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
卫生综合研究生考试大纲
![卫生综合研究生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91678e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0.png)
卫生综合研究生考试大纲第一部分流行病学一、考试目的: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全面考察考生对流行病学基本原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内容:(一)基础知识: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的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流行病学发展简史;流行病学发展前景展望.(二) 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的概念;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疾病流行强度;横断面分析及出生队列分析;疾病的时间分布;地方性疾病。
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及移民流行病学。
(三)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现况研究的概念、目的及种类;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生态学研究的定义、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的应用及局限性。
(四)队列研究:队列研究的概念及基本原理;队列研究的目的、类型及设计与实施;队列研究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队列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
(五)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及基本原理;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控制;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
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考虑的问题。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例。
(六)实验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的定义、特点及设计与实施;实验流行病学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实验流行病学的概述.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及社区试验的特点.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缺点。
实验流行病学应注意的问题。
(七)筛检:筛检的定义与应用;筛检的分类和目的;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及指标.筛检效果的评价;筛检的常见偏倚及控制.(八)偏倚及其控制:研究的真实性及结果的变异;偏倚的定义、分类、测量及控制。
(九)病因与因果推断:流行病学病因的定义;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统计学关联到因果关联。
病因模型;因果联接方式。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重点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1babd7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9.png)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重点第一章绪论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的发生、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环境的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的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维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二、环境卫生的研究对象: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三、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包括从各种排放源排放出的气体、蒸汽和颗粒物,如SO2CO2NO 颗粒物,碳氢化合物等;二次污染物是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如光化学污染物、硫酸四、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因素,也存在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次生环境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五、全球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生物多样性锐减六、hormesis的概念:某些物质在低剂量时对生物系统有刺激作用,而在高剂量时具有抑制作用,典型的环境污染物如镉、铅、汞、二噁英等都具有相似的的生物学效应模式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一、环境分类:1、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及特征: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 2、这三类还可以依其构成要素的属性或特征进一步分类:自然环境按构成要素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按生态特征可分为陆生环境、水生环境等 3、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原生环境、次生环境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指对人类生存与生活质量有贡献的所有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包括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如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
生态服务系统: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成为生态服务系统三、生态系统健康: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活力(指生态系统的功能性,包括维持系统本身复杂特性的功能和为人类的服务功能)、结构稳定(指具有平衡、完整的生物群落,多样的生物种群)和自调节能力(自调节功能主要靠其反馈作用,通过正、负反馈相互作用和转化,在受胁迫时能维护系统正常结构结构和功能,有抵御“疾病”的能力,维持系统稳态)的生态系统四、暴露途径:暴露途径与效应产生的关系密切,通过下列方式影响有害效应的产生1、影响总暴露量:暴露的途径越多,总暴露量可能越大,产生的效应也越明显2、影响吸收率:不同暴露途径吸收率不同,当吸收率高、吸收量大时,产生的效应就强、危害也大3、改变作用靶:进入体内的途径不同,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同五、剂量-反应关系:1、剂量-反应关系:随着暴露剂量变化,产生反应的数量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称为剂量反应关系2、剂量-效应关系: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其在机体内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增加3、剂量反应关系曲线的类型:(1)阈值(2)有阈值(单阈值—S形或抛物线形;两个阈值—U形,主要有必需微量元素或必需营养素)六、联合作用的类型1、相加作用2、独立作用3、协同作用4、增强作用5、拮抗作用七、人群健康效应谱1、环境有害因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分五级(1)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2)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生理代偿性(3)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具有病理学意义,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准病态(亚临床状态)(4)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