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融合技术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信息融合技术在图像融合中的应用
信息融合技术在图像融合中的应用摘要:图像信息融合能够以软件手段把对同一目标或场景的不同图像综合成对同一目标或场景的全面、准确的描述, 它在医学、遥感、军事等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良好的图像融合方法能够为后续的计算机自动化处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介绍了图像融合的概念和层次划分,并重点分析了图像融合中所用到的信息融合方法。
关键词:信息融合,图像融合1.引言军事、医学、自然资源勘探、海洋资源管理、环境和土地利用管理、地形地貌分析、生物学等的应用需求有力地刺激了图像处理和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
医学上, 图像融合技术被用来诊疗和制定手术方案。
商业和情报部门用图像融合技术来对旧照片、录像带进行恢复、转换等处理。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 获取遥感数据的手段越来越丰富, 各种传感器获得的影像数据在同一地区形成影像金字塔, 图像融合技术实现多源数据的优势互补, 为提高这些数据的利用效益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星载遥感用于地图绘制、多光谱、高光谱分析、数据的可视化处理、数字地球建设等, 图像融合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2. 图像融合的概念图像融合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综合多个源图像信息的图像处理技术。
所谓多源图像融合是对多个传感器采集到的关于同一场景或目标的多个源图像进行适当的融合处理, 以获取对同一场景的更为准确、更为全面、更为可靠的图像描述。
图像是二维信号, 图像融合技术是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因此,图像融合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具有共同的优点。
通过图像融合可以强化图像中的有用信息、增加图像理解的可靠性、获得更为精确的结果, 使系统变得更加实用。
同时,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例如,可以增加置信度、减少模糊性、改善分类性能等。
目前, 将图像融合技术应用于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种:(1) 增加图像中有用信息的含量,改善图像的清晰度, 增强在单一传感器图像中无法看见/ 看清的某些特性;(2) 改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增加光谱信息的含量, 为改善检测/ 分类/理解/ 识别性能获取补充的图像信息;(3) 通过不同时刻的图像序列融合来检测场景/ 目标的变化情况;(4) 通过融合多个二维图像产生具有立体视觉的三维图像, 可用于三维重建或立体摄影、测量等;(5) 利用来自其它传感器的图像来替代/ 弥补某一传感器图像中的丢失/ 故障信息。
多模态图像融合的算法与应用
多模态图像融合的算法与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模态图像成为了现代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多模态图像指的是不同传感器或不同特征提取方式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更加丰富的信息,且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
多模态图像融合的算法则是将这些数据整合并融合在一起,以提高图像处理的精确度和效率。
一、多模态图像融合的算法1. 融合模型多模态图像的融合一般采用融合模型进行处理。
常见的融合模型包括基于权重的融合模型、基于特征的融合模型、基于扩展融合模型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权重的融合模型。
基于权重的融合模型是指对于每个图像数据,给它分配不同的权重,再将不同权重的图像进行线性加权平均,以完成多模态图像的融合。
2. 数据融合多模态数据融合则是将多个数据源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数据融合的过程包括仿射变换、变换完备性和选择合适的融合规则等。
仿射变换的作用是尽可能地将不同数据进行标准化,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变换完备性进行数据融合。
当然,在选择合适的融合规则时,也要考虑每种数据的特性以及重要性。
二、多模态图像融合的应用1. 监控领域在监控领域,多模态图像融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图像处理和识别的准确度。
通过将不同摄像头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融合,可以形成更为全面且丰富的图像信息,使得对于类似目标的识别更加准确。
2.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多模态图像融合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疾病。
例如,在乳腺癌诊断中,多模态图像融合可以将不同的乳腺检查方法进行整合,形成更为精准和准确的诊断结果。
3. 自动驾驶领域在自动驾驶领域,多模态图像融合可以协助车辆感知环境。
通过利用不同传感器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可以更加全面地感知路面、交通和气候等条件,从而更加精准地掌控汽车行驶。
总之,多模态图像融合的算法和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多模态图像融合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综述--课程论文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论文题目: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综述1 绪论1.1数字图像处理简介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
数字图像处理的早期应用是对宇宙飞船发回的图像所进行的各种处理。
到了70年代,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迅速从宇航领域扩展到生物医学、信息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工业、农业、国防、教育、艺术等各个领域与行业,对经济、军事、文化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1.2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特点1)处理信息量很大。
数字图像处理的信息大多是二维信息,处理信息量很大。
如一幅256×256低分辨率黑白图像,要求约64kbit的数据量;对高分辨率彩色512×512图像,则要求768kbit数据量;如果要处理30帧/秒的电视图像序列,则每秒要求500kbit~22.5Mbit数据量。
因此对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存储容量等要求较高。
2)占用频带较宽。
数字图像处理占用的频带较宽。
与语言信息相比,占用的频带要大几个数量级。
如电视图像的带宽约5.6MHz,而语音带宽仅为4kHz左右。
所以在成像、传输、存储、处理、显示等各个环节的实现上,技术难度较大,成本亦高,这就对频带压缩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
3)各像素相关性大。
数字图像中各个像素是不独立的,其相关性大。
在图像画面上,经常有很多像素有相同或接近的灰度。
就电视画面而言,同一行中相邻两个像素或相邻两行间的像素,其相关系数可达0.9以上,而相邻两帧之间的相关性比帧内相关性一般说还要大些。
因此,图像处理中信息压缩的潜力很大。
4)无法复现三维景物的全部几何信息。
由于图像是三维景物的二维投影,一幅图象本身不具备复现三维景物的全部几何信息的能力,很显然三维景物背后部分信息在二维图像画面上是反映不出来的。
因此,要分析和理解三维景物必须作合适的假定或附加新的测量,例如双目图像或多视点图像。
在理解三维景物时需要知识导引,这也是人工智能中正在致力解决的知识工程问题。
人工智能与数字媒体技术的融合应用
