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花荡》教学实录
《芦花荡》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放映白洋淀风光的影音资料) 同学们,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白洋淀广阔的水域,一望无际的苇田,目光及处,同学们一定会感受到一种宏大的气魄,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个地方就是英雄的故乡,抗日战争的战场-——白洋淀、这堂课,让我们同游白洋淀,奏响一曲燕赵赞歌。(板书课题。) 师:画面展示的内容有限,哪位同学情愿介绍一下自己查找的资料。
生 A :我介绍一下作家、作品情况。孙犁,现代小讲家、散文家。孙犁在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生B :我补充一下。《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内容、
生 C :白洋淀共由互相连接的143个大小淀泊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交错,足有两三千条……
生 D :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自古被称为“燕赵之地”,这个地方多感慨悲歌之士,像战国时出现的荆轲……尤其在抗战八年期间,在复杂残酷、艰难的条件下,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翼中人民顽强抗敌,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二、分析人物
师:(对同学的认真态度加以肯定) 白洋淀的风景是独具特色的,优美的风景特别难让人把它与战争联系到一起、然而在那个时代即使再美不胜收的风景,也难逃浸没在残酷与血腥之中的厄运。为了保卫我们的民族,保卫自己热爱的乡土,淳朴的白洋淀人民成了英勇无畏的战士。这篇课文就介绍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老头子”、您能结合文章中的语句,谈谈对她的认识不?(将全班分为 6 个小组,
合作探究,限时8分钟、教师巡回指导,倾听学生讨论。) 师:相信同学们对人物的性格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
请各小组派代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第一组):我们认为“老头子”是一个英雄、她能够在敌人监视封锁严密的情况下,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冲破敌人的封锁、“像一个没事人”,“编算着使自己快乐也使不人快乐的情况"。
生(第二组):她对大菱讲:“她们打伤了您,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她们十个人流血。”讲明她是一个爱憎分明的老人。对同胞,对乡土,对自己的队伍,她充满感情;对日寇则满怀仇恨。
生(第三组):我们组也认为“老头子”是一个英雄,而且依然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老头子用竹筒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是用了计谋的。她早在枯木桩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锋利的
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成了被绑的困兽。
生(第四组):我们认为,从老头子的外貌可看出她的老当益壮:“浑身没有多少肉”、“将近六十岁了"……如此的年纪她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
生(第五组):我们认为文章中“过于自信与自尊"一句是对主人公性格最好的诠释。如她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
讲:“您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另外,她通过敌人封锁时的悠然自得,也能体现她的“过于自信
与自尊”。
生(第六组):我认为“过于自信与自尊"应从两个方面分析、上一组的同学只分析了其中的一点、还有一点,“过于"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之因此受伤,跟她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洗脸,大女孩还警惕一些,老头子却讲:“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有响声。老头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她,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小孩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她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
师(小结):同学们抓住文章中的细节及人物刻画手段,从不同角度归纳了主人公-——“老头子”的性格。她老当益壮,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出奇制胜,能够讲,她是一位传奇
式的英雄人物。(板书。)
师(追问):小讲塑造“老头子”这一典型形象有何深
意?
生 E :当时的白洋淀有许多像她一样的英雄。
师(肯定):这篇小讲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还让我们看到英雄少年的风貌,还让我们想到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从苇塘的歌声能够想像出她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读这篇小讲,能够感受到,在敌后抗日依照地,男女老少都发动起来了。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三、品读景物
师:“老头子" 是白洋淀芦花荡中的一个典型、是这个地方水土养育了这个地方的人民。文章并没有花费大量的笔墨专门对环境进行描写,但抓住了若干事物点染式地给我们传达出白洋淀芦花荡的景象及其蕴涵的精神。
师:文章主要描写了芦花荡的什么景物,有何特点,意义
何在?在多媒体镜头中,在课文的讲解中,让我们一起去寻
找答案?(多媒体镜头:再次播放白洋淀景色的影音资料、) 师:请同学找出景物描写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生F: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
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
模样。到如此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与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依然那么狠狠地
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生 G :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能够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生 H :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生 I: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生 J:第二天,中午的时候,特别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生K :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生L:这个地方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生M :在那儿,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师:“一切景物皆情语”,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使老师也仿佛置身于芦花荡迷人的景色之中。尽管其中只寥寥几句,却烘托出了白洋淀勃勃的生机,倔强的性格,淳朴的风情,沁人心脾的芳香。那苇子正孕育着白洋淀人的柔韧、坚强与挺拔,一股永远向上的强劲生命力使得在那个艰难的年代,
苇塘中始终萦绕着响亮的歌声。歌声的美妙是一种希望、一种憧憬、一份乐观,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外化,更是对敌人刻骨仇恨的反向表现、而水乡的朴实与浓郁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