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31dc4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9.png)
对人类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仁爱、 礼仪等价值观,对于人类社会的 道德建设、人际关系和国际交往
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02
中国传统思想与哲学
儒家思想
总结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 主张以德治民、以德治国。
详细描述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孔子创立,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的发展,形成了完 整的哲学体系。儒家主张以仁为核心,提倡孝顺、忠诚、礼制等道德规范,认为 治国应以德为主,强调君子的品德修养对社会风气的引领作用。
03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学
书法艺术
9字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 形式,通过书写汉字来表达 情感和意境。
9字
书法作品不仅是文字的载体 ,更是艺术品,体现了作者 的情感、气质和修养。
9字 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 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 种书体,各具特色。
9字
书法艺术在古代被广泛应用 于书写碑文、匾额、对联等 ,在现代则更多地被欣赏和 收藏。
绘画艺术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 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绘画。
中国绘画的技法丰富多样,包括工笔 、写意、没骨等多种画法,每种技法 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力和美感。
中国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要 题材,注重笔墨和气韵,强调意境和 神韵。
中国绘画在古代是士人表达情感和志 向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承 的重要载体。
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 的底蕴、广泛的传播和深远的影响, 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理念,注 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历史发展
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 远古时期,如夏商周时期 ,形成了早期的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74fb4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5.png)
一、原始文化──传统文化的孕育期
氏族社会晚期,中国存在三大民族集团,即河洛民 族 华夏集团,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是秦晋文化、中原文 化的摇篮 、海岱民族 东夷集团,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 是燕齐文化、邹鲁文化的发祥地 、江汉民族 苗蛮集 团,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是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的源 头,
二、奴隶制文化 ──传统文化的雏型期
三、朱熹集宋明理学之大成
闽学派朱熹把理作为其学说的 最高范畴,认为理是存在于自然和社 会之先的精神本体,万事万物 皆由此而派生出来,他主格物致知,穷理灭欲,并以伦理观 为核心,融儒道释为一体,给传统儒学赋予了哲理性和思 辨性,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精制,形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理为本的天人 合一宇宙观,他发展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并以三从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 妇功 相补充,朱熹著作甚丰,且致力于讲学授徒,所注释的 四书五经成为此后历朝的科举教材,实现了对儒学有功 于圣门,有补于后学的第二次改造,
四、近代文化──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 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开 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 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从鸦 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传 统文化既受到严重冲击,又 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化 带有新旧杂陈,死的要拖住 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的特 征,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
进入奴隶社会的商(ZHOU),宗教唯 心论和朴素唯物主义萌发,殷商奴隶主利用 和改造原始宗教,(ZHOU)代以德 损益天 命,论证君权神授 ,尚书·洪范把金木水火土 五种元素作为构成物质的基础,形成了朴素 唯物主义的宇宙生成论;易经用 - - 爻和 - 爻表示阴阳对立,经过排列组合成64卦,对辩 证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向封建社会 过渡的春秋战国 即先秦 时期,产生了强烈的 人文意识,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 体验,形成各具特色的学说,百家争鸣,蔚为壮 观,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氏族社会晚期,中国存在三大民族集团,即河洛民 族 华夏集团,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是秦晋文化、中原文 化的摇篮 、海岱民族 东夷集团,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 是燕齐文化、邹鲁文化的发祥地 、江汉民族 苗蛮集 团,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是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的源 头,
二、奴隶制文化 ──传统文化的雏型期
三、朱熹集宋明理学之大成
闽学派朱熹把理作为其学说的 最高范畴,认为理是存在于自然和社 会之先的精神本体,万事万物 皆由此而派生出来,他主格物致知,穷理灭欲,并以伦理观 为核心,融儒道释为一体,给传统儒学赋予了哲理性和思 辨性,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精制,形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理为本的天人 合一宇宙观,他发展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并以三从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 妇功 相补充,朱熹著作甚丰,且致力于讲学授徒,所注释的 四书五经成为此后历朝的科举教材,实现了对儒学有功 于圣门,有补于后学的第二次改造,
四、近代文化──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 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开 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 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从鸦 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传 统文化既受到严重冲击,又 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化 带有新旧杂陈,死的要拖住 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的特 征,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
