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单片机、K型热电偶、MAX6675的8路温度显示系统

合集下载

一种基于MAX6675多路远程温度采集系统

一种基于MAX6675多路远程温度采集系统

一种基于MAX6675多路远程温度采集系统钟自鸣;傅前丰;杨春龙;刘帅【摘要】温度的检测与控制一直是工业控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在工业智能化要求下,在某些特殊设备中不仅需要远程监控整体温度同时也需要监控局部多点温度.本系统采用温度采集芯片MAX6675与多路K型热电偶相结合作为采集模块,以单片机MSP430F149为核心,通讯模块采用以太网通讯智能模块IPort-2,设计一套温度采集系统,经验证,该方法抗干扰性强,易于大规模组网适用于对温度控制要求较高的场合.【期刊名称】《电子世界》【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2页(P100-101)【关键词】MAX6675;温度采集;以太网通讯;MSP430F149【作者】钟自鸣;傅前丰;杨春龙;刘帅【作者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工业控制智能化的发展,要求各检测单元诸如温度、压力等基本参数可以并入系统,传统工业数据总线都有上限节点的要求,且传输速率不高,采用工业以太网技术既能满足工业现场又可为所有编程语言所支持,更易于因特网连接,可以充分融入到当今大数据云时代对基础数据的要求。

K型热电偶是当前工业设备中常用的一种温度传感器,测温范围达到0-1300℃,其性价比高使得应用广泛[1],但因其测温原理又导致具有非线性和冷补偿等问题。

本文采用MAX6675温度采集芯片对K型热电偶冷端提供系统化补偿方案,采集的信号送单片机MSP430F149处理后数码显示或通过以太网模块发送至网络总线,使用单片机IO口模拟SPI口驱动程序大大提高了采集路数及采集效率[2]。

系统硬件方案设计如图1所示,主要由温度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显示模块及以太网通讯模块组成。

其中,温度采集模块主要由多路K型热电偶与MAX6675组成,将外界温度信号转换成数据信号上传至单片机MSP430再将数据整理处理通过以太网通讯模块将数据上传至网络通讯总线。

关于基于MAX6675多路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关于基于MAX6675多路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关于基于MAX6675多路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K型热电偶是当前工业生产、科学实验较为常用的一种温度传感器,它可以直接测量各种生产中0~1 300℃范围内的液体蒸汽,气体介质和固体表面温度。

由于它的测量范围及其较高的性价比,使得K型热电偶应用广泛。

然而K型热电偶存在非线性、冷补偿等问题,特别是在处理补偿问题时,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且难以有较好的成效。

所以本文介绍的MAX6675温度采集芯片,弥补了K型热电偶上述缺陷。

将MAX6675和K 型热电偶结合并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能为工程带来诸多便利且减少繁琐的附加电路。

本文给出了基于CPLD的多路温度采集系统电路、内部逻辑设计模块、误差分析和实验统计报告,以及MAX6675多路温度采集系统的应用过程和性能报告。

1 MAX6675介绍MAX6675是美国Maxim公司生产的带有冷端补偿、线性校正、热电偶断线检测的串行K型热电偶模数转换器,它的温度分辨能力为0.25 ℃;冷端补偿范围为-20~+80℃;工作电压为3.0~5.5 V。

根据热电偶测温原理,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势不仅与测量端的温度有关,而且与冷端的温度有关。

在以往的应用中,有多种冷端补偿方法,如冷端冰点法或电桥补偿法等,但调试较复杂。

另外,由于热电偶的非线性,以往是采用微处理器表格法或线性电路等方法,来减小热电偶本身非线性带来的测量误差,但这些增加了程序编制及调试电路的难度。

而MAX6675对其内部元器件的参数进行了激光修正,从而对热电偶的非线性进行了内部修正。

同时,MAX6675内部集成的冷端补偿电路、非线性校正电路、断线检测电路都给K 型热电偶的使用带来了便利。

MAX6675的特点有:(1)内部集成有冷端补偿电路;(2)带有简单的3位串行接口;(3)可将温度信号转换成12位数字量,温度分辨率达0.25℃;(4)内含热电偶断线检测电路。

其内部原理图如图1所示。

2 系统构架系统框架如图2所示,该系统以CPLD为核心,由多路K型热电偶和MAX6675将外界温度模拟信号采集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数据传入CPLD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通过通信模块将数据传送给计算机,最后用计算机做数据统计及处理。

基于MAX6675的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1)

基于MAX6675的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1)

图3MAX6675的引脚图在测控系统中,用传统手工方法和测量手段测量温度,不仅精度低,速度慢,可靠性差,而且测量时耗费人力。

扩展一块或多块A /D 采集卡,虽然可以快速、精确、可靠地进行测量,但是在模拟量较少或是温度等缓变信号场合,采用总线型A /D 卡并不是最合适、最经济的方案。

考虑到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选择一种新的电平转换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MAX6675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MAX6675是一复杂的单片热电偶数字转换器,内部具有信号调节放大器、12位的模拟/数字化热电偶转换器、冷端补偿这种传感和校正、数字控制器、1个SPI 兼容接口和1个相关的逻辑控制。

因此采用这种装置是最经济实用的选择。

1基于MAX6675的温度采集系统的总体设计本设计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最小温度采集系统。

