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系统技术课程设计书

合集下载

微型计算机系统第五版课程设计 (2)

微型计算机系统第五版课程设计 (2)

微型计算机系统第五版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简介本课程设计基于微型计算机系统第五版教材,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部分是汇编语言与系统编程。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原理,并能够掌握一定的汇编语言编程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

2. 设计目标1.熟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2.能够熟练掌握常用的寄存器、指令、地址寻址方式;3.能够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4.能够掌握一定的汇编语言编程知识;5.能够编写简单的系统程序。

3. 设计过程3.1 设计方案本课程设计分为两个实验,分别是:1.基于8086微处理器实现综合性能测试程序;2.基于汇编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

3.2 实验一:基于8086微处理器实现综合性能测试程序3.2.1 实验目的通过编写一个综合性能测试程序,能够让学生掌握微处理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指令集、地址寻址方式等知识点。

同时,该实验还能够测试微处理器的性能,如运算速度、存储器读写速度等。

3.2.2 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包含算术运算、逻辑运算、跳转、I/O等指令的测试程序;2.在8086微处理器上运行测试程序;3.测试存取内存速度、算术运算速度、跳转速度、I/O速度等指标,并进行性能测试。

3.2.3 实验步骤1.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包含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等指令;2.在8086微处理器上运行程序,并获取性能指标;3.修改程序,测试其他指标。

3.2.4 实验结果测试程序的性能指标样例:指标时间(秒)存取内存0.2算术运算0.4指标时间(秒)跳转0.1I/O 0.33.3 实验二:基于汇编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3.3.1 实验目的通过编写简单的操作系统,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原理、汇编语言等知识点。

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系统编程能力。

3.3.2 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包含系统启动、调度、I/O等功能;2.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实现上述功能;3.在模拟器上运行操作系统,测试功能是否正常。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从16位到32位第二版课程设计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从16位到32位第二版课程设计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从16位到32位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与意义本课程设计旨在增强学生对微型计算机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的认识,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构及其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微型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本课程设计还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在完成设计任务中发挥个人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计内容1. 阶段一:基础知识在本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基础•系统程序设计•I/O接口与存储器管理•中断控制与I/O编程2. 阶段二:课程设计在本阶段,学生需要完成以下课程设计:任务1:设计一个基于16位微型计算机的多功能计算器任务描述:设计一个基于16位微型计算机的多功能计算器,能够实现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支持开平方和乘方计算,同时能够实现反三角函数、对数函数等高级运算。

实现步骤:1.确定计算器的基础硬件,包括CPU、存储器、I/O接口等。

2.编写计算器的软件程序,实现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3.编写开平方和乘方计算的软件程序。

4.编写反三角函数、对数函数等高级运算的软件程序。

任务2:设计一个基于32位微型计算机的网络服务器任务描述:设计一个基于32位微型计算机的网络服务器,能够提供文件存储、数据传输、多用户管理等功能。

实现步骤:1.确定网络服务器的基础硬件,包括CPU、存储器、网卡等。

2.编写网络服务器的软件程序,实现文件存储和数据传输。

3.实现多用户管理的软件程序。

4.测试服务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三、考核方式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述两个任务,并提交相应的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要求详细记录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思路、过程、结果和反思,同时要求提交完整的源代码和测试结果。

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设计报告质量和作业质量。

四、总结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微型计算机技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型计算机课程设计

微型计算机课程设计

微型计算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功能,掌握其工作原理;2. 学会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3. 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组装和拆解微型计算机,了解硬件的安装与维护;2. 熟练进行微型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配置和优化;3. 能够利用所学编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编程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微型计算机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沟通与交流能力;3.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安全、健康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在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八年级,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但个体差异较大。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信息技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 硬件基本组成: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等- 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时钟频率、缓存、核心数等2. 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 操作系统概述:Windows、Linux等- 安装与配置:系统安装流程、驱动安装、系统优化等3. 编程语言入门- 编程语言:Python、C++等- 基础语法: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4. 计算机安全与网络道德- 计算机安全:病毒防护、防火墙设置、数据备份等- 网络道德:网络行为规范、隐私保护、信息传播责任等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硬件组装与拆解:实践操作,了解硬件安装与维护- 编程实践: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编程思维-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计算机故障,掌握解决方法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第二周: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第三周:编程语言入门第四周:计算机安全与网络道德第五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微型电脑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执笔人:黄春先一、教学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到达工科本科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实践环节,是有助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将使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的具体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1.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初步分析微型电脑系统的能力;解决本专业方向的实际问题方面得到系统性的训练。

