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说课稿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说课稿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主要阐述了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强调仁义礼智是人本身所固有的,只要努力去培养和扩充,就能拥有这些美好的品德。

这篇文章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文章的论证逻辑严密,语言简洁有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议论文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是对于先秦诸子的思想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高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存在一定的困惑和迷茫。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孟子的“性善论”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解孟子“性善论”的基本观点,学习孟子严密的论证逻辑和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翻译、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孟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正义之感、礼仪之识和智慧之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孟子“性善论”的基本观点和论证方法。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案第一章:仁的解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仁的概念和内涵。

培养学生对仁的认同和实践。

1.2 教学内容:仁的定义和含义。

仁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仁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仁的思考。

1.3.2 讲解:详细讲解仁的定义和内涵,引用相关的经典文献。

1.3.3 讨论:分组讨论仁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分享个人的理解和经验。

1.3.4 总结:总结仁的重要性和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仁。

第二章:义的探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义的概念和内涵。

培养学生对义的认同和实践。

2.2 教学内容:义的定义和含义。

义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3 教学步骤:2.3.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义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义的思考。

2.3.2 讲解:详细讲解义的概念和内涵,引用相关的经典文献。

2.3.3 讨论:分组讨论义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分享个人的理解和经验。

2.3.4 总结:总结义的重要性和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义。

第三章:礼的讲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礼的概念和内涵。

培养学生对礼的认同和实践。

3.2 教学内容:礼的定义和含义。

礼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3 教学步骤:3.3.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礼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礼的思考。

3.3.2 讲解:详细讲解礼的概念和内涵,引用相关的经典文献。

3.3.3 讨论:分组讨论礼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分享个人的理解和经验。

3.3.4 总结:总结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礼。

第四章:智的探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智的概念和内涵。

培养学生对智的认同和实践。

4.2 教学内容:智的定义和含义。

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3.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智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智的思考。

4.3.2 讲解:详细讲解智的概念和内涵,引用相关的经典文献。

4.3.3 讨论:分组讨论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分享个人的理解和经验。

4.3.4 总结:总结智的重要性和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智。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案第一章:仁的内涵与实践1.1 教学目标1. 了解仁的定义和内涵;2.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仁爱之道;3. 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

1.2 教学内容1. 仁的定义和内涵;2. 仁爱的实践方法;3. 培养仁爱之心的途径。

1.3 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仁的定义和内涵;2. 实践: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仁爱之道;第二章:义的内涵与实践2.1 教学目标1. 了解义的定义和内涵;2.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义之道;3.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2.2 教学内容1. 义的定义和内涵;2. 正义的实践方法;3. 培养正义感的途径。

2.3 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义的定义和内涵;2. 实践: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义之道;第三章:礼的内涵与实践3.1 教学目标1. 了解礼的定义和内涵;2.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仪;3. 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

3.2 教学内容1. 礼的定义和内涵;2. 礼仪的实践方法;3. 培养礼仪素养的途径。

3.3 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礼的定义和内涵;2. 实践: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仪;第四章:智的内涵与实践4.1 教学目标1. 了解智的定义和内涵;2.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智慧;3. 培养学生的智慧品质。

4.2 教学内容1. 智的定义和内涵;2. 智慧的实践方法;3. 培养智慧品质的途径。

4.3 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智的定义和内涵;2. 实践: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智慧;第五章:五行相生相克与人的性格特点5.1 教学目标1. 了解五行的定义和相生相克关系;2. 分析五行与人的性格特点的关联;3.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5.2 教学内容1. 五行的定义和相生相克关系;2. 五行与人的性格特点的关联;3. 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方法。

5.3 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五行的定义和相生相克关系;2. 分析:分组讨论五行与人的性格特点的关联;3. 实践: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分享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经验。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一、教学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选读的最后一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学习要求总体上与学习其他“诸子散文”一样,还是三点:一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二是把握思想观点,三是学习说理方法。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1、齐读课文,纠正读误,再齐读。

2、请同学们根据自读对不懂的词句进行质疑,师生讨论,共同释疑。

3、老师向同学们质疑,师生讨论,依次释疑:①、课题中“我固有之”的“我”和“固”应如何理解?②、课文开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之中的“不忍人之心”应如何理解?③、“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与“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中的两个“所以”的意思是否一样?④、“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中的“要”和“乡党”该怎样理解?⑤、“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中的“扩而充之”应如何理解?⑥、第4段中“乐莫大焉”和“求仁莫近焉”中的“莫”和“焉”该怎样理解?(三)、齐读第1段选文,讨论研究问题:1、从课文所选的6段选文来看,课题就是全篇所阐发的中心,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本来就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而且它就好像每个人都有四肢一样。

