;或氨苄西林/舒巴坦3.0g iv q6h;或碳青霉烯类1.胸腔内注射链激酶、引流2.怀疑结核时应予分支杆菌培养和组织学检查 3.适时外科手术治疗1-4 心脏与血液感染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原发性血液感染败血症没有明显的原发感染灶甲氧西林耐药件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万古霉素1g iv q12h,或去甲万古霉素0.8g iv q12h,或替考拉宁负荷剂量6mg/kg ,q12h 3剂,维持剂量6mgiv qd达托霉素6mg /kgivqdMRSA/MRSCoN感染的危险因素:既往应用抗生素;约占ICU血流感染的29%危重症患者替考拉宁负荷剂量可以提高至9-12mg/Kgq12h 3剂下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SCON苯唑西林2g iv q4h,或氨苄西林2giv q8h万古霉素1g ivq12h,或去甲万古霉素0.8g ivq12h,或替考拉宁负荷剂量6mg/kgq12h 3剂,维持剂量6mg/kg iv qd适用于缺少药敏试验资料且无耐药危险因素的患者:确定为MSSA/MSSCoN感染时不应使用备选治疗中的药物肠球菌青霉素320万U ivq4h,或氨苄西林3g iv q6h万古霉素15-20mg/kg ivq8-12h;或替考拉宁负荷剂量6mg/kg q12h 3剂,维持剂量6mg/kgivqd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属,肠杆菌属头孢菌素敏感细菌科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2g iv q12-8h;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2g ivq12-8h,或头孢塞利2g iv q12h头孢菌素不敏感细菌可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iv q8-6h,或头孢哌酮/舒巴坦3-4g iv q12-8h,碳青霉烯如厄他培南1-2g iv qd ,亚按培南/西司他丁0.5g iv q6h,或美罗培南1-2g碳青霉烯耐药细菌感染科选择替加环素iv q8h,或帕尼培南/倍他米隆1.0g iv q12h,或0.5g iv q6h,或比阿培南0.6g iv q12-8h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抗假单胞菌B-内酰胺类如头孢他啶2g iv 1q12-8h,头孢吡肟2g ivq12-8h,或头孢塞利2g iv q12-8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iv q6h或头孢哌酮/舒巴坦3-4g iv q12-8h,或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g iv q8-6h,或美罗培南1-2g ivq8h ,或帕尼培南/倍他米隆1.0g ivq12h,或0.5g iv q6h,或比阿培南0.6g iv q12-8h. MDR不动杆菌感染科考虑替加环素继发性血流感染败血症寻找并确定原发感染灶,及时采取感染控制措施,尽快开始恰当的抗菌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感染灶、可能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性,以及宿主免疫状态选择抗菌药物;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头孢曲松1-2g iv q24h+阿奇霉素500mg iv qd厄他培南1gq24h+阿奇霉素500mg iv qd,或呼吸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750mgiv qd,或莫西沙星400mg iv qd有报道B-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联合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死率低于联合呼吸喹诺酮类医院获得性肺炎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g iv q8h,或美罗培南1-2g iv q8h,或帕尼培南/倍他米隆1g iv q12h或0.5g iv q6h,或比阿培南0.6g iv q12-8h,或头孢哌酮/舒巴坦3.0g iv q12-8h±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或替考拉宁或去甲万古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选择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或头孢吡肟或头孢噻利2.0g iv q12-8h,或抗假单胞菌青霉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替拉西林/克拉维酸±抗MRSA药物同左胆囊炎,胆管炎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拟杆菌,芽胞杆菌属,极少为念珠菌属头孢哌酮/舒巴坦 3.0g iv q12-8h,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5g ivq8-6h,或厄他培南1g iv qdd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g