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王维)练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fe8f0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6.png)
21.古诗词三首课时一名师导读这三首诗词中,诗人们拥有不同的心境和各自的情怀。
王维在秋雨初晴的山间怡然自得,张继在寒霜初降的客船上愁闷无依,纳兰性德则在天涯羁旅的风雪夜思乡情起。
他们用多情的笔墨写出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对家乡的思念,令人回味绵长。
导学典例要素根据字形猜字义汉字中有一部分从它的组成看,就能猜出这个字大概的意思。
例1:根据下面的要求完成练习。
(1)看到“聒”字,由“耳”和“舌”组成,我推测其意思是( )A.耳朵听到的,舌头尝到的。
B.舌头发出的声音很好听。
C.舌头发出的嘈杂声入耳,使人厌烦。
(2)请你根据“愁”字的组成部分试着猜一猜它的字义。
要素诗与画诗歌与绘画关系密切,人们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例2:请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是苏轼对哪位诗人的称赞?请选一选。
( )A.王维B.张继C.李白D.纳兰性德(2)请为下面的图画配上恰当的诗句。
基础典练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浣.女(huàn) 聒.碎(guō)B.河畔.(pàn) 山居秋暝.(mín)C.更.加(gēng) 风一更.(gèng)D.梁山泊.(bó) 枫桥夜泊.(pō)2.巧填同音字。
chóu 忧____ 丝____ ____密恩将____报sì相____ 放____ ____ 庙朝三暮____yú关____ ____乐 ____快竭泽而____3.下面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风/一更,雪/一更。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给下面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随意春芳歇.( )A. 休息B. 停止C. 尽(2)空山新.雨后( )A.刚刚B.刚有的,刚经历到的(3)身向榆关那畔..行( )A.那儿的河畔B.那边,这里指关外C.那河边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冀教版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解针对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冀教版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解针对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633c88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4.png)
小学五年级语文冀教版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解针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子吟(唐)____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_____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位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_____的动人情景,表现了深深的_____,同时也抒发了子女要______的感叹。
诗中的“______”后来成为母爱的代名词。
2. 阅读《山居秋暝》,完成练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选择词语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暝(______):A.红日初升,天色明丽B.日落时分,天色将晚C.红日高悬,正午十分(2)歇(______):A.休息B.停止C.尽(3)浣女(______):A.玩耍的女孩B.洗衣物的女子C.做完事情的女子(4)王孙(______):A.指诗人自己B.贵族子弟C.王家的孙子[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写这首诗的地点在______,当时季节是______。
[3]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对诗句停顿划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诗人运用了动态描写的诗句是______,运用了静态描写的诗句是______。
(3)最符合这两句诗描写景象的一项是(______)A.明月照在松林间,清泉流淌在石头上。
B.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C.月光洒在松林间,清泉在石头上流淌。
(4)诗人写下这首诗,根本原因是他(______)A.对山水描写之中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8a673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c.png)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与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wáng sūn ting bōfā chóu hé pànyú shùsì yuàn guī huàn nǚ2.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暝”的意思是。
()A.王维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张继苦苦思索(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
A.月落寒山寺B.乌啼夜半钟声(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
A.有一千座帐篷亮着灯B.有许许多多的帐篷亮着灯。
3.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空”渲染出宁静淡远的氛围。
B.颔联上句是俯视:月照林间;下句是仰视:泉流石上。
C.颈联反映了诗人追求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
D.尾联表露出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和隐居山林的意愿。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语序倒装,正确的语序应为“浣女归竹喧闹,渔舟下莲动。
”()6.课文内容梳理。
《山居秋暝》这首诗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枫桥夜泊》表达出诗人满怀的;《长相思》则表达出作者对之情。
7.根据课文《枫桥夜泊》理解填空这首诗采用的写法,先写,然后追忆,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8.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长相思》的作者是,人,是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诗词在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以“”在词坛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
二、阅读与理解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练习题
![山居秋暝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90905a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4.png)
山居秋暝练习题一、填空题1.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诗中描绘了秋天山居的宁静景象。
请根据记忆填入诗中的空缺部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山居秋暝”中,王维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来描绘夜晚的山景。
请填入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 “山居秋暝”一诗中,诗人王维描绘了以下哪种自然景象?A. 春天的花开B. 夏天的雨后C. 秋天的晚景D. 冬天的雪景2. 以下哪项不是“山居秋暝”中所描述的景象?A. 竹喧归浣女B. 莲动下渔舟C. 松间明月照D. 石上清泉流三、判断题1. “山居秋暝”中的“暝”字,指的是早晨。
(对/错)2. 诗中“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
(对/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山居秋暝”中所描绘的秋天山居的景象。
2. 王维在“山居秋暝”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五、翻译题1. 将“山居秋暝”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翻译成英文。
