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鲁教版必修二2.3城镇化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鲁教版必修2-推荐ppt版本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鲁教版必修2-推荐ppt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f3e00503af1ffc4fff47ac45.png)
向
原因 题十分突出
较好的生活条件
合理用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住房紧张 政策调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一、城市化及其特点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国家类型 所处发展阶段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发达国家
成熟阶段 早
缓慢甚至停滞
失业队伍 增加,乡村人
会治安问题
业岗位
增加 口无序迁入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答案] (1)D (2)A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城市化进程图的判读 图1 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图2 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
图3 某城市群发展示意图(阴影表示城区范围)
图4 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1.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
①大城市化 ②郊区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 ④再城市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随堂演练]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解析: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各个城市 的人口增多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近些年 来,在许多国家还出现了规模巨大的城市群和城市带,在大城市周围 出现了一些卫星城。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应如A图所示。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课件鲁教版必修二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课件鲁教版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2ceeeb9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1.png)
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 及第二专次业世化界城大战市以后
A尼罗河谷地
D黄河和长江中下游 平原
E中美
B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丰富的水热条件,广阔的土地, 肥沃低纬大江大河中下游平 原
20世纪50年 代以来,北京 用地规模发生 了哪些变化?
二、城市化及 其特点
材料二:
黄河兰州段污染严重
芝家哥浑浊的空气
繁忙的交通
结合材料,思考城市化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城市化对 地理环境的影
响
01
占用大量 土地,是 耕地面积 减少
02
地下水等 资源不合 理利用, 导致许多 生态问题
03
环境污染 严重
04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就业困难, 社会秩序 混乱
演讲完毕,感谢观看
为什么在这些 地区兴起?城
出现剩余农产品
市兴起必须具
社会生产力发展
产生商品生产和 交换
集市
备哪些条件?
导致社会分工
城市
阅读课本,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城市数时量间少,规模较小,功能较特单点一, 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 独立 城18市世纪数产量业革增命加以,前 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 逐渐产扩业大革命后
城市风光—— 上海
城市风光—— 上海
城市风光—— 上海
城市风光—— 上海
城市风光—— 上海
01.
讨论:什么是城市?
02.
人口高度集中
03.
建筑物高大密集
04.
工商业集中而发达
05.
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06.
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城市的 起源与发展
A尼罗河谷地
D黄河和长江中下游 平原
E中美
B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丰富的水热条件,广阔的土地, 肥沃低纬大江大河中下游平 原
20世纪50年 代以来,北京 用地规模发生 了哪些变化?
二、城市化及 其特点
材料二:
黄河兰州段污染严重
芝家哥浑浊的空气
繁忙的交通
结合材料,思考城市化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城市化对 地理环境的影
响
01
占用大量 土地,是 耕地面积 减少
02
地下水等 资源不合 理利用, 导致许多 生态问题
03
环境污染 严重
04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就业困难, 社会秩序 混乱
演讲完毕,感谢观看
为什么在这些 地区兴起?城
出现剩余农产品
市兴起必须具
社会生产力发展
产生商品生产和 交换
集市
备哪些条件?
导致社会分工
城市
阅读课本,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城市数时量间少,规模较小,功能较特单点一, 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 独立 城18市世纪数产量业革增命加以,前 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 逐渐产扩业大革命后
城市风光—— 上海
城市风光—— 上海
城市风光—— 上海
城市风光—— 上海
城市风光—— 上海
01.
讨论:什么是城市?
02.
人口高度集中
03.
建筑物高大密集
04.
工商业集中而发达
05.
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06.
