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海洋调查船

合集下载

“海洋地质八号”综合物探调查船

“海洋地质八号”综合物探调查船

船型推介1032017年第6期 总第170期“海洋地质八号”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双导管可调螺距桨、双襟翼舵和全船双壳体设计。

该船创新采用小方形系数设计,在解决较瘦线型下双壳布置难题的同时还获得了更优异的水动力性能,最终线型经过多轮优化并通过了模型试验和实船最终验证。

在有限空间内,该船燃油舱舱容达到1 650 m 3,可满足船东长时间海上作业的需求。

该船主尺度见表1。

“海洋地质八号”配备6套软浮体枪阵并预留2套枪阵的安装位置,震源由3套51 m 3/min 的LMF 震源空压机组成。

船上安装了2台双联电缆绞车和2台单联电缆绞车,共有6根最长8 000 m 的地震采“海洋地质八号”综合物探调查船DOI :10.19423 / ki.31-1561 / u.2017.06.103“海洋地质八号”是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设计的国内第一艘完全自主研发的三维物探调查船。

该船于2015年10月29日开工建造,2017年2月28日下水, 2017年11月28日交船。

表1 “海洋地质八号”主尺度图1 “海洋地质八号”综合物探调查船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04“海洋地质八号”综合物探调查船船 舶集电缆,并且还预留了2台单联电缆绞车的安装位置,后期经过简单改装,便可将该船扩展为8缆物探调查船。

船上配备的多道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多道地震采集设计及现场数据处理系统和综合导航定位系统,可充分发挥硬件设备的先进性,确保物探作业的高效、精确地运行。

“海洋地质八号”采用可调桨+变频电动推进系统,在输出功率一定的情况下,自动匹配电机频率和螺旋桨螺距角,可使功率更稳定地输出,有效改善了推进系统所引起大振动和高噪声现象。

通过优化船体尾部线型同时选用低噪声螺旋桨,有效降低了螺旋桨产生的噪声。

“海洋地质八号”的发电机组均采用双层隔振,在降低船内舱室噪声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水下噪声的辐射源水平。

国外海洋调查船发展历史和趋势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海洋调查船发展历史和趋势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海洋调查船发展历史和趋势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孟庆龙;杨维维;孙雅哲;李尉尉【摘要】海洋调查船是专门进行海洋调查研究的工具,涉及船舶设计、建造、海洋调查技术、航海管理和海洋调查实验管理等领域,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文章梳理欧美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海洋调查船的发展历程,选取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船舶,总结其特点和最新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海洋调查船的设计建造思路提供启示。

%Research Vessel is a special tool for research on the sea,which relates to ship design, ship construction,ship operation and ship management.Research Vessel is a great guarantee for the successful of B&R.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history of foreign research vessel and listed a series of typical vessel to find out its developing trend.It will be helpful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notion of China’ s research vessel.【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6(033)011【总页数】5页(P63-67)【关键词】海洋调查船;大洋调查;船舶工程【作者】孟庆龙;杨维维;孙雅哲;李尉尉【作者单位】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 300112;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 300112;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 300112;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 3001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74.951;P7欧美海洋调查船的建造和使用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和探索,近年来具有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十大海洋调查船CC

十大海洋调查船CC

东方红2号
• 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是由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 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地方政府 共同投入9000万人民币建造,1996年1月正 式投入使用的中国国内最先进的海洋综合 性调查船之一。
东方红2号
• 续航力与自给力:在航速12.5节时续航力13000海 里;按定员196人计算自给力为60昼夜。 • 稳性: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船检局对无限航区客 船要求。 • 抗沉性:满足分舱及破舱稳性对抗沉性的要求。 • 耐波性:设专用设施以提高船的耐波性和改善调 查工作状况。 • 适居性:生活设施齐全,且在室内生活及工作场 所实施集中空调,使该船具备了良好的研究工作 条件。
雪龙号
• 船上的实验室面积达58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 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有先进的通 讯系统及能容纳两架直升机的平台、机库和配 套设备。 • 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雪龙号极地考察 船. • 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气象分析预报中心和海 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气象等一系列科 学考察实验室。可航行于世界任何海区。
竺可桢号
• “竺可桢”号远洋综合调查测量船,原名 “海洋20号”。中国首艘636A型海洋综合 调查船.
竺可桢号
• 完成多波束地形地貌测量4万多平方公里、测 线里程达1.2万公里。 • 7批次向澳联合搜救中心提供扫测成果数据, 为研究分析可疑区域海底地理环境提供了有 力支撑。 • 开创了海军专业测绘力量首次成功参与国际 性联合搜救行动等多个纪录。
金星号海洋调查船
• 金星号海洋调查船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 海洋调查船. • 1957年6月28日,金星号海洋调查船开离青 岛港,驶往渤海正式开始中国有史以来的 第一次综合性海洋调查。
金星号海洋调查船

