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旅游业概况
2010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0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国家旅游局(2011年10月)2010年, 我国旅游业明显复苏,全年保持较快增长。
国内旅游市场平稳较快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实现恢复增长,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加速增长。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4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8.1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和15.5%;国内旅游人数21.03亿人次,收入12579.77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6%和23.5%;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5738.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4%;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1.7%。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入境旅游人数13376.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
其中:外国人2612.69万人次,增长19.1%;香港同胞7932.19万人次,增长2.6%;澳门同胞2317.29万人次,增长2.0%;台湾同胞514.06万人次,增长14.6%。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566.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
其中:外国人2127.64万人次,增长20.2%;香港同胞2609.45万人次,增长2.3%;澳门同胞392.89万人次,增长2.1%;台湾同胞436.47万人次,增长13.9%。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58.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5%。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1.0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
其中:城镇居民10.65亿人次,农村居民10.38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12579.7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3.5%。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9403.81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3175.96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98.2元,比上年增长11.7%。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83.0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306.0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3.7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12亿元。
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
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一直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北京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北京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此外,北京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长城、青龙峡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很多喜欢户外活动的游客。
北京还拥有世界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其次,北京的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酒店、景区设施等。
北京的交通网络已经非常完善,机场、火车站、地铁等交通工具连接起了市区和周边景区。
此外,北京的酒店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星级酒店和快捷酒店的数量不断增加,供游客选择的范围更加广泛。
景区设施也得到了升级改造,游客可以享受到更加舒适和便捷的服务。
再次,北京的旅游业注重创新发展。
旅游业不仅仅是单纯的观光和消费,还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北京市政府和旅游企业积极推动旅游创新发展,如举办各类旅游文化节、推动旅游和互联网的融合等。
此外,北京还加强了旅游人才培养,建立了一批专业的旅游学院和研究机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最后,北京的旅游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境外游客来到北京观光旅游的人数持续增加。
北京渐渐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尽管北京的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均衡,一些景区过度开发,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一些景区和酒店存在服务意识差和价格虚高等问题。
同时,北京也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北京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正处于蓬勃发展期,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创新发展和国际影响力增强等因素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研究
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旅游业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部门。
近年来,北京市旅游业也在持续发展中。
本文将就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一番探讨。
1.现状分析1.1旅游城市建设北京市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个重要旅游城市,近年来,城市旅游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24个5星级的酒店,6个4星级的酒店和1个3星级的酒店。
这些酒店不仅拥有舒适的住宿环境,同时还拥有先进的设施和贴心的服务,为广大游客的旅游活动提供了保障。
除了酒店,还有众多的景点、文化遗产和历史名胜等,构成了北京市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2旅游人次增长北京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北京市旅游人次的迅猛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2018年,北京市旅游人次超过3000万,同比增长了10.2%。
其中,外来游客人次超过了1亿,这一数字居于全国第一。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重要的经济来源,因此,这些数据也反映出北京市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
1.3旅游收入提升随着旅游人数的增长,旅游收入也在不断提升。
总体来看,北京市旅游收入增长的速度也在逐年加快。
2018年,北京市旅游收入突破6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0.9%。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北京市旅游业为市政府创造了丰厚的财政收入,同时也为多个相关行业提供了就业机会。
2.未来发展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北京市旅游业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以下是未来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四个方面的建议:2.1提高服务质量旅游业服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因此,北京市旅游业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改进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这是不断吸引游客,建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份额的有效方法。
2.2加强宣传推广北京市旅游业需要更加注意宣传推广,提高其品牌知名度和形象, 吸引更多的游客。