那么,孟子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或者说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引出这个中心的?——首先是运用了层进式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

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会有“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的“羞惡之心”;因而也就会有“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设计(2024)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设计(2024)

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 不抄袭、不剽窃;
学生是否能够认真对待作业中 的每一个问题,积极思考和探 索。
22
期末考试评价
考试内容是否涵盖本 课程所有重要知识点 ;
考试成绩是否能够客 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的学习成果。
2024/1/30
考试难度是否适中, 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 学习水平;
23
06
教学效果反思与改进
和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
28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在课后提供辅导和答疑服务,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帮助。
2024/1/30
针对课堂时间有限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减少不必要的 讲解和讨论。
29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2024/1/30
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认为什么 是仁义礼智?”,“这些传统美德在 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激发学生 讨论和思考的兴趣。
2024/1/30
12
讲解环节:深入剖析篇章内涵,引导学生理解
2024/1/30
01
详细解读《仁义礼智我 固有之》篇章内容,引 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核心
思想和价值观念。
02
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案 例,分析篇章中所倡导 的仁义礼智等传统美德 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义。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引导学生思 考如何将这些价值观应用于现代 社会,提高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感。
儒家思想注重和谐、秩序和稳定 ,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治理 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2024/1/30
4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和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 规范。

高二语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范文

高二语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范文

高二语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范文教案范文如下:教案标题:高二语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目标:1. 了解仁义礼智的含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2. 掌握相关词语的词义和用法;3. 运用仁义礼智的原则进行反思和行为指导。

教学重点:1. 掌握仁义礼智的定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运用仁义礼智的原则进行分析、评价和指导。

教学难点:1. 运用仁义礼智的原则对个人行为进行评价和指导;2. 将仁义礼智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准备:1. 教材《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课文及相关教辅材料;2. 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及相关材料;3. 板书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活动1. 利用图片展示仁义礼智的相关场景,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和认知;2. 提问:你认为什么是仁义礼智?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什么案例可以体现这些价值观?Step 2 课文阅读与分析1. 学生阅读课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2.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仁义礼智的含义;3. 小组讨论:课文中描述的人物和事件是否能体现仁义礼智的价值观?为什么?Step 3 案例分析与讨论1. 教师提供一些案例,涉及仁义礼智的价值观;2.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价值观冲突,提出个人观点;3. 小组展示和全班讨论,学生就案例进行评价和探讨。

Step 4 概念澄清与词语解释1. 教师对仁义礼智的概念进行澄清和解释;2. 学生分组对相关词语进行解释和用法分析;3.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共同完善词语解释和用法。

Step 5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例子来体现仁义礼智的价值观;2. 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和讨论,探讨仁义礼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Step 6 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仁义礼智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学生写下对课文和课堂的感悟和反思。

Step 7 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文章,进一步了解仁义礼智的含义和应用;2. 搜集仁义礼智相关的案例,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仁义礼智 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 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仁义礼智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仁义礼智的内涵和特点。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义礼智。

3. 仁义礼智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仁义礼智的深层含义。

2. 如何帮助学生将仁义礼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课堂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 与学生互动的案例和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出仁义礼智的话题,让学生对这四个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讲解(15分钟)1. 分别讲解仁义礼智的含义和来源。

2. 通过案例和故事,向学生展示仁义礼智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思考,仁义礼智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三、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仁义礼智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并设计相关场景。

2. 展示讨论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活动(15分钟)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些与仁义礼智相关的任务,如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仁义礼智对学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义礼智。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仁义礼智的心得体会或者完成一些与仁义礼智相关的任务。

教学反思:教师要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案第一章:仁的内涵与实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仁的内涵及其在生活中的实践。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1.2 教学内容仁的定义与内涵仁在生活中的实践案例分析培养仁爱之心的方法与技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仁的定义与内涵。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仁爱实践案例。

小组讨论法:探讨培养仁爱之心的方法与技巧。

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培养仁爱之心的方法与技巧的理解。

第二章:义的内涵与实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义的内涵及其在生活中的实践。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坚守道义的品质。