它主要是采用热敏传感器采集温度并进行信号处理。

再经过A /D 转换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后,送给单片机进行信号处理与计算。

计算的结果从显示台上显示出来。

在设计中,还采用了一个小键盘,小键盘的主要功能是预设一个过热超温或低温报警的检测值。

设计思路可参见图1温度采集系统的方框图。

本设计中模块的功能如下:MAX6675模块:用自带的热电偶将被测温度量经过温度传感器转换为供给内置的A /D 转换器的电量,然后用内置的A /D转换器将电量转换成可供单片机识别接收的二进制数值。

单片机:对接收到的二进制数值按照设计目的进行相应的处理。

显示器:是将采集到的温度并经过单片机的处理完毕后的结果显示出来,让人们能看到此时此处的温度值。

小键盘:预设温度限定值。

报警器:当温度超出限定值时发出特定频率的声音来提醒人们。

2系统的连接图2由MAX6675构成的测温系统电路框图由MAX6675构成的测温系统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

K 型热电偶接在MAX6675的T+、T-端,热电偶的冷端接地。

主机选用AT89C51单片机,MAX6675作为从机,从8951的P1.1端口给MAX6675发送串行时钟,P1.0端口用来接收MAX6675输出的温度数据。

利用热电偶转换器的单片机温度测控系统 max6675[2页]

利用热电偶转换器的单片机温度测控系统 max6675[2页]

图3 数据处理模块仿真波形图图4 扫描、显示模块 在读取到ADC0804的转换数据后,先用查表指令算出高、低4位的两个电压值,并分别用12位BCD 码表示;接着设计12位的BCD 码加法,如果每4位相加结果超过9需进行加6调整。

这样得到模拟电压的BCD 码。

bcd add:=hbcd +lbcd;—高、低4位的两个电压值BCD 码相加if bcdadd (3downt o 0)>″1001″then bcdadd:=bcdadd +″0110″;end if;if bcdadd (7downt o 4)>″1001″then bcdadd:=bcdadd +″01100000″;end if;本模块的功能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当转换数据为00010101,通过查表高4位0001是0.32V ,而低4位0101是0.1V ,最后的电压输出结果是0.32V +0.1V =0.42V,它的BCD 码表示为000001000010,仿真结果正确。

2.3 扫描、显示模块如图4所示,CLK 是扫描时钟,其频率为1kHz,由给定的40MHz 时钟分频得到;DAT A I N 是数据处理模块输出的电压值的BCD 码;SEL 是数码管的片选信号;P O I N T 是数码管小数点驱动;通过扫描分别输出3位电压值的BCD 码DAT A OUT,并通过D I SP 将BCD 码译成相应的7段数码驱动值,送数码管显示。

3 结束语本文设计的VHDL 语言程序已在MAXP LUS Ⅱ工具软件上进行了编译、仿真和调试,并通过编程器下载到了EP1K100QC20823芯片。

经过实验验证,本设计是正确的,其电压显示值误差没有超过量化台阶上限(0.02V )。

本文给出的设计思想也适用于其他基于P LD 芯片的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1]潘松.E DA 技术实用教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卢毅.VHDL 与数字电路设计[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林敏.VHDL 数字系统设计与高层次综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许雪军编发) 收稿日期:2004- 作者简介:刘洪恩(1963—),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单片机方面的教学、开发与应用工作。

基于MAX6675的多路温度采集与无线传送系统

基于MAX6675的多路温度采集与无线传送系统

基于MAX6675的多路温度采集与无线传送系统何晓峰;王建中;王再富【摘要】针对高温恶劣工业生产环境的测温系统,该文设计了一个利用微处理器控制K型热电偶和K型热电偶模数转换芯片MAX6675进行多路温度采集,并通过RS485无线透传模块将温度数据传给上位机的系统,对温度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技术作了详细的论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在系统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准确地采集温度数据,并实时、稳定、准确地将数据通过无线方式传给计算机,证明了整个系统的良好性能.【期刊名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2)004【总页数】4页(P154-157)【关键词】温度采集;热电偶;无线传输【作者】何晓峰;王建中;王再富【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0 引言热电偶是将温度量转换成电势量的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是目前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它可直接测量0~+1 300℃范围内的液体蒸汽、气体介质和固体表面温度。

但是热电偶输出信号微弱,且在测温范围内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冷端补偿等问题[1],这些信号需经过放大、线性化以及模数转换后才能与CPU通讯,造成温度采集精度不理想,本文采用K型热电偶模数转换芯片(MAX6675)解决以上问题[2],系统通过控制器(STM32F103C8T6)对MAX6675和K型热电偶控制进行多路温度采集[3],并利用CC1110无线收发模块进行点对点的传输。

本文详细给出系统简介、系统软件设计、温度采集精度和无线传输性能的分析。

1 系统简介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系统主要由无线收发模块、控制器、AD转换模块、冷端补偿、信号调理、温度传感器、计算机等构成。

图1中,AD转换模块、冷端补偿、信号调理3个部分采用MAX6675芯片,MAX6675是MAXIM公司的K型热电偶模数转换芯片,它能独立完成信号放大、冷端补偿、线性化、A/D转换及SPI串口数字化输出功能,大大简化了热电偶测量装置的软硬件设计。

基于51的温度8路温度检测智能多路温度检测系统(可编辑)

基于51的温度8路温度检测智能多路温度检测系统(可编辑)

智能多路温度检测系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陶培德摘要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八路温度巡回检测/定点检测系统的硬件配置、误差分析和软件设计方法。