除了传统的推广渠道,如电视广告和杂志广告外,还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如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提高其知名度。
北京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北京旅游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全国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旅游市场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机遇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北京旅游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市场概况、需求状况和竞争情况,同时提出发展建议和展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介绍,说明每个部分的主题和内容。
在本篇长文中,可以介绍引言部分引出了本文分析的背景和目的,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分为北京旅游市场概况、北京旅游市场需求分析和北京旅游市场竞争情况三个部分,分别对北京旅游市场的整体情况、需求特点和市场竞争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最后的结论部分则总结了北京旅游市场的优势,指出了市场发展的潜在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和展望。
文章结构清晰,分析逻辑明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北京旅游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对北京旅游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通过对市场概况、需求分析和竞争情况的详细探讨,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和发展策略。
同时,也旨在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北京旅游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我们希望为市场参与者和相关利益方提供有益的见解和建议,引导北京旅游市场的发展方向,并指出市场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为市场的持续增长和进步贡献力量。
1.4 总结:总的来说,本报告对北京旅游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市场概况、需求分析和竞争情况的剖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北京旅游市场的发展态势和潜在机遇。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北京旅游市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
这些优势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未来的市场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北京旅游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问题,比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服务质量不稳定等。
文化旅游产业工作情况汇报
文化旅游产业工作情况汇报一、产业概况文化旅游产业是指以文化资源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产业,包括文化旅游景区、古迹文物保护建设、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的关注,文化旅游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力量。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总收入5.97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1%,旅游业对就业的贡献率高达10%。
同时,国家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多项政策措施出台,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政策保障。
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
二、产业发展情况1. 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不断完善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景区资源,历史悠久的古迹和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投资建设文化旅游景区,加强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例如,敦煌莫高窟、九寨沟、北京故宫等著名景点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文化旅游产品多样化在文化旅游产品方面,各地不断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需求。
比如,一些地方推出了文化主题的旅游线路,鼓励游客深度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游客对当地的认知和体验。
同时,各地还积极推广传统手工艺品和民俗文化产品,带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3. 文化旅游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另一个亮点是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的丰富多彩。
各地开展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民俗展示、文化艺术表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增加了地方的知名度和形象。
比如,中国的春节庆典、端午节龙舟赛等传统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北京市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北京市旅遊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一直是全球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旅游业对于北京市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旅游业收入高达6539亿元,同比增长7.8%。
而旅游业对北京市 GDP 的贡献率也已经超过5%。
本文将分析北京市旅游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北京市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北京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加上现代化设施的完善,让它成为众多游客前往的城市。
北京市的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许多世界知名的景点,如故宫博物馆、天坛公园、长城等等,还有很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古镇、美食等等。
2019年,北京市接待游客超过3.3亿人次,同比增长4.5%。
其中,过夜游客数量为9326万人次,同比增长3.7%。
北京市的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产业体系,包括旅游景区、酒店、餐饮、旅行社等等相关服务业。
二、北京市旅游业面临的挑战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北京市的旅游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北京市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可能会使景区的环境受到破坏,影响到游客的体验。
其次,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对于旅游服务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北京市旅游业的一个难题。
再者,北京市的交通和住宿成本也已经成为游客前往北京旅游的一大负担。
三、北京市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尽管北京市旅游业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和多元化,北京市需要不断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差异化。
比如,可以开发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
另一方面,北京市也可以加强与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与交流,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新兴的智能旅游也为北京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智能旅游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体验景区、更轻松地查询相关信息,同时也可以帮助景区管理更好地了解游客需求和习惯,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