5)导致严重中毒,出现死亡2、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由于个体暴露剂量水平、暴露时间存在着差异,在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以及对该有害因素的遗传易感性不同,会出现不同级别的效应,这种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之为健康效应谱八、冰山效应: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每一种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出现的比例不同,最严重的效应是死亡,所占比例很少;而最弱的的效应所占比例最大,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类似于金字塔,临床所见的疾患和死亡者只是“冰山之巅”而不是冰山之全貌,这种现象称为冰山现象九、易感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十、环境污染: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进入环境的污染物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称为环境污染十一、急性危害:指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使暴露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汇总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0bdac1659eef8c75fbfb3ec.png)
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人对环境的适应性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双重性机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环境与健康的基础理论研究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 研制、创建和引进新技术和新方法: 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简述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卫生工作的区别和联系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卫生工作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又有所区别。
环境卫生工作能丰富环境卫生学的内容,是环境卫生学理论的具体体现;而环境卫生学源于环境卫生工作实践,但又高于实践,对环境卫生的工作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1广泛性污染影响范围大,人口多,对象广泛2长期性可长时间作用于人群,甚至终生3多样性有特异性、非特异性损害,有局部的、全身的,有急性、慢性的,有近期、远期的4复杂性各种因素的联合作用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复杂性通过多种环境介质(水、空气、食物等)多种渠道进入人体;人群反应个体差异大,包括老、幼、病、弱甚至胎儿及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敏感人群;人群常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探索敏感而特异的反应指标较难;环境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发生转化、降解或形成新的污染物。
污染物联合作用,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
大气污染来源、种类及其存在形式(一)天然来源(二)人为来源:1工业企业:燃料燃烧、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2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3交通运输4由其他环境介质转入:地面尘土、意外事件飞扬、火葬场、垃圾焚烧炉、烟花爆竹种类: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1气态污染物:气体蒸汽2颗粒性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Dp≤100um 可吸入颗粒物Dp≤10um细颗粒物Dp≤2.5um超细颗粒物Dp≤0.1 um按形成过程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室外污染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室内外共存同类污染物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吸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对室内空气的污染空调引起的室内空气的污染试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直接危害:1急性危害(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增高,使周围人群吸入大量污染物所造成的危害)2慢性危害(大气污染物低浓度、长期、反复作用于机体造成的危害)3致癌作用4心血管疾病间接危害:1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2产生温室效应3臭氧层空洞4酸雨5大气棕色云团6其他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几级?各级的基本要求和适用范围是什么?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二)](https://img.taocdn.com/s3/m/3b3c5dfc7fd5360cbb1adb2e.png)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二)一、A11、环境污染急性危害的产生主要包括下列类型A、大气污染的烟雾事件B、事故性排放的环境污染事件C、核泄漏事故D、环境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E、以上均是2、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有A、急性刺激作用B、急性中毒和死亡C、慢性、潜在性健康危害D、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群心理的影响E、以上都是3、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泄漏毒气事件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气污染急性中毒事件,该厂泄漏的毒气是A、二氧化硫和飘尘B、光化学烟雾C、过氧乙酰基硝酸酯D、甲基异氰酸甲酯E、放射性毒物4、下列哪项不是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A、发生时间的突然性B、污染范围的不定性C、造成心灵创伤D、负面影响的多重性E、健康危害的复杂性5、印度博帕尔事件是一起A、饮用水污染事件B、地面水污染事件C、土壤污染事件D、大气污染事件E、放射性污染事件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按造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物质可以分为:①易燃易爆危险品泄漏、爆炸事件;②有毒化学品泄漏、扩散事件;③溢油或油气井喷事件;④非正常大量废水排放事件;⑤放射性物品丢失、泄漏事件。
【该题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有:①急性刺激作用;②急性中毒和死亡;③慢性、潜在性健康危害;④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群心理的影响。
【该题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印度博帕尔事件发生在1984年12月3日凌晨。
印度博帕尔市联合农药厂储料灌泄漏了大量甲基异氰酸盐毒气,污染了大气,是一件大气污染事件。
这是全世界最大一起由于大气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
