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上第2课《芦花荡》课堂实录(1课时7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上第2课《芦花荡》课堂实录(1课时7页)

《芦花荡》课堂实录预习要求1.了解小说体裁及其三要素;2.搜集作者相关信息,了解作者及其作品;3.弄清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

4.扫清文章中的字词障碍;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即小说的情节○2.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学习他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

即弄清小说人物性格○3.掌握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段来构建人物立体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体味故事传奇性,感知老头英雄性格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2分钟)师:在同学们看来,哪些人才能算是英雄?生1: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生2:用血肉之躯挡住枪眼的黄继光生3: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师:很好,但老师发现同学们心目中的英雄都是抗战时期耳熟能详的人物,中华五千年历史,你们能列举几个古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吗?生1:我觉得秦始皇算得上英雄,因为他统一了六国。

生2:我认为西汉名将卫青是英雄,他七战匈奴,战功赫赫。

师:真不错,总之英雄应该是这样的人:他有关云长刮骨疗伤时的谈笑风生,有诸葛亮空城弹琴时的从容悠闲;他有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有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殚精竭虑;他有岳少云“烈火焚烧若等闲”的献身精神,有刘胡兰慷慨就义的凛然正气……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由这些有名的和更多无名的英雄所写成的。

今天,让我们走进孙莉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战斗在冀中平原芦花荡内的无名老英雄,并尽情领略白洋淀上那优美奇特的自然风光。

二、检查预习情况(5分钟)师: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组内对面互查,注意进行纠错补漏,最后组长统计完成情况并指定每题发言人生1:我来回答第一题“什么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人物塑造方法:正面描写,如肖像、行动、语言、心理对话等描写;侧面描写,如环境烘托,反衬等。

生2::我回答第二题“你对作者孙犁及其作品有哪些了解?”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作家。

《芦花荡》教学实录及反思

《芦花荡》教学实录及反思

《芦花荡》教学实录及反思《芦花荡》教学实录及反思范文师:老头子的过于自信和自尊集中体现在第55~63段复仇这件事上。

课文是用第三人称写的,你能不能改成第一人称,用以下两种方式改写:一,二菱向大菱转述;二,老头子向其他同志转述。

(现在想,要是改成也是向大菱转述会更好。

)(同学自主准备,二菱组讲述。

)师:(针对讲述中忽视的细节,现场采访)当你看到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的时候,你心里怎样想?二菱:我很紧张,日本鬼子可不是旱鸭子,万一老爷爷失手,可不是闹着玩的,我要不要去叫部队?师:真是一个善良、懂事的好孩子!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你估计他想看到什么?二菱:他想看到我是不是在看他,又是用什么样的眼神看他。

师:真是一个过于自信和自尊的老头子!会不会还有其他的想法呢?(老头子组讲述。

教师相机采访。

)师:当你知道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的时候,你心里怎样想?老头子:我很高兴!我在水上混了几十年了,今天可找着对手了!师:看来二菱是多虑了!你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你想看到什么?老头子:我还想看到大菱,因为我的责任,使她受了伤。

师:我们再往深处想,往远处想,他还能想到什么?生1:他还想看到苇塘里的队伍,在怎样的欣赏他。

师:再往深处想!生2:他还想看到白洋淀的人民,家乡正在倍受日本人的欺凌,现在他终于扬眉吐气了!师:是呀!老头子想看到二菱,想看到大菱,想看到队伍,想看到白洋淀的人民,想看到河北人民,想看到所有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华儿女!你们的苦,你们的痛,你们的屈辱,你们的仇恨,今天我一齐报了!(齐读62段)(如果说,他看到了美丽的家乡,内心充满豪情更深刻。

)师:但是,老头子只看到了──(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生1:烘托人物心情。

因为老头子心情很高兴,所以他眼前便出现了美丽景色。

师: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这样诗情画意的描写还有很多请再找出一些。

(学生勾画,朗读)这就有问题了。

一方面是血腥的战争,另一方面却是诗情画意的景色,这是不是矛盾?或者说,作者为什么把血腥的战争放在一个美丽无比的背景之上呢?生1:有些景色本身就是在写战争,表现了敌人的残酷。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教学实录范例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教学实录范例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教学实录范例《芦花荡》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第一单元所学的文章,都是以战争为题材的。