海洋调查方法

海洋调查方法

深度测量
回声测深仪
• 原理如右图。 • 测深仪指示或记录的 水深,须经过换能器 吃水深度订正、声速 偏差订正和转速订正D Ds Db D Nhomakorabea Dn
钢丝绳测深
• 组成:绞车、绳索计数器、倾角 器 • 测量方法 • 计数器器差校正 校正系数 A=L/l 校正值 a=l(A-1) 钢丝绳的倾角校正 1、Z=Lcosa-h 2、水上部分校正k和水下部分校 正m z=L-k-m
0.05 0.2
0.005
0.01 0.05
水温观测(规定部分)
• 观测时次:大面或端面观测到站观测一次,连续测站,一般 每2小时观测一次 • 观测的标准层次,底层与相邻标准层的最小距离
水温观测(规定部分)
• 观测方法 水温的铅直连续观测 标准层水温的观测
观测记录的整理
海洋调查简史
二、多船联合调查时期
1、北太平洋联合调查计划(NORPAC):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发起,联合调查的先声。 2、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1958,IGY)和国际地球物理合作 (1959-1962,IGC)的联合海洋调查,规模之大空前。 3、国际印度洋调查(1960-1964,IIOE) 4、国际赤道大西洋合作调查(1963-1965,ICITA),多船合作 和浮标阵观测的先声。 5、黑潮及其毗邻海区的合作调查(1965-1970,CSKC) 6、中美西太平洋热带海气相互作用联合调查(1986-1990) 7、中日黑潮合作计划(1986-1992)世界大洋环流调查(1990 年后,WOCE) 8、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热带西太平洋海气藕和相应实验 (TOGA-COARE) 9、南大洋的考察
温深系统测温(CTD)
• 结构与原理 • http://www.seabird.co m/products/spec_she ets/911data.htm

我国的十个调查船

我国的十个调查船

“雪龙”号是我国目前
唯一的一艘专门从事极地 科学考察的破冰船。自 1993年从乌克兰购进以 来,“雪龙”号先后进行 了多次南北极科学考察, 足迹遍布五大洋,最北航 行到北纬85度25分,最 南航行到南纬70度21分, 创下了我国海史上多项新 纪录。
“北斗号”调查船,是 挪中两国渔业部门的合 作、挪威为了表示对中 国开放与发展新政策的 支持而向中国赠送的一 艘现代化的渔业科学调 查船 。该船功能齐全, 可塑性强,适用于多种 渔业与海洋科学调查, 船上装备了先进的导航 仪器和可变螺距推进器, 可在全球冰区以外的海 区进行海洋生物资源及 其他海洋科学调查。
“中国海监83”号是 中国 中国海监83”号是 目前最先进的海洋调查 船,船上装了许多世界 领先的仪器。此外, “海监83”船还装备了 直升飞机,该船将可以 在远海海域实施空中监 察和采样取证工作。这 艘监察船造价1.5亿, 船长98米,排水量 3980吨,连续航行能 力10000海里,自持力 60天,适航范围除极地 以外的任何航区。
“大洋一号”,是一艘 5600吨级远洋科学考 察船,新增的动力定 位系统、网络系统以 及先进的深海调查设 备和系统化的实验室 布局,使其调查能力 大为增强,已进入国 际先进科学考察船行 列。
中国第一艘海洋调查 船“金星”号,是 1956年用一艘远洋救 生拖轮改装而成的, 适用于浅海综合性调 查。“金星”号投入 使用20多年,为研究 渤海、黄海、东海测 取了大量资料。60年 代开始,中国先后建 造和引进了大批大、 中、小型调查船。中 国的海洋调查船具有 船体较大、生活与工 作条件较好的特点。 。
向阳红09号为 综合性海洋科学 调查船。可进行 海洋水文物理、 海洋气象、海洋 化学、海洋地质 地貌、海洋生物 等科学调查研究 工作。