ivq6h,,或美罗培南1-2g iv q8h,或帕尼培南/倍他米隆1.0g iv q12h或0.5g iv q6h,或比阿培南0.6givq12h-8h重症患者抗生素治疗仅为充分胆管引流的辅助治疗措施泌尿系感染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极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iv q8-6h,或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g iv q6h,美罗培南1-2g iv q8h,帕尼培南/倍他米隆1.0gq12h 或0.5g iv q6h ,比阿培南0.6g ivq12-8h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400mg ivq12h,或左氧氟沙星750mg iv qd腹膜炎肠杆菌科细菌,拟杆菌属,肠球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iv q8-6h,头孢哌酮/舒巴坦 3.0g iv q12-8h,或厄他培南1g iv qd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g iv q6h,或美罗培南1-2giv q8h,或帕尼培南/倍他米隆1.0giv q12h或0.5g ivq6h,或阿培南0.6g iv q12-8h必须同时覆盖革兰阴性需氧和厌氧菌导管相关免疫功能正常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菌株感染用苯唑西林2.0g iv q4h ,或头孢唑啉 2.0g ivq8h甲氧西林耐药菌株感染者万古霉素1g iv q12h,或去甲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如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拔除导管;根据食道超声结果确定疗程;如果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科保留导管;经过7-10d治疗约80%治愈;如果万古霉素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可换用达托霉素6mg/kg iv q24h免疫功能抑制烧伤,中性粒细胞缺乏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MRSA,假单胞菌属,肠杆菌科细菌杰氏棒状杆菌,曲霉,根霉万古霉素1g iv q12h+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或头孢吡肟或头孢塞利2.0g iv q12-8h,或头孢哌酮/舒巴坦3.0g iv q12-8h,或抗假单胞菌青霉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iv q6h;或以上抗假单胞菌药物+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7.5mg/kg ivq12h 或15mg/kg iv qd万古霉素+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素类常伴血栓性静脉炎,如为真菌感染,手术切除+两性霉素B静脉营养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念珠菌较正常见万古霉素1g iv q12h ±伏立康唑负荷剂量6mg/kg iv 1d,维持剂量3mg/kg iv q12h,或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负荷剂量70mg iv 1d,维持剂量50mg iv qd或100mg iv qd,或米卡芬净100-150mg iv qd拔除静脉导管,如有可能,停用抗生素,推荐眼科会诊,血培养阳性者应治疗静脉脂肪乳表皮葡萄球菌糠秕马拉色菌万古霉素1g iv q12h 氟康唑400mgiv q12h去甲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停止输注脂肪乳感染性心内膜炎天然瓣膜,非吸毒者草绿色链球菌,其他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少见真菌青霉素320万U iv q4h,或氨苄西林2g iv q4h +苯唑西林2g iv q4h 6-8周+庆大霉素1mg/kg iv /im q8h万古霉素1.0g ivq12h 或去甲万古霉素0.8g iv q12h应重视血培养,要求在用药前0分钟、30分钟、90分钟各抽取7-14d +庆大霉素1mgiv/im q8h 注意监测肾功能1套 2瓶需氧+厌氧标本手术指针:心力衰竭,瓣膜周围感染,多发栓塞,巨大大于10mm活动性赘生物,耐药菌感染,真菌感染天然瓣膜,吸毒者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他菌少见万古霉素1.0g iv q12h ,t体重大于100kg者,1.5g iv q12h ;去甲万古霉素0.8givq12h 6-8周达托霉素6mg/kgiv qd达托霉素仅限于右侧心内膜炎;MSSA感染者可选用耐酶青霉素治疗如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或头孢唑啉等人工瓣膜早期术后小于2个月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罕见肠杆菌科细菌,真菌万古霉素1.0g iv q12h 或去甲万古霉素0.8givq12h +庆大霉素1mg /kgiv/im q8h +利福平600mg po qd 