该系统特点有三:①采用铂热电阻测温,布线为三线制,不加补偿电阻,从电路模型中消除了连接导线电阻引进的测量误差。

②八路测温用用一套温度?电压变换电路,测温点间的切换采用廉价的CD4051八选一模拟开关,其开关的导通电阻及导通电阻路差均布引进测量误差。

③铂热电阻温度/电压变换电路的非线性由硬件电路校正,校正后的非线性误差在0~199.9℃范围内小于0.0045%。

整个系统采用89S51单片机控制键盘操作,实现检测温度的实时显示、打印、越线报警功能。

引言温度的精密测量是工业生产领域中的一个经典课题。

在温度检测系统中,测量变换电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温度传感器又是该电路中的一个关键元件。

众所周知,在设计测量变换电路时,我们是从分析传感器性能(电阻型、电流型、电压型等)入手,通过适当的补偿、非线性校正及信号放大环节,最后综合处一个满足期望指标的测量变换电路来。

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温度传感器有四类:热电阻(如铂热电阻)、热电偶、热敏电阻及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如AD590)。

本文介绍的检测系统,采用铂热电阻(以下简称铂电阻)元件测温。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具有精度高、性能稳定、互换性好(有分度表)、耐腐蚀及使用方便等一系列有点,移植是工业测控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测温元件。

在温度大于0℃的条件下,铂电阻的电阻值R(t)与被测温度t之间呈如下关系:R(t)R(0)?(1+At+Bt2) (1)式中(对BA2分度号而言)R(0)100Ω(0℃时的电阻值)A3.96847×10-3/℃(一次温度系统数)B?5.847×10-7/℃2(二次温度系统数)由式(1)可见,铂电阻的不足之处是:温度比较率小(α≈0.391Ω/℃),存在Bt2二次飞线性项。

大家知道,铂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使用时,必须把它放在测温现场。

基于51单片机K型热电偶MAX6675的8路温度显示系统

基于51单片机K型热电偶MAX6675的8路温度显示系统

自动化工程训练课程设计目录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方案论证2.1温度采集方案2.2显示界面方案第三章............................................ 系统整体设计3.1 系统总体分析3.2设计原理第四章............................................ 各个元器件及芯片简介4.1 AT89C51单片机介绍4.2 K型热电偶简介4.3 MAX6675简介4.4 LCD12864简介第五章............................................ 各部分电路设计5.1温度采集电路5.2数据处理电路5.3温度显示电路5.4超限报警电路第六章............................................ 心得体会附录1 硬件仿真图与运行效果展示附录2 软件代码第一章绪论在工业生产中,需要检测工艺生产线的温度,而且这个温度范围还很大。

该系统采集主要以Atmel公司的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处理核心,由它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控制数据的无线传输。

AT89C51单片机是一种低功耗/低电压/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片内带有一个8KB的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

无线收发一体数传MODEM模块PTR2000芯片性能优异,在业界居领先水平,它的显著特点是所需外围元件少,因而设计非常方便。

因此用来设计工业温度检测系统相当的合适。

在本文中,主要说明单片机与K型热电偶以及K型热电偶模数转换器—MAX6675的组合,形成单片机的温度检测系统。

包括:如何针对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度检测器件,如何根据选择的器件设计外围电路和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如何编写控制温度检测器件进行数据传输的单片机程序,并简要介绍数字温度传感器MAX6675的应用。

MAX6675在K型热电偶温度测量中的应用

MAX6675在K型热电偶温度测量中的应用

MAX6675在K型热电偶温度测量中的应用作者:老盛林何式健来源:《现代信息科技》2019年第08期摘; 要:针对工业测温控温存在的需求,介绍一种基于热电偶测温控制系统,系统包括温度数据采集及控制器两部分。

温度数据采集由K型热电偶、K型热电偶串行模数转换器MAX6675组成,控制器由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固态继电器进行通断控制。

本文阐述了MAX6675与单片机组成的测温控温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的设计思路。

实践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软件实现容易、操作方便,运行可靠、成本较低,特别适合小型企业简单测温控制,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MAX6675;单片机;K型热电偶中图分类号:TP273+.5;TM506;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08-00195-02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a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he thermocouple to meet the demand of industrial thermometry and control. The system includes two parts:temperature data acquisition and controller. Temperature data acquisition is composed of K-type thermocouple and K-type thermocouple serial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MAX6675. The controller is composed of a single chip computer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a solid-state relay for continuous control.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hardware composition and software design idea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composed of MAX6675 and single chip computer.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system is simple in structure,easy to implement,easy to operate,reliable in operation and low in cost. It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simpl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control in small enterprises and has good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value.Keywords:MAX6675;micro controller unit;K type thermocouple0; 引; 言热电偶是常用的测温元件,价格便宜,使用方便。

一种基于MAX6675的K型热电偶温度采集系统

一种基于MAX6675的K型热电偶温度采集系统

个人专利—《一种基于MAX6675的K型热电偶温度采集系统》院系:电气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名:**学号:说明书摘要一种基于MAX6675的K型热电偶温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主要由K型热电偶(1)、MAX温度调理模块(2)、AT89C51单片机(3)、LCD1602显示模块(4)。

系统采用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SPI通讯技术、电子技术,需要掌握单片机温度采集的原理和方法,明确单片机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温度信号调理电路和温度传感探头之间连接信号线,信号线外空套一个中空钢丝,温度信号调理电路经信号线连接SPI口接线柱,SPI口接线柱经信号线连接节点,用AT89C51单片机模拟SPI通讯,进行温度值读取,进行转换,最后通过LCD1602液晶屏显示温度值。

