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说课.ppt

合集下载

《氧气》说课 ppt课件

《氧气》说课 ppt课件
8
三、教法分析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 —学生实验—观察 —思考—总结—应用。 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体验实验的 过程,积极的思考和分析。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 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 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17
1、[实验2-2]:学生演示实验: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我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探 究实验的模式进行教学。
【提问】带火星的木 条在空气中会逐渐熄灭,将它放在氧 气中会怎么样呢?
【提供】实验仪器让学生上前做实验,同学们观察, 相互 讨论。 【注意】发现问题要思考、要讨论。 【结论】氧气能支持燃烧
13
14
让学生通过观看氧气物理性质的动画,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
思考、分析、讨论,由学生代表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a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密度比空气略大
c 不易溶于水
d 氧气 加压降温 液态氧 再加压降温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雪花状)
15
工业上使用的氧气一般是加压 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二、化学性质:
31
三、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
成 一种物质的反应。 缓慢氧化
32
小结: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 什么?有何体会?
33
1、 学生已具备认知基础:学生初中生物课就认识了氧气,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 气能供给呼吸。经过课题1空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存在有了进一步认识,从心 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但是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缺乏系统了解。 2 、学生已具备的技能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常用化学仪器 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初步学会了药品的取用,但基本的实验操作不够 规范。在本课题中,有较多的实验,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 生学习仪器的规范操作。

氧气ppt课件

氧气ppt课件
化 学 LOGO
课题2 氧气
展示评讲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
颜色
无色
气味
无味
状态
气体
密度
略大于空气
溶解性
不易溶于水
气体 -183℃ 液体 -218℃ 固体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
二、 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检验:将带有火星的木条 伸入集气瓶内,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注:氧指氧元素不是氧气,但氧气由氧元素构成,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氧 剧烈氧化反应:发光、放热——燃烧
化 反
应 缓慢氧化: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 腐烂、酒和醋的酿造、
铁生锈
钢铁生锈、农家肥料的 腐熟等
霉变
动物呼吸
【思考】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怎样?
展示评讲
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
铁丝在空气中 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 燃烧
文字表达式
现象
持续红热,不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
Fe O2
注意事项:
1)将铁丝打磨 2)将铁丝绕成螺旋状 3)系火柴 4)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 5)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层细沙
原因:1.除去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 2.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有利于铁丝的持续燃烧 3.引燃铁丝 4.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而使铁丝不能充 分燃烧 5.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B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氧气说课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氧气说课课件 (共18张PPT)

情感态度 价值观:
2、初步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的辩证观点,逐渐体会化学指导生活的意义
3、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十五发展规律 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对物质在氧气中燃 烧实验现象的全面 观察和记录、分析 和思考、归纳和总 结,准确的描述与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 的能力
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指 导,也有利于学生对氧气物理性 质的记忆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质疑释疑 布置作业
1、请学生自主学习第33页氧气的物理性 质。
2、出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并指导 学生如何闻气体的气味
3、指导学生描述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 一般都是从色、嗅、味、状态、密度、溶 解性等几方面进行的。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1、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体验科学探 究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2、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3、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 方法
1、通过认识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感受” 化学美“,进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氧气的性质和它的用途有什么联系?
3、根据铁燃烧的实验,讨论下列问题: (1)铁丝下端的火柴有什么作用? (2)将铁丝弯成螺旋状的目的是什么? (3)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者铺一层细 沙的目的是什么? (4)上述三个实验说明氧气有怎样的化学 性质?
教学过程
持续学习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质疑释疑 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经过实验探究,不仅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和严谨 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 科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氧气说课PPT课件15

氧气说课PPT课件15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法 学法
教学 过程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6
正确的是 ( C ) A.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 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C. 氧气极易溶于水。 D.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 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 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法 学法
教学 过程
6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知识竞赛
5 归纳总结
4 观察讨论 3 实验探究
2 自主学习
1 导入新课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法 学法
教学 过程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1
导入新课
请两名学生各拿一根 燃着的木条,分别伸 入集气瓶中(分别盛 ),观察两根木条有 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①逐步树立“ 性质决定用途, 用途体现性质” 的辩证观点。 ②体会学习化 学的乐趣。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法 学法
教学 过程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3、学习重难点
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 质及化合反应 的概念。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 氧气的化学性 质以及对实验 现象的准确描 述。
教材 分析
感谢各位领导专家老师!
请多指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初中化学《氧气》PPT课件