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城市的 起源与发展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课件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7b2c7f71fe910ef02df814.png)
第一节 城市(chéngshì)发展与城市(chéngshì)化
2013年4月7日下午,博鳌年会“城市化的质量”分论坛上与
会嘉宾对中国城市化的质量展开热烈探讨。嘉宾认为,中国城
市化发展速度将超过(chāoguò)历史上的美国。数据显示,中国
的城市化水平已经从建国初的7.3%、1978年的17.4%提高到目
第四页,共47页。
2.城市(chéngshì)的发展
时间
特点
工业革命 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 单一(,dā多ny以ī) 政治(职zhèngz
以前
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工业革命 城市数量增加 ,规模扩大,功能 扩展 ,城市成为
以后
区域 经济 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第二次世 界大战以 后
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 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 城市,如“科学城”、“ 大学 城”和旅游城市等
市带
区
欧洲西部城市带
欧洲西部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地区, 工业和贸易占世界重要地位,也是 世界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
英国南部城市带
世界现代工业发源地,资本主义发 展最早的地区
第十二页,共47页。
3.教材P35“图2-1-7世界各国和地区城市化水平” 提示:从图中可看出(kàn chū),当前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呈现 明显的差异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存在明显 差异,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拉丁美洲、中东和 北非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都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其中,拉丁 美洲是由于人口增长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从而推动 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而中东和北非地区 因自然环境不利于农业发展,同时石油丰富,本地区和外籍 工人都聚集于城市而使得城市化水平很高。
第二十四页,共47页。
2013年4月7日下午,博鳌年会“城市化的质量”分论坛上与
会嘉宾对中国城市化的质量展开热烈探讨。嘉宾认为,中国城
市化发展速度将超过(chāoguò)历史上的美国。数据显示,中国
的城市化水平已经从建国初的7.3%、1978年的17.4%提高到目
第四页,共47页。
2.城市(chéngshì)的发展
时间
特点
工业革命 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 单一(,dā多ny以ī) 政治(职zhèngz
以前
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工业革命 城市数量增加 ,规模扩大,功能 扩展 ,城市成为
以后
区域 经济 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第二次世 界大战以 后
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 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 城市,如“科学城”、“ 大学 城”和旅游城市等
市带
区
欧洲西部城市带
欧洲西部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地区, 工业和贸易占世界重要地位,也是 世界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
英国南部城市带
世界现代工业发源地,资本主义发 展最早的地区
第十二页,共47页。
3.教材P35“图2-1-7世界各国和地区城市化水平” 提示:从图中可看出(kàn chū),当前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呈现 明显的差异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存在明显 差异,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拉丁美洲、中东和 北非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都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其中,拉丁 美洲是由于人口增长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从而推动 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而中东和北非地区 因自然环境不利于农业发展,同时石油丰富,本地区和外籍 工人都聚集于城市而使得城市化水平很高。
第二十四页,共47页。
统编鲁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多媒体精品ppt课件
![统编鲁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多媒体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f7e01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60.png)
深度探究:城镇化最主要的推动因素
城镇化及其过程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人口推拉力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就业机会多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拉 力
文化设施齐全 因
素
交通便捷
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人口增长快
推 对土地压力大
力 收入低
因 素
社会服务短缺
自然灾害影响大
本质:城乡之间经济、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水平差距。
共服务水平等(也可以说是标志)。 3.衡量标准: 城镇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例,即“城镇化率”。
4.过程
(1)1800年,世界城镇化率仅为3%左右。
(2)1800~1900年,世界城镇化率上升到14%。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城镇化率不断 提高 。 (4)目前,世界城镇化率已超过 50% 。
5.城镇化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缓慢发展阶段 城镇化率低于30%,城镇人口 增长缓慢,发展时期漫长。这一阶段,第一产业在 区域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 (2)加速发展阶段 城镇化率超过30%和人口和经 济活动向城镇集聚,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镇数 量增加,城镇规糢快速扩大,并出现城镇密集地区 和城镇群。这一阶段,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持续下降, 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比 例逐步上升。 (3)成熟阶段 城镇化率达到70%,城镇化率的增 长又趋于缓慢甚至停滞。这一阶段,城乡差距缩小, 第三产业逐 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城市环境质量
城镇人口急剧增长, 造成贫困问题、社会治 就业困难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 安问题
社会问 题突出
人口过度集中
地价昂贵、犯罪率高
治理措施
