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种群数量估计方法

合集下载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实验报告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实验报告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实验报告常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1.动物——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常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计算公式是:种群中个体总数/重捕个体总数= 开始标志的个体总数/重捕个体中所含标志的个体总数。

例题1 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生;经过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有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大约为。

研析:常用标志重捕法对某个动物种群的个体进行计数,其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总数/重捕个体总数= 开始标志的个体总数/重捕个体中所含标志的个体总数,故该种群中个体数为x∶160= 200∶10,求得x=3200。

答案:3200尾。

2.植物——样方法样方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活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一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常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样方形状可以多样,但样方的选取必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可以通过随机取样来保证。

例题2 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图3-1-1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个。

研析:样方法计数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

答案:8。

3.细菌——显微记数法将待测样品与等量的已知含量的红细胞混匀后,涂布在载玻片上,经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取若干个视野进行计数,得出细菌与红细胞的比例,再根据红细胞的含量计算出单位体积内的细菌数目。

例题3 为了测定培养液中细菌的数目,将500个红细胞与5mL 该培养液混匀,然后制片观察,并进行随机统计。

种群实验

种群实验

实验四 种间竞争
三、实验准备 2.将土壤和腐熟厩肥充分拌匀,取等量分装在
花盆里,使土面稍低于盆口(2cm); 3.按上述比例,每盆均匀播种100粒种子,并将
每个花盆贴上标签,注明处理、重复编号和播种日 期;把花盆放在温室内(冬季);
4.种子萌发后,统计其发芽率、幼苗成活情况 等;
5.在植物生长季节内,定期浇水,以利生长。
实验三 种内竞争
五、实验步骤 5.根据花盆的口径和花盆中油菜的株数计算植
株密度; 6.以单株平均干重的对数值对植株密度的对数
值作图; 7.计算平均干重对数值对密度对数值的回归系
数。在5%的置信度内,-1.5斜率的5%边线值是-1.25 和-1.83,若斜率在这一限度之内,则在5%水平,与 指数法则显著吻合。
种群数量 (P) 最初标记数 (a)

取样样本数 (n) 样本中标记个体数
(r)
实验二 标记重捕法估计动物种群密度
在Lincoln法中重捕取样的停止点很重要,不同 的取样方法进行估计的方法不同。
实验二 标记重捕法估计动物种群密度
二、目的要求 1.掌握标记重捕法的原理; 2.学会标记重捕技术; 3.掌握单次、多次重捕法估计动物种群大
实验四 种间竞争
四、实验步骤 1.植物成熟后,分盆分种收获、脱粒,记录种
子数目,将种子放入纸袋内。计算种子输出比率; 2.把每次重复的实验处理及结果分别登记在不
同的表格内; 3.用大麦与燕麦种子的输出比率(三次重复的
平均值)对输入比率作图,利用图解法进行分析。 不管大麦对燕麦的种子输入比率如何,如果
实验三 种内竞争
实验四 种间竞争
一、实验原理 种间竞争是种间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基础生态学实验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实验一: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实验原理】1、标记重捕法通常用于估计在一个有比较明显界限的区域内的动物种群数量大小。

具体方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

其原理为标记动物在第二次抽样样品所占的比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同。

2、假设条件:种群总数/最初标记数=取样总数/样本中标记个体数(p/a=n/r)。

3、假设条件成立的前提:(1)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2)标记保留时间不能短于实验时;(3)取样前标记个体的混合要充分;(4)个体间相等的被捕概率;(5)种群是相对封闭的;(6)实验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

【实验步骤】1、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袋中装入白色围棋子;2. 每组装入黑色棋子50个,将数值添入表中,并与白棋子混合均匀;3. 用80ml烧杯随机取一烧杯棋子,记录其中的总棋子数和黑棋子数.将取出的棋子倒回袋中再次混合.重复此过程5次,并填于下表;4. 据表得出5个p值,求平均值p,比较总数估计值p和总数实际值P;【实验结果】表一:Lincoln指数法实验记录(p/a=n/r;a=50)【实验分析与讨论】我们组重复做了10次试验,总的平均值为220,实际总数为232,方差为33.62。