同学们一定看过不少描写战争的小说和影视剧,你能说出一部吗?生1:《小兵张嘎》生2 :《铁道游击队》生3:《举起手来》《亮剑》师:那么老师要考考大家,你能否说出几个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吗?生1: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生2:血流成河、血肉横飞生3:刀光剑影、马革裹尸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血肉横飞”“刀光剑影”这充满血腥味的战争场面描写的确让人惊心动魄,若打得是小鬼子,更让人觉得痛快、过瘾。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白洋淀的人民也与日本鬼子也展开了一场场斗智斗勇的战争。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孙犁,走进芦花荡,认识一位老英雄。

二、预习成果展示:师:根据你预习中所搜集的有关作者的材料,简单介绍作者。

生1: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了“荷花淀派”。

《芦花荡》是一短篇小说。

生2:《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

下面,请一组的同学展示你们预习中找出的疑难字词。

(课前,一、三、五组的同学将预习中的疑难字词展示到黑板上) 生1:这是我们组找出的疑难字词,我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生2:疟子寒噤仄歪蹿生3 :其中“疟子”的“疟”是一多音字,又读“nue”,组词“疟疾”生4:我们组还找到一成语“张皇失措”,“皇”容易写错。

师:那么“张皇失措”是什么意思呢?生: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师:那位同学能造个句子?生:日本鬼子被老头子打得张皇失措。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字词的把握比较到位。

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情况。

概述文章主要内容,说出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抗日战争时期,又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每天都给驻扎在苇塘里的队伍运输粮草,他特别自信。

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受了伤,老头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发誓要为女孩报仇。

《芦花荡》课堂教学实录2份

《芦花荡》课堂教学实录2份

《芦花荡》课堂教学实录2份
文档模板范本:《芦花荡》课堂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次教学的目标是了解《芦花荡》这一文学作品,掌握其文学特点和内在含义,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流程
1. 朗读课文:学生轮流朗读课文,老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2. 文本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情节、人物形象等要素,讨论其特点及含义;
3. 绘画创意:要求学生画一幅反映《芦花荡》一段情节的画;
4. 翻译课堂:老师用英语授课,并要求学生进行翻译;
5. 观影评析:进行相关影片的观看,并进行讨论和评析。

三、教学评估
1. 通过考试或测验的形式进行评估;
2.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课堂表现的评估;
3. 通过学生对所画的画以及观看影片的评论,进行创造性表现的评估。

四、教学材料
1.《芦花荡》全文;
2. 影片资料及手册。

五、教学困难及解决办法
1. 学生可能会对文本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可以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2. 学生对翻译难度较大,老师可以提供简易翻译进行对比;
3. 观影评析方面,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思广益,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六、本文档所涉及附件
暂无
七、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暂无。

《芦花荡》课堂实录

《芦花荡》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芦花荡》教学实录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学李玉芬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课前欣赏歌曲《白洋淀好风光》(屏显。

)白洋淀的那芦花白洋淀的那群雁白洋淀的水绕着彩云飞你那迷人的风光望见飞雁想起你像苏杭一样美那英雄的雁翎队荷花笑颜开出没芦苇荡鸭群来戏水奇兵巧迂回古色的姑娘编苇席迎风斗浪端炮楼情深意长歌声脆人民战争显神威师:同学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上,曾经有一支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的抗日武装队伍。

他们时而化装成渔民,巧端敌人的炮楼,时而头顶荷叶,口衔苇管,伏击敌人的运船。

他们就是这首歌中所提到的人民游击队——雁翎队。

在那段最为艰难的岁月里,白洋淀人民与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涌现出了无数的抗日英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犁的《芦花荡》去倾听一位老英雄的故事。

二、复述故事,整体感知师: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通读课文复述故事,不知道大家准备的怎么样?(生沉默。

