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摘要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https://img.taocdn.com/s3/m/94dbba49a26925c52cc5bf9c.png)
10
/ois/uploadfile/com_content/133041473904570500.pdf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DDD值制定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 新编药物学 • 中国国家处方集 • 药品说明书(4张)
11
31
分级管理、限制使用
• 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整治活动方案(重点内容)
•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 调查2011年度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特殊使
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 •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
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
妇外科
100
骨科
33
呼吸内科
110
基本外科
55
急救医学科
110
介入治疗科
45
康复科
9
老年病科与全科医学科
56
泌尿外科72内分泌科源自10脑外科90
皮肤科
75
青光眼科
3
神经内科
9
肾病内科
30
消化内科
55
小儿科
60
斜视与小儿眼科
6
心血管内科
12
心血管外科
110
胸外科
110
血液内科
43
眼底病1科
10
眼底病2科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测算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程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每100人天中累计消耗抗菌药物的DDDs
累计DDDs(累计抗菌药物消耗量)=所有抗菌药物DDDs的和 = n1DDDs+n2DDDs+……+nnDDDs • 某抗菌药物的DDDs(n1DDDs)=该抗菌药物消耗量/DDD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解析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4a803779563c1ec4da712b.png)
1
DDD概念及其它
1
DDD Defined Daily Dose :约定每日剂量
是指当一种药物用于它的主要适应症时, 假定的成人每天平 均维持治疗剂量。
DDD 通常不考虑起始剂量和预防剂量,实际上是不同使用剂量的折 中。 同一通用名的药物虽不同剂型,或不同的盐但只有同一的DDD 如果不同的给药途径有不同的生物利用度,或用于不同的适应症 时,有不同的DDD。 不同的异构体有不同的DDD
1 6
关于DDD
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DDD·100人天)
研 使用强度是群体样本的统计研究 究 和 不是个体样本的研究, 衡 量 是显示群体的在一定计量单位内的消耗量 的 对 它只反映药品消耗情况,不能真实反映治 象
疗质量
1 7
关于DDD
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DDD·100人天)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解析 1 (难点和重点)
2011年开始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抗感染药物的 临床使用产生了重大影响。卫生部设定了一系列指标,考核医 院的医疗质量。
卫生部对约定每日剂量(DDD)数作出了限制,抗菌药物使用 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 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2
各年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比较表
年度
2005年度 2006年度 2007年度 2008年度 2009年度64家 174家 182家
中位值 DDD/100
人天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最新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6b99892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7.png)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最新在二级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治疗感染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过度或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治疗难度。
因此,制定和遵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延缓耐药菌株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的背景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出现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为了合理地利用抗菌药物,许多国家和组织开始制定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以指导临床医生和医疗机构在使用抗菌药物时的决策。
2.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的制定根据当地疫情状况、患者病情和药物供应情况等因素,二级医院制定了最新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
这一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抗菌药物使用范围:规定了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以及每种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规定了不同感染病情下的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避免过度使用或不足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时机:明确了在感染症状出现后多长时间内应开始使用抗菌药物,以尽早控制感染。
•抗菌药物的调整原则:规定了在患者病情好转或恶化时如何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案。
3.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的执行与监测为了确保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的有效执行,二级医院建立了相应的监测机制。
医院将定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并根据监测结果对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行为进行指导和培训。
同时,医院还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合作,监测耐药菌株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使用策略。
4. 结语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的实施对于维护患者的用药安全、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遵守最新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医生和医疗机构可以更好地利用抗菌药物,提高感染病患者的治愈率,同时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带来的风险。
以上就是关于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的最新内容,希望通过这一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能够为医院感染科的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更规范的指导。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https://img.taocdn.com/s3/m/7cde53a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6.png)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了抗药性,这对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药性细菌的产生,各国纷纷推出了抗菌药物相关的政策和指南,其中包括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监控和评估。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的衡量指标。
