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

合集下载

曾国藩家书优秀读书心得(精选13篇)

曾国藩家书优秀读书心得(精选13篇)

曾国藩家书优秀读书心得(精选13篇)曾国藩家书优秀读书心得篇1《曾国藩家书》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前不久,我读完此书,深深感受到了勤俭节约乃是修身立人之本。

勤俭自持,不分官宦黎庶。

“余服官二十几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曾国藩位至宰辅,不当自己俭朴,远离奢华。

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

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

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

”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因一生习劳习苦,厉勤从俭,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勤俭自持,重在严于律已。

“孙等在京,别无生计,不能备仰事之资寄回,不胜愧悚”,曾国藩常常因为没钱孝敬父母而内疚,因没钱养家而深感揪心,而当时曾国藩刚刚“蒙皇上天恩,得会试分差”,按理说应该有络绎不绝的黄金白银送过来,何至于连家里都无法接济呢?不经商、不收受贿赂,处处严于律己,以至于穷到连回乡省亲的资费都没有的地步。

勤俭自持,更好兼善他人。

“家中有人做官,则待邻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旧”,曾国藩不仅以身作则,宁穷不贪腐,还为身边人树立了榜样,立下了规矩,保持清贫。

正因为在朝为官,就更要宽人严己,更要约束亲戚邻里,做到了慎微,慎独,慎权。

家书箴言,放之于当世,多少领导干部倒在反腐利剑之下,皆因没有管好自己,没有管好身边人。

勤俭自持,是家兴之基,更是国强之本。

自从党中央倡导节约以来,全国人民积极行动,仅“光盘”行动,每年在餐桌上节约的脂肪量可达800万吨,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被视为微不足道的餐桌残余却能减少每年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

以小见大,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能止于餐桌,更不能仅仅将节俭之风兴起于一时。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党员干部有责任更注重勤俭自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合格公民、有志青年和有为干部。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通用9篇)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通用9篇)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通用9篇)曾国藩家书篇1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

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

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应该说是赶上了好时光。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现代人可以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

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

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

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

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道德——孝悌。

一代名人重臣通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

看曾公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助家人和亲朋。

看到这些,我感动了,而且感动的想流泪。

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曾国藩家书》一书中,从很多家书里我们都能够看出作为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艰难,有些时候冬天要靠外官进献的炭资钱过活。

这样的生活境况也许现在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不敢相信,但是,当时曾公的生活境况就是如此。

即使如此,他还时刻不忘尽最大努力接济家人和亲朋好友。

看了曾公的家书,我有点顿悟了,维系亲情和友情的金钥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通用6篇)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通用6篇)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通用6篇)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通用6篇) 写心得需要突出重点,将重要的知识点、技能和经验放在前面,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

这里分享一些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下载,供大家写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参考。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篇1关于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显赫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关于他的家书,却是在平淡的家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也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我很早以前就很想读读曾国藩家书,但总是因为一些事而搁浅,这次的党员读书活动,我终于得以静下心来阅读。

......藩生前毁誉参半,他是中兴第一名臣,但也顶着卖国贼的恶名。

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也在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开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背负骂名。

但他也成就了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的美名......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特别是对曾国藩这样的学识很高的人物,是绝不能妄下评语的。

曾国藩家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修身、齐家、为学、治军、政事、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养生等各个领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的反应。

本书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

透过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我们可以得知其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及其面临家事、人事、军事、国事等大小问题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

在很多的书信中都,曾国藩更是总结了自己的得意与失落,用自己的经验教育诸兄弟,特别是曾国藩对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为现代父母教导子女、树立良好家,教的绝佳典范。

读曾国藩的家书,不难联想到现在的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问题也不容我们回避和粉饰。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我们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现在的社会、家庭也为孩子的教育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金钱,孩子们不堪学习重负也成为普遍社会现象。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12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12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12篇)《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1“汉奸,刽子手,卖国贼”是曾国藩载入史册的评价。

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研究,评论曾国藩的热潮。

同一个人物,为什么会引起截然相反的论断?曾国藩生活在中国社会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

我想,是激烈、尖锐、复杂的民族斗争把他推到风口浪尖的,造就了他复杂的思想和性格。

他一生的活动对中国社会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三个方面:戎马生涯、开创实业和治学修身。

溢美、苛求都不是我想说的。

曾的功过还是留给思想更深刻的读者去给予论断。

我想说的,是我再读他的家书之后的,关于他家书中贯穿始终的“做老实人”的言语内容。

曾国藩兄弟五人,他为老大。

作为兄长,他全面负担着弟弟们读书做人,修身立世等方面的重任。

他的家书中多次提到他祖父曾玉屏的治家遗训。

从处世为人、从政治事、谨守家风、保养身心等方面谆谆教诲,充分体现了他作为兄长的风范。

“诲弟”篇中一种是专门写给在家主持家务的澄弟,和曾国荃的。

曾国藩坚持训导弟弟们读书做好人,抛开很多方面,这一点,让感动了很久,于是不由自主的想写下来与我的同行朋友们共勉。

我个人认为谁也不会有异议的。

咸丰八年正月,曾国藩给其弟曾国荃的信中说,做人还是要做个老实人。

曾国藩自信自己本性是老实人,只因为世事沧桑看得多了,饱经世故,有时也多少用一点机巧权变,使自己学坏了。

(呵呵,读到这里,我还是觉得这家伙多少有给自己开脱的嫌疑)看看下句,又能接受了。

他又说,实际上用这些技巧权变之术总不如人家得心应手,徒然让人笑话,有什么好处呢?他反思自己,以为不如“将自家笃实的本质还我真面,复我固有”因为聪明人首先应是个老实人,一心向平实处努力。