六、论述题1. 论述“山居秋暝”在王维诗歌创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七、诗歌创作题1. 以“山居秋暝”为灵感,创作一首现代诗,描绘你心中的山居秋夜景象。
八、综合分析题1. 分析“山居秋暝”中王维如何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向往。
九、文化背景题1. 描述唐代文人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以“山居秋暝”为例。
十、应用题1. 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将如何根据“山居秋暝”来创作一幅画?请描述你的创作构思。
《山居秋暝》巩固练习题
![《山居秋暝》巩固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e91f974f78a6529647d53ec.png)
中考复习之诗词鉴赏:《山居秋暝》巩固练习(本篇为2009年中考诗词篇目)制卷时间:2018年6月一、文学、文化常识:1.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
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苏轼评价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 《山居秋暝》是王维的五言律诗。
清新秀丽,恬静优美,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二、重要注释及典故:1. 暝:日落,傍晚。
2.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
3. 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huàn),洗。
4. 随意春芳歇:意谓任凭它春芳消散。
随意,任凭。
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歇,消散、逝去。
5. 王孙自可留:王孙,此处指诗人自己,本意是贵族子弟的通称。
留,居。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苏轼誉此联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之句。
2.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未见“浣女”,先闻欢歌笑语;未见“渔夫”,先见顺流而下的渔舟分开了亭亭玉立的荷叶。
这两句以动衬静。
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也表达了他隐居山林、洁身自好的愿望。
4.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清新宁静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四、习题:【第一组】1. 作者王维在诗中称自己为,我们课内还学过他的作品。
(2分)2.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描绘出一幅山中拂晓的画面:秋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B.颔联勾画出一幅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C.颈联写竹林里传来阵阵欢笑,是姑娘们到河边洗衣去了。
D.尾联表达出诗人的心志:任凭秋天的花草凋谢吧,这里依然景色迷人,我愿留居山中。
【第二组】1.尾联中“歇”的意思是。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周末专项练习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周末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6ddc70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1.png)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周末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解释字词的意思。
(1)暝:_____________(2)歇:____________[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几句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采用了_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
2. 古诗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下列词语。
之:_________ 故人:_______尽:________ 唯:_______[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____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_______,故友人要去的目的地_____________。
[3]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按要求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哪一个字贯串全诗始终?作者是如何描写喜悦之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描写诗人听到消息惊喜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动地表现诗人释放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发生巨大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 按要求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分层作业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分层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f0aff91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5.png)
第21课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分层作业【参考答案】1.bófēng mián gūgēng【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泊,读音bó;船靠岸;停船。
本字还有读音[ pō ]湖(多用于湖名):湖~。
枫,读音fēng;枫树,也叫枫香树。
落叶大乔木。
叶互生,掌状,秋季颜色变成艳红,故又名红叶。
眠,读音mián;睡眠;某些动物的一种生理现象,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不动不吃。
姑,读音gū;姑母;称父亲的姐妹。
更,读音gēng;改变;改换;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本字还有读音[ gèng ]更加;越发。
2.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常识的理解。
AB说法正确。
C.有误。
《山居秋暝》它是一首五言律诗,韵尾是:秋,流,舟,留。
韵脚是iu、ou。
之所以有两个韵脚是因为古代读音和现代的不同,如果用白话会发现韵脚是一致的。
因此,这里有两个韵脚。
3.空旷的山林 b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积累与鉴赏能力。
《山居秋暝》作者王维。
全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1)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2)“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3)有关“空山”的诗句还有:“来不言兮意不传,作暮雨兮愁空山。
”、“曙月孤莺啭,空山五柳春。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等等。
4.B【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
A对偶。
译文: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这里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明月”对“清泉”,“松间”对“石上”,“照”对“流”。
五上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及练习题
![五上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56ac1a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b.png)
21.《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简介王维(约701 - 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注释①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②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③随意:任凭。
④歇:尽。
⑤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译文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