它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医疗机构或个体来评估,帮助揭示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和趋势,为制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策略提供依据。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或地区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
它可以反映抗菌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2.抗菌药物使用总量:抗菌药物使用总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抗菌药物的总使用量。
可以通过统计医疗机构、社区或个体的抗菌药物销售和处方数据来评估。
3.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是指某个特定抗菌药物在所有抗菌药物中的使用占比。
通过比较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可以评估抗菌药物的选择合理性。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空间分布: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空间分布可以揭示不同地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性。
这有助于分析和比较不同地区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并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相应措施。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监控和评估是制定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策略的基础。
它可以帮助监测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和趋势,及时发现和解决抗菌药物滥用和不当使用的问题。
同时,它还可以为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推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实施。
对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评估,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数据源和数据质量: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需要可靠的数据支持。
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数据采集和报告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评估指标的选择:评估指标应准确反映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具有可比性和操作性。
不同的评估指标可以综合使用,以更全面地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最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PPT课件
![最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8441cca76e58fafbb0034b.png)
27
• 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只是规范合理使用抗 菌药物的一个指标之一。
11
• 所有抗菌药物的DDD数=所有抗菌药物累计 DDD数。
12
• 二:意义 • 1、 限定日剂量以成人每日常用剂量作为标
准剂量,将不同药物的消耗量换算为统一 标准单位。
13
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统计 (量)
金额统计:单位价格 不一致,变化大
数量统计:剂量包 装不一样,每日用量
不一致。
DDD数:比值,不受 价格和剂量的影响
DDD数
23 1 1.8 4 12 21 3 1 1.5
累积DDD数
68.3
此三天总床日
147
使用强度:68.3÷147×100=45.5DDD
26
•
如何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 1、能用小剂量,不用大剂量
• 2、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的不使用抗菌药物 • 3、及时停用抗菌药物 • 4、增加不使用抗菌药物的人天数 • 5、不随意联合适应抗菌药物 • 6、不局部使用全身给药的抗菌药物剂型(如不使用片剂
14
• DDD数是一个比值
• 同类药物和不同类药物的DDD数可以进行 数值上的比较
• 某药的DDD数值大,说明用药频度高,用 药强度大,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
15
• 三、 DDD值的确定方法 • 1、 DDD值对应的是药物唯一的解剖-治疗-
化学的药物分类体系(The 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ATC分类体系)编码和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不同时,ATC编码可以不同)
卫生部规定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卫生部规定抗菌药物使用强度](https://img.taocdn.com/s3/m/c5be185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b.png)
卫生部规定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卫生部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提出了严格的规定,旨在有效遏制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增加。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疾病的重要药物,但过度使用或不恰当使用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问题,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卫生部规定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标准,以保障公众健康。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根据卫生部规定,抗菌药物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有明确适应症才能使用:医生在准确诊断为细菌感染并确定抗生素是必要治疗的情况下,才能开具抗菌药物处方。
2.遵循使用指南:医生应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南,按照药物种类、用量和使用周期等要求进行使用。
3.避免滥用和不恰当使用:抗生素不适用于病毒感染,因此医生应在确定为细菌感染时才使用抗生素,避免药物的滥用和不恰当使用。
4.合理使用联合用药:在必要情况下,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联合抗菌药物,但应遵循相应的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卫生部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标准如下:1.限制级别:指令医生在极其严格的条件下使用,包括特殊疾病或耐药性较强的疾病。
2.严格限制级别:限制医生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一般不得轻易开具处方,需要经过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后方可使用。
3.谨慎使用级别:医生在慎重考虑后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决定是否使用,一般为常规的抗菌药物使用级别。
4.普通使用级别:医生在明确诊断为细菌感染并经过评估后可使用的抗菌药物级别。
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卫生部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实施以下措施:1.处方监控:医院设置处方监控系统,对抗菌药物的开具进行实时监测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培训和教育:针对医生、药师和病患等不同人群开展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各方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认识。