人工智能与数字媒体技术的融合应用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AI)和数字媒体技术作为其中的两大关键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相互融合,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数字媒体技术涵盖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处理和传播手段,而人工智能则为这些信息的生成、分析和优化提供了强大的智能支持。
这种融合不仅改变了数字媒体的创作和传播方式,还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在图像和视频处理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图像处理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
例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图像识别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分类图像中的物体、人物和场景。
这在安防监控、自动驾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修复和增强技术,可以让老旧的照片或画质不佳的视频恢复清晰、鲜艳,为文化遗产保护和影视制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音频处理领域,人工智能也有出色的表现。
语音识别技术让人们能够通过语音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实现语音控制、语音输入等功能。
语音合成技术则能够生成自然流畅的语音,应用于有声读物、智能客服等场景。
此外,通过对音频数据的分析,人工智能还可以实现音乐推荐、音效生成等创新应用。
数字媒体内容的创作是人工智能与数字媒体技术融合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借助人工智能,创作者能够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工具。
例如,一些智能写作辅助工具可以根据给定的主题和关键词,生成文章的框架、提供相关的素材和参考,帮助作者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在视觉艺术创作中,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和动画能够为艺术家提供新的创意和思路。
而且,通过对大量优秀作品的学习,人工智能还可以模拟出特定风格的艺术作品,为创意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数字媒体的传播和分发方面,人工智能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个性化推荐系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历史、兴趣爱好等数据,为用户精准推荐符合其需求的数字媒体内容。
这不仅提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也增加了用户对平台的满意度和粘性。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用于优化广告投放,提高广告的效果和转化率。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多传感器融合实现技术研究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多传感器融合实现技术研究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处理,从中提取出所需的信息或进行特定的处理。
而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讨论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多传感器融合实现技术研究。
一、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概念传感器是指能够获取某一特定信息的探测器。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是指利用多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利用处理技术,将这些数据进行集成和整合,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常常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和更加完整的信息。
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多传感器融合中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其中的特定信息,并将其与其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
具体地说,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多传感器融合中可以有以下应用:1. 图像配准不同传感器采集的图像往往具有不同的姿态和视角,因此需要将它们进行配准,以使得它们可以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比较和融合。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不同传感器采集的图像进行配准,从而得到高质量的融合结果。
2. 特征提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不同传感器采集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寻找出其中的共性和差异。
通过合理的特征提取算法,可以获得准确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数据融合。
3. 数据融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将不同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具体地说,可以使用基于贝叶斯理论和卡尔曼滤波器等方法,对多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并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三、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多传感器融合中的应用案例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多传感器融合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举出几个应用案例来说明。
1. 构建三维模型利用不同传感器采集的图像和数据,可以构建出准确的三维模型。
比如说,在建筑领域,可以利用激光雷达和相机多传感器信息,快速构建出高精度的三维模型。
多模态学习与信息融合在图像检测中的应用
多模态学习与信息融合在图像检测中的应用第一章:引言(300字)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图像检测技术逐渐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传统的图像检测方法主要基于单一模态的信息,只能通过图像进行检测和识别。
然而,单一模态的信息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有些目标在图像中不明显或者被遮挡,单个模态的信息可能无法准确检测和识别这些目标。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多模态学习与信息融合技术被引入到图像检测中,通过融合不同模态的信息,提高了目标检测和识别的性能和准确性。
第二章:多模态学习的基础(600字)多模态学习是一种通过融合来自不同模态的数据和信息来实现更全面、准确的学习和推断的方法。
在图像检测中,常用的模态包括语音、文本和图像等。
多模态学习通过同时对多个模态的数据进行学习,可以获得不同角度和不同维度的信息。
多模态学习算法通常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型训练等步骤。
数据预处理是多模态学习的第一步,包括对不同模态数据的预处理和归一化。
例如,在图像检测中,可以对图像进行裁剪、缩放和灰度化等处理,使其适合于后续的特征提取和模型训练。
特征提取是多模态学习的关键步骤,它旨在从不同模态的数据中提取有代表性的特征。
对于图像数据,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特征金字塔网络(FPN)和区域卷积神经网络(R-CNN)等。
对于其他模态的数据,也可以使用相应的特征提取方法。
特征提取后,可以得到多个不同模态的特征向量,将其送入模型训练。
模型训练是多模态学习的最后一步,目的是通过融合不同模态的特征向量,建立一个综合多模态信息的模型。