美国海洋调查船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美国海洋调查船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大学国家海洋实验室审一次本年度的用船计划协调61家科研单位的用船时间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华盛顿大学美国海洋与大气局以及美国海岸警备队等科研院所和联联邦基金机构做出预测海洋科学考察且更新及时从而提高海洋调查船的整体性能满足了不同海洋调查的的联邦海洋调查船制订了更新退役美国各时期建造的调查船舶数量统计年代全球级大洋级合计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10111419合计30221163美国海洋调查船的管理经验美国部分海洋调查船计划退役时间船舶名称船舶长度建造改装年份计划退役年份船龄年pointsurcapehatterassewardjohnsoniielvilleknorrsewardjohnsonewhorizonmauriceewingthomasgthompsonrogerrevelleatlantiskilomoana414151858563527384848457198119811982196919911970198919851978198319901991199619972002201120112012201420152015201620182021202620272032303030452345263038352830303030主要机构名称组织简介unolsunols由61的21艘船舶组织使用船队的单位是noaanoaa拥有18艘4084m的调查船船舶主要职能是水道测量渔业洋学研究和环境调查等专项调查美国usnavyuscg3艘极地考察船polarseapolarstarhealyunols统一协调安排用船计划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可以得到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船舶比例高70年代建造的船舶进行升船舶性能20世纪6090年代是一个船舶更新周期现役美国调查船3种类型船舶所占比例美国海洋调查船科考设施重视便利性和灵活性美国海洋ags60级船上的尾部尽可能设置通用实验室实验室数量少面积大方便综合科学家按各自的学科需求布置和使用ags60船上设置了面积达232的主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达372并根据不同区域调配不同保调查数据精确可用

海洋工程装备十大品牌

海洋工程装备十大品牌

特点二:精湛工艺
制造工艺精湛
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需要高超的工艺 水平,以确保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品牌通常会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如 数控机床、机器人焊接等。
经过严格检验
制造完成后,设备通常会经过严格的 检验程序,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达到 预期标准。检验过程可能包括压力测 试、密封性测试等。
特点三:创新设计
长期从事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等领域,提供钻井平台、生产平台 、海洋工程船等产品和服务。
在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地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第6名:xx品牌
国内知名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商,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和卓越的技术实力。 从事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开发等领域,提供海上风电场建设、油气生产平台等产品和服务。
装和维护等服务。
客户至上
这些品牌始终将客户的需求放在 首位,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持
,以确保客户的满意度。
快速响应
这些品牌拥有高效的客户服务团 队,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和 问题,并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建议

价值三:卓越品质
高标准的质量控制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领先品牌拥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以确保 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卓越品质。
在中国、欧洲等地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第7名:xx品牌
全球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商之一,拥 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事海洋油气开发等领域,提供高端钻井平台、 浮式生产平台等产品和服务。
在美国、新加坡等地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第8名:xx品牌
国内知名的海洋工程 装备制造商,从事多 个领域的开发、生产 。
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
这些品牌在选择材料和零部件时,采用严格的质量标准,以确保产 品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

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船长 96m
型宽 15m
吨位 970t
航速 18节
续航力 13000海里
所属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装 备
特 点
15个不同类型的实 验室
X波段雷达(带 ARPA)
综合导航系统
无限航区的B级冰区加强钢质远 洋船
稳定,抗沉,宜居, 耐波,减震降噪
重 大
下水15年来,航程相当于绕赤道14圈,承担了逾百项国家级重大研
时1.852公
里)的航速破冰 前行 • 3架直升机
考察。
06
科学号(中)
中国先进海洋科考船
科学号
• 部分参数 船长 99.5米 主要装备 • • • 应用领域 中国的深海远洋科考探测研究平台。将重点用于西太平洋及周边海域科考,可提 供海洋地质、生物与生态、大气等综合科学考察信息。 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系统 装配的升降鳍板 侧推加盖及翻转机等设备 宽 17.8米 排水量 约4600吨 巡航航速 12节 续航力 15000海里 物资供应 60天
装备
• 先进的破冰能力: 在冰层厚度达 1.5米的海面 上能以3节(1 节航速约合每小
创新
• 环保技术:污水净化 系统,油舱采用双层
用途
• 日本第51 次南极考察 队将乘坐它 于2009年1 1月从日本 出发赴南极
结构,防止发生事故
时燃油泄漏先进的垃 圾焚烧炉 • 破冰技术:其船首可 喷出海水对冰层进行 溶解,从而减少直接 破冰的燃油消耗
• 从海底直接采集样本
08
雪龙号
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CHINARE)
舰长 167.0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宽 航速 排水量 编制人数 续航力 19000海 里

构建可持续海洋发展:海洋调查船的角色

构建可持续海洋发展:海洋调查船的角色

构建可持续海洋发展:海洋调查船的角色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海洋调查船成为了实现可持续海洋发展的重要工具。