2.综合运用本专业方向所学知识,到达微型电脑应用系统开发能力;3.微型电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调试的能力;4.微型电脑系统综合调整及性能测试的能力;5.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及撰写技术报告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运用所学微型电脑技术知识,使用微机接口实验平台,设计一个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具备完备功能的小型微机综合应用系统。

要求完成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并完成调试,实现功能。

这次实习是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一次综合应用,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掌握相关的编程技巧和实际应用的分析能力。

三、实习内容1、设计题目题目: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应用知识:I/O口应用、LED数码显示、定时/计数器、中断基本要求:模拟一个十字路口的交通灯管理系统,要求四个路口方向都有红黄绿三种指示信号灯,根据实际交通情况设定一种交通灯规则,并按照自己所设定的规则通过微机控制交通灯各信号的亮灭,到达合理控制交通运行的功能。

扩展部分:各路口的红绿灯时间能够实时显示。

2、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撰写实训设计的技术报告,应将实训设计全部分析、设计、调试的结果,进行系统的总结,分章节的撰写成文。

报告中应书写工整,图表齐全,对调试结果应有分析说明。

具体要求见附件《微型电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专业名称:班级:学号:姓名:201x年 xx月课程设计报告的要求:首先应先介绍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目标〕、基本的环境条件。

其次是方案论证:说明设计的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具体包括硬件电路的设计及原理说明,和软件的流程说明。

微型计算机系统课程设计

微型计算机系统课程设计

微型计算机系统课程设计题目: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51单片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及其汇编语言;2.掌握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及相关外围芯片的外特性,控制方法。

3.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相关电路参数的计算方法。

4.掌握protel, keil等相关软件的应用;5.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

6。

通过完成一个包括电路设计和程序开发的完整过程,使学生了解开发一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全过程,为今后从事相应工作打下基础。

一.设计内容设计内容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两部分,硬件要求设计原理图,软件要求相应程序设计以及调试。

(三)简易波形发生器:采用0832芯片实现,实现矩形波、锯齿波、三角波等波形;幅值分为5V,2.5V;频率分为50Hz,100Hz; 显示部分为LED动态显示设计;并有键盘设计;硬件设计:1)最小系统设计:AT89C51单片机为本设计的控制器,包括外扩ROM,RAM各32 M(其大小由设计者自己设计),系统时钟电路、复位电路等构成的最小系统;2)接口电路的设计:设计者扩展一个并行接口〔8155或8255〕,键盘设计由设计者根据需要设计键盘的数量,显示采用LED显示,显示电路也根据显示的内容设计;3)有开机显示状态(如显示888888);显示可选择幅值,波形序号;4) 采用0832芯片实现;5)在完成基本设计功能同时可以增加功能。

软件设计:1)主程序设计(包括初始化芯片,定时器,中断以及SP指针等);2)各功能子程序设计,矩形波、锯齿波、三角波等波形产生子程序、键盘子程序\显示子程序设计,定时,中断程序等;三程设计具体要求a) 原理图设计1.原理图设计要符合项目的工作原理,连线要正确。