)师:请同学们相互的说一说,准备准备。

(生活跃,互相诉说。

)生1:这个故事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游击队里有一个老头子冒着巨大的风险护送两个小女孩到苇塘里找部队,护送的过程中由于老头子的疏忽大菱受了伤,老头子觉得没脸见人准备放弃送两个女孩进苇塘,最后在大菱的劝说下还是把她们送了进去。

第二天,老头子设计好圈套替大菱报仇雪恨,痛打了十几个鬼子。

师:复述得不错,简洁而又完整。

但是要注意文中有交代老头子是“人民游击队”的队员吗?(生摇头。

)师:既然没有交代,我们在复述的时候还是不能说“人民游击队里有一个老头子……”,可以说“白洋淀上有一个老头子……”或者直接说“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老头子……”那么,故事里的老头子给同学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生2:我觉得他很传奇。

不带一枝枪却能负责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第二天赤手空拳却能替大菱报仇,痛打十几个鬼子。

师:哦?这样传奇,你相信吗?生2:不太相信……年龄都那么大了不带枪还能打十几个鬼子,让人怀疑。

公开课八年级《芦花荡》课堂实录

公开课八年级《芦花荡》课堂实录

《芦花荡》课堂实录张阿楠教学目标:1、学习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

2、学习从字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学习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

2、学习从字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展示一张芦花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真不错,同学们的描述使这美丽的芦花荡更添魅力。

抗日战争期间,在这一片芦花荡里,有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老英雄,年近六十了,还在芦花荡中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

他曾经手无寸铁、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欲知详情,请看课文《芦花荡》。

二、概括故事整体感知大家快速默读一遍课文,完成两个任务:第一,找到老人的称呼;第二,默默记下老人的故事。

这位平凡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人,文中称他为——“老头子”。

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讲讲这位老人的故事。

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每位同学说一句,到最后一位同学得把故事讲完。

(每一小组热烈而有秩序地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视情况参与若干小组的活动;学生声音渐轻。

)师:好,现在我们打破组与组的界限,进行全班接龙游戏。

生1(组1第一生):老头子靠着自己水上的本事,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

生2(组2第二生):一次,他要护送两个女孩子进入芦花荡。

生3(组3第三生):在护送途中,大菱受伤了,老头子很自责、很难过。

生4(组4第四生):老头子发誓要为大菱报仇,他做到了,打得鬼子哭爹喊娘。

师:四个组中的四位同学已完成了故事接龙,大家来评一评:简洁吗?完整吗?生5:我认为还可以更简洁,比如讲到人物感受的文字可以不要。

师:评得有理,具体说说哪几句可以不要。

生5:比如“老头子很自责、很难过。

”这样的语句可以精简。

师:很好,当大家在概括故事梗概时,将故事讲清即可,故事中人物的感受不需要涉及。

还有谁再来说说?生10:老师,我不是评点,而是有疑问。

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

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

编号:__________ 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目录一、教学内容1.1 课文简介1.2 课文主题1.3 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3.2 教学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2 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2 自主学习5.3 课堂讨论5.4 课堂练习六、板书设计6.1 板书内容6.2 板书结构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2 作业要求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2 教学改进措施九、拓展及延伸9.1 拓展阅读材料9.2 延伸思考题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课文简介:通过学习《芦花荡》,使学生了解作品背景,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2 课文主题:通过分析课文,引导学生领悟作品所表现的人性美和自然美。

1.3 教学内容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刻画、情节安排等元素。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品中的人性美和自然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2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

4.2 学具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芦花荡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5.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 Symbol 意义和深层含义。

5.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

《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

《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希望能够帮到你!《芦花荡》教案篇1课型:教读研讨课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教学重点:1.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

2.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探究: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预习提纲: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二、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三、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

《芦花荡》课堂实录

《芦花荡》课堂实录

《芦花荡》课堂实录一、课程导入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上,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

老师:“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新课之前,咱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屏幕上播放了一段美丽的水乡风光,芦苇摇曳,湖水波光粼粼。

)老师:“大家看到了什么?”同学 A:“看到了很多芦苇。

”同学 B:“还有湖水。

”老师:“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走进的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芦花荡。

让我们一起看看在这片芦花荡里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老师:“在学习课文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孙犁。

孙犁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芦花荡》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作者的名字和相关信息。

