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移动通信与卫星宽带通信——发展及现状

合集下载

国内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现状综述

国内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现状综述

0引言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1,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了卫星时代。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发展,战争形态已由摩托化、机械化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演变,尤其是太空和网络空间领域,已成为世界大国之间战略博弈的新焦点。

不论是局部战争,还是国际维和、抢险救灾、海上护航等,都离不开太空和网络空间的支援。

所以,构建天基通信系统和天地一体化网络,掌握制天权和制网权,是决定未来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乃至综合国力上的重要体现,影响着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作为天基通信的重要手段,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信息基础设施,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

1国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现状继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后在1958年12月,美国又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斯科尔,正式拉开美苏太空通信领域的装备竞赛,英国、法国、北约等国家和组织也陆续加入到通信卫星的研发当中。

目前,全世界在轨通信卫星大约700余颗,其中地球静止轨道卫星200多颗。

绕地球运行的军事通信卫星约110颗,其中约一半的军事通信卫星为美国所拥有。

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通信卫星均为军民合用。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属于通信卫星的一种,它是传统的卫星固定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交叉结合的产物,主要以商业运营为主,战时卫星资源可被军方征用。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利用卫星作为中继器,实现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和地面固网、蜂窝网或其他专网用户之间通信的系统,是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的有效补充。

按照在轨高度,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分为GEO(静止轨道)卫星系统、MEO(中轨道)卫星系统和LEO(低轨道)卫星系统三种。

其中,GEO卫星系统运行在赤道上方高度35 800km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一般采用大型多波束天线、高功率等成熟技术,投资少、技术复杂度低,但传播时延大,不能实现两极覆盖,典型代表是国际移动卫星公司经营的Inmarsat系统、阿联酋的Thuraya 系统。

卫星宽带与卫星移动

卫星宽带与卫星移动
天地一体化融合系统-卫星与WIFI集成应用
基于热点服务的星地融合系统
WIFI ATC 基站使用和卫星不同的频段; 主要解决卫星用户的室内以及密集城市的覆盖问题,用于增强卫星系统的覆盖范围; 部分卫星移动通信运营商已推出了卫星链路间接提供WiFi 服务的产品和服务。如Thuraya
系统的 SatSleeve 卫星网络适配器,铱系统的“Iridium Go !”以及 Globalstar系统的 “Sat-Fi” 卫星热点设备产品,可通过卫星连接提供地面热点,支持多个终端接入。
相应管理权限;
(4)行业应用:新闻采访、数据采集应用
应急应用 行业应用:新闻采访 企业应用
一、中星16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2、系统应用场景
一、中星16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星16 号 Ka 宽带卫星具有26 个用户波束、3 个馈电波束,在北京、成都和喀什三地设 置了三个关口站。与目前国际先进的卫星相比,中星16 号 Ka 宽带卫星的系统容量、区域覆盖等还相对有限,随后建 设的中星18 号Ka 宽带卫星将对此进行全面的补充和完善。 届时,除了我国陆地、北海、东海、南海都可以全部覆盖 之外,还有几个海洋移动波束可以用于机动应用。这将为 我国应急通信提供大范围、全时空的系统保障。
低速终端
低速采集终端用于低速、稀疏数据采集,小体积、低功耗、 内置天线和电池、无需外接供电。
主要指标
◆ 传输速率:1.2 kbps~9.6kbps; ◆ 最大功耗:<2W; ◆ 供电:采用电池供电,使用寿命3年以上; ◆ 环境适应性:温度(-40℃~55℃)、三防、跌落等 ;
四、终端介绍
背夹终端
背夹终端作为卫星通信的接入热点、其它终端通过近距离 无线(WiFi/蓝牙)连接到背夹终端,经由背夹实现卫星通信。 终端采用三防设计,可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

通信卫星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通信卫星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是一个 3 P包交换和 电路交换 的网络 . GP 兼容第三代 (G) 3 手机 系统 其所 有提供 的服务都 基于 U S技术。美 国 MT 的移动 卫星通信 提供 商 S y er ( MS kT r 前 a V)移动 卫星通
信 系 统 移 动 终 端 的 射 频 部 分 在 L波 段 上 ,该 系 统 不 仅 集
天线 技术是卫星通信的关键 技术。 多波束天线 ( A. MB
Mut l B a A t n ) 于 能 够 同 时 产 生 多个 子 波 束 ( lpe em ne a 由 i n 点
为了适应多媒体 业务的需求,人们把 目光放在 了更高 的波段。 目前已发射或计划发射的 K 波段通信卫星有 : a 美 国的 国际通信卫星公 司 ( tlt I e a)的 G 8 ( n s 2 原名 为 I _); A8


卫 星 通 信 频 段 不 断扩 展
呈 移动业务在更低频段发展 一
近 年 来 , 卫 星 移 动 业 务 取 得 了 长 足 的 进 步 。 国 际 移
动 卫 星 公 司 ( mast 、 铱 卫 星 公 司 ( iim aele I r ) n a Id r u Stlt i
国内卫星 ,如印度 越南 、 鲜,日本 、韩国 、马来西亚、 朝
印度尼 西亚 等 ,而且 日本 、韩 国 、印度尼西 亚 的移 动卫 星通信 系统 以及 日本 、泰 国的宽带卫 星通信 系统都 具有 技术领先优 势。 北 方研究 所 ( R)是一 家专 营于卫 星和 无线 技术 NS 应 用 的著 名 国际市场研 究和 咨询机 构 ,据其研 究报 告预
测 2 0 0 9年 至 2 1 0 4年 间 的 C 频 段 和 Ku频 段 转 发 器 业