3.耐药性监测: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系统,定期监测抗生素对细菌的耐药情况,为调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以上规定和监管措施,卫生部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发生,为公众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
![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https://img.taocdn.com/s3/m/ea4d335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0.png)
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重,卫生部发布了一项重要通知,要求所有医疗机构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以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问题的发生。
这项政策的实施将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对社会公众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并完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包括规范的抗菌药物使用流程、严格的使用指南和审核程序等。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药师团队,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监督,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可以有效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降低抗生素滥用的风险。
其次,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意识。
医疗机构需要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加强医护人员对抗生素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
只有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临床技能,才能有效降低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性问题。
最后,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使用情况。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监测每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临床疗效,及时调整使用方案,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通过监测和评估工作,医疗机构可以更好地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
总之,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这对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问题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开展使用情况监测和评估工作,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公众健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支持。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解析..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e9b10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7.png)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各年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比较表
年度
2008年度 2009年度 2010年度 2011年度 2012年度 2013年度
医院数
83家 116家 121家 164家 174家 182家
中位值 DDD/100
人天
使用抗菌药 物品种数
平均使用抗 菌药物品种
数
86.0
153
62.7
72.1
(3) 根据指南和当地病原菌情况选择正确的 经验性治疗药物,保证合理抗菌药物疗程
• 以HAP为例,教学医院前三位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50%
鲍曼 不动杆 菌
铜绿
假单胞 菌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 17.6
29.3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 80.3
22.0
坦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78.9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100
➢抗菌药物消耗量包括两个部分: 出院病历:所有抗菌药物的DDD数之和。 运行病历:所有抗菌药物的DDD数之和。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也包括两个部分: 出院病历:100位患者的住院日天数之和。 运行病历:50位患者的住院天数之和。
如果MDR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为中敏或耐药,仅阿米 卡星敏感。那么首先应该考虑控制感染,增加药物剂量或者联合 用药;如果首先考虑减少DDD,选择阿米卡星单药治疗,无疑不 能控制感染,必需联合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药物。
(3) 根据指南和当地病原菌情况选择正确的 经验性治疗药物,保证合理抗菌药物疗程
研 使用强度是群体样本的统计研究 究 和 不是个体样本的研究, 衡 量 是显示群体的在一定计量单位内的消耗量 的 对 它只反映药品消耗情况,不能真实反映治 象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指标解读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指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597f23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b.png)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指标解读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衡量医疗机构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程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解读:
1. 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
较高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可能意味着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使用过度,或者患者存在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 抗菌药物消耗量:抗菌药物消耗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医疗机构内使用的抗菌药物总量。
较大的抗菌药物消耗量可能意味着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使用频繁,需要进一步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性。
3. 抗菌药物种类分布:抗菌药物种类分布可以反映出医疗机构内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是否合理。
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应该基于准确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有选择地使用适当的抗菌药物,而非滥用广谱抗菌药物。
4.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
过长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可能增加耐药菌株的出现风险,应该及时评估并适当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5. 抗菌药物使用原因:抗菌药物使用原因是指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的临床诊断情况。