)老师:“这篇小说的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英勇的中国人为了保卫家园,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而我们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

”(同学们开始认真地朗读课文,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

)老师:“好了,同学们,读完课文,谁能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同学C:“讲了一个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进芦花荡,大女孩受伤了,老头子为她报仇的故事。

”老师:“嗯,概括得不错。

那老头子是个怎样的人呢?”同学 D:“老头子很勇敢,很有本事。

”同学 E:“老头子还很自信。

”老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那我们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老头子的这些特点。

”四、精读课文,品味人物(同学们再次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老师:“我们先来看看老头子的外貌描写,谁能找到相关的句子?”同学 F:“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师:“从这段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同学 G:“能感受到老头子很精干。

《芦花荡》课堂实录

《芦花荡》课堂实录

一曲诗情画意、斗志昂扬的战歌——《芦花荡》课堂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2、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

3、体会作者的积极乐观、斗志昂扬的战斗豪情。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领会本文诗一般的语言,感受作者乐观诗意的战斗情怀【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诗意导入,融入情景【PPT播放白洋淀优美风光短片】并旁白:这里碧水蓝天,烟波浩渺,芦苇层层,水鸟翔集,紫色的丝绒迎风飘撒,鲜嫩的荷花映日绽放,好一派生机勃勃,安宁祥和的境地啊。

可你细望,那阴森森的炮楼还在,铭刻着那段战火纷飞的记忆,小兵张嘎、雁翎队,还有那位鱼鹰一样的老英雄。

今天,就让我们乘上那艘小船,拨开芦苇丛,深入《芦花荡》,去聆听一曲诗情画意、斗志昂扬的战歌。

二、速读文本,把握故事情节1、解题请同学们齐读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芦花荡里发生了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芦花荡美不美?好,带着这些疑问,请同学们速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

2、同桌二人一起复述故事内容。

3、概述故事内容。

明确:本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老英雄护送大菱二菱,大菱被鬼子打伤,老英雄替大陵报仇的故事。

4、用关键词概括故事内容。

护送——受伤——复仇(板书)5、赏读“复仇”情节内容很好,在这几个情节中,最解恨最精彩最吸引你们的是哪个情节呢?请美美的读一读,体会一下,这是一次怎样的复仇?从那些语句或事件中看出来。

这是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

你看:“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这是一次大快人心的复仇。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在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

”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这是一次胸有成竹的复仇。

这是一次英勇无畏的复仇。

这是一次爱憎分明的复仇。

这是一次解恨又解气的复仇。

老头子夸下海口说没事,可大陵受伤了,轻视老头子,老头子自尊心受到伤害,终于复仇,不正是解了窝囊气吗?师:哦,这么快就号准老头子的脉了,看来你对文本了解的很深入啊。

《芦花荡》课堂实录

《芦花荡》课堂实录

《芦花荡》课堂实录一、课程导入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上,等待老师的到来。

老师走进教室,微笑着和同学们打招呼:“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孙犁先生的《芦花荡》,去感受那独特的战争岁月和人物魅力。

”老师打开多媒体,屏幕上出现了一片美丽的芦花荡图片,芦花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二、整体感知老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认真阅读,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翻书的声音。

几分钟后,老师开始提问。

同学 A 举手回答:“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老头子在芦花荡里护送两个女孩,并且为大菱报仇的故事。

”老师点头表示肯定:“很好,那老头子是个怎样的人呢?”同学 B 说:“老头子很勇敢,也很有智慧。

”同学 C 补充道:“他还很自信,自尊。

”老师:“大家说得都不错。

老头子是一个智勇双全、自尊自信的抗日老英雄。

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老头子的形象。

”三、文本分析老师:“我们先来看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进芦花荡这一部分。

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老头子外貌和语言的句子,思考这些描写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特点。

”同学们纷纷拿起笔,在书中圈点勾画。

一位同学站起来朗读:“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师:“从这段外貌描写中,你能感受到老头子的什么特点?”同学 D 回答:“我觉得能看出老头子的干练和精神。

”老师:“很好。

那再看看他的语言描写。

”另一位同学朗读:“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师:“从这句话,又能看出什么?”同学 E 说:“能看出老头子很自信,对自己的水上本领很有信心。

