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障碍儿童与其年龄和能力匹配儿童

阅读障碍儿童与其年龄和能力匹配儿童
阅读障碍儿童与其年龄和能力匹配儿童

心理学报 2011, Vol. 43, No.8, 851?862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1.00851

收稿日期: 2011-01-12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YY029)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0781)资助。

通讯作者: 白学军, E-mail: psy-bxj@https://www.360docs.net/doc/6f2884693.html,; 孟红霞, E-mail: mhxagg_1605@https://www.360docs.net/doc/6f2884693.html,

阅读障碍儿童与其年龄和能力匹配儿童

阅读空格文本的注视位置效应*

白学军 孟红霞 王敬欣 田 静 臧传丽 闫国利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天津 300074)

摘 要 采用EyeLink II 眼动仪, 选取阅读障碍儿童及与其年龄相同、阅读能力水平相同的儿童为被试, 要求他们阅读正常无空格和词间空格句子。结果发现, 在阅读正常无空格和词间空格句子时, 阅读障碍儿童与年龄匹配组和能力匹配组儿童一样, 单次注视时往往将首次注视定位于词的中心, 多次注视时首次注视往往落在词的开头; 当首次注视落在词的开头时再注视该词的概率增加, 而且再注视往往落在词的结尾部分。我们认为, 中国儿童在阅读过程中采用的是“战略-战术”策略。

关键词 注视位置效应; 偏向注视位置; 最佳注视位置; 阅读障碍儿童; 空格 分类号 B842

1 引言

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控制包含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决定读者何时(when)移动眼睛; 二是什么因素决定读者的眼睛移向何处(where) (Rayner, 2009)。

本研究探讨的是第二个问题, 即什么因素决定读者下一次眼跳的位置。

关于拼音文字阅读过程中“where”的眼动研究发现,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 对单词的首次注视经常落在该词的开头和中心部分之间的1/2处, 即单词开头的1/4处, 研究者将此位置定义为偏向注视位置(preferred viewing location, PVL, Rayner, 1979); 与偏向注视位置有关的一个概念是最佳注视位置(optimal viewing position, OVP), 该位置接近单词的中心部分, 当读者对单词的首次注视落在最佳注视位置上时, 再注视该单词的概率最小(Vitu, O’Regan, & Mittau, 1990; O’Regan, 1992; O’Regan & Jacobs, 1992)。而且以拼音文字为材料的眼动研究表明, 眼睛移向何处即“where”的决定主要是以词为基础, 即读者下一次眼跳的目标是单词, 而不是字母(McConkie, Kerr, Reddix, & Zola, 1988; McConkie, Kerr, Reddix, Zola, & Jacobs, 1989; Reilly & O’Regan, 1998; Reichle, Rayner, & Pollatsek, 1999; Radach & Kennedy, 2004)。那么, 单词的哪些特性影响阅读中的注视位置呢?研究发现, 单词与单词之间的空格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当词间信息缺失后, 读者对单词的首次注视偏向单词的开头部分, 而且眼跳距离显著缩短(Morris, Rayner, & Pollatsek, 1990; Perea & Acha, 2009; Pollatsek & Rayner, 1982; Rayner, Fischer, & Pollatsek, 1998; Epelboim, Booth, Ashkenazy, Taleghani, & Steinman, 1997)。

但是, 并不是所有文字都有词间空格。例如, 泰语虽然属于拼音文字, 但是泰语文本中没有明显的词边界信息。Winskel, Radach 和Luksaneeyanawin (2009)选取泰—英双语被试, 操纵泰语和英语文本的呈现方式(有无词间空格), 考查被试阅读泰语和英语时的眼动特征。结果发现, 被试阅读正常无空格和有空格的泰语文本的首次注视位置没有显著差异; 但在阅读删除词间空格的英文文本时, 发现

852 心理学报 43卷

对单词的首次注视偏向于落在单词的开头部分。Kajii, Nazir和Osaka (2001)发现由日本汉字构成的词显示出PVL效应, 尽管PVL落在第一个汉字上, 而不在词的中心位置。Sainio, Hy?n?, Bingushi 和Bertram (2007)报告了日语阅读中的PVL效应, 这种效应仍然出现在词的开头部分。然而, 当在纯平假名文本的词与词之间插入空格后, 对词的首次注视往往落在词的中心位置。

中文也是一种没有明显词边界信息的文本。中文阅读是否与有空格的拼音文字一样, 也是以词为基础呢?对此问题进行的研究所得结论不同。有研究发现, 读者阅读正常无空格的中文过程中并不存在PVL效应, 而是一条平滑的曲线, 由此提出中文阅读既不是基于词的阅读也不是基于字的阅读(Yang & McConkie, 1999; Tsai & McConkie, 2003)。Yan, Kliegl, Richter, Nuthmann和Shu (2010)在研究中严格控制了中文词边界信息的模糊性, 发现在阅读正常无空格文本过程中, 单次注视时的首次注视倾向于落在词的中心, 多次注视时的首次注视倾向于落在词的开头。Yan等人从副中央凹词切分的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认为如果副中央凹能够成功进行词汇切分, 读者往往只进行一次注视, 并落在词的中心位置(词汇识别的最佳位置); 如果副中央凹不能成功进行词汇切分, 读者往往将首次注视落在词的开头, 并计划一次词内再注视。Yan等人认为中文阅读过程中“where”的决定是以词为基础。作为Yan等人研究的后续研究, Zhou, Shu, Yan 和Kliegl (2010)考察了汉字字号大小对中文阅读过程中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 随着汉字字号增加, 读者的眼跳距离显著缩短, 导致读者对词的首次注视更多地落在词首位置, 而且对该词的再注视次数也增加。Zhou等人同样认为副中央凹词切分的成功与否影响着读者的注视位置。Li, Liu和Rayner (2010)通过操纵目标词的词长, 探讨了成人阅读正常无空格文本过程中词长对眼动控制的影响。实验获得了与Yan等人一致的结果。然而当对落在目标词上所有向前的注视进行分析时发现, 注视位置分布是一条平行于x轴的曲线。Li等人在实验数据和计算模拟的基础上认为,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采取的是“固定步幅” (constant distance)的眼跳策略(尽管也存在一些误差), 眼睛移向何处(where)的决定以“字” “词”相结合的方式为基础。臧传丽(2010)探讨了成人和儿童阅读正常无空格和词间空格文本时的注视位置效应。根据Yan 等人的观点, 可以推测阅读有词间空格的中文文本时, 读者能很容易地利用副中央凹视觉进行词汇切分, 因此, 读者在阅读正常和词间空格两种句子时, 注视位置曲线应该不同。但研究发现成人和儿童在阅读词间空格和正常句子时注视位置的模式非常相似, 研究者倾向于认为中文阅读中, 词是眼跳定位的目标, 词指引着眼动行为。

通过前人的研究发现, 中文研究对眼跳目标问题仍然存在争论, 且大部分研究是以成人为被试, 只有臧传丽(2010)考查了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正常无空格和词间空格条件下句子的注视位置效应。结果发现, 在早期加工阶段指标(如, 平均首次注视位置及首次注视位置分布、单次注视中的平均首次注视位置及注视位置分布、多次注视中的平均首次注视位置及注视位置分布)上, 成人和儿童在阅读词间空格和正常句子时的注视位置模式非常相似, 但在晚期加工阶段指标(首次注视位置上的再注视位置)上, 成人和儿童的再注视模式有差异, 成人的再注视模式比较清晰, 有规律, 而儿童的再注视模式比较保守。她认为, 成人和儿童阅读能力水平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其在再注视模式上的差异。然而, 在臧传丽的研究中, 成人和儿童之间不仅阅读能力水平存在差异, 而且年龄也存在差异。因此, 为了将阅读能力水平和年龄两个因素分隔开, 具体考查阅读能力水平和年龄分别对中文阅读过程中注视位置效应的影响, 本研究引入了一个特殊群体:阅读障碍患者。

在临床上, 阅读障碍分为获得性阅读障碍和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 DD)。发展性阅读障碍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教育及社会文化机会, 没有明显的神经或器质上的损伤, 而难以获得有效的阅读技能, 在阅读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学习困难状态(《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The 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3rd ed., CCMD-;

Ⅲ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 2001)。本研究的阅读障碍儿童指的是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以下简称阅读障碍儿童)。

以拼音文字为材料的眼动研究中, 有研究直接考查了阅读障碍儿童阅读中的注视位置效应(Ducrot, Lété, Sprenger-Charolles, Pynte, & Billard, 2003)。实验中, 研究者采用单词识别任务, 操纵被试的首次注视位置, 比较正常儿童(平均6.8岁)和与其阅读能力水平相匹配的阅读障碍儿童(平均9.3

8期白学军等: 阅读障碍儿童与其年龄和能力匹配儿童阅读空格文本的注视位置效应853

岁)的词频和注视位置效应。结果显示两组儿童在阅读过程中都表现出了OVP效应。

因此,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将探讨阅读障碍儿童和与其年龄和阅读能力匹配儿童阅读过程中的注视位置效应, 具体考查年龄和阅读能力水平对中文阅读过程中注视位置效应的影响。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Ducrot et al., 2003; 臧传丽, 2010), 我们预测, 在早期加工阶段指标上, 阅读障碍儿童与其年龄和阅读能力匹配儿童阅读过程中有相似的注视位置效应; 在晚期加工阶段指标上, 阅读障碍儿童与阅读能力匹配儿童的再注视模式相似, 但与年龄匹配儿童的再注视模式有差异, 具体为相较于阅读障碍儿童, 年龄匹配组儿童的再注视模式更有规律。另外, 有研究发现, 空格的引入会促进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Wang, Tian, Zang, & Bai, 2010), 而且空格的引入对初学者有促进作用(沈德立, 白学军, 臧传丽, 闫国利, 冯本才, 范晓红, 2010), 因此本文将词间空格引入到中文文本阅读过程中, 考查词间空格对阅读障碍儿童和与其年龄和阅读能力匹配儿童注视位置效应的影响。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Winskel et al., 2009; Sainio et al., 2007; 臧传丽, 2010), 我们推测, 正常和词间空格条件下的注视位置效应没有差异。

2 研究方法

2.1被试

根据Leong, Tse, Loh和Hau (2008)的筛选标准, 对天津一所小学的全体五年级和三年级学生进行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识字量、拼音、正字法、阅读理解、以及快速命名五个测验任务。

根据五个测验任务的成绩来选取被试(具体筛选过程及标准见王敬欣, 杨洪艳, 田静, 2010), 最终参加本实验的被试共39人, 其中五年级阅读障碍儿童11人(平均年龄12.1岁, 简称阅读障碍组), 与五年级阅读障碍儿童年龄相匹配的阅读正常儿童15人(平均年龄11.5岁, 简称年龄匹配组), 与五年级阅读障碍儿童阅读能力相匹配的三年级儿童13人(平均年龄9.3岁, 简称能力匹配组)。阅读障碍组、年龄匹配组和能力匹配组儿童在五个测验任务上的成绩见表1。