对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使用
者应该严格遵守指南和规范,基于适当的临床诊断结果来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指标可以从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消耗量、抗菌药物种类分布、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原因等多个方面进行解读,以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https://img.taocdn.com/s3/m/d3bf2d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1.png)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的住院治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其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治疗感染症状的关键之一。
然而,过度或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细菌抗药性的增加,给治疗带来困难。
因此,对于医疗机构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应当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合理使用。
本文将探讨在医疗机构中,如何合理管理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的必要性在医疗机构中,某些严重感染病例是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
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消灭细菌,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在某些情况下,抗菌药物的使用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过度或不当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其失去对细菌的杀灭作用,使得细菌产生抗药性,容易导致治疗失败。
管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重要性合理管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得医疗机构在治疗感染时面临挑战。
其次,不当使用抗菌药物会增加患者的药物负担,可能带来不良反应。
因此,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于维护患者安全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如何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明确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规范医生开具抗菌药物的行为。
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指南规定,严格遵守用药原则。
2.开展药物合理使用教育:医疗机构应当开展针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药物合理使用教育,提高大家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3.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医疗机构可以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4.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审查:在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时,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对用药情况的审查,确保用药合理、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结语在医疗机构中,对于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应当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维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规范化管理、加强监测和教育,可以有效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减少抗药性的发生,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解析与控制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解析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67e16f5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9.png)
04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的监测与评估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监测方法
01
02
03
病历审查
通过定期审查病历,了解 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包 括种类、剂量、使用时间 等。
信息系统监测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 和电子病历系统(EMR) 等,实时监测抗菌药物的 使用数据。
微生物学监测
对微生物样本进行培养和 药敏试验,了解抗菌药物 对病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加强患者教育和宣传
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认知,避免患者自行 要求使用抗菌药物。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路径管理
通过实施抗菌药物临床路径,规范医生用药 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防控,减少不必要的预 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05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改进实践
医生的用药习惯和经验也是影响抗 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因素之一,合理 的用药习惯有助于降低抗菌药物的 使用强度。
02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解析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在不同科室的分布情况
总结词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在不同科室的分布情况存在差异,其中内科和外科的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较高。
详细描述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内科和外科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高,主要涉及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治疗。儿科、妇科和皮肤科等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 强度相对较低。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病种的关系
总结词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病种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某些病种 需要更多的抗菌药物来治疗。
详细描述