进入奴隶社会的商(ZHOU),宗教唯 心论和朴素唯物主义萌发,殷商奴隶主利用 和改造原始宗教,(ZHOU)代以德 损益天 命,论证君权神授 ,尚书·洪范把金木水火土 五种元素作为构成物质的基础,形成了朴素 唯物主义的宇宙生成论;易经用 - - 爻和 - 爻表示阴阳对立,经过排列组合成64卦,对辩 证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向封建社会 过渡的春秋战国 即先秦 时期,产生了强烈的 人文意识,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 体验,形成各具特色的学说,百家争鸣,蔚为壮 观,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PPT课件)全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PPT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98608a3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4.png)
法家先驱是齐国的管仲与郑国的子产,集法家之大成者是韩国的韩非。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年),韩国公子,与李斯同为荀况的学生。 战国末期,韩国在战争中屡遭失败,丧师失地,在强大西秦的武力威胁下,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韩非多次上书韩王,主张变法,其建议未被采纳,于是退而著书立说,其著作收辑在《韩非子》。
盗亦有道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 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2、老子的社会观 ① 处世的方法 处柔:“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寡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所以要“寡欲”。 不为天下先:“三宝”:一是慈,即宽容;二是俭,即退缩,保守;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② 政治学说 圣人治国,无为而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愚民”政策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其主要含义是当时诸子百家创造的各个学派,使得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国民族文化从此大致确立。 开创学派;编纂修订《诗、书、易、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 文化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哲学思想尤为活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盗亦有道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 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2、老子的社会观 ① 处世的方法 处柔:“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寡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所以要“寡欲”。 不为天下先:“三宝”:一是慈,即宽容;二是俭,即退缩,保守;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② 政治学说 圣人治国,无为而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愚民”政策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其主要含义是当时诸子百家创造的各个学派,使得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国民族文化从此大致确立。 开创学派;编纂修订《诗、书、易、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 文化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哲学思想尤为活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传统到现代》课件
![《从传统到现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52646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5.png)
文化转型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 冲击。PPT深入探讨了这种文化转型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社会结构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PPT详细描述了这种变化,并分析了它对中国未来的影响 。
对未来的展望
深化经济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深化经济改 革,提高经济效率,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A 持续的文化创新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需要继续 保持文化的创新和活力,以适应不
断变化的世界。
B
C
D
提高民生福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改变,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 求,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
加强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 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是中国走向现 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
状态。
传统文化在民间习俗和社会礼仪等方面也有所体现,如节庆、婚丧嫁娶 、饮食文化等,这些习俗和礼仪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特色。
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传统文化具有历史价值,是民族历史 发展的重要见证,对于研究民族历史 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具有精神价值,是民族精神 的重要体现,对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 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文化的表现形式
现代文化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科技产 品、社会现象等表现出来,如电影、 音乐、美术、文学、设计等。
现代文化也反映在人们的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如消费 观念、社交方式、教育理念等。
现代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现代文化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 价值,它促进了人类对自我和 世界的认识,激发了人们的创 造力和想象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3aaa2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1.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
REPORTING
春节与元宵节
春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春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
位。
春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 狮、吃年夜饭、压岁钱等。
元宵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发展历程 及其与春节的关联。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吃元宵、猜灯谜、放天灯 等。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赏月、吃月饼、燃灯等。
重阳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与 菊花的关联。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其他传统节日与习俗
01
02
03
04
七夕节
介绍七夕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穿针乞巧、拜织女
等。
中元节
介绍中元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放河灯、祭祖等。
冬至节
介绍冬至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吃饺子、汤圆等。
腊八节
介绍腊八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喝腊八粥等。
PART 05
中国传统文化的科技成就
REPORTING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造纸术
印刷术