实现人工、有线传输及常温温度传感器所不能完成的测量工作。

摘要附图电源模块外界温度234 11 2权利要求书1、一种基于MAX6675的K型热电偶温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主要由K型热电偶(1)、MAX6675温度调理模块(2)、AT89C51单片机(3)、LCD1602显示模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MAX6675的K型热电偶温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温度采集探头为K型热电偶(1)、温度调理芯片为MAX6675(2)、数据处理芯片AT89C51单片机(3)、显示模块LCD1602(4)。

3、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 所述的一种基于MAX6675的K型热电偶温度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温度探头K型热电偶(1)与发热体接触;采集的传送到MAX6675芯片(2)进行温度调理;调理芯片MAX6675将转换好的数据以SPI串口通讯方式传送到单片机AT89C51(3);单片机AT89C51(3)再驱动液晶显示模块LCD1602(4)来显示采集到的温度。

说明书一种基于MAX6675的K型热电偶温度采集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SPI通讯技术、电子技术,来实现单片机温度采集。

基于51单片机8路温度控制系统巡检系统程序原理图

基于51单片机8路温度控制系统巡检系统程序原理图

题目:基于单片机八路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多路温度采集系统/八路温度巡检系统提供实物+原理图+源程序+实物图片+参考论文适用于:基于单片机的八路温度检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温度八路监控系统,基于51单片机的八路温度控制/采集/检测系统的设计,洞洞板纯手工制作。

淘宝地址:功能说明:设计采用51单片机通过一线式总线同时挂载多个DS18B20温度传感器芯片,可同时监控多个点的温度。

本设计采用八路,可以添加任意更改为需要显示的点数,传感器芯片可以添加多个同时监测。

并在LCD1602液晶显示器上轮流显示各路温度,分为自动循环检测显示和手动按键显示各点温度。

并可人为设置报警温度,如温度超过设置既会触动报警器。

(1) 电池盒3节干电池供电,方便。

(2) 主机可监控不少于3个点的温度变化,可轮流显示各点温度。

(3) 温度测量精。

0.1℃。

(4) 所连接的测温点中只要有任何一个测量点的温度达到高温值时应给出报警信号,当所有点的温度值降低到安全值后,停止报警。

(5)可以设置手动显示各路温度和设置为自动循环显示各路温度。

达到多路温度的自动巡检作用。

还可以手动查看任何一路的温度。

采用3节干电池4.5V供电,本设计邮寄电池盒和实物作品(和本店图片一样的实物),到货后上电就可以测试使用,无需其他操作。

并附送原理图、源程序、参考论文、以及设计资料,请留下邮箱传送。

实物介绍(实物拍摄):实时显示第8点温度实物介绍(实物拍摄):显示第4点温度实物介绍(实物拍摄):显示第5路温度实物介绍(实物拍摄):显示第6路温度实物介绍(实物拍摄):显示第7路温度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温度巡检系统(三路显示):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温度巡检系统/控制系统。

基于18B20单总线多点温度采集系统。

采用三路DS18B20温度传感器,并可进行手动循环显示和自动循环显示各路温度。

请点击购买本店另一款: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数码管显示)单片机数字温度报警系统请点击购买进入店铺购买其他设计:1、基于128*64单片机多功能万年历系统的设计2、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数字密码锁的设计3、基于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系统的设计4、基于51单片机多功能时钟温度计系统的设计(带温度)。

基于51单片机、K型热电偶、MAX6675的8路温度显示系统

基于51单片机、K型热电偶、MAX6675的8路温度显示系统

自动化工程训练课程设计学院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自动化1202班姓名黎毅刚指导老师刘芳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方案论证2.1温度采集方案2.2显示界面方案第三章系统整体设计3.1 系统总体分析3.2设计原理第四章各个元器件及芯片简介4.1 AT89C51单片机介绍4.2 K型热电偶简介4.3 MAX6675简介4.4 LCD12864简介第五章各部分电路设计5.1温度采集电路5.2数据处理电路5.3温度显示电路5.4超限报警电路第六章心得体会附录1 硬件仿真图与运行效果展示附录2 软件代码第一章绪论在工业生产中,需要检测工艺生产线的温度,而且这个温度范围还很大。

该系统采集主要以Atmel公司的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处理核心,由它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控制数据的无线传输。

AT89C51单片机是一种低功耗/低电压/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片内带有一个8KB的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

无线收发一体数传MODEM模块PTR2000芯片性能优异,在业界居领先水平,它的显著特点是所需外围元件少,因而设计非常方便。

因此用来设计工业温度检测系统相当的合适。

在本文中,主要说明单片机与K型热电偶以及K型热电偶模数转换器—MAX6675的组合,形成单片机的温度检测系统。

包括:如何针对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度检测器件,如何根据选择的器件设计外围电路和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如何编写控制温度检测器件进行数据传输的单片机程序,并简要介绍数字温度传感器MAX6675的应用。

第二章方案论证2.1温度采集方案方案一:模拟温度传感器。

采用热敏电阻,将温度值转换为电压值,经运算放大器放大后送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再由单片机经过比较计算得到温度值。

优点:应用广泛,特别是工程领域,采用不同的热敏电阻,可实现低温到超高温的测量。

缺点:必须采用高速高位A/D转换器,系统复杂,成本高,还以引进非线性误差,得通过软件差值修正方案二:采用集成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