2.2 教学内容义的定义与内涵义在生活中的实践案例分析培养坚守道义的方法与技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义的定义与内涵。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道义实践案例。

小组讨论法:探讨培养坚守道义的方法与技巧。

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培养坚守道义的方法与技巧的理解。

第三章:礼的内涵与实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礼的内涵及其在生活中的实践。

培养学生尊敬他人、遵守礼仪的品质。

3.2 教学内容礼的定义与内涵礼在生活中的实践案例分析培养遵守礼仪的方法与技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礼的定义与内涵。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礼仪实践案例。

小组讨论法:探讨培养遵守礼仪的方法与技巧。

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培养遵守礼仪的方法与技巧的理解。

第四章:智的内涵与实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智的内涵及其在生活中的实践。

培养学生求知欲、独立思考的品质。

4.2 教学内容智的定义与内涵智在生活中的实践案例分析培养独立思考的方法与技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智的定义与内涵。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智慧实践案例。

小组讨论法:探讨培养独立思考的方法与技巧。

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说课稿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说课稿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出自《孟子·告子上》,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的一篇重要课文。

这篇文章集中阐述了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强调了仁义礼智是人天生就具有的道德品质,为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篇课文位于“《孟子》选读”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孟子的经典篇章,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同时,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先秦诸子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受到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对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困惑和迷茫。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孟子及其“性善论”的基本观点。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仁义礼智”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之情,增强文化自信。

(2)激发学生的道德自觉,培养善良、正直、有礼、有智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孟子“性善论”的内涵,把握文章的主旨。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能够准确翻译课文。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深入思考“仁义礼智”的价值和意义。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这四种德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和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内涵。

2.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固有之”,即每个人天生具备这四种德性。

2.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仁义礼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内涵及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践行仁义礼智。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文献。

2. 参考资料:关于仁义礼智的学术论文、案例等。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内容1. 讲述仁的概念,解释仁爱、仁慈、仁心等,阐述仁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2. 讲解义的概念,解释正义、义务、道义等,分析义在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中的重要性。

3. 阐述礼的概念,解释礼仪、礼制、礼貌等,探讨礼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和谐中的作用。

4. 讲解智的概念,解释智慧、智谋、理智等,分析智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过程1. 课堂讲授:讲解仁义礼智的概念和内涵,分析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践行仁义礼智,引导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仁义礼智的理解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四种德性。

4. 课堂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仁义礼智在个人修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方面。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参观文化遗址,如孔庙、孟庙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邀请专家讲座,深入讲解仁义礼智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范文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范文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范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范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去、贼、恶、),虚词(焉)和有关的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情感目标:深刻理解孟子的“性善论”,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教学重点】1、重点讲授第1则、6则。

2、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教学难点】1、理解“性善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2、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吧,几秒钟的时间一座城市化为废墟,多少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而远在深圳的你们,也是纷纷捐款,时刻关注着四川人民。

那我想问一下,你跟他们是亲戚吗?是朋友吗?认识吗?——不认识,那你们为什么会捐款捐物,甚至留下了泪水呢?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同情的心理,也就是侧隐之心。

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二、检查预习情况1、正音孺子怵惕恻隐铄荑稗强2、投影重要字词句。

实词: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贼害非恶其声而然也厌恶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抛弃虚词: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翻译句子: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三、齐读文章、研讨问题(1)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①要“扩而充之”,②要“存之”,③要“求”之,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⑤要“熟之”,⑥要不“自暴自弃”。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背景】《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是《孟子》选读的最后一篇课文。

之前教学已经涉及到儒家的部分经典段落,学习了辞义典雅的《论语》,并且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先秦文章的文化背景以及文言基础,所以文章的难点应放在思想内涵的把握上,及学习孟子擅长用比喻说理的方法。

本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二(17)班,为年级文科素质班,学生踏实学习,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对问题颇有看法。

【教材分析】本课所录6则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四端说”。

孟子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将自己本身固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进行扩充放大使之成为仁义礼智,而将这“四心”扩大成为仁义礼智的最好办法就是“反身而诚”,“强恕而行”,不言放弃。

在写作特色上,孟子擅长用比喻说理,化抽象为形象,深入浅出,鲜明生动。

如“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这是用火由开始燃烧到成为熊熊大火、泉水由开始流出到汇集成江河,来比喻把仁义礼智的发端扩大充实开来的气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情感目标:增强追求和培养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1、重点讲授第1、4、5、6则。

