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字词的意思。
3.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放飞蜻蜓》(板书并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概括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出示提示句子)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
3、小结:本课是一篇小故事,我们在概括这类文章内容时,一定要讲清楚三点:主要人物、事件以及事件的结果三个部分。
4、如果让你再概括简单些,你认为该怎么填?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师相机板书)
过渡:陶行知到底和孩子们谈了些什么才让孩子们决心放飞蜻蜓呢?
二、抓“谈”字,了解蜻蜓是益虫。
1、自由读文1——6自然段,找出答案。
2、交流(因为蜻蜓是我们的朋友,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孩子们放飞蜻蜓。
)板书:我们的朋友
3、课件出示“孑孓”的图片。
过渡:那么一只蜻蜓一天到底能吃多少害虫呢?老师搜集到了有关的资料。
(指名读)
4、补充知识:一只蜻蜓每小时吃20只苍蝇、840只蚊子,每天吃1000多只小飞虫。
还吃稻飞虱、浮尘子等。
5、小结:这几个数字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到,蜻蜓虽小,但本领很大。
6、陶行知到底是怎样和孩子们交谈的呢?小组分角色读课文2至6节,注意人物的神态和动作。
7、指名分角色读。
(相机引导学生明白“七嘴八舌”的意思。
)
过渡:陶行知接着又和孩子们还谈了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呢?
三、再抓“谈”字,了解蜻蜓。
出示自学提示:
自读课文七至十自然段思考如下问题:
①陶行知谈到了蜻蜓的哪些部位?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②分别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每个部位的特点和作用。
③小组交流学习结果。
1、学生汇报
2、回答第一个问题。
(相机讲解“蜻蜓点水”和“蜻蜓吃尾巴”)
3、看图(蜻蜓的眼睛和尾巴放大图)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特点。
4、回答第二个问题:填表(生口头回答)
5、课前我让同学们做了搜集,你还搜集到了蜻蜓的哪些知识,能不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生汇报)
6、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更让我感觉到了蜻蜓的本领之大,怪不得,孩子们最后会异口同声的说——(学生齐说)。
7、齐读最后一节。
8、小结:陶行知主要从两个方面谈了蜻蜓,一方面是它的生活习性,一方面是它的外形特点和作用。
我们今后在介绍某一种动物的时候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9、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你能不能不看书从这两个方面介绍一下蜻蜓呢?(小组交流)
10、指名介绍蜻蜓。
过渡:在陶行知的引导下,孩子们由原来的捉蜻蜓到主动放飞蜻蜓,在这一过程中你能感受出陶行知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吗?
四、走近陶行知,感悟人品。
1、其实只要细致观察一个人的动作和神态就能感受出一个人的品质,让我
们再次回顾全文,找出描写陶行知神态和动作的词,并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2、生汇报感受(师相机板书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热爱生命尊重孩子
民主平等)
3、陶行知就是这样一个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生齐读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热爱生命尊重孩子民主平等),从他的名言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切的了解他。
4、出示陶行知名言:
A千教万教教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B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5、师总结
正是他那朴实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促使孩子们主动——放飞蜻蜓!(生齐读课题)孩子们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不!那是孩子们对有益动物的一份爱、是保护有益动物的一份责任、是人和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一份真情。
6、学了这篇课文,你今后打算怎么做呢?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课后搜集陶行知的小故事进行阅读。
2、查资料,学会介绍一种或几种有益动物,做好一份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放飞蜻蜓
捉谈放
我们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