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
洗衣物的女子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
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思想感情《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鉴赏1.开头一个“空”字,点明山间的空旷、寂静。
空山之中,一场秋雨刚过,空气洁净而又新鲜,让人感到清爽宁静,心旷神怡。
2.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翠竹、浣女、荷叶、渔舟,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宁静和谐、清新活泼的画面。
3.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对这美景的留恋和心中的理想:要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山中隐居。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简介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注释①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
②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③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译文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与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五年级古诗山居秋暝练习题
![五年级古诗山居秋暝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507c48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a.png)
五年级古诗山居秋暝练习题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居中秋日暝色下的景色和心境。
下面是关于山居秋暝的五年级古诗练习题。
古诗练习题:秋暝时分,你来到了一座山居。
请你根据山居秋暝的描述,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一:诗中描述了山居秋暝的何种景色?问题二:根据诗中的描写,山居秋暝的气氛是如何的?问题三:诗中的作者在山居秋暝中有何感受?问题四:请你用自己的话语再次描写山居秋暝的景色和气氛。
问题五:山居秋暝这首诗给你带来了哪些思考和感受?参考答案:问题一:诗中描述了山居秋暝的何种景色?答案:诗中描述了山居秋暝的景色包括:空山、白云、枫树、山寺、寒江等。
问题二:根据诗中的描写,山居秋暝的气氛是如何的?答案:根据诗中的描写,山居秋暝的气氛是静谧、寂寥和安宁的。
问题三:诗中的作者在山居秋暝中有何感受?答案:诗中的作者在山居秋暝中有一种宁静、舒适的感受,同时也感慨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问题四:请你用自己的话语再次描写山居秋暝的景色和气氛。
答案:我来到山居秋暝时,看到了空旷的山野和飘渺的白云。
红枫树的叶子随风飘落,山寺中的钟声回荡在寒江上。
夕阳的余辉映照着山水,给人一种宁静而厚重的感受。
整个景象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恍若仙境的世界。
问题五:山居秋暝这首诗给你带来了哪些思考和感受?答案:山居秋暝这首诗给我带来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以山居秋暝的景色和气氛来抒发作者的情感,使我对大自然的美和生命的短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喧嚣和繁忙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景和内心的平静。
通过欣赏这首诗,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也感悟到了人生的脆弱和短暂。
我希望能像诗中的作者一样,能够在景色中找到内心的宁静,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
王维《山居秋暝》阅读题答案
![王维《山居秋暝》阅读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7a9d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d.png)
王维《山居秋暝》阅读题答案1.王维《山居秋暝》阅读题答案篇1众所周知,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
很多同学在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时候总是容易被其文言句式给难住了。
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古诗文阅读理解:山居秋暝(含答案),希望能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描写了那些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6分)(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5分)古诗文阅读理解:山居秋暝(含答案):(1)诗中描写了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翠竹、碧莲等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幽清、明净、恬美的雨后傍晚秋景图。
(2)通过对秋日山居生活中青松明月、翠竹青莲以及采莲女的描写(1分),写出了安静美好、闲适自在(2分),淡泊名利,远离官场、归隐的人生境界。
(2分)2.王维《山居秋暝》阅读题答案篇2◆教学目的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味中体会诗歌意蕴的特点。
3、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2、难点: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意蕴、风格及写作技巧。
2、诵读—讨论—质疑—答难—领悟。
◆媒体设计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诗歌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一个顶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大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两河并流。
山居秋暝(王维)练习
![山居秋暝(王维)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367b97bf705cc175427093f.png)
作品原文山居秋暝⑴空山新雨后⑵,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⑶。
竹喧归浣女⑷,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⑸,王孙自可留⑹注释译文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洗涤衣物。
⑸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⑹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留:居。
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
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2-4]白话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填空:1、《山居秋暝》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山居秋暝》的“王孙”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
3、《山居秋暝》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居秋暝》选自唐朝著名山水诗人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居秋暝》一诗中,以动写静的写景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
7、《山居秋暝》这首诗在描绘山中秋景的基础上,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2021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苏教版
![2021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ea947f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9.png)
2021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苏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山居秋暝》中“春芳”的意思是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的意思是______。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两首诗的首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