”老师:“没错。

老头子就是这样一个自信又有能耐的人。

那在护送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外呢?”同学们纷纷回答:“大菱受伤了。

”老师:“大菱受伤后,老头子的表现是怎样的?这又反映了他什么性格特点?”同学 F 说:“老头子觉得自己没完成任务,很自责,还说要为大菱报仇,说明他很有责任感。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示范课教案(13篇)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示范课教案(13篇)

芦花荡教案《芦花荡》示范课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芦花荡教案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13篇《芦花荡》榜样课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芦花荡》教学方案篇一李秀荣在平日的随笔或作文中,有许多学生喜欢在故事中加入自然环境描写,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一是凑字数,二是读起来文章美。

实际学情是:他们的景物描写大都不契合人物心境而是游离的写景。

读完《芦花荡》这篇小说,给我冲击的教学信息是老头子过于自信与自尊的真实性格和富有诗情画意的白洋淀风光。

于是我安排两课时和学生体会讨论这两点。

一、揣摩人物性格今年暑假,学生看了一些抗战影片和电视片的镜头,会很快说出特定年代特定人物的性格————爱国热情、爱亲人恨敌人的感情、智勇双全等英雄的共性。

但是对属于老头子个性特征的“过于自信与自尊”却体会不细致。

在处理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带学生体会这一点,下面是实录片段:师:老头子是白洋淀的传奇英雄,具有高涨的爱国热情和爱憎分明、智勇双全的性格特点,这是抗战年代里所有英雄的共性,这只是给老头子贴上几个标签,请同学们想一想,属于老头子自己的个性是什么?生:过于自信与自尊。

师:“过于”怎么讲?生:就是过分,过了头的意思。

闲。

师:自信过份,往往会怎样?生:会变得自负。

生:做事不认真,会出差错。

师:说得很好,过于自尊会有什么结果?生:人会变得自卑起来,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师:对,自信过分往往会粗心大意失去应有的警惕,做事有可能出差错;过分自尊会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做事的动力而半途而废。

小说中,那些地方写了老头子过分自信自尊?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在书上勾画出来。

(学生浏览勾画,稍后有学生身体坐正,有不少学生举手)师:哪位同学试着说一说?生:二菱洗脸,大菱怕弄出水声,让鬼子听到,可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这里看出他因为胆子大,所以失去了警惕,是自信过分。

《芦花荡》教学实录

《芦花荡》教学实录

《芦花荡》教学实录芦花荡课堂实录第一课时一、导入:(课前欣赏电影片段。

)师:大家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吗?生:(异口同声)《小兵张嘎》。

师:知道这个小兵张嘎的故事发生在我国哪个省吗?生:白洋淀。

师:这位同学真不错,知道影片中生长着大片芦苇和荷花的地方叫白洋淀。

但是白洋淀是省份吗?生:河北省。

二、介绍白洋淀:师:(多媒体介绍“白洋淀”,附图片。

)在河北省冀中平原的北部,有一个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

请同学们齐读下列有关白洋淀介绍的文字。

生:白洋淀占地四十多万亩,整个白洋淀被39个村落、3700多条沟壕、12万亩芦苇荡分成了143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淀泊。

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遍淀芦苇,漫天芦花,云雾低绕,淀水清澈。

三、概述故事:师:今天,咱们要讲的就是发生在白洋淀的一个故事——《芦花荡》。

大家知道“芦花荡”的意思吗?生:长满芦花的荡。

师:“荡”是什么?生:湖泊。

师:对,“芦花荡”的意思是生长大片芦苇的浅水湖。

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孙犁(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下面,我请大家结合文章的内容,完成下面一个填空(多媒体出示)。

先给大家几秒钟时间快速浏览,然后齐读填空,看看有没有同学滥竽充数的。

生:(齐读填空)事情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运送粮草、护送干部全靠一个近六十岁的不带枪的非常自信的老头子。

一次,他护送大菱、二菱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大菱受了伤,他觉得特别愧疚,并发誓要报仇。