表1阅读障碍组、年龄匹配组和能力匹配组儿童五个测验任务上的成绩

被试类型识字量拼音正字法阅读理解快速命名

阅读障碍组2647.5 (293.2) 25.2 (4.5) 26.7 (10.1) 25.4 (3.0) 55.2 (6.3)

年龄匹配组3259.8 (91.6) 29.3 (1.1) 42.8 (12.7) 32.5 (2.3) 68.2 (7.4)

能力匹配组2480.1 (97.1) 27.1 (2.6) 29.1 (7.5) 27.9 (3.5) 56.3 (7.9)

t(阅读与年龄)?7.30 ?3.25 ?3.34 ?6.57 ?4.53

t(阅读与能力) 1.85 ?1.23 ?0.64 ?1.79 ?0.36

t(年龄与能力)11.11 2.86 3.29 4.00 3.97 注:t(阅读与年龄), 即阅读障碍组儿童和年龄匹配组儿童五项测验任务中t检验的t值; t(阅读与能力), 即阅读障碍组儿童和能力匹配组儿童五

项测验任务中t检验的t值; t(年龄与能力), 即年龄匹配组儿童和能力匹配组儿童五项测验任务中t检验的t值。

经t 检验发现, 阅读障碍组儿童和年龄匹配组儿童在五项测验任务上, 差异均显著(p < 0.05); 阅读障碍组儿童和能力匹配组儿童在五项测验任务上, 差异均不显著( p > 0.05); 年龄匹配组儿童和能力匹配组儿童在五项测验任务上, 差异均显著(p < 0.05)。所有被试母语为汉语, 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所有被试入学前均进行过智力测验, 与教师沟通后, 确定所有被试均无智力障碍。所有被试都不知道该实验的目的。

2.2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2(空格呈现条件:正常无空格、词间空格)×3(被试类型:五年级阅读障碍组、五年级年龄匹配组、三年级能力匹配组)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空格呈现条件为被试内变量, 被试类型为被试间变量。

两种不同空格呈现条件的操作定义如下:(1)正常的无空格条件:句子以正常无空格的形式呈现, 每一个字与其相邻的字紧密相连; (2)词间空格条件:在句子中的词和词之间插入空格。空格均为全角形式。

2.3实验材料

使用沈德立等人(2010)研究中的实验材料, 句子中没有被试不认识的字、词, 且经过句子通顺性评定和词边界划分(即词切分)认同度的评定。句子长度为15~17个字(平均为15.8±0.8个字)。实验材料举例见表2。

854 心理学报 43卷

正式实验前, 有6个句子供被试练习, 每种条件下有3个练习句子, 所有被试都阅读同一组练习句子。正式实验句子有30个, 在实验条件间按照拉丁方顺序进行轮组后形成2组实验材料, 每个被试只阅读其中的一组。每一组中包含30个句子, 每种空格条件下有15个句子, 在每一组内句子随机呈现。另外, 根据实验句子的内容设置了8个阅读理解问题, 要求被试做“是”、“否”的口头回答。

表2实验材料举例

(1) 正常无空格条件

我们可以通过电视或网络了解国家大事。

(2) 词间空格条件

我们 可以 通过 电视 或 网络 了解 国家 大事。

2.4仪器

利用SR Research EyeLink II eyetracker记录被试的眼动轨迹。采样率为500 Hz。显示器大小为19英寸, 分辨率为1024× 768像素。被试眼睛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大约为75 cm。句子以宋体呈现, 每个汉字的大小为21×21像素(在正常无空格条件下字间距为1像素)。每个汉字约成0.63°视角。

2.5程序

(1)每个被试单独施测。(2)被试进入实验室, 熟悉环境, 然后坐在距眼动仪大约75 cm处, 将下颌放在下颌托上, 并告知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尽量保持不动。(3)眼校准, 以保证被试眼动轨迹记录的精确性。(4)眼校准成功后, 开始实验。向被试呈现指导语:“下面你将要阅读一些句子, 请你认真阅读, 并尽可能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有些句子呈现之后会随机出现一个阅读理解题, 请你努力做出正确判断, 并口头报告结果。”被试理解了指导语后, 按手柄键上的按钮翻页, 在屏幕中央左侧(提示下一句呈现的位置)出现一个黑色圆点, 要求被试注视黑色圆点的同时按手柄键, 继续下一句阅读。(5)在正式实验前, 先进行练习, 以便被试熟悉实验过程和要求。(6)练习结束后进入正式实验。实验大约持续20分钟。

2.6兴趣区的划分

根据对使用频率最高的现代汉语8000个常用词的统计, 其中双字词占71%(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1986)。因此本研究对实验材料中的双字词进行分析, 基于前人的研究(Yan et al., 2010; 臧传丽, 2010), 我们将双字词划分为4个区域, 对于分别落在区域1, 2, 3, 4中的注视, 注视位置分别编码为0-0.5, 0.5-1, 1-1.5, 1.5-2。具体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词的中心是区域2和3的中心位置, 即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之间编码为1的位置。

图1 双字词兴趣区的划分

3 实验结果

三组被试在阅读理解题中的平均正确率为97.2%(其中, 阅读障碍组儿童阅读理解的正确率为92.8%, 年龄匹配组儿童为99.1%, 能力匹配组儿童为98.6%), 表明三组被试认真阅读并理解了实验句子。删除了被试追踪丢失, 单次注视的持续时间小于80 ms大于1200 ms的项目。总共剔除的无效数据占总数据的5.99%。

基于以往的研究(Joseph, Liversedge, Blythe, White, & Rayner, 2009; Sainio et al., 2007; Tsai et al., 2003; Winskel et al., 2009; Yan et al., 2010; 臧传丽, 2010; Li et al., 2010), 本研究采用以下指标:(1)平均首次注视位置(在词上的第一次注视但不管在该词上总共有多少次注视)及首次注视位置分布; (2)单次注视中的平均首次注视位置及注视位置分布;

(3)多次注视中的平均首次注视位置及注视位置分布; (4)首次注视位置上的再注视概率, 即首次注视在词的不同位置上发生再注视的概率有多大; (5)首次注视位置上的再注视位置, 当在词的不同位置上发生再注视时, 第二次注视位置与第一次注视位置的关系; (6)向前注视的平均注视位置及注视位置分布。

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的平均首次注视位置(在词上的第一次注视但不管在该词上总共有多少次注视)、单次注视和多次注视中的平均首次注视位置, 以及向前注视中的平均注视位置, 见表3。

3.1平均首次注视位置及首次注视位置分布

为了考查三组被试两种呈现条件下阅读过程中的偏向注视位置, 首先对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的平均首次注视位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呈现条件主效应不显著, F(1, 36) = 2.69, p >0.05, 两种呈现条件下的注视位置几乎是相同的。被试类型主效应不显著, F(2, 36) = 1.34, p >

8期白学军等: 阅读障碍儿童与其年龄和能力匹配儿童阅读空格文本的注视位置效应855

0.05, 三组被试的平均首次注视位置相同。呈现条件与被试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F(2, 36) = 0.46, p > 0.05, 表明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有相似的注视位置效应。我们对落在四个区内首次注视的百分比进行分析, 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的首次注视位置分布见图2。

表3三组被试两种条件下的平均首次注视位置, 单次和多次注视中的平均首次注视位置, 以及向前注视的平均注视

位置

被试类型呈现条件首次注视单次注视多次注视中的第一次注视向前的注视

正常无空格 1.13(0.10) 1.17(0.10) 0.97(0.28) 1.18(0.09) 阅读障碍组

词间空格 1.17(0.11) 1.20(0.10) 1.01(0.30) 1.20(0.08)

正常无空格 1.18(0.10) 1.21(0.08) 1.07(0.27) 1.21(0.07) 年龄匹配组

词间空格 1.22(0.09) 1.24(0.10) 1.06(0.38) 1.23(0.09)

正常无空格 1.18(0.12) 1.21(0.10) 1.07(0.35) 1.22(0.08) 能力匹配组

词间空格 1.18(0.10) 1.22(0.11) 1.07(0.22) 1.22(0.09)

图2 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的首次注视位置分布(注:无空格即正常无空格条件; 有空格即词间空格条

件。以下同)

对每一个汉字区域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下同)。结果显示, 呈现条件主效应在区域1内达到边缘显著水平, F(1, 36) = 3.25, p = 0.08; 在区域3内达到显著水平, F(1, 36) = 4.70, p = 0.037。在区域1内, 被试在正常无空格条件下做出更多的首次注视, 然而在区域3内, 被试在词间空格条件下做出更多的首次注视。呈现条件主效应在区域2(F(1, 36) = 0.22, p > 0.05)和区域4 (F(1, 36) = 0.02, p > 0.05)内均不显著。这表明, 当文本以正常无空格形式呈现时, 被试往往更多地注视双字词的开头。相反, 当在词间空格条件下阅读时, 被试的首次注视往往更接近双字词的中心。被试类型主效应在区域1 (F(2, 36) = 0.91, p > 0.05)、2 (F(2, 36) = 0.29, p > 0.05)、3 (F(2, 36) = 0.23, p > 0.05)、4 (F(2, 36) = 1.04, p > 0.05)内都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平均首次注视位置的结果一致, 表明三组被试在各个区域上表现出相似的注视位置效应。在所有区域内, 呈现条件和被试类型均未见显著的交互效应(F(2, 36) = 0.97, p > 0.05; F(2, 36) = 0.98, p > 0.05; F(2, 36) = 0.11, p > 0.05; F(2, 36) = 0.52, p > 0.05)。这与平均首次注视位置的结果是一致的, 表明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的每个汉字区域中显示出相似的首次注视位置效应。

总之, 平均首次注视位置和首次注视位置分布的结果表明, 三组被试显示出相似的首次注视位置效应, 不论文本以何种方式来呈现。

3.2单次注视中的平均首次注视位置及注视位

置分布

首次注视既包含单次注视中的第一次注视, 也包含多次注视中的第一次注视, 而且研究发现单次注视和多次注视中的首次注视分布存在差异(Yan et al., 2010; 臧传丽, 2010; Li et al., 2010)。因此, 为了考查三组儿童在单次注视中的首次注视及其分布, 我们统计了三组儿童单次注视中的平均首次注视位置, 见表3。

单次注视中的平均首次注视位置(分布见图3),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呈现条件主效应不显著, F(1, 36) = 1.75, p > 0.05, 两种呈现条件下的注视位置几乎是完全相同的。被试类型主效应不显著, F(2, 36) = 0.72, p > 0.05, 三组被试在单次注视中的平均首次注视位置非常相似。呈现条件与被试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亦不显著, F(2, 36) = 0.41, p > 0.05, 表明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单次注视中的平均首次注视位置相同。