B.两首诗都描绘了幽静雅致的环境。
C.两首诗中的“空”字都写出了大自然的空旷之美。
D.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2. 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__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词牌名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维《山居秋暝》练习题和答案(精编)
![王维《山居秋暝》练习题和答案(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6e89bcc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1.png)
导语:练习可以有效提升同学们学习质量,巩固语文有关知识。
下面是王维《山居秋暝》练习题和答案,欢迎同学们的练习和关注。
原文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练习题一:1.这首诗选自朝著名山水诗人王维的《》。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 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4.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5.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二: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3、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对其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分析:4、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两句的艺术特色的?5、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写人,传达出诗人喜爱这里的自然生活中人的美。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词。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留恋此处景美、人美、留恋隐居生活的心声。
E、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
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F、“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欢声笑语。
7、这首诗在描绘山中秋景的基础上,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古诗赏析《山居秋暝》新版16:9优秀课件PPT带图片视频练习
![古诗赏析《山居秋暝》新版16:9优秀课件PPT带图片视频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a7ffa1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8.png)
“王孙自可留”。因为前面三联描写空山、新雨的大环境和月、松、泉、石、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 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这些描写都是渲染,都是寄寓,是间接表现诗人的高洁情趣。
全篇鉴赏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泉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 当他找到了称心的世外桃源,情不自禁地感叹:“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全诗以自然美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理想中之美。表面看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实际上通篇都是 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表达了作者以下的思想感情:
[尾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情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逐句赏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雨后的空山分外清新,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初秋的傍晚,空旷的山谷,一阵淅淅沥沥的秋雨过去,一股清凉的秋风扑面而来。置身于这静 谧的山中,俗世的喧嚣听不到了,连自身的种种欲望也都平息了。诗人因此感到轻松惬意,感到 山雨过后,万物都为之一新。 在首联为全诗奠定下清新的基调后,诗人开始具体描绘山中的景致。
检查测试Βιβλιοθήκη 1、下列诗句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意境较接近的一项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C、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高中语文部编版课外篇目情境默写练习(共10篇,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课外篇目情境默写练习(共10篇,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b52f4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0.png)
高中语文课外篇目情境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礼运》(《礼记》)(1)《礼运》认为,大道通行的时代,“____________ ”,不仅选用贤才,而且“____________”。
(2)《礼运》中描述大同社会人人友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礼运》中的“大同”,人们以俭为德,对浪费现象深恶痛绝:“____________ ”;但不是一定要把财货据为己有:“____________ ”。
(4)《礼运》中,孔子认为“大同”的境界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所安置,不仅“____________ ”,壮有所用,而且“____________ 。
(5)《礼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大道施行的时候广泛任用人才、以诚信和睦为美的社会风气。
2.《山居秋暝》(王维)1.《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天子·咏喇叭》(王磐)1.《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出喇叭“吹”之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出喇叭“吹”之功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出喇叭“吹”之恶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配套】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第一课时
![【精品配套】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a28c6b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03.png)
语文部编版五班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基础百花园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浣.()衣那畔.()榆.()聒.()碎三更.()日将暝.()二、看拼音,写词语。
tíng bóxiāng chóu shuìmián sìmiào ( ) ( ) ( ) ( ) yúɡuān húpàn() ( )三、比一比,再组词请给下面形近的字组词,并填入括号里。
榆愉1.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
2.这个假期,我过得格外()。
泊伯3.一只小船()在江边。
4.他的()在当地是个出名的人物。
提升训练营四、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暝”的意思是。
()A.王维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张继苦苦思考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A.月落寒山寺B.乌啼夜半钟声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A.有一千座帐篷B.有许很多多的帐篷五、推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也叫纳兰容若。
()思维大练兵六、本课中的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了什么?把自己初读的感受写下来。