MAX6675和K热电偶温度显示

MAX6675和K热电偶温度显示
xiao_1=wd/10%10;
if(bai==0 )
{
bai=10;
if(shi==0)
shi=10;
}
smg[0]=table_1[bai];
smg[1]=table_1[shi];
smg[2]=table_2[ge];
P2=0xff;
}
TH0=(65535-20000)/256;
TL0=(65535-20000)%256;
EA=1;
P0=smg[0];
P2=wei[3];
for(c=0;c<50;c++);
P0=smg[1];
smg[3]=table_1[xiao_1];
}
void main()
{
TMOD=0x11; //选择仅有TR0/TR1来启动定时器/计数器,定时模式,16位定时器的工作方式
TH0=(65535-20000)/256;
TL0=(65535-20000)%256; //装初值,定时时间为10ms
if(so==1){wendu=wendu|0x01;}
else wendu=wendu|0x00;
_nop_();
_nop_();
sck=0;
_nop_();
_nop_();
}
wendu_1=wendu&a;
wendu_1=wendu_1>>3;
wendu_2=wendu_1*0.25;
wendu=wendu_2*100;
return wendu;
}
void smgchushifa()

基于单片机的数码管显示的K型热电偶温度计的设计与仿真

基于单片机的数码管显示的K型热电偶温度计的设计与仿真

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数码管显示的K型热电偶温度计的设计与仿真学院(系): 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信息工程xxxx班学生: xx指导教师: xx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容编入有关数据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囗,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囗。

作者签名:年月日导师签名:年月日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系统的设计。

利用转换芯片MAX6675和k型热电偶,将温度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模拟SPI的串行通信方式输送数据,在通过单片机处理数据,最后由数码管显示数据。

本文采用了带有冷端补偿的温度转换芯片MAX6675、K型热电偶、89C51单片机、数码管等元器件设计了相应温度采集电路、温度转换电路、温度数码管显示电路。

结合硬件电路给出了相应的软件设计,测温精度可达到0.25℃。

本系统的工作流程是:首先热电偶采集温度,数据经过MAX6675部电路的处理后送给单片机进行算法处理,最后通过数码管电路显示出测量温度。

本设计最后对系统进行了proteus的调试和仿真,实现了设计的要求。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热时间常数冷端补偿ABSTRACTThis design describes the thermocouple temperature sensor based on the rapi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The temperature signal is converted into digital signals by useing conversion chip max6675 and k-type thermocouple, conveying data via serial communication simulation spi in processing the data through the microcontroller, the final data from the digital tube displayThis design uses a temperature conversion chip MAX6675,K-type thermocouple, 89C51microcontroller, LED and other components, design corresponding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circuit, temperature converter circuit, the LED display circuit. With the hardware give out The corresponding software desig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ccuracy up to 0.25 ℃.The system works is: first acquisition thermocouple temperature data through the Treatment of the of the MAX6675 internal circuit and be then sent to 89C51 Aim for rapid algorithm processing. Finally, the LED circuit shows the measurement temperature values. In the last,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was proteus debugging and simulation,achieve the design requirements.KEY WORDS Temperature sensor Thermocouple Thermal time constant Coldjunction compensation目录摘要 (III)ABSTRACT (V)第1章绪论 (1)第2章系统原理概述 (3)2.1 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3)2.2 热电偶冷端补偿方案 (3)2.2.1 分立元气件冷端补偿方案 (4)2.2.2 集成电路温度补偿方案 (5)2.2.3 方案确定 (6)2.3硬件组成原理 (6)2.4软件系统工作流程 (6)第3章元件和软件介绍 (9)3.1 单片机选择及最小系统 (9)3.2 热电偶介绍 (10)3.2.1 K型热电偶概述 (11)3.3 数字温度转换芯片MAX6675简介 (11)3.3.1 冷端补偿专用芯片MAX6675性能特点 (12)3.3.2 冷端补偿专用芯片MAX6675温度变换 (13)3.4 KEIL软件仿真软件介绍 (14)3.5 PROTEUS硬件仿真软件介绍 (14)第4章程序设计及硬件仿真 (15)4.1 数据的采集 (16)4.2 数据传输部分 (16)4.3 数据处理部分 (20)4.3.1 数据转换 (22)4.3.2 进制转换 (25)4.4 显示部分程序及仿真 (27)第5章系统仿真 (32)结论 (35)参考文献 (37)附录 (37)致 (48)第1章绪论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状态的物理参数,对温度的测量在冶金工业、化工生产、电力工程、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国防、科研等领域中有广泛地应用。

基于MAX6675和K型热电偶的高精度智能测温系统

基于MAX6675和K型热电偶的高精度智能测温系统

基于 MAX6675和 K型热电偶的高精度智能测温系统背景温度是一个很古老的概念,它起源于人们想用数值来表达冷、热感觉的愿望。

伽利略最早用他设计的一种标有刻度的仪器进行实验来指示温度。

四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发现:虽然温度测量技术己经高度发展,但仍被继续研究。

温度是一个基本物理量,是主要的热工参数之一。

通常将随时间而变化比较快的温度称为动态温度。

近年来,人们对动态温度的认识越来越深,并对其测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动态温度测量比较复杂,只有通过反复测试,尽量模拟出传感器使用中经常发生的条件,才能获得传感器动态性能。

现状温度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是工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操作参数,很多工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直接与温度这一参数有关,如果温度测量不准或控制不好,将会使产品质量差,甚至报废,给工业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有人作过这样的统计,温度这一参数的测量约占工业测量总数的50%左右。

在国民经济其它各部门中,温度测量也是极为重要的。

温度测量在工农业生产、国防、科研、医疗卫生及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温度测量首先是由温度传感器来实现的。