对单次注视在不同位置上的百分比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 呈现条件主效应在4个区域内都不显著(F(1, 36) = 2.08, p > 0.05; F(1, 36) = 0.01, p > 0.05; F(1, 36) =1.85, p > 0.05; F(1, 36) = 0.03, p > 0.05)。被试类型主效应在4个区域内也都不显著

856 心理学报 43卷

(F(2, 36) = 0.19, p > 0.05; F(2, 36) = 0.24, p > 0.05; F(2, 36) = 0.02, p > 0.05; F(2, 36) = 1.00, p > 0.05)。呈现条件和被试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所有4个区域内亦不显著(F(2, 36) = 0.49, p > 0.05; F(2, 36) = 0.43, p > 0.05; F(2, 36) = 0.08, p > 0.05; F(2, 36) = 0.57, p > 0.05)。

图3 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单次注视中的首次注

视位置分布

该结果表明, 无论对阅读障碍组儿童、年龄匹配组儿童, 还是对能力匹配组儿童来说, 当儿童只做出一次注视来识别双字词时, 双字词中心是眼跳定位的有效目标。并且, 在单次注视事件中的注视位置不受呈现条件的影响。

3.3多次注视中的平均首次注视位置及注视位

置分布

多次注视中的第一次注视在所有首次注视中(包括单次注视和多次注视)所占比例为16.9%, 其中阅读障碍组儿童数据占19.7%, 年龄匹配组儿童数据占12.9%, 能力匹配组儿童数据占18.2%。为了考查三组儿童在多次注视中的首次注视及其分布, 统计三组儿童在多次注视中的平均首次注视位置(见表3和图4)。

对多次注视中的平均注视位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 呈现条件主效应不显著, F(1, 36) = 0.05, p > 0.05, 表明无论在哪种呈现条件下, 多次注视中被试的首次注视都接近双字词的开始部分。被试类型主效应不显著, F(2, 36) = 0.41, p > 0.05, 表明三组被试在多次注视中, 对双字词的首次注视更偏向词首位置。呈现条件与被试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F(2, 36) = 0.06, p > 0.05, 表明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注视位置效应。

对多次注视中首次注视的百分比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 呈现条件主效应在区域1 (F(1, 36) = 0.01, p > 0.05)、2 (F(1, 36) = 0.03, p > 0.05)、4 (F(1, 36) = 0.08, p > 0.05)内均不显著。在区域3内, 该效应达到了显著水平, F(1, 36) = 4.24, p = 0.047, 表明在区域3内, 词间空格条件下首次注视的百分比多于正常无空格条件下。被试类型主效应在区域3内显著, F(2, 36) = 4.23, p < 0.05。经事后检验发现, 阅读障碍组儿童的首次注视落在区域3内的百分比(15%)小于年龄匹配组儿童(22.5%), p = 0.007, 表明多次注视条件下, 相较于年龄匹配组儿童, 阅读障碍组儿童的首次注视更少落在双字词的中心部分; 阅读障碍组儿童和能力匹配组儿童以及年龄匹配组儿童和能力匹配组儿童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所有p > 0.05。在区域1 (F(2, 36) = 0.05, p > 0.05)、2 (F(2, 36) = 0.73, p > 0.05)和3 (F(2, 36) = 0.46, p > 0.05)内, 被试类型主效应均不显著。呈现条件和被试类型之间的交互效应在每一个汉字区域内都不显著(F(2, 36) = 1.09, p > 0.05; F(2, 36) = 0.51, p > 0.05; F(2, 36) = 0.37, p > 0.05; F(2, 36) = 1.12, p > 0.05)。

图4 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多次注视中的首次注

视位置分布

以上结果表明, 在多次注视中, 首次注视位置分布呈线性趋势, 即被试对双字词的首次注视更多落在词首位置。而且多次注视中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的注视位置模式非常相似。

3.4首次注视位置上的再注视概率

如引言中所述, 以拼音文字为材料的眼动研究发现, 当读者对单词的首次注视落在最佳注视位置(OVP)时, 再注视该单词的概率最小(Rayner & Fischer, 1996; Joseph et al., 2009)。以中文为材料的

8期白学军等: 阅读障碍儿童与其年龄和能力匹配儿童阅读空格文本的注视位置效应857

眼动研究也发现, 当对词的首次注视落在词的开头部分时, 再注视该词的概率最大(Yan et al., 2010; 臧传丽, 2010; Li et al., 2010)。因此, 为了考查三组儿童在两种呈现条件下阅读过程中的最佳注视位置, 我们对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的词内再注视率与首次注视位置的关系进行分析(见图5)。

图5 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的词内再注视率与首

次注视位置的关系

对不同首次注视位置上的再注视率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 呈现条件主效应在区域2内达到显著水平, F(1, 36) = 4.35, p < 0.05。当首次注视落在区域2内时, 与词间空格条件相比, 被试在正常无空格条件下需要更多的再注视。但当首次注视落在区域1 (F(1, 36) = 1.99, p > 0.05)、3 (F(1, 36) = 1.18, p > 0.05)和4 (F(1, 36) = 0.44, p > 0.05)内时, 呈现条件主效应均不显著。被试类型主效应在区域2 (F(2, 36) = 3.07, p = 0.06)和4 (F(2, 36) = 3.13, p = 0.06)内达到边缘显著水平。经事后检验发现, 当首次注视落在区域2内时, 阅读障碍组儿童的再注视率(16%)大于年龄匹配组儿童(11.5%), p=0.025, 表明当首次注视落在区域2内时, 阅读障碍组儿童比年龄匹配组儿童做出更多的再注视。同样经事后检验发现, 当首次注视落在区域4内时, 阅读障碍组儿童的再注视率(18%)大于年龄匹配组儿童(10%)和能力匹配组儿童(13.5%), p值分别为0.031和0.037, 表明当首次注视落在区域4内时, 阅读障碍组儿童比年龄匹配组儿童和能力匹配组儿童都做出更多的再注视。呈现条件和被试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所有区域内都不显著(F(2, 36) = 1.30, p > 0.05; F(2, 36) = 0.06, p > 0.05; F(2, 36) = 0.68, p > 0.05; F(2, 36) = 0.27, p > 0.05), 表明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的首次注视位置与词内再注视率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 即当对双字词的首次注视落在词首时, 词内再注视率非常高。

3.5再注视位置与首次注视位置的关系

臧传丽(2010)研究发现, 成人的再注视模式比较清晰, 有规律, 而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再注视模式比较保守。为了考查三组儿童在两种呈现条件下的再注视模式, 我们分析了再注视位置与首次注视位置的关系。图6显示了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再注视位置与首次注视位置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没有足够的数据, 因此没有进一步统计分析。

从图6可以看出, 对于两种不同呈现条件下的文本阅读, 再注视位置与第一次注视位置之间的关系模式是很相似的。而且三组被试也显示出了非常相似的再注视模式。对于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而言, 再注视模式比较清晰、有规律, 具体表现为首先注视一个词的开头, 然后再注视这个词的结尾。

3.6 向前的注视位置及其分布

Li等人(2010)提出, 在中文阅读过程中, 读者采取的可能是一种“固定步幅” (constant distance)的眼跳策略。根据Li等人的观点, 可以预测儿童在正常无空格条件下所有向前的注视应均匀分布在四个区域内, 即向前的注视位置分布应平行于x轴。为了检验Li等人的观点, 考查儿童尤其是阅读障碍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眼跳策略, 我们统计了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向前的平均注视位置(向前的注视位置既包括对双字词的首次注视位置也包括对双字词的向前的词内再注视位置, 见表3和图7)。

对向前的平均注视位置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呈现条件主效应不显著, F(1, 36) = 1.14, p > 0.05, 表明两种呈现条件下向前的平均注视位置几乎是相同的。被试类型主效应不显著, F(2, 36) = 0.28, p > 0.05, 表明三组被试向前的平均注视位置也相同。呈现条件与被试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 F(2, 36) = 0.88, p > 0.05, 表明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出现相似的向前注视位置效应。

对向前注视的百分比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 呈现条件的主效应在区域3内显著, F(1, 36) = 5.79, p < 0.05。与正常无空格条件相比, 被试在词间空格条件下更多的向前注视落在区域3内。在区域 1 (F(1, 36) = 1.97, p > 0.05)、2 (F(1, 36) = 0.10, p > 0.05)和4 (F(1, 36) = 0.86, p > 0.05)内, 呈现条件主效应均不显著。被试类型主效应在区域1 (F(2, 36) =

858 心 理 学 报 43卷

图6 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再注视位置与首次注视位置之间的关系

图7 三组被试在两种呈现条件下的向前的注视

位置分布

0.47, p > 0.05)、2(F (2, 36) = 0.26, p > 0.05)、3 (F (2, 36) = 0.19, p > 0.05)、4 (F (2, 36) = 0.74, p > 0.05)内都不显著。呈现条件和被试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所有区域内也都不显著(F (2, 36) = 0.86, p > 0.05;

F (2, 36) = 0.91, p > 0.05; F (2, 36) = 0.08, p > 0.05; F (2, 36) = 0.31, p > 0.05)。

但是, 从图7中可以直观地看出, 阅读障碍组儿童在正常无空格条件下, 向前的注视更多地落在双字词的词首位置, 然后从左向右依次下降; 年龄匹配组儿童和能力匹配组儿童向前的注视百分比在区域4内都有一个下降趋势。而在词间空格条件下, 向前的注视更多地落在双字词的中心部分, 在

双字词的结尾(区域4)部分注视的百分比最低。本实验条件下的研究结果并未支持Li 等人的观点。

4 讨论

4.1 阅读障碍组儿童和年龄匹配组儿童及能力

匹配儿童眼动控制中的注视位置效应

阅读的眼动控制包含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决定读者何时(when)启动眼跳, 二是什么因素