他奉劝弟弟尽早回复忠厚老实的本性,千万不要走入技巧权变那条路,那会越走越卑下。

他认为即使别人以巧诈待你,你仍旧以淳朴厚实待他,以真诚耿实待他,久而久之,人家有意见也会消除,如果一味勾心斗角,互不相让,那么冤冤相报何时了。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通用12篇)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通用12篇)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通用12篇)曾国藩家书篇1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身处浮躁社会的我们多几分宁静,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正是现代人丢失并渴望得到的东西。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幼年、中年、老年,充当三种角色:子女、手足、父母。

有这样一本书,可以让我们以不同的身份去体味为人处事的道理,以便我们在经历同样的阶段之时少走弯路。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以儿女的身份去体会如何成为一个孝子,以兄弟的身份体味如何尽到一个做兄长的职责,以父母的身份感受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

用心去读,这本书所能带给你的是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就是《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孝顺的长子。

在写给父母的信中,他曾多次提到“以繁琐为贵”。

这几个字充分体现了一个远方游子对父母的关心思念之情。

当椿萱并茂之时,曾国藩虽身为朝廷命官,但凡家中嫁娶婚丧之事,无不是征求过父母之意见,方作出决断;当父母离开人世之时,虽手中大权在握仍不忘记讲求孝道,即使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被朝廷委以重任之时,仍然不忘记寄书至家中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曾国藩是负责的兄长。

他的家书中,许多是写给弟弟们的,这足以看出家风“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内容涉及多个方面。

在修身上,他提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细读家书,可知曾氏与子弟们谈得最多的莫过于“勤”“谦”二字,勤能补拙,谦可受益。

在治学上,他提出:“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他告诫弟弟们不要去抱怨自己的天赋不高,也不要去抱怨外界的条件不够,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努力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有恒。

在治家上,小到弟弟们的生活起居、为人处事,大到他们的职业前程,无不挂在心上。

曾国藩认为家运恒通须有三项条件,一是兄弟和睦,二是体孝道,三是实行勤俭。

在为官上,他从两方面来表明自己的公心,“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

在待人上,曾氏提出:“求仁则人悦”,就是对人要有爱心,你关爱别人,别人也就欢迎你。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5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5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5篇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1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他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同时也是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立人。

毛泽东有曰:“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表达出对这位乡人的推崇之情。

曾国藩为人,骨子里刻苦清廉,表面上和光同尘。

他的志向,不是做“清官”,而是做大事。

以海瑞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清官,他们的特点是宁折不弯。

但海瑞一生被官场排挤打击,无法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来办成一些真正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大事。

官场之中,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

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恰是表面上看起来谦虚退让、大度包容之人。

曾国藩有意取海瑞一尘不染之实,却竭力避免一清如水之名。

他的选择,远比做“清官”更复杂、更沉重、更不易。

我喜读史书,喜读传记,但平日轻易不愿读近代史,因为读后往往令人义愤填膺。

读曾国藩家书,更多是出于对斯人的由衷钦佩。

读他与祖父、父母、叔父、诸弟、子女等的封封家书,理解其中每字每句的含义,感悟颇深,这也得益于学生时代良好的古文基础。

“大地数万里,人于其中,昼仅一室、夜仅一榻”。

是啊,人于天地间何其渺小,人的一生于千万年间何其短暂,即便如此,我们生而为人,要养心、虚心、慎独、立志,要做谦谦君子,要做于国于家有益之人。

从家书中,篇篇可见曾国藩其孝、其俭、其家庭的和睦、治家的威严。

我总结了几条,即使今日看来,也颇有教益。

其一,“治家贵严”。

这是曾国藩一生奉行的准则,他对子女、兄弟的教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家人们和睦相处,崇尚俭朴的家风。

他穿的衣服,布袍鞋袜,多为夫人亲自所做。

嫁长女时,陪嫁费用不超过二百两白银,遂成定制,嫁幺女亦如此,娶儿媳也绝不铺张浪费。

他吃饭仅一荤,即使当了大学士后仍每餐仍是仅一个荤菜,人称“一品宰相”,“一品”者,“一荤”也。

这样克勤克俭的总督,天下能有几人?其二,知足常乐。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通用36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通用36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通用3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通用36篇),欢迎大家分享。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篇1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

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

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人写过信,回想起学生时代,自己也成写过信收过信,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曾国藩家书》中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

一代名人重臣通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

看他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他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他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助家人和亲朋。

看到这些,我感动了。

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

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他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更深一层的思考中,我顿悟到,维系亲情和友情的金钥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

没有文化和道德修养的人,即使披金戴银,拥有万贯家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动物而已。

因为人毕竟是靠感情维系的动物,没有感情与禽兽无异。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篇2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00多封,其行文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看似平淡家常事中蕴藏着真知灼见,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5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有何感触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5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有何感触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5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有何感触《曾国藩家书》处处洋溢的浓浓亲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现代人正在丢失的和渴望得到的东西。

下面是为你整理了“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他一生勤奋读书,从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一部《曾国藩家书》让我们仰望到曾国藩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灵世界,感触到中华民族传统的深层积淀。

对于《曾国藩家书》的博大精深,精妙绝伦的语录,使我受益匪浅。

让我懂得了生活学习之道。

曾国藩的修身表现:为人表里一致,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为自己树立了一个远大方向。