新中国成立60年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脉络
新中国成立60年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脉络[摘要]旅游业一直处于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旅游业经历了服务国家外事战略、外汇战略等历史阶段。
在21世纪我国外贸开始大发展之后,旅游业的创汇功能持续下降,进入转型升级时期。
随着旅游大众化和国民旅游的崛起,我国旅游业重返扩大内需的国家战略,并且由于出境旅游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在国家外交战略和外贸战略的作用再次提升。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国家战略1 20世纪50—70年代:服务于国家外交和外事战略新中国成立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还没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业。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对外交流刚刚起步。
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厦门成立华侨服务社,即现在“中国旅行社总社”的前身,主要是为华侨回国探亲、访友、参观、旅游提供服务。
1954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以及上海、杭州、南京、汉口、广州、沈阳、哈尔滨、安东、大连、满洲里、天津、凭祥、南昌等分社,开始接待苏联和东欧各国的自费旅游者。
1950年,“夏令营”曾经风靡一时,甚至到莫斯科郊外去夏令营。
由于外交接待的需要,1964年3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外事小组《关于开展我国旅游事业的请示报告》。
1964年12月在国旅总社的基础上设立了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国家旅游局的前身)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与国旅总社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6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中国旅游事业管理局党组《关于第一次旅游工作会议的报告》的批示。
1973年,国务院批准桂林成为对外开放旅游城市。
1978年,中央成立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同年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改为直属国务院的管理总局。
2 改革开放20年:服务于国家外汇创收战略2.1 开展产业基础建设1979年我国即开始引进外资,中国出现第一批中外合资项目。
外经贸部最早批准的三个合资项目都是旅游企业,即北京建国饭店、北京长城饭店和中日航空食品公司。
1980年中国建成最早的主题公园,即北京大观园。
中国旅行社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应对方略(精)
加强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务预算、决策和财务管理
(二)人才竞争加剧趋势及其应对方略
人才是旅行社发展之基,旅游市场的竞争归根到 底是人才的竞争。 21世纪、特别是入世后在我国旅行社业发展起中 坚、关键性作用的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 新设的民营旅行社和外商控股经营的旅行社瞄准 现有旅行社高中层管理人才,用高薪聘请办法“挖 人”,将对现有国有体制旅行社的生存和发展构成 威胁,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加强旅游法规建设、旅游基础理论研
究,深化诚信旅游体系建设
加强旅游法规建设 推进旅游基础理论研究 深化诚信旅游体系建设,力争到2008年建立诚信 旅游体系
(三)海峡西岸旅游区悄然崛起
启动了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和澎湖旅游,并实 现了两山、两湖等旅游资源对接,开通厦门-金门, 马尾-马祖,泉州、金门等海上航线试点直航,成 为福建居民到金马澎旅游和台湾同胞到福建旅游、 投资贸易的“黄金水道” 。 《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为海峡两 岸的互动交流做出了新的贡献 海峡西岸旅游区将辐射内地,实现与“长三角”、 “珠三角”的对接。不远的将来,实现“三通”和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之后,形成打造“环海峡旅游 区” 。
现阶段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特点
一是旅行社数量大量增加。入世后的中国旅社数 量每年增加1000家以上。 二是我国旅行社数量上增加,集中表现在国内民 营(个体)旅行社和合资合作股份制旅行社及外商 独资、合资旅行社的增加。 三是国内游和出境游表现为一地滞留型向两地或 多地连线游发展;入境游表现为多地连线游向一地 滞留型的区域化短程游发展。 四是我国旅行社业已完全进入微利行业时代。
北京乡村旅游
北京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大多集聚在北京的周边山区与郊区供需条件:北京周边山区,较之平原地区,不具备发展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充分条件,所以转向发展第三产业,这成为近年来这些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又由于北京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压力增大,他们渴望在工作之余到户外放松心情、亲近自然、寻觅返璞归真的体验。
而北京周边乡村和远郊山区,其地理区位、资源环境、自然体面、乡土人情等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提供与之相对应的旅游产品。
供需关系的存在使得北京乡村旅游有更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极大可能性。
政策条件:2003 年以来,各区县和北京市政府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开展乡村旅游产业。
在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也考虑为市民提供到乡村休闲、度假的环境,以求缓解城市的空间、环境等问题。
于是,各区县和北京市政府选择一批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先期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进行旧村改造。
政府和社会的资金投入,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了村庄的旅游接待能力,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同时,这也有助于使乡村成为城市功能的全新承载区,从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在北京郊区的近4000 个行政村中,有300 多个村开展了旅游接待工作,民俗旅游接待达到1 万多户,从事旅游接待工作的农业人口有4 万多人。
同时,乡村旅游收入在乡村居总收入中的比重呈增长趋势。
2005 年,北京观光农业收入超过30 亿元,民俗旅游接待收达到7.57 亿元。
郊区现有2000 多个特色农业园区、330 多个民俗旅游村,从事民俗旅游和观光农业的农民将近5 万人。
其中评定了30 个市观光农业示范园、70 个市级民俗旅游村和5100 多个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
根据乡村旅游理论的分类方式和北京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北京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产品形式: (1)特色农业园。
包括高科技农业观光园、采摘园、养殖园、观光农场等,如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四季青樱桃观光园、安利隆生态农业旅游山庄等。
北京市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北京市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分析一、产业经济发展概述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的大量涌入,使其旅游产业具有丰富多彩和多元化的特性。
旅游业已经成为北京市的重要产业之一,城市的旅游产业可以说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壮大的。
旅游业在北京市的产业经济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北京市产业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各个阶段,为了使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二、市场需求的变化旅游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着,特别是“互联网+旅游”逐步得以普及,让许多游客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到一系列高质量、性价比高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