8期白学军等: 阅读障碍儿童与其年龄和能力匹配儿童阅读空格文本的注视位置效应859

决定读者的眼睛跳向何处(where)。本文对第二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臧传丽(2010)考查了成人和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正常无空格和词间空格条件下句子的注视位置效应。结果发现, 成人的再注视模式比较清晰, 有规律, 而儿童的再注视模式比较保守。她认为, 成人和儿童阅读能力水平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其在再注视模式上的差异。然而, 在臧传丽的研究中, 成人和儿童之间不仅阅读能力水平方面存在差异, 而且年龄也存在差异。因此, 本文的一个研究目的是将阅读能力水平和年龄两个因素分隔开, 具体考查阅读能力水平和年龄分别对中文阅读过程中注视位置效应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发现, 无论是在平均首次注视位置, 单次注视中的平均首次注视位置, 多次注视中的平均首次注视位置, 还是向前的平均注视位置指标上, 阅读障碍组儿童与年龄匹配组儿童和能力匹配组儿童之间的注视位置效应都非常相似。具体表现为三组儿童在单次注视中往往将首次注视定位于双字词的中心, 而在多次注视时往往定位于双字词的开头; 当首次注视落在双字词的开头时, 再注视该词的概率增加, 而且再注视往往落在双字词的结尾部分。通过分析所有儿童在四个指标上的注视位置分布, 发现阅读障碍组儿童与年龄匹配组儿童和能力匹配组儿童的注视位置曲线也基本相同, 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 阅读能力水平和年龄两个因素都未对儿童阅读过程中的注视位置效应产生影响。但是,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 当首次注视落在双字词的中心和结尾部分时, 阅读障碍组儿童比年龄匹配组儿童都做出了更多的再注视。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阅读障碍组儿童与年龄匹配组儿童和能力匹配组儿童具有相似的眼动控制特性, 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Ducrot et al., 2003), Ducrot等人(2003)发现阅读障碍儿童表现出了最佳注视位置(OVP)效应。前人以成人为被试的眼动研究发现(Yan et al., 2010; 臧传丽, 2010; Li et al., 2010), 成人被试在单次注视中的首次注视往往落在词的中心, 在多次注视条件下的首次注视落在词的开头部分, 并且当成人对词的首次注视落在该词的开头部分时, 再注视该词的概率增加。本研究结果与前人以成人为被试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还发现, 阅读障碍组儿童、年龄匹配组儿童和能力匹配组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眼跳策略可能并不是“固定步幅”。因为通过对向前的平均注视位置及其分布这一指标的分析发现, 在正常无空格条件下, 阅读障碍组儿童向前的注视更多地落在双字词的词首位置, 然后从左向右依次下降; 年龄匹配组儿童和能力匹配组儿童向前的注视百分比在区域4内都有一个下降趋势。而在词间空格条件下, 阅读障碍组儿童向前的注视更多地落在双字词的中心部分, 在双字词的结尾(区域4)部分注视的百分比最低。我们倾向于认为阅读障碍组儿童与年龄匹配组儿童和能力匹配组儿童一样, 阅读过程中采用的可能是O’Regan和Jacobs (1992)提出的“战略-战术” (strategy - tactics)策略。该模型认为在阅读中读者采用一种词间眼跳战略(strategy), 该策略会指导他们去注视每个单词的最佳注视位置。但是这种策略有一定的冒险性, 因为眼跳经常并未落在本来打算注视的目标上。为了补偿这种冒险的后果, 读者也可以使用词内战术(tactic):如果眼睛没有跳到最佳注视位置附近, 那它就会立即移向此单词的另一端, 对该单词进行再注视。该策略确保了每个单词都将会在最佳注视位置(一次注视时)被注视或者从两个不同的位置被注视(再次注视时)。

4.2空格对阅读障碍组儿童、年龄匹配组儿童和

能力匹配儿童注视位置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 空格的引入会促进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Wang et al., 2010), 而且空格的引入对初学者有促进作用(沈德立等, 2010)。在本研究条件下发现, 无论是阅读障碍组儿童, 还是年龄匹配组儿童和能力匹配组儿童, 在词间空格和正常无空格条件下的眼动策略并不存在差异, 表明词间空格的引入并未对三组被试的注视位置效应产生影响。

表面上看, 本文的研究结果似乎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但是进一步分析后会发现, 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

本研究和前人的研究(Wang et al., 2010; 沈德立等, 2010)分别探讨的是眼动控制的两个基本问题。本研究探讨的问题是, 什么因素决定读者的眼睛落向何处(where), 结果发现空格的引入并未对三组被试尤其是阅读障碍组儿童的注视位置效应产生影响; 前人对(Wang et al., 2010; 沈德立等, 2010)什么因素决定读者的眼睛何时(when)启动眼跳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空格的引入对阅读障碍儿童和初学者何时(when)启动眼跳有促进作用。并且有研究发现, 何时(when)启动眼跳和眼跳落在何处(where)是两个独立的过程(Rayner & Pollatsek,

860 心理学报 43卷

1981)。因此, 结合前人的研究(Wang et al., 2010; 沈德立, 2010; Rayner & Pollatsek, 1981), 我们倾向于认为, 空格的引入对阅读障碍儿童和初学者阅读过程中何时(when)启动眼跳有促进作用, 但是可能并未对儿童尤其是阅读障碍儿童阅读过程中的眼跳落在何处(where)产生影响。

总之, 阅读障碍组儿童与年龄匹配组儿童和能力匹配组儿童一样, 具有相似的注视位置效应。即当在一个双字词上只有一次注视时, 阅读障碍组儿童、年龄匹配组儿童和能力匹配组儿童往往将首次注视定位于该词的中心; 而在多次注视时, 往往定位于词的开头。当首次注视落在词的开头部分时, 再注视该词的概率增加, 而且再注视往往落在词尾部分。此外, 词间空格并未对阅读障碍组儿童、年龄匹配组儿童和能力匹配组儿童阅读过程中的注视位置效应产生影响。

5 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下, 可得出如下结论:阅读障碍组与年龄匹配组和能力匹配组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存在注视位置效应, 但三组儿童的注视位置效应没有差异, 表明三组儿童在阅读过程中采用“战略-战术”策略; 词间空格没有对三组儿童的注视位置效应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Chinese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1). The 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3rd ed.). Jinan, China: Shan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Press.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 (2001).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Ducrot, S., Lété, B., Sprenger-Charolles, L., Pynte, J., & Billard, C. (2003). The optimal viewing position effect in beginning and dyslexic readers. Current Psychology Letters, 10, 1–10.

Epelboim, J., Booth, J. R., Ashkenazy, R., Taleghani, A., & Steinman, R. M. (1997). Fillers and spaces in text: The importance of word recognition during reading. Vision Research, 37,2899–2914.

Institute of Language Teaching of Beijing Language Academy.

(1986). Modern Chinese Frequency Dictionary. Beijing, China: Beijing Language Academy Press.

[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 (1986).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Joseph, H. S. S. L., Liversedge, S. P., Blythe, H. I., White, S.

J., & Rayner, K. (2009). Word length and landing position effects during reading in children and adults. Vision Research, 49, 2078–2086.

Kajii, N., Nazir, T. A., & Osaka, N. (2001). Eye movement control in reading unspaced text: The case of Japanese

script. Vision Research, 41, 2503–2510.

Leong, C. K., Tse, S. K., Loh, K. Y., & Hau, K. T. (2008).

Text comprehension in Chinese children: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verbal working memory, pseudoword reading, rapid automatized naming, and onset-rime phonological segment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00, 135–149.

Li, X. S., Liu P. P., & Rayner, K. (2010, May). Eye movement guidance in Chinese read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4th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ye Movement, Tianjin. McConkie, G. W., Kerr, P. W., Reddix, M. D., & Zola, D.

(1988). Eye movement control during reading: I. The location of initial fixations in words. Vision Research, 28, 1107–1118.

McConkie, G. W., Kerr, P. W., Reddix, M. D., Zola, D., & Jacobs, A. M. (1989). Eye movement control during reading: II. Frequency of refixating a word.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46, 245–253.

Morris, R. K., Rayner, K., & Pollatsek, A. (1990). Eye movement guidance in reading: The role of parafoveal letter and spac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16, 268–281.

O’Regan, J. K. (1992). Optimal viewing position in words and the strategy-tactics theory of eye movements in reading. In K. Rayner (Ed.), Eye movements and visual cognition: Scene perception and reading (pp. 333–354).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O’Regan, J. K., & Jacobs, A. M. (1992). Optimal viewing position effect in word recognition: A challenge to current theor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18, 185–197.

Perea, M., & Acha, J. (2009). Space information is important for reading. Vision Research, 49, 1994–2000.

Pollatsek, A., & Rayner, K. (1982). Eye movement control in reading: The role of word boundari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8, 817–833.

Radach, R., & Kennedy, A. (2004).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eye movements in reading: past controversies, current deficits, and an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 European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16, 3–26.

Rayner, K. (1979). Eye guidance in reading: Fixation locations within words. Perception, 8, 21–30.

Rayner, K. (2009). Eye movements and attention in reading, scene perception, and visual search.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62, 1457–1506.

Rayner, K., & Fischer, M. H. (1996). Mindless reading revisited: Eye movements during reading and scanning are different.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58, 734–747. Rayner, K., Fischer, M. H., & Pollatsek, A. (1998). Unspaced text interferes with both word identification and eye movement control. Vision Research, 38, 1129–1144. Rayner, K., & Pollatsek, A. (1981). Eye movement control during reading: Evidence for direct control.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33A, 351–373. Reichle, E. D., Rayner, K., & Pollatsek, A. (1999). Eye movement control in reading: Accounting for initial fixation locations and refixations within the E-Z Reader model. Vision Research, 39, 4403–4411.

Reilly, R. G., & O'Regan, J. K. (1998). Eye movement control during reading: A simulation of some word-targeting strategies. Vision Research, 38, 303–317.

Sainio, M., Hy?n?, J., Bingushi, K., & Bertram, B. (2007). The

8期白学军等: 阅读障碍儿童与其年龄和能力匹配儿童阅读空格文本的注视位置效应861

role of interword spacing in reading Japanese: An eye movement study. Vision Research, 47, 2575–2584.

Shen, D. L., Bai, X. J., Zang, C. L., Yan, G. L., Feng, B. C., & Fan, X. H. (2010). Effect of word segmentation on beginners’ reading: evidence from eye movements.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42, 159–172.

[沈德立, 白学军, 臧传丽, 闫国利, 冯本才, 范晓红. (2010).

词切分对初学者句子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心理学报, 42, 159–172.]

Tsai, J. L., & McConkie, G. W. (2003). Where do Chinese readers send their eyes? In J. Hy?n?, R. Radach, & H.

Deubel (Eds.), The mind's eye: Cognitive and applied aspects of eye movement research (pp. 159–176). Oxford, UK: Elsevier.

Vitu, F., O’Regan, J. F., & Mittau, M. (1990). Optimal landing position in reading isolated words and continuous text.

Attention,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47, 583–600. Wang, J. X., Tian, J., Zang, C. L., & Bai, X. J. (2010, May).

Spaced Chinese text reading in Chinese developmental dyslexic children. Poster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4th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ye Movement, Tianjin. Wang, J. X., Yang, H. Y., & Tian, J. (2010). The effect of Chinese character strokes o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yslexia. 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119, 36–40. [王敬欣, 杨洪艳, 田静. (2010). 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篇阅读中的笔画数效应. 中国特殊教育,119, 36–40.] Winskel, H., Radach, R., & Luksaneeyanawin, S. (2009). Eye movements when reading spaced and unspaced Thai and English: A comparison of Thai-English bilinguals and English monolinguals.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61,339–351.