例如肺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病种,由于病原体的存在 ,通常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来治疗。而一些病毒感染,如普通 感冒,通常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及其他管理标准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及其他管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5d64aa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d.png)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标准及主要质量效率指标1、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60%,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3、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得超过30%;4、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5、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6、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指标细化如下:手术科室(1)妇产科不超过60%(2)胸外科不超过70%(3)普外科不超过70%(4)儿外科不超过70%(5)骨科不超过70%(6)脑外科不超过70%(7)眼科不超过60%(8)整形科不超过60%(9)泌尿外科不超过70%(10)口腔科不超过70%(11)立体定向科不超过50%(12)烧伤科不超过80%(13)介入科不超过50%非手术科室(1)老年科不超过60%(2)肿瘤科不超过30%(3)感染科不超过90%(4)神经内科不超过40%(5)内肾科不超过50%(6)消化科不超过40%(7)皮肤科不超过60%(8)呼吸科不超过90%(9)心内科不超过40%(10)内分泌科不超过50%(11)血液科不超过60%(12)儿科不超过60%(13)ICU不超过 90%(14)CCU不超过50%(15)急诊病区不超过80%(16)急诊ICU不超过70%主要质量效率指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5%;病房危重病员抢救成功率≥88%: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麻醉死亡率≤0.02%;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个工作日;平均住院日≤15天:病床使用率85~93%等等.。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https://img.taocdn.com/s3/m/7f0b59c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f.png)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抗菌药物的定义、使用强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增强公众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抗菌药物的定义抗菌药物是指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抗菌药物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但过度或不当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增加抗菌药物治疗的难度。
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因素1. 病原菌的特性:某些菌株对特定的抗菌药物更具耐药性,需要更强的抗菌药物来治疗。
这种情况下,需要增加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
2. 患者的病情:严重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需要更强的抗菌药物来治疗。
此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判断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
3. 医生的经验和知识:医生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同,可能会导致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存在差异。
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培训和指导能够提高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
4. 医疗资源的限制:一些地区或医疗机构的药物供应有限,可能会导致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的不足。
合理的药物调配和利用能够减少药物的浪费,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措施1. 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通过开展抗菌药物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知识和意识,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2. 加强医生的培训和指导:医生是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决策者,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起着重要作用。
医师应当定期接受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质量。
3.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包括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南、设置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和评估机制等,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4. 促进药物研发和监管:加强对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减少非法抗菌药物的流通和使用。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抗菌药物DDD值参考.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抗菌药物DDD值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a2270778f18583d04964597f.png)
11.DDDs (用药频度) 表达方式:值该药(某药某一时期销售总量一定时期某药DDD g DDDs )=某药一定时期销售总量:是指对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分别计算同期其销售总量(g),最后求和得到该品种消耗的总量(g )DDD(defined daily dose):成人限定日剂量。
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表达方式: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数)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使用强度抗菌药物100DDD ?= 如计算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它的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 数)即为该医院住院患者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DDDs 相加;计算某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它的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 数)为该科室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DDDs 相加。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成人抗菌药物DDD 值药品名称规格单位单剂量剂量单位 DDD 值单位 DDD 青霉素钠注射剂 1.6MU支 1.600 MU 克 3.6g 青霉素钠注射剂4MU支4.000 MU 克 3.6g青霉素钠注射剂0.8MU 支0.800 MU 克 3.6g 青霉素Ⅴ片0.125g 片0.125 g 克 2.0g 青霉素Ⅴ片0.25g 片0.250 g 克 2.0g 苯唑西林钠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2.0g 苯唑西林钠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2.0g 氯唑西林胶囊0.125g粒0.125 g 克 2.0g 氯唑西林胶囊0.25g 粒0.250 g 克 2.0g 氯唑西林胶囊0.5g 粒0.500 g 克 2.0g 氯唑西林颗粒剂50mg 包50.000 mg 克 2.0g 氯唑西林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2.0g 氟氯西林胶囊0.125g 片0.125 g 克 2.0g 氟氯西林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2.0g 氟氯西林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2.0g 氨苄西林钠胶囊0.25g 粒0.250 g 克 