这些特殊的船只具备多种功能,包括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和监测等。

本文将探讨海洋调查船在海洋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海洋调查船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和了解海洋生态系统。

它们配备了各种仪器、设备和实验室,能够收集和分析海洋环境相关的数据和样本。

这些数据对于了解海洋生物、气候变化、海洋地质和海洋测量等方面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科学家们能够揭示海洋环境的变化和趋势,提供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策略。

海洋调查船在资源勘探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海洋成为了新的资源开发热点。

通过海洋调查船的使用,科学家们可以评估海底矿产和海洋能源资源的潜在价值,并进行资源的勘探。

此外,调查船还能够帮助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的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以避免对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

海洋调查船在环境保护和监测方面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海洋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但由于过度捕捞、水污染、气候变化等原因,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许多威胁。

海洋调查船通过监测和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提供及时的预警和管理建议。

它们可以收集水质、生物多样性和气候数据,同时还能发现海洋污染源并追踪其扩散。

这些信息对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功能,海洋调查船还扮演着培养和推动海洋科学家的角色。

它们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实地工作的平台,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海洋环境并参与各种研究项目。

这对于培养新一代的海洋科学家和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至关重要。

此外,这些船只还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科学研究。

然而,在构建可持续海洋发展的过程中,海洋调查船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资金和技术是限制海洋调查船运营的主要因素之一。

海洋生态调查船与海洋保护

海洋生态调查船与海洋保护

海洋生态调查船与海洋保护海洋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不仅为我们提供食物和能源,还是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调查船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海洋生态调查船通过开展科学研究,监测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保护工作的开展。

海洋生态调查船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监测和调查海洋生态调查船配备了先进的科学设备和技术,可以对海洋环境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调查。

这些设备包括声纳、卫星遥感、浮标和水下摄像机等,在不同深度和区域采集数据,以获取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海洋生物多样性、植物和动物数量的变化、海洋污染程度以及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等信息。

这些数据对于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2. 资源评估海洋生态调查船还参与海洋生物资源的评估工作。

我们通过调查鱼类、贝类等生物的数量和分布状况,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健康状况。

这些数据对于制定渔业管理措施、保护濒危物种以及合理利用海洋资源至关重要。

海洋生态调查船不仅会收集样本和数据,还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

这些工作有助于完善我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了解,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污染监测海洋生态调查船也参与海洋污染的监测工作。

通过采集水样、沉积物样本以及测量海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我们可以评估海洋环境的健康状况。

这些数据对于制定污染管理政策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海洋生态调查船还可以协助处理海洋灾害事故,减少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

4. 保护区管理海洋生态调查船还可以为保护区的管理提供支持。

保护区是为了维护和保护特定海洋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调查工作,海洋生态调查船可以评估保护区的状况,制定并监督实施保护措施。

海洋生态调查船还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保护区实施管理计划,确保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以上任务,海洋生态调查船还可以协助其他科研机构和组织进行科学研究,推动海洋科学的发展。

现代海洋调查船的技术装备与功能

现代海洋调查船的技术装备与功能

现代海洋调查船的技术装备与功能现代海洋调查船是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其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多功能的设计使其可以进行各种海洋调查任务。

本文将介绍现代海洋调查船的技术装备和功能,并探讨其在海洋科研中的重要性。

一、多功能船体设计现代海洋调查船的船体设计考虑到了各种调查任务的需求。

首先,船体结构通常采用船身宽敞、稳定的设计,以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和舒适的居住环境,为科学家和船员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工作场所。

其次,船体上设有多个实验室和工作区域,以满足不同调查需求的同时,使科学家能够方便地进行研究和实验。

这些实验室通常配备了最先进的科研设备,如分析仪器、实验设备和数据处理系统,以支持各种海洋科学研究。

二、先进的测量和采样设备现代海洋调查船配备了一系列的测量和采样设备,以获取详细的海洋环境和生态信息。

其中包括:1.水文学设备:船上常常配备有测量海洋水文学参数的设备,如CTD(温盐深仪),用于测量水温、盐度和水深等参数。

这些信息对于海洋环境的研究至关重要,可以揭示海洋水圈的运动和变化。

2.地球物理学设备:现代海洋调查船还配备了地球物理学设备,如声呐和多波束测深仪等,用于获取海洋底部的地形信息和海底沉积物的分布情况。

这些数据对于海洋地质和地球科学的研究非常重要。

3.生态学采样装置:海洋调查船还配备了各种用于生态学采样的设备,如曝气囊网、水下机器人和网式拖网等。

通过对海洋生物的采样和观测,科学家们可以研究海洋生物的分布、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海洋生物的生态过程。