控制城镇人口增长; 合理布局城镇道路; 加快住房建设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第2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共38张PPT)PPT40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第2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共38张PPT)PPT40页](https://img.taocdn.com/s3/m/8062eb6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7f.png)
鲁教版高中地件(共38张PPT)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a9a3bd61581b6bd97f19eab7.png)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单元概览】
【素养纵览】
人地协调观:理解城镇化 综合思维:从城镇土地利用 过程中所出现的局部区 类型、地租水平、付租能力、 域的自然和环境压力过 交通可达性等角度综合分析 大的问题,以及解决此类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分化的原 问题的区域协调途径 因
区域认知:以不同区域为 地理实践力:利处在城镇化的不同阶段,表现出城镇 化的差异性。大致可从城镇化过程的三个阶段进行分 析。
案例,分析城乡内部空间 户外考察的方式,掌握人文
结构的变化以及不同区 地理户外考察的方法和步骤,
域地域文化的特点
并考察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学法通览】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解应从乡村内部空间结构与城 镇内部空间结构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乡村内部空间结构: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可以分为居 住区、农业生产区和公共用地区等,也包括少量的商业 区。
(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由于城镇内部交通可达性及土 地价格等各不相同,不同功能活动在不同区域集聚形成 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空间结构。
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分析城乡景观体现的地域文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 展。 (1)确定景观的基本功能,明确景观的位置和占地范围; (2)确定景观处于城市或乡村的哪个功能区或文化区, 从而判断景观是如何体现功能区或文化区的特点。
【单元概览】
【素养纵览】
人地协调观:理解城镇化 综合思维:从城镇土地利用 过程中所出现的局部区 类型、地租水平、付租能力、 域的自然和环境压力过 交通可达性等角度综合分析 大的问题,以及解决此类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分化的原 问题的区域协调途径 因
区域认知:以不同区域为 地理实践力:利处在城镇化的不同阶段,表现出城镇 化的差异性。大致可从城镇化过程的三个阶段进行分 析。
案例,分析城乡内部空间 户外考察的方式,掌握人文
结构的变化以及不同区 地理户外考察的方法和步骤,
域地域文化的特点
并考察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学法通览】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解应从乡村内部空间结构与城 镇内部空间结构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乡村内部空间结构: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可以分为居 住区、农业生产区和公共用地区等,也包括少量的商业 区。
(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由于城镇内部交通可达性及土 地价格等各不相同,不同功能活动在不同区域集聚形成 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空间结构。
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分析城乡景观体现的地域文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 展。 (1)确定景观的基本功能,明确景观的位置和占地范围; (2)确定景观处于城市或乡村的哪个功能区或文化区, 从而判断景观是如何体现功能区或文化区的特点。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城镇化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城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347031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1.png)
思维导引
针对训练 下图为2014年部分国家城镇人口比例与经济发展水平图。读图,完成1~2 题。
1.图示国家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是( )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2.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中国与印度城镇人口数量相同 B.巴西与美国城镇化速度相同 C.发展中国家之间城镇化水平差异大 D.所有国家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所处发展阶 成熟阶段 段
缓慢发展阶段或加速发展阶段
起步时间 早
晚
目前速度 缓慢甚至停滞
快
发展水平 高,多在70%以上
低,多在50%以下
①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
发展结果 落的迹象
镇,加大城镇就业、基础设施建
②出现城镇密集地区和城镇群 设等的压力
3.城镇化的影响 (1)城镇化的有利影响
(2)城镇化的不利影响
问题
成因
资源 耕地减少
城镇发展占用大量土地
问题 水资源短缺 大气污染
城镇人口增加,用水量激增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化石燃料, 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污染 水污染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增加
问题 固体废弃物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 高
(3)这种状况可能造成的问题是( ) 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 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 ③城市住 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 ④农村人口增长缓慢,出现负增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素养立意 本组题考查城镇化的原因及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考查了学生 的综合思维,培养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方法突破
1.城镇化的内涵 城镇化是个动态发展过程,对其理解可从其表现、过程、动力和结果等方 面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新教材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 精品教学课件(含单元活动与单元复习)
![新教材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 精品教学课件(含单元活动与单元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70e6d23856a561252d36ff1.png)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任务驱动:
城镇,通常指的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你 知道的城镇有哪些功能区?各提供什么功能?