发明于东汉时期,改进于唐朝,大大促进 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唐代的雕版印刷和宋代的活字印刷,推动 了书籍的广泛传播和知识普及。
古代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意境和美感,如山水园林、江南园林等 。
PART 06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与发展
REPORTING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现
1 2
道德伦理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 ”、“礼义廉耻”等观念,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指 导意义。
REPORTING
春节与元宵节
春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春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
位。
春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 狮、吃年夜饭、压岁钱等。
元宵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发展历程 及其与春节的关联。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吃元宵、猜灯谜、放天灯 等。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赏月、吃月饼、燃灯等。
重阳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与 菊花的关联。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其他传统节日与习俗
01
02
03
04
七夕节
介绍七夕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穿针乞巧、拜织女
等。
中元节
介绍中元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放河灯、祭祖等。
冬至节
介绍冬至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吃饺子、汤圆等。
腊八节
介绍腊八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喝腊八粥等。
PART 05
中国传统文化的科技成就
REPORTING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造纸术
印刷术
发明于东汉时期,改进于唐朝,大大促进 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唐代的雕版印刷和宋代的活字印刷,推动 了书籍的广泛传播和知识普及。
古代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意境和美感,如山水园林、江南园林等 。
PART 06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与发展
REPORTING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现
1 2
道德伦理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 ”、“礼义廉耻”等观念,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指 导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 第4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 第4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04d80e6137ee06eff918d6.png)
中国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分为三大类: 一是自然崇拜;二是生殖- 祖先崇拜;三是图腾 崇拜。
2020/12/27
9
一是自然崇拜:亦称自然神崇拜
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风 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 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 赐福。甚至包括动植物等。
2020/12/27
10
二是生殖--祖先崇拜
先民对自身的繁衍非常关注,由此产生炽热的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根源于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包括对女性和男性 的崇拜。
女性被先民认为是繁殖人种的决定因素,因此,人们 把女性作为创世神、始祖神加以顶礼膜拜。后来,随着男 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便转向了男性崇拜。
水族 祖先 崇拜 铜鼓 图案
2020/12/27
6
二、原始物质文化
新石器时代,约开始于公元前7000年。中国人广泛使 用经过磨光或钻孔加工的工具器型有石斧、石刀、石铲、 石凿和石梨等。粗糙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2020/12/27
7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巡览
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
“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出土文物有
东部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也可归入此文化区。 传说中伏羲、女娲都生活在这个区域。 传说伏羲、女娲是一对兄妹,他们相婚而产生了人类。 又传说女娲曾用黄土捏人,炼五色石补天,折鳌足用 以支撑四极,杀死猛兽,治理洪水,使人民得以安居。 又传说伏羲教民结网,从事渔畜牧。八卦也是由伏羲 创制的。
2020/12/27
11
三是图腾崇拜
图腾是印第安语“它的亲族”词的音译。 图腾是指原始人认为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 想象出来的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并以他作为 整个氏族崇拜的对象,与自然崇拜和生殖—祖先崇拜相比, 图腾崇拜是较为高级的宗教形式,这种原始宗教是原始时 代观念文化的主流。
2020/12/27
9
一是自然崇拜:亦称自然神崇拜
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风 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 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 赐福。甚至包括动植物等。
2020/12/27
10
二是生殖--祖先崇拜
先民对自身的繁衍非常关注,由此产生炽热的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根源于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包括对女性和男性 的崇拜。
女性被先民认为是繁殖人种的决定因素,因此,人们 把女性作为创世神、始祖神加以顶礼膜拜。后来,随着男 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便转向了男性崇拜。
水族 祖先 崇拜 铜鼓 图案
2020/12/27
6
二、原始物质文化
新石器时代,约开始于公元前7000年。中国人广泛使 用经过磨光或钻孔加工的工具器型有石斧、石刀、石铲、 石凿和石梨等。粗糙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2020/12/27
7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巡览
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
“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出土文物有
东部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也可归入此文化区。 传说中伏羲、女娲都生活在这个区域。 传说伏羲、女娲是一对兄妹,他们相婚而产生了人类。 又传说女娲曾用黄土捏人,炼五色石补天,折鳌足用 以支撑四极,杀死猛兽,治理洪水,使人民得以安居。 又传说伏羲教民结网,从事渔畜牧。八卦也是由伏羲 创制的。
2020/12/27
11
三是图腾崇拜
图腾是印第安语“它的亲族”词的音译。 图腾是指原始人认为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 想象出来的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并以他作为 整个氏族崇拜的对象,与自然崇拜和生殖—祖先崇拜相比, 图腾崇拜是较为高级的宗教形式,这种原始宗教是原始时 代观念文化的主流。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a8cba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6.png)
古代散文
03
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