2024年低轨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低轨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低轨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引言低轨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位于距离地球500公里以下轨道的卫星进行通信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低轨卫星通信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本文将对低轨卫星通信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低轨卫星通信市场概述低轨卫星通信市场是指由航天科技公司和通信运营商等相关公司组成的一个庞大产业链。

这个市场涵盖了卫星设计与制造、卫星发射和部署、地面终端设备、卫星地面站建设等多个方面。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低轨卫星通信具有以下特点:1.低延迟:卫星处于近地轨道,数据传输的延迟较低,适用于实时通信和互联网应用。

2.大容量: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可提供大带宽,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的需求。

3.全球覆盖: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解决了传统通信网络无法覆盖的地区和海洋通信的问题。

4.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灵活可扩展,可以根据需求增加卫星数量,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2024年低轨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市场规模低轨卫星通信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低轨卫星通信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xx亿美元。

北美地区占据了卫星通信市场的主导地位,其次是欧洲和亚太地区。

市场驱动因素低轨卫星通信市场的发展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驱动:1.互联网需求:随着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加,对高速、稳定的互联网连接需求不断增长。

2.可用性提升:低轨卫星通信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使得卫星通信系统更加可靠和经济。

3.军事需求:军事通信是低轨卫星通信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各国军队对于通信保密性和鲜明性的需求推动了低轨卫星通信的发展。

4.环境监测和灾害管理: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灾害管理,提供实时数据,帮助减少灾害风险和降低损失。

市场挑战低轨卫星通信市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1.技术挑战:低轨卫星通信技术需要克服信号传播延迟、信号干扰等技术难题。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相关技术,探讨了当前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索面领的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应用;让后再当前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卫星通信系统特点、卫星抗干扰技术及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卫星通信;宽带卫星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空间卫星通信;通信卫星;抗干扰;卫星通信技术今后的趋势1卫星通信基本概念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它是微波通信与航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所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为微波频段(300MHz~300GHz,即波段lm~1min)。

这种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在地球站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则称为卫星通信系统,而把用于现实通信目的的人造卫星称为通信卫星,其作用相当于离地面很高的中继站,因此,可以认为卫星通信是地面微波中继通信的继承与发展,是微波接力通向太空的延伸。

空间无线电通信有3种形式。

1 地球站与空间站之间的通信;2 空间站之间的通信;3 通过空间站的转发或反射来进行的地球站相互间的通信, 也就是通常所称的卫星通信,卫星就是一种空间站。

实际上,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的甚至可以结合为一个大系统,因为地球站与空间站之间以及空间站之间的通信也常常需要通过通信卫星的转发或中继来进行,并与地面基础设施相联系,从信息传输的角度看,前二者也是一种广义的卫星通信。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卫星通信迅速发展,在军事与民事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七八十年代达到顶峰。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光纤通信以及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卫星通信逐渐由传统通信领域逐渐转向其他方向。

近几年来,卫星通信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实现了产业化与国际化年收入达900 多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3%。

与此同时,在军事应用中卫星通信仍然是其主要的通信手段是其他通信手段所不能取代的;在经济政治与文化领域中卫星通信不仅有效地补充了其他通信手段的不足或不能(如海事、远程航空的通信等),而且作为大众传媒如视频与音频广播“最后一公里到户”的接入,防灾、救灾、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等均大有作为。

国际卫星通信业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际卫星通信业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际卫星通信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2021年6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 卫星固定通信业务 (1)1.2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2)1.3 卫星广播通信业务 (3)第二章卫星通信的应用 (5)2.1 数据传输业务中的应用 (5)2.2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6)2.3 视频广播业务传输中的应用 (7)2.4 电话等交互式业务传输中的应用 (7)第三章卫星通信产业模式 (9)3.1 国际卫星通信产业模式 (11)3.2 中国卫星通信产业模式 (13)第四章卫星通信未来发展趋势 (15)4.1 卫星通信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 (15)4.2 卫星固定、移动和广播通信业务差异性减小 (15)4.3 卫星通信网与地面网络形成立体通信网 (16)4.4 卫星通信网与地面网络形成四网融合 (16)4.5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加速发展 (16)4.6 卫星通信成为个人通信重要部分 (16)第五章发展卫星通信产业的重要意义 (18)第一章概述卫星通信是地球站之间或航天器与地球站之间利用通信卫星转发信号的无线电通信,主要包括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直接广播和卫星中继通信四大领域。

前三者是地球站之间利用通信卫星转发器转发信号的无线电通信,后者是航天器与地球站之间利用通信卫星转发器转发信号的无线电通信。

卫星通信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成果,也是航天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

它具有覆盖面大、频带宽、容量大、适用于多种业务、性能稳定可靠、机动灵活、不受地理条件限制、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等优点。

60多年来,它在国际通信、国内通信、国防通信、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等领城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卫星通信不仅有效地补充了其他通信手段的不足,更是在抢险、救灾、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中大有作为。