测温仪器通常由温度传感器和信号处理两部分组成。

温度测量的过程就是通过温度传感器将被测对象的温度值转换成电的或其它形式的信号传递给其它信号处理器电路进行信号处理转换成温度值显示出来。

因此,人们对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开发应用极为重视,生产和销售温度传感器的公司遍布全球。

解决问题测试温度,使误差不是很大,并且超过150℃时候报警。

根据测温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对硬件和软件功能合理的分配,侧重系统整体功能的合理实现,软硬件平台的稳定运行。

系统任务分析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可编程温度控制器。

使用具有冷端补偿的单片K型热电偶放大器与数字转换器MAX6675,由于MAX6675将热电偶测温应用时复杂的线性化、冷端补偿及数字化输出等问题集中在一个芯片上解决,简化了将热电偶测温方案应用于嵌入式系统领域时复杂的软硬件设计,而且大大减少了温度控制过程中的不稳定因数,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K型热电偶和MAX6675简介

K型热电偶和MAX6675简介

K型热电偶和MAX6675简介热电偶的原理及单片k型热电偶放大与数字转换器max66752021年09月21日星期五下午08:45文摘:MAX6675是Maxim公司推出的一款单片K型热电偶放大器和带冷端补偿的数字转换器。

本文介绍了该装置的特点、工作原理和接口顺序,并给出了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和温度读数转换程序。

关键词:热电偶放大器冷端补偿数字输出热电偶是一种温度传感元件,它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热电动势信号并通过电气仪表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

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此时两端之间就存在seebeck电动势――热电动势,这就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

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为工作端,温度较低的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

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制成热电偶分度表;分度表是自由端温度在0℃时的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

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材料时,只要该材料两个接点的温度相同,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将保持不变,即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

因此,在热电偶测温时,可接入测量仪表,测得热电动势后,即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

热电偶优势热电偶是工业中常用的温度测温元件,具有如下特点:①测量精度高:热电偶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②热响应时间快:热电偶对温度变化反应灵敏。

③测量范围大:热电偶从-40~+1600℃均可连续测温。

④性能可靠,机械强度好。

⑤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

热电偶的类型和结构:(1)热电偶的类型k型(镍铬-镍硅)wrn系列n型(镍铬硅-镍硅镁)wrm系列E型(镍铬铜镍)wre系列J型(铁铜镍)WRF系列T型(铜铜镍)WRC系列S型(铂铑10铂)WRP系列R型(铂铑13铂)wrq系列B型(铂铑30铂铑6)WRR系列等。

(2)热电偶的结构形式:热电偶的基本结构是热电极,绝缘材料和保护管;并与显示仪表、记录仪表或计算机等配套使用。

基于51单片机的八路温度检测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八路温度检测系统设计

基于AT89C51的八路温度采集显示系统设计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电气工程学院2016年1月8日一、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设计,我们对智能仪表做出一个总结,也是对各门课程均将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加熟练的掌握设计方案的提出,设计流程的规划以及各器件的硬件连和软件编程,并且能够更加熟练的操作Proteus仿真软件,真正培养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本次设计,我们将得到一款能够同时检测显示八路温度的多点智能测温系统,当某一路或某几路温度值超过设定的上限值或者下限值时,报警电路中的蜂鸣器鸣响且提示闪亮,使操作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控制温度回到额定温度范围内。

该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便,应用灵活,能够在当代农业、工业、医疗以及日常生活中得到良好的应用。

二、设计要求设计一款能够同时检测显示八路温度的多点智能测温系统,选择合适的的温度传感器(测温范围100-300 ℃,误差±1 ℃)和单片机为测控系统的核心来完成数据采集、处理、显示、报警等功能。

当LCD液晶显示器接收到来自单片机传送来的温度信息后,分别显示当前八路温度,超过200 ℃则报警,并显示通道号(八路通道号1-8)。

且具有通信接口(RS232接口)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以及可靠性和抗干扰设计。

三、总体设计方案和结构框图(一)、设计流程在熟悉课题,明确任务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理清设计思路,综合考虑总的设计时间和各部分设计所需时间,最终决定将本次设计分五大步进行。

(1)熟悉课题,明确任务,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总体设计方案;(2)根据各部分的功能划分功能模块,确定每一模块的硬件组成,合理选取具有相应功能的器件;(3)进行硬件设计,把各器件组成相应功能的模块,并把各功能模块进行电气连接,形成总的功能系统;(4)进行软件设计,编写程序,实现各模块功能,使整个系统能够良好的运行;(5)进行仿真调试,检查各模块功能能否完全实现,综合考虑系统的灵活性、稳定性、误差大小及测温效率调整各器件的各项参数。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及显示系统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及显示系统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及显示系统65100226 徐凤贺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及显示系统摘要: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温度是常用的测量机被控参数。

本温度控制及显示装置采用STC89C51为核心控制器件实现对温度在50℃到70℃的自动控制。

由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构成信号采集电路,由LED数码管构成静态显示用于显示温度值,由发光二级管来模拟控制器件,红色二极管模拟加热器件,绿色二极管模拟降温装置。

关键词:STC89C51单片机 DS18B20 发光二级管 LED显示一设计任务和要求1 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温度自动控制及显示装置,可以让温度保持在50℃到70℃,并能用LED显示所采集的温度。

2 要求(1)利用18B20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并采集的温度值送入AT89C51单片机。