地位。
古代小说与戏曲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代表了 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
古代戏曲
包括元杂剧、明清传奇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与戏曲的艺术特色
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戏剧冲突等手法,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 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婚礼习俗
包括提亲、订婚、迎亲、拜堂、入洞房等步骤,以及哭嫁、闹洞 房等特殊习俗。
丧葬习俗
包括停尸、报丧、守灵、出殡、下葬等步骤,以及做七、周年祭 等特殊习俗。
生育习俗
包括催生、报喜、洗三朝、满月酒等步骤,以及抓周、取名等特 殊习俗。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摔跤、赛马和射箭是那达慕大会的固定项目。
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
书法艺术
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艺术, 包括篆书、隶书、楷书、 行书、草书等五种书体。
绘画艺术
中国画以线条为造型的主 要手段,讲究用笔用墨, 注重意境的营造。
音乐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以五声音阶 为基础,注重旋律的优美 和节奏的和谐,具有鲜明 的民族特色。
05
CATALOGUE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 件
CATALOGUE
目 录
• 中国文化概述 • 中国语言文字 • 中国哲学思想 • 中国文学艺术 •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 • 中国饮食文化
01
CATALOGUE
中国文化概述
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 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 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 观念等的总和。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2024)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a50c323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6.png)
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经历了夏、商、周等朝代的演变和发展,逐渐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发展脉络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秦汉时期的统一与融合;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多元文化交流,到唐宋时期的繁荣与辉煌;从元明清时期的继承与发展,到近 代以来的转型与变革。
2024/1/30
5
核心价值观念
忠诚
03
04
佛教文化对于心理治疗 、生命教育等方面也有 重要的贡献。
22
佛教的修行方法对于提 高个人修养和心灵成长 具有帮助。
06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
2024/1/30
23
书法艺术与鉴赏
书法艺术概述
阐述书法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流派,如篆书、隶书、楷书、
行书和草书等。
2024/1/30
书法技巧与笔法
分析书法的基本技巧,如用笔 、用墨、结构和章法等,以及 不同流派的笔法特点。
倡导忠诚于国家、民族和事业 ,强调个人对集体和社会的责 任感。
礼仪
注重礼节、讲究仪式,认为礼 仪是表达尊重和友好关系的重 要方式。
仁爱
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关 爱他人,追求和谐共处。
2024/1/30
孝道
尊重长辈、孝顺父母,认为孝 道是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 要基石。
智慧
追求真理、崇尚知识,强调智 慧在人生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
2024/1/30
历代绘画流派及代表画家
介绍历代著名的绘画流派及其代表画 家和作品,如文人画、工笔画、山水 画、花鸟画等。
绘画鉴赏与收藏
探讨绘画作品的鉴赏方法、收藏价值 及市场动态。
25
音乐舞蹈表演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阐述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特点,如五声调式、民族乐器等。
发展脉络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秦汉时期的统一与融合;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多元文化交流,到唐宋时期的繁荣与辉煌;从元明清时期的继承与发展,到近 代以来的转型与变革。
2024/1/30
5
核心价值观念
忠诚
03
04
佛教文化对于心理治疗 、生命教育等方面也有 重要的贡献。
22
佛教的修行方法对于提 高个人修养和心灵成长 具有帮助。
06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
2024/1/30
23
书法艺术与鉴赏
书法艺术概述
阐述书法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流派,如篆书、隶书、楷书、
行书和草书等。
2024/1/30
书法技巧与笔法
分析书法的基本技巧,如用笔 、用墨、结构和章法等,以及 不同流派的笔法特点。
倡导忠诚于国家、民族和事业 ,强调个人对集体和社会的责 任感。
礼仪
注重礼节、讲究仪式,认为礼 仪是表达尊重和友好关系的重 要方式。
仁爱
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关 爱他人,追求和谐共处。
2024/1/30
孝道
尊重长辈、孝顺父母,认为孝 道是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 要基石。
智慧
追求真理、崇尚知识,强调智 慧在人生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
2024/1/30
历代绘画流派及代表画家
介绍历代著名的绘画流派及其代表画 家和作品,如文人画、工笔画、山水 画、花鸟画等。
绘画鉴赏与收藏
探讨绘画作品的鉴赏方法、收藏价值 及市场动态。
25
音乐舞蹈表演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阐述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特点,如五声调式、民族乐器等。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二)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7dd4aa376baf1ffd4fad46.png)
第二节 汉魏六朝: 中国文化的一统与多元
秦 朝 统 一 六 国 后 所建 立 的 中央 集权
制为 文化的一统奠定了基本政治条件, 同 时 推 行 的法 家 严刑 峻 法的 思 想和 施政 方 略 又 进一 步 加强 了 全国 大 一统 的 局面。 尤其 是秦始皇在全国实施的书同文、车 同 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制 度, 为 汉 代 董 仲 舒 的 独 尊儒 术 准 备了 统 一的 文化 环境。
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汉书·董仲舒传》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 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土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 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毫 无 疑 问 , 秦 朝 的 “焚 书 坑 儒 ”对 中 华文 化 的 发展 起 到 了严 重 的阻 碍 作 用 。鉴 于秦 朝 的残 暴和 速亡 , 西汉 初年 , 统治 者崇 尚黄 老 之学 ,实 行 “无 为而 治 ”的 政治 方 针。 经过 几 十年 “与民 休息 ”政策 的推 行 ,汉 朝的 国 力得 到迅 速的恢 复, 经济开 始呈 现繁 荣的局 面。
天天人人感感应应”论”论,,认认为为人人逆逆天天志志不不 仁仁天天就就降降灾灾,,顺顺天天志志行行仁仁天天就就免免 灾灾,,以以“屈“屈民民而而伸伸君君,,屈屈君君而而伸伸 天天”为”为原原则则,,建建立立“三“三纲纲”、”、“五“五常常” ” 的的政政治治伦伦理理道道德德。。这这些些观观点点备备受受 汉汉武武帝帝赏赏识识而而得得推推行行,,儒儒学学从从此此 成成为为传传统统中中国国的的主主流流上上层层文文化化。。
秦 朝 统 一 六 国 后 所建 立 的 中央 集权
制为 文化的一统奠定了基本政治条件, 同 时 推 行 的法 家 严刑 峻 法的 思 想和 施政 方 略 又 进一 步 加强 了 全国 大 一统 的 局面。 尤其 是秦始皇在全国实施的书同文、车 同 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制 度, 为 汉 代 董 仲 舒 的 独 尊儒 术 准 备了 统 一的 文化 环境。