目前,世界上有实力的国家都在积极培育卫星通信应用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

卫星通信作为空间通信的一种重要形式,目前主要应用于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广播通信三大业务领域。

国内外卫星通信产业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卫星通信产业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 移动 卫 星通 信仍 然是 目前 卫 4)
星通信发展 较快 的业务之一 。
( 5)卫 星通信 在 军事 通信 、环 境 数据 采集和监 测 、国家 应急救援和 救灾
通信 等政府 、军用业务领 域 中的重要作
用在不 断加 强。
2卫星通信产业技 术发展现状
卫星通信 系统按其提供 的业务可 以 分为 宽带卫星通信 系统 、卫星 固定通 信 系统和卫星移动通信 系统。

信 系统是 与互联 网技术相联 系的 ,运行 TCP I 协议 族 的卫星 通信 系统 。它是 /P
数 字多媒体 、卫 星广播 、互 联网 的有机
- 5
结 合 ,为一 系列新 的应用提供 了统一 的 服 务平 台 ,是卫星 通信 宽带 化的一个方 向 。宽带 卫星通信 网络结构 是地面宽 带
图 1 星广播 业务市场预测 卫
宽带 多媒体卫星通信 是上世纪9 年代 中 O
期发 展起来 的一种新型 卫星通信 ,是商
用卫 星通信业 务的主要 发展方 向。随着
卫 星终端设备 费用 的不 断下 降 ,以及用
户对 高速 因特 网接入需 求的迅速增 长 , 宽带卫 星通信 用户数量不断增长 。
卫 星通 信在卫星产业 中 占主导地位 ,因 音 和 宽带 数据 业务 ,兼 容 3 G系统 ,可 的标准协议对 卫星通信领域 的适 应性研 此 ,宽带卫星通信对 卫星应用产业来讲 以为 全球 任 何 地 方 的用 户提 供 最 高 达 究也 在 成 为 热点 。例 如 适 合 多媒 体 不
I 技术在通信 领域 内的演变和 应用 ,是 P
§
适 应卫 星分 组业务 和降低系 统复杂性 的

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展望现代社会对于通信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卫星通信技术就是在人类对于高效、安全、便捷通信需求下得以发展和应用的重要一环。

卫星通信技术具备全球性、无线性、强鲁棒性、大容量等特点,能够对于全球通信进行全面覆盖,使得其在国防、军事、航空、航天、遥感、气象、电视新闻、互联网、移动通信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展望进行探讨。

一、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卫星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通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传统的有线通信方式,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对全球进行广泛、稳定、高带宽的通信,具有无法代替的优势。

目前,全球主要的卫星通信系统包括美国的GPS、卫星电视和互联网卫星通信等;欧洲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天地一体机系统;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国家的导航卫星系统等。

这些卫星系统都具备着非常高的技术含量,能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很好地满足了社会的通信需求。

卫星通信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航空器需要对于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监控和通信,卫星通信技术能够使得飞行器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上网、接收最新资讯、进行通信等操作,为民航运输、高空作业以及加强航空安全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航天探测领域,卫星通信技术也能够实现深度探测、实时信息传输和远程控制等操作。

在社会生活方面,卫星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大型活动现场、远程灾害救援、电视播放、互联网接入等方面都可以用到卫星通信技术的处理方式,这些操作都能够获得更好的通信体验和更高的安全保障。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卫星通信技术方面进行着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以期望能够更好地发挥卫星通信技术的优势和功能,深化应用领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卫星通信技术的展望卫星通信技术具备着广泛的前景与应用,未来发展下仍有很大的空间与挑战。

未来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1、高速、高容量卫星通信随着数字媒体和互联网等高带宽应用的不断出现,对于卫星通信的容量需求显得越来越大,于是高速化、高带宽化、高容量化成为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现代社会处处离不开通信,通信系统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随处可见。

例如:我们每天离不开的手机,当我们用它和亲人朋友打电话时,在使用移动通信系统;我们在使用百度地图时对用GPS定位时,使用卫星通信系统;当我们链接WiFi 在浏览器搜索时,我们使用着网络系统,这时如果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力,想象着从你所在的某个方位在你看不见的地下和空气中有着光纤和微波编织着相互交错的大网,而就是这张大网将你和世界联系在一起了,是一件多么神奇而又美妙的事情。

一、卫星通信系统的历史、现状、未来趋势1。

1卫星通信系统的历史卫星通信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1.第一阶段1945年—1964年,1945年英国人Arthur C. Clarke最早对利用卫星建立全球通信提出了科学设想以来,美国和前苏联先后研制出低轨道无源、有源及准同步实验卫星.2.第二阶段1965年—1972年,国际卫星通信组织开始通过静止卫星向全球提供商业服务。

3.第三阶段1973年-1982年,卫星系统为陆地、空中、海上用户提供固定和移动卫星通信业务.4.第四阶段1983年—1990年,卫星通信被逐步应用于专用数据网、数话兼容网和卫星直播业务。

在这个时期,用户端的VSAT网络得到迅猛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公众服务、医疗、商业、军事和教育等领域。

5.第五阶段1990年—现在,卫星通信领域进入发展的重要时期,LED、MEO和混合式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开始广泛应用于全球电信网,以满足宽带和移动用户的各种需求。