【该题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基本特征:①发生时间的突然性;②污染范围的不定性;③负面影响的多重性;④健康危害的复杂性。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题签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题签](https://img.taocdn.com/s3/m/da615b4f26fff705cc170ae4.png)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环境卫生学2.内分泌干扰物3.一次污染物4.二次污染物5.原生环境6.次生环境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7.环境介质8.环境因素9.生态环境10.生态系统11.迁移12.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13.剂量-反应关系14.转化15.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joint toxic effect)16.易感人群17.环境污染18.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19.健康危险度评价(HRA)20.健康效应谱第三章大气卫生21.酸雨22.气溶胶23.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γ)24.可吸入颗粒25.逆温(temperature inversion)26.气块干绝热垂直递减率(γd)27.空气离子化28.1h平均浓度限值29.温室效应30.风向频率图31.光化学污染32.大气湍流33.大气卫生标准第四章水体卫生34.浑浊度turbidity35.总固体36.硬度37.溶解氧(DO)38.化学耗氧量(COD)39.生化需氧量(BOD)40.总有机碳(TOC)41.细菌总数42.总大肠菌群43.粪大肠菌群44.富营养化45.水体自净46.复氧过程47.生物富集作用48.食物链49.公害病第五章饮用水卫生50.介水传染病51.氯化消毒副产物52.氯化消毒53.有机前体物5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 S)55.高层建筑二次供水56.混凝沉淀57.余氯58.有效氯第六章土壤卫生59.土壤的孔隙度60.土壤的背景值61.土壤环境容量62.土壤有机质63.土壤腐殖质64.土壤污染65.土壤自净作用66.腐殖质67.持久性有机物(POPs)68.大肠菌值.第七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69.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70.碘缺乏病71.地方性氟中毒72.克山病第八章环境污染性疾病73.军团病(LD)第九章住宅与办公室场所卫生74.住宅75.居室净高76.居室进深77.室深系数]78.窗地面积比值79.投射角80.开角81.采光系数82.室内小气候83.不良建筑物综合征(SBS)84.尘螨85.办公场所第十章公共场所卫生86.公共场所第十二章环境质量评价87.环境质量评价88.等标污染负荷89.环境质量指数第十三章家用化学品卫生90.化妆品91.洗涤剂第十四章突然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92.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汇总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a9684cefe4733687f21aa0e.png)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绪论1.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
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基本任务是阐明环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
2.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是指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后为发生改变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是指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如光化学烟雾,甲基汞等。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其中存在着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是原生环境演变成的一种人工生态环境。
3.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是指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并可以借助于大气,水,生物体等环境介质进行远距离迁移,通过食物链富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特征:持久性、蓄积性、迁移性和高毒性。
危害:急性和慢性毒性(肝肾,神经,内分泌,生殖,免疫)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内分泌干扰作用:能从多个环节上影响体内天然激素正常功能的发挥,改变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还能干扰生殖内分泌功能。
举例:二噁英,DDT,多氯联苯(PCBs),呋喃(PCDF),艾氏剂,狄氏剂等。
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农药及含氯有机物的高温分解或不完全燃烧、火山活动、森林火灾等亦可以形成二噁英。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622ee66edb6f1afe001f41.png)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水污染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水污染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全区人民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XX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XX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和《XX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
1.3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专业协作;平战结合,分级响应;属地为主,科学处置。
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区行政范围内以及区域外波及影响到我区饮用水污染预警发布后的卫生应急响应;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 1 —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水源污染、涉水产品污染、供水系统遭到破坏等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1.5 突发水污染事件卫生分级根据突发水污染事件卫生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水污染事件卫生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 4 级。
1.5.1 特别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 I 级)国务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认定的本区特别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
1.5.2 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Ⅱ级)因水源污染、供水受损及涉水产品污染等各种原因导致的饮用水污染,引起急性病例 500 例以上,或出现 10 例以上死亡病例;或因重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污染导致日供水能力10 万立方米以上供水企业出厂水饮用水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等受到重大影响;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
1.5.3 较大突发水污染事件(Ⅲ级)因水源污染、供水受损及涉水产品污染等各种原因导致的饮用水污染,引起急性病例 101-500 例,或出现死亡病例;或因水源污染、供水受损及涉水产品污染等各种原因导致日供水能力1万立方米以上10万立方米以下供水企业出厂水饮用水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等受到较大影响;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2 —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水污染事件。
《卫生调查学》教学大纲
![《卫生调查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44f536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f.png)
《卫生调查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卫生调查学(Hygiene survey)课程编号:3309903学分:2学分学时:总学时32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2实验学时:0)开设学期:第8学期授课对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级别:专业方向课程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卫生调查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科学。
