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与美术教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文本到“文本+超文本” 3、从美感教育到“创意教育”
作品
美的理想 艺术家 观众 观众
流行趣味 艺术家 作品
1、从静观到“体验+评价”
B . Wilson:学科本位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封闭自足,始 终无法面对视觉文化的事实。
建议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进行对传统艺术 内容和感兴趣的视觉文化文本作跨文本分析。 (1997)
验
合
3、从美感教育到“创意教育” …… 学科整
研究性学习
1、拓展课程边界,注重问题讨论; 2、利用网络资源,重视动手参与;
http://blog.sina.com.cn/xinmiaokong
孔新苗的博客空间
工作中交流“看”的经验; 生活中体验“美”的多样。
用一生享受做艺术教师的幸运。
钱初熹:
中西融合
形 与 意
色 与 墨
雅与俗
写与画
文 人 与 社 会
笔墨与光影
社会人伦与美的身体
Taylor:学生可以从批判角度,阐释如何透过运用和改变 影像去挑战原作品。 (2003)
田忠锋作品
2、从文本到“文本+超文本”
S. M. Drake:《Developing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using story model》1992.
孔新苗
博士
视觉文化与美术教育
1、什么是视觉文化?
2、视觉文化给美术教育带来了什么?
2009.3.
什么是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
生活经验和信息被高度图像化。
最时尚的
最厚的
最贵的 最酷的
视觉文化它不同于传统文化、近代工业文明, 并与20世纪的现代主义形成“上下文”关系。 口传文化 · 神话与宗教 · 艺术服务于信仰。
郭祯祥:教师应对影像持一种谨慎的态度。(2001) 视觉文化艺术教育承接视觉文化理论对视觉影像的批判, 质疑传统的教学模式,希望籍由批判教育框架下的所产生 的艺术教学,能训练学生属于“自己”的想法,而非不断 复制“他人”的意见。(2004)
古典主义 / 现实主义
古 典 的 理 想 现 代 的 个 性 /
1、视觉文化赋予高中美术课程新的任务,学生要掌握 “美术语言”,获得参加全球化文化交流的“视觉读写能 力”。 2、研究性学习需要美术的参与。美术作为可视化语言, 可以结合任何学科、任何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成为跨学科 学习的核心之一,充分发挥
其视觉传达的和展示的功能。 3、美术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 美术有形象化的感知方式,是一种 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习方式。
4、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新要求。
视觉文化具有流行文化的一切特征(高宣扬.1999)
(popuiar visual culture) 含糊的:审美标准不确定,随时改变; 生活的:日常生活的艺术化; 弔诡性:总是变幻莫测,甚至自相矛盾; 解构的:总是通过颠覆传统来显示新意; 象征的:表达的符号化、文本间性; 嘉年华模式:节日狂欢、消费逻辑; 身体美学:身体欲望成为审美的主要内容。
周国平: 书籍和电视的区别——
其一,书籍中存在着一个用文字记载的传统,阅读使人 得以进入这个传统;电视以现时为中心,追求信息的当下 性,看电视使人只活在当下。 其二,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必须同时也是思 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 众,它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
(2006)
十 四 世 纪 中 期
倪 瓒 ( 一 三 零 一 一 三 七 四 )
乔 托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二 六 七 一 三 三 七 )
-
-
董其昌(1555—1636)
霍贝玛(1638-1709)
Lorenzo Bernini (1598-1680)
十 七 世 纪
陈洪绶 (1588-1652)
八大山人
(1626-1705)
镜子 :相似性
表面/本质
“……他的心就会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面 前的一切,就会变成好像是第二自然。” ——达· 芬奇
读写文化 · 知识与情感 · 艺术独立 信仰 → 精英 相似 → 表征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轼
以形写神→笔墨写意
郑思肖(1241—1318) 梁楷(12世纪末~13世纪初)
结论:书籍使人成为文明人,电视使人成为野蛮人。
一般产物 文化产物 精致艺术 工艺/设计
视觉文化
表演、庆典艺术 大众、电子媒体
[美] Walker 、 Chaplin(1993)
视觉文化研究领域
关于视觉文化艺术教育(Visual Culture Art Education)VCAE
1、从静观到“体验+评价”
共同的 世界的 中国的
文本经验
经 典 作 品
现 在 的 生 活
理想的描述 作业创意 个人的描述 超文本经验
作 业
未来
历史
3、从美感教育到“创意教育”
Keifer-Boyd:视觉文化教育的焦点并非在于训练少部分 学生成为专业艺术家,而是训练学生以背景分析、互文 性(跨文本)和价值批判角度去审视视觉文化。
贝尼尼
16-17世纪
视觉文化 · 复制与消费 · 审美大众化
技术 复制 通俗 时尚 技巧 ·风格 ·独创 ·孤独
文本 直观 震撼 短暂 唯一 ·韵味 ·凝视 ·距离
视觉文化给美术教育带来了什么?