2、熟读课文,落实相关文言基础知识及文言现象,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1、把握“四端”说,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真正内涵。

2、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和对比说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学生质疑、思考、相互探讨。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2011年10月,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被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视频/v_show/id_XMzE0ODk5Mjgw.html),与之相左的是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全国人民时时关注着四川人民,为他们捐款捐物。

我们也献出了一份小小的爱心,那么,我们跟灾民有血缘关系吗?是亲人,或是朋友吗?《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人之出,性本善。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案第一章:仁的解读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仁的概念,认识到仁是人类道德行为的核心。

1.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仁爱之心,关爱他人。

1.2 教学内容1.2.1 仁的定义:仁是一种关爱他人、善待他人的道德品质。

1.2.2 仁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宽容他人。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仁的概念和意义。

1.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事迹,引导学生体验仁的爱。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以故事《孔融让梨》引发学生对仁的思考。

1.4.2 新课导入:讲解仁的定义和表现。

1.4.3 案例分析:分析身边的事例,让学生体会仁的爱。

1.4.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仁。

1.4.5 总结提升:强调仁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仁爱之心。

第二章:义的解读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义的概念,认识到义在人生道路中的指导作用。

2.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正义感,明辨是非。

2.1.3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义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2.2 教学内容2.2.1 义的概念:义是一种遵循道德准则、追求正义的行为。

2.2.2 义的表现:在面对诱惑和困境时,坚守正道、勇于担当。

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义的概念和意义。

2.3.2 情景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正义行为。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以故事《岳飞抗金》引发学生对义的思考。

2.4.2 新课导入:讲解义的概念和表现。

2.4.3 情景模拟: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正义行为。

2.4.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义。

2.4.5 总结提升:强调义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章:礼的解读3.1 教学目标3.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礼的概念,认识到礼在社交交往中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3.2.1 礼的概念:礼是一种遵循社会规范、表达敬意的行为。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引言:在人的一生中,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从小培养孩子们的仁义礼智意识,是建立健康社会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仁义礼智这四个重要的价值观,并提出涵盖这些价值观的教案。

一、仁仁是指心系他人,关怀他人,乐于助人的美德。

在培养孩子们的仁道意识时,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呢?1. 通过故事传递仁的概念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有关仁的故事,例如孟子的“施木”的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塑造,让孩子们理解仁的内涵和行为表现。

2. 模拟情景演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操练与他人交往时的仁道行为。

例如,学生可以扮演学校中的一名新生,其他同学则扮演热心的学长学姐,了解如何关心新生,并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

二、义义是指正直诚信、守信用、尊重他人权益的美德。

如何教育学生注重义的思想和行为呢?1. 日常生活融入义的教育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守信用、诚实守规。

每周选取一名最值得信赖的学生,以表扬和激励大家效仿他们的诚信行为。

2. 玩游戏培养义的观念创建一种教育性的游戏,让学生们意识到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中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决策,使他们在快乐中培养正直的意识。

三、礼礼是指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约、遵循传统礼节的美德。

如何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传统礼仪?以下是一些建议:1. 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考察传统节日,让他们亲身感受礼的力量和传统文化的内涵。

通过身临其境的活动,让学生对于礼的重要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制定班级礼仪规范与学生讨论并制定一份班级礼仪规范,包括日常言行举止、尊重师长和同学、关心他人等。

通过制定规范,让学生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整体的社会责任感。

四、智智是指好学、独立思考、富有创造力的能力和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智慧呢?1.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例如,利用实物展示、故事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1.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把握孟子“四端”说的内涵。

2.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举例、对比和比方说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翻译、老师点拨、学生谈论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学生追求“仁义礼智”的高尚道德境界。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内涵。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1年,2岁小悦悦在广东佛山某地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都视而不见,默然离去。

最终,一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将其送往医院。

2014年的马航失联事务被报道后,全世界的人都在为他们祈福。

请问:是什么让这位阿姨伸出了救济之手?为什么他们的失踪会牵动毫无瓜葛的我们的心?《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就告知我们“人之初,性本善”。

今日,我们一起走进《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来探寻孟子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二、释题固:原来;我:我们,泛指。