实验得出的理论总数与实际总数吻合度较高,说明标记重捕法在满足假设条件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值的参考价值很大。

但考虑到实际自然状态下一般不能满足假设条件,故认为此方法在活动范围大,种群数量不稳定的物种中不适用。

而本次试验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1、要使黑白棋子充分混合,这样可以使每次取样时每个棋子被取到的概率相等,最后得出的实验结果才较为准确。

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一、实验目的1.通过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掌握标记重捕技术2.理解Lincoln指数法在统计种群数量中的作用二、实验原理1.标记重捕法用于估计在一个有比较明显界限的区域内的动物种群数量大小。

具体方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

其原理为标记动物在第二次抽样样品所占的比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同。

2.假设条件:种群总数/最初标记数=取样总数/样本中标记个体数(p/a=n/r)。

3.假设条件成立的前提:•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标记保留时间不能短于实验时;•取样前标记个体的混合要充分;•个体间相等的被捕概率;•种群是相对封闭的;•实验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

三、实验器材黑棋子100枚、白棋子400枚,50ml烧杯,黑色布袋,托盘,记录笔等.四、方法步骤1.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袋中装入白色围棋子;2.每组装入黑色棋子100个左右,将数值添入表中,并与400白棋子混合均匀;3.用50ml烧杯随机取一烧杯棋子,记录其中的总棋子数和黑棋子数.将取出的棋子倒回袋中再次混合。

重复此过程10次,并填于表一;4.据表得出10个p值,求平均值p,比较总数估计值p和总数实际值P。

次数 1 2 3 4 5 a 估算值p p平均实际值p50mL 1n 32 32 28 34 30100547.1788485476.7057261500 r 8 3 8 4 52n 30 29 30 27 32436.1236241r 6 8 8 5 73n 25 36 31 29 32446.8147057r 8 5 6 9 580mL 1n 57 62 59 57 60570.518114470.5232274 r 10 16 9 8 92 n 51 44 54 44 47 440.1338376五、分析讨论我们共享了本小组的实验数据,三组的总的平均值为481.3。

实验2 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实验2 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实验二 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掌握标记重捕技术 2.理解Lincoln指数法在统计种群数量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1. 标记重捕法用于估计在一个有比较明显界限的区域内的动物
种群数量大小。具体方法是: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
托盘,记录笔等
四、方法步骤 1.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每袋中装入白色围棋子500枚; 2.每组再装入黑色棋子100个左右(相当于标记动物),将数值添入表中,并与 400白棋子混合均匀;
3.用50ml烧杯或80ml随机取一烧杯棋子,记录其中的总棋子数和黑棋子数。
将取出的棋子倒回袋中再次混合。重复此过程10次,并填于表一; 4.据表得出10个N值,求平均值N, 比较总数估计值N和总数实际值N。 N: 种群总数(所有棋子)
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
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是种 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 大的动物种群。其原理为标记动物在第二次抽样样品所占的比 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同。
2.假设条件:
种群总数 / 最初标记数 = 取样总数 / 样本
中标记个体数。
(N/M=n/m)
3.假设条件成立的前提: •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 •标记保留时间不能短于实验时; •取样前标记个体的混合要充分; •个体间相等的被捕概率; •种群是相对封闭的;

•实验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
三、实验器材
黑棋子、白棋子,50ml烧杯, 80ml烧杯黑色布袋,
六、思考与讨论
1. Lincoln指数法还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进 行模拟实验? 2. Lincoln指数法调查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其可靠程度如何? 3. 在实际的标记重捕法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实验名称: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姓名:学号:系别: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实验日期:2011-3-23同组同学名单:一、Li n c o l n指数法【实验原理】1.标记重捕法用于估计在一个有比较明显界限的区域内的动物种群数量大小。