1.城镇功能分区的形成 各类功能活动之间必然发生竞争,形成了同类活动的_空__间__集__聚__并按一定规律 分布的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不同区域形成各自不同的主导功能,进而形成城镇 功能分区。
【探究训练】 (2020·天津等级考)如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疗 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图中虚线圈内区域最可能的城市功能是( )
A.商业和住宅
B.工业和行政
C.旅游和休闲
D.仓储和物流
(2)影响该市中心城区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
(1)(区域认知)海南乡村主要的内部功能区主要有哪些? 提示:居住区、农业生产区和公共用地区等。 (2)(综合思维)乡村民宿的发展,对乡村内部空间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示:居住区、交通条件改善;商业区规模扩大。
探究二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及其形成 【教材探究】 1.探究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阅读教材第31页,图2-1-6 某城镇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探 究以下问题。 (1)地租曲线的斜率表示地租与市中心的距离有何关系? 提示:斜率越陡,地租单位距离变化越大;斜率越缓,地租单位距离变化越小。 (2)商业地租曲线有何特征?如何影响商业区的布局? 提示:商业地租曲线斜率最大,且在市中心附近地租水平较高。说明商业活动支 付较高的地租,市中心附近会成为商业区。
(2)塘子村的农业生产用地包括哪些? 提示:耕地、林地、蔬菜及果园、养殖用地。 (3)推测塘子村的其他用地可能的类型。 提示:规模较小的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单元整合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单元整合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759cc55a1ed9ad51f01df2e2.png)
整合
知识网络自我构建 核核心心归归纳纳思思维维深深化化
内容 环境生态 保护方面 城镇化与 经济发展 的关系 城镇化与 工业化的 关系
现阶段中国城镇化的特点
环境和生态保护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城镇生态环境 也得到初步改善,但城镇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 基本协调,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解 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 首要问题
二、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镇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 环境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评价
地形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 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
使其趋于平坦
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
气候 产生城市热岛,不同程度地影响 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
着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
城市 城市建设用地 第二、三产业 城市景观 密集、非农业人口 高 发达 受教育程度高,整体文化素 质较高
-14-
单元整合
知识网络自我构建 核核心心归归纳纳思思维维深深化化
典例2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促进了城镇夜间照明设施的极大发 展。“不夜城”已经成为城镇文明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新代名词,然而 过度照明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城镇夜光污染。图1是北京市行政 区划图,图2是近20年北京市夜间灯光强度变化图,图中颜色越深代 表变化越小,颜色越浅代表变化越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出现的 国家和 地区
缓慢 发展 阶段
城镇化水平低、发展 问题较少,处于城镇化低水平时
慢
期
发展中
加速 人口和经济活动向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 出现郊 国家
发展 城镇迅速集聚,城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区城镇
阶段 镇化推进很快
知识网络自我构建 核核心心归归纳纳思思维维深深化化
内容 环境生态 保护方面 城镇化与 经济发展 的关系 城镇化与 工业化的 关系
现阶段中国城镇化的特点
环境和生态保护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城镇生态环境 也得到初步改善,但城镇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 基本协调,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解 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 首要问题
二、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镇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 环境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评价
地形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 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
使其趋于平坦
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
气候 产生城市热岛,不同程度地影响 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
着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
城市 城市建设用地 第二、三产业 城市景观 密集、非农业人口 高 发达 受教育程度高,整体文化素 质较高
-14-
单元整合
知识网络自我构建 核核心心归归纳纳思思维维深深化化
典例2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促进了城镇夜间照明设施的极大发 展。“不夜城”已经成为城镇文明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新代名词,然而 过度照明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城镇夜光污染。图1是北京市行政 区划图,图2是近20年北京市夜间灯光强度变化图,图中颜色越深代 表变化越小,颜色越浅代表变化越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出现的 国家和 地区
缓慢 发展 阶段
城镇化水平低、发展 问题较少,处于城镇化低水平时
慢
期
发展中
加速 人口和经济活动向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 出现郊 国家
发展 城镇迅速集聚,城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区城镇
阶段 镇化推进很快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鲁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71e56af40912a2161579294e.png)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 市化课件鲁教版必修2
2021/1/4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鲁教 版必修2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上海世
博会
•城市风光——上海
•城市风光——上海
•[讨论]:
•城市与乡村人们从事的产 业有什么根本不同? •你认为二者出现的时间有 先后之分吗,二者之间有 什么样的联系?