常用的模型包括混合模型、多任务学习模型和联合训练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从而实现目标检测和识别的任务。
第三章:信息融合的方法(900字)信息融合是多模态学习中的关键环节,它旨在有效地结合不同模态的信息,提高图像检测的性能和准确性。
常用的信息融合方法包括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和知识融合等。
图像处理中的多特征融合与目标识别技术研究
图像处理中的多特征融合与目标识别技术研究摘要:图像处理技术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多特征融合与目标识别是图像处理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多特征融合的意义、目标识别技术以及融合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探讨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引言图像处理技术是指对图像进行优化、重建、分割、特征提取等处理的一系列方法和算法。
随着数字图像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多特征融合与目标识别技术则是图像处理技术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2. 多特征融合的意义多特征融合是指将图像中的多个特征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以提高图像处理和目标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在图像处理中,多特征融合的意义主要包括:1. 提高特征的鲁棒性:通过融合不同特征,可以弥补某些特征的不足,提高特征的鲁棒性,从而提高目标识别的准确性。
2. 丰富图像的表达能力:不同特征可以从不同层面对图像进行描述,通过融合多个特征,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展示图像的信息。
3. 降低特征维度:某些特征可能具有高维度的问题,通过融合不同特征,可以将特征维度降低到更合理的范围内,减少计算量和存储空间。
3. 目标识别技术目标识别是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其目标是在图像中准确地识别和定位特定的目标。
目标识别技术与多特征融合密切相关,常用的目标识别技术包括:1. 特征提取与描述:通过提取和描述图像中的局部特征,如边缘、纹理、颜色等,以实现对目标的识别和描述。
2. 分类器设计与训练:通过训练分类器,将提取到的特征与目标进行匹配和分类,以实现目标的识别和分类。
3. 目标定位与跟踪:在识别目标的基础上,对目标进行定位和跟踪,以实现对目标位置的精确定位和实时跟踪。
4. 多特征融合的方法多特征融合的方法主要包括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两种。
1. 特征级融合:将不同特征进行有效组合,得到新的特征向量表示图像,常用的特征级融合方法包括加权求和、特征连接、特征映射等。
如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多视角图像融合
如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多视角图像融合图像融合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能够将多个视角的图像信息融合为一个更为准确和完整的图像。
图像融合技术在许多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航空航天、地质勘探、医学影像等。
其中,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多视角图像融合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多视角图像融合。
多视角图像融合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多幅图像进行配准和融合,从而得到更为准确和全面的图像信息。
图像配准是指将多幅图像进行对齐,使得它们在相对位置和尺度上保持一致。
图像融合是指将多幅配准后的图像进行加权或融合,得到一幅综合的图像。
下面将逐步介绍多视角图像融合的具体过程。
第一步是图像配准。
图像配准可以采用特征点匹配的方法,通过检测图像中的特征点,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常用的特征点包括角点、斑点、边缘等。
一旦找到了特征点的对应关系,就可以通过应用几何变换,如仿射变换或投影变换,将图像进行对齐。
图像对齐后,它们的尺度、旋转和平移关系将一致,为后续的图像融合奠定基础。
第二步是图像融合。
在图像融合过程中,可以采用像素级融合或特征级融合的方法。
像素级融合是指通过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颜色等属性,使得它们在空间上平滑过渡,并融合为一幅全新的图像。
常用的像素级融合方法包括加权平均、Laplace金字塔融合和小波变换融合等。
特征级融合是指将图像中的特征提取出来,再进行融合。
常用的特征级融合方法包括特征加权融合、特征匹配融合和特征拼接融合等。
在进行图像融合时,还需要考虑到图像质量的评估和优化。
图像质量评估是指通过一些客观的指标,如均方误差、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指标等,对融合后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融合过程进行优化,以得到更好的图像融合效果。
除了基本的图像处理技术,还有一些高级的技术可以用于多视角图像融合。
例如,通过深度学习方法,可以学习图像的特征表示和融合权重,以得到更准确和自然的图像融合结果。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案例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案例随着计算机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它带来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也日益广泛。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主要是针对数字图像进行操作、处理、重构或改变其特征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图像信息,能够应用于医学、科研、安全等众多领域中,本文将重点讲述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案例。
一、医学领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可以用于体成像、诊断、治疗等方面。
例如,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就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对数字影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医生诊断率,降低错误率,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二、科研领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在材料学领域,这种技术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便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材料的性能优劣。
此外,在天文学、地质学等领域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图像的处理、分析及识别等方面,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探索未知领域,促进科学发展。
三、安全防护领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安全防护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在视频监控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用于目标追踪、行为分析、图像识别等方面,提高安全性、管理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此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用于身份识别和信息加密等方面,保障个人隐私和社会安全。
四、娱乐艺术领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娱乐艺术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影视制作领域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效果制作、特技合成等手段,实现画面特效的创新与打造,为影片增色添彩。