其原理为标记动物在第二次抽样样品所占的比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同。

2. 假设条件:种群总数/最初标记数=取样总数/样本中标记个体数(p/a=n/r)3. 假设条件成立的前提:•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标记保留时间不能短于实验时间•取样前标记个体的混合要充分•个体间相等的被捕概率•种群是相对封闭的•实验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实验目的】1.通过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掌握标记重捕技术2.理解Lincoln指数法在统计种群数量中的作用【实验器材】黑、白棋子,50ml烧杯,黑色布袋,托盘等.【方法步骤】1. 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袋中装入白色围棋子2. 每组装入黑色棋子50个左右,将数值添入表中,并与白棋子混合均匀3. 用50ml烧杯随机取一烧杯棋子,记录其中的总棋子数和黑棋子数.将取出的棋子倒回袋中再次混合.重复此过程5次,并填于表一4. 据表得出5个p值,求平均值p,比较总数估计值p和总数实际值P表一【实验结果】我们实验得出的理论总数与实际总数吻合度为99.92%,说明标记重捕法在满足假设条件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值的参考价值很大。

但考虑到实际自然状态下一般不能满足假设条件,故认为此方法在活动范围大,种群数量不稳定的物种中不适用。

二:去除取样法【实验原理】1. 回归方程:y =a +bx (用Excel 求得) 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统计方法,求出a ,b ,得出回归方程.种群大小的估计值 x =-a /b 2. 假设条件1) 每次捕捉时动物受捕概率相等 2) 种群是封闭的,即没有迁入和迁出 3) 调查期间种群内没有出生和死亡 【实验目的】通过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理解去除取样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的技术【实验器材】黑白棋子若干,50ml烧杯,黑色布袋,托盘,计算器等【方法步骤】1. 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袋中装入白色围棋子2. 用50ml烧杯随机取一烧杯棋子,记录烧杯中的总棋子数.用黑棋代替取出的白棋再放入布袋中.3.重复步骤2 四次,将记录的棋子数填于表格二中.4.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计算出种群的数量大小表二【实验结果】实验数据见下表根据实验所获得数据得出回归方程为R=)=-+(20.9384y x0.228739.654a=39.654,b=-0.2287。

标志重捕法黄豆实验报告

标志重捕法黄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标志重捕法,估算黄豆种群的密度,了解该方法在估算种群密度中的应用,提高对生态学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标志重捕法是一种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具体计算公式为:种群数量 = (总标记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 / 重捕标记数。

三、实验材料1. 黄豆若干2. 纸杯若干3. 桌子4. 计时器5. 记号笔四、实验步骤1. 将黄豆均匀地撒在桌子上,作为被调查的种群。

2. 使用记号笔在部分黄豆上做标记,作为被标记个体,标记比例为10%。

3. 将标记好的黄豆放回桌子上的黄豆种群中,确保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充分混合。

4. 将纸杯放在黄豆种群的一侧,用筷子或勺子将黄豆种群中的黄豆依次夹入纸杯中,直到达到一定的数量(如100颗)。

5. 记录夹取的黄豆中标记个体的数量。

6. 重复步骤4和5,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夹取100颗黄豆。

7. 计算每次实验中标记个体的平均比例,作为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

8. 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估算黄豆种群的密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实验共进行了10次,每次夹取100颗黄豆,其中标记个体数量如下:第1次:5颗第2次:4颗第3次:3颗第4次:2颗第5次:6颗第6次:5颗第7次:4颗第8次:3颗第9次:2颗第10次:7颗2. 计算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 = (标记个体总数 / 重捕个体总数) × 100% = (5 + 4 + 3 + 2 + 6 + 5 + 4 + 3 + 2 + 7) / (100 × 10) × 100%= 40%3. 估算黄豆种群的密度种群数量 = (总标记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 / 重捕标记数= (10 × 100) / 40= 250六、实验结论通过标志重捕法,我们估算出黄豆种群的密度为250颗/平方米。

实验二、种群数量估计方法

实验二、种群数量估计方法

每期捕获量与累计捕获量的回归分析
抽样期数 每期捕获数(y) 累计捕获数 (x)
x2
xy
1 2 3 4 5
65 43 34 18 12
0 65 108 142 154

当求得a与b值,则可得到种群大小的估 计值。
x(当y=0)=-(a/b)
种群数量估计(二) -----标志释放重捕法
实验二、种群数量估计方法(一)
--去除取样法 --标志释放重捕法
尹华宝Βιβλιοθήκη 动物数量统计的目的在于: 第一,掌握某一地区某种动物的种群数量; 第二,了解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数量动态 变化; 第三,弄清该地区动物群落的组成,即哪 些是优势种,哪些是稀有种。