他充分利用时间,发奋苦读,博览群书,用知识充实自己,为自己的事业储备,力量。

曾国藩是一个好哥哥,也是个孝顺的儿子。

他总是告诫弟弟们要好好读书,认真研究学问。

他认为自己能够帮助父母亲教育好弟弟们是一件尽孝道的事情,也就尽心教导弟弟们。

遇到问题时,他总能够先从自身找错,反省自己的缺陷。

在与兄弟间发生矛盾时,他感到很难过,但却不会意气用事去追究对方的过错,而是冷静处理,仔细维护兄弟之间的感情。

兄友在他身上充分体现。

他曾对其弟说,凡兄弟有不是处,必须明言,万不可蓄疑问。

如我有不是,弟当明诤婉讽。

我若不听,弟当写信禀告堂上。

我觉得就是要这样子的。

家人之间有什么问题就应该打开天窗说亮话,有什么都说出来。

如果有问题而不说,一味地埋藏在心里,那又有谁会知道呢?这样只会让之间的矛盾更加的尖锐,一旦矛盾激发,只会让彼此收到的伤害更大更深。

在家书中,我们看到了曾国藩对长辈的尊敬。

凡有什么都会先跟长辈商量或告诉长辈一声,而不是自作主张,不理会他人的感受,遇事就应该有商有量,这样才有助于事情更好的解决。

曾国藩的父亲曾在书中对其弟说过,境遇难得,光阴不再。

是啊,时间很快就会过去,人的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能够成为一家人是极其不易的,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懂得珍惜。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5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5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5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一生恶名与荣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之贼”、“曾剃头”的恶名。

他作为一位儒丈,却能善始善终,成为时人推祟的处世圣人,他家族兴旺,成为了每个成功者争相效仿的楷模;他作为一位完善的成功者,给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人生经验。

换句话来说,曾国藩在近代中国是一位影响力很大的人物,他的人生,他的智慧广为流传,乃至于他已经成为现代人必知的品牌。

青年毛泽东对他这位有名的老乡评价甚高,历数古代帝王无赞语,独服曾文正公,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之为“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梁启超曾惊叹:“如无曾文正毅力,必为失败之人”。

这些都归于曾国藩一生中的十三套学问中能流传后世的一套——《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最有影响力的100封家书中,每篇都是脍炙人口,每句话都耐人品味。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

其中一篇——对其弟们劝学的.之道。

简述了:读书之道,早上知道了真理,到了晚上就是死了也无遗憾,要做到这点,十分不容易。

闻道,必须是真的理解了,而且非常信奉,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心中已经没有把握,有怎么能闻道呢?“唯学问远过古人,乃可评讥古人,而等差其高下”。

学问之道,不可轻率地区评价或讥笑古人,只有在堂上的人才能评判堂下之人的曲直是非。

而现在那些讲理学和汉学的人,动不动就贬评汉唐儒家,这都狂妄的不自量力的陋习。

心得体会曾国藩家书(通用6篇)

心得体会曾国藩家书(通用6篇)

心得体会曾国藩家书(通用6篇)心得体会曾国藩家书篇1提到清代名臣,很多受电视连续剧影响,第一反应就是纪晓岚、刘墉甚至还有想到和珅的。

可是历史上,尤其是晚清历史上,有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何许人也,开国领袖以往以“独服曾国藩”作为评价。

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也被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八十年代之后,关于曾国藩的评价,逐渐客观,这个历史人物在民间逐渐“活了过来”。

想要了解一个人物,没有比看他作品更好的了。

曾国藩最为出名的便是《曾国藩家书》,这封涵盖治政、治军、治家的家书,拥有“道德*冠冕一代”的美誉。

因为读书活动,我又将这篇家书拿来读了一遍。

曾公的家书,行文从容淡定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尤其是普通家常之中蕴含真知灼见,最有感染力。

整篇读下,字字句句都是回味无穷。

例如“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

浅显易懂之中,包涵大道至简。

例如,“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例如,“行事则不激不随,处位则可高可卑”。

好的书则是这样,发人深省。

好的道理也是这样,震撼人心。

每每翻阅这些书籍,感觉精神都被洗礼一遍。

再回首日常事情,竟然感觉无比通达,事事清晰。

或许一本曾国藩家书,不能带给人官运亨通,不能带给人奇淫巧技。

然而这本书如同一趟旅行,让你在封建社会最终一尊偶像的精神世界游历一遍。

毕竟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身体和精神,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吧。

心得体会曾国藩家书篇2关于为官,他力求清清白白、廉洁自守。

他说,“予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让我常常想到,从政做官不仅是组织赋予的一种权力,更是肩头扛着的一份责任,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既不能把官位大小作为荣辱的标志,更不能心存做官发财、谋取私利的念想。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体会5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体会5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体会5篇【篇一】假期中我读了《曾国藩家书》这本书,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

他整顿吏治、倡导科学,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随想而至,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孩子以及亲友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交友类等10大类。

曾国藩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读书曾国藩一向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在致诸弟的信中反复提到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的方法。

教育儿子和兄弟子侄读书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学,坚持早起,拥有恒心。

在讲到怎样读书时,他在一封信中写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看天,皆无识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他勉励兄弟自立课程,还为他们设立了课程表,从早到晚,从读到写,从史到经,从读书到修身养性,详细至极。

很多人让孩子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走上仕途,但曾国藩却不愿孩子做官。

他在写给儿子纪鸿的信中曰:“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很多人家长让孩子读书是为了让孩子通过考试入“仕途”,为自己和家人长脸面,谋福利。

殊不知,我们的读书理念培养出了很多有文化没有教养的自私自利的人,只注重学习分数忽略做人的教育使很多孩子丧失了自我约束的能力,不能不说这已经成为社会的悲哀。

待人帮助邻里族人是曾氏家族的传统门风。

尽管曾国藩在京生活曾一度很窘迫,靠借钱度日过年,但仍旧寄钱给族人以资助。

在谈到为什么接济亲戚族人时,曾国藩写到“家中之债,今虽不还,后尚可还,赠人之举,今若不为,后必悔之!”“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处蔷境,亦兢兢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蔷者,而我固已厚矣。