注意监测肾功能达托霉素6mg/kgiv qd 仅限于有心内膜炎手术指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真菌感染+,心衰,合并糖尿病/肾衰,瓣膜周围脓肿人工瓣膜后期术后大于2个月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布鲁菌心内膜炎布鲁菌四环素500mg po qid 2-3个月+阿米卡星400mg iv/im qd 7-14d 四环素+庆大霉素,或TMP/SMZ+利福平酌情外科换瓣治疗淋病奈瑟菌心内膜炎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2g iv qd 4周无巴尔通体心内膜炎汉赛巴尔通体,五日热巴尔通体头孢曲松2g iv qd 6周+庆大霉素1mg/kg iv q8h 14d ±多西环素 100mg iv 或po bid 周Q热相关心内膜炎伯氏考克斯体多西环素100mg po bid +羟氯喹600mg/d至少18个月,孕妇需长期应用TMP/SMZ 诊断依靠Ⅰ相抗体效价>800+心内膜炎证据念珠菌心内膜炎念珠菌属卡泊芬净50mg-150mg,或米卡芬净100mg iv qd ,或两性霉素B0.7-1.0mg/kg,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3-5mg/kg ivqd ,或两性霉素B0.7-1.0mg/kg iv qd +氟胞嘧啶25mg/kgpo qid ≥6周感染性心包炎化脓性心包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A组链球菌,肠杆菌科万古霉素1.0g iv q12h,或去甲万古霉素0.8g ivq12H+环丙沙星400mg ivq12h万古霉素1.0g ivq12h或去甲万古霉素0.8g ivq12h+头孢吡肟2.0g iv q12h念珠菌性心包炎,念珠菌性心肌炎念珠菌属两性霉素B0.7-1.0mg/kg,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3-5mg/kgivqd ,两性霉素B0.7-1.0mg/Kg iv qd +氟胞嘧啶25mg/kgpo qd ≥6周;卡泊芬净50-150mg iv qd ,或米卡芬净100-150mg iv qd,数月建议行心包开窗术,或心包切除术起搏器或置入式复植入部位感染、心内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去除装置+万古霉素 1.0g iv q12h,或去甲万古霉素0.8g iv q12h +利福去除装置+达托霉素6mg/kg iv qd+去除装置后疗程:埋藏部位或皮下感染律除颤感染平300mg po bid 利福平300mg pobid10-14d,导线相关心内膜炎4-6周达托霉素仅限于右侧心内膜炎治疗心室辅助装置导线、人工心脏相关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念珠菌去除装置+万古霉素 1.0g iv q12h,或去甲万古霉素0.8g iv q12h,或左氧氟沙星750mg iv qd+氟康唑800mgiv qd可用达托霉素代替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用头孢吡肟代替氟喹诺酮类,用伏立康唑或卡泊芬净或米卡芬静代替氟康唑达托霉素仅限于右侧心内膜炎莱姆病性心脏病伯氏疏螺旋体头孢曲松2g iv qd ,或头孢噻肟2g ivq8h;或青霉素400万U iv q4-q6h从小剂量开始14-21d;重症:头孢曲松4g iv qd 14-21d感染性海绵窦血栓形成细菌性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万古霉素1.0g iv q12h 或去甲万古霉素0.8g iv q12h+头孢曲松2.0g ivqd利奈唑胺600mgiv q12h+头孢曲松2.0g iv qd可酌情给予抗凝、扩血管治疗真菌性曲霉,毛菌,根霉两性霉素 B 0.7-1.0mg/kg.d,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3-5mg/kg.div 或两性霉素B 0.7-1.0mg/kg .div +氟胞嘧啶25mg/kg po qid 数周至数月留置静脉导管感染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SSA两性霉素1.0g iv q12h 或去甲万古霉素0.8g酌情拔除或更换导管隧道型静脉导管和输液装置感染,双腔血透导管感染普通用途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菌;罕见:明串珠菌或乳酸杆菌两者对万古霉素耐药万古霉素1.0g iv q12h,或去甲万古霉素0.8g iv q12h皮下隧道感染需拔除导管,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治疗胃肠道营养念珠菌,尤其近平滑念珠菌多见伏立康唑首日6mg /kg,iv 分2次;次日起4mg/kg,iv 分2次;或卡泊芬净首日75mg ,次日起50mg iv qd ;或米卡芬净100-150mg ,iv qd拔除导管,尽可能停用抗菌药物输注脂肪乳表皮葡萄球菌万古霉素1.0givq12h 或去甲万古霉素0.8g iv q12h 停用脂肪乳糠秕马拉色菌颈静脉感染性静脉炎大多为坏死梭杆菌青霉素400万 U ivq6h 克拉霉素600-900mg iv q8h病变科侵蚀颈动脉,应加强咽旁引流区引流,注意有无肺及感染性盆腔炎链球菌,拟杆菌,肠杆菌甲硝唑或替硝唑或奥硝唑联合头孢西丁,或头孢美唑,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氨苄西林/舒巴坦,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西司定丁或美洛培南或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或克林霉素+氨曲南或氨基己糖苷类酌情使用肝素,不推荐口服抗凝抗菌药物使用剂量见章节4-1长期使用静脉导管1.