第二天,他用莲蓬诱敌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钩住鬼子并用竹篙痛打,消灭了十几个鬼子。

四、初步感知:师:看来,大家对这则故事的主要情节都非常熟悉了,上面这个填空是有关课文内容的,接下来的这个填空是要结合你自己的阅读感受的:(多媒体出示):初读《芦花荡》,我觉得这篇文章真。

(用一个字填空)生:爽(多数)、美(少数)、好(个别)、妙(个别) 师:好,那咱们就选择“爽”。

(板书“爽”)。

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

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

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打算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部分引导学生留意这篇小说与以往读过的斗争题材小说或者看过的斗争题材的影视剧作的风格不同之处,进入学习。

为了充分敬重学生的体验拟定“你喜爱这篇小说吗?喜爱小说的那些方面?”来确定学习的重点。

依据学生的相识老师归结到“人物形象美、环境美、语言美”三大方面并且板书,作为探究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1、处理生字词2、概述小说内容三、走近“老头子”赏析老头子这一典型人物形象。

阅读提示:跳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老头子”的精彩之处标记勾画出来,加批注。

思索:“老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陈述理由。

1.学生自主探究学习2.展示探究学习成果:抗日热忱高涨的人(二、五段);老当益壮的人(三、四、五段);自尊自信的人:“每天夜里”、“每天傍晚”;三个“不怕”;三处“明天来看吧!”以及大菱受伤以后集中地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

爱憎分明的人:对两个孩子和爱和对敌人的恨“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__”。

智勇双全的人(诱敌上钩、痛击鬼子)3.分角色朗读体会“老头子”的性格特征。

4.迁移训练,丰满人物形象:从两题中选一题:(1)二菱躲在荷叶底下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2)晚上“老头子”回来后向大菱转述白天痛击鬼子的经过。

5.深化“老头子”形象,分析其典型性和代表性:小说为什么塑造一个年近六十岁的干瘦的老头子形象,而没有塑造一个高大魁梧、身强力壮的硬汉子英雄形象。

(传奇性、典型性、代表性;男女老少全动员,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四、走进“芦花荡”观赏环境描写。

过渡:倒数其次段“他狠狠地敲打……鲜嫩的芦花,一片绽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文中类似的精彩的景色描写还有许多,请找出来加以分析、观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花荡》教学实录
《芦花荡》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放映白洋淀风光的影音资料) 同学们,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白洋淀广阔的水域,一望无际的苇田,目光及处,同学们一定会感受到一种宏大的气魄,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个地方就是英雄的故乡,抗日战争的战场-——白洋淀、这堂课,让我们同游白洋淀,奏响一曲燕赵赞歌。

(板书课题。

) 师:画面展示的内容有限,哪位同学情愿介绍一下自己查找的资料。

生 A :我介绍一下作家、作品情况。

孙犁,现代小讲家、散文家。

孙犁在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生B :我补充一下。

《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内容、
生 C :白洋淀共由互相连接的143个大小淀泊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交错,足有两三千条……
生 D :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自古被称为“燕赵之地”,这个地方多感慨悲歌之士,像战国时出现的荆轲……尤其在抗战八年期间,在复杂残酷、艰难的条件下,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翼中人民顽强抗敌,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二、分析人物
师:(对同学的认真态度加以肯定) 白洋淀的风景是独具特色的,优美的风景特别难让人把它与战争联系到一起、然而在那个时代即使再美不胜收的风景,也难逃浸没在残酷与血腥之中的厄运。

为了保卫我们的民族,保卫自己热爱的乡土,淳朴的白洋淀人民成了英勇无畏的战士。

这篇课文就介绍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老头子”、您能结合文章中的语句,谈谈对她的认识不?(将全班分为 6 个小组,
合作探究,限时8分钟、教师巡回指导,倾听学生讨论。

) 师:相信同学们对人物的性格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
请各小组派代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第一组):我们认为“老头子”是一个英雄、她能够在敌人监视封锁严密的情况下,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冲破敌人的封锁、“像一个没事人”,“编算着使自己快乐也使不人快乐的情况"。

生(第二组):她对大菱讲:“她们打伤了您,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她们十个人流血。