三、检查预习1.正字音2.辨通假3.翻译(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3)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4)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5)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6)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7)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8)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四、研读文本(一)孟子强调“人性本善”,那么他的“性善论”包括哪些内容?“四端说”就是其中最主要内容之一。

什么是“四端”?请大家从材料一中找出答案。

明确:“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二)说明“四端”含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明确:1.恻隐:怜悯、怜悯。

(1)什么是怜悯、怜悯心?孟子在第一则材料中为我们举了很形象的例子,“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非恶其声而然也。

”这里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

(2)你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例子?明确:学生自由发言。

Ppt展示图片。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案教案: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材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常见文言句式。

2.培养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研究过程中增强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___文章长于论辩,善于比喻的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本性中发现仁义礼智的幼苗并努力培养和发展,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2.领会性善论思想对构建理想人格的积极意义,激发学生对人生的自信心。

教材重点】1.掌握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2.理解___的“四端说”、性善论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性善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出示教学目标: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___”。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人的本性真的是善良的吗?”然而,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看到了人们的善良和同情心。

___也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因此,今天我们将跟随___的脚步去探寻“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二、检查预巩固字词:老师向同学们提出几个问题,师生共同讨论:1.课题中“我固有之”的“我”和“固”应如何理解?2.课文开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之中的“不忍人之心”应如何理解?3.“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与“非所以内交于___之父母也”中的两个“所以”的意思是否一样?4.“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中的“要”和“乡党”该怎样理解?5.“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中的“扩而充之”应如何理解?6.第4则中“乐莫大焉”和“求仁___”中的“莫”和“焉”该怎样理解?合作探讨写作方法:从选文中可以看出,___的中心思想是“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已经存在于每个人之中。

___通过层进式和正反对比的手法来引出这个中心思想。

这些方法都是理性极强的,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___认为扩大充实“仁义礼智”四端和熟悉“仁”以及不“自暴自弃”是非常重要的。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案第一章: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仁义礼智的定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践行仁义礼智。

1.2 教学内容:仁义礼智的定义和含义。

仁义礼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仁义礼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仁义礼智的定义和含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实例。

小组讨论法:讨论仁义礼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仁——仁爱之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仁爱的含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仁爱之心。

2.2 教学内容:仁爱的定义和含义。

仁爱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如何培养和践行仁爱之心。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仁爱的定义和含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实例。

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仁爱之心。

第三章:义——正义之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正义的含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公正、正直的品质。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正义之行。

3.2 教学内容:正义的定义和含义。

正义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如何培养和践行正义之行。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正义的定义和含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中的正义实例。

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正义之行。

第四章:礼——礼仪之道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礼仪的含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遵守规范、尊重他人的品质。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礼仪之道。

4.2 教学内容:礼仪的定义和含义。

礼仪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如何培养和践行礼仪之道。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礼仪的定义和含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实例。

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礼仪之道。

第五章:智——智慧之果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智慧的含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智慧。

5.2 教学内容:智慧的定义和含义。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天生的道德品质。

2. 培养学生热爱道德,追求仁义礼智的美好品质。

3. 引导学生将道德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1.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含义。

2.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道德,追求仁义礼智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每个人都有天生的道德品质。

2. 如何将道德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含义,阐述道德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道德的力量。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道德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含义,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含义,阐述每个人都有天生的道德品质。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道德在其中的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道德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道德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每个人都有天生的道德品质,鼓励学生热爱道德,追求仁义礼智的美好品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1)学生对“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道德的热爱程度,以及追求仁义礼智的美好品质的表现。

(3)学生将道德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与道德相关的书籍,加深对道德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加道德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将道德理念付诸实践。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学设计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学设计
思考:
1、“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句式有何特征?
2、“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中的“之”指代的是什么?
3、“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如何理解?
三、总结孟子的论辩艺术
1、善于运用比喻说理
2、善于运用排比手法
3、语言饱蘸情感
四、课堂小结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也许我们不是生活中的强者,但是我们的身边总会有很多弱者,相比之下,我们是幸运的,幸福的。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心存善念往往是不够的,难能可贵的是多行善举:一个微笑可以给予他们前行的力量,一句鼓励可以唤起他们心底的信念,一次搀扶可以使他们远离危险,一点捐助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而这一切对于我们也许只是举手之劳。有一首歌唱道:“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丽的人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助人“一臂之力”,即使只是“一指之力”、“举手之劳”,人世间也就会温暖许多,自己也会快乐很多。
价值观
3、学习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重点
深刻理解孟子“四端说”。
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二次备课
教学设想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模块《先秦诸子选读》中《孟子》选读的第七节,所选短文重点阐述了“不忍人之心”含义及其属性。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需要“扩而充之”,发扬光大。应该做的就是要在自己的本性之中去发现仁义礼智,努力把自己修炼成为德行深厚的君子。本版块文字较为浅显,所以学习时可着重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领悟作者的“仁义礼智”的思想,引导学生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培养他们的方正之心,并以仁义礼智为标准努力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高二语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高二语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高二语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教学背景本节课是高二语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一节教学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仁的概念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仁的思想。