Yan, M., Kliegl, R., Richter, E. M., Nuthmann, A., & Shu, H.

(2010). Flexible saccade target selection in Chinese read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63, 705–725.

Yang, H. M., & McConkie, G. W. (1999). Reading Chinese: Some basic eye-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In H. C. Chen (Ed.), Reading Chinese script: A cognitive analysis (pp.

207–222).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Zang, C. L. (2010). Eye movement control in reading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The role of word boundaries. Unpublished Doctorial Dissertatio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臧传丽. (2010). 儿童和成人阅读中的眼动控制: 词边界信息的作用. 博士学位论文, 天津师范大学.]

Zhou, W., Shu, H., Yan, M., & Kliegl, R. (2010, May). Font size modulates saccade-target selection in Chinese read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4th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ye Movement, Tianjin.

The Landing Positions of Dyslexic, Age-matched and Ability-matched Children during

Reading Spaced Text

BAI Xue-Jun; MENG Hong-Xia; WANG Jing-Xin; TIAN Jing; ZANG Chuan-Li; YAN Guo-Li

(Academy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4, China)

Abstract

Research investigating eye movement control during reading of alphabetic languages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ecision of where the eyes move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made on a word-unit basis. Consequently, one of the central concerns is the properties of words that influence readers’ landing positions during reading. For alphabetic writing system, a widely accepted view is that the spaces between words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where the eyes land. However, some languages (e.g., Chinese and Japanese), are written without spaces between successive characters or words. Whether the decision about where to move the eyes during Chinese reading is also made on a word-unit basis is still an open question. Zang (2010) monitored native Chinese adults and children’s eye movements as they read text that did or did not demark word boundary information. Zang found that the adults’ and children’s pattern of landing positions were very similar to each other when they read word spaced and normal unspaced sentences. The author suggested that Chinese reading was on a word-unit basis, similar to that of alphabetic writing systems. However, the refixation patterns of the two age groups differed from each other. Children tended to be less effective and systematic than adults when targeting refixations. Zang argued that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skill for reading between adults and children might be the reason. However, this study could not eliminate the influences of age difference from reading skill difference.

We tested 11 dyslexic fifth graders together with their age-matched group (15 normal fifth graders) and reading ability-matched group (13 normal third graders) under both the word spaced and normal unspaced

862 心理学报 43卷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o explore how reading skill and age influenced their landing positions during reading. Their eye movements were recorded by a SR Research EyeLink II eyetracker (sampling rate = 500 Hz) that monitored the position of the right eye every two milliseconds.

We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reliabl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resent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participant groups on all eye movement measures. In terms of the patterns of landing position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ll three groups under the two presentation conditions. Specifically, their fixations landed at the centre of the words when there was only one single fixation on them; however, the initial landing position shifted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words when there were multiple fixations on those words. In the latter case, they made more refixations on those words and generally landed on the end of the words. To sum up,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all participants had similar landing positions when reading word spaced and normal unspaced sentences. We argued that Chinese children use the “strategy-tactics” approach during reading.

Key words landing position effect; preferred viewing location; optimal viewing position; dyslexia; space

******************************************************************************************

“心理和谐与人才强国”高层论坛

暨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成立10周年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 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精神。中国心理学界应积极行动起来, 规划“十

二五”期间, 心理学如何为社会和谐稳定、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服务。

为此,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正副会长、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全国各心理学博士点带头人、中国心理学刊物主编、长江学者等全国心理学著名专家, 来津参加2010年12月15~17日召开的“心理和谐与人才强国”高层论坛暨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成立10周年。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杨光司长, 天津市教委、天津科委、天津师范大学的相关领导等出席本次大会, 并向此次高层论坛会的胜利召开表现感谢。

本次高层论坛将围绕“心理和谐与人才强国”主题, 开展以下四方面的研讨:(1)心理学如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十二五”期间中国心理学的发展; (3)社会和谐稳定的心理基础; (4)高层次人才成长和培养的心理规律。

论坛上,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沈德立, 首先向与会代表汇报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建设的经验, 即(1)伴随改革开放发展; (2)文理交叉、学科渗透; (3)面向全国开放; (4)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5)坚持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6)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7)形成一支团结协作并善于攻关的科研队伍。在过去几年中, 心理与行为研究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本论坛会上, 与会代表认为, 中国的心理学家及心理学工作者, 应该肩负起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与使命, 在“十二五”期间, 要抓住机遇, 接受挑战, 始终坚持:(1)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2)面向世界科学前沿, 加强科学问题导向, 注重研究成果的理论创新; (3)面向社会发展需要, 以心理健康为学科发展重点, 前瞻

性地部署灾害与创伤心理和网络行为研究, 促进全民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4)注重心理学在高新技术、国防安全、航空航天、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应用; (5)在和谐社会建设中, 应该重视心理和谐的作用, 在构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时要考虑人文指标。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测评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测评 第一章对阅读与阅读教学的认识 我们讨论学生阅读能力的测试先要从什么是阅读和阅读行为谈起。因为阅读测试要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学生终生阅读.下边先看有关阅什么是读和阅读行为的几个 材料 : 什么是阅读 吸收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叶圣陶) 筛选与思考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章熊) 领会-获取—认识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朱绍禹) 构建意义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 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 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显然按现代解读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解释,在读者、文本、作者,三者的关系中读者应该处在中心位置。我们认为就语文教学而言,阅读的任务是:积累言语知识,理解、鉴赏评价文本;构建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构建对学习活动的认知。通过阅读行为的描述可以帮助大家对阅读有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行为的描述 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按照这种最初看法,读者与文本发生逐级递增的互动,包括理解、解释和评价他们所读的文本。他们借助以前的阅读体验和以前的知识,对文本将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假设,随着阅读的继续,他们修正最初的看法和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基础。读者不断取得新的理解并把它们融入到正在进行的理解建构过程当中。好的读者会注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规程,认识到文本中不合理的东西,利用一系列策略增进理解。好的读者还能对文本的优劣做出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影响自己对文本各层面内容的“吸

幼儿前阅读能力的培养

幼儿前阅读能力的培养 龙游县实验幼儿园蓝晟 内容提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地把幼儿的前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发展”,培养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已成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国内外幼儿语言教育出现了一种新趋势,主张把幼儿语言作为一种终身技能来培养。提出要开发幼儿阅读智力潜能,提出幼儿园应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幼儿阅读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历程,幼儿需要在阅读过程寻找到适合的途径,积累阅读经验,从而建立起幼儿阅读的能力。 在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环境创设、提问暗示、讲述示范和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激发了幼儿的主体意识,使得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意图转为幼儿的学习愿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利用“欲擒故纵”、“逆向思维”等方法,让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坚持性在阅读过程中充分焕发出来,幼儿表现出:主动翻阅、检索查阅、快速查寻、大胆质疑、积极讨论等主动学习的态度和主动阅读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实现其语言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的素质和谐地发展,在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下,感受着阅读的快乐和喜悦! 关键词:幼儿前阅读 一、创设阅读情趣,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阅读教学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为幼儿创设阅读情趣,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根据幼儿《语言》和《幼儿听读游戏识字》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让幼儿自由地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地点,进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人的阅读能力被视为具有很高价值的能力。因为阅读是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拥有,能让阅读者“厚积而博发”。 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儿童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父母应该重视孩子阅读潜能的开发,用正确科学的方式来引导孩子阅读,让孩子善于阅读,乐于阅读,勤于阅读。 有一个孩子养成了乱拿别人东西的坏毛病,他的父母知道后于是找他谈心,他几经做出表态后仍改不掉,最后父母在一位亲子专家的启发下,给孩子找了一本书,让他阅读并尝试写下自己的感受,没想到孩子竟被书中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动,彻底改掉了偷东西的恶习。 可见,阅读给人心灵上的启迪也是无法估计和替代的。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思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还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同时,还可以使孩子从书中获得人生的经验。因为人生短暂,不可能事事都去亲身体验,书中的间接经验,将有效地补充个人经历的不足,增添生活的感受。 有人说过: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通过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孩子的人格养成、精神世界和人文素养的构建,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去阅读,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1.父母首先要有阅读习惯 要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如若父母视阅读为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会乐于读书。 父母经常津津有味地读书看报,对待书报总是兴趣盎然,孩子便会觉得读书一定很有趣,于是对书籍充满着好奇,自然而然会在书的国度中流连忘返。如果父母不读书,却想让孩子读,他就会说:“你们都不看书,为什么要让我看?” 2.给孩子选择好书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斯迈而斯也说过:“古往今来,好书总是人们最好的朋友,这关系永远不会变,因为它是最有耐心最令人愉快的良伴。” 一本好书,会赋予孩子高尚的品质,会使孩子的心灵得到净化,在潜移默化中深受高尚情操的熏陶。所以,父母应根据孩子年龄和发展特点,给孩子选择一本好书,如生动有趣的长篇小说、优秀的散文,以及综合性的书籍如《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成语故事词典》等。 此外,还可以让孩子配合看一些名著欣赏作品,让孩子自幼就开始接受名著的熏陶,不仅可以奠定孩子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同时,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 3.为孩子准备一个书架 在家中,为孩子选一个光线充足的房间或角落,放置一张书桌,准备一个小书架。让孩子可以随意选取自己喜爱的书籍,坐在书桌前放松自在地去阅读。相信您的家中如果有这样一个空间,孩子一定会有阅读的欲望。

帮孩子克服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症简单说来它是一种大脑综合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不能协调而引起的一种阅读和拼写障碍症 阅读障碍的表现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一、识字方面 *认字与记字困难重重,刚学过的字就会忘记,教师或家长重复多次仍不能记住;*错别字连篇,写字经常多一画或少一笔; *经常搞混形近的字,如把“视”与“祝”弄混; *经常搞混音近的字; *学习拼音困难,经常把Q看成O,把P看成d; *经常颠倒字的偏旁部首。 二、阅读方面 *朗读时经常添字、掉字,有时出现串行或串段; *朗读时不按字阅读,而是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阅读; *听写成绩很差;阅读速度慢,对于家长布置的阅读任务有抵触情绪或逃避行为;*逐字阅读或以手指协助阅读; *说作文可以,但写作文过于简单,内容枯燥; *书面表达自己的意思非常困难,抄写速度慢。 三、行为方面 *行为反应表现得不集中或无组织,对于所看到或听到的刺激,仅能掌握一小部分; *掌握事物的顺序很困难,如数学公式、乘法口诀等;