2.图中所使用的元器件要合理选用,电阻,电容等器件的参数要正确标明。

3.原理图要完整,CPU,外围器件,扩器接口,输入/输出要一应俱全。

微型计算机课程设计

微型计算机课程设计
4、教学内容
本节课程设计将围绕微型计算机的高级应用与拓展技能展开,以下是具体教学内容:
1.计算机编程基础:介绍编程语言的概念,学习简单的编程逻辑和基本代码编写;
2.多媒体技术应用:结合教材,了解音频、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进行基础的多媒体创作;
3.认识开源软件:讨论开源软件的意义,介绍几个常见的开源软件及其应用场景;
微型计算机课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微型计算机课程设计,针对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五章“计算机硬件的认识”。内容包括:
1.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2.微型计算机的组装过程:讲解各硬件部件的安装方法与注意事项;
3.计算机性能指标的认识:CPU主频、内存容量、硬盘容量、显卡性能等;
4.认识BIOS设置:了解BIOS的作用,学习如何进入BIOS进行基本设置;
5.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讲解计算机硬件的清洁、散热、防尘等方法。
本节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组装过程,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性能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日常维护保养意识。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
5.未来计算机技术展望:讨论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如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激发学生对科技前沿的兴趣。
本节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进阶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网络编程技能以及对科技创新的敏感度。
4.计算机病毒防护:讲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认识杀毒软件,学会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
5.计算机故障排除:了解常见计算机故障现象,学习简单故障的排查与解决方法。
3、教学内容
本节课程设计将重点关注微型计算机的软件应用与网络基础,以下是具体教学内容: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三版课程设计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三版课程设计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设计内容根据上述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概述2.微型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3.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4.软件的安装和使用5.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调试2.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概述在本部分,我们将会对微型计算机系统进行一个全面的概述,介绍其基本特点、历史发展和应用领域等内容,让学生对微型计算机系统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2.2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在本部分,我们将会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中央处理器、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等部分,并且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具体解释。

2.3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在本部分,我们将会介绍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让学生掌握系统安装的方法,并能够对操作系统进行基本的配置。

2.4 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在本部分,我们将会介绍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些常用软件,如Office办公软件、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等,并进行具体的安装和使用操作。

2.5 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调试在本部分,我们将会对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进行开发和调试,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开发工具如Visual Studio等,并能够熟悉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流程。

三、设计步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方法,本次课程设计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3.1 组队选题每个小组需要从以下选题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和完成:1.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网络管理工具的研究2.基于C++的简单游戏开发3.基于Python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4.基于HTML、CSS和JavaScript的网页设计与制作3.2 实验操作1.组队学生将会对自己选定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其基本原理和技术实现方法。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学校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学校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课程编码:11215431 适用层次:本科周数:1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适用学期:第4学期撰写人:钟诚审核人:周昕教学院长:王晖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综合了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等多门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是使学生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通信、测量或控制系统有个全面了解和实践的过程;2.需要综合应用各种微机接口和其他单元电路构成小规模“原理”型的微机应用系统,体现了既强化本学科内容,又扩展知识面的特点;3.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通过编程等手段实现解决方案、不断调试最终达到设计要求的全过程;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对专业的适应性;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说明基本设计思想,提供相应的算法分析和计算;2.画出硬件连接原理图,对选用的芯片、连接原理等进行阐述;3.给出程序流程框图,对软件设计技巧、难点进行说明;4.用8086汇编语言编程,给出程序清单并加以注释;5.程序在PC机上调试运行,给出实验调试过程说明;6.对课程设计进行总结,撰写课程设计报告(10页以上)。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一)题目1. 数据采集系统任务与要求:1.以微机为主控器,扩展A/D和D/A接口,构成一个多路模拟量输入的数据采集系统。