”讲明她是一个爱憎分明的老人。

对同胞,对乡土,对自己的队伍,她充满感情;对日寇则满怀仇恨。

生(第三组):我们组也认为“老头子”是一个英雄,而且依然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老头子用竹筒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是用了计谋的。

她早在枯木桩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锋利的
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成了被绑的困兽。

生(第四组):我们认为,从老头子的外貌可看出她的老当益壮:“浑身没有多少肉”、“将近六十岁了"……如此的年纪她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

生(第五组):我们认为文章中“过于自信与自尊"一句是对主人公性格最好的诠释。

如她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
讲:“您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另外,她通过敌人封锁时的悠然自得,也能体现她的“过于自信
与自尊”。

生(第六组):我认为“过于自信与自尊"应从两个方面分析、上一组的同学只分析了其中的一点、还有一点,“过于"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之因此受伤,跟她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

小女孩洗脸,大女孩还警惕一些,老头子却讲:“不怕,洗一洗吧。

"洗脸有响声。

老头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她,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小孩的脸照得雪白。

这些都是她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

师(小结):同学们抓住文章中的细节及人物刻画手段,从不同角度归纳了主人公-——“老头子”的性格。

她老当益壮,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出奇制胜,能够讲,她是一位传奇
式的英雄人物。

(板书。

)
师(追问):小讲塑造“老头子”这一典型形象有何深
意?
生 E :当时的白洋淀有许多像她一样的英雄。

师(肯定):这篇小讲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还让我们看到英雄少年的风貌,还让我们想到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

从苇塘的歌声能够想像出她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

读这篇小讲,能够感受到,在敌后抗日依照地,男女老少都发动起来了。

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三、品读景物
师:“老头子" 是白洋淀芦花荡中的一个典型、是这个地方水土养育了这个地方的人民。

文章并没有花费大量的笔墨专门对环境进行描写,但抓住了若干事物点染式地给我们传达出白洋淀芦花荡的景象及其蕴涵的精神。

师:文章主要描写了芦花荡的什么景物,有何特点,意义
何在?在多媒体镜头中,在课文的讲解中,让我们一起去寻
找答案?(多媒体镜头:再次播放白洋淀景色的影音资料、) 师:请同学找出景物描写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生F: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
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
模样。

到如此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与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依然那么狠狠地
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生 G :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能够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生 H :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生 I: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生 J:第二天,中午的时候,特别闷热。

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生K :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生L:这个地方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生M :在那儿,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师:“一切景物皆情语”,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使老师也仿佛置身于芦花荡迷人的景色之中。

尽管其中只寥寥几句,却烘托出了白洋淀勃勃的生机,倔强的性格,淳朴的风情,沁人心脾的芳香。

那苇子正孕育着白洋淀人的柔韧、坚强与挺拔,一股永远向上的强劲生命力使得在那个艰难的年代,
苇塘中始终萦绕着响亮的歌声。

歌声的美妙是一种希望、一种憧憬、一份乐观,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外化,更是对敌人刻骨仇恨的反向表现、而水乡的朴实与浓郁风情
则全部由“莲蓬"给予表现。

与其讲作者在写景,不如讲作者在烘托“老头子”,烘托白洋淀芦花荡的抗日军民。

师:请同学散读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段落,进一步感受孙犁作品的独到韵致。

(学生放声读、)
四、小结全文
师:请同学谈谈自己散读后的体会。

生N :在孙犁的《芦花荡》中,我感受到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与乐观情绪。

生O :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

生P :我认为孙犁的文章从内容上能反映时代特点,笔调清新流畅。

师(小结):孙犁的作品是特别有特色的,本文尤其体现在景物描写上、应该讲,她的作品在流畅的,幽雅、隽永的风格下,展现的是淡雅、轻柔而又隐含坚韧与热情的冀中水乡。

孙犁巧妙地将战斗场景、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虽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辞,却也是兴奋人心的。

她的文章饱含真情,充满着诗情画意。

师(布置作业):为了更进一步感知孙犁作品艺术的特色,请课下阅读孙犁的另一短篇小讲《荷花淀》,与《芦花荡》进行比较阅读,并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