此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用于游戏设计、动画绘制等方面,给人们带来视觉与认知上的享受。
总之,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一个极具实用性的技术,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并加工图像信息,提高人们处理信息的精度和效率,为各领域的发展和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是一个长期而且具有广阔空间的领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一定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与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与应用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图像融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图像融合技术可以将多幅图像融合成一幅图像,从而得到更加清晰和准确的图片。
本文将介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融合算法的研究情况和应用现状。
一、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融合中的应用图像融合技术已经成为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传统的图像融合方法有PCA、拉普拉斯金字塔等。
这些方法虽然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他们无法很好地处理纹理信息,因此,如何结合多种信息更好地融合图像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算法成功的应用于图像融合领域,不断的推进图像融合的研究进程。
二、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融合中的研究进展1. 基于特征提取的图像融合方法在图像融合中,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自动学习特征,更好地融合多源信息,提高图像的准确度和清晰度。
目前,基于特征提取的图像融合方法已经成为了研究的主流之一。
2. 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GAN)的图像融合方法生成式对抗网络(GAN)是一种深度学习的架构,它包含一个生成器和一个判别器。
在图像融合中,生成器可以根据多幅图像进行学习,从而生成出更加准确和清晰的图像,判别器可以判断生成的图像是否真实。
目前,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GAN)的图像融合方法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融合中的应用案例1.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目标检测与追踪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目标检测和追踪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目标检测和跟踪问题。
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在融合的图像中标出目标的位置,从而更好地实现目标跟踪。
2. 纹理融合技术纹理融合技术可以将两幅具有不同纹理的图像进行融合,从而得到更加富有纹理和清晰的图像。
在工业领域,纹理融合技术可以应用于印刷和纺织等领域。
四、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融合中的应用前景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融合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算法可以更好地处理多源信息,提高图像的准确度和清晰度。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十分常用的技术手段。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对图像进行不同的图像算法操作,使得图像及其特征得到快速、准确、全面的提取和实现。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比如医学、工业制造、机器人、军事等等,下面将具体介绍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
I. 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医学领域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
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对医学影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对人体的分析和诊断能力。
例如,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制定影像分析和测量算法,可以对X射线、MRI和CT等医学成像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提供准确的内部结构信息,进一步推进人类医学研究的发展。
II. 工业制造图像处理技术工业制造领域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另一个广泛应用的领域,它的主要应用包括: 1) 质量控制;2) 生产线分析;3) 错误检测等等。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对工业成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对生产线和零件的识别和检测。
例如,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采用特定的算法对LED芯片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出芯片表面的问题或损坏等问题,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同时,提高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
III. 机器人视觉图像处理技术机器人视觉技术是指让机器人具备“看”和“识别”的能力,这一技术需要机器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在获取的信息上进行特征提取、识别、分类等操作,从而使得机器人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自主地完成指定任务。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机器人视觉图像处理技术的重要支持技术。
例如,许多机器人在执行不同任务时,往往需要对环境中的情况进行实时拍摄和分析,从而保证机器人任务的完成。
IV. 建筑监控图像处理技术现代城市中的监控摄像头等安防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也在这一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建筑监控系统中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事件检测、目标识别、物体跟踪等操作。
浅析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融媒体时代的应用
浅析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融媒体时代的应用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和信息发展十分快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使用越来越普遍。
融媒体时代下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获取信息,在新媒体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而融媒体时代下人们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传媒手段组合的方式获取信息,渠道更加宽阔、方法更加多样。