它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与人类健康、环境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了解环境污染与致癌、致畸、致突变危害、微量元素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等的作用关系,为食品安全与卫生领域的管理及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简介(200字左右)卫生调查学较系统地介绍了人类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基本特征、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环境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人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的特征、自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是食品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三、教学内容授课内容学时教学目标*备注一、绪论2了解并熟悉环境、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概念及特点;环境卫生学的概念;建立环境观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持续发展理论;21世纪环境卫生学的特点。
二、环境与健康4了解并掌握健康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掌握环境与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内在本质、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了解健康危险度的主要评价方法。
三、大气卫生6了解大气卫生学意义;熟悉空气污染物的存在形式、来源、特点及对健康的危害;学会调查、采样和评价空气污染的主要方法;掌握卫生标准的概念及其制订原则、依据和主要方法。
四、水体卫生8掌握水体、饮用水、安全饮用水的概念;了解水的卫生学意义,掌握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了解饮用水的调查与评价;掌握安全饮用水的保证措施;掌握废水与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五、土壤卫生4了解土壤的卫生学意义,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结合本地区土壤污染及城市生活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学会实地了解情况、调查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预防医学》考试要求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预防医学》考试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c4cafe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2.png)
《预防医学》考试要求I、考试性质为挑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学生,特举办此考试。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课程的较强识别、区分能力。
II、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篇流行病学第一章绪论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及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的应用。
熟悉流行病学的原理。
了解流行病学发展史,流行病学的特点,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流行病学的展望。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
熟悉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
了解疾病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时间分布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掌握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种类、用途;现况研究的概念及特点;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用途。
熟悉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病例报告、病例分析的概念、用途;现况调查实施步骤、数据分析、常见偏倚及控制方法。
了解调查表的编制;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和局限性。
第四章队列研究掌握队列研究的定义、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设计与资料整理分析,包括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熟悉队列研究的特点、研究类型;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了解队列研究的实施步骤、样本大小的估计、随访方法、人年的计算、率的显著性检验。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匹配的原理和方法;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OR的含义及其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意义;。
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的一般步骤;分层分析的概念及应用,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
了解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掌握实验流行病学的定义、基本特点、流行病学实验的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
熟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缺点的比较。
了解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筛检掌握筛检的定义、评价筛检试验真实性的指标的计算及意义。
环境卫生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青岛大学
![环境卫生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青岛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28be7f1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15.png)
环境卫生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青岛大学1.碘的最低生理需要量为每人()微克每升答案:752.酸雨是指降水的PH小于()。
答案:5.63.下列哪些物质是氯化消毒副产物()。
答案:氯仿、酸性氯化呋喃酮4.土壤中大肠菌值大,而产气荚膜杆菌值小时,表示()答案:土壤的污染是陈旧性的5.说明水质好转过程的是()。
答案:耗氧作用<复氧作用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答案:环境影响评价既是方法又是制度7.某人拟准备在市区开办一文化娱乐场所,在经营前必须到当地卫生机构申办有关证件后方可营业。
此证件名为()。
答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8.重庆开县油气田井喷事件中,泄漏出的剧毒窒息性气体是()答案:硫化氢9.()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标志着中国城市化首次突破50% ,城镇人口数量已超过农村。
答案:201110.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是()。
答案:稀缺性和聚集性11.化妆品的二级污染是指()。
答案:使用过程的污染12.较长时间接触90dB(A)以上的强烈噪声,可使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15~30d B(A),离开噪声环境数小时至20多小时后听力才能恢复,这称为()。
答案:听觉疲劳13.不属于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II级)的构成条件的是()。