插管部位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避免股静脉2.必须规范有效洗手3.严氯己定洗必泰或磺胺嘧啶银浸泡感染的预防格无菌操作4.尽可能用2% 氯己定洗必泰消毒皮肤导管或米诺环素或利福平浸泡导管1-5 腹腔与消化道感染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原发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多见于肝硬化腹水病人;2.诊断:腹腔液细菌培养阳性或腹水中性粒细胞大于250/mm3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包括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其他有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厌氧菌少见头孢曲松2g iv qd ,或头孢吡肟或头孢塞利2g iv q8h,或头孢哌酮/舒巴坦2-3g iv q12-8h,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5givq8-6h,或厄他培南1giv q24-12h头孢他啶或头孢吡肟或头孢塞利2g iv q12-8h,或碳青霉烯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或头孢美唑或头孢西丁2g iv q8h +阿米卡星6mg /kgivq12h1.血培养阳性者需治疗2周2.肝病患者尽量不用氨基糖苷类继发性腹膜炎多见于腹腔脏器穿孔小肠、阑尾、结肠多菌种混合感染多见: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属,肠杆菌属;拟杆菌尤其在下消化道穿孔;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轻、中症:头孢他啶2g iv q12-8h +甲硝唑0.5g iv q8h ,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iv q8-6h,或头孢哌酮/舒巴坦2-3g iv q8h,或厄他培南1giv 21-12h重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g iv q6h,或美罗培南1g ivq8h,或帕尼培南/倍他米隆1g ivq8h,或比阿培南0.6g iv q12-8h,或替加环素对青霉素、头孢菌素过敏者可用莫西沙星400mg ivqd1.用药前取200-400ml 从腹腔引出的透析液离心,沉淀物作染色图片及培养,涂片结果科指导经验治疗;2.若培养出多种革兰阴性杆菌,必须拔除透析管 3.抗菌药物剂量参见章节4-1.4-3腹腔脓肿肠杆菌科细菌,厌氧类杆菌,梭菌芽孢杆菌头孢他啶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吡肟+甲硝唑,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剂量同继发性腹膜炎厄他培南关键治疗是充分引流切开或穿刺抽吸、置管、冲洗;抗菌要去仅是辅助治疗;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胆源性脓毒症常伴有胆道梗阻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肠杆菌属多见,非发酵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拟杆菌,肠球菌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2g ivq8h ,或头孢曲松2g iv q24-12h+甲硝唑0.5g iv q8h,或头孢哌酮/舒巴坦2-3g iv q12-8h,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iv q8-6h,或厄他培南1giv q24h严重感染违纪生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g ivq6h,或帕尼培南/倍他米隆1g ivq8h,或比阿培南0.6g iv q12-8h1.重症感染和有胆道梗阻者必须充分引流手术或置管 2.重症感染需要覆盖厌氧菌 3.国外推荐用氟喹诺酮,但国内其耐药率高 4.头孢曲松不能与钙剂同用,否则易形成胆管泥沙胰腺感染 1.多在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的基础上发生 2.多发生于起病7-10天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厌氧拟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5givq8-6h,或头孢哌酮/舒巴坦2-3giv q8±甲硝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g iv q6h,或美洛培南1g ivq8h,或帕尼培南/1.抗生素预防急性胰腺炎病发感染的有效性尚无定论,如果用药,一般不超过后3.CT显示坏死病灶中气泡;4.降钙素原PCT或C-反应蛋白CPR增高;5.针刺穿刺吸引物培养阳性时确诊金标准倍他米隆0.5g ivq8h,或比阿培南0.6g iv q12-8h;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400mg iv qd,或环丙沙星±甲硝唑两周 2.