答案:一、huàn pàn yúɡuōɡēnɡ mínɡ;二、停靠乡愁睡眠寺庙榆关湖畔;三、 1.榆树开心 2.停靠大伯四、 1.A 2.B 3.B五、 1.√ 2.√ 3.√六、《山居秋暝》描写了一场秋雨过后山村里秀丽的景色。
《枫桥夜泊》写了诗人夜晚住宿在江上的小船上确夜不能寐,江边的景色和寒山寺的钟声勾起了诗人的愁思。
《长相思·山一程》写了作者在远赴边关的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此答案仅作参考。
由于是初读感受,同学能表达出诗词大意即可。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山居秋暝》(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山居秋暝》(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9a16f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7.png)
《山居秋暝》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歇,王孙自可留。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浣芳(二)情境默写1.《山居秋暝》中由写景转为写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的诗句是:()()。
2.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的句子是:()()。
3.《山居秋暝》中含蓄地表达诗人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生活志向的诗句是:()()。
【参考答案】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阅读闯关(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表现了秋雨初晴薄暮时分的空气清新宜人。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有声有色地突出了山居村民生活淳朴欢快。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地描绘了山间月夜景色幽静雅致。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寄托诗人洁身自好、清雅庄重的君子情怀。
2.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参考答案】1.A2.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二)教考融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中的集大成者。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
《礼记·中庸》对中庸的解释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9a70be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a.png)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内阅读我最棒。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暝”的意思是_____,点明题目中“秋暝”的一句诗是____。
[2]下列诗句与本首诗描写季节一致的一项是()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全点出来了。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2. 课外阅读。
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解释词语。
若:______________ 何: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里的问题是什么?请你给出一个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鸟鸣涧[唐]王维人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乌,时鸣春涧中。
[1]山润的特点可以用一个_________字概括。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5f2e42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7e.png)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乐园。
山居秋暝①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③,王孙自可留。
[注释]①暝:日暮,黄昏。
②浣女:洗衣女。
③随意春芳歇:任凭春花凋落。
1.解释加点的字。
(1)空山新雨后: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竹喧归浣女: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诗歌描写的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诗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宋代苏轼曾经夸赞说,《山居秋暝》是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经典之作,你觉得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是哪一联?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诗歌鉴赏。
“金沙水______云崖暖,大渡桥______铁索寒。
”(1)把诗句缺少的字补充完整。
(2)在诗句中,两个长征途中感人的故事是和。
(3)给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A.“暖”表现的是红军渡江后的喜悦心情B.金沙江边的悬崖处温暖如春C.“寒”烘托出作战时的惊险悲壮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https://img.taocdn.com/s3/m/98e7ced527284b73f3425072.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知识点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课文主题:《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山村清新、秀丽的景色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追求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注解]①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②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③随意:任凭。
④歇:尽。
⑤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鉴赏开头一个“空”字,点明山间的空旷、寂静。
空山之中,一场秋雨刚过,空气洁净而又新鲜,让人感到清爽宁静,心旷神怡。
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翠竹、浣女、荷叶、渔舟,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宁静和谐、清新活泼的画面。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对这美景的留恋和心中的理想:要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山中隐居。
知识点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课文主题:《枫桥夜泊》勾画出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情怀。
[注解]①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
②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③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鉴赏“残月”和“霜天”是冷色,“江枫”和“渔火”是暖色,冷暖交织, 与诗人的心境互为映衬,真切地表现出诗人的孤寂、惆怅之情。
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悠的钟声,每一下都敲在诗人心上,让诗人感觉更加孤寂。
知识点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课文主题:《长相思》融写景与叙事为一体,描写了戍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因怀念故园不能入眠的情景,表达了浓烈、深切的思乡之情。
[注解]①长相思:词牌名。
②程:里程。
③榆关:山海关。
④那畔:那边,指关外。
⑤千帐:形容帐篷很多。
⑥更:旧时一夜分五更。
⑦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原文山居秋暝⑴空山新雨后⑵,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⑶。