*几乎做每件事都表现得反应过度; *在辨析距离、方向时显得有困难; *在理解时间概念时显得有困难; *在整理自己的书本、纸张、玩具时显得有困难,写字时很难掌握空间距离;*手脚笨拙,走路时脚步不稳,经常跌倒、被绊倒或撞倒家具; *同一时间对所有的声音、人、事同时作反应,不懂得在同一时间对某一件事作反应; *很快就从一个活动或想法跳到另一活动或想法; *完成读写作业非常容易疲劳,抗拒抄写作业,抗拒阅读。 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生物学方面的因素。例如,视觉功能障碍,眼球振动不平稳,就造成读书时跳字、串行等;听觉功能有障碍,造成读而不闻,读而不懂;另外如失语症、大脑麻痹、智力迟钝和运动失调等大脑神经机能障碍也会造成阅读困难。 其次是情绪因素造成的。胆小、自卑、不敢在课堂上朗读,结果越不练就越有障碍;敏感、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乎,生怕同学笑话等因素是造成阅读障碍的另一个原因。 第三是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对于那些能力低的孩子,如果家长和老师一味地逼着孩子练习阅读,孩子就会产生厌烦心理。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患有阅读障碍,应及时加以重视。 如何矫正阅读障碍? 1、接纳肯定孩子,家校沟通。

小学生阅读能力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0 B 、科波菲尔 C 、青面兽 1 、下面哪一个不是《猫武士》 C 、艾略特 D 、花和尚 中描写过的族群(D) D 、海明威18 、《水浒传》中第一大奸臣高A 、雷族B 、风族10 、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中,俅因为擅长(D)而被朝廷重视。 C 、河族 D 、雨族麦琪剪掉长发想为自己的丈夫买 A 、马球 2 、《狼王梦》是堪称“中国动物什么礼物?C B 、摔跤 小说大王”(B)的作品。 A 、手表 C 、游泳 A 、邓一光 B 、皮带 D 、蹴鞠 B 、沈石溪 C 、表带19 、下面哪一部小说不是莎士比 C 、姜戎 D 、钢笔亚四大悲剧之一。B D 、杨志军11 、《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小汤 A 、《哈姆雷特》 3 、下面哪一个不是《安徒生童姆的好朋友叫什么?B B 、《罗密欧与朱丽叶》 话》中的故事C A 、丑小鸭A 、杰瑞 B 、哈克贝利 C 、《李尔王》 D 、《麦克白》 B 、拇指姑娘 C 、鲁宾逊20 、《窗边的小豆豆》中小豆豆 C 、灰姑娘 D 、大卫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被(D) 所 D 、海的女儿1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俄接受。 4 、《夏洛的网》的作者是(A)作国作家(D)的作品。 A 、苹果学园 家. 怀特 A 、托尔斯泰 B 、萌学园 A 、美国 B 、契柯夫 C 、爱丽丝学园 B 、英国 C 、陀思妥耶夫斯基 D 、巴学园 C 、丹麦 D 、奥斯特洛夫斯基21 、《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小安 D 、法国1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妮头发是什么颜色的?C 5 、《夏洛的网》中小蜘蛛夏洛为尔. 柯察金为什么会被校长开除? A 、黑色 了救自己的朋友威尔伯织出了被C B 、绿色 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威尔伯 A 、成绩不好 C 、红色 是什么动物D B 、没钱交学费 D 、灰白色 A 、小老鼠 C 、在面包的发面上撒上烟末22 、《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小安 B 、奶牛 D 、跟同学发生矛盾妮最好的朋友是谁?A C 、绵羊14、《西游记》是(C)代小说家 A 、黛安娜 D 、小猪吴承恩创作而成的。 B 、马修 6 、下面哪位不是《红岩》这部 A 、唐 C 、林德 小说中的人物?C B 、宋 D 、艾伦 A 、小萝卜头 C 、明2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 B 、江姐 D 、清伦. 凯勒学会的第一个字是什么 C 、张嘎15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字?C D 、双枪老太婆走到哪里遇到了红孩儿?A A 、光 7、《伊索寓言》是源自(B)的 A 、火云洞 B 、风 一系列寓言与童话,相传由伊索创 B 、火焰山 C 、水 作,再由后人集结成书 C 、车迟国 D 、热 A 、古埃及 D 、通天河24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 B 、古希腊16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在岛上很孤独,为此他养了一只叫 C 、古罗马仙,也要凡人做。主百代兴亡朝复波尔的(C)。 D 、古印度暮,江风吹倒前朝树。知功名富贵 A 、猫 8 、《爱丽丝梦游仙境》讲述了小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B 、老鼠 姑娘爱丽丝追赶一只揣着怀表、会古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 C 、鹦鹉 说话的(A),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处。”这段话是哪部作品的开头?A D 、麻雀 地下世界。 A 、《儒林外史》25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 A 、白兔 B 、《武林外史》收留了一个野人,他给野人取名为 B 、猫咪 C 、《水浒传》什么?A C 、柴犬 D 、《三国演义》 A 、星期五 D 、仓鼠17 、《水浒传》中杨志的外号是 B 、周六 9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A)(C)。 C 、星期一 的作品。 A 、及时雨 D 、礼拜天 A 、狄更斯 B 、黑旋风26 、《堂. 吉诃德》的作者是 (B)

五、六年级阅读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五、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测试题及答案(1) (一)不识字的老师 ①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惟一能延续求学的方法。 ②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③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④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 ⑤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⑥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⑦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⑧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⑨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一、选择题。 1、本文的主人公是() A、作者; B、路瑟; C、工头; D、两个伐木工人。 2、下列注音的词语中,正确的一组是() A、长( cháng )者 B、边缘( yán ) C、延(yán)续 D、(yóu)黝黑

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注重的是口语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书面语言的教育,进行的不是完整语言的教育,使幼儿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幼儿园新《纲要》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可见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不可获缺的部分,对促进幼儿语亩发展具有重婪的价值.发展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是我们幼儿教师在新时代的研究课题,在幼儿敦阿改革中应重视的问题。 阅读是一个人从事各项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有研究发现,2岁是口头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若能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培养,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既培养自主阅读的意识和技能,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研究还指出,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因此我们应适时地培养幼儿对阅睡的兴趣和习惯.使之成为孩子牛耿之不尽的财富。 如何培养幼儿这种意识和技能昵.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现代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用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 一、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阅读材料准备: (1)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以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如中班一般选用的故事内容应跌宕起伏,富有神奇的想象和幽默:有神奇的事件和人物发生;人物心理和情感富于变化:主题比较广泛、深刻:故事语言要细腻,刻画入微、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色彩。 (2)为幼儿提供题材多样的图书。从儿歌、童谣到童话寓言;从知识性图书到智力大考验;从科学到环境;从亲子关系到情绪抒发、生命教育等等,不同的题材可以让孩子从阅读中得到多元的知识与多元的情感经验。 (3)根据幼儿阅读能力与兴趣的变化,坚持定期更换新的图书。 (4)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5)鼓励和指导家长有意识的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阅读或购买些适合于幼儿阅读的读物。 2、阅读环境创设 幼儿对某一事物的情媒往往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念,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阅读的兴趣也是通过环境和氛围来加以保持和巩固的,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早期阅读的兴趣不是仅仅通过几次专门的阅读活动获得的。因此,每周的语言阅读活动外,还要在在日常活动中定时和不定时的安排一些阅读时间。在班级中设有图书角,让幼儿随时阅读,如,晨间来园时,让幼儿自由的地与同伴相互欣赏各自从家早带来的书,或是幼儿园的各种图书;自由活动时间,也让幼儿随意地欣赏图书、讲述故事;午饭后,早吃完饭的孩子也可以自由看书;下午离园以前,幼儿也可以自由阅读图书。 3、家长的配合 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也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家长和幼儿进行分享阅读,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年人和儿童并非以学习为目的来共同阅读一本书。起初,以成年人为儿童逐字朗读为主,多次重复之后,随着对故事情节的熟悉性,逐步提高了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并最终过渡到儿童自己阅读。平时,家长对幼儿的阅读情况多加鼓励,例如,当孩子能够说出一个新词时,家长可以给予鼓励性的语言:“太棒了,说的真好。”从此培养利巩固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不稳定性,他们的兴趣是随意的、脆弱且短暂的,应特别注意培养和强化。掌握一些正确的阅读技巧,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1、爱护图书:让幼儿知道图书的制作非常艰辛的过程,培养其爱书护书的好习惯。

8种绘本提高孩子阅读能力

8种绘本提高孩子阅读能力 教育学界一致认为: 绘本是最适合小孩阅读的图书形式。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小孩认知图形的能力从专门小就开始慢慢养成。 尽管那时的小孩不识字,但差不多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如果这时候家长能有意识地和小孩们一起阅读绘本,接触到高水准的图与文,他们将在听故事中品味绘画艺术,将在观赏图画中认识英文、学习英文文学。 比起那些一闪而过、只带来一时快感的快餐文化,观赏绘本无疑是一种让眼睛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精妙体验。 今天,小新将带各位粑粑麻麻走进绘本的海洋,与您分享适合亲子阅读的8篇英文绘本~ 《David Series》 大卫系列 每个人都会喜爱上书中那个淘气的David!这本既简短,有味又有教育意义的图画书一定会吸引小孩的注意力! 《Pigeon Series》

鸽子系列 Mo Willems专门的写作风格,简洁明了,但有保持趣味性。小小孩都喜爱和鸽子交流! Mo Willems获得过6次艾美奖,他创作的绘本构思都比较专门。每一本绘本都讲述了一个搞笑幽默的故事,十分有味,还教育性十足。滑稽的绘本形象,偶然穿插富有教育意味的片段,给你家小孩备上一套吧。 《Pete the Cat Series》 小猫皮特系列 这种色彩鲜艳又有味的故事书,专门适合低年龄段的儿童朗读。 小猫皮特换上了他的新鞋,快乐地走着。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的鞋在一路上变得越来越脏,越来越脏……小猫皮特会如何样应对如此的苦恼呢? 就像小猫皮特走的路一样,小孩们的成长之路也一定会遇到专门多意想不到的苦恼。而且,其中专门多,都需要小孩们自己去面对,去解决。快看看小猫皮特是如何样处理的吧!小孩们一定会从这本绘本中学到专门多道理的! 《Chicka Chicka Boom Boom》 叽咔叽咔嘣嘣