同时,不同种类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相应的受到了不同群体的青睐,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现在高端消费市场逐渐成为北京市旅游产业的新蓝海,而这个非常适合在新一代消费市场中寻求商机的旅游市场,也成为了北京市旅游产业必须引领和发展的方向。
三、旅游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虽然北京市的旅游产业在持续发展之中,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由于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过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导致旅游质量的下降,进一步影响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市场在发展当中面临着很多困难。
同样,旅游业在政策上缺乏一定的配套支持,也在国际上竞争首要业之中,需要有大量财政投入和支持,才能够切实发展和壮大。
四、旅游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在针对上述问题,以及动态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考虑下,北京市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景区和滑雪产业的发展。
由于北京市与城市周围地域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天然气候和地质构造因素较为有利,旅游产业企业可以在这方面有充分的价值和创意。
2、文化遗产和历史景观的保护。
历史文化旅游业是北京市旅游发展的重头戏,需要在市场推广上有较大力度的支持,也需要商家在服务质量和推广上下大力气。
3、高端旅游产品的发展。
高端旅游市场是比较具有前景的,需要从品质、服务、员工素质等角度去全方位提高。
北京市旅游业综述
2011~北京市旅游业综述一“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旅游业总体发展状况旅游产业不仅是服务业,它已覆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经济要行稳致远、有动力,必须发挥旅游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的作用。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成就及主要数据,充分反映出旅游业作为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性产业的巨大作用。
(一)旅游业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十二五”时期,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旅游委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增加旅游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至2015年末,实现接待旅游者2.74亿人次[1];旅游总收入达到4611亿元(见图1)。
五年间,旅游总人数累计增长48.3%,年均增长8.2%;旅游总收入累计增长66.4%,年均增长10.7%,表明北京市旅游业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图1 北京“十二五”时期旅游产业发展态势(二)旅游业对北京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其增加值对第三产业贡献近10%2011~2015年,北京市旅游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3.2个百分点,并高于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3.7个百分点。
2015年北京市旅游业增加值达到1720.2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70.1%,年均增幅达11.2%。
2015年北京市旅游餐饮和购物消费额2318.2亿元,年均增幅9.8%(见表1)。
2015年北京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从2010年的7.2%提升到7.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接近10%。
(三)市民旅游规模与收入逐年递增,且收入增长快于人数增长2010~2015年,市民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2015年,市民在京游人数达到1.06亿人次(见表2),比2010年增长73.3%,年均增长11.6%;收入达到387.3亿元,比2010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6.1%。
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
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北京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同时,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各种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为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北京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多样。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北京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
比如,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建筑物之一,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勇气的象征,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帝王统治中心的代表,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此外,天坛、颐和园、故宫等也是北京的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除了历史文化遗产,北京还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如香山、颐和园的园林景观等,这些都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选择。
北京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北京市政府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
首先,交通便利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北京作为中国的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游客可以方便地到达北京。
此外,北京还建设了大量的旅游设施,如酒店、旅游信息中心、旅游购物区等,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这些先进的设施和便捷的交通系统,为北京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政府的积极推动也是北京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保护了北京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向国内外游客介绍北京的旅游资源和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参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然而,北京的旅游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北京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北京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北京市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世界文化名城。
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本报告对北京市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旅游资源概况1. 地理位置优势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境内有36个自然村庄、96个乡镇、16个区,市区总面积16808平方公里,人口逾2000万。
北京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2. 自然景观北京市自然景观以四季分明、山水相映为特点。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长城、颐和园、天坛等。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而颐和园和天坛则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代表,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游客。