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1曾国藩是晚清时期非常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官居一品,被封为大学士.两江总督,统帅的湘军在大清帝国摇摇欲坠之时,平定了持续了20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200多年来权势地位最高的汉臣.曾国藩的家书有写给自己的弟弟.儿子和其他家人,内容既有自己从政治军的感悟,也有对亲人的谆谆规劝,让人受益匪浅.在曾国藩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严格自律,毫不懈怠.他在咸丰六年九月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并且告诫儿子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每天要早起,不能丢掉祖辈相传的家风.他本人更是如此,即使是在军队里,他也每天读书,记日记,练习书法.由此可以看出,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中,他都始终投入.专注,不断磨炼自己.联系到自己,自从大学毕业之后,距今已经十多年了,可是在学校学习期间保持的学习习惯现在基本都没有了,连日常的阅读时间都很难保证,更不用谈及深入的研读和思考,而且还会往往给自己寻找理由:工作太忙.事情太多.生活节奏太快……看到曾国藩在军队里都保持着读书写字的习惯,不禁汗颜.军队里,每天需要行军布阵.操练对敌,直面生死,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都能不改学习的初衷,静心入学;与之相比,我们现在的理由其实只是借口,学习不只是在学校中学习,更要融入自己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曾国藩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刚毅自强,坚韧耐挫.刚刚步入官场的时候,曾国藩棱角分明,只认理不认情,与整个官场氛围格格不入,得罪了不少人.有了兵权,他踌躇满志,却大意轻敌,多次大败而归.然而挫折并没有打垮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道:〝然刚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他绝不妄自菲薄,以他刚柔平衡的人生智慧,不断超越自我,最终修身齐家,成为了治军治国之才.在工作生活中,特别是自己刚刚进入工作岗位,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刚开始往往是凭着一股激情,时间久了,往往就会懈怠了,而且一旦在工作中遭受挫折,就容易否定自己.怀疑自己,变得不自信不主动.面对挫折.面对困难时缺乏足够的勇气,害怕自己会失败,其实犯的错误也好遇到的困难也好,都是提高自己的踏脚石,是自己能力水平进步的阶梯,没有人一直是一帆风顺,没有逆风起飞的勇气,哪会有在逆境中坚定胜利的意志和求得突破的能力.从曾国藩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不忘初心,持之以恒.他有写日记的习惯,日写一记是他的常态,他毫不留情的剖析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对自己的工作生活进行梳理.改正.反省.他还要求他的弟弟们和他用一样的格子纸互寄家书,便于装订成册,每年都拿出来反复阅读,〝其中好处,万不可忽略看过〞.要做到不忘初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工作了已经是_个年头,现在回忆起自己入党.工作时那一刻的想法,想到的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讲话,明白了不忘初心的真正含义.不忘初心,入党时的誓词就是自己的初心;牢记使命,做好工作,勇于担当就是自己的使命;永远奋斗,克服困难.不断进步.有所作为就是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工作中.生活中,通过不断的反省自己,对照自己,才能让自己按照自己的初心和目标不走偏,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人的一生,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懈怠懒散,我们要学习曾国藩自律自强,坚韧不拔,不忘初心的精神,不断自我加压磨砺自己,在困难和逆境中锻造和提高自己.曾国藩晚年曾言:〝毋揠毋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只有不断积累,守住初心,才能最终成就自己,为我们党在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迎接新挑战中能够真正做到有担当.有作为.有贡献.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2假期里,我阅读了《曾国藩家书》,感受颇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过上了小康生活.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人们可以不惜重金付诸于孩子,给孩子买最好的服装和玩具,让孩子参加名目繁多的特长班,但是教育的效果却不如人意,在相当一部分孩子的身上出现了信仰缺失.极度自我.道德沦丧.浮躁空虚的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 ,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 . 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 ,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______就曾说过: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______).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掩卷深思,《曾国藩家书》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为师者,为人父母者深思…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3本学期,有幸读了《曾国藩家书》,让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有许多.如:在家书中让人感觉他是一个对子女的学习教育非常严格的父亲.他很多家书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练习的字,诗词等作品寄给他看,然后,他再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加以指导,他指出〝读书宜专,习字宜恒〞.同时他也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仔细询问有没有在吃药,吃了什么药等等.还建议要想身体健康关键是平时要加强锻炼,不能一味的靠吃药,〝饭后千步走〞是个不错的健身方法.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亲,其后世子孙中大师级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曾国藩的家教或许给出了答案.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与曾氏家教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发生了偏差,我们过分的重视了〝才〞的教育,忽视了〝德〞的教育.什么是曾国藩所说的〝君子〞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已有定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愚人不足为社会患,小人却是社会的大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深省呀.我们的小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的〝重负〞主要来源于学数学.学写作.学英语.学各式各样的特长…….与曾氏家教比,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小学教育应当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们明白人与人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兄与弟的关系,知道人与人的关系才能把人做好.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身份,应该尽什么义务,应该行什么礼节,这就是教育.旧时代的《弟子规》就在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培养孩子们有修养.明事理方面做的很好.《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也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把这些忽略掉了.有人戏称我们和孩子是〝非常6+1〞的关系,6个大人围绕着1个孩子转.再穷也要富孩子,致使许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艰辛,追求享乐,攀比虚荣.许多孩子也习惯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为我,我还为我,极度自私.这样的孩子都不懂也不会去敬爱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敬爱自己的父母,又怎么会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失去责任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责任呢?不〝修身〞怎能〝齐家〞何谈〝平天下〞.我建议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来读一下《曾国藩家书》,这些书信中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4初读《曾国藩家书》,鉴于其文字多为古义,理解起来颇为困难;再读《曾国藩家书》,由于初读奠定基础,其中为人处事之道理才尽系被理解.这本书,单看其名,不言而喻,便知其中之内容多以书信方式呈现.通读全书,曾国藩在家中的角色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书信中所涉及之内容可理解为三大境界.细细道来,三种角色:父母.兄弟.子女;三大境界:〝孝〞.〝劝〞.〝教〞.父母之命〝孝〞为先当椿蓉并茂之时,曾国藩虽身为朝廷命官,但凡家中嫁娶婚丧之事,无不是征求过父母之意见,方作出决断;当父母离开人世之时,虽手中大权在握仍不忘记讲求孝道,在家丁忧以明孝义,即使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被朝廷委以重任之时,仍然不忘记寄书至家中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也许在别人看来,曾国藩的孝道其中夹杂着封建纲常伦理的色彩,但是我们现在所应批判的是封建纲常伦理中的消极不利因素,而不是像孝道之类的积极有利成分,孝道作为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应该积极发扬,而不是抛之于脑后.