要求设计制作出硬件电路,编制并调试出程序。

2.对8路0-5V模拟电压进行循环采集。

3.程序流程程序的编制可采用差选方式,也可采用中断方式。

2. 波形发生器任务与要求:1.以微机为主控制器扩展适当的接口电路,制作一个波形发生器,通过示波器观察所得的信号波形。

要求设计制作出硬件电路。

2.编程产生锯齿波、脉冲波、正弦波、三角波、直流信号5种波形。

3.通过按键对输出波形进行切换。

3.串行通信设计任务与要求:1.用可编程串行接口芯片8251A实现PC机的串行通信。

2.可实现:单台PC机自发自收串行通信。

接收键入字符,从8251A的发送端发送,而由同一片8251A的接收端接收,然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2009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2009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年12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课程设计指导书 (2)1、目的任务 (2)2、设计内容 (2)3、时间安排 (2)4、设计工作要求 (3)5、成绩评定 (3)6、参考资料 (4)7、设计说明书(报告) (4)第二章微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6)1. 系统引入微机的必要性——成本控制 (6)2. 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 (6)3. 选择基本微机系统——硬件系统设计 (6)4. 确定整个应用系统的硬件结构——硬件系统设计 (7)5. 确定软件框架及流程——软件系统设计 (9)6. 硬件和软件的具体设计——系统实现 (9)7. 软、硬件联调——系统调试 (12)8. 实验室模拟运行——离线仿真 (12)9. 现场调试、试运行 (13)10. 验收或鉴定——系统性能评估 (13)第三章课程设计内容 (15)实验一作息时间响铃自动化实验 (15)实验二LED大屏幕显示阵列实验 (18)实验三篮球赛30秒违例监控与报警显示系统实验 (21)实验四照相机自拍指示装置实验 (24)实验五微机化数字式密码锁实验 (27)实验六智能化竞赛抢答器设计 (30)实验七多功能电子秒表及电压表实验 (34)实验八多机共享打印机系统实验 (40)实验九交通信号灯实时控制系统设计 (44)实验十广播电视节目自动播放系统设计 (48)附录:常用IC引脚图及性能表 (52)前言本课程设计的主旨是:使实验者通过自己的设计实践,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个实用微机系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从任务要求出发,综合应用所学的硬件技术基础知识和编程手段,以及前面各层次实验所积累的实践经验,自行考虑,确定硬件、软件实现方案,自行选择主体芯片类型及型号和自行细化硬件、软件设计的能力。

因此,本课程设计各实验在实验任务中,只提出任务和功能要求,不指明具体用什么接口芯片;在实验原理提示中,也尽可能局限于只提示实现任务要求的硬件、软件思路,并从多角度、多途径对实验中的一些要点、难点作出必要的、较粗略的启发性说明,一般不对硬件、软件实现方案的细节(如具体芯片、电路和详细程序流程图等)作提示;在提示的基础上给出的参考硬件框图和参考程序流程图也只是示意图。

《微型计算机系统》教案

《微型计算机系统》教案

《微型计算机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2. 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及其作用。

3. 熟悉微型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程序设计语言。

4. 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及选购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1.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各领域的应用2.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和性能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等硬件设备的作用和性能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的连接和配置3. 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如Windows、Linux等)应用软件的分类和常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特点(如C语言、Java、Python等)4. 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指令的执行过程数据传输和存储原理中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如主频、内存容量、运算速度等)5. 微型计算机的选购与维护微型计算机的选购原则(如性能、品牌、价格等)微型计算机的组装和调试微型计算机的保养和故障排除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病毒、防黑客攻击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硬件软件组成等。

2. 演示法:展示微型计算机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选购、维护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微型计算机系统》2. 课件:Microsoft 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课件软件3. 硬件设备:微型计算机、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等4. 软件资源: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等5.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教程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微型计算机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

微型计算机课程设计模板

微型计算机课程设计模板

沈阳大学沈阳大学沈阳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NO.11沈阳大学沈阳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NO.13沈阳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NO.14课程设计说明书 NO.15参考文献要列出3篇以上,格式如下:[1]谢宋和,甘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23-25 [1]单片机模糊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9.5:20-25(参考书或专著格式为:著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引文所在页码)[2]潘新民,王燕芳.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4:305-350(1本书只能作为1篇参考文献,不能将1本书列为多个参考文献)[3]范立南,谢子殿.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123-130[4] Newman W M, Sbroull R F. Principles of Interactive Computer Graphics[M]. New York: McGraw Hill, 1979.10:10-25(参考期刊杂志格式为:作者.论文题目[J].期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页码)(期刊名前不写出版地)[6]Mastri A R. Neuropathy of 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J]. Ann Intern Med, 1980, 92(2):316-318[7]范立南,韩晓微,王忠石等.基于多结构元的噪声污染灰度图像边缘检测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3,49(3):45-49[8] index.asp(一般情况下不要用网址作为参考文献,如果用,最多1个)注:[M]表示参考的是书籍;[J]表示参考的是学术期刊的论文;如果参考会议论文集中的论文用[C]。