1.2卫星通信系统的现状近年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国内卫星通信系统,最早建立国内卫星通信系统的是加拿大.目前美国拥有的国内卫星通信系统数量最多,日本正在发展30/ZOGHz的国内卫星通信系统,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也都准备建立国内卫星通信系统。

而我国卫星通信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依赖国外卫星,巨大的市场被国外卫星占领。

1.3卫星通信系统的未来趋势未来卫星通信将沿着数字化、网络化、以及信息化方向前进,针对卫星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而言,由于C、K波段的使用趋于饱和我们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频段频谱的利用率,同时将IP与ATM技术相结合去建立卫星宽带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国家信息高速公路;要进一步去实现建立小型化、智能化、经济化未来的卫星通信网,实现移动用户间可以利用卫星进行通信,而不再需要基站;如果将卫星与 Internet 网络相连,实现卫星互联网技术,这样就可以利用宽带卫星进行双向传输,并且下载和地面网络反馈的速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也大大减轻了频谱拥挤现象以及抗干扰能力。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的历程及前景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的历程及前景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的历程及前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通信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卫星通信技术是通信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关键的地位。

本篇文章将从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的历程、功用及前景等角度为大家展开述说。

一、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的历程卫星通信技术最早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美苏冷战时期。

1957年10月4日,苏联首颗人造地球卫星赫鲁晓夫一号成功发射,卫星通信技术自此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

在此之后,美国于1960年发射了着名的“提奥斯”卫星,西方国家也相继进入卫星通信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领域。

60年代至70年代,随着卫星轨道技术、卫星电路技术和地面站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卫星通信技术快速成熟并开始实现商业化运营,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通讯方式。

随着市场的扩张,1990年代以后,卫星通信技术逐渐走向高清视频、定位导航、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等多元化应用领域。

目前,卫星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军事、民用通信、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必需品。

二、卫星通信技术的功用1. 无视地域限制卫星通信的一大优点就是跨地域性强,能够克服地域限制,链接不同地区的通讯网络。

通过卫星通信技术,我们可以进行地球尽头的网络连接,无论你身处何方,都可以轻松地与全球任意位置进行通讯交流。

因此,卫星通信技术在灾难场合、需要远隔千里实时联系的军事行动和外交交流等方面能够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2. 信息传输速度快相对于传统的有线电信传输,卫星通信技术具有高速传输、不受天气、物理条件等条件影响等特点,极大地提升了通讯速度。

目前,不论是高清视频还是大数据传输,卫星通信技术都能够胜任,且可靠性极高。

3. 能为移动设备提供连续的覆盖面卫星通信技术可以为移动设备提供连续的覆盖面,从而无论你身处何方,都可与远程交流。

当然,这需要卫星通信系统将移动对象定位并保持连接状态。

目前,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移动通信的应用范围将会不断扩大。

宽带卫星网络的发展现状

宽带卫星网络的发展现状











握索 撄察-_ (_ ( ( (
宽带 卫星 网络 的发展 现状
招远 广播 电视 台 刘新梅
【 摘要 】在卫星通信 中,宽带卫星通信的主要 目 标是为多媒体和高数据速率的It t ne 应用提供一种无所不在的通信方 me
式。对于 时延 要求低 以及具有广播/ 组播性质的高速数据 业务 ( 大容 量数据传输、 多媒体广播、 因特 网宽带接入 、卫星远程应 如 用、 多媒体 双 向互 动等业务) 说 ,卫 星具有 极大的优越 性。宽带卫 星网络也称 下一代 卫星通信 网络 。宽 带卫星通信 网具有 地 来 面覆盖面广、承载业务种类 多、可快速部署 、带宽利用率较高、星上交换快捷 、可提供 一体 化网络等特 点 ,能满足 不同用户的
卫 星 系统 己成 为当前通 信 的新热 点 使人 们开 始考 虑使用 卫星 传输 I 业 多信道广 播 、I t r e 和 I t a e P n e nt nr n t
之 一 。 宽带卫星 通信 系统 既能够 在 务 的可 能性 。卫星 I 技 术就 是将卫 的远 程传送 以及 作为 地面 多媒体 通 P
I》 . 探索 察……………………….


宽 带多媒体 卫星通信发
通 信 不仅要 面 向企业集 团、多媒 体 结构和长 期网络演进的研究 。S B G 将 展 的基础 提 供 商 ,也要在 图像传 输 、卫星 数 开 展有关 卫星 I 体 系 结构 的研 究 , P
( )Itre迅速发展的需求 一 nent
字 电视 直播 、 多媒体信 息广播 、宽 第 一步研 究 的对象 是高 级卫 星体 系

了解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

了解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

了解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一、发展历程1962年,美国的Telstar-1卫星实现了首次卫星通信。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对卫星通信的研究趋于成熟,发射了一系列的通信卫星。

1984年,中国也成功实现了第一颗卫星通信实验卫星的发射。

20世纪90年代以后,卫星通信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领域,进一步促进了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

现在,多数卫星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进一步提升了卫星通信的通信质量、速度和稳定性。

二、卫星通信技术现状卫星通信已成为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关键通信手段,为军事、国防、天气预报、遥感等领域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也成为全球通信和通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卫星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通过宽带卫星通信平台接入互联网,实现全球覆盖和数据传输。