种群数量与栖息地的优劣、气候条 件、狩猎强度以及物种特征等因素 有关。
回归方程:y=a+bx
实验材料
塑料盆、麸皮、25ml烧杯、 黄粉虫

黄粉虫种群数量的估计


1、在面盆里装入0.5kg麸皮,麸皮厚度在 5cm; 2、将黄粉虫200条放面盆中; 3、30分钟后,用25 ml烧杯从面盆中随机12 次取出含有黄粉虫的麸皮,每次用筛子挑出 黄粉虫后,记录虫数,将麸皮放回面盆; 20分钟后,进行第二次筛捡,重复第一次过 程5次。

动物数量通常用密度来表示
统计单位面积上的绝对个体数称绝对数量统计。 相对数量统计只能获得表示数量高低的相对指标, 如,统计单位面积上的洞口数、粪堆数、活 动痕迹数等。

统计动物数量的方法有多种,归纳起来,主 要有以下三种:
1.直接动物计数,适合大型的、白昼活动的动 物; 2.捕捉动物标记释放,可以使一次捕捉,也可 多次重捕,有多种技术可供选择,适合易捕获的 小型动物; 3.相关指数转换法,即调查与动物实际数量相 关的一些间接指标来估计动物的数量。

实验六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实验六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数据整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时间 顺序进行整理,以便后行核查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 整性。
数据分析与结果展示
数据分析
根据整理好的数据,使用Lincoln 指数法或去除取样法进行种群数 量的估计。
结果展示
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或表格的形式 展示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 释结果。
通过统计这些鱼的数量和捕捞的时间,我们可以利用Lincoln指数法计算 出该水域中鱼的数量增长速度。
根据增长速度和捕捞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模型估计该水域中鱼 的总数量。
04
CATALOGUE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实验操作流程
确定研究区域和种群
选择一个已知种群数量的研究区域,并确保该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相对 稳定。
实验六lincoln指数 法、去除取样法估 计种群数量大小
目 录
• 实验目的 • Lincoln指数法 • 去除取样法 •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 结果比较与讨论
01
CATALOGUE
实验目的
理解Lincoln指数法与去除取样法的原理
Lincoln指数法原理
基于捕获-再捕获原理,通过在不同时间点对同一群体进行捕获,并记录每个个体在各时间点的捕获情况,利用 数学模型估算种群数量。
随机取样
在研究区域内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标记,并记录下标记个体 的位置。
定期重捕
在接下来的几天或几周内,定期返回研究区域并重新捕获标记的个体 ,同时记录下新捕获的未标记个体的数量。
数据整理
整理标记个体和新捕获的未标记个体的数据,包括个体数量、位置等 信息。
数据收集与整理
01
02
03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每次捕获的个体 数量、位置等信息,并确 保数据准确无误。

水生生物的种群数量实验

水生生物的种群数量实验

水生生物的种群数量实验水生生物是指那些栖息在水中的生物,包括鱼类、藻类、甲壳类动物等。

它们在水中繁衍生息,构成了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了解水生生物的种群数量以及生态环境对其影响的程度,科学家们经常进行种群数量实验。

种群数量实验是通过采集水生生物样本,统计数量以及观察相关参数,来判断种群密度和生境的质量。

这一实验一般分为两类:田间实验和室内实验。

田间实验是指在野外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实验。

科学家们通常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水体作为实验样本,采集鱼类、藻类或者甲壳类动物等水生生物样本。

在采样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的方法,保证样本的可比性和统计的有效性。

采集后,可以通过计算样本的数量和密度,来判断种群数量的多少以及生物群落的结构。

室内实验是指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

科学家们通常选择一些适合实验条件的水生生物进行室内培养,并调整环境参数来模拟不同的生态环境。

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种条件的变量,只改变某一种环境参数,如温度、光照强度等,然后观察水生生物的数量变化。

这种实验方法可以排除其他干扰因素,更加准确地判断环境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通过种群数量实验,科学家们可以分析和判断水生生物种群数量的波动原因。