虽然说现在社会不同于以往,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变化,但是每个人都是由母亲怀胎十月所生的现实没有改变,每个人都是由父母(或其他亲人)养大的事实没有变,同样,对父母养育恩情的也不应有变,确切的说应是有增无减.从呱呱坠地到成年自立,其间父母流的汗水和泪水恐怕连他们自己也记不清了,但是即使他们到行将就木之时,他们也不曾向我们索要过什么,求过什么,并不是他们不会开口,而是他们没有想过开口.在他们心里只要子女是快乐的,他们就是最幸福的.父母不向我们索要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想想怎么样去知恩图报.也许你此时不能给父母以最舒适的房屋,最漂亮的汽车,但是你亲手为父母搭建的房屋,用自己的血汗钱买的车子依然可以博得父母的欢笑;你可能没有能力给父母以山珍海味,但是你自己用心给父母做的家常便饭亦然可以让父母吃的津津有味.无论你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只要你嘴里时常念着父母,心里时常想着父母,你就可以诠释最至诚的孝道.手足之意〝劝〞为上曾国藩在家中身为长子,在当时〝长兄为父〞的时代曾国藩在家中所充当的不仅仅是长兄的角色,在一定意义上还有父亲的成分.他以〝劝勉兄弟勤学修身〞为至上,以告诫〝兄弟间当和睦,方可兴家望族〞为重点.尤其在读书方面,给兄弟提供的读书课程表对我们现在读书更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提出读书当〝主敬〞.〝静心〞.〝早起〞.〝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日知其所亡〞.〝日无忘所能〞.〝谨言〞,并且提出读书持〝专注〞和〝有恒〞四字.他认为只有如此,方可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真正的让读书成为养生养气之术., 在现代社会由于大部分家庭都是单子女家庭,很难可以像曾氏兄弟那样得到像兄长之类的过来人的教诲,而且随着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书信有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趋势,想要得到像书信所能带给人民的那种独特的感觉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但是当你阅读这本书之时,你就可以补充现实中无法改变的情景.每天读一封其所写之信,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带该你,让你体会〝每天读完一信,心灵洗礼一次〞的感觉.在读书方面,相信每个人都有读书读到一半就产生放弃心理的经历,相信每个人在看到自己喜欢的书时,都曾产生过〝一口气吃成一个大胖子〞的想法,相信每个人都在自己身上存在过只是单纯的读书而忘记动脑筋思考记录感受的迹象,在这本书中,曾国藩将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如何达到真正的读书境界.读书当〝主敬〞,要求读书需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一直到最后方可;读书当〝不二〞,要读书当读完所读之书,方可换新内容;读书当〝静坐〞,每日读书须当静心反思自己看过去的内容.子女之情〝教〞为本曾国藩深晓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因此他时常劝解儿女〝有才无德者稍远其人,有才有德者,师之友之可也〞.为了让子女能够励志勤学,勿染富贵之气,其告诫儿女〝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唯学做圣贤,全有自己做主,不与天命相干〞.在富贵之气方面,他认为〝凡世家子弟当与寒士同;孰可以成大器,若染富贵之气,有望而难成〞,并且发誓〝不靠做官发以逸后人.盖儿女若贤,则不靠官囊,亦能自觅衣饭;盖儿女若不肖,则多积一些将多造一孽〞.通过观察曾国藩对待子女的行为和方法,很容易发现现在一个名人的做法有殊途同归之妙.他就是微软的总裁比尔盖茨.虽属于不同的时代,但是他们高瞻远瞩的做法,却值得现在扮演家长角色的每个人的学习.古人尚且能够看到富贵能够消人之斗志,生活在现在社会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想到.近几年来,许多孩子在家中已经上升到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所谓的〝富二代〞问题也变得愈演愈烈,〝啃老族〞问题在中国也不是提了一年,有的人甚至称〝_世纪的青年是扶不起的阿斗〞.相信这种说法的出现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在社会发展.家庭教育.孩子自身发展方面一定出现了问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少走弯路.在作者看来,如果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现在的人们学习一下曾国藩之做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让新世纪的花朵早一点成熟绽放出最美丽的色彩,为了让西方毒害中国青年的诡计不能得逞,为了让孩子们能早些自立自强成为时代所需人才,作为社会是不是应该为孩子们多提供一些接触社会的机会和进行实践的场所;家庭是不是更应该再教育子女方面少一些〝溺爱〞的成分,多在助他们早日自立自强上下工夫;孩子们自己是不是更需要好好的抓住和把握每一次可以锻炼的机会,争做时代的圣贤之士.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三大阶段:幼年.中年.老年,充当三种角色:子女.手足.父母.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以这三种阶段的身份去体味其中为人处事的道理,以便我们在经历同样的阶段之时尽量少走弯路,充当相同角色之时少出现错误.在这本书里,读者可以儿女之身份去体会如何才能做成一位孝子,以兄弟的身份体味如何尽到一个做兄长的职责,以父母的身份感受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用心去读,这本书所能带给的绝对不单单是几封家书,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成功和成长所需的宝贵精神财富.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5初读《曾国藩家书》,是在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在单位的书架上,不经意发现书架上放着一本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曾国藩家书》.这本书,是清代曾国藩所著,由名家唐浩明进行评析,内容比较全面且深刻.书的品相九成新,书页有点泛黄,但仍能嗅到出厂时的淡淡墨香.那时捧读《家书》,只觉得曾国藩是个异常心细又贫困交加的人,从北京运往湖南的几两白菜种子,都要在信里反复询问收到了没有?关于兄弟子侄的教诲,也常常苦口婆心,甚至有点喋喋不休.在京城已是朝廷二品官,居然有不少书信是向家人借钱,真有点〝啃老族〞的感觉.那时候,对工作与生活的阅历较少,虽然通读《家书》,但不求甚解.感触不深.再读《曾国藩家书》,工作的第二年.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有了对工作浅显的思考和感悟.静夜之时,便常常将《曾国藩家书》置于床头,圈圈点点.细细品味.读书的过程,让我渐渐了解到,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毁誉参半:他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多延续了60多年,但他处理〝天津教案〞受到荣禄欺骗,杀人割地,开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致使晚节不保,成为时人眼中的〝卖国贼〞;他地位显赫.修养精湛,但他也镇压农民起义.手段老辣,被民众冠以〝曾剃头〞的恶名……当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特别是对曾国藩这样的历史人物,史家自有公论.但无论关于他的争议多大,我们都无法否认他的《家书》平淡中蕴含着真知良言,那些关于修身齐家.为学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带兵的感悟,是他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思想精华.因此,品读《曾国藩家书》,就像与一位历尽沧桑.充满智慧的老者晤谈,字里行间书写着他对世事变迁的独到见解.对人生浮沉的深邃思考.对学养修为的孜孜不倦.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比如,关于治学,他力求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他说,〝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让我想到自己读书时常半途而废,貌似博览群书,实际未通一本.未精一门;更让我联想到,读书治学如此,为人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年轻人,我们往往在做事上〝常立志〞而做不到〝立长志〞,往往在业务上〝囫囵吞枣〞而做不到〝如琢如磨〞,这些浮皮潦草的不良习惯,想来怎能不让人觉得惭愧?关于做人,他力求谦虚谨慎.谨言慎行,他说,〝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让我常常反思作为年轻人,我们就像打磨未精的玉石,初有形状但燥性未除,往往在生活上贪图〝安逸自在〞而不愿经受〝艰难困苦〞,往往在处事上喜欢〝大自我小天下〞而做不好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这些浮躁不堪的不良习惯,想来怎能不让人汗颜?关于为官,他力求清清白白.廉洁自守.他说,〝予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让我常常想到,从政做官不仅是组织赋予的一种权力,更是肩头扛着的一份责任,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既不能把官位大小作为荣辱的标志,更不能心存做官发财.谋取私利的念想.关于胸怀,他力求心态平和.不悲不喜.他说,〝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让我常常想到,我们阅历尚浅,看待功劳.苦劳,有没有做到心态平和.随遇而安?如果没有,我们的境界和胸怀就还需要千锤百炼!关于忠诚,他力求表里如一.至诚至真.他说,〝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让我常常想到坦诚.真诚.忠诚不仅是一个人应有的重要品行,更是为人做事.赢得认可的重要前提.只有坦诚待人,真诚做事,忠诚事业,我们才能在历史长河里做出踏石留印的事功.开拓波澜壮阔的明天,赢得大众的点赞!关于精神,他力求坚持不懈.昂扬上进.他说,〝精神越用越多,阳气越提越盛.每天做的事情越多,晚上睡眠就越轻松〞,要〝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让我常常想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要活出精彩,必须时刻保持饱满向上的〝精气神〞,不虚度.不耗费每一寸干事的光阴.这样,当我们回首人生的时候,才不会觉得经历单薄.记忆苍白,才会欣慰的感到一路走来.收获满满!关于家风,他力求克勤克俭.杜绝浪费.他说,〝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让我常常想到家庭生活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年轻人,贫困时要学会〝安贫乐道〞,富足时要常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必须时刻保持刻苦勤。