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汉书·董仲舒传》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 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土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 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毫 无 疑 问 , 秦 朝 的 “焚 书 坑 儒 ”对 中 华文 化 的 发展 起 到 了严 重 的阻 碍 作 用 。鉴 于秦 朝 的残 暴和 速亡 , 西汉 初年 , 统治 者崇 尚黄 老 之学 ,实 行 “无 为而 治 ”的 政治 方 针。 经过 几 十年 “与民 休息 ”政策 的推 行 ,汉 朝的 国 力得 到迅 速的恢 复, 经济开 始呈 现繁 荣的局 面。
天天人人感感应应”论”论,,认认为为人人逆逆天天志志不不 仁仁天天就就降降灾灾,,顺顺天天志志行行仁仁天天就就免免 灾灾,,以以“屈“屈民民而而伸伸君君,,屈屈君君而而伸伸 天天”为”为原原则则,,建建立立“三“三纲纲”、”、“五“五常常” ” 的的政政治治伦伦理理道道德德。。这这些些观观点点备备受受 汉汉武武帝帝赏赏识识而而得得推推行行,,儒儒学学从从此此 成成为为传传统统中中国国的的主主流流上上层层文文化化。。
传统文化ppt课件
![传统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f7967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1.png)
THANKS
感谢观看
02
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儒家文化
总结词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强调人的德行和礼仪,重视家庭、社会和国家 的和谐与稳定。
详细描述
儒家文化主张"仁爱"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纽带,推崇宽恕、尊重和互助的 道德行为。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儒家文化强调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规范,主张 以德治国、以德育人。
03
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价值
对社会的影响
01
02
03
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和 传承民族文化具有积极作 用。
社会稳定
传统文化具有社会整合功 能,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 和和谐。
文化创新
传统文化为文化创新提供 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推 动文化多样性和创新发展 。
对个人的价值
身份认同
文化产业的发展
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发展影视、演艺、旅游等文化产业,满足人们 的精神需求。
跨文化交流
通过国际交流活动,将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交融,促进文化多 样性的发展。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
民族认同感
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根基,增强了民族认同 感和凝聚力,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精神寄托
法家文化
总结词
法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分支,以韩非子为代表 ,主张以法治国、强化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
详细描述
法家文化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主张 以法治国、强化权威、严明赏罚。法家文化还提出了"变法革 新"的思想,主张顺应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进行制度改革和 法律更新。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467e4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17.png)
明民集中 的族成国 结文的传 晶化一统 。,种文
它反化 是映是 中民中 华族华 民特文 族质明 几和演 千风化 年貌而 文的汇
中国 传统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RUAL
文化
目 录
第 一 章
传 中除 秋夕 节夜
统 七端 夕午
节 节节 元清
日 宵明 节节
第 三 章
传捏 泥
统人 京
把 泥 壳 拿 到 河 边 盛 满 水 后 详 细 地 观 察
吃 ; 再 用 手 一 敲 还 发 出 当 当 响 声 。 他
没 有 了 , 只 剩 下 一 个 泥 外 壳 能 看 不 能
事 。 回 来 后 , 谁 知 刨 出 来 一 看 鱼 早 已
泥 封 住 放 进 火 堆 里 。 宁 封 子 就 出 外 办
艺剧 术
第 四 章
传陶 瓷
统文 房 四
用宝 具
第一章
传统节日
除夕夜 端午节 清明节 中秋节 七夕节 元宵节
月年三称有历春后日除除
小 月 時 为 廿 九 日 ,
三 十 夜 。 而 十 二
十 、 年 三 十 晚 、
为 大 年 三 十 、 年
三 十 天 , 所 以 又
十 二 月 多 为 大 月 ,
节 前 一 天 晚 。 农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汇报时间:2018年1月 汇报人:XXX
过中 程国 中传 所统 独文 有化 的是 。我
们 中 华 文 明 发 展
神衣中传中传琴中 话冠华统国统棋国 传服武中建节书传 说饰术医筑日画统 、、、、、、、文 中古地民汉中传化 国玩域间字国统包 对器文工汉戏文括 联物化艺语剧学: 等、、、、、、 等 ,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 41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 41张)](https://img.taocdn.com/s3/m/f9af731287c24028915fc356.png)
汉魏六朝是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时期,也是人性解放与文化新因素产 生的时期。
从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190一589年﹚共393年。经历了 三国﹙190一289年﹚、西晋﹙265一316年﹚、五胡十六国﹙317一439年 ﹚、南北朝﹙439一589年﹚四个发展阶段。文化特色鲜明:第一,民族大 融合, “胡化”与“汉化”并进; 第二,南方新的经济区出现; 第三,佛教广 泛传播,三教鼎立。本期中国文化表面上是动荡与混乱,实际上是转变与多 元。
一、先秦:中国文化的萌芽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文化 1.关办私学。私学打破了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有利于社会 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随着私学的繁荣,士逐渐成为知识 阶层的通称。 2.群星闪烁。思想家有老聃、孔丘、墨翟、孟轲、庄周、 邹衍、荀况、韩非 ;政治家如管仲、子产、晏婴、商鞅; 军事家如吴起、孙武、孙膑;外交家如蔺相如、苏秦、张 仪;史学家左丘明;诗人如屈原、宋玉;论辩家如惠施、公 孙龙;医学家如扁鹊;水利家如李冰、郑国;天文家如甘德、 石申。可谓群星璀璨,蔚为大观。
2.百家争鸣。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 道家: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思
想集中反映在《道德经》中。首先是清静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 寡民的状态。老子的社会政治与人生主张是“无为”、 “无为无不 为”, “柔弱胜刚强”。道家以“自然”为最高范畴。 “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秦汉魏六朝:中国文化的奠基期
﹙一﹚秦汉统一与文化一统
秦的统一,在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 的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 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进政治一统。经过 秦汉四百年的文化建设,树立了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观念核心,造就了 全社会强烈的文化认同心理。统一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是违理 的、反常的,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定势。 1.秦汉的文化一统 ①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 皇帝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之命曰“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废谥法,自称“始皇帝”。