3. 历史文化遗产北京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最有名的是故宫博物院,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此外,北京还拥有颇具特色的胡同和四合院,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4. 文化艺术北京市是中国的文化艺术之都,有许多世界知名的文化艺术活动和机构。
北京的昆曲、京剧等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许多国内外观众。
此外,北京还有许多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艺术场所,展示了丰富的艺术精神。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1. 旅游资源开发北京市积极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
除了加强现有景点的保护和管理外,北京市还通过举办各种旅游活动、建设旅游设施等方式,不断丰富和提升旅游资源的品质。
2. 旅游资源利用北京市各级政府和旅游企业积极利用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他们通过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
四、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旅游资源过度开发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景点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
一些景点的环境受到了破坏,客流量过大导致游览体验下降,这给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压力。
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世界旅游城市 联合会
WTCF 2012年北京
比利时 布鲁塞尔
北京
1995年
2012年
宗旨:“旅游让城市生活 更美好”
感谢观看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二、中国旅游三大市场
组成
特点
外国市场、华侨市 入境旅游人数与旅游外汇收入稳步增加,目前世界第4
入境旅游市场 场、港澳台地区市 位;入境游客中,港澳台游客一直占绝大多数;外国
场
游客中,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为主。
国内旅游市场
——
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散客旅游为主;旅游消 增长快,但消费水平低。
出境旅游市场
旅游组织
英文简称
成立时间、 地点
总部
中国加入时间
其他
世界旅游组织
WTO
1925年荷兰 海牙
西班牙马德里
1983年
全球唯一的政府间国际旅 游组织
太平洋亚洲 旅游协会
PATA
1952年美国 旧金山
美国旧金山
1993年
两个分部,一个菲律宾马 尼拉,另一个澳大利亚悉 尼
世界旅行社协会 联合会
UFTAA
1966年意大 利罗马
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时间 改革开放前(1949年—1977年)
特点 政治接待为主
打基础阶段 (1978年—1990年)
入境旅游为主
改革开放后
发展阶段
(1978年至今) (1991年至2000年)
入境、国内、出境全方位发展
提升阶段 (2001年至今)
旅游发展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三大旅游市场
出国旅游、边境旅 游、港澳台地区
消费水平高;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和第一 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因私出境为主;出境旅游目的地 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主。
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
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一直是北京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北京作为旅游目的地。
本文将对北京旅游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描述。
北京的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北京的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2019年,北京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2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000亿元。
这些数据显示了北京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巨大潜力。
北京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北京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故宫、长城等,这些古老而庄严的建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北京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旅游线路,如颐和园、天坛、圆明园、雍和宫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第三,北京的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为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推行旅游服务质量评级制度,提升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提升了北京的旅游服务质量,使游客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
第四,北京的旅游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北京的旅游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传统的文化遗产旅游一直是北京旅游的主打产品,但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北京开始注重开发和推广一些新的旅游产品,如主题公园、文化创意产业等。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北京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北京旅游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环境保护问题。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北京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
北京市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
一些知名景点的游客过多,而一些优质的旅游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北京市政府应加大对非传统景点的开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
北京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北京的丰富旅游资源、不断提升的服务质量以及优化的旅游业结构,为旅游者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北京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北京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旅游业的发展一直是该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对北京旅游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北京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北京旅游业现状分析1.1 旅游市场概况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国内外游客来京观光、度假、商务等目的逐年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00亿元人民币。
1.2 旅游资源优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故宫、天安门广场、长城等世界知名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此外,京郊风景名胜如颐和园、圆明园等也是吸引力不可忽视的景点。
1.3 旅游产业结构目前,北京市已形成了以观光文化产业为主导,并以商务会展、度假休闲等多元化产业为辅助的产业结构。
旅游相关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也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二、北京旅游业存在的问题2.1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尽管北京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是存在的问题。
一些知名景点人流量过大,而一些潜力景点却流量有限。
这导致了资源浪费和人流拥堵等问题。