伴随着融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也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融媒体时代;应用引言图像处理技术一般分为两大类:模拟图像处理和数字图像处理。
模拟图像处理包括光学处理和电子处理,如照相、遥感图像处理、电视信号处理等。
数字图像处理一般都用计算机处理或实时的硬件处理,其优点是处理精度高,处理内容丰富,可进行复杂的非线性处理,有灵活的变通能力。
所运用到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几何处理技术、图像增强处理技术、参数处理技术、图像复原处理技术、图像编码处理技术、图像重建处理技术以及图像识别处理技术。
图像处理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涉及领域众多,可以显著提升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1图像处理技术概述1.1图像处理技术定义图像处理技术主要是把模拟图像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而后应用计算机技术将数字信号精准处理,对数字图像开展平移、压缩、增强以及平滑的操作方法和技术。
在计算机中,按照颜色和灰度的多少可以将图像分为二值图像、灰度图像、索引图像和真彩色RGB图像4种基本类型。
大多数图像处理软件都支持这4种类型的图像。
1.2图像处理技术分支依照运用的领域有所不同,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划分出较多分支,关键分支包含:(1)图像的数字化运用量化和采样的模式,把模拟图像逐渐变为运用计算机设备处理的数字类别。
(2)图像复原和增强,关键目的在于正常图像内可用性信息将造成的干扰消弱,促使图像变得更为清晰,把其转变成为更适宜的分析模式。
(3)图像编码在保存条件之下,需要在图像实施编码处理,从而对图像的信息进行压缩,以便于对图像进行传输和存储。
多模态数据融合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
多模态数据融合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推广,多模态数据融合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多模态数据融合指的是将不同模态下的数据整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本文将通过介绍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以及融合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多模态数据融合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前景。
一、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基本概念多模态数据融合是指通过将来自不同传感器或不同模态的数据进行融合,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传感器可以是光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
在计算机视觉中,常见的数据模态包括图像、视频、语音等。
多模态数据融合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不同模态的信息优势,克服单模态数据的局限性,提高计算机视觉系统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二、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应用场景1. 视觉与语音融合视觉与语音融合在人机交互、智能助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智能助手中,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可以结合,提供更便捷、智能化的交互方式。
同时,多模态数据融合还可以应用于语音识别的场景,通过结合视频信息和语音信息,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2. 视频与红外融合视频与红外融合可以应用于军事、安防、无人机等领域。
例如,在安防领域,通过将视频信息与红外信息进行融合,可以实现对暗处目标的有效检测和跟踪,提高监控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无人机领域,视频与红外数据的融合可用于实现无人机的自主导航和目标检测等功能。
3. 视觉与深度信息融合视觉与深度信息融合应用广泛,特别是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
通过结合视觉信息和深度信息,可以实现更真实、逼真的虚拟现实体验,提高用户的沉浸感。
同时,视觉与深度信息的融合也可以用于三维重建、物体检测和跟踪等计算机视觉任务。
三、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方法1. 特征融合方法特征融合是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基础,它通过将不同模态下提取的特征进行融合,从而得到更丰富、准确的特征表示。
常见的特征融合方法包括加权求和、特征拼接、特征堆叠等。
多模态图像融合算法及其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
多模态图像融合算法及其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多模态图像融合算法是一种将多个不同模态的图像融合为一个综合性图像的方法。
普通图像融合算法只能处理单一模态的图像,而多模态图像融合算法克服了这一限制,可以有效地提取多个模态图像中的有用信息,从而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在医学影像领域,多模态图像融合算法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治疗规划和手术导航等方面。
首先,介绍多模态图像融合算法的基本原理。
多模态图像融合算法通常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融合和图像重建等步骤。
在图像预处理阶段,对原始图像进行去噪、增强和配准等处理,以确保多模态图像具有相同的尺度和空间位置。
然后,在特征提取阶段,针对不同模态的图像,利用图像处理算法提取出各自的特征。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有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等。
接下来,通过特征融合方法,将提取到的特征进行融合,得到综合性的特征。
最后,利用图像重建方法,将融合后的特征重建为一幅新的图像,该图像综合了多个模态的图像信息。
在医学影像领域,多模态图像融合算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疾病诊断方面,多模态图像融合算法可以综合利用不同模态图像的信息,提高疾病的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脑部影像分析中,结合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等多个模态的图像,可以更精确地定位肿瘤的位置和边缘,从而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其次,在治疗规划方面,多模态图像融合算法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
通过将不同模态图像信息融合,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解剖结构信息,帮助医生确定手术方案和操作路径。
此外,在手术导航中,多模态图像融合算法可以实时融合不同模态图像,帮助医生准确定位手术目标、避免手术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多模态图像融合算法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不同模态图像的特征具有不同的分布和表达方式,如何准确提取和融合这些特征是一个关键问题。
其次,多模态图像的配准问题也是一个挑战,不同模态图像的尺度和位置差异需要通过配准算法进行校正。
数学在像识别与处理中的应用
数学在像识别与处理中的应用数学在图像识别与处理中的应用图像识别与处理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它涉及到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目标检测和图像分类等的算法与技术。
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可以为图像识别与处理提供强大的数学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数学在图像识别与处理中的应用。