答案: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14.室内空气中哪项的含量是评价空气清洁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判断居室容积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答案:CO215.关于对流层,正确的是()。
答案: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16.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有: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规模;远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结合,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结合,以及()。
答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17.氟斑牙的发生最常见于:()答案:7~15岁儿童18.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对健康直接危害的是()答案:佝偻病19.酚的毒作用机制主要是()。
答案:使蛋白质变形沉淀20.在消化道内吸收率较高、吸收速度较快的砷是()答案:5价砷21.某一高层封闭式办公大楼,终日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近日工作人员诉说呼吸道干燥、鼻塞、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等,但下班后返回家中,上述症状自行消失。
(完整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笔试大纲
![(完整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笔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03cbc9159eef8c75fbfb3e8.png)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笔试大纲一、流行病学1.流行病学定义、常见流行病学分支、研究方法与策略。
2.疾病分布;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疾病的人群分布、地区分布、时间分布的内容。
3.流行病学研究的类型;常见方法的适用范围、组织实施、优缺点与注意事项;关键指标的计算方法、常见偏倚与控制。
4.流行病学病因和常见的病因模式;流行病学病因研究过程和方法;因果推断方法和准则。
5.疾病监测的定义、种类和用途;疾病监测的内容和设计;监测系统的评价;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的区别。
6.暴发及其调查;流行曲线。
7.公共卫生;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疾病三级预防。
8.免疫规划的基本概念、监测与评价;我国免疫预防接种的实施;疫苗相关疾病流行病学概况;我国主要疾病免疫预防进展;WHO对免疫预防策略;全球主要疾病免疫预防进展。
9.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我国艾滋病监测系统、主要防控策略、流行病学概况;艾滋病发病和行为因素监测系统及其运行。
10.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特征、调查要点与预防控制措施。
二、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1.传染病报告管理传染病报告的责任人与义务报告人;法定传染病的种类与报告时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与分类。
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治法相关内容。
2.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流行过程的概念、三个基本环节及其影响因素;主要预防控制措施;疾病监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预防接种的定义与分类,我国的免疫规划程序,不良反应的报告与处理;常见传染病的诊断、疫情的调查与处理。
三、卫生统计学1.统计学基本概念,定量资料与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常用概率分布的种类、指标计算与意义;参数估计基础。
2.假设检验的概念与原理、常见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3.常见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科研设计的种类、原理与优缺点。
5.分析流行病学研究的种类、定义与适用范围;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结果的解释。
6.调查设计的步骤,调查表制定的要点,常见抽样方法的种类与应用范围;样本量的估算方法。
知识点总结—环境卫生
![知识点总结—环境卫生](https://img.taocdn.com/s3/m/bd98a458844769eae009eda5.png)
一.名解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环境: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系统,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组成。
3.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有益因素,也存在一些对环境不利的因素。
4.次生环境: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5.内分泌干扰物:许多环境化学物质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效应造成影响称内分泌干扰物。
6.环境介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通常有气液固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包括: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7.环境因素: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有机和无机组成成分。
8.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9.生态系统: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各种功能流(物种流,物质流,能力流,信息流)所联合的稳态系统,它具有整体性,开放性,自调控,可持续性等特征。
10.环境污染: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的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称环境污染。
11.健康危险度评价(HRA):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做综合性,定性,定量评价过程。
12.一次污染物: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染物,物理化学性质均为发生改变13.二次污染物:环境中发生各种反应而转化形成的与原来的污染物理化性状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14.生物放大作用: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迁移过程过程中,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环境卫生名词解释和问答题_
![环境卫生名词解释和问答题_](https://img.taocdn.com/s3/m/d73fc4230b4c2e3f57276330.png)
2.什么是环境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作用?环境污染物在 环境介质中发生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的暴露会产
生哪些影响?举例说明。
3.环境污染物的暴露途径、暴露剂量和时间与产生的 有害效应有何关系?
4.试说明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多样性,研究环境因素 联合毒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6.试述宣威肺癌高发的主要原因。 7.简述宣威肺癌流行给予我们的启示。 8.军团菌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9.军团菌病的流行形式有哪些? 10.简述军团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1.简述军团菌病的发病机制。 12.军团菌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两种类型?其主要临床表 现有哪些?