要求:全部打印在A4纸(二本),各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正文文字小四号宋体,程序五号times new roman,字数3000字以上,15页以上。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一、概述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开发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 硬件设计本课程设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硬件设计:•CPU:选用ARM9处理器。

•存储器:采用24LC256 EEPROM存储器。

•按键扫描电路设计及实现。

•LED灯控制电路设计及实现。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及实现。

2. 软件设计本课程设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软件设计:•学生需根据硬件设计,编程实现基本的系统启动、串口通信、按键扫描、数据储存等功能。

•掌握各种内部外设的驱动开发及应用。

•掌握异常处理的方法及应用。

3. 整体系统设计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相结合,形成整体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系统框图.jpg三、课程进度本课程设计根据实验室场地、器材及学生的人数设置如下课程进度:章节内容时间1 课程设计介绍及实验环境配置1周2 系统硬件设计实现及测试2周3 系统软件编写及调试4周4 硬件与软件结合,整体系统设计及测试3周5 实验报告撰写及答辩1周四、课程评估本课程设计将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考核实验:针对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及整体系统的设计测试。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对课程设计过程及结果进行总结。

•课程问答: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情况。

五、结语本课程设计将向学生们提供一个实践操作平台,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到计算机技术的神奇之处,也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技术带来的成就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

《微型计算机系统》教案

《微型计算机系统》教案

《微型计算机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组成结构。

2. 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 熟悉微型计算机的启动、关闭和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

4. 理解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选购要点。

二、教学内容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4. 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编程语言等。

5. 微型计算机的启动过程:电源开关、自检过程、BIOS、操作系统启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组成结构。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微型计算机,熟悉启动、关闭和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

4.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交流探讨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选购要点。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微型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实物或模型,用于讲解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组成。

2. 准备PPT课件,展示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组成结构、性能指标等。

3.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功能。

4. 准备操作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微型计算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微型计算机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的掌握程度。

3. 操作任务:评价学生对微型计算机启动、关闭和操作系统启动过程的熟悉程度。

4. 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微型计算机性能指标和选购要点的理解情况。

六、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兴趣。

2. 讲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历史和现状。

3. 分析微型计算机的组成结构,讲解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相关知识。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设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设

2015-1-19
4
四、设计思路


1.利用74LS138设计地址译码电路,8255A端口地址: 300H~303H,8253的端口地址:304H~307H。 2.74LS245用于总线和8253、8255A之间的双向传输和隔 离。 3.利用面包板上时钟(1MHz或2MHz)和8253设计一个1s 定时电路,将定时信号接到8255的PC4,编程查询PC4的状 态,若为低电平,则从8255A的PA口输出不同的值使和PA 口相接的发光二极管依次变化,实现走马灯的效果。按下 Esc键结束程序。 4.每个74LS06中包含了6个非门,它的输入来自PA口的某 一位,输出接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 5.每个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接排电阻的从2到9的一个引脚, 排电阻的1脚接VCC(+5V)。
3
2015-1-19
三、设计内容


1.功能要求 采用8253设计一个1s定时电路,将定时信号接到8255的 PC口的某一位,编程查询该位的状态,若为低电平,则从 8255A的PA口输出不同的值使和PA口相接的发光二极管依 次变化,实现走马灯的效果。按下Esc键结束程序。 2.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 ① 一块实验面包板(内含时钟信号1MHz或2MHz)。 ② 可编程芯片8253、8255A、74LS138、74LS245各一片。 74LS06两片,发光二极管8个。排电阻一个。 ③导线若干。 ④ 示波器、万用表、常用工具等共用(从实验室现借现还)。
2015-1-19
23
译码电路(3) 下图是本实验设备(MFID-5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平台)对译码电路的简 化,8255CS对应的地址为300H~303H, 8253CS对应的地址为304H~307H。如 果将二者对调,则译出的地址也对调。

《微型计算机系统》教案

《微型计算机系统》教案

《微型计算机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组成结构。

2. 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3. 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过程。