一、图像特征提取图像特征提取是图像识别与处理中的核心环节,它通过寻找与图像内容紧密相关的有效特征,从而实现对图像的识别和处理。
数学可以为图像特征提取提供多种算法和技术,如下所示:1.1 尺度空间理论尺度空间理论是图像处理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用于检测和描述图像中不同尺度下的特征。
其中,高斯平滑函数和拉普拉斯算子是尺度空间理论的核心数学工具,它们可以有效地提取图像中的局部特征。
1.2 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分析是一种将信号(如图像)分解为一系列正弦函数(频率)的过程,它可以将图像从空间域转换到频率域。
在图像处理中,傅里叶变换可以用于图像的频域滤波和频域特征提取,例如通过对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后,可以提取出图像中的纹理、边缘等特征。
1.3 离散小波变换离散小波变换是一种多分辨率分析方法,它可以将信号(如图像)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小波系数。
在图像处理中,离散小波变换可用于图像的边缘检测、特征提取和图像压缩等方面。
二、目标检测与识别目标检测与识别是图像识别与处理中的关键问题,它涉及到对图像中的目标进行定位和分类。
数学在目标检测与识别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1 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统计的方法,它通过建立模型来分析和识别图像中的模式。
在目标检测与识别中,模式识别可以用于建立目标的模型,并利用统计学习方法对模型进行训练和分类。
2.2 支持向量机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监督学习方法,它可以在特征空间中构建一个最优的超平面,从而实现对图像目标的分类。
支持向量机在目标检测与识别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2.3 卷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深度学习算法,它可以自动从图像中学习特征,并对目标进行检测和分类。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识别的一种技术。
它可以对图像进行增强、恢复、压缩、特征提取等操作,为电子信息工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应用。
首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清晰度。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光照条件、拍摄设备等因素的限制,拍摄的图像可能存在噪声、模糊等问题。
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我们可以对图像进行去噪、去模糊等操作,提高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使得图像更加逼真、美观。
例如,在医学影像领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X光片、CT扫描等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其次,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可以实现图像的智能分析和识别。
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我们可以对图像中的目标进行自动检测、识别和分类。
例如,在安防领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监控摄像头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实现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功能,提高安全性和便利性。
另外,在自动驾驶领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对道路、交通标志等进行识别和分析,帮助车辆做出智能决策。
此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还可以实现图像的压缩和存储。
随着数字图像的广泛应用,图像的存储和传输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我们可以对图像进行压缩,减少图像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常用的图像压缩算法有JPEG、PNG等。
这些算法通过对图像的编码和解码,实现了对图像信息的高效压缩和恢复。
最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还可以为其他领域提供支持。
例如,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虚拟场景进行渲染和合成,实现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
在娱乐产业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用于电影特效、游戏设计等方面,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论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信息论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信息论是一门研究信息传输、编码和解码的科学理论,其核心概念是信息熵。
信息熵是用来度量信息的不确定性或者随机性的指标,可以用来分析和优化信息传输系统。
在图像处理领域,信息论的方法和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压缩、图像分割和图像恢复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信息论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图像处理算法和系统的影响。
一、图像压缩图像压缩是图像处理中的重要任务,其目标是尽可能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图像数据的存储空间或传输带宽。
信息论为图像压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用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的图像压缩算法是基于熵编码的方法,如哈夫曼编码和算术编码。
这些方法利用信息熵的性质,将图像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像素值用较短的编码表示,而出现频率较低的像素值用较长的编码表示,从而实现对图像数据的高效压缩。
二、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区域或对象的过程,是许多图像处理任务的前提和基础。
信息论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体现在基于邻接熵的分割算法中。
邻接熵反映了邻域像素间的统计关系,通过计算邻接熵可以确定图像中的边界和纹理等特征,从而实现图像的自动分割。
此外,信息论还为图像分割提供了一种衡量分割效果的指标,即互信息。
互信息可以评估分割结果与真实分割之间的一致性,从而帮助选择最佳的分割算法。
三、图像恢复图像恢复是在图像受到噪声、失真或其他损坏因素影响后,通过算法或技术对其进行修复和重建的过程。
信息论在图像恢复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最大似然估计和贝叶斯估计两种方法中。
最大似然估计利用信息熵的最大化原理,通过建立概率模型对图像噪声进行估计和消除;贝叶斯估计利用贝叶斯定理,将先验信息和观测数据相结合,对图像进行恢复和重建。
综上所述,信息论在图像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信息熵、邻接熵、互信息等概念和方法的应用,可以实现图像压缩、图像分割和图像恢复等任务。