(2)当温度低于50℃时加热,高于50℃时停止加热,高于70℃时制冷。

(3)能用LED显示实时温度。

二方案分析与论证1 单片机模块方案论证方案一:采用MC68HC05/08系列单片机对系统进行控制。

其乘法和除法指令给编程带来了便利。

但是其指令系统共有89条指令,不利于CPU的执行速度。

方案二:采用MSP430X44X系列单片机对系统进行控制。

其端口过多,操作繁杂,指令虽与MCS-51系列单片机相似,却比MCS-51系列单片机更难操作,而且本装置不需要过多的IO口。

方案三: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对系统进行控制。

MCS-51系列单片机采用哈佛体系结构,其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独立编址。

7中寻址方式,111条系统指令,操作简单。

MCS-51系列单片机内部自带2个定时计数器方便定时计数操作,此外MCS-51系列单片机有5种中断方式,方便中断编程控制。

综上所述:控制器选方案三.2 温度传感器模块方案论证方案一:用DS18B20监测环境温度并送给单片机。

DS18B20 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非常简单。

DS18B20 只有三个引脚一个接地,一个接电源,一个数字输入输出引脚接单片机I/O 口。

热电偶模块MAX6675_51例程

热电偶模块MAX6675_51例程
SCK = 0;
}
CS = 1;
return dat;
}
/*
*功能:延时,若干毫秒
*参数:毫秒数
*返回值:无
*/
void DelayMs(unsigned int i)//一个延时函数,这个函数在11.0592M晶振下的延时时间大概为1ms
{
unsigned int j,k;
for(j=i; j>0; j--)
Flag_connect=Flag_connect>>2;//MAX6675是否在线
t = t<<1;//读出来的数据的D3~D14是温度值
t = t>>4;
MAX6675_Temp = t/4;//测得的温度单位是0.25,所以要乘以0.25(即除以4)才能得到以度为单位的温度值
for(t=0; t<200; t++)//显示温度
unsigned int MAX6675_Temp;
unsigned char Flag_connect;
unsigned char CRCH,CRCL;
unsigned char wd[2];//wd[]:BCD码的温度
unsigned char flag_dis;//显示刷新的标识
unsigned char dis[4] = { 0x00, 0x00, 0x00,0x00 };
for(k=114; k>0; k--);
}
/*
*功能:数码管在指定的位置显示指定的字符
*参数:place:要显示的位置,num:要显示的字符
*返回值:无
*/
void SMG_DisChar(unsigned char place, unsigned char nu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工程训练课程设计学院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自动化1202班姓名黎毅刚指导老师刘芳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方案论证2.1温度采集方案2.2显示界面方案第三章系统整体设计3.1 系统总体分析3.2设计原理第四章各个元器件及芯片简介4.1 AT89C51单片机介绍4.2 K型热电偶简介4.3 MAX6675简介4.4 LCD12864简介第五章各部分电路设计5.1温度采集电路5.2数据处理电路5.3温度显示电路5.4超限报警电路第六章心得体会附录1 硬件仿真图与运行效果展示附录2 软件代码第一章绪论在工业生产中,需要检测工艺生产线的温度,而且这个温度范围还很大。

该系统采集主要以Atmel公司的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处理核心,由它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控制数据的无线传输。

AT89C51单片机是一种低功耗/低电压/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片内带有一个8KB的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

无线收发一体数传MODEM模块PTR2000芯片性能优异,在业界居领先水平,它的显著特点是所需外围元件少,因而设计非常方便。

因此用来设计工业温度检测系统相当的合适。

在本文中,主要说明单片机与K型热电偶以及K型热电偶模数转换器—MAX6675的组合,形成单片机的温度检测系统。

包括:如何针对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度检测器件,如何根据选择的器件设计外围电路和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如何编写控制温度检测器件进行数据传输的单片机程序,并简要介绍数字温度传感器MAX6675的应用。

第二章方案论证2.1温度采集方案方案一:模拟温度传感器。

采用热敏电阻,将温度值转换为电压值,经运算放大器放大后送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再由单片机经过比较计算得到温度值。

优点:应用广泛,特别是工程领域,采用不同的热敏电阻,可实现低温到超高温的测量。

缺点:必须采用高速高位A/D转换器,系统复杂,成本高,还以引进非线性误差,得通过软件差值修正方案二:采用集成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

该传感器采用单总线接口,能方便的与单片机通信。

测温范围从-55到+125,测温精度9-12位可调,12位时最大转换时间为750ms,但是不满足本设计的要求。

缺点:不能实现高温测量。

方案三:采用K型热电偶与K型热电偶模数转换器—MAX6675的组合,该组合采用单总线接口,能方便的与单片机通信,测量范围从0到+1050度,测温精度为12位,完全满足本设计的要求,因此采用此方案。

2.2显示界面方案方案一:用数码管显示,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

缺点:只能显示一测量点和有限的符号。

方案二:采用LCD12864显示。

可以实现中英文操作提示,方便人机交换。

能同时显示多点温度值,使用方便,而且价格适中,本系统设计为多点温度采集情况可以采用。

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3.1 系统总体分析本系统采用的是K型热电偶采集温度,因此本设计有温度采集部分,数据处理部分,温度显示部分,故障显示并显示部分组成。

AT89C51单片机以及单片机的外围电路由晶振电路,复位电路,温度采集电路,温度显示电路,超限报警电路组成。

系统设计框图如下:系统设计框图 3.2设计原理温度采集部分先使用K 型热电偶对环境温度进行检查,再经过K 型热电偶模数转换器—MAX6675,进行温度转换,将环境温度转换成12位二进制数据采集进单片机,以便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

在本系统中,由于是8路温度采集,因此使用串行的方式,依次对8路温度进行采集,并用单片机的P2口来传输与反馈数据。

数据处理部分利用算法,在单片机中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转换成百、十、个位通过P0口进行输出。