中国传统文化 课件(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 课件(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4c8b2a276bd97f192279e9ba.png)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西文化 是两种根本不同类型的文化,是属于平行发 展、交流甚少、互不冲突、各有偏重、各具 特色的两大文化系统。中国文化是典型的大 陆农耕文化,西方文化则属于地道的滨海商 业文化。”
(一)、如何看待地理环境决定论
1.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地球表层” 。这里主要指自然环境。
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观点:法国启蒙哲学家孟德斯 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认为“气候王国才是一 切王国的第一位”,热带地方通常为专制主义笼罩, 温带形成强盛与自由之民族。
“异常炎热的气候有损于人的力量和勇气,居住 在炎热的天气下的民族秉性懦怯,必然引导他们落到 奴隶地位。而寒冷的气候则赋予人们的精神和肉体以 某种力量,这种力量和勇气使他们能够从事持续的艰 难的、伟大的和勇敢的行动,使他们保持住自由的状 态”。
4. 古典文化的大总结与整理:《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
考据学
(八)、近代以后─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 侵,开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文化发生 了激烈碰撞。
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传统文化既 受到严重冲击,又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 化带有新旧杂陈,“死的要拖住活的,新的 要突破旧的”的特征。
古代中国广阔的地域空间、腹地纵深宽广, 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为中国文化奠 定物质基础与宽绰的回旋余地。
2. 对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经济 类型→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一体格局。
▲多样性与地域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 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 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衣食住行方面 不同的风俗习惯。 (秦榆 《中国文化性格》)
(一)、如何看待地理环境决定论
1.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地球表层” 。这里主要指自然环境。
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观点:法国启蒙哲学家孟德斯 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认为“气候王国才是一 切王国的第一位”,热带地方通常为专制主义笼罩, 温带形成强盛与自由之民族。
“异常炎热的气候有损于人的力量和勇气,居住 在炎热的天气下的民族秉性懦怯,必然引导他们落到 奴隶地位。而寒冷的气候则赋予人们的精神和肉体以 某种力量,这种力量和勇气使他们能够从事持续的艰 难的、伟大的和勇敢的行动,使他们保持住自由的状 态”。
4. 古典文化的大总结与整理:《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
考据学
(八)、近代以后─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 侵,开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文化发生 了激烈碰撞。
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传统文化既 受到严重冲击,又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 化带有新旧杂陈,“死的要拖住活的,新的 要突破旧的”的特征。
古代中国广阔的地域空间、腹地纵深宽广, 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为中国文化奠 定物质基础与宽绰的回旋余地。
2. 对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经济 类型→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一体格局。
▲多样性与地域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 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 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衣食住行方面 不同的风俗习惯。 (秦榆 《中国文化性格》)
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869eee580216fc700afdd9.png)
系统
完整
沉重 打击
成为 正统
蔚然大宗 ?
“焚书坑儒” ?
人数之多
“罢黜百家 表彰六经”
感知
背景: 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文
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的新儒学
表现:(1)尊儒: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起用文学儒者参
与国家大政。
(2)倡儒:①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
②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 系统——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 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 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知识点拔
材料1
子曰:“仁者爱人。”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知识点拔
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 柔能胜刚。
小国寡民的社会
成就呈现 领域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核心
内容
思 哲学 想 思想 学 说 政治
主张
思想评价
1. "道"是万物的本源 2.辨证法思想
“道”是最高的哲学 概念;
事物是矛盾对立的, 但可以互相转化
“无为而治”
“无事取天下”
哲学思想: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对中国文 化产生深远影响
内容概览 儒家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孟荀 子子子
老庄 子子
韩非子
生平 思想 文化 教育 成就
仁政 思想
天人 关系 礼的 思想
哲学 思想 政治 学说 思想
思想 学说
墨子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fcd2f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0.png)
VS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法则和宇宙规律,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详细描述
道家思想由老子和庄子等人创立,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万物皆有其规律和本性。道家思想反对过度的人为干预,主张让事物自然发展,追求个人的内心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哲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川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其麻辣口味著称。川菜注重刀工和调味的技巧,代表菜品有水煮鱼、宫保鸡丁等。
川菜
粤菜以清淡、鲜美、爽口为特点。烹饪技法独特,如炖、蒸、炒等。代表菜品有白切鸡、烧鹅等。
粤菜
苏菜注重食材的原味和色泽,烹饪技法以炖、焖、烩为主。代表菜品有松鼠桂鱼、狮子头等。
苏菜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茶道强调的是一种宁静、和谐与内敛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01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定义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元性、包容性、传承性、创新性等特点,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特点