•读图比较各大洲城市化水平:
•图2-1-6 世界城市化水平
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两个代表城市 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和“阶段性城市化进程达•中发展国家国,家城,市城化市处化于处图于2图中1的6•中图•1③6的
•② 阶 阶段。
•度(•2慢)从。发从展城速市度化比水较平,比目较前,AA城、市B中化,速城度市•快化水,平B城较市高化的速是
•乡村聚 落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
•扬州中学西区校 俞本莉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衡 量指标,当代城市化的新特点,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性。
•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有关文字和图表资料,概括城市起源的条件、 城市化的表现和特点等。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利用文字材料、数据、图表等提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能力。
城市化的特点:
2.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城市化水平(%)
•51.8% •50
•40
•
40%
•30
•29%
•20
•13.3%
•10 •5.1%
•2.1%
•1750
•1800
•1900
•1950
•1980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2010(年)
2021/1/4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鲁教 版必修2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上海世
博会
•城市风光——上海
•城市风光——上海
•[讨论]:
•城市与乡村人们从事的产 业有什么根本不同? •你认为二者出现的时间有 先后之分吗,二者之间有 什么样的联系?
•读图比较各大洲城市化水平:
•图2-1-6 世界城市化水平
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两个代表城市 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和“阶段性城市化进程达•中发展国家国,家城,市城化市处化于处图于2图中1的6•中图•1③6的
•② 阶 阶段。
•度(•2慢)从。发从展城速市度化比水较平,比目较前,AA城、市B中化,速城度市•快化水,平B城较市高化的速是
•乡村聚 落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
•扬州中学西区校 俞本莉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衡 量指标,当代城市化的新特点,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性。
•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有关文字和图表资料,概括城市起源的条件、 城市化的表现和特点等。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利用文字材料、数据、图表等提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能力。
城市化的特点:
2.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城市化水平(%)
•51.8% •50
•40
•
40%
•30
•29%
•20
•13.3%
•10 •5.1%
•2.1%
•1750
•1800
•1900
•1950
•1980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2010(年)
(新教材)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配套课件:第二单元第三节 城镇化
![(新教材)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配套课件:第二单元第三节 城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415e66d192e45361066f587.png)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二、选择题 6.下面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城镇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答案:A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7.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A.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
B.城镇数目的多少
C.城镇占地面积的多少
D.城镇人口比重的大小
答案:D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8.下列与城镇“热岛效应”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高大密集的建筑群体 B.工业、交通、家庭排放的废气、废热 C.城镇中水域和绿地的能量调节 D.城镇中众多的交通、管理设施 答案:B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2.发展中国家 (1)主要特点:起步晚、总体水平___低_____、地区差异大、大部 分处于城镇化__加__速____发展阶段。 (2)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总数开始__超__过____发达国家。 (3)城镇化率及城镇化发展__质__量____差异显著。
栏目 导引
4.城镇化与区域发展 (1)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意义 ①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_第__二__、__三___产业转移。 ②有利于改善地区__产__业__结__构__,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④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 ⑤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3) 城 镇 化 过 程 中 出 现 的 问 题 : __资__源____ 问 题 、 污 染 问 题 、 __交__通__拥__堵__问题、社会问题。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三节 城 镇 化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一、城镇化及其过程 1.概念:城镇化又称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变为_非__农__业___ 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__城__镇____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 活动的过程。 2.城镇化的描述指标:非农人口_增__长__速__度_、产业结构变化、城 市__数__量____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等。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二、选择题 6.下面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城镇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答案:A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7.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A.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
B.城镇数目的多少
C.城镇占地面积的多少
D.城镇人口比重的大小
答案:D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8.下列与城镇“热岛效应”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高大密集的建筑群体 B.工业、交通、家庭排放的废气、废热 C.城镇中水域和绿地的能量调节 D.城镇中众多的交通、管理设施 答案:B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2.发展中国家 (1)主要特点:起步晚、总体水平___低_____、地区差异大、大部 分处于城镇化__加__速____发展阶段。 (2)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总数开始__超__过____发达国家。 (3)城镇化率及城镇化发展__质__量____差异显著。
栏目 导引