国际卫星组织资深工程师梁杨表示,“卫星通信网络具备自动连接与转发、网络广播与应急通信等特性,特别是在广大欠发达地区和自然灾害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卫星通信网络已应用于全球移动通讯、监控报警、广播电视、邮政通讯等领域。

2.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获取地面信息,生成高分辨率、超大范围地面遥感图像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监测、农林资源调查和管理、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监管和军事侦察等领域。

如中国卫星遥感能力提升工程的一号卫星已实现规模化对地观测,促进了国内遥感技术产业的发展。

3.数字电视技术数字电视技术是指通过卫星将数字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家中,并实现高清晰度、多功能、多样化的数字电视娱乐体验。

当前,全球既有的电视信号大部分都是通过卫星通信技术进行传输。

数字电视技术不仅使用户的电视观看体验更加优化,同时也促进了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

4.卫星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是指通过卫星发出信号,由地面终端收集处理卫星信号实现导航定位。

如美国的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受到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别讲述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卫星通信技术是近代科技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发明。

早在20世纪50年代,人类就开始了对卫星通信技术的初期探索。

当时的卫星通信技术主要是基于微波通信原理的,但是时隔几十年,这种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通讯的需求。

所以,人们不断进行技术的改进和创新,终于在21世纪初实现了卫星通信技术的“二次飞跃”。

二、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目前,卫星通信技术已经在现代科技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卫星通信技术不仅可以提供电话、传真、数据、电视等方面的通讯服务,还可以支持起全球定位系统、远程医疗、航空航天等方面的应用。

而在卫星通信技术方面,中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008年,中国发射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颗3.5吨通信卫星送入轨道。

此外,我国还有一批由中国研制的卫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为各种应用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三、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对于卫星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涌现,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为广阔。

其中,卫星数字电视、高清卫星图像、高速卫星网络等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卫星通信技术也将会为人类的诸多领域进行更多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改善生产和生活状态。

四、卫星通信技术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通讯业务的需求不断提升,卫星通信技术的商业前景也日益广阔。

据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卫星通信市场将持续增长,并逐渐成为全球通信领域的重要发展阵地。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关注卫星通信技术的国内企业也可以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全球卫星通信技术的重要参与者。

五、卫星通信技术的未来展望对于卫星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我们可以预见到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将会更加广泛,应用场景也会更为丰富。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通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在信息通信的领域中,卫星通信技术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而且这种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将探讨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目前卫星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话、互联网、气象、军事、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

其中,卫星电视是最为普及和广泛应用的领域之一。

无论是有线电视还是卫星电视都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还包括电影院、广播等。

卫星通信技术不仅可以在城市中使用,而且在陆地、海洋等复杂的地形中也可以使用,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通讯范围。

卫星通信技术在电话交流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卫星电话是在原有的电话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卫星电话的优点是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话,一旦有移动信号就会被识别并重新连接网络。

这样,人们不需要担心在基地电台覆盖范围之外不能与外界通信的问题。

卫星电话在医疗、救援、海洋、飞行等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卫星通信还可以用于气象、自然灾害等领域。

气象卫星可以协助天气预测、飓风预报等。

另外,卫星通信也可以在自然灾害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在救援行动中使用卫星定位和通讯设备。

二、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泛。

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技术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其使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

未来,卫星通信技术将进一步拓展其覆盖范围。

如今的卫星通信技术已经能够覆盖大部分地球表面,但有些偏远地区仍然难以覆盖,这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这些偏远地区,使用卫星通信技术将比使用有线通讯更加划算和实际。

未来,卫星通信技术在数据通信和网络通信领域的速度和带宽也将得到不断提高。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升级和改进,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将会不断提高,卫星通信技术将在未来的信息通信领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未来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还将与数字化经济和物联网的发展相互结合,一起为人类打造更为智能的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卫星通信技术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促进经济腾飞和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本文将探讨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应用前景。

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卫星通信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被人们广泛地应用。

起初,只是用于一个国家内部的通信,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通信网络。

目前,全球已经有数百颗不同种类的卫星在轨道上运行,这些卫星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通信服务,还为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导航等方面提供了支援。

二、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和趋势截至目前,卫星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综合性系统,它不仅涵盖了全球各地的用户,还拥有着较稳定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发射技术的创新发射技术一直是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卫星发射前必须要进行地面测试,这些测试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成本极高。

因此,在卫星发射之前,必须要对卫星进行各种各样的测试,确保卫星能够成功运行。

而随着发射技术的进步,这些测试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成本也将会逐渐降低。

2.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卫星通信技术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通信服务,还可以支持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遥感、气象、环境监测、导航、军事等。

在此基础上,随着卫星通信技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它所支持的应用领域也将会越来越广泛。

3. 卫星通信技术将向高频率、高速率和高容量发展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高频率、高速率和高容量的方向发展,这将会使它更快、更精准、更可靠。

同时,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将会改善信号的质量和传输的速度,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卫星通信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通信服务,还可以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具体应用领域如下:1. 农业领域卫星通信技术可以用在农业领域,帮助农业生产和管理。

浅谈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

浅谈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

浅谈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卫星通信是一种通过卫星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它具有广域覆盖、高速传输和抗干扰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天、电信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增长,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变得越来越广阔。