竹喧归浣女⑷,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⑸,王孙自可留⑹注释译文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洗涤衣物。
⑸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⑹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留:居。
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
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2-4]白话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填空:1、《山居秋暝》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山居秋暝》的“王孙”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
3、《山居秋暝》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居秋暝》选自唐朝著名山水诗人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居秋暝》一诗中,以动写静的写景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
7、《山居秋暝》这首诗在描绘山中秋景的基础上,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8、《山居秋暝》一诗中,反用典故《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山居秋暝》的作者是______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____________,他的诗歌中经常渗透大量的佛家哲理,因此,他被世人称为“__________”。
10、给加点多音字注音。
磅.礴磅.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给加点多音字注音。
禅.让禅.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给加点多音字注音。
绸缪.姓缪.纰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辨字组词。
袂____;抉____;诀____ ;玦____。
14、辨字组词。
湛____;勘____;戡____ ;堪____。
选择:1、下列关于《山居秋暝》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 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下列对《山居秋暝》一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 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3、下列对《山居秋暝》这首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写人,传达出诗人喜爱这里的自然生活中人的美。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词。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留恋此处景美、人美,留恋隐居生活的心声。
E: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
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F: “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欢声笑语。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天籁.水獭.懒.惰赖.皮B:衣袂.抉择.诀.窍玉玦.C:绸缪.谬.误寥.落蓼.蓝D: 湛.湛勘.察戡.乱甚.至5、下列对《山居秋暝》这首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山居秋暝》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B: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C:王孙:王姓家族中的子孙。
D: 竹喧归浣女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洗涤衣物。
6、空山新雨后“空''解释正确的是()。
A:山野的空旷寂静B:受到打击情绪低落C:看破红尘看透一切D: 空气清新如初一切都很美好7、阅读下面两首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山居秋暝【乙】题破山寺后禅院王维常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A. 两首诗都是盛唐时的山水田园诗。
B. 两首诗都运用了典故来表达志向。
C. 两首诗部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来写。
D.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愉悦之情。
8、【乙】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空''字则表现了诗人此刻()的精神状态。
A:山野的空旷寂静B:受到打击情绪低落C:心中尘世杂念全消D: 空气清新如初一切都很美好9、《山居秋暝》作者是()。
A:王维B:李白C:杜莆D:白居易10、关于《山居秋暝》作者描述正确的是()。
A:王维(701-761年,一说699-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
B:王维(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王维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C:王维(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王维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王维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D:王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维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1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正确的解释是()A: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B:深秋的夜晚下完雨后显得很空旷,一个人影子都没有。
C:空的矿山下了一场大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D: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很冷。
1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开头为什么说是“空山”?()A:空山,是对文章的一种修饰B:因为本来就是空的山林,本来就什么都没有所以就用空山了C:山中树木茂盛,掩蔽了人们的活动,显得“空”D: 一方面,山中树木茂盛,掩蔽了人们的活动,显得“空”;另一方面,“空山”二字点出此处如同世外桃源一般,这是诗人的一种独特的感受。
13、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时间氛围。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妙,可以想见。
“空山”之“空”,含有宁静之意。
B.第二联描画了幽清明净的自然图景。
诗人是心志高洁的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C.第三联描画了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
浣衣女子,结伴归来,竹林中传出一阵喧笑,溪中莲花动荡,那是渔船在沿水下行。
D.《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尾联反用其意,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春暖花开,春意正浓,景色可人,王孙们可随意停歇,自可留在这洁净纯朴的山中。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
第二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第三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
B.诗中,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C.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先写“竹喧”、“莲动”,再写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空山新雨后。
说的是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B.《山居秋暝》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命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对孤寂生活的感触。
16、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