信息论为图像处理算法和系统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像识别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图像识别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由于图像数据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单一数据源的图像识别存在一些局限,如噪声干扰、数据缺失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并介绍其原理和优势。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是将来自不同传感器、不同数据源的信息进行集成和融合,以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在图像识别中,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可以将来自不同传感器或不同角度的图像数据进行融合,以获取更完整的图像信息,从而提高图像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可以通过融合具有不同特性的图像数据,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在图像识别任务中,单一数据源的图像往往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导致识别结果不准确。
而通过将多源图像数据进行融合,可以在充分保留各个来源的特点的同时,综合利用不同图像数据的优势,提高识别性能。
例如,在人脸识别中,可以通过融合来自不同角度、不同光照条件下的人脸图像,提高对复杂场景中人脸的识别率。
其次,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可以通过降低数据噪声和提高数据质量,提高图像识别的准确性。
图像数据在采集和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干扰和噪声的影响,从而影响图像识别的效果。
通过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可以从不同的数据源获取多观测结果,通过建模和融合,消除或减少噪声和干扰,提高图像识别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例如,在目标检测任务中,可以通过融合多个传感器产生的不同图像数据,消除或减弱由于光照变化、图像模糊等因素引起的影响,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率。
另外,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还可以提高图像识别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图像识别往往受到场景复杂性、光照变化、姿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识别性能的不稳定。
通过融合多源数据,可以增加图像识别的鲁棒性,使其能够适应多样化的场景和光照条件,提高识别的可靠性。
多模态医学图像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多模态医学图像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图像学已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学图像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医生观察人体内部的情况,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但是,不同类型的医学图像影像可能存在互相补充或者重复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对多模态医学图像进行融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Multimodality Medical Image Fusion, MMIF)技术是指将来自不同物理量数据的医学图像进行融合,以得到更加清晰、全面、详细的信息,提高医生对病情诊断的精度。
不同于传统的单一模态图像,多模态医学图像可以提供不同视角、灰度、分辨率、对比度等特点的信息,因此其医疗影响也愈加广泛。
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技术依赖于现代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技术等领域,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也为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提供了技术保障。
融合技术可以通过在时间、空间、能谱或角度等不同领域进行数据采集,将多个医学图像影像进行组合,使其在整体上具有更加复杂和自然的特性,提高了医学图像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例如,CT和MRI(磁共振成像)图像之间的不同可以结合起来以改善癌细胞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在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图像融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机器学习技术。
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直到找到最优的算法,以提高图像融合的质量和准确性。
例如,可以利用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结构进行图像特征提取,并使用模糊逻辑判断(Fuzzy Logic)方法处理并继续分析整合结果,最终输出合成后的图像。
这类研究不仅丰富了医学图像分析和处理技术的发展,同时为医学检查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
除了对图像进行融合外,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研究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可以将图像融合技术用于提高手术导航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以实现更加精准的手术操作;或者在疾病筛查中使用多模态医学图像进行影像监控,提高观察病情的全面、准确性。
检测自动化系统中的数字图像处理及识别技术
检测自动化系统中的数字图像处理及识别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在检测自动化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医学影像诊断、工业质检、安防监控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数字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在检测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的一种技术。
它包括图像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输出等步骤,主要是对图像进行增强、滤波、分割、特征提取等操作,以实现图像质量的提高、信息的提取和图像内容的理解。
在检测自动化系统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对待检测对象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分析和特征提取,为后续的检测和识别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1. 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数字图像处理的第一步,它主要包括灰度变换、滤波、增强等操作。
在检测自动化系统中,图像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影响检测结果的噪声、平滑图像以及增强待检测对象的特征。
在工业质检中,产品表面可能存在灰尘、划痕等杂质,使用图像预处理技术可以将这些干扰信号尽可能地去除,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图像分析图像分析是数字图像处理的核心环节,它通过提取图像中的特征信息并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待检测对象的定位、分类和识别。
图像分析的方法包括边缘检测、形状分析、纹理分析等,它们可以有效地提取对象的表面特征,为后续的检测和识别提供有力支持。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图像分析可以实现对肿瘤、血管等异常结构的定位和分析,为医生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3.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另一重要环节,它主要是对图像进行信息提取和抽取,以获取与待检测任务相关的特征。
在工业质检中,产品的缺陷往往表现为特定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通过特征提取技术可以将这些特征提取出来,并提供给后续的检测和识别系统。