4.城镇化与区域发展 (1)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意义 ①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_第__二__、__三___产业转移。 ②有利于改善地区__产__业__结__构__,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④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 ⑤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3) 城 镇 化 过 程 中 出 现 的 问 题 : __资__源____ 问 题 、 污 染 问 题 、 __交__通__拥__堵__问题、社会问题。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三节 城 镇 化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一、城镇化及其过程 1.概念:城镇化又称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变为_非__农__业___ 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__城__镇____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 活动的过程。 2.城镇化的描述指标:非农人口_增__长__速__度_、产业结构变化、城 市__数__量____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等。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2单元 第3节 城镇化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2单元 第3节 城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e10e626ad51f01dc381f173.png)
(2)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伴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城镇功能日益增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
题,其具体分析如下:
问题 表现
原因
整治措施
耕地减
资源
城镇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城
少,水资
问题
镇人口激增,用水量增加
源短缺
污染 问题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 ①生活燃煤排放烟尘;②工
重的企业;实行集中 大气污染 矿企业排放的烟气;③各类
3.衡量标志 通常以_城__镇__人__口__占__总__人__口_的比例,即“城镇化率”,来衡量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4.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5.城镇化过程的三个阶段:缓__慢__发__展__阶段、加__速__发__展__阶段、成__熟__ 阶段。
6.产生的影响 ①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__、__三 __产业转移 ②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区__域__经__济__发展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说明不 1.能够运用图文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过程、特点及
同 地 区 城 镇 化 的 城市化的利弊。(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过程和特点,以及 2.了解中国新城镇化发展道路,掌握不同地区城镇 城镇化的利弊 化进程的差异及原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自主 预习 探新 知
一、城镇化及其过程 1.概念:又称_城__市__化_,一般指农__业__人__口__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 村地区转变为_城__镇_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__农__业__活动的过程。 2.主要表现 非__农__人口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变化、城__市__数量变化、城市基础设 施及公共服务水平。
3.× 拉丁美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 4.× 发达国家的郊区化使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由集中趋向分散, 使城镇总体范围进一步扩大,是城镇化“质”的变化。 5.D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城镇化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城 市发展迅速,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其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新教材)【鲁教版】20版《高中地理课件》必修二2.3(地理)
![(新教材)【鲁教版】20版《高中地理课件》必修二2.3(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bb25829bfab069dc502201a9.png)
(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 期间 (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镇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解析】(1)选B,(2)选A。第(1)题,衡量城镇化水平高 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图中城镇化 率。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城镇化率 最高为66%左右,对应的乡村人口比重最小,大约34%,B 项符合题意。第(2)题,结合不同国家城镇化的进程和 特点可知,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
2.城镇化过程:
三个 阶段 城镇 化率
速度
缓慢发展阶 段
加速发展阶段
低于_3_0_%_
超过30%
城镇人口增 城镇化水平加 长缓慢,发 速提高,_城__镇__ 展时期漫长 _数__量__增__加__
成熟阶段 达到_7_0_%_ _趋__于__缓__慢__甚__ _至__停__滞__
三个阶 段
缓慢发展阶段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 (1)主要特点。 起步晚、_总__体__水__平__低__、地区差异大。大部分发展中国 家仍处于城镇化_加__速__发__展__阶段,城镇化率多在50%以 下。
(2)主要表现。 城镇化率及城镇化发展质量差异显著。有些国家存在 _过__度__城__镇__化__和滞后城镇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力 大大提高,大量 农村人口转化为 城市人口
亚非国家城镇化进 程落后于经济发展 和工业化进程;南美 洲国家城镇化水平 超过经济发展和工 业化水平
表现
问 存题 在 问原 题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城市件改 善,乡村和小城镇基 础设施逐步完善
3.城镇化的意义: (1)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4)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城镇化及其过程
一、城镇化及其过程
1.城镇化概念:
农__村__人口转变为_城_镇__人口 _农_村__地区转变为_城__镇_地区 农__业__活动转变为非__农_业_活动
2.城镇化的表现
图 1.1 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图
指标一
城镇人口增加,城 镇人口比重上升
2.城镇化的表现
图2-3-1 安徽省合肥市及周边地区不同年份卫星遥感影像
城镇化的意义(利)
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城镇化的意义(利)
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弊) 资源问题
水资源短缺
由于城镇人口增加,用水量激增
耕地减少
由于城镇发展占用大量土地
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弊) 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燃烧化石燃料所排出的烟尘、烟气;汽车的尾气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城镇郊区
乡村
【拓展延伸1】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逆 城 市 化
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原因: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人口迁 移方向
中心城区
再 城 市 化
人口重新迁往市区 原因: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 的发展,市区环境改善
城镇郊区
乡村
【拓展延伸2】过度城镇化与滞后城镇化
巴西非农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城镇化率偏高; 印度非农人口增长速度太慢,城镇化率偏低。
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弊) 环境问题
水污染