三、遥感技术与数据处理现代海洋调查船还配备了遥感技术设备,如卫星通讯和遥感传感器。

卫星通讯设备使得调查船能够与地面基站和其他研究船进行通信,并实时共享数据。

遥感传感器则用于获取大范围的海洋信息,如海洋表面温度、浮游生物分布和气溶胶浓度等,这些数据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调查船上的数据处理系统也非常先进,能够处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遥感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科学家们可以获得有关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详细信息,从而理解和预测海洋的变化和演化。

国内外海洋调查船发展对比分析

国内外海洋调查船发展对比分析

国内外海洋调查船发展对比分析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利用与焦虑,各国的海洋调查工作逐步发展,成为国家海洋管理和使用的重要支撑手段。

在国内外海洋调查船的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共同点和差异。

本文就从三个方面,即发展历程、技术装备和研究深度,对国内外海洋调查船进行分析比较。

一、发展历程国外的海洋调查船起源早,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20世纪50年代前后,欧美和苏联都开始了大规模海洋资源勘探和海洋科学研究活动。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头号海洋强国,海洋调查船得到快速发展。

其中美国的“浪潮”号是世界上第一艘商业海洋调查船,1977年建成后,迅速发挥了勘探、开发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而我国的海洋调查船发展相对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启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虽然各方面已有很大进步,但与国外的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

二、技术装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国的海洋调查船也融合了更多的新技术和先进设备。

在技术装备方面,国外的海洋调查船明显领先我国。

例如美国的海洋调查船配备了先进的3D水下地形成像设备、多波束激光扫描仪、声呐等各种高端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对海底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可用于寻找沉船、矿床等。

我国的海洋调查船虽然也运用了一些新技术,如海底探测器、水声设备等,但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研究深度海洋调查船承载着海洋科学研究的重任,其调查的深度与水平也是衡量国家海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研究深度这一方面,各国的海洋调查船表现较为平均。

美国的海洋调查船紧密结合海洋科学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目的设定了不同的科研计划,丰富了海洋科学的研究内容。

我国的海洋调查船也开展了诸多海洋科学研究,如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学、海洋环境等,但由于年限和科研力量等方面的限制,相对于国外的同类船舶,其研究深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海洋调查船的发展史中,无论是国外还是我国,都面临着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挑战。

只有不断更新技术和装备、加强科研力量、提升研究深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海洋事业,更好地守护和利用我们的海洋资源。

世界海洋调查船的历史发展划分

世界海洋调查船的历史发展划分

世界海洋调查船的历史发展划分自1872 年 12 月英国海军利用“挑战者”号开展的历时三年零五个月的大洋调查作为人类历史上首次综合性的海洋科学考察后,历经短短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海洋调查作为一项专门的研究手段,正逐步形成自己的体系。

现在的海洋调查已成为对某一特定海区的水文、物理、化学、地质、生物、气象、声学、地球物理等进行大面积调查和断面调查,以及连续观测和辅助观测的调查研究能力;采用的手段有卫星和飞机的遥感遥测、船舶观测、水下观测、定置浮标自动观测、飘浮站自动观测、无人机和无人艇观测以及以上多种手段的同步综合观测等。

然而,无论怎样,当前最基本且最经济有效的仍是船舶观测手段,其他观测手段则与之形成配合和辅佐。

海洋调查船是采用船舶观测手段开展海洋调查的平台载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海洋调查活动开始活跃,但即便如此,当初使用的海洋调查船也只是利用其他旧船改装而成。

20 世纪50 年代末期才开始出现专门设计建造的海洋调查船,距今也仅 60 多年,然而海洋调查事业却自此得到更显著的发展,海洋调查船也同时得到了快速发展。

站在大技术变革及典型船型特点的基础上,可将世界海洋调查船大致分为两个主要发展期。

第一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通常认为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80 年代末是海洋调查船发展的第一时期。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以及各种先进海洋调查设备的出现,现代化高效率海洋调查船逐渐诞生并普及。

这一时期的海洋调查船在设备、性能、布置以及实验室与专用设备的匹配等方面,与旧船改装的调查船相比有“质”的提高,可以称之为“第一代海洋调查船”。

1959 年苏联建成6 000 吨级综合海洋调查船“罗门诺索夫”号,1960 年美国建成 3 400 吨级的“测量员”号航道和海洋调查船,1962 年美国建造的“阿特兰蒂斯II” 号(ATLANTIS II)海洋调查船,1962 年英国建成3 100 吨级的“发现”号(DISCOVERY)海洋调查船,1977 年德国改造建成的 4 700 吨级的“太阳”号(SONNE)海洋调查船等,这些船只可以认为是这一时期专门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海洋调查船。