历史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历经夏、商、周等朝代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发展历程
戏曲与曲艺是中国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通过唱、念、做、打等技艺来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戏曲与曲艺是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戏曲包括京剧、昆曲、川剧等不同剧种,曲艺则包括相声、评书、快板等表演形式。这些表演艺术形式通过唱腔、念白、动作等技艺来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戏曲与曲艺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各种流派,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ppt课件
![中华传统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46e1b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9.png)
19
05
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 响
Chapter
2024/1/28
20
汉字文化圈形成与发展
汉字起源与演变
介绍汉字起源、构造原理及演变过程,展示汉字独特魅力。
汉字文化圈范围
阐述历史上受汉字影响国家地区,如日本、韩国、越南等。
汉字在当代影响
分析汉字在信息化时代作用,探讨汉字对未来文明贡献。
2024/1/28
经典建筑与园林赏析
选取著名古建筑与园林进行赏析,如故宫、颐和园等,领略传统建 筑与园林艺术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
15
04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Chapter
2024/1/28
16
古代教育制度及影响
太学、国子监等官办教育机构
自汉代起,设立太学等官办教育机构,为士人提供学习场所,培养了大量人才,对古代教 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4/1/28
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 断的古老文明。
涵盖哲学、宗教、文学 、艺术、科技等多个领 域,具有极高的思想深 度和艺术价值。
由众多民族共同创造, 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文化 格局。
5
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共处,追求“天人合一 ”的境界。
02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内容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具备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传统文化教 育。
2024/1/28
25
创新传播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利用新媒体平台
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传播 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
打造文化品牌
通过创作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影视作品、动漫游戏、音乐舞蹈等,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05
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 响
Chapter
2024/1/28
20
汉字文化圈形成与发展
汉字起源与演变
介绍汉字起源、构造原理及演变过程,展示汉字独特魅力。
汉字文化圈范围
阐述历史上受汉字影响国家地区,如日本、韩国、越南等。
汉字在当代影响
分析汉字在信息化时代作用,探讨汉字对未来文明贡献。
2024/1/28
经典建筑与园林赏析
选取著名古建筑与园林进行赏析,如故宫、颐和园等,领略传统建 筑与园林艺术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
15
04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Chapter
2024/1/28
16
古代教育制度及影响
太学、国子监等官办教育机构
自汉代起,设立太学等官办教育机构,为士人提供学习场所,培养了大量人才,对古代教 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4/1/28
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 断的古老文明。
涵盖哲学、宗教、文学 、艺术、科技等多个领 域,具有极高的思想深 度和艺术价值。
由众多民族共同创造, 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文化 格局。
5
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共处,追求“天人合一 ”的境界。
02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内容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具备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传统文化教 育。
2024/1/28
25
创新传播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利用新媒体平台
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传播 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
打造文化品牌
通过创作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影视作品、动漫游戏、音乐舞蹈等,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a71b4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9.png)
中秋节
又称“团圆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秋夕 祭月,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习俗包 括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
2024/3/26
18
重阳节、冬至节等节日起源及习俗介绍
重阳节
又称“登高节”,起源于秋游去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包括登高、 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冬至节
又称“冬节”,起源于汉代,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 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习俗包括吃饺子、喝汤圆、祭祖等。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 件
2024/3/26
1
2024/3/26
• 引言 •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 •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与庆祝活动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影响 •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园林艺术特色 • 总结与展望:传承创新,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2
01
引言
2024/3/26
位于福建省南部山区,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 筑形式,以其厚重的土墙和圆形的外观而闻 名于世。
2024/3/26
26
园林艺术设计理念及代表作品解读
2024/3/26
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通过借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将自 然山水与人工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诗情画意的园林 空间。
指南针
宋代开始应用于航海,大大提高 了航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推动
了地理大发现和全球化进程。
21
天文历法成就概述
2024/3/26
天文观测
01