13.简述军团菌病的防治措施。
第八章 环境污染性疾病.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污染性疾病(environmental pollution-related
disease) 2.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 3.水俣病(Minamata disease) 4.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 5.军团菌病(legionnaires' disease, LD) 6.庞蒂亚克热(Pontiac fever) 7.慢性甲基汞中毒(chronic methylmercury poisoning) 8.慢性镉中毒(chronic cadmium poisoning) 9.环境污染性致病因素(environmental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一、名词解释
1.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 2.生态系统(ecosystem) 3.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 4.环境与人体的生态平衡 5.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 6.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7.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 8.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9.联合毒性作用(joint toxic effect) 10.相加作用(additive effect) 11.协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 12.增强作用(potentiation) 13.拮抗作用(antagonism) 14.健康效应谱(spectrum of health effect) 15.易感人群(susceptible group) 16.环境应答基因(environmental response gene) 17.必需微量元素(essential trace element) 18.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19.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21.先天畸形(congenital malformation) 22.胚胎毒性(embryotoxicity) 2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24.内剂量(internal dose) 25.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 26.高危人群(high risk group) 27.生物标志(biomarker) 28.健康危险度评价(health risk assessment) 29.致癌强度系数(carcinogenic potency factor) 二、问答题
《环境卫生学监测》课件
![《环境卫生学监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0ca99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f.png)
空气质量监测是指对大气中的 污染物浓度进行检测,以评估 空气质量状况和可能对人类健 康造成的影响。
空气质量监测是指对大气中的 污染物浓度进行检测,以评估 空气质量状况和可能对人类健 康造成的影响。
空气质量监测是指对大气中的 污染物浓度进行检测,以评估 空气质量状况和可能对人类健 康造成的影响。
水质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环境卫生学监测概述 •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 • 环境卫生学监测技术 • 环境卫生学监测应用 • 环境卫生学监测展望
01
环境卫生学监测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环境卫生学监测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各种环境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评价和预测,以评估其对人类 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改善。
土壤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壤污染 状况,为土壤环境管理和土壤污染治 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保障农产品安 全和人类健康。
噪声监测
噪声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噪声 进行检测,以评估噪声对人类
生活、工作和健康的影响。
噪声监测的指标包括声音的强 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噪声监测的方法包括声级计测 量和遥感监测等。
噪声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噪 声污染状况,为噪声管理和控 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保障人 类生活和工作的安静环境。
目的
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 预测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为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 供科学依据,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监测的重要性
保障人类健康
环境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环 境卫生学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环境问题,采取 有效措施降低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突发环境公共卫生事件若干问题分析
![突发环境公共卫生事件若干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eca1cc964bcf84b8d57b70.png)
突发环境公共卫生事件若干问题分析发表时间:2018-07-26T14:10:43.67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作者:郑汨霞[导读] 创建突发型环境卫生一类事故相应的紧急系统即构建健全、标准的城镇环境卫生一类系统的关键构成版块,还是考量城市内部基本设备层次与社会监管特性的关键标识。
平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平江 414500 摘要:近几年,国内各类大型环境破坏事故逐步增多,变成威胁到民众自身健康、毁坏生态环境相关的要素,已经极大地约束到了国内经济、社会的全方位进步。
现阶段,国家已经迈进了突发型环境卫生一类事故的多发阶段。
创建突发型环境卫生一类事故相应的紧急系统即构建健全、标准的城镇环境卫生一类系统的关键构成版块,还是考量城市内部基本设备层次与社会监管特性的关键标识。
关键词:调研;突发环境公共卫生事件;问题1.前言现阶段,各个机构与相关工作者明晰突发型环境卫生一类事故有关的理念与归类即系统构建的必要根基。
同时,环保有关机构已经自环境科学这一视角对于突发型环境一类事故相应的理念与其归类施以了总体的调研与疏通。
为此,着眼于自公众卫生这一视角对于突发型环境卫生相关事故本身的理念与归类施以调研无可或缺,如此,就能够给各大病症防范把控部门内部的各类突发型环境卫生一类事故紧急处理相关工作予以合理的凭据。
2.突发型环境卫生一类事故相应的归类 2.1依据引发事故的各类物质施以归类依据引发突发型环境污染一类公众卫生相关事故的各类物质施以归类,囊括了:其一,易燃易爆一类危险物体生成了泄漏、燃爆相关事故;其二,有毒一类化学物体生成了泄漏、燃爆相关事故;其三,溢油或是油气喷洒相关事故;其四,非正常过量废弃水源排除相关事故;其五,放射型物品生成了遗失、泄漏相关事故。