2.0g 氨苄西林钠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2.0g 阿莫西林胶囊0.25g 粒0.250 g 克 1.0g 阿莫西林胶囊0.5g 粒0.500 g 克1.0g 阿莫西林干糖浆125mg 袋125.000 mg 克 1.0g 阿莫西林颗粒125mg 袋125.000 mg 克 1.0g 阿莫西林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1.0g 阿莫西林注射剂2.0g 支 2.000 g 克 1.0g 阿莫西林片0.25g 片0.250 g 克 1.0g 哌拉西林钠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14.0g 哌拉西林钠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14.0g 哌拉西林钠注射剂 2.0g 支 2.000 g 克14.0g 哌拉西林钠注射剂 3.0g 支 3.000 g 克14.0g 替卡西林钠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15.0g 替卡西林钠注射剂 3.0g 支 3.000 g 克15.0g 替卡西林钠注射剂 6.0g 支 6.000 g 克15.0g 美西林钠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1.2g 美西林钠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1.2g 美洛西林钠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6.0g 美洛西林钠注射剂 2.0g 支 2.000 g 克6.0g 阿洛西林钠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12.0g 阿洛西林钠注射剂 2.0g 支2.000 g 克12.0g 阿洛西林钠注射剂 3.0g 支 3.000 g 克12.0g 阿洛西林钠注射剂 4.0g 支 4.000 g 克12.0g 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0.4MU 支0.400 MU 克0.6g 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0.8MU 支0.800 MU 克0.6g 苄星青霉素注射剂 1.2MU 支1.200 MU 克 3.6g 羧苄西林钠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12.0g 磺苄西林钠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15.0g 磺苄西林钠注射剂 2.0g 支 2.000 g 克15.0g 磺苄西林钠注射剂 5.0g 支 5.000 g 克15.0g呋布西林钠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6.0g 奈夫西林钠胶囊0.25g 粒0.250 g 克 3.0g 奈夫西林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5.0g 双氯西林钠胶囊0.25g 粒0.250 g 克 2.0g 阿帕西林钠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8.0g 阿扑西林钠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3.0g 匹美西林钠胶囊0.25g 粒0.250 g 克0.6g 仑氨西林片0.25g 粒0.250 g 克0.8g 阿莫西林氟氯西林胶囊0.25g 粒0.250 g 克 1.5g 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钠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5.0g 氨苄西林氯唑西林钠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3.0g 氨苄西林氯唑西林钠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3.0g 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胶囊0.375g 粒0.375 g 克 1.125g 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0.25g 粒0.250 g 克 2.25g 氨苄西林舒巴坦注射剂0.125g 支0.125 g 克2.0g 氨苄西林舒巴坦注射剂0.75g 支0.750 g 克 2.0g 氨苄西林舒巴坦注射剂1.5g 支 1.500 g 克 2.0g 氨苄西林舒巴坦注射剂 3.0g 支 3.000 g 克 2.0g 氨苄西林舒巴坦片0.125g 片0.125 g 克 1.5g 氨苄西林舒巴坦片0.25g 片0.250 g 克 1.5g 氨苄西林舒巴坦片0.375g 片0.375 g 克 1.5g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剂0.75g 支0.750 g 克 3.0g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剂 1.5g 支 1.500 g 克3.0g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剂 3.0g 支 3.000 g 克 3.0g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混悬剂0.25g:60ml 瓶0.250 g 克 1.0g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混悬剂0.5g:60ml瓶0.500 g 克 1.0g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片0.5g 片0.500 g 克 1.0g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片 1.0g 片 1.000 g 克 1.0g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剂0.625g 支0.625 g 克7.5g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剂 1.25g 支 1.250 g 克7.6g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剂 2.5g 支 2.500 g 克7.7g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剂3.75g 支 3.750 g 克7.8g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剂0.5625g 支0.562 g 克14.0g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剂 1.125g 支 1.125 g 克14.0g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剂 2.25g 支 2.250 g 克14.0g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剂 4.5g 支 4.500 g 克14.0g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糖浆 1.0g:156.25mg 瓶0.457 g 克1.0g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糖浆 1.5g:228.5mg 瓶 1.500 g 克 1.0g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糖浆 2.0g:156.25mg 瓶 1.870 g 克 1.0g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剂156.25mg 包156.250 mg 克 1.0g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剂187.5mg 包187.500 mg 克 1.0g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剂228.5mg 包228.500 mg 克 1.0g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剂0.6g 支0.600 g 克 3.0g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剂1.2g 支 1.200 g 克 3.0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0.2285g 片0.228 g 克 1.0g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0.25g 片0.250 g 克 1.0g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0.375g 片0.375 g 克 1.0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0.457g 片0.457 g 克 1.0g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0.5625g 片0.563 g 克 1.0g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0.625g 片0.625 g 克 