学生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精选5篇)

学生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精选5篇)

学生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精选5篇)学生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篇1】曾国藩一生体弱,但却道德、军功、*三不朽,这主要得益于他的养生之道。

他的养生方法,至今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

他的养生九诀包括:眠食有恒、戒恼怒、每一天睡前热水洗脚、节欲、两饭后千步走、不轻易服药、静坐有常时、骑射练筋骨、种花养鱼怡性情。

曾国藩在给四弟的心中写到:“莫买田产,莫管公事,二语而已。

盛世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富贵人家不可不牢记此二语。

”他劝九弟勿恼勿怒,生病当以自养自医为主,不宜过多服药。

虽然此刻的物质条件和医疗条件不断提高,但这些养生的理念仍值得此刻的我们借鉴。

法国作家罗兰说“生命不是一个能够孤立成长的个体。

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

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

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

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

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

”留物质财富于子女不如留精神家产,古语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但是三代”。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父母兄弟的,也是写给后世之人的,阅读《曾国藩家书》我们可见贤思齐,慎独内省,立德、立行、立言,修身养性,培育子女,树可世代薪火相传的家风。

学生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篇2】本学期,有幸读了《曾国藩家书》,让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有许多。

如:在家书中让人感觉他是一个对子女的学习教育非常严格的父亲。

他很多家书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练习的字,诗词等作品寄给他看,然后,他再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加以指导,他指出“读书宜专,习字宜恒”。