4. 学会使用微型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和程序设计。

二、教学内容1.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微型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2.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总线和接口3. 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4. 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指令的执行过程数据的传输和处理5.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的使用常用软件的使用程序设计方法和工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程序设计。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微型计算机系统》2. 课件:PowerPoint3. 实验设备:微型计算机4.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和在线教程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实践操作考核教学计划安排:第1-2周: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发展历程第3-4周: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第5-6周: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组成第7-8周: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第9-10周: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程序设计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讲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应用。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程序设计。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

《微型计算机系统》教案

《微型计算机系统》教案

《微型计算机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

3. 培养学生运用微型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1 硬件系统1.2 软件系统2.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2.1 中央处理器(CPU)2.2 主板2.3 内存2.4 输入/输出设备3. 微型计算机的软件3.1 系统软件3.2 应用软件4. 微型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5.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的分类及功能。

2. 教学难点:硬件系统中各组件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微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微型计算机,掌握基本操作。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台微型计算机,展示硬件和软件系统。

2. 准备相关教学PPT,展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3. 准备操作手册或教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如“什么是微型计算机系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系统。

3. 演示:展示微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让学生直观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4. 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启动、关闭和文件管理。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七、课堂练习(1)微型计算机系统由____和____两部分组成。

(2)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等组件。

(3)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包括____和____。

(1)下列哪项属于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A. 操作系统B. 内存C. 键盘D. 应用程序(2)下列哪项属于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A. 中央处理器B. 硬盘C. 显示器D. 操作系统八、课后作业1. 请简述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1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执笔人:黄春先2 2020 年4 月19 日文档仅供参考一、教学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工科本科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实践环节,是有助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将使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的具体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1. 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初步分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能力;解决本专业方向的实际问题方面得到系统性的训练。

2. 综合运用本专业方向所学知识,达到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能力;3 .微型计算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调试的能力;4. 微型计算机系统综合调整及性能测试的能力;5. 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及撰写技术报告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运用所学微型计算机技术知识,使用微机接口实验平台,设计一个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具备完备功能的小型微机综合应用系统。

要求完成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并完成调试,实现功能。

这次实习是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一次综合应用,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掌握相关的文档仅供参考32020年4月19日编程技巧和实际应用的分析能力。

三、实习内容1、设计题目题目: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应用知识:I/O 口应用、LED数码显示、定时/计数器、中断基本要求:模拟一个十字路口的交通灯管理系统,要求四个路口方向都有红黄绿三种指示信号灯,根据实际交通情况设定一种交通灯规则,并按照自己所设定的规则经过微机控制交通灯各信号的亮灭,达到合理控制交通运行的功能。

扩展部分:各路口的红绿灯时间能够实时显示。

2、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撰写实训设计的技术报告,应将实训设计全部分析、设计、调试的结果,进行系统的总结,分章节的撰写成文。

报告中应书写工整,图表齐全,对调试结果应有分析说明。

具体要求见附件42020 年4 月19 日。

第五单元《微型计算机系统》教案

第五单元《微型计算机系统》教案

第五单元《微型计算机系统》教案第五单元《微型计算机系统》教案《微型计算机系统》教案本节课是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五单元《融入信息社会》的内容,主要讲解的是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其各部分功能,用以揭开微型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信息技术考试时,这部分分量很重。

教学目标由于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卷篇,而且我校多为农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

我从以下三个维度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实现硬件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②、熟悉硬件各部分功能,了解计算机简单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展示硬件,组织学生简单装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组织学生课件资源自主探究、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运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积极主动学习的思想,将来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教学重难点 1、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及自学探究能力。

确定依据是“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用不着‘教’”。

2、教学难点设置为:了解存储器设备及其功能。

确定依据是存储器包括很多设备,它们的工作原理、容量、存取速度及优缺点各不相同,学生不太容易掌握,故作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一)、媒体手段 1、可供拆装的计算机硬件设备;2、自行设计的教学资源课件;为了更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每节课有课件,课件设有:“装机视频”、“硬件组成”、“硬件功能”、“硬件答题”等部分,便于加大课堂容量及学生对知识的梳理。

(二)、学法因为学生经常接触到“CPU”、“内存”等硬件术语,但从来没有看见过,很想知道这是什么,因而对这些部件很感兴趣。

由此在这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老师提供的多种途径,自主学习这部分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目的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始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