世界豪华游轮一览

世界豪华游轮一览

世界豪华游轮一览1.海上探测者号138000吨“海上探测者号”Explorer of the Seas,总吨位为138000 吨,它的修造厂在芬兰。

船东为皇家加勒比游船公司。

邮轮长311米,宽38米,吃水线以上高度为47米,从龙骨到烟囱最上端为72米,有一个能容纳400个客人的大会议中心、水族馆大厅酒吧、皇家俱乐部等。

海洋探险家号动力装置为6台瓦特西拉12V46C型柴油机,总功率75600kW。

三台“吊舱”推进装置,其中二台全方位、一台固定,每台可产生动力14MW。

还有4台艏推力装置,总功率12MW。

2.海上领航员号138000吨海上领航员号Navigator of the Seas,总吨位:138000吨,邮轮总长度: 311米,宽38米。

吃水线以上高度为49米。

可以容纳乘客3807位,船舱容量是1557间,乘员组容量是1213间,乘员组客舱的数量是690间。

“海上领航员号”是皇家加勒比游览线路五艘航海者游轮之一。

它由芬兰造船厂修建,总吨位为138000吨。

可以容纳乘客3807位,船舱容量是1557间,乘员组容量是1213间,并且乘员组客舱的数量是690间。

3.海上水手号138000吨)海上水手(Mariner Of the Seas)号邮轮总长311米,宽38米。

吃水线以上高度为49米,从龙骨到烟囱最上端为72米。

可以容纳乘客3114位,船舱容量是1557间,乘员组容量是1213间,乘员组客舱的数量是690间。

“海上水手号”是皇家加勒比游览线路五艘航海者游轮之一。

它修造于年2003年,共有12层舱板,总吨位为138000吨。

4.钻石公主号116000吨钻石公主(Diamond Princess )号邮轮长290.4米,宽48.2米,高达62.5米,载重11.6万吨。

可以容纳乘客2670位,共有客舱1337间,客舱中有748间设有私人露台“钻石公主号”位列全球十五大最豪华邮轮之一。

该轮是驰名世界的邮轮品牌“公主号”系列船队中体积最庞大、设施最完善的世界顶级豪华邮轮之一。

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吃水深度
排水量
巡航距离
航速
转向动力
83.5m
5.8 m
3510 t
17280 n mile
11 kn
喷射式
接下来就是激动人心的时刻:
第一名是——
东方红二号
海大的骄傲
01
东方红二号
部分规格参数:
船长
型宽
吨位
航速
续航力
所属单位
96m
15m
970t
18节
13000海里
中国海洋大学
船长

排水量
巡航航速
续航力
物资供应
99.5米
17.8米
约4600吨
12节
15000海里
60天
“JAMESCOOK”号(英)
05
英国最大综合海洋科学考察船
“JAMESCOOK”号
部分参数 主要 贡 献 搭载装 备
895m
18.6m
55m
5801吨
12节
54名
04
世界上第一艘国际性考察船
“北极光”号(欧盟)
“北极光”号