在实验中,他们除了观察水生生物数量的变化,还可以测定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的含量,以及其他环境参数的变化。

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科学家们可以对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种群数量实验,科学家们还进行了许多有关水生生物的研究。

例如,他们通过标记和追踪某种鱼类或甲壳类动物的移动轨迹,来研究其生活习性和栖息地选择。

他们还对某些常见的藻类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便了解其对水质的影响和调控机制等等。

总之,水生生物的种群数量实验是了解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这些实验,科学家们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为水体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实验的结果,增强对水生生物的保护意识,共同保护水环境,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生态学种群调查方法

生态学种群调查方法

第三章生态学调查方法第一节基本问题一、调查目的通常的目的是估测某种群在一定面积中的个体数,或整个种群的大小。

一种做法是调查研究区域内的所有个体数,但不现实。

因此必须取样。

1、种群大小估计1)随机取样通常是最佳选择,因为没有偏差(人的主观通常是有明显偏差的)●划定一个长方形区域●将其划分成一个网络●对每一个网格编号,并用随机数确定要调查的小区2)随机数产生方法:●采用随机数表●计算机的随机数发生器●电话簿上的最后一位数●随机地从手表上某一时刻开始读100秒后的数●随便出一个4位数,各位数相加的和3)如果研究地段生境有明显的分异,则可分层取样;先把研究地分成不同的生境,然后再在个类型中随机取样。

4)种类调查时的技巧:每天作一个得到物种总数的统计,绘制一条曲线,可以指示进一步调查的效率。

2、种群变化监测1)最好不要改变调查方法,尽管改进后的方法效果可能更好2)如果改变方法,必须使两种方法的应用有一个重叠期,以便不同方法调查结果的比较3)同时监测环境因素的变化4)详细而确切地描述调查方法5)最好对调查区域或物种个体进行定位3、确定种群的生境需求比较物种分布点与随机样点的情况:●该种的多度●捕食种或天敌种的多度●巢穴多度与生境或群落结构●环境因子注意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只调查该种分布的最佳生境而不调查缺如的生境4、寻找物种减少的原因●确定种群需要的生境条件,然后分析这些因子是否发生变化;●比较该种仍存在和该种已消失的生境●在分析种群变化时,对繁殖和更新成活的限制因素的调查研究通常非常重要例:英国白垩土半自然草地的特有物种银斑跃蝶(Hesperia comma)日渐稀少,人们发现雌蝶喜欢在羊茅(Festuca ovina)叶上产卵,就设立保护区;种群确更少。

比较发现该蝶喜欢在裸露区产卵,随即引进放牧;却又发现牧食过的草地上种群低于未牧食的草地。

观察进一步发现雌蝶不在牧食过的草叶上产卵;最后措施是冬季加强放牧形成裸地,春、夏停牧。

实验二——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实验二——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生态学实验——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一、Lincol‎n指数法【实验原理】1.标记重捕法用‎于估计在一个‎有比较明显界‎限的区域内的‎动物种群数量‎大小其原理为‎标记动物在第‎二次抽样样品‎所占的比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同。

2.假设条件:种群总数/最初标记数=取样总数/样本中标记个‎体数(p/a=n/r)3.假设条件成立‎的前提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标记保留时间‎不能短于实验‎时间取样前标记个‎体的混合要充‎分个体间相等的‎被捕概率种群是相对封‎闭的实验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实验目的】1.通过Linc‎ol 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掌握标记重捕‎技术2.理解Linc‎ol n指数法‎在统计种群数‎量中的作用【实验器材】红豆、绿豆,小瓶盖,黑色布袋,托盘等.【方法步骤】1.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袋中装入红豆‎若干2.每组袋中再装‎入绿豆50颗‎左右,将数值填入表‎中,并与红豆混合‎均匀3.用小瓶盖随机‎取一盖豆子,记录其中的总‎豆子数和绿豆‎数目。

将取出的豆子‎倒回袋中再次‎混合。

重复此过程5‎次,并填于表一4.据表得出5个‎p值,求平均值p,比较总数估计‎值p和总数实‎际值P二:去除取样法【实验原理】1. 回归方程:y=a+bx(用Excel‎求得)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统‎计方法,求出a,b,得出回归方程‎。