教学目标1.了解仁的概念;2.了解仁的种类及其区别;3.掌握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仁的思想;4.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讨论展开思考。

教学重点1.仁的概念解释;2.仁的寓意和涵义;3.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仁的思想。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不同涵义及不同种类,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仁的思想。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介绍仁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仁的认识。

Step 2 讲解仁的概念及种类教师按照下面的方式讲解仁的概念及种类:1.仁的概念仁是一种人类道德的基本要素,是指一个人具有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意愿和实践,它同时也包含着对自己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自然和谐的责任。

2.仁的种类–亲情仁:指的是尊重父母、孝敬长辈、照顾家人的人文关怀。

–友情仁:指的是以宽容、友爱为基础所建立的人际关系。

–爱国仁:指的是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意识。

–人类仁:指的是把自己的道德观念扩展到整个人类,发扬人道主义的高尚情操。

Step 3 如何践行仁的思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践行仁的思想,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怎样做才能践行亲情仁、友情仁、爱国仁、人类仁?•现代社会中哪些行为可以表现出仁的思想?•践行仁的思想对个人和社会有哪些积极作用?Step 4 活动实践让学生们进行具体的活动实践,例如:•小组活动:学生们分乘小组设计一些体现仁的思想的主题宣传海报。

•表演活动:学生可以自行创作小品、朗诵等形式表现仁的思想。

Step 5 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仁的概念及种类,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仁的思想。

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仁的概念及种类,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践行仁的思想。

通过讨论和活动实践,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了仁的涵义,增强了践行仁的意识,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教材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常见文言句式。

2.培养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过程中增强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孟子文章长于论辩,善于比喻的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本性中发现仁义礼智的幼苗并努力培养和发展,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2.领会性善论思想对构建理想人格的积极意义,激发学生对人生的自信心【教材重点】1.掌握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2.理解孟子的“四端说” ﹑性善论思想【教学难点】理解“性善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并出示教学目标:《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人的本性真的是善良的吗?”2011年10月,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被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

但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几秒钟的时间一座城市化为废墟,多少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而远方你们,也是纷纷捐款,时刻关注着四川人民,我们并不认识,可为什么会捐款捐物,甚至留下了泪水呢?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同情的心理,也就是恻隐之心。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孟子坚信“人性本善”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出示课题)学习要求总体上与学习其他“诸子散文”一样,还是三点:一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二是把握思想观点,三是学习说理方法(出示教学目标)。

二、检查预习巩固字词:老师向同学们质疑,师生讨论,依次释疑:①课题中“我固有之”的“我”和“固”应如何理解?②课文开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之中的“不忍人之心”应如何理解?③“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与“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中的两个“所以”的意思是否一样?④“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中的“要”和“乡党”该怎样理解?⑤“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中的“扩而充之”应如何理解?⑥第4则中“乐莫大焉”和“求仁莫近焉”中的“莫”和“焉”该怎样理解?三、合作探究文本内容: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性善论”的最突出体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桥梁。

所以,我们首先要来一起学习“四端说”。

(1)关于“四端说”(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

端,就是发端。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恻隐,就是怜恤、同情。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辞让,就是推让、谦让。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

(2)举例展开“四端说”(加深理解)①孟子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忽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进井里,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不是因为与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

因为这种同情心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是否能说出一两个呢?②例:不久前我们学习的孟子选篇中的《齐人一妻一妾》最能体现这羞恶之心。