初中化学《氧气》PPT课件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木炭和硫与氧气反应时,为何要将燃烧匙自上而下缓慢插入?
保证有充足的氧气支持木炭和硫的燃烧,反应放出热量,上方的氧气会跑掉一部分,同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会把瓶中部或上部的氧气排出一部分,木炭和硫就不能顺利燃烧,使现象不够明显,不利于观察 。
引燃铁丝
实验注意事项
为什么待火柴快燃尽的时候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
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以致影响铁丝和氧气的反应。也不要伸入过晚,否则火柴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不足以点燃铁丝。 为什么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集气瓶底铺一薄层细沙 ?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铁在空气中的燃烧: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标准状况)
溶解性
不易溶于水,室温下1L水溶解约30ml氧气
沸点
熔点
-218℃
无色
无味
气体
1.429g/L,比空气的密度( 1.293g/L)略大
-183℃
液态氧
固态氧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氧气瓶
二 氧气的检验:
把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到集气瓶中, 若木条复燃,证 明是氧气。
应选择光亮的细铁丝。
生锈的或者镀了东西的以及表面被氧化发黑的铁丝效果都不好。铁丝上的氧化膜会将铁与氧气隔开,使反应难以发生。光亮的铁丝,铁和氧气才能直接接触,铁丝有更大的反应表面积。所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要把铁丝擦“光亮”。 为什么将铁丝盘成螺旋状?
增大受热面积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火柴的作用是什么?

九年级化学《氧气》说课课件

九年级化学《氧气》说课课件

教学资源优势与不足
01
02
03
04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方法选择与实施
0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探究法等
03
教学实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制定具体的教 学计划和教学步骤
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02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 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 价,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法与标准
课堂观察:观察教师和
1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包括教学活动、互动情
况等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
2
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
知识的掌握程度
测试评价:通过测试,
3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程度和运用能力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
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
4
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点
和不足
教师自评:教师对自己
的教学情况进行自我评
03
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体验实验过程
05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 力和沟通能力
02
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展 示氧气的性质和制备过程
04
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 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06
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氧气 知识的掌握
创新点效果预测与分析
01
反思教学过程:分 析教学效果,找出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02
改进教学方法:根 据学生反馈和教学 效果,调整教学方 法和策略
03 04
优化教学资源:收 集和整理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 果

氧气说课PPT课件

氧气说课PPT课件

气的 性质和用途。
②认识硫、 磷、碳、铁与氧 气反应的现象、 文字表达式。
③认识化合反 应、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氧气 化学性质的研 究,初步学习 研究具体物质 的方法。
②学习描述 化学反应的现 象。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①逐步树立“ 性质决定用途, 用途体现性质” 的辩证观点。
课题2 氧气
说课程序
教学反思 6
教材分析
1
板书设计 5
说课程序
2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4
3 教法学法
教材 学情 教法 教学 板书 教学 分析 分析 学法 过程 设计 反思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承前
收获
启后
空气的 组成及 氧气的 用途
氧气的 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 质
氧气的 实验室 制法
教材 学情 教法 教学 板书 教学 分析 分析 学法 过程 设计 反思
设计意图:感受化学之美!体会 环保意识。学习分析实验装置的 优缺点。
教材 学情 教法 教学 板书 教学 分析 分析 学法 过程 设计 反思
3 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
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感受物质变化的过程,了 解化学的奇特之处。
教材 学情 教法 教学 板书 教学 分析 分析 学法 过程 设计 反思
A.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 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 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教材 学情 教法 教学 板书 教学 分析 分析 学法 过程 设计 反思
6 知识竞赛
3、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D ),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C、D )