种群大小的估‎计值x=-a/b2. 假设条件1) 每次捕捉时动‎物受捕概率相‎等2) 种群是封闭的‎,即没有迁入和‎迁出3) 调查期间种群‎内没有出生和‎死亡【实验目的】通过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理解去除取样‎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的技术‎【实验器材】红绿豆若干,小瓶盖,黑色布袋,托盘,计算器等【方法步骤】1. 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袋中装入红豆‎2. 用瓶盖随机取‎一盖子豆子,记录盖子中的‎总豆子数.用绿豆代替取‎出的红豆再放‎入布袋中.3.重复步骤2 四次,将记录的豆子‎数填于表格二‎中.4. 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计算出‎种群的数量大‎小表二。

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

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

实验二 种群数量调查标记重捕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标志重捕法(mark-recapture techniques)的基本原理。

2、初步掌握标志重捕法这项技术。

二、实验原理标志重捕:在调查地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志,然后放回,经一定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估计该地段中种群个体的总数。

包括:林可指数法(Lincoin index method) 施夸贝尔法(Schnabel method) 乔利一西贝尔法(Jolly-Seber method)假设:①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的被捕机会;②调查期间,没有迁人或迁出; ③调查期间,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林可指数法(Lincoin index method)mMn N1‘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种群个体总数——N,标志数——M,重捕个体数——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m。

2、种群总数的95%置信区间为:N±3、其中SE为标准误,计算公式为:)1 ())( (---=NMnn NMNNSE施夸贝尔法(Schnabel method)()()∑∑=i i i i m M M n N 2ni -在第i 次取样时,捕获或取样动物的总数;mi -在第i 次取样的捕获动物中,已标志动物的总数;Mi -在第i 次取样时,种群中已标志动物总数;Ui -在第i 次取样过程中,新标志并释放动物的总数。

种群总数的倒数的95%置信区间估计种群总数的95%置信区间,一般要按下式求出1/N 的方差S21/N然后按下式求出1/N 的标准误(SE1/N )N SE t N/105.01⨯±2222/1a )()(1--=∑∑∑i i i i i i N M n M m n M S ∑=)(/122ii M n S N SE当自由度 = a - 1=7 时=三、实验材料实验器材: 样方纸实验动物(模拟): 红豆和白豆。

标志重捕法和去除 取样法调查种群数量知识讲解

标志重捕法和去除 取样法调查种群数量知识讲解

❖ 例如,某单位在一次灭鼠活动中,连续灭鼠6 天,每天捕获数为19、16、10、12、9、7; 捕获累积数则为0、19、35、45、57、66。 根据该调查结果,可以得出每天捕获数与捕 获累积数的回归方程为:
Y=18.75 - 0.177X
进而可以估算出鼠种群数量为:
N = 18.75 / 0.177 = 106头
二、实验原理
❖ 在调查地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志, 然后放回,经一定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 捕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估计该地段中种群个 体的总数。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 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 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 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则
N:M=n:m
如果将单位努力下的逐次捕获数作为y轴对捕获累积数作为x轴作图利用统计学的直线回归法可以得到一条回归线将回归线延长至与x轴相交交点处x轴的数据就是种群数量的估计例如某单位在一次灭鼠活动中连续灭鼠6天每天捕获数为1916101297
生态学实验
实验二 标志重捕法和去除 取样法调查种群数量
一、实验目的
❖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标志重捕法和去 除取样法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标志重捕 法和去除取样法技术。
去除取样法的假定条件
①每次捕捉时,每只动物受捕机会相等。 ②在调查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迁入和 迁出。
去除取样法计算公式:
n
(xi x)(yi y)
bi1 n
(xi x)2
i1
xy
xy x2(
n x)2
SXY SXX
n
a y bx
YabX
三、实验步骤
❖ 林可指数法室内实验
❖ 1.将2000g面粉放在玻璃容器中,加入约500头赤拟谷盗进行培 养,经过一段时间,使赤拟谷盗在面粉中分布均匀。