本文将从技术、市场和应用三个方面探讨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

一、技术方面1. 新一代卫星技术的应用:目前,新一代卫星技术如高通量卫星和低轨卫星等正逐渐成熟并得到应用。

高通量卫星具有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能够提供更快速、稳定的通信服务。

低轨卫星则能够实现全球覆盖,为偏远地区提供通信服务。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卫星通信的发展。

2. 卫星通信网络的优化:随着通信需求的增长,卫星通信网络的优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改善卫星的轨道布局、提高信号处理能力和优化网络拓扑结构等手段,可以提高卫星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

3. 卫星通信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卫星通信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将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

例如,卫星通信与无人机技术结合,可以实现无人机的遥控和数据传输;卫星通信与物联网技术结合,可以实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远程通信。

这些融合应用将为卫星通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市场方面1. 通信需求的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卫星通信具有广域覆盖的特点,可以弥补地面通信的不足,满足偏远地区和海上航行等特殊场景的通信需求。

因此,卫星通信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2. 互联网普及的推动:全球互联网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卫星通信市场的发展。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理条件复杂的地区,卫星通信可以为人们提供可靠的互联网接入,促进信息的传播和经济的发展。

3. 政府支持政策的推动: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意识到卫星通信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政府的支持将为卫星通信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推动卫星通信市场的繁荣。

三、应用方面1. 军事和安全领域:卫星通信在军事和安全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全球及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及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及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卫星互联网产业概述1、卫星互联网的定义及卫星轨道分类卫星互联网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域,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能力的卫星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

按照轨道高度划分,卫星星座主要分为低轨、中轨、高轨三类。

其中低轨卫星由于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应用场景丰富、整体制造成本低,非常适合发展卫星互联网业务。

低轨卫星互联网作为卫星互联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卫星互联网建设与应用的突破口。

卫星轨道细分分类2、卫星互联网发展历程卫星互联网与地面通信系统相结合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实现星地互联的全方位深度融合。

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全球卫星互联网发展已有30多年历史,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目前,卫星工作频段进一步提高,向着高通量方向持续发展,卫星互联网建设逐渐步入宽带互联网时期。

卫星互联网发展历程二、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相关政策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多项关于卫星互联网的支持政策。

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是于2020年4月由国家发改委指出,信息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如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还首次将卫星互联网纳入了“新基建”范畴,将其视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相关政策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三、卫星互联网行业产业链1、卫星互联网行业产业链示意图卫星互联网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卫星生产制造、火箭发射、卫星发射、卫星运营及服务等多个环节。

卫星发射及运营环节是卫星互联网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卫星互联网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域,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能力的卫星系统,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

在这个环节,企业需要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运营经验,以确保卫星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通信技术也不断地在进步和发展中。

从最初的传统通信方式,如飞鸽传书、信鸽传信,到现在的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通信方式。

本文将探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并探讨它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移动通信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5G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

5G网络将实现超高速通信,不仅仅是下载速度快,更是在物联网方面有了更大的应用空间。

在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加高效的智慧城市,以及更加智能化的家居生活,5G技术的普及将使得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更加方便和高效。

二、卫星通信卫星通信在国防、航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现在,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下降,卫星通信也将更广泛地应用于普通人的生活中,比如无人机配送、精准定位等。

卫星通信将大大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和精度,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三、光纤通信传统的有线通信采用的是铜线,在传输速度和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瓶颈。

而光纤通信采用的是光纤传输技术,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度快、不易干扰等优点。

光纤通信技术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流传输方式,未来,随着5G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光纤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加。

四、无线充电技术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使用频率的不断增加,电池续航问题成为瓶颈。

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解决这一问题。

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电磁感应或者电磁辐射技术实现无线充电的效果。

未来,无线充电技术将会更加高效和便捷,电池充电不再需要充电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五、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对通信技术的影响也非常大。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人类的行为,来使得通信设备更加智能化,并且实现更加精细化的通信服务。

未来的通信技术设备将会更加便携,更加智能化,随时随地进行“亮相”式通信。

2024年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市场分析现状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市场是当代信息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市场以提供各类通信服务和媒体传输服务为主要业务,包括电信服务商、广播电视公司和卫星传输运营商等多个行业。

本文通过对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市场的分析,旨在了解该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 电信市场电信市场是指提供各种通信服务的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的集聚地。

该市场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宽带互联网和数据通信等领域。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电信市场竞争激烈,运营商之间争夺用户资源和市场份额,提供更快、更稳定的通信服务。

随着技术的发展,5G通信已经成为电信市场的重要竞争焦点。

3. 广播电视市场广播电视市场是指提供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和服务的行业。

该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广播电视公司和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

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广,传统模拟电视逐渐转向数字电视和高清电视,提供更清晰、更多样化的节目。

此外,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形式也逐渐受到用户的关注。

4. 卫星传输服务市场卫星传输服务市场是指利用卫星通信技术提供数据传输和广播服务的市场。

卫星传输服务可以覆盖全球范围,无受地域限制,因此在偏远地区和海洋上有着重要的应用。

此外,卫星传输服务也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气象监测等领域。

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卫星传输服务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5. 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市场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电信市场:全球范围内电信市场竞争激烈,用户需求不断增长,5G通信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广播电视市场:数字化技术的推广使得传统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和高清电视转变,同时新兴媒体形式也崭露头角。