同时他也是一个慈爱的父亲。

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仔细询问有没有在吃药,吃了什么药等等。

还建议要想身体健康关键是平时要加强锻炼,不能一味的靠吃药,“饭后千步走”是个不错的健身方法。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精品10篇)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精品10篇)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精品10篇)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篇1假期中我读了《曾国藩家书》这本书,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

他整顿吏治、倡导科学,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随想而至,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孩子以及亲友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交友类等10大类。

曾国藩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读书曾国藩一向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在致诸弟的信中反复提到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的方法。

教育儿子和兄弟子侄读书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学,坚持早起,拥有恒心。

在讲到怎样读书时,他在一封信中写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看天,皆无识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他勉励兄弟自立课程,还为他们设立了课程表,从早到晚,从读到写,从史到经,从读书到修身养性,详细至极。

很多人让孩子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走上仕途,但曾国藩却不愿孩子做官。

他在写给儿子纪鸿的信中曰:“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很多人家长让孩子读书是为了让孩子通过考试入“仕途”,为自己和家人长脸面,谋福利。

殊不知,我们的读书理念培养出了很多有文化没有教养的自私自利的人,只注重学习分数忽略做人的教育使很多孩子丧失了自我约束的能力,不能不说这已经成为社会的悲哀。

待人帮助邻里族人是曾氏家族的传统门风。

尽管曾国藩在京生活曾一度很窘迫,靠借钱度日过年,但仍旧寄钱给族人以资助。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精选5篇)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精选5篇)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精选5篇)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精选5篇)《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和清朝社会末期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继桐城派之后,溯源经史,别立湘乡派,行文镇定,形式自由,于点点滴滴的真实生活中见真情、蕴良知,充分体现了他“道德*冠冕一代”的称誉。

下面就是整理的读《曾国藩家书》有感5篇,希望大家喜欢。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篇1】好书带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

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共收录曾国藩家书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国藩家书》不仅是书信,也是一位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更是一位胸中含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与此同时,它也是研究曾国藩和清朝社会末期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继桐城派之后,溯源经史,别立湘乡派,行文镇定,形式自由,于点点滴滴的真实生活中见真情、蕴良知,充分体现了他“道德*冠冕一代”的称誉。

《曾国藩家书》曾被媒体誉为“一位伟大思想者对世道之心的如入微体察、一位卓越谋略家对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

”是为人处世之典范,齐家教育之真言,为官从政之精髓,治国安邦之旗帜,在当今时代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还记得在《致沅弟——做人须要有恒心》这封信中,曾国藩针对弟弟所说的“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谈了自己的体会。

首先,他反对弟弟的这种态度,认为但凡做一件事,就必须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件事上,而且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接着,曾国藩又通过检讨自己说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提出“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的观点,警告弟弟一定要以之为戒,不能重蹈覆辙。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曾国藩,一位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风云人物,其所建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闲暇之余,我仔细欣赏了《曾国藩家书》,只憾才疏学浅,未能完全理解书中的思想精髓,但曾公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国之栋梁,家之支柱”,心中不知不觉中涌起了敬意,感触颇深。

《曾国藩家书》收录其从年轻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较有代表性的家书,分为修身、劝学、治家等部分。

由于是家书,宦海沉浮中的曾公对亲人眷属敞开心扉,或言人生感悟,或抒心事衷曲,或阐伦理纲常;言之凿凿,情之绵绵。

家书是一面镜子,真实折射出了曾公复杂的内心世界,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而面对当今社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家书中劝学、修身等思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百行孝为先”,由此派生出“悌”和“友”,曾公的家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对父母的孝心。

“盖父亲以其所知者尽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尽数诸弟,是大不孝者也。

”他认为对父母的孝道,作为长子,应该承担起教育诸弟,养育孩子的责任。

在信息很不发达的那个年代,他信守对父母的诺言,时时不忘作为哥哥的家庭责任,无论公务多么繁忙,远隔千里给亲人送去精神食粮,用频繁的家书勉励弟弟们劝学思齐,对长辈要敬爱兼至,平辈之间要和睦相处,在晚辈面前要做出榜样,人人恪守和、勤、敬三字,殷切希望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

曾公用行动实现了他的承诺,着实让人敬佩。

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是做人之根本。

反观当下,恶意碰瓷、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事件屡见不鲜,对社会的诚信敲响警钟,我们在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是否该反思有无丢失做人之根本呢?曾公认为唯读书可变化气质,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

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讲道“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9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9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9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9篇(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以供借鉴。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精选10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精选10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精选10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精选10篇)曾国藩的家书读后感1中国文人所敬仰之人被称之为圣贤,这也是先贤们所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一代代人不断努力,但成为圣贤的人屈指可数,可见成果之难,曾国藩也是其中之一,从他的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不断追求的精神。

圣贤者,首先为圣,圣者就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状态,曾国藩也就是不断追求这种状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品德,日日省乎己,向着完人不断地努力,纵欲的自责,自满则自遣,在不断地自省中,曾国藩他谨言慎行,孝顺父母,疼爱弟兄,为儒林人士的楷模和典范。

其次,圣贤者,贤者也,贤者,学识渊博,能力超群。

曾国藩在严于律己的同时,在为官上也是做到了极致,他在清政府、外国人、太平军之间周旋,屡败而屡战,遇挫则愈强,提拔了诸如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重臣,推动的洋务运动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为贤者。

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即使是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曾国藩身上的许多优点尤值得现代的我们认真的领会和学习。

曾国藩的家书读后感2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交友类等10大类。

曾国藩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述人生理想和道德修养。

他每日记日记,将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记于当天的日记里,对自己的错失,毫不留情,并且还和好友互相传看,以达到监督的作用。