阅读活动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意义

淄博师专附属幼儿园松龄园_月阅读教研活动记录表教研主题阅读活动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意义时间主持教师赵老师 出席人员全体教师 教研内容 赵老师:在学习《纲要》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方面,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新动向:关注幼儿早期阅读。《纲要》第一次明确的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中,并提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那我们谈谈阅读活动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意义。请大家各抒己见。 教师研讨: 王老师:早期阅读作为听、说、读、写等诸环节的重头戏,自然而然的引起了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其突出优势在于通过早期阅读教育,促进幼儿心智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增强和良好习惯的增强。 赵老师: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早期阅读环境,《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纲要》还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幼儿园与家长应当为幼儿创设并引导幼儿接触一定的阅读环境,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加强早期阅读训练,培养早期阅读能力。 王老师:还有是为幼儿阅读提供丰富的材料,“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对幼儿来说,书籍更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在学前阶段,幼儿接触的书面语言一般是他们知道的东西的文字代码。从幼儿认识书面语言这点出发,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内容。幼儿感兴趣的图文并茂的故事图片,意义突出且有一定规律可寻的文字,都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有关书面语言的初步知识。 陈老师:我们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活动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幼儿是好动、好模仿的,因此每当阅读内容中出现有趣的角色或动作时,我就鼓励孩子们学学样子,孩子们对此乐而不疲。活动后,我又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开始了表演游戏,当孩子们戴上头饰,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时,台上台下相互呼应,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幼儿对这些游戏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中也有效地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朱老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家庭环境和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应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定时定内容的去指导幼儿阅读图书,鼓励幼儿在听书的过程中跟读。另外,家长在家里也应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读书的空间,让孩子随手可以拿到自己喜爱的书。家长可以给家庭中的一些物品做一些名称标记,如“爸爸妈妈的房间”,“宝宝的玩具熊”,“电视机”等等。家长还可以通过指导幼儿观察不同的印刷品来帮助幼儿了解文字的功能和重要意义,如查看帐单、信笺、报纸或导购单等。从不同的活动不断丰富阅读内容,也进一步培养幼儿阅读能力。

浅谈大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大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导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家园配合逐步培养起来的,这要求教师和家长要做个“有心人”,在幼儿阅读活动的指导中,提供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主动学习,乐于用“百种语言”表达,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孩子一生受益。 新《纲要》把幼儿早期阅读的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幼儿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这充分显示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提倡和重视。7岁以前的幼儿应当掌握的是基本阅读能力,即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培养大班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不仅能为他们升小学后接受正规的读写教育做好准备,而且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支持性的自主阅读环境,为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物质保障。 提供足够丰富的自主阅读材料,对大班幼儿显得很重要。教师应重视创设感知积累和主动探索汉字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文字无所不在。活动室里的桌椅门窗、活动区的物品(钢琴、消毒柜、毛巾架、作品栏、玩具柜等)、自然角的植物、动物,都可用电脑打印成文字卡片悬挂或张贴于物品材料上,字与图、字与实物一一对应,睡床、床上用品、幼儿用的书本等也贴上幼儿的名字、墙面上及阅读区角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见汉字,也制成卡片图文对照,让幼儿在空余时间随意翻玩、辨认。老师还可引导幼儿共同商量设置班级的区角标识,引导幼儿给区角取名称,如语言区“我是小小主持人”、音乐区“小音符之歌”、表演区“酷酷大舞台”、美术区“小手真灵巧”等,将设计好的图文并茂的区角标识悬挂在活动室内。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与环境的对话,激发了感知认识汉字的积极性、敏感性和主动探索汉字的欲望。活动室内阅读区还提供大量适应大班幼儿阅读的材料。除幼儿熟知的《恐龙家族》、《彩图幼儿故事100集》,《好儿童》、《娃娃画报》外、还有益智类书如《蓝猫淘气三千问》、《十万个为什么》,中外文学名著《西游记》、《安徒生童话》,趣味性强的如《趣味迷宫》,等等,将这些书摆放在敞开式图书架上,积极鼓励幼儿在来园、自由活动、点心后、离园前等时间段自由选择阅读。此外,还向幼儿提供随手可取的铅笔、彩笔、纸张等供幼儿绘画、书写的材料,黑板、粉笔也向幼儿开放,提高他们书写的积极性。 二、激发阅读兴趣,为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强大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强大的推动力”。幼儿有了阅读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促进在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一)图书等阅读材料选择上的激趣。教师为幼儿提供内容丰富,数量充足,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阅读的图书、故事光碟、录像等,阅读材料中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深深吸引着幼儿。(二)阅读技能指导上的激趣。教师着重指导大班幼儿从人物的动作神态来理解心理的发展变化,学习归纳主题及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阅读前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需要,有意识地阅读图书,阅读后鼓励幼儿大

阅读障碍儿童早期干预方案

阅读障碍儿童早期干预方案 黄玲玲 201011013920 一、儿童的基本情况 1.1 基本信息 年龄:5岁 年级:普通幼儿园大班 家庭:父母双亲均在,居住在城市 1.2 诊断 韦氏智力测验诊断为智力正常,DEST-II(The Dyslexia Early Screening Test II)阅读障碍帅选测验诊断为有阅读障碍危险的儿童,后在医院重新鉴定,该儿童很有可能有阅读障碍。 1.3 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经常走神,好动;顺序记忆差,不能按照顺序说出时间和数字;不能分辨简单的几何图形,不能分辨字体与背景或是形状与背景;反应迟钝;阅读和书写时视觉倒翻,计算时位数混乱和颠倒;无法辨别如“犬”“太”“大”等字细节上的差别;必须念出听音才可以完成阅读工作,易用手指指行阅读;组词读出时不能提取相应词汇,对因果顺序表达欠佳,并且命名物体困难。 二、干预方案 2.1 干预目标 儿童经过训练之后可以正常阅读。 2.2 干预方式和方法

家庭与集体共同协作,在特殊教育训练机构训练每天训练半小时,然后在幼儿园上课期间,教师给以一定的辅导,将训练内容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其余时间为家庭训练时间。 个别辅导与集体活动结合,专业机构的训练与家庭训练为个别训练,幼儿园为集体活动中教师给予个别辅导。 2.3 干预时间 三个月 2.4 方案的具体内容 2.4.1 对家长与教师的干预 让家长与教师了解到阅读障碍的内涵以及简单的治疗方法,使得他们在了解的基础上慢慢面对一适应。尤其在家庭中,要培养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与孩子多交流。教师给予一定的个别辅导。并且家庭、教师、专业训练人员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2.4.2 训练内容 该儿童主要是视觉失读,故训练内容以阅读的视觉技巧为主。 (1)视觉分辨训练: 具体训练内容举例: ①分类:实物、形状、颜色、大小的分类 a.放一些物体于儿童面前(如杯子、铅笔、尺、盒子、橡皮擦、钉子等),再放一些东西,要儿童指出相同的物品,开始时,不要放太多,等熟练后,在慢慢增加; b.给予儿童不同形状的形板,刚开始,可要求根据形状加以分类,而后,可上色彩,然后要求其依据形状及颜色两个因素加以分类; c.呈现三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要儿童指出何者不同,此活动可以包括各

2019年三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测试题

2019年三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测试题 同学们,很高兴你们参加这次阅读比赛!希望你们能认真仔细地读完每篇文章,认真思考每道题目,祝你们成功! (一)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一个人名秋,他是全国闻名的围棋大师。他收了两个学生,都是聪明的年轻人。 一个学生学下棋的时候,非常专心。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他都用心听;老师讲的每一着棋,他都用心琢zu ó磨mo 。他很快就学会了下棋。另一个学生( )也坐在那里听讲,却一心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将要飞过的大雁和天鹅。结果( )他跟人家一起学,还是远远不如人家。 这难道是( )他不如前一个人聪明吗?当然不是。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就是说要集中精神,一心一意地学,才能学好。( )不专心,那是什么也学不会的。 1、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正确的填入文中括号中。( 如果 、因为、 虽然、 尽管 )(8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6分) 全国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一个年轻人学会了下棋,另一个人却远远不如人家?写写你的看法:(5分) (二) 星期天下午,我在邻居的花圃p ǔ里,观(查、察)了一盆樱y īng 桃t áo 椒ji āo 。这盆樱桃

椒长得十分茂盛!远远望去,绿叶(从、丛)中,似乎闪烁着(棵棵、颗颗)红宝石,真是惹r ě人喜爱。 走(进、近)细看,樱桃椒又是一番姿态。看,樱桃椒的茎笔直粗(状、壮),枝叶向四方开着,犹如一把绿色的小伞,有的枝条已偷偷地伸出花盆,平卧在盆沿上,有的枝条刚劲挺(拨、拔),直向蓝天伸延。樱桃椒的叶子窄而长,绿油油的在阳光下发光。在绿叶中,盛开着一朵朵洁白的小花,仿佛是蓝天的星星,洁白的花瓣跟梅花有点相似。听王伯伯说:“深秋时节,这红色的果实,形如樱桃,所以人们叫它樱桃椒。” 看着,看着,我不由自主地说:“樱桃椒,你真美呀!” 1、给这篇短文加个题目。(3分) 2、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 。(6分) 3、作者按一定的顺序写樱桃椒。首先从______看,接着______细看,从樱桃椒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部分的特点。(7分) 4、写出“似乎”的近义词:______、______ 、______。(6分) 请选其中的一个词写一句话:(5分) 。 (三)乌鸦兄弟 乌鸦兄弟同住在一个窝里。 有一天,窝破了个洞。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结果谁也没有去修。 后来洞越来越大了。大乌鸦想:“这一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窝这样破了 ,它还能住吗?”小乌鸦想:“ ”结果又是谁也没有去修。 一直到了寒冷的冬天 西北风呼呼地刮着 大雪纷纷地飘扬 乌鸦兄弟都蜷缩在破窝里 哆嗦地叫着 冷啊 冷啊 大乌鸦想:“

儿童阅读能力的六大阶段

儿童阅读能力的六大阶段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第一阶段,听大人读绘本 美国孩子喜欢听大人朗读绘本。绘本的语言较简单,大多一页上仅有一句话,句式也经常重复,比如“I like the dog, I like the cat.”,这一点很受孩子欢迎,而且大人的朗读也 非常有助于孩子内化语言。所谓内化语言,指孩子吸收的不是“一个单词”,而是“一个话语”。比如,孩子反复听过“I like the dog, I like the cat.”之后,所吸收的语言,并不是孤立的单词“I”,也不是孤立的单词“like”,而是像“I like...”这样的话语结构。 完成一步后,孩子想说喜欢什么的时候,就会直接调用“I like…”表述自己的喜好。当然在这个阶段,孩子往往并不能认全书上的单词,一般必须要利用绘本的画面提示来理解故事,阅读速度也会比较慢。 第二阶段,开始主动理解文本内容 美国孩子开始尝试猜测单词的意思。通过猜词,孩子逐渐明白阅读既包括“认字”的过程,也包括“理解”的过程。相比于看图听故事,阅读并理解内容会更费脑子。孩子可能因为 意识到自己没有足够的阅读文本的能力,而拒绝朗读。因此在这个阶段,可以教孩子视觉词汇(Sight Words),自然拼音(Phonics),以及注意英文字母与读音的联系。 所谓视觉词汇,指at, and, that, the, he, it, on, she 这样比较简单,孩子见到就能读的单词。有的美国幼儿园会把视觉词汇写在星形卡片上,并把卡片贴到布上,挂起来,方便小朋友记忆。 此外,在这个阶段,孩子经常把注意力放在单词形状和读音上,不去关心单词的意义。 比如,孩子或许能轻轻松松读出下面的单词:there, their, they're,但不知道三个单词意义上的差别。 第三阶段,建立阅读自信 孩子将不断熟悉字母与发音的关系,并通过一些简单的书籍,体验流畅阅读,逐渐建立并培养阅读自信。这时可以挑选篇幅比较短的绘本,尝试着让孩子们读一遍给你听,再让他们自己读一遍到两遍。 也就是说,一本读物应该读三遍左右: 第一遍(朗读):学习单词; 第二遍(默读):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遍(再次朗读):流畅地阅读(阅读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停顿和错误)。 第四阶段,阅读的工具性增强 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孩子开始自主阅读,而且好奇心也越来越强。孩子会把阅读当作了解世界、获取知识的窗口,约得实用性和工具性逐渐显现。 在这个阶段,选书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要标准。为了更快速地判断孩子是否喜欢一本读物,宝爸宝妈们不妨试试以下三个简单的动作: 1. 让孩子通过封面、封底的内容来决定;