2.2 服务质量有待提升虽然北京的旅游服务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如导游服务、餐饮住宿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
2.3 旅游环境待改善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北京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这给北京旅游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也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
三、北京旅游业发展对策3.1 优化资源配置与开发利用为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开发利用均衡化,需要加大对潜力景点和非主流景点的宣传力度,并改善其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条件。
同时,加强对知名景点的管理,合理控制游客流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2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同时,推行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制度,鼓励旅游企业提升服务水平,并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良旅游服务行为。
北京旅游市场情况调研报告
2、区域历史文化背景 具有3000年城市史和800年建都史的北京城,保存了极为丰富 的名胜古迹,保留了大量的革命遗址并逐步呈现出当今世界大都 市的风貌。 90年代以来,北京进一步向国际大都市迈进,城市风貌日益 国际化。现代化服务设施雄伟壮丽;体育文化场馆设施先进;众 多商厦多姿多彩;高层住宅拔地而起,居民新区不断涌现;放射 状的城市道路和现代化立交桥及地铁所构成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 四通八达。 3、旅游资源的属性分类统计 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1997修订版)提出的旅游 资源分类方法进行属性分类,再根据资源的旅游功能适宜性,进 行分类评价。
37
祈年国际旅游城全案策划报告
营销环境调研报告
万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了1.31%, 其中,亚洲是北京第一大洲际客 源市场,占北京海外市场份额的53%,欧洲各国来京人数总量持续 稳步增长,占海外市场份额25%,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要客源国的 北美洲市场约占海外市场份额的13%。
北京海外客源市场的季节性多集中在5、6、8、9、10、11六 个月份。
33.6 14.7 8.9 16.8 4.9 2.4 6.6 12.1
海外来京旅游者在京的人均日消费为216.46美元。不同类型 的海外游客的人均日消费情况见表1-2。
表 1-2
不同类型海外游客在京人均日消费(单位:美元)
游客类型
人均天消费
外国人
215.90
华侨
216.23
香港同胞
216.67
台湾同胞
学生
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
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1. 引言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中心城市,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近年来,北京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探讨北京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规模、旅游产业链及未来发展趋势等。
2. 旅游资源2.1 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紫禁城和长城。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造建筑物。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到北京观光和学习。
2.2 自然风光和公园除了历史文化遗产外,北京还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壮观的公园。
颐和园是一座古代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和精心设计的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北京还有诸如奥林匹克公园和北京动物园等知名的公园,为游客提供了各种休闲和娱乐活动。
3. 旅游规模3.1 入境游客数量近年来,北京的入境游客数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北京接待了约2000万的入境游客,同比增长了10%。
这些入境游客主要来自亚洲、欧洲以及北美洲等各个地区。
3.2 国内游客数量北京也是中国国内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每年,数以亿计的国内游客选择前往北京旅游观光。
2019年,北京接待国内游客数量超过1亿人次,同比增长了8%。
北京的丰富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网络是吸引国内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4. 旅游产业链4.1 酒店和住宿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北京的酒店和住宿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各类高档酒店、快捷酒店以及客栈等住宿设施在北京市区及周边地区广泛分布,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2 餐饮业餐饮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作为中国的饮食文化重镇,拥有各种各样的餐饮场所,包括传统的北京菜、四川菜、粤菜等。
不仅可以品尝到本地特色美食,还可以尝试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地的美食。
2011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个加快”,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着力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加快推进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发展振兴,全力保持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发展平稳较快。
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0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83.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1027.9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7015.3亿元,增长10.9%。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70.0%和25.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133元,增长15.9%。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4:50.5:35.1调整为14.2:52.4:33.4。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21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占GDP的57.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4.1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7484.9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3454.6亿元,增长14.5%。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5.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0%。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6%,居住类价格上涨6.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7.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9%,生活资料价格上涨5.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上涨12.6%。
表1: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企业家信心较强。
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5.9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25.7点,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相对较好,其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53.8点、138.3点、134.8点、130.7点。
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