•卫星传输服务市场: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降低了成本,进一步推动了卫星传输服务的应用和发展。

未来,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市场有望在以下方面得到发展:•技术革新:如5G通信、高清电视、卫星通信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改善用户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铱星的技术概况
66颗星在6个轨道面上排列运行(原计划77颗星,有如元素 “铱”) 铱星系统的复杂、先进之处在于采用了星上处理和星间链路技术, 相当于把地面蜂窝网倒置在空中,使地面实现无缝隙通讯。 另外一个先进之处是铱星系统解决了卫星网与地面蜂窝网之间的 跨协议漫游。铱星系统由空间段和地面段组成:空间段即星座, 地面段包括系统控制中心、关口站和用户终端。 铱星系统开创了全球个人通信的新时代,被认为是现代通信的一 个里程碑,使人类在地球上任何"能见到 的地方"都可以相互联络。 其最大特点就是通信终端手持化,个人通信全球化,实现了5个 “任何”(5W),即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地点 (Wherever)、任何时间(Whenever)与任何人(Whomever) 采取任何方式 (Whatever)进行通信。
2011-11
卫星通信的发展及现状
主要内容
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卫星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 VSAT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卫星宽带通信系统
定义
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反射无线电信号,在两 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卫星通信工作在微波频段。
简史
1945年,英国《Extra-Terrestrial Relays》一文中提出利用3颗静止 卫星覆盖全球的设想。 1945年到1964年间,曾经先后利用月球、气球、铜针偶极子带作 为中继,进行电话电视传输试验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1颗LEO卫星-Sputnic(美苏太空竞赛 的导火索) 1962年,美国第1次发射了真正实用通信卫星(Telstar/MEO) 1965年,第1颗商业通信卫星(INTELSAT-1)进入静止轨道 1990-2000年,引入卫星直接广播语言(DAB)业务 2000-2005年,引入宽带个人通信;Ka频段系统得到迅速;多个 LEO和MEO卫星系统投入运行
全球星系统的组成(一)
空间段 轨道高度约为1414km,传输时延和处理时延小于300ms,因 此,用户感觉不到时延。每颗卫星能够与用户保持17min的连通, 然后通过软切换转到另一颗卫星,用户感觉不到切换。卫星采用 码分多址方式(CDMA),码元带宽为1.23MHZ。卫星定位精度 CDMA 1.23MHZ 最高可达300m。 地面段 该段包括全球星控制中心(NCC)和关口站(GW)。全球 星系统的一主一备NCC自责管理全球星系统的地面接续,在中国 建三个关口站即可覆盖全国。关口站的空中信道最少为80条,最 大为1000条;用户容量最小为1万,最大为10万,三个关口站最 终可容纳30万用户。
分类
低轨道卫星(Low Earth Orbit:LEO) 高度在500-900km 提供全球移动电话和数据服务;也可用于地面摄影和侦察 优点: 信号衰减小,时延小 卫星重量轻,结构简单 缺点: 为了覆盖整个地球需要大量卫星,系统复杂!
主要应用领域
互接长途电话业务: ฀ 国内公众卫星通信网的干线已有37个大型C波段地球站,运 行着3万5千条双向电路(占国内长途电路的5~6‰),另有 4个试验地球站和约30台移动卫星通信车载站工作在Ku波段 ฀ 国际通信方面:中国电信运营15座国际通信卫星地球站, 开通了约1万3千条双向电路(占国际长途电路的26%) ฀ 可以提供备份电路或传送峰值业务
分类
中轨道卫星(Medium Earth Orbit:MEO) 高度在5000-12000km左右 为了覆盖整个地球需要10颗左右卫星 GPS:为美国空军系统运作,用作全球定位。 早期为12个卫星星座,在1978~1985年间发射; 新的GPS系统,在1989~1994年间发射;为24颗小卫星星 座系统,分6个轨道平面覆盖全球
卫星通信使用的频段
L频段——1-2 GHz(移动卫星业务、地面微波、广电、蜂 窝) S频段——2-4 GHz(移动卫星业务、数字音频广播、 NASA研究) C频段——4-8 GHz (固定卫星业务、地面微波) X频段——8-12.5 GHz(卫星军事通信、地球观测卫星) Ku频段——12.5-18 GHz(固定卫星、广播卫星、地面微 波) K频段——18-26.5 GHz(固定卫星、广播卫星、 LMDS ) Ka频段——26.5-40 GHz(固定卫星、星际链路、卫星成 像、LMDS)
主要内容
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卫星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 VSAT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卫星宽带通信系统
VSAT卫星通信
什么是VSAT卫星通信? VSAT全称是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可以理解为小站。它的 特点就是一个小字。由于小站具有灵活、简单、方便、成本低等 特点,很多企业、政府部门把它作为系统内的专用通信网。现在 VSAT VSAT系统的传输速率较初期大为提高,除了数据外,还传输各 种多媒体信息。包括卫星电视接收小站在内,VAST应用得越来 越广泛。
VSAT卫星通信
星上处理技术 随着卫星通信带宽不断增加,为降低地面设备的复杂度和用户终 端设备成本,把一些处理技术转移到卫星上进行,这是卫星通信 发展的方向。 比特再生:改善信道质量3-10db 多波束天线:提高EIRP,增加系统容量,简化终端 前向纠错:8db编码增益 功率放大器矩阵组:动态功率匹配,减少功率消耗 自主基带切换:增加系统灵活性,系统吞吐量提高3倍 自适应编译码:提高信道可靠性