1、学科本位(DBAE)模式受到挑战; 2、影像生活的影响远远超过经典作品;
3、审美从 “个人情感” → “社会意 义”;
(2003)
Freedman:作品的意义不单纯是个人的感情,而是一种 “社会议题的个人化”体验。 (2000)
Duncum:《教室里的视觉文化》 1、《家庭照片》 2、《消费物品》
3、《观光纪念品》
审美是社会的产物,“去理解,而非去颂扬。”
1、从静观到“体验+评价”…………鼓励表
达
2、从文本到“文本+超文本”………丰富经
作品
美的理想 艺术家 观众 观众
流行趣味 艺术家 作品
1、从静观到“体验+评价”
B . Wilson:学科本位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封闭自足,始 终无法面对视觉文化的事实。
建议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进行对传统艺术 内容和感兴趣的视觉文化文本作跨文本分析。 (1997)
验
合
3、从美感教育到“创意教育” …… 学科整
研究性学习
1、拓展课程边界,注重问题讨论; 2、利用网络资源,重视动手参与;
http://blog.sina.com.cn/xinmiaokong
孔新苗的博客空间
工作中交流“看”的经验; 生活中体验“美”的多样。
用一生享受做艺术教师的幸运。
钱初熹:
中西融合
形 与 意
色 与 墨
雅与俗
写与画
文 人 与 社 会
笔墨与光影
社会人伦与美的身体
Taylor:学生可以从批判角度,阐释如何透过运用和改变 影像去挑战原作品。 (2003)
田忠锋作品
2、从文本到“文本+超文本”
S. M. Drake:《Developing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using story model》1992.
孔新苗
博士
视觉文化与美术教育
1、什么是视觉文化?
2、视觉文化给美术教育带来了什么?
2009.3.
什么是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
生活经验和信息被高度图像化。
最时尚的
最厚的
最贵的 最酷的
视觉文化它不同于传统文化、近代工业文明, 并与20世纪的现代主义形成“上下文”关系。 口传文化 · 神话与宗教 · 艺术服务于信仰。
郭祯祥:教师应对影像持一种谨慎的态度。(2001) 视觉文化艺术教育承接视觉文化理论对视觉影像的批判, 质疑传统的教学模式,希望籍由批判教育框架下的所产生 的艺术教学,能训练学生属于“自己”的想法,而非不断 复制“他人”的意见。(2004)
古典主义 / 现实主义
古 典 的 理 想 现 代 的 个 性 /
1、视觉文化赋予高中美术课程新的任务,学生要掌握 “美术语言”,获得参加全球化文化交流的“视觉读写能 力”。 2、研究性学习需要美术的参与。美术作为可视化语言, 可以结合任何学科、任何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成为跨学科 学习的核心之一,充分发挥
其视觉传达的和展示的功能。 3、美术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 美术有形象化的感知方式,是一种 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习方式。
4、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新要求。
视觉文化具有流行文化的一切特征(高宣扬.1999)
(popuiar visual culture) 含糊的:审美标准不确定,随时改变; 生活的:日常生活的艺术化; 弔诡性:总是变幻莫测,甚至自相矛盾; 解构的:总是通过颠覆传统来显示新意; 象征的:表达的符号化、文本间性; 嘉年华模式:节日狂欢、消费逻辑; 身体美学:身体欲望成为审美的主要内容。
周国平: 书籍和电视的区别——
其一,书籍中存在着一个用文字记载的传统,阅读使人 得以进入这个传统;电视以现时为中心,追求信息的当下 性,看电视使人只活在当下。 其二,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必须同时也是思 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 众,它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
(2006)
十 四 世 纪 中 期
倪 瓒 ( 一 三 零 一 一 三 七 四 )
乔 托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二 六 七 一 三 三 七 )
-
-
董其昌(1555—1636)
霍贝玛(1638-1709)
Lorenzo Bernini (1598-1680)
十 七 世 纪
陈洪绶 (1588-1652)
八大山人
(1626-1705)
镜子 :相似性
表面/本质
“……他的心就会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面 前的一切,就会变成好像是第二自然。” ——达· 芬奇
读写文化 · 知识与情感 · 艺术独立 信仰 → 精英 相似 → 表征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轼
以形写神→笔墨写意
郑思肖(1241—1318) 梁楷(12世纪末~13世纪初)
结论:书籍使人成为文明人,电视使人成为野蛮人。
一般产物 文化产物 精致艺术 工艺/设计
视觉文化
表演、庆典艺术 大众、电子媒体
[美] Walker 、 Chaplin(1993)
视觉文化研究领域
关于视觉文化艺术教育(Visual Culture Art Education)VCAE
1、从静观到“体验+评价”
共同的 世界的 中国的
文本经验
经 典 作 品
现 在 的 生 活
理想的描述 作业创意 个人的描述 超文本经验
作 业
未来
历史
3、从美感教育到“创意教育”
Keifer-Boyd:视觉文化教育的焦点并非在于训练少部分 学生成为专业艺术家,而是训练学生以背景分析、互文 性(跨文本)和价值批判角度去审视视觉文化。
贝尼尼
16-17世纪
视觉文化 · 复制与消费 · 审美大众化
技术 复制 通俗 时尚 技巧 ·风格 ·独创 ·孤独
文本 直观 震撼 短暂 唯一 ·韵味 ·凝视 ·距离
视觉文化给美术教育带来了什么?
1、学科本位(DBAE)模式受到挑战; 2、影像生活的影响远远超过经典作品;
3、审美从 “个人情感” → “社会意 义”;
(2003)
Freedman:作品的意义不单纯是个人的感情,而是一种 “社会议题的个人化”体验。 (2000)
Duncum:《教室里的视觉文化》 1、《家庭照片》 2、《消费物品》
3、《观光纪念品》
审美是社会的产物,“去理解,而非去颂扬。”
1、从静观到“体验+评价”…………鼓励表
达
2、从文本到“文本+超文本”………丰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