通过设计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具有初步的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能力。

1、通过本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微型计算机技术》、《C 语言程序设计》以及《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课程的内容,为以后从事电子产品设计、软件编程、系统控制等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学会使用KEIL C 和PROTEUS 等软件,用C 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一个较完整的实用程序,并仿真运行,保证设计的正确性。

3、了解单片机接口应用开发的全过程:分析需求、设计原理图、选用元器件、布线、编程、调试、撰写报告等。

二、设计内容该实践训练环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课程设计题目,达到相应的训练要求。

通过实验进一步学习D/A 转换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单片机系统中扩展D/A 转换器的方法。

用D/A 完成锯齿波输出,用PROTEUS 内带的示波器查看波形。

三、问题分析、方案的提出、设计思路及原因首先根据锯齿波的图形构建基本框架,输出的电压值以一定的增量逐步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再回到初始值然后再次循环。

本设计要求利用数字量/模拟量(D/A )转换来完成锯齿波的输出。

数/模转换器(DAC )是一种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器件。

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首先传送到数据锁存器中,然后由模拟电子开关把数字信号的高低电平变成对应的电子开关状态。

1、系统方案的比较方案一:采用函数信号发生器ICL8038集成模拟芯片,(如图2-1)它是一种可以同时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的专用集成电路。

但是这种模块产生的波形都不是纯净的波形,会寄生一些高次谐波分量,采用其他的措施虽可滤除一些,但不能完全滤除掉。

方案二:采用分立元件实现非稳态的多谐振振荡器,然后根据需要加入积分电路等构成正弦、矩形、三角等波形发生器。

这种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范围窄,而图2-1方案一方框图 D/A 键 盘 单片机ICL8038 运算电路显 示 D/A输出且电路参数设定较繁琐,其频率大小的测量往往需要通过硬件电路的切换来实现,操作不方便。

方案三:采用单片机和DAC0808数模转换器生成波形,由于是软件滤波,所以不会有寄生的高次谐波分量,生成的波形比较纯净。

它的特点是价格低、性能高,在低频范围内稳定性好、操作方便、体积小、耗电少。

经比较,方案三既可满足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又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电路简单,易控制,性价比较高,所以采用该方案。

本设计采用AT89C51和DAC0808相连接构成波形发生器的电路,然后对AT89C51进行编程实现需要产生的波形。

由于该设计比较简单,采用汇编语言或C语言实现都可。

若要实现多个波形,可通过开关来选择波形,只需在程序中加如对开关接口的控制语句即可。

例如:若要获得负向的锯齿波,只需将程序中的指令INC A换成指令DEC A即可,如果将正向锯齿波与负向锯齿波组合起来就可以获得三角波。

2、控制芯片的选择方案一:AT89C51单片机是一种高性能8位单片微型计算机。

它把构成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寄存器、I/O接口制作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中,从而构成较为完整的计算机。

方案二:C8051F005单片机是完全集成的混合信号系统级芯片,具有与AT89C51兼容的微控制器的内核,与MCS-51指令集完全兼容。

除了具有标准AT89C51的数字外设部件之外,片内还集成了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模拟部件和其他数字外设及功能部件。

方案选择:方案二中C8051F005芯片系统内部结构复杂,不易控制,芯片成本高,对于本系统而言利用率低,AT89C51芯片比较常用,简单易控制,成本低,性能稳定故采用方案一。