应根据细针穿刺吸引物或手术标本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调整用药方案3.根据本地流行病学资料决定是否需要覆盖MRSA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白念珠菌多见,但非白念珠菌有增多趋势氟康唑,或棘白菌素类:卡泊分净iv ,第一日70mg,之后50mg iv qd,或卡芬净50mg iv qd1.不主张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 2.存在多种高危因素需需抗真菌预防时,首选氟康唑;光滑或克柔念珠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原不确定感染性腹泻轻中度腹泻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均可引起轻中度腹泻液体疗法:口服或静脉补液为主;通常不提倡使用抗生素;只有对那些伴有血性腹泻最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疑似霍乱病重度脱水,严重的非肠道感染如肺炎的患者需要使用抗菌药物重度腹泻不成形便≥6次,合并毒血症体重≥38℃,里急后重血便或便中有红细胞志贺菌,沙门菌,空肠弯曲菌,O157:H7环丙沙星500mg po bid3d,或左氧氟沙星500mg po qd 3fSMZ/TMP,960mg 2片bid po 3f病毒性腹泻无有效抗病毒药物;O157:H7大肠埃希菌感染不推荐使用抗菌药物特定病原菌肠道感染见“传染病与系统性感染抗菌药物治疗”部分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腹泻、发热、感染中毒症状等艰难梭菌甲硝唑400mg po tid 或200mg qid10d万古霉素125mgpo q6h 10-14d检测毒素A或B放疗法确定诊断,停用相关抗菌药物,禁用止泻药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胃溃疡消化性溃疡、胃炎幽门螺杆菌质子泵抑制剂PPI+阿莫西林 1.0gbid +克拉霉素0.5gbid,或PPI+甲硝唑0.5g bid+克拉霉素0.5g bid铋剂+甲硝唑0.5gbid +四环素0.5gqid疗程多采用10d 或14d备注:除以上来疗法外,目前还推荐序贯疗法,疗程10d:前5d,PPI+阿莫西林,后5d,PPI+克拉霉素+替硝唑;或前5d,PPI +克拉霉素,后5d,PPI +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根据报道序贯疗法有效率达90%以上,且对耐药菌株根除率较其他方案为高;1-6妇产科感染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0s]
[1970s]
(MRSA)
万古霉素 耐药金葡菌
(VRSA)
[1997]
[ 2002 ]
最后防线 1955
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中度耐药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 金葡菌(VISA)
金葡菌获得了vanA
11
“中国”对“万古霉素耐药”并无免疫力 北京 杭州
成都
2006年上海地区发现新型VRE vanM型
22
革兰阳性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 葡萄球菌属:
皮肤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SSTI)
败血症septicemia,心内膜炎endocarditis
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TI)
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UTI)
19
常见病原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
病原微生物分类
➢ 细菌bacteria
需氧菌 aerobe 厌氧菌 anaerobe
➢ 病毒virus ➢ 真菌fungi ➢ 其他 others
支原体Mycoplasma 衣原体 Chlamydia 立克次体 Rickettsieae 螺旋体 spirochetes
➢ 通过动物实验,提出了确 定病原微生物的“郭霍法 则(Koch postulate )”
动物感染部位能分离到特定微生物 健康动物体内分离不到这一微生物 这一微生物接种于健康动物可致病 被感染动物能再分离到这一微生物
6
病原微生物与感染性疾病类型
金黄色葡萄球菌 引起的疖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的淋巴结核
临床微生物学概论
1
感染性疾病的危害性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
感染性疾病导致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 在致残病因中居第一位
全球每年死于结核病者近300万 世界人口的1/3曾感染结核 中国为结核病高发区,居第二位 中国人中45%曾感染结核
2
感染性疾病的危害性
Clin Infect Dis 2008; 46: S344. Table 1. Annual death r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selected infectious diseases.