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向雁;屈宝香;侯艳林【摘要】[目的]休闲农业是北京旅游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可持续发展对"十三五"时期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特征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促进北京市城乡交流、实现农民增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主要对2006~2015年北京农业观光园、民俗旅游等2种主要休闲业态的总体现状、经营主体数量、从业人数、经营收入、接待人次等的时空演化开展定量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转型升级;加强生态资源保护性开发;加紧文化创意元素融合;加速"互联网+休闲农业"布局等休闲农业未来发展的建议.[结果]北京的休闲农业呈现四大特征:(1)农业观光园的"产品消费外扩与食宿消费内聚"趋势并存,合力影响北京农业观光园时空演化进程;(2)民俗旅游呈现以"空心化、亲自然"为特征的持续性远郊热,生态涵养发展区民俗旅游发展持续巩固;(3)休闲农业市场邻近性的优势渐弱,休闲农业总体呈向外部扩散趋势;(4)休闲农业对自然旅游资源的依附性趋强,旅游自然资源富集区休闲农业发展优势明显.[结论]北京部分农业观光园出现增速放缓,收入大幅下降的局面,农业观光园转型发展需求迫切;北京近10年民俗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民俗旅游经营户的经营收入、人均消费水平仍相对较低,需对民俗旅游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作进一步提升.%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Beijing, Leisure agricul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promoting urban and r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 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uarante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modern agriculture in Beijing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Two major leisure activities, i.e.agricultural tourism park andfolk tourism in Beijing,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two major leisure activities, using the data of overall situation, the number of business entities,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operating income and tourist reception numbers from 2006 to 2015,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Beijing′s leisure agriculture.Firstly, product consumption and accommodation consumption together influenc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process of Beijing agricultural tourismpark.Secondly,folk tourism presen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way from the center, close to nature ",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tourism continued to be consolidated in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Zone.Thirdly,leisure agriculture had the general trend of external diffusion.Finally,leisure agriculture depended on na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area of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had obvious advantages.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Beijing, it put forward four suggestions to further improve leisure agriculture in Beijing: speeding up the market-oriente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accelerating the layout of "Internet + leisure agriculture";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protection;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creativity elements.【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年(卷),期】2017(038)004【总页数】9页(P214-222)【关键词】休闲农业;特征;对策建议;北京市【作者】向雁;屈宝香;侯艳林【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4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北京旅游业概况
一、全市旅游收入和旅游市场情况
2011年,北京市旅游总收入3216.2亿元,同比增长16.2%。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54.2亿美元(合人民币351.9亿元),同比增长7.4%;国内旅游收入2864.3亿元,同比增长18.1%。
北京的旅游客源市场分为入境旅游、国内来京旅游和市民在京旅游三个板块。
1、入境旅游
2011年,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520.4万人,同比增长6.2%。
其中接待外国人447.4万人,同比增长6.1%;香港同胞43.4万人,同比增长7.7%;澳门同胞1.3万人,同比减少2.3%;台湾同胞28.3万人,同比增长5.6%。
按洲际区域分,亚洲游客(含港澳台地区)257.9万人,占入境来京旅游总人数49.5%,同比增长4.1%;欧洲游客128.8万人,占总人数24.7%,同比增长7.8%;美洲游客105.3万人,占总人数20.2%,同比增长13.7%;大洋洲游客17.8万人,占总人数3.4%,同比增长20.4%;非洲游客6.8万人,占总人数1.3%,同比增长7.4%。
2011年,入境旅游者在京旅游人均花费1041美元,同比增长1.1%,人均天花费247.78美元,平均停留4.2天。
花费构成中,长途交通占26.4%,购物占25.3%,住宿占15.5%,餐饮占6.8%,娱乐占6%,景区游览占4.2%,邮电通讯占2%,市内交通占3.5%,其他占10.3%。
2、国内来京旅游
2011年,接待国内其他省市来京旅游者12818万人次,同比增长8.8%,旅游收入2618.9亿元,同比增长16.8%,人均花费2043元/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7.4%,平均停留时间5.07天。
人均天花费403元/人天。
花费构成中,长途交通占13.5%,购物占34.3%,住宿占20%,餐饮占20.8%,娱乐占0.8%,景区游览占5.7%,邮电通讯占0.3%,市内交通占4.5%,其他占0.1%。
3、市民在京游
2011年,本市居民在京旅游人数8066万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消费245.4亿元,同比增长33.6%,人均花费304元/人次。
二、旅游企业与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1、星级饭店
截止到2011年底,全市共有星级饭店598家,其中五星级63家,四星级127家,三星级207家,二星级181家,一星级20家。
全市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59.9%,平均房价481.7元/间天。
2011年,全市星级饭店营业收入28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3%。
2、旅行社和导游员
截止到2011年底,北京市共有旅行社1107家。
其中,有特许经营中国公民出境业务的旅行社217家,外商投资旅行社24家。
全市有导游证的人员3.9万人。
其中:普通话导游25973人;英语导游8385人;日语导游1273人;朝鲜语562人;德语导游409人;法语导游421人。
出境领队1.3万人。
2011年,全市旅行社接待入境旅游者168.5万人次,同比减少11%;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83.8万人次,同比增长8.8%。
实现营业收入总额443.7亿元,同比增长26.2%,利润总额2.1亿元,同比下降8.7%。
北京市特许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游业务的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为184.3万人次,同比增长23.2%。
3、旅游景区(点)
2011年区县旅游业综合收入情况单位: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