2.2依据事故牵涉的地区空间施以归类依据事故牵涉的地区空间施以归类,囊括了:其一,关键流域、特殊水域一类污染事故;其二,关键城镇内部大气污染一类事故;其三,具备毒化学物体、放射型物体一类污染农田事故;其四,陆上或是海洋油田喷洒与天然气喷洒一类事故;其五,海洋油轮溢油或是有毒化学物体生成泄漏一类事故。
环境卫生学大纲
![环境卫生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826b198ba1aa8114531d98d.png)
第一章绪论1、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核心研究内容;原生环境、次生环境、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概念。
2、了解环境卫生学的相关学科,我国环境卫生学的发展、成就及任务。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1、掌握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微量元素与疾病、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组成与应用。
2、熟悉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3、了解人类环境的基本构成,微量元素在环境中的分布,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
第三章大气卫生1、掌握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熟悉大气污染来源,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存在形式,大气污染物的转归,大气卫生标准的制定原则及方法。
3、了解大气的特征及卫生学意义,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第四章水体卫生1、掌握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各种水体污染的特点,水体污染的危害。
2、熟悉水资源的种类和卫生学特征,水体污染的自净及其机制,水体污染物的转归。
3、了解水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我国水体污染的概况,地面水水质标准,污水排放标准,水体卫生防护,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和监测。
第五章饮用水卫生1、掌握各类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市政供水、自备供水、二次加压供水;分散式供水)的特点和评价指标。
介水传染病、化学性中毒的危害和流行特点。
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处理原则。
水处理中混凝沉淀和氯化消毒原理及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熟悉饮用水与疾病的关系。
各类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调查、监督监测和卫生学评价。
饮水消毒方法和效果。
洪涝灾区供水的卫生措施。
分散式给水的卫生要求。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的制定原则和方法。
3、了解饮用水常见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
新修订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内容与相关饮水标准的关系,水源到配水管网的卫生防护。
分质供水、饮水净化器的卫生评价。
涉水产品的卫生要求。
第六章土壤卫生1、掌握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及污染方式,土壤污染的净化方式,影响化学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和转化的因素,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卫生学问答题(最全)
![环境卫生学问答题(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7802bdfe55270722192ef7f4.png)
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②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③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④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
(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以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为目的的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研究内容。
(2)环境卫生工作是环境卫生学理论知识体系指导下的环境卫生实践工作,其目的是防止环境污染、预防疾病、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环境卫生工作的重点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时效性。
(3)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卫生工作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又有所区别。
环境卫生工作能丰富环境卫生学的内容,是环境卫生学理论的具体体现;而环境卫生学源于环境卫生工作实践,但又高于实践,对环境卫生的工作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全球气候变暖: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效应气体如二氧化碳所致。
危害: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冰川积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医学方面导致相关疾病如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
2、臭氧层破坏: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使用大量的氯氟烃所致。
危害:大气中的臭氧对紫外线的阻挡作用减弱,而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使人类皮肤癌、白内障的发生率增加。
3、酸雨: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成酸物质如硫氧化物等遇水而形成。
危害:(1)对土壤和植物产生危害(2)影响水生生态系统(3)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4、生物多样性锐减: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不合理的滥采滥伐、掠夺性开采、过度捕捞狩猎等。
危害: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加重了大量遗传基因丢失及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面积锐减。
5、其他:酸雨可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可造成地面水pH值下降从而使输水管中的金属化合物易于溶出等。
环境因素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有利和有害两方面的特性。
例如,紫外线具有杀菌、抗佝偻病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则具有致红斑作用、使皮肤色素沉着甚至产生致癌效应,并可使人群眼睛白内障发生率增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区别吗?