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警醒世人的作用。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3篇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3篇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3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

湖南湘乡人。

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治理湘军、洋务运动)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天津教案、镇压太平天国)。

作为汉族人,他能在满清的统治下官至一品,同时言、行、德又为后人所传颂。

因此,作为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物,他的思想和学识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其中《曾国藩家书》作为其代表作,与《傅雷家书》、《一生忠告》并称三大家书。

《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

修身篇中:“凡人作事,便须全部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忧为用。

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通,行得通也”劝学篇中:“盖世人读书,第一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交友篇中:“凡事皆贵之,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涂以扩其只,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当然,曾国藩是功还是过,后人如何评价,历史终究是客观和公正的。

正如丘吉尔所说:“建筑师造就了建筑物,建筑造就了建筑师。

”对于曾国藩,历史造就了曾国藩,曾国藩也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2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

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

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

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2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我很早以前就想读读《曾国藩家书》,但总是因为一些事而搁浅,这次的党员读书活动,我终于得以静下心来阅读。

曾国藩生前毁誉参半,他是“中兴第一名臣”,但也顶着“卖国贼”的恶名。

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也在“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开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背负骂名。

但他也成就了“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的美名……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特别是对曾国藩这样的学识很高的人物,是绝不能妄下评语的。

《曾国藩家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修身、齐家、为学、治军、政事、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养生等各个领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的反应。

本书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

透过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我们可以得知其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及其面临家事、人事、军事、国事等大小问题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

在很多的书信中都,曾国藩更是总结了自己的得意与失落,用自己的经验教育诸兄弟,特别是曾国藩对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为现代父母教导子女、树立良好家,教的绝佳典范。

读《曾国藩的家书》,不难联想到现在的教育。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问题也不容我们回避和粉饰。

我们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现在的社会、家庭也为孩子的教育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金钱,孩子们不堪学习重负也成为普遍社会现象。

但教育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信仰缺失、极度自我、道德沦丧、浮躁空虚等,教育问题不荣乐观。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是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亲。

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他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家书》读书心得
公主岭市xx中心小学校xx
《曾国藩家书》内容主要是曾国藩在外地做官时,写给家人的信。

说到曾国藩,很多人都有所耳闻,有的人对他也有些了解。

曾国藩是我国清朝晚期的大臣,他出生在嘉庆16年,也就是1811年,道光13年,他22岁考中进士,37岁任礼部侍郎,官居二品。

后来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授武英殿大学士,官居一品。

曾国藩所处的年代是清王朝由乾隆盛世转为没落、衰败的时期。

这个时候,由于政府腐败、官员贪污,致使百姓生活困苦,民不廖生。

国内各地不断发生农民起义,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太平天国运动,差一点就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同时,还发生了鸦片战争。

这时的清政府,真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但是,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努力,一度出现了“同治中兴”局面,使即将灭亡的清王朝又延续了几十年。

近代以来,曾国藩被政界奉为“官场楷模”,有人说: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毛泽东对曾国藩倾服备至,他曾说过:
“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是为吾人之师资。

”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黄埔军校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

曾国藩是一个汉族人,清朝政府选择官员时,是压制汉人的。

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可见,他是很有能力的。

曾国藩一生为人正直,对朝廷忠心耿耿,为官清廉,重视理学,勤奋好学,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

曾国藩是两榜进士出身,学识渊博,爱写文章,也爱写家信。

据说他的家信有1400多篇。

我读的这本《曾国藩家书》有460篇,是从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到同治五年八月初十日的25年间的家书。

由于是写给家人的信,文章中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细腻。

信中内容涵盖丰富,应有尽有。

比如:
有如何克服人性的弱点,培养与众不同的气质,处理人际关系,持家劝学,养生之道,为官从政之道,战略意识的培养等等方面。

意义深刻,读来扣人心弦。

在他的家信中,经常提到的就是他对兄弟和儿子们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他写到“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敬德之事,以图吾典所生。

”就是通过读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道德高尚的人。

“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就是要有专业特长,能够立足社会,有生存有本领。

xx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他说: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可变气质。

”在说到要怎样读书时,他在信中讲到“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学问不尽,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观海,如井蛙之看天,皆无识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他在给弟弟们的信中特意强调读书要有恒心,他写到“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然,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贴百字,抄写百字,看书至少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

”他的这段话,一再强调学习中坚持的重要性。

他说自己做官以来,尽管事务繁忙,但他从未放弃读书自学。

他要求弟弟们要将每月习作寄来检查、批阅。

足见曾国藩注重学问,关注弟弟们的学业。

曾国藩是科举出身,取得功名。

但他对弟弟们说:
“吾所望于诸弟,不在科名之有无。

第一则孝悌为瑞,其次则文章不朽,勿徒汲汲于进学也。

”曾国藩深知科举的艰辛和官场的险恶。

他希望弟弟们不要在乎有没有科举的功名,他要求弟弟们端正自己的行为。

文章能流传千古,有远大的志向,不要执着于功名。

曾国藩给儿子的信中写到“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能够处约,此君子也。

”也就是曾国藩也不愿他的儿子做官,要成为读书明理的君子。

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大儿子曾纪泽学问很高。

曾纪泽对曾国藩说不想参加科举考试,曾国藩就同意了。

后来,曾纪泽学习洋学,也就是外国知识、外国语言。

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外交家,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曾家后来出了几代的名人。

曾国藩爱写家书,也希望家人经常写信给他。

在他的家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这来源于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积淀。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我们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封和信纸。

但无论如何方便、快捷,心底总觉得缺少了一些感觉。

读了《曾国藩家书》使我感受到,维系亲情和友情的纽带,不是功名利禄,而是人们内心中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