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弊) 环境问题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生产和建设、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
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弊) 环境问题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弊) 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弊) 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
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就业机会不足
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弊) 社会问题
住房紧张
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乡村人口无序迁入,房价升高
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弊) 生态问题
生态多样性降低
案例: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1、我国城镇化进程特点
思考: 读图,结合资料,分 析我国城镇化进程的 特点? 起步晚、发展快、 规模大、不同地区 间发展水平差异大
指标二
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2.城镇化的表现
指标三
产业结构变化: 第一产业比重减少, 第二三产业比重增加
2.城镇化的表现
衡
城镇人口增加
量
城
城镇人口比重上升
镇 化
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水
产业结构变化
平
城镇数量增加
的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指 标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上升
3.城镇化的成因 是什么原因促使人口向城镇移动?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拓展延伸2】过度城镇化与滞后城镇化
巴西城镇化问题:过度城镇化
是指城镇化水平超过本国工 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 城镇化模式。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
印度城镇化问题:滞后城镇化
是指城镇化水平落后于本 国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 速度的城镇化模式。
6.城镇化的影响
城镇化的意义(利)
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城镇化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 乡一体、产业与城镇互动、资 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生态宜居、 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是大中小城镇与新型农村社区 协调发展与互相促进的城镇化。
3、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 率以及优化农村的经济结构
有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增加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消费需求,推动基础 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等行业发展,缓解投资需求扩大而内需不足的矛盾
<30%
低 缓慢
第一产业
中期阶段 (加速发展阶段) 30%-70%
后期阶段 (成熟阶段)
>70%
较高 快速 高 缓慢、停滞
第二产业为主, 第三产业比例上升
第三产业占主导
不同地区间有差异
2.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 达国家城镇化的差异并 完成表格。
发达 发展中
起步时间
早(产业革命) 晚(二战后)
目前 速度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三节 城镇化
图2-3-1 安徽省合肥市及周边地区不同年份卫星遥感影像
问题: 读图2-3-1,说出2007年与2017年合肥市城镇用地规模的变化。举例说明城镇发
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结合资料,对比不同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异同 地理实践力:调查当地城镇化的特点及所处阶段,分析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综合思维:结合资料,分析世界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及成因,分析区域城镇化出现的 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人地协调观:理解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城镇发展的制约
(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 增加 ,城市人口数量
呈 扩大
趋势。
(2)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处于 加速发展
阶段。
(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高低的标准
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慢
快
1800-2000年部分国家国家城镇化水平变化
城镇化水平
现象或问题
高>70℅ 低
逆城镇化 郊区化或问题
【拓展延伸1】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城 市 化
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 原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人口迁 移方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心城区
郊 区 城 市 化
人口由市中心迁往郊区 原因:市中心人口激增,地价 上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有助于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 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课后活动】探究家乡的新型城镇化
制定研究方案,开展以“研究家乡的新型城镇化”为主题的案例探究。 提示:研究方案主要包括小组成员分工、研究的预期进展(研究阶段、 时间安排和活动的主要内容及目标等)、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调研报 告、论文、图片等)。
城镇化率 /%
我国城镇化率的变化
54.96% 56.19%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少,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城乡发展不平衡。 我国城镇化率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 相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城镇 化任务艰巨,发展空间大。我国须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2、新型城镇化概念
4.下图为我国1990-2012年城乡人口比重变化图(数据来源:国家统 计局)。据图可知,我国( D )
①1990,乡村人口比重最低
②1990年以来,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升高
③2010年,城乡人口比重持平 ④2010年以后,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放缓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B. 经济水平提高 D. 自然资源开发
B
3.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
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D )
A.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练习检测】
读中国城镇化水平变化图,完成1~2题。
1. 与世界相比,中国的城镇化
B
A. 起步晚,发展速度慢
B. 起步晚,发展速度快
C. 起步早,发展速度慢
D. 起步早,发展速度快
读中国城镇化水平变化图,完成1~2题。
2. 影响近40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数量增加 C. 环境质量改善
4.世界城镇化的特点
世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 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 镇化进程不同
5.世界城镇化的过程
合作探究一
1.读图2-3-3城镇 化示意图,描述 城镇化的三个过 程,并完成下列 表格
时间上的演变
城镇化阶段
城镇化过程的三个阶段
城镇化率范 围
水平
发展速度
产业结构
初期阶段 (缓慢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