1.0g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剂 1.6g 支 1.600 g 克15.0g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剂 3.2g 支 3.200 g 克15.0g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剂 1.25g 支 1.250 g 克14.0g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剂 1.5g 支 1.500 g 克14.0g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剂 2.5g 支 2.500 g 克14.0g 舒他西林片0.125g 片0.125 g 克 1.5g 舒他西林片0.375g 片0.375 g 克 1.5g 头孢氨苄胶囊0.25g 粒0.250 g 克 2.0g 头孢氨苄颗粒剂 1.0g:0.5g 包 1.000 g 克 2.0g 头孢氨苄片0.25g 片0.250 g 克 2.0g 头孢唑林钠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3.0g 头孢唑林钠注射剂 1.0g 支1.000 g 克 3.0g 头孢羟氨苄胶囊0.125g 粒0.125 g 克 2.0g 头孢羟氨苄胶囊0.25g 粒0.250 g 克 2.0g 头孢拉定胶囊0.25g 粒0.250 g 克 2.0g 头孢拉定胶囊0.5g 粒0.500 g 克 2.0g 头孢拉定干混悬剂0.125g 包0.125 g 克 2.0g 头孢拉定干混悬剂0.25g 包0.250 g 克 2.0g 头孢拉定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2.0g 头孢拉定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2.0g 头孢噻吩注射剂0.5g 支0.500g 克 4.0g 头孢噻吩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4.0g 头孢噻吩注射剂 3.0g 支3.000 g 克4.0g 头孢噻啶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3.0g 头孢噻啶注射剂1.0g 支 1.000 g 克 3.0g 头孢硫脒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3.0g 头孢硫脒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3.0g 头孢硫脒注射剂2.0g 支 2.000 g 克3.0g 头孢乙氰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4.0g 头孢乙氰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4.0g 头孢替唑钠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6.0g 头孢替唑钠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6.0g 头孢沙定胶囊0.25g 粒0.250 g 克0.75g 头孢沙定干糖浆 1.0g 包1.000 g 克0.75g 头孢匹林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4.0g 头孢匹林注射剂1.0g 支 1.000 g 克 4.0g 头孢呋辛酯颗粒剂0.125g 包0.125 g 克0.5g 头孢呋辛钠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3.0g头孢呋辛钠注射剂0.75g 支0.750 g 克 3.0g 头孢呋辛钠注射剂 1.0g 支1.000 g 克 3.0g 头孢呋辛钠注射剂 1.5g 支 1.500 g 克 3.0g 头孢呋辛钠注射剂 2.25g 支 2.250 g 克 3.0g 头孢呋辛酯片0.125g 片0.125 g 克0.5g 头孢呋辛酯片0.25g 片0.250 g 克0.5g 头孢克洛胶囊0.25g 粒0.250 g 克 1.0g 头孢克洛胶囊0.5g 粒0.500 g 克 1.0g 头孢克洛干混悬剂0.125g 袋0.125 g 克1.0g 头孢克洛干糖浆60ml 瓶60.000 ml 克 1.0g 头孢克洛颗粒剂0.25g 袋0.250 g 克 1.0g 头孢克洛片0.125g 片0.125 g 克 1.0g 头孢克洛片0.25g 片0.250 g 克 1.0g 头孢克洛片0.375g 片0.375 g 克 1.0g 头孢孟多(头孢羟唑)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6.0g 头孢孟多(头孢羟唑)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6.0g 头孢替安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4.0g 头孢替安注射剂 1.0g 支 1.000g 克 4.0g 头孢丙烯片0.25g 片0.250 g 克 1.0g 头孢雷特注射剂 1.0g 支1.000 g 克 4.0g 头孢尼西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1.0g 头孢甲肟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2.0g 头孢甲肟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2.0g 头孢美唑钠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4.0g 头孢噻肟钠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4.0g 头孢噻肟钠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4.0g 头孢噻肟钠注射剂 2.0g 支 2.000 g 克 4.0g 头孢曲松钠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2.0g 头孢曲松钠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2.0g 头孢曲松钠注射剂 2.5g 支 2.500 g 克 2.0g 头孢哌酮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4.0g 头孢哌酮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4.0g 头孢哌酮注射剂 1.5g 支 1.500 g 克 4.0g 头孢哌酮注射剂 2.0g 支 2.000 g 克 4.0g 头孢他啶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4.0g 头孢他啶注射剂0.75g 支0.750 g 克4.0g 头孢他啶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4.0g 头孢他啶注射剂 1.5g 支 1.500g 克 4.0g 头孢他啶注射剂 2.0g 支 2.000 g 克 4.0g 头孢西丁钠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6.0g 头孢布烯胶囊0.2g 粒0.200 g 克0.4g 头孢布烯胶囊0.2g 粒0.400 g 克0.4g 头孢米诺钠注射剂0.5g 支0.500 g 克 2.0g 头孢米诺钠注射剂 1.0g 支 1.000 g 克 2.0g继续阅读。
最新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最新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https://img.taocdn.com/s3/m/7606b40a58fafab069dc0279.png)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DDD/百人天,针对此项控制指标,我院制定了各科室责任状目标值。
2015年我科责任状目标值为48DDD/百人天,实际使用强度为52DDD/百人天。
2016年我科责任状目标值为75 DDD/百人天,看似目标值增高了,但由于科室重组以来,呼吸系统感染病人数有上升趋势,因此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仍不容忽视。
从上表可看出,我科2016年1月至2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目标值差距较大,欲达到要求,任务很艰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X线、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
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三、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复数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血流感染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某些侵袭性真菌病。
四、把握疾病疗程,控制出院带药数量。
初中作文辅导讲义第一章审清题意的能力【能力定位】审题,就是仔细辨认、审查、分析、研究题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文体和写作的范围、角度、重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