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影响

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早期阅读,有利于幼儿获得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在幼儿早期培养其对阅读的兴趣将有助于幼儿成长为对阅读充满热情渴望并能有效阅 读的人。如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呢?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新《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我们在创设环境时,尽量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有趣的、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培养阅读的兴趣。在幼儿每天都要接触的门、窗、桌、椅、书柜、沙发等物件上分别标出名称,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在幼儿的作品、用品、幼儿的生活照片旁标出幼儿的名字;标出各个游戏角的名称;用文字表示一些常规和注意事项,如在门口写“请慢些走”,在洗手间的水龙头上部写上“别忘了把我关上”;将幼儿喜欢的食品标签收集起来贴在阅读区的一角,如肯德基、上好佳、蒙牛等。幼儿仿佛置身在图的世界中,文字的海洋里,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周围的文字信息。长期的耳濡目染,幼儿将自然而然地认识一些

文字,初步建立起基本的文字概念,提高文字的敏感性,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 对幼儿来说,书籍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合适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因此,在选材时,必须以目标为依据,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合适的图书。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要注意阅读区材料投放的丰富及层次性。首先,丰富阅读材料的形式,除了图文结合的图书外,投放画报、儿童连环画、卡通画、儿童百科全书、卡片等多种材料。其次,阅读材料的内容更加丰富;除了为幼儿提供古今中外经典的童话神话故事外,还为孩子投放历史故事、科学知识类图书。考虑幼儿的兴趣和特点,选择的阅读材料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增大。第三,材料的来源尽量丰富,集体阅读教育的材料、自由阅读活动的材料,教师准备的,幼儿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图书。第四,材料的难度有层次性:书架上始终有幼儿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三种层次的图书,一段时间后,保留幼儿熟悉的图书,同时增加程度相同而内容不同的图书,以保持不同水平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和谐、宽松的阅读氛围,让幼儿体验阅读快乐 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在与环境互动中产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把幼儿讨论时的发言记录以较大的字体打印下来,加以展示,使幼儿对自己讲述

右脑阅读训练题克服孩子阅读障碍的好方法

右脑阅读训练题,克服孩子阅读障碍的好方法 右脑快速阅读训练题(一)(2010-06-05 13:22:08)转载标签:右脑快速阅读育儿阅读障碍训练分类:育儿 儿子有比较严重的阅读困难,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前两天看了一本右脑训练的书,感觉其中的快速阅读训练法可能会有效果。我从昨天开始训练,希望会有效果,我会及时总结的。 具体训练方法是: 每天阅读一篇文章,先用1分钟阅读,然后默写(包括标点),写错了不要紧,可以再看再默,看看能几次全默写下来。昨天,儿子练了第一篇,用了5次默写全对。 书上说这种方法贵在坚持,大约2个月左右可以初步养成习惯,半年会有成效。我想试试。只是书上的题太少了,我就自己找了一些小故事,按循序渐进,默写字数从少到多的原则对故事进行了编辑,编成了练习题。我想即使没有什么效果,也可以让孩子懂得些道理吧!(每篇短文后面的“这个故事是说”是我加上的,这是不用默写,是告诉

他道理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意见而已,呵) 右脑快速阅读训练题一(六月) 2010年6月4日 贪心的小狗 “喂,你这家伙,叼的骨头居然比我的还大。看我不抢过来!”小狗冲着河面上自己的倒影,大叫,“汪汪!”一张嘴,骨头掉进了河里。 这故事是说,人不要太贪心了 6月5日 生金蛋的鹅

有个人养有一只鹅,鹅生下一个的金蛋。那人以为鹅肚里一定有金块,便把它杀了,结果发现它与别的鹅完全一样。 这故事是说,贪婪地希望得到更多的财富,会把得到的利益也失去了。6月6日 两个人 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老虎。一个人迅速换上一双轻便的跑鞋,另一个人说:“换上跑鞋,你也跑不过老虎!”这个人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 这故事是说,在竞争中,你只要超过一些人,就能取得成功

9岁儿童课外阅读能力测验

小海鹦鹉之夜 在冰岛这个国家的一座希米岛上,一群橘红色嘴巴、黑白色羽毛的鸟儿每年都会来访。这些鸟被称为“海鹦鹉”。它们有着色彩鲜艳的鸟嘴,动作笨拙,因此也被叫作“海上的小丑”。它们的身躯矮胖、翅膀短小,使得它们在起飞和降落时动作很不灵敏。 荷拉住在希米岛上,她每天都会观察天空。当她站在悬崖高处瞭望海洋时,她发现了当季的第一只海鹦鹉。 她轻声地对自己说:“伦迪。”在冰岛,“伦迪”的意思就是“海鹦鹉”。 没过多久,天空中遍布着它们——海鹦鹉,到处都是海鹦鹉。它们刚从大海上过完冬天返回,回到荷拉居住的岛上和邻近的无人岛上产卵并养育刚出生的雏鸟。这些“海上的小丑”每年都会回到相同的巢穴。这是它们唯一上岸的时候。 荷拉和朋友们爬上悬崖观看鸟儿。他们看见一对对的海鹦鹉用鸟嘴彼此轻轻碰撞着。他们所看到的每一对鸟儿很快的就会到悬崖的深处照顾它们的蛋。当海鹦鹉的蛋孵化出来之后,鸟爸爸和鸟妈妈便会带着鱼儿回巢喂它们的雏鸟。每一只雏鸟都会长成小海鹦鹉。当每只小海鹦鹉尝试它们的第一次飞行时,小海鹦鹉之夜就此展开。尽管,离小海鹦鹉之夜到来的日子还有好几个星期,荷拉想着该找一些纸箱来做准备。

整个漫长的夏天,成鸟们抓鱼并照顾它们的雏鸟。到了8月,花儿覆盖了巢穴。荷拉知道,当花朵盛开的时候,小海鹦鹉之夜即将到来。 那些躲藏起来的雏鸟已经长成小海鹦鹉了。现在正是荷拉和朋友们拿出纸箱及手电筒准备迎接小海鹏鹉之夜。从今晚开始,连续两个星期,海鹦鹉将会离开并到海上过冬。在暗夜之中,小海鹦鹉离开它们的巢穴展开第一次的飞行。这是一次从悬崖高处飞下的短程振翅之旅。多数的小海鹦鹉都能安全地在海面上降落。然而,有些小海鹦鹉则会受到附近村庄灯光的影响而迷失方向——它们可能以为那是海水反射出来的月光。每晚都有数百只的小海鹦鹉坠落在村庄内。它们无法在平地上起飞,只好到处乱跑并找地方躲藏。 荷拉和她的朋友们每晚都会花费整晚的时间寻找受困未能回到海上的小海鹦鹉。但是,村庄中的猫狗也在找它们。就算它们没让猫狗抓走,小海鹦鹉也可能会被汽车或卡车给碾过。孩子们必须赶紧先找到迷途的小海鹦鹉。晚上十点钟希米岛的街上因为孩子们四处走着而热闹起来。 荷拉和朋友们忙着拯救小海鹦鹉。他们带着手电筒游走整个村庄,在黑暗的地方搜寻着。荷拉发现一只小海鹦鹉。她追着它跑、捉住它,并且将它安全地放入纸箱内。 在这两个星期中,所有希米岛上的孩子白天都可以睡很晚,这样到了夜晚他们才能够户外活动。他们救了几千只小

幼儿园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幼儿园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一天,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了非常有趣的一幕:阅读角突然变得异常热闹起来,很多孩子们聚在阅读角兴奋地谈论着什么。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走近了阅读角......原来,他们都在看前一天我们班一些孩子的绘画作品。这是一次围绕主题“梦中的家”进行的一个想像画创作活动。当时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涨,很多孩子接连画了好几张。后来,我将孩子们的作品收集起来,并打算请每个孩子介绍自己的作品,可是由于时间有限,离园的时间快到了,所以在个别孩子进行简单的交流后,活动就匆匆结束了。之后,我随手将他们的作品放在了阅读角的书架上。没想到,这些作品竟然成了孩子们眼中的“新书”。 对儿童而言,通过阅读,能扩充儿童的知识经验、改变儿童的看法、升华儿童的思想情感、迁移儿童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技能。而且使儿童扩大书面词汇量、掌握丰富的文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和父母而言,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积极地关注和参与儿童早期的成长过程,并正确地发挥启蒙教育的功用,使家庭、社区和幼儿园的教育能相互配合,让儿童成为一个喜欢读书、终身有读书欲的读书人,让社会处处充满书卷芳香,共同打造一个乐读、善读的阅读社会。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学习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整蓄待发”的阶段,只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幼儿语言及阅读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 但是,以往的语言活动区往往存在着环境封闭呆板、材料变化少、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贫乏的通病,在别的活动区的吸引下,语言活动区变得“门可罗雀”。因此,我们应该以陈鹤琴先生的“活动教育”理论为指导下,对活动区的环境创设、活动内容、评价方式等进行变革,从而使语言区“活”起来。 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用各种渠道为幼儿提供“活”的多元的语言环境。 多元化的语言环境,应投放多样化的语言活动材料,以利于幼儿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首先是材料多样化。如:图书资料、VCD片、电脑网络、答题卡、访问卡及书写记录材料等。让幼儿在发问、提出问题时,不简单地依赖教师来给予答案,而是自己学会运用工具,找到答案,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从而使语言活动朝着深层次发展。其次是材料投放形式多样化。适当用上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将区角环境进行开放式分割,让区角之间互不干扰又不影响幼儿的学习与交流。材料的内容和摆放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