四、电路设计及功能说明,硬件原理框图及电路图(一)、脉冲发生器能产生各种周期的输入信号,如方波、锯齿波、三角波及单周期短脉冲。

1. 放置脉冲发生器(1) 在Proteus ISIS环境中单击工具箱中的“Generator Mode”按钮图标,出现如图1所有激励源名称列表。

(2) 用鼠标左键单击“PULSE”,则在预览窗口出现脉冲发生器的符号。

(3) 在编辑窗口双击,则脉冲发生器被放置到原理图编辑界面中,可使用镜像、翻转工具对其位置和方向进行调整。

2. 编辑脉冲发生器(1) 双击原理图中的脉冲发生器符号,出现脉冲发生器的属性设置对话框,如图2所示。

其中,主要参数说明如下。

Initial(Low)Voltage:初始(低)电压值。

Initial(High)Voltage:初始(高)电压值。

Start(Secs):起始时刻。

Rise time (Secs):上升时间。

Fall time(Secs):下降时间。

Pulse Width:脉冲宽度。

有两种设置方法:Pulse Width(Secs)指定脉冲宽度,Pulse Width(%)指定占空比。

Frequency/Period :频率或周期。

Current Source :脉冲发生器的电流值设置。

在图2中的“Generator Name ”中输入脉冲发生器的名称,并在相应的项目中输入合适的值。

(3) 设置完成后,单击“OK ”按钮。

(4) 可用上述讲到的与正弦波类似的方法用示波器观看脉冲发生器的波形。

(二)、芯片介绍 1、AT89C51AT89C51是一种带4K 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 —Fal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 )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

该器件采用ATMEL 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 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 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

AT89C51与MCS-51 兼容 ,可进行1000写/擦循环。

有128×8位内部RAM ·、32可编程I/O 线、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5个中断源 、片内有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各管脚说明: VCC :供电电压。

GND :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 口,每脚可吸收8TTL 门电流。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在FIASH 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 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 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 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FLASH 编程和图1 激励源列表图2 脉冲发生器属性对话框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

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

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

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 门电流。

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表所示:P3.0 RXD(串行输入口)P3.1 TXD(串行输出口)P3.2 /INT0(外部中断0)P3.3 /INT1(外部中断1)P3.4 T0(记时器0外部输入)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位字节。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

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

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 脉冲。

如想禁止ALE 的输出可在SFR8EH 地址上置0。

此时, ALE 只有在执行MOVX ,MOVC 指令是ALE 才起作用。

另外,该引脚被略微拉高。

如果微处理器在外部执行状态ALE 禁止,置位无效。

/PSEN :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

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 有效。

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 信号将不出现。

/EA/VPP :当/EA 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 ),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

注意加密方式1时,/EA 将内部锁定为RESET ;当/EA 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

在FLASH 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 编程电源(VPP )。

XTAL1: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

XTAL2:来自反向振荡器的输出。

2、DAC0808DAC0808是具有16个引脚的双列直插式倒T 型电阻网络的权电流8位D/A 转换器件。

(1)内部组成部件 倒T 型电阻网络 模拟开关 运算放大器参考电压,8位数字量输入,外接求和放大器,外接电阻当数据输入量全为0时,其4脚输出电压最低,接近零;当数据输入量全为1时,其4脚输出电压最高,电压值由基准电压VREF 决定。

因此,基准电压的精度决定了D/A 转换的精度。

n 位倒T 形权电流D/A 转换器的输出电压i n i i n f REF O D R R V v 2211⋅⋅=∑-=。

电路图如下:引脚功能:1脚为空2为GND3VEE 为负向电源输入端4为DAC 输出引脚A1-A8脚为8位数据输入引脚13VCC 为正向电源输入端VREF +和VREF -接基准电流发生电路中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同相输入端16脚为COMPENSATION 供外接补偿电容XTAL218XTAL119ALE 30EA31PSEN 29RST9P0.0/AD039P0.1/AD138P0.2/AD237P0.3/AD336P0.4/AD435P0.5/AD534P0.6/AD633P0.7/AD732P1.01P1.12P1.23P1.34P1.45P1.56P1.67P1.78P3.0/RXD 10P3.1/TXD 11P3.2/INT012P3.3/INT113P3.4/T014P3.7/RD17P3.6/WR 16P3.5/T115P2.7/A1528P2.0/A821P2.1/A922P2.2/A1023P2.3/A1124P2.4/A1225P2.5/A1326P2.6/A1427U1AT89C51A26VREF+14VEE 3A15IOUT 4A37A48A59A610A711A812VREF-15COMP 16U2DAC0808R110kR210kU3OP1PR310kR610k-1010ABSW1SW-SPSTC1100p五、软件部分的程序流程图,算法和使用的编程技巧系统框图如图3-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