氧气说课PPT

氧气说课PPT

• 在4个演示实验中,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 反应都比较剧烈,但是否所有的氧化反应 都比较剧烈呢,这时我展示日常生活中食 物腐败、钢铁生锈以及呼吸作用都是氧化 反应,但进行得较缓慢,不易察觉,称之 为缓慢氧化。让学生认识到氧化反应有不 同的形式,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所体现的性 质为氧化性。
环节5 首尾呼应,强化观念
• 至此,学生对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认识逐步 清晰,我重新展示氧气的用途,回到课的 开始所提出的问题“氧气的这些用途是由 它的哪些性质所决定的呢?”学生不难得 出氧气的用途都是由“氧气能供给呼吸, 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仅 形成了首尾响应,也强化了物质物质 的性 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 质的化学性质的学科观念。
• 在上述教学目标中,“认识氧气的化学性 质,知道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是本节的 中心内容即教学重点,而由于初学化学的 学生头脑中对化学反应的感知还较少,所 以我将“知道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作为 本节的教学难点。
三、学情分析
• 就学情来说,学生通过小学科学以及日常 生活经验已经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能 供给呼吸等性质,课题1对空气的学习,让 学生对氧气的存在及用途又有了进一步的 认识,为本节课奠定了知识背景。本节课 学生是第一次将化学实验与纯净物性质的 学习结合起来,需要学习如何观察实验现 象,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中归纳出物质的 性质。
环节3 氧气的化学性质
• 此部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我主要采用实验归纳的方法进行 教学,分别演示实验1-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从而得出检 验氧气的方法。接着演示实验2-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加热, 实验3-蜡烛在空气中点燃,实验4-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点燃, 实验5-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点燃。由于学生刚开始较为系 统地学习物质的化学性质,接触的化学实验也不多,所以,在 演示实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去观察这些物质在反应前的色态, 在空气(或纯氧)中预热(或点燃)前并不跟氧气发生反应; 点燃后再观察它在空气中能否持续燃烧,以及燃烧时的现象; 继而观察它们在纯氧中燃烧现象,最后是生成物的性状。以上 这一系列有目的、有序的观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 力以及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我还会注意引导这生带着问题去观 察思考,如,在实验4、实验5中为什么会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 量水,实验5中的铁丝为什么绕成螺旋状等,并有程序地教给 学生操作实验的技巧、注意事项、燃烧现象的语言描述及文字 表达式,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质疑释疑 布置作业
反应物 硫燃烧
反应现象 反应条件
空气中 氧气中
生成物
反应表达 式
木炭燃烧
铁燃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质疑释疑 布置作业
用途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质疑释疑 布置作业
Pag36习题
持续学习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 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支持燃烧 ②硫+氧气 — →二氧化硫
3.小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 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可 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物 质发生反应。 氧气含量越 高,燃烧越剧烈。
打一物质(氧气)。
诱发 思维
• 问题:氧气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起什么 应用?
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 也有利于学生对氧气物理性质的记忆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质疑释疑 布置作业
• (1)请学生自主学习第29页氧气的物理性质。 • (2)出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并指导学生如何
闻氧气的气味。 • (3)指导学生描述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都是从
但实验探究性的 学习还是第一次 接触
学生对实验现象 的观察还刚刚开 始,还处于盲目 阶段
求知欲强烈,思 维活跃,好学好 问好动手
知识维度
技能维度
素质维度
潜在状态
教 法
互动式教 学法
讨论归纳教学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学法指导
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指导学生先按色、嗅、味、 状态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 理性质
00910109 袁华伟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本书展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 学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2
空气 氧气的性质 制取氧气
1.知道氧气主要性质和 用途,认识氧气能 跟许多物质发生氧 化反应。
2.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 性质。
教材特点
+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教学 目标
知识 与技能
过程 与方法
• (1)物质在空气中和纯氧气中 燃烧的剧烈程度为什么不同?
• (2)今天学习的氧气的性质和 • 它(的3)用仔途性细之质分间析有实什验么,联讨系论决?下定列
问题: 1、细铁丝下端的火反应柴 有什么作用?2、将细铁丝弯成 螺旋状的目的是什么?3、在集 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者铺一层 细沙的目的是什么?4、上述三 个实验说明氧气具有怎样的化 学性质?
色、嗅、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几方面进行的。 • (4)课件展示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质疑释疑 布置作业
问题1: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不是氧 气? 问题2: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 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还有 哪些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呢?
经过实验探究,不仅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自主阅读和教师引导去了解 氧气的溶解性、密度和三态的转 化等其他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在科学探 究中有目的思维来观察实验现象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质疑释疑 布置作业
第 10 页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质疑释疑 布置作业
激发
• 猜谜语: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
兴趣
,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的全面观察、 记录、分析和思考、 归纳和总结、准确描 述与实验动手能力的 培养。
学生知道了氧气 的存在和氧气的 用途
对氧气的物理性 质和化学性质以 及它在生产生活 中的应用缺乏比 较系统的了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第一单元的学 习中了解了一些 基本的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 价值观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 现象,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①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初步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②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③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 纳的方法。
①通过认识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 现象,感受“化学美”,进而激发学 习化学的兴趣; ②初步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用 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逐渐体会 化学指导生活的意义; ③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 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③碳+氧气— →二氧化碳
④铁+氧气 — →四氧化三铁
谢谢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 达尔文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