可编辑ppt
6
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基本特征
1.发生时间的突然性
一般的环境污染是一种常量的排放,有固定的 排污方式和途径,并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地排 放污染物质。
但突发环境事件则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往往 突然发生、始料未及、来势凶猛,有着很大的 偶然性和瞬时性。
可编辑ppt
7
2.污染范围的不确定性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
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
中断的污染事件。
可编辑ppt
15
(三)较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
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
可编辑ppt
5
3.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是指在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所使用的化学品、 易燃易爆危险品、放射性物品,在生产、运输、 储存、使用和处置等环节中,由于操作不当、 交通肇事或人为破坏而造成的爆炸、泄露,从 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民群众健康危害的恶性 事故。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污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类
经济危机类。
可编辑ppt
4
2.突发环境事件
①定义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 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 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 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 件。
②分类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
由于造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原因、规 模及污染物种类具有很大未知性,所以 其对众多领域如大气、水域、土壤、森 林、绿地、农田等环境介质的污染范围 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可编辑ppt
8
3.负面影响的多重性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一旦发生,不仅会打乱 一定区域内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还会 造成人员死亡、国家财产的巨大损失和生 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 爆炸事故
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可编辑ppt
16
(四)一般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 件:
1.发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
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可编辑ppt
17
Section 2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
accidents)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abrup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s)
可编辑ppt
3
1.突发事件
①定义:是指在某种必然因素支配下出人意料地 发生,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损失或影响且需 要立即处理的负面事件。
②分类:
自然灾害类 事故灾难类
突发环境 事件
粘膜剌激症状 。 潜伏期:约2~8天,这时期剌激症状减轻。 水肿期:症状与非中毒性肺水肿相似,如咯
粉红色泡沫痰 。 恢复期:肺水肿逐渐可消编辑pp退t ,症状逐渐减轻或 19
(二)急性中毒和死亡 窒息性气体或其它有毒化学品所致突发
环境污染事件,可引起群体性中毒、死 亡。可编辑ppt20
印度博帕尔事件:异氢酸甲酯,2500多人死亡,20 万人中毒。
2.因事件发生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 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 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 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
可编辑ppt
12
四、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分级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Ⅰ级) 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Ⅱ级) 较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Ⅲ级) 一般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Ⅳ级)
可编辑ppt
13
(一)特别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故;
可编辑ppt
14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
(二)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 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 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 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Chapter 14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
可编辑ppt
1
Section 1 概述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定义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基本特征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分类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分级
可编辑ppt
2
一、定义
突发事件(abrupt accidents) 突发环境事件(abrupt environmental
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对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可编辑ppt
18
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一)急性刺激作用:若为刺激性气体所致。 1.轻者可引起接触部位、眼睛、咽喉局灶性急
性炎症;重者可致角膜脱落,皮肤灼伤。 2.急性中毒性肺水肿,这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
一。 剌激期:接触毒物起和发生轻微的上呼吸道
事件级别越高,危害越严重,恢复重建越 困难。
可编辑ppt
9
2005 年 11 月 19 日哈尔滨市的大街小巷就有传言 说松花江水有毒,自來水要停止使用,在各大超市內 瓶裝水柜台前人们在抢购。
可编辑ppt
10
4.健康危害的复杂性
由于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性质、规模、 发展趋势各异,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互为交叉 作用,所以具有复杂性。
可编辑ppt
21
2003年12月开县井喷事故,16H矿井在钻杆还剩
下208米时发生井喷,富含H2S和SO2的天然气喷至 30米高。事故发生后,造成243人死亡,6万多名
事故发生瞬间可引起急性中毒、刺激作用,造 成群死群伤;对于那些具有慢性毒作用、环境 中降解很慢的持久性污染物,则可以对人群产 生慢性危害和远期效应。
可编辑ppt
11
三、分类
按造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物质分 类
按造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原因分 类
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所涉及的地域 空间(或介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