古代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设备和记录,如浑天仪、
简仪等。
历法制定
02
中国历法以农历为基础,根据天文观测数据制定,如夏历、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汶口文化是河岱文化区的代表,其始祖
是伏羲氏,其地古称东夷,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
的文化典型,最早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村,文化
遗址有鼎、豆、壶、罐、钵、盘、杯等器具,主要
生产陶器,器型分为彩陶、红陶、白陶、灰陶和黑
陶,特别是彩陶器皿的花纹多为几何形,精细匀
称,图案规整。生产工具有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锛、
远古岩画·自然崇拜 (左图)
生殖崇拜
青海热贡“於菟”舞蹈表演·图腾崇拜 10殷墟”发现 距今4 000余年前的甲骨文
夏商周是我国著名的青铜文化时期,也被看作是
中国文明时代的肇始。此期最重要的文化事件就是文 字的产生。史学界认为真正的汉文字出现在商代,以 今天发现用于占卜风雨天气、出行吉凶、祭祀征伐、生 育疾病、狩猎收成等的殷人甲骨文为标志,甲骨文单 字4 500个左右,且可成词组句,意思表达完整准确, 结构上已有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 六种类型,为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夏商周还是贯 穿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的形成期。
3
第一节 先秦:中国文化的萌发与争鸣
氏族公社时期的三大文化区
以文化人类学的视域,中华 民族始祖按地域分布可分为黄河中 上游的河洛文化区、长江中下游的 江汉文化区和黄淮之间河岱文化区 三处。
河洛文化区 是中华文化主
要起源地,其始祖称烈山氏,其后 有炎帝和黄帝两大氏族部落首领结 盟,号称华夏,约生活在距今六千 至八千年间,考古学上定位的裴李 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是其 代表。
遗址中发现了稻谷、谷壳,大量的动植物遗存,经过加
工的骨耜、陶器、玉器,以及干阑式房屋、水井,房屋
与中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史前房屋有着明显的不同,
且已经形成了大小各异的村落,榫卯、织席等技术十分
娴熟,社会经济活跃。
sǔn mǎo
骨耜
干阑式房屋复原图
猪纹钵陶器
苇席残片 8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4 300~2 000年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汤之 《盘铭 》曰:“苟日新 ,日 日新 ,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 民 。 ” 《 诗 》 曰 : “ 周虽旧邦,其命惟 新 。 ”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
——《大学》 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 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 旧则滞;物之理也。
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
锯齿刃石镰
鞋底形石磨盘与石磨棒
七音孔骨笛 5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时间距今为6 000~7 000年
黄河流域影响最大的一种新石器文化,首次发现
于河南省渑池仰韶村。经考古研究,仰韶文化以黄河中 游为中心m,iǎ分n 布十分广阔,各遗址大量文化遗存的陶器 制造、纺织制衣、绘画雕塑、文字历法、宫室营建已达 到相当高的水平,与我国古代文献记载炎黄时代的文明 创造完全吻合,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时代从繁荣到衰落 各个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时间延续长达2 000 年,是中华原始文化的核心,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源 头。
世界上最早的三种文字符号:埃及 的圣书体、苏美尔人和古巴比伦人楔形 文字和中国汉文字中,只有汉字依然保 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仓颉造字
河南三门峽上村岭周代
虢国墓人形组玉饰出土时情形
11
礼乐制度
周王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封诸侯,建同姓” 政策,把周王室贵族分封到各地的属国。武王 死后周公辅政,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提出“制礼 作乐”,即依照后来孔子所言“兴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的方式总结、完善,依古代乐队规模和 顺序 ,把王朝内部结构,按照 “礼” 、“乐” 设定 的关系等级进行排列,较为系统地建立了一套 制度,逐渐发展成一种有效的治国方式。
鹳鱼石斧图彩
半坡人面鱼纹盆
船型彩陶壶
青海柳湾波纹彩陶壶
青海上孙家村舞蹈彩盆 6
龙山文化
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 遗存。因1928年首先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 崖发现而命名,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山东、河南、 陕西、山西等地。
这个时期生产工具的数量及 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 技术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 生产效率。同时,占卜等巫 术活动亦较为盛行。
——康有为
1
传统文化发展概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就像中华 民族悠久的历史一样,既不是直线式的 一直向前,也很难说是螺旋式的上升。 其间的萌芽、发展、断裂、传承、变革 和进步的过程极其复杂。但总的说来, 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 文化还是朝着日臻完善和定型的成熟方 向前进,并最终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 主,同时又具有儒道互补特色的文化
从社会形态看,当时已
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 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 级社会门槛。
龙山文化白陶鬶
龙山文化透雕蟠龙玉佩 7
河姆渡文化
最早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江汉文化 区的代表,距今时间约为7 000年
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中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
文化,是古籍称古苗族和蛮族的主要栖居地,江汉文
化区的代表。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狩猎和采集,
体系。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在每一个历史阶 段都有自 己清晰的特点和个性,这些特点和 个性相互作用、彼此融合、共同促进,从而使 中华文化在不断积淀和变革的基础上完成了自 己灿烂辉煌的发展史。
2
中国文化的发展阶段 • 1. 先秦:中华文化的萌芽与争鸣 • 2. 汉魏六朝:中华文化的一统与多元 • 3. 唐宋:中华文化的成熟与辉煌 • 4. 明清: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
北京延庆炎黄纪念馆浮雕壁画
4
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时间距今8 000~7 000年
黄河中游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1977 年首先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主要分布在 河南省境内。居民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 种植粟等作物,有比较原始的陶业,磨制带 锯齿石镰、石锄、鞋底形石磨盘与石磨棒等 原始农具。住房是方形与圆形的半地穴式建 筑,有用于储藏的圆形窖穴,居民死后葬于 公共墓地。
石凿和磨制骨器,制作技术非常高超,房址、墓葬、
窖坑较为齐全,丧葬以仰卧伸直为主,
普遍有随葬獐
连栅纹镂孔器座
牙的习俗,用
猪作为陪葬以显示财富,是父系
社会的重要遗存,与龙山文化关
系极为密切。
花瓣纹钵 红陶彩绘 江苏邳县大墩子出土
9
氏族社会的文化
氏族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基本经济单位和生活群 体。根据男女在氏族中的生产地位的变化分为母系氏 族和父系氏族两个连续的阶段,其存在与考古学上的 新石器时代的前后两个时期相一致。氏族文化的重要 内容是原始崇拜,主要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生 殖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