全球星系统的组成(二)
用户段 该段指的是使用全球星系统业务的用户终端设备,包括手持 式、车载式和固定式。手持式终端有三种模式:全球星单模,全 球星/GSM双模、全球星பைடு நூலகம்CDMA/AMPS三模。手机尺寸略大于现有 地面蜂窝手机,通话时间和待机时间与现有地面蜂窝手机相当。
全球星是通过卫星向世界各地提供话音、数据(最高速率达 9.6kbit/s)、传真、短信息、紧急呼叫、语音信箱、定位及全球 漫游等通信业务的无线通信系统。
全球星系统仍在建设
2011年7月13日,俄罗 斯航天部门在哈萨克 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 发射场发射6枚美国“ 全球星”系列通信卫 星。 俄联邦航天署发布消 息说,此次将6颗卫星 同时送入太空的是一 枚“联盟-2”型运载火 箭。
最雄心勃勃的Teledesic系统
巨LEO卫星Teledesic系统 Teledesic系统是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LEO星座系统,其卫星数 量之多,建造成本之高,都创下了星座系统之最,因此该计划一 出笼,立即引起世人关注。在系统设计上从最初的840颗星,分 布在21个轨道上,每个轨道48颗卫星,卫星高度700km,每颗卫 星由64个点波束形成64个直径为1500km的圆形覆盖区。又称为 “千星系统”,减至288颗星,后来又减至120颗星加6颗在轨备 份。卫星高度为700km,每颗卫星用64个点波束形成相应64个直 径为1500km的圆形覆盖区。它最初的目标是宽带互联网业务。
铱星的后继者——全球星
全球星是由美国劳拉公司(Loral Cor-poration)和高通公司 (Qualcomm)倡导发起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全球星系统用48颗绕地球运行的低轨道卫星在全球范围(不包 括南北极)向用户提供无缝隙覆盖的、低价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业务包括话音、传真、数据、短信息、定位等。用户可使用双模 式手持机,双模式手持机既可工作在地面蜂窝通信模式(即目前 手持机的工作模式),也可工作在卫星通信模式(在地面蜂窝网 覆盖不到的地方)。 全球星系统采用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和CDMA技术,能确保良好的 话音质量,增加通话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且用户感觉不到时延。 全球星系统没有星际链路,无需星上处理,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 投资费用,而且避免了许多技术风险。当然,星体设计的简单使 得系统必须建很多关口站,在全球需建100至150座。
要求
卫星通信的普及要求: 低成本:通信费用和终端费用 方便:手持电话,漫游,切换 可靠:低掉线率,高连接率 高质量通信:可接受的时延,语音质量
主要内容
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卫星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 VSAT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卫星宽带通信系统
分类
静止轨道卫星(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 与地球上某一点保持相对静止 赤道延伸平面:36000km 优点: 经济,三颗卫星,覆盖全球 缺点: 长距离造成大信号衰减和大传播时延(500ms以上)
铱星系统是划时代的开路先锋
1996年,铱星获得联邦通讯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的经营许可,一个国际范围的支持者队伍共融资20 亿美元给铱星公司 2000年3月18日, 铱星背负40多亿美元债务正式破产。昨夜星光 灿烂,而今化做一道美丽的流星。 铱星在2001年接受新注资后起死回生,美国军方是他主要客户。
铱星失败的原因——市场角度
摩托罗拉启动铱星计划的时候没有作过认真的市场分析。当绝大 部分城市、城市近郊的农村、交通干线、旅游胜地都被地面网络 覆盖,当移动电话的国际漫游成为可能,卫星移动电话的市场无 疑在被不断地压缩着,用户群的规模相应地不断减少。地面移动 电话网络在成本费用、手机轻便性等方面占了相当的优势。
主要应用领域
无线电和电视广播: ฀ 使用了11颗通信卫星(亚太1A、亚洲2号、亚洲3S、鑫诺1号、亚 太2R、泛美3R号、泛美8号、泛美9号、泛美3R号、泛美10号、银 河3R和热鸟3号)的32个转发器฀ 中央电视台的12套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国际台的32路声音 广播节目,以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视节目均通过 卫星向全国传送 海上、地面和空中的移动通信: 基于TCP/IP的internet业务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空间分系统、通信地球站分系统、跟踪遥测 及指令分系统和监控管理分系统四大功能部分组成。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空间分系统是指通信卫星,主要由天线分系统、遥测与指令分系 统、控制分系统、通信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组成。 通信地球站由天线馈线设备、发射设备、接收设备、信道终端设 备等组成 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对卫星进行跟踪测量,控制其准确进入静 止轨道上的确定位置,并对在轨卫星的通信性能及参数进行业务 开通前的监测和校正。 监控管理分系统对在轨卫星的通信性能及参数进行业务开通前的 监测和业务开通后的例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通信卫星正常运行 和工作。 具体的结构上,固定卫星系统和移动卫星系统会有所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