特征提取的质量和准确性对于最终的检测结果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特征提取的算法和方法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丄 丄 tz _L 丄 tz
丄 丄
16 丄 J_ 丄
L 2_ 4一 2— tL
2
丄
(a )
图1两个3 3平滑(均值)滤波器掩膜
信息融合技术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信息融合技术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门学科,
其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应用于目标识别,
战场监视,自动飞行器导航与控制,机器人,复杂工业过程控制,遥感,医疗诊断,图像处 理,模式识别等领域。
本文通过实际编程实现信息融合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而且改善
了图像获取中由于图像传感器自身差异而带来的误差和噪声, 实现了单一传感器采集到更理
想的图像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融合技术 图像处理 图像融合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图像处理已经随处可见,应用前景广阔。
达到探索宇宙奥秘,小 到家居实用。
很多笔记本配备人脸识别,各种基于图像识别的安防系统,工业生产线等等。
而信息融合技术也因其应用前景广阔,
而备受青睐。
信息融合技术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更是
一大研究趋势。
本文着重讨论信息融合技术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2研究背景
本文使用图像传感器采集图像, 但由于传感器自身精度以及环境光线的影响, 因而获得 的图像质量不是很理想, 故而希望借助信息融合技术来实现对源图像较好的估计, 以期获得 较好更适于后续处理的图像。
3实现方法
3.1平滑线性滤波器
信息融合技术使用的前提条件是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尽可能的接近真是值。
否则进行信
息融合没有意义。
所以在使用采集的图像信息时先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平滑滤波。
平滑线性空间滤波器的输出(响应)是包含在滤波掩膜邻域内像素的简单平均值, 因此
又叫均值滤波器,也属于低通滤波器。
平滑滤波器的概念非常直观。
它用滤波掩膜邻域内像素的平均值来代替这一掩膜内图像 的每一个像素值,这样处理减小了图像灰度的
“尖锐”变化。
由于典型的随机噪声由灰度级
的尖锐变化组成,因此,常见的平滑处理应用就是减噪。
所以均值滤波处理还是存在着不希望的边缘模糊的发面效应。
常用的平滑滤波掩膜有以下几种:
然而由于图像边缘(几乎总是一副图像希望有的特征)
也是由图像尖锐变化带来的特性,
(b)
设图像的像素掩膜为:
图2图像像素掩膜
那么均值滤波后的输出为:
w = (w1 w2 w3 w4 w5 w6 w7 w8 w9) - 9 (公式1) w = (w1 2w2 w3 2w4 4w5 2w6 w7 2w8 w9) -T6 (公式2)公式1是掩膜(a)与图像掩膜的结果,公式2为掩膜(b)与图像掩膜得到的结果。
比较可
以看出掩膜(b)更为重要一些。
这个掩膜叫做加权平均,是指用不同的系数乘以像素,这样,从权值上看,一些像素比另一些像素更为重要。
本实验使用掩膜(a),因为dsp做乘法运算花
费时间多。
3.2使用信息融合技术融合两幅图像
信息融合技术有多种方法,包括卡尔曼滤波,贝叶斯估计,D_S证据理论,模糊论和神
经网络等。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由于要硬件实现,所以算法不能过难。
因而采用加权平均的思想。
通过对滤波平滑后的两幅图像加权平均,最后得到希望的结果。
这个方法的难点在于合理选择两幅图像的权值,这就要对两幅图像进行更深层次的识别,可以采集多幅图像取平均,这样得到的图像更为接近真实情况。
4实验结果
4.1图像获取
由于整个系统运行的平台是dsp,所以采集的是灰度图像,而且图像的像素不能过大,太大则会超过dsp芯片本省的片上存储器容量。
故采集的图像尺寸为100 95 256像素。
采集的图像是使用标准的BMP格式图像,BMP( Bitmap-File )文件是Windows采用的
图形文件格式,bmp图像文件由文件头、文件信息头、调色板和图像数据组成。
文件头14个字节,由文件头可以获得该文件的类型、大小及第1个像素的偏移地址。
文件信息共40字节,调色板是由256色4组成的。
所以图像内容是由14+40+1024=1078字节开始读取的。
Bmp图像数据是按逆序存储的,即数据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读取。
因此常采用顺序读取,逆序显示的方法。
本实验用程序将图像读入dsp中,进行后续处理。
C语言读取文件的程序
如下:
void readimage( un sig ned char *pimage,char *file name,i nt w,i nt h) {
int j;
un sig ned char *pwork;
FILE *fp;
if(fp=fope n(file name,"rb"))
{ fseek(fp,1078L,SEEK_SET);
pwork=pimage+(h-1)*w; //bmp 数据按逆序存储
for(j=0;j<h;j++,pwork_=w)
{
fread(pwork,w,1,fp);
}
fclose(fp);
}
}
图3采集的原始图像(带噪声) 图4经过滤波掩膜(a)后的滤波效果图
4.2图像滤波
由于这幅图像混有较大的低频噪声,因而对其进行平滑线性滤波,采用前面所述的滤波
掩膜(a),滤波后的结果如图4所示。
可以看出经过图像滤波处理的图像相比于原图噪声小了很多,但是由于平滑线性滤波器(又称均值滤波)的原理,即用掩膜邻域内的像素均值来代替这个像素域中的每一个像素值,防止图像灰度的“尖锐”变化。
必然会导致图像模糊,边界不清楚。
4.3图像融合结果
融合采用简单的加权平均融合算法。
因为这种算法运算量不至特别复杂,能够硬件实现,而且也能得到较好的结果,因此选用加权平均的算法。
采集下一幅图像,如图5所示
由于图5采集的图像较之图3采集的图像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节省软件成本,直接使
用图5采集的图像和图1经过滤波后的图像图4进行融合,为了方便说明,图5叫做A图,图4叫做B 图。
采用不同的权值得到不同的结果。
图6为A 0.5 B 0.5时的融合结果。
可以看来比图3和图5任何一个图像效果都要好。
图7为A 0.3 B 0.7时的融合结果。
图8为A 0.4 B 0.6时的融合结果。
图9 为A 0.7 B 0.3时的融合结果。
图10为A 0.8 B 0.2时的融合结果。
图5采集的第二幅图像图6权值为0.5时的图像的融合结果
图7 A 0.3 B 0.7时的融合结果图8 A 0.4 B 0.6时的融合结果
图9 A 0.7 B 0.3时的融合结果图10 A 0.8 B 0.2时的融合结果显然,相比原始输入图像,融合后的结果越来越接近真实值。
由于原来图像的任一个。
5结论
实现了由两幅不理想的图像融合出较为理想的图像。
在做的过程中发现,融合的结果与权重的大小有关,而权重大小又依赖于得到图像的精确度,因而从源头上解决图像采集的
精度是一个办法。
其次要采用更加有效的融合算法。
本实验采用的融合算法过于简单,因而也制约着融合结果。
作为要硬件实现的算法,在计算量上的简介程度决定着其的适用范围,从仿真中明显能表现出算法运行所需的时间长短。
因此寻找更优化更简洁计算量更小的算法
也是解决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冈萨雷斯•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91~105.
[2] 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1~130.
[3] 文贡坚,王润生• 一种稳健的直线提取算法[J].软件学报,2001,11(11):1660-1665.
[4] 陈亮,丁国辉,郭雷•基于直方图互确认的图像阈值化分割[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1,1(30):80~84.
⑸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85~214.
⑹王雪梅•基于改进的提升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J].2012,2(29):237~240.
[7] 李军,吴洁明• 一种改进图像拼接算法的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2,2(29):273~276.
[8] 王巍,刘瑶,安友伟,冯世娟,王岳生•基于小波变换的红外图像融合算法研究[J].光电技
术应用,2011,1(33):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