➢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导 致机体产生临床症状、体征或生理功能异常.
18
感染和感染性疾病
➢ 根据机体的免疫状态及侵 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的毒 力、数量等不同可出现以 下结局:
病原清除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 病原携带
显性感染 病原清除 隐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 病原携带
20
临床主要病原菌
➢ 球菌 coccus:
革兰阳性球菌Gram-positive cocci
革兰阴性球菌Gram-negative cocci
脑膜炎奈瑟菌及淋病奈瑟菌
➢ 杆菌bacilli:
革兰阴性杆菌Gram-negative bacilli
革兰阳性杆菌Gram-positive bacilli
1882-1894年期间分 离出许多重要的致病 菌,被称为细菌学发 展的“黄金时代”
7
感染性疾病与病原微生物
?
部分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
鸭子
天鹅
8
杀革兰阴性菌
杀真菌
杀革兰阳性菌
9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类药物不敏感
12
11.1
10
8.3 9.8
10.1 9.3
8
6.8
6
6.7
4
1.4 2
1 1.5 0 年份 1993 1994
➢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 spp.
化脓性链球菌 Streptococcus pyogenes 肺炎链球菌 S. pneumoniae 草绿色链球菌 S. viridans
➢ 肠球菌属 Enterococcus spp.:
粪肠球菌 E. faecalis 屎肠球菌 E. faecium
➢ 临床标本分离到泛耐药菌株不一定预后差
有的感染部位药物浓度高 有的感染具有自限性 有的分离株为寄植,而非感染病原 有研究显示,部分耐药株毒力低于敏感株
➢ 与感染部位及基础疾病密切相关
中枢感染及血流感染预后差
14
抗菌药物合用,作用不一定相加
青霉素+氯霉素
青霉素+红霉素
青霉素+诺氟沙星
15
➢ 链球菌属:
咽炎pharyngitis、扁桃体炎tonsillitis、肺炎pneumoniae
细菌性心内膜炎bacterial endocarditis
脑膜炎meningitis
➢ 肠球菌属:
尿路感染UTI
腹腔感染abdominal infections
胆道感染biliary tract infection
炭疽芽孢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分支杆菌
21
革兰阳性球菌 Gram-positive coccci
➢ 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spp.: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 S. epidermidis 腐生葡萄球菌 (腐葡菌) S. saprophyticus
细菌性心内膜炎bacterial endocarditis
2.6 1995
2.6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检出率(%)
抗菌药物
左氧氟沙星 复方磺胺甲噁唑 米诺环素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310株)
耐药
敏感
12.1
85.0
11.7
86.6
10
2.0
96.3
革兰阳性菌耐药性的进化
金葡菌
青霉素
甲氧西林
青霉素耐药金葡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青霉素+阿米卡星
主要内容
➢ 基本概念及常见病原微生物 ➢ 日常诊疗工作相关基础研究
16
一、基本概念及常见病原微生物
➢ 感染和感染性疾病 ➢ 临床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 临床标本的采集和检测
17
感染和感染性疾病
➢ 感染(infection):病原体突破宿主的抵御 功能,侵入体内,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 争的过程…..
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及 机体相互作用关系
毒性
抗菌药物
药动学(PK)
机体
病原微生物
4
细菌的发现
➢ 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 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到了被他称为“小 动物”的微生物世界
5
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 十九世纪德国Koch在固体 培养基上分离出第一个纯 培养的细菌-碳疽芽孢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