温度显示部分通过调用LCD 的显示函数,将温度以两列的方式实时地显示在LCD 上。

超限报警部分通过软件算法,检测8度的温度是否在100度到999度的范围内,一旦超过这个范围,这进行故障报警,并在LCD 上显示“超温”或者“低温”,并且同时通过蜂鸣器以及LED 灯,来进行声光报警。

单 片 机LCD 温度显示电路 超限报警电路 晶振电路八路温度数据采集电路第四章各个元器件及芯片简介4.1 AT89C51单片机介绍AT89C51单片机简介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al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次。

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AT89C2051是它的一种精简版本。

1.主要特性:1、与MCS-51 兼容2、4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3、1000写/擦循环数据保留时间10年4、全静态工作,0Hz-24Hz·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5、128*8位内部RAM32可编程I/O线6、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7、5个中断源8、可编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9、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2.主要管脚说明: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

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4.2 K型热电偶简介K型热电偶作为一种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

K型热电偶可以直接测量各种生产中从0℃到1300℃范围的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以及固体的表面温度。

K型热电偶通常由感温元件、安装固定装置和接线盒等主要部件组成,K型热电偶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廉金属热电偶,其用量为其他热电偶的总和。

K型热电偶丝直径一般为1.2~4.0mm。

K型热电偶具有线性度好,热电动势较大,灵敏度高,稳定性和均匀性较好,抗氧化性能强,价格便宜等优点,能用于氧化性惰性气氛中广泛为用户所采用。

热电偶测温由热电偶、连接导线及显示仪表三部分组成。

如果将热电偶的热端加热,使得冷、热两端的温度不同,则在该热电偶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势,这种物理现象就称为热电现象(即热电效应)。

在热电偶回路中产生的电势由温差电势和接触电势两部分组成。

接触电势:它是两种电子密度不同的导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热电势。

当两种不同的导体A和B相接触时,假设导体A和B的电子密度分别为NA和NB 并且NA>NB,则在两导体的接触面上,电子在两个方向的扩散率就不相同,由导体A扩散到导体B的电子数比从B扩散到A的电子数要多。

导体A失去电子而显正电,导体B获得电子而显负电。

因此,在A、B两导体的接触面上便形成一个由A到B的静电场,这个电场将阻碍扩散运动的继续进行,同时加速电子向相反方向运动,使从B到A的电子数增多,最后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此时A、B之间也形成一电位差,这个电位差称为接触电势。

此电势只与两种导体的性质相接触点的温度有关,当两种导体的材料一定,接触电势仅与其接点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导体中的电子就越活跃,由A导体扩散到B导体的电子就越多,接触面处所产生的电动势就越大,即接触电势越大。

4.3 MAX6675简介热电偶作为一种主要的测温元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测温范围宽、测温精度高等特点。

但是将热电偶应用在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领域时,却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线性:热电偶输出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因此在应用时必须进行线性化处理。

②冷补偿: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势为冷端保持为0℃时与测量端差值,而在实际应用中冷端的温度是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的,故需要进行冷端补③数字化输出与嵌入式系统接口必然要采用数字化输出及数字化接口,而作为模拟小信号测温元件的热电偶显然无法直接满足这个要求。

因此, 若将热电偶应用于嵌入式系统时, 须进行复杂的信号放大、AD转换、查表线性化、温度补偿及数字化输出接口等软硬件设计。

如果能将上述的功能集成到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中, 即采用单芯片来完成信号放大、冷端补偿、线性化及数字化输出功能, 则将大大简化热电偶在嵌入式领域的应用设计。

MAX6675性能及结构Maxim公司新近推出的MAX6675是一复杂的单片热电偶数字转换器, 内部具有信号调节放大器、12位的模拟数字化热电偶转换器、冷端补偿传感和校正、数字控制器、1个SPI兼容接口和1个相关的逻辑控制。

MAX6675内部集成有冷端补偿电路;带有简单的3位串行SPI接口;可将温度信号转换成12位数字量,温度分辨率达0.25℃;内含热电偶断线检测电路。

冷端补偿的温度范围-20℃~80℃,它的温度分辨能力为0. 25 ℃,可以测量0℃~1023.75℃的温度,工作电压为3. 0~5. 5V。

MAX6675的主要特性如下:①简单的SPI串行口温度值输出;②0℃~+1024℃的测温范围;③12位0.25℃的分辨率;④片内冷端补偿;⑤高阻抗差动输入;⑥热电偶断线检测;⑦单一+5V的电源电压;⑧低功耗特性;⑨工作温度范围-20℃~+85℃;⑩2000V的ESD信号。

该器件采用8引脚SO帖片封装。

引脚排列如图1所示,引脚功能如下表所列。

MAX6675的工作原理与功能根据热电偶测温原理,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势不仅与测量端的温度有关,而且与冷端的温度有关,使用硬件电路进行冷端补偿时,虽能部分改善测量精度,但由于热电偶使用环境的不同及硬件电路本身的局限性,效果并不明显;而使用软件补偿,通常是使用微处理机表格法或线性电路等方法来减小热电偶本身非线性带来的测量误差,但同时也增加了程序编制及调试电路的难度。

MAX6675对其内部元器件参数进行了激光修正,从而对热电偶的非线性进行了内部修正。

同时,MAX6675内部集成的冷端补偿电路、非线性校正电路、断偶检测电路都给K型热电偶的使用带来了极大方便,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