载员
排水量
最快航速
造价
199.85米
49米
120人
约6.5万吨
15.5节
6.5亿欧元
“地球”号(日本)
03
世界最大深海钻探船
“地球”号
部分规格参数: 世界上最高的船上钻井架,高出海平面121米 能够在地幔、大地震发生等区域进行高深度钻探作业,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多功能科学钻探船。 世界上第一艘采用竖管钻探方式的深海探测船 世界最大深海钻探船,此前曾创下7740米世界最深海底钻探纪录。 将参与综合大洋钻探科学计划(IOP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成果
1880年7月2日成立了“挑战者号出版委员会”,由汤姆孙负责,邀请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对调查中所获得的样品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德国海洋生物学家E.H.哈克尔对这次考察采集到的生物标本进行了10年研究,写成3卷有关放射虫类的论文;海洋地质学家J.默里认真分析考察所取得的12000个底质样品,写成深海沉积学的经典论著。科学家们整理编辑的海洋学巨著《H.M.S.挑战者号航行科学成果报告》共50卷,于1895年出齐。
性能介绍“雪龙”号考察船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0.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船装有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作灵活,有利于破冰。
船体用E级钢板制作,即使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气候条件下,也不会变形。该船可运输杂货、大型重型货物及各种车辆(带滚装仓)、冷藏货物、贵重货物、炸药、矿物、标准集装箱以及各种油料。
“照片”多雪龙号上关于极地的照片很多,有企鹅、冰山、中山站、长城站等,历届科考队员们拍摄的这些照片,都用镜框挂在墙上,构成了雪龙号上独特的风景。
“讲座”多参加极地科考队的科技人员分别来自多个不同领域。为增进了解,增加对各学科和课题的认识,考察队经常举办各式各样的讲座。
基本设施
船上的实验室面积达58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有先进的通讯系统及能容纳两架直升机的平台、机库和配套设备。
“北极星”号在重要任务时可以容纳两架HH-65“海豚”救援直升机,用于支持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冰区侦查以及货物转移,搜索和救援。行动支队曾经来自阿拉巴马州海岸警卫队航空培训中心的极地作战师,但由于“海豚”直升机的机身检查,PPODIV已经暂时解散。
北极星有各种各样的任务,而在极地的操作。在南极的部署,主要任务包括打破一个通道通过海冰补给麦克默多站在罗斯海。补给船使用信道带来食物,燃料,和其他货物,使它通过另一个冬天。除了这些义务,北极星也作为一个科学五实验室和20个科学家住宿研究平台。“J”型起重机和工作区靠近船尾和船的左舷让科学家有能力做在地质学领域研究火山,海,海洋,海冰物理和其他学科。
调查的结果总结成16卷考察报告出版,包括海底地质地貌、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气象,以及内波等内容。
基本简介
雪龙号是中国的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在1993年3月25日完成建造的一艘维他斯·白令级破冰船,雪龙号姐妹号是俄罗斯VasiliyGolovnin号。除了可搭载直升机外,该船还配有北极级定期自主水下载具。“雪龙号”由中国第一任南极考察的主任武恒命名,“龙”代表中国,“雪”意味着南极的冰雪世界。
考察发现
调查中第一次使用了颠倒温度表。经过测量,了解到海洋深层水温的分布规律;根据海水分析结果,得到世界各海域海水化学成分恒定的重要结论;新发现4400多种海洋生物,其中甲壳类约1000种;发现大量深海动物,证明生物在深海可以生存,能够承受巨大水压;绘制了等深线图;首次在大西洋加那利群岛、太平洋塔希提岛和夏威夷群岛附近深海底采到了锰结核,并发现了深海软泥和红粘土。
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共同投入9000万人民币建造,1996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的中国国内最先进的海洋综合性调查船之一。全船设有15个不同类型的实验室,总面积达325平方米,甲板作业面积330平方米。该船机构布局适于进行多学科交叉,主要核心设备均为发达国家制造和使用的成熟产品。该船航行保障设备可靠安全、操作管理简单,维护检修容易,经济实用,机动性强。相继增添了近2000万元人民币的仪器设备,已经能够满足各学科同航次综合调查的要求,船舶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调查船的先进水平。[3]
由于破冰任务是长期而艰难的——特别是一年中远离母港的八个月——仔细考虑船上15名军官和126名军人的需求后,船只配备了四个相当大的休息室,一间图书馆,一间健身室和一家小型船上商店。它也有自己的美国邮局,卫星付费电话,业余无线电设备,电脑室(用于互联网接入,远程学习,等等),和电影库。鲜艳的色彩和现代的风格与传统军用舰船单调乏味的印象大相径庭。
全船共6层,可乘载人员130人。一般考察队员两人一屋,每间10平方米左右,有中央空调,有24小时供应热水的卫生间,冰箱、衣柜、写字台等一应俱全,房间里还有端口可供上网发邮件。
雪龙号还设有游泳池、图书馆、健身房、室内篮球场、网吧、卡拉OK、洗衣房、手术室等。
另外船上配有一架救援运输#直升机和三艘工作小艇。
中文船名东方红2船舶呼号BBRF国际海事组织编号8887947船旗国中国(China)船船舶所有人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船舶管理公司中国海洋大学船舶建造地点中国(China)主机建造地点德国(Germany)锅炉建造地点德国(Germany)