丝毫无羞耻之心的齐人,在乞食了祭司剩下的酒肉之后,还在妻妾面前表现出与达官贵人共食的傲慢样子,在孟子的眼中,他已经是“非人”了。

相反,齐人的妻妾抱头痛哭,以她们的丈夫为耻。

总结:请大家反思自身,如果对于自己的错误有羞耻之心,面对他人的丑恶行为有憎恶之心,说明你心中保持着“性善”中“义”的一面。

③例:“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

9.11事件、汶川大地震逃生时,让妇女儿童先离开;老师组织学生先离开,自己留在最后。

坐车不为老人让座。

总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谦让便是知礼的最基本表现。

④例: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哥白尼坚持真理“日心说”奉献了宝贵的生命。

总结: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需要我们分辨。

或许分辨它们需要突破重重阻碍,或许我们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我们也不能停下追求真理的脚步。

(3)在孟子看来,作为“人”,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那么,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

纵观全文,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①要“扩而充之”,②要“存之”,③要“求”之,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⑤要“熟之”,⑥要不“自暴自弃”。

四、合作探讨写作方法:1.从课文所选的6段选文来看,课题就是全篇所阐发的中心,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本来就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而且它就好像每个人都有四肢一样。

那么,孟子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或者说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引出这个中心的?——首先是运用了层进式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

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会有“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的“羞惡之心”;因而也就会有“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

这里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逻辑手法,层层推进,一步步逼近论说中心,这种运用层进式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手法是理性极强的一种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第二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

从大的方面来讲,先从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 接着再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四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说的中心——正反对比,辩证有力!2、孟子认为:扩大充实“仁义礼智”四端、“熟之”于“仁”和不“自暴自弃”这三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孟子都进行了具体论证。

那么,孟子在论证这三个观点的时候,。

主要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从孟子对这种方法的运用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妙用:运用“喻证法”时,喻体越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就越能深入浅出地证明论点。

3、拓展:“自暴自弃”的由来。

自暴自弃指自己不愿意居仁心行正义,而且还出言诋毁礼义的行为。

稍加引申,就是自己不愿意学好人做好事且自卑自贱,自甘落后,甚至自甘堕落。

在孟子这里,这就是成语自暴自弃”的意思,只不过我们今天使用这个成语时,多半指那些遭受挫折后不能重新振作的人罢了。

五、升华主题,总结教学:我们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不仅要掌握最基本的字词句,还要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本文所选的是孟子有关“修身”方面问题的重要论说,主要阐发的是“仁义礼智”的“四端之说”,它是孟子“性善论”思想的集中体现。

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去认真地学习体会,并要积极地继存和发扬。

与此同时,作为议论性的文章,孟子经常采用的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更是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的。

因此,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练习,请大家抄一下。

六、课外作业: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不知什么时候,社会上已不再那么欣赏“沉默是金”,取而代之的是“个性”这个词语的风靡。

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学生自然不甘落伍,于是“你真有个性”就成了一句很高的评价。

我们在张扬自己个性的时候,需要不需要顾及到对社会的影响?个性的张扬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社会到底需要张扬什么样的个性?请以“个性的张扬与社会的需要”为标题,运用本文中学习的三种说理的方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七、课堂练习:【教案背景】《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是《孟子》选读的最后一篇课文。

之前教学已经涉及到儒家的部分经典段落,学习了辞义典雅的《论语》,并且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先秦文章的文化背景以及文言基础,所以文章的难点应放在思想内涵的把握及学习孟子擅长用比喻说理的方法上。

引导学生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培养他们的方正之心,并以仁义礼智为标准努力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附:板书设计~~~~君子~~(保四海)~~(事父母)~【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基本达成。

本文所选的是孟子有关“修身”方面问题的重要论说,主要阐发的是“仁义礼智”的“四端之说”,它是孟子“性善论”思想的集中体现。

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去认真地学习体会,并要积极地继承和发扬。

与此同时,作为议论性的文章,孟子经常采用的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更是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的。

另外,在现今的社会,许多年轻人对于自己的父母都缺少一份理解,一份心,正值母亲节,播放《孝心无价》希望那里面对父母深深的情意触动了他们的心弦以达到这节课的情感目标在教学的组织上,做到师生、生生互动,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和交流,课堂气氛活跃。

在这节课的文言现象较少,学生在掌握了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并进一步拓展延伸到联系社会的现象进行分析。

在内容讨论上,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解决,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气氛活跃。

当然,这节课的设计仍有不足之处:在讲述内容的时候,可以多穿插一些社会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