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图3[5]1、航速:在设计吃水5.0m、风力不大于蒲氏风标3级、海况小于2级的情况下,2台德国MAK主机发足额定功率时航速不小于18.0节,单机在单用功率(1360kW)下航速为12.5节,最低航速0.5节。推进采用可调距桨,可保证从0.5节到18节(最大航速)间任一航速,并设有首侧推,可以保证海洋科学考察时站位的准确性。
详细信息
考察概况
“挑战者”号船是一艘由军舰改装的木制调查船,长68米,排水量2306吨,依靠风帆和蒸汽机的动力推进。船上配备有当时最先进的调查仪器、设备和实验室。英国爱丁堡大学博物学家C.W.汤姆孙任科学调查队队长;调查队员是6名科学家;G.S.内厄斯任船长。航行三年半,航程达68890海里,对除北冰洋以外的世界各大洋都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和地理学、海洋化学、海洋物理学等。在362个站位上进行了水文观测;在492个站位上做了深度测量;在133个站位进行了深水拖网。采集到大量的海洋底栖生物、海洋浮游生物和深海鱼类标本以及水样和沉积物样品。
“北极星号”破冰船隶属于美国海岸警卫队,与“希利”号、“北极海”号共同组成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中型极地破冰船队。其中“北极海”号和“北极星”号均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服役至今的破冰“老兵”,今后预计需要花费数以百万计美元保养和维修。
设计理念
“北极星号”使用了四种不同的电子导航方式来克服高纬航行操作的困难,以及一个计算机动力管理系统以有效地管理六个柴油动力发电机,三个燃气轮机,三个船只服务发电机和其他保障船只平稳运行的设备。自动化和低维护成本材料的广泛使用大大减少了人员的要求。
“北极星”号的三个泵轴由柴电发动机或燃气轮机所驱动。每个轴连接到一个直径16英尺(4.9米),四叶,可调螺距的螺旋桨。柴电发动机可以提供18000轴马力(13兆瓦),而燃气轮机共可提供75000轴马力(56兆瓦)。
“北极星”号拥有足够的船体强度以吸收经常进行的破冰操作时的巨大能量。船体和相关的内部支撑结构由耐低温性能相当强的钢制造。船首和船尾部分设计破冰能力为1又3/4英寸(45mm),船中则为1又1/4英寸(32mm)。船体强度几乎完全由大规模的内部支撑结构提供。“北极星”号的船体结构设计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船只动能破冰。通过重力向下拉动船首及船尾的浮力推动,弓弧可以让“北极星”号开上冰面并利用船身重量压碎冰层。
金星号海洋调查船
船舶简介
金星号海洋调查船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海洋调查船,总吨位930吨,满载排水量1700吨,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6个实验室和1个气象观测室,可分别进行有关海洋的各项研究。船上配备了自记水温计、无线电测向仪等新式仪器,能够自动记录海洋的温度、海流、深度,其设备在那时是最完善的。[1]
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气象分析预报中心和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气象等一系列科学考察实验室。可航行于世界任何海区。
雪龙号的水文资料采集室中安装了可以用来探寻磷虾及其他极区水生动物的鱼探仪;可在航行时测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谱勒海流计;以及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的“CTD”等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船上设有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生物、气象和洁净实验室面积200平方米。另外还新建了大气取样室、数据处理中心、样品间、伸缩吊车等科研设施。
科考情况
1957年6月28日,金星号海洋调查船开离青岛港,驶往渤海正式开始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综合性海洋调查。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海洋考察队随同调查船出海工作。海洋物理学家毛汉礼博士任考察队长,另有4位苏联海洋生物学家也随队配合考察。此行是中国首次对海洋、海产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为中国开发海洋资源收集和提供各种资料,揭开了中国海洋研究工作崭新的一页。
由美国国会研究服务26 2008二月报告估计400000000美元的成元的成本为8至10年的寿命延长改装或美元一个季节延寿改装费用8200000。
2010三月,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撒德艾伦宣布,北极星将在西雅图托德太平洋船厂获得投资62000000美元的大修。美国海岸警卫队计划大修于2012十二月完成。2012十二月14,美国海岸警卫队宣布北极星的复役。北极星的大修,由工业造船厂完成活力(原名托德太平洋船厂),成本57000000美元。北极星将进行测试2013回到服务之前。北极星是在运行在2013年末和2014年初,从事南极行动。
英国挑战者号环球考察
B添加义项?
展开
1简介
2详细信息
2.1考察概况
2.2考察发现
2.3研究成果
简介
(English Challenger Circumnavigational Expedition)
1872年12月7日~1876年5月26日,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进行环球海洋考察。这是世界上首次环球海洋考察,也是近代海洋科学的开端。
“地图”多在“雪龙号”上的餐厅、会议室、驾驶室、走廊,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地图,有世界地图、北极地图、南极地图、科学考察航次图、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图,还有南极中山站、长城站的地形图……不少队员还自带了地图,甚至地球仪。驾驶室内还有大量的海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