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

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胡雪芳201300261033同组者:张立光,宇海慧,王亦民,李晓辉,高贤龙【实验目的】1. 通过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使学生掌握标记重捕技术;2. 理解Lincoln指数法在统计种群数量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原理】标记重捕法(mark-recapture techniques)通常用于估计在一个有比较明显界限的区域內的动物种群数量大小。

基本原理:在该区域内捕捉一定数量的动物个体并对其进行标记,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 (让标记动物与种群其它个体充分混合)进行重捕。

在重捕样本中根据标记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种群的总数。

即标记动物在二次抽样样品中所占的比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同。

标记重捕法的方法很多,其中Lincoln指数法是常用的方法之* O在运用Lincoln指数法进行种群数量估计时,必须满足下列假设条件,才能使种群数量估计比较准确:(1)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2)标记保留的时间不能短于整个实验的时间;(3)第二次取样之前标记个体必须在自然种群中充分混合;(4)不同年龄的个体具有相等的被捕几率;(5)种群是封闭的,无迁入或迁出,或迁入与迁出的数值能够测定;(6)实验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或出生和死亡的数量必须能够测定。

Lincoln指数法的基本公式:口口式中:P --- 种群总数;a --- 最初标记数;n——取样总数;r --- 样本中标记个体数。

【实验材料】黑色围棋子400枚,白色围棋子100枚(代替实验动物),标记笔,50mL的烧杯,80mL黑色布袋,托盘等。

【方法步骤】(1)每6人一组,每组取一布袋,每布袋装入由实验老师发的黑色围棋子若干(一般250粒左右,我们采用的是500粒),但每组所装棋子数不等。

(2)每组再分别装入白色色棋子100个左右(相当于标记的动物),并将具体数目填入表1中。

(3)将白色棋子与布袋中原有的黑色棋子混合均匀。

种群大小估计实验报告

种群大小估计实验报告

种群大小估计实验报告标题:种群大小估计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对种群大小的估计,旨在探讨种群规模对动植物种群生存和环境平衡的影响。

通过选定具有较大种群规模物种,在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关于种群大小估计的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种群规模对种群存活与环境平衡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物种对种群规模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

引言: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一区域内生活、繁殖并形成的总体,是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种群大小则是指该种群中个体数量的总和。

种群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种群的生存状况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本实验旨在深入研究种群大小的估计方法,以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提供一定的指导。

材料与方法:1. 地点选择:选择一个具有丰富物种和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的区域作为研究地点。

2. 物种选择:根据地点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动植物物种作为研究对象。

3. 数据采集:通过实地调查、摄像、捕捉等方式,获取种群数量相关的数据。

4.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种群大小的估计结果。

5. 结果验证:将估计结果与实际种群数量进行对比,验证估计方法的准确性。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种群大小与物种的敏感程度相关:不同物种对种群大小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

一些物种对种群规模的变动相对较为敏感,小规模的种群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种群灭绝;而一些物种对种群规模的变动相对较为鲁棒,即使种群规模较小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存活。

2. 种群数量的估计方法:种群数量的估计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例如标记重捕法、线路抽样法、普查法等。

选择合适的方法是关键,应根据物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并借助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减少误差。

3. 种群数量估计的准确性与可信度:种群数量的估计结果与实际种群数量进行对比可以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同时,选择和比较不同的估计方法也能提高估计结果的可信度。

去除取样法估计蝗虫种群数量大小实验报告

去除取样法估计蝗虫种群数量大小实验报告

去除取样法估计蝗虫种群数量大小实验报告蝗虫是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经常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准确估计蝗虫的种群数量大小,科学家们经过探索和实践,发展出了一种名为去除取样法的方法。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这种方法的原理、步骤以及结果,希望能对蝗虫种群数量的估计有所指导意义。

去除取样法是一种常用的蝗虫种群数量估计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单位面积内随机取样,将蝗虫捕捉后去除,然后通过统计捕捉和去除的次数来估计总种群数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额外的设备,且能够较准确地估计种群的数量。

实施这种方法的步骤如下:1. 选择实验区域:首先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农田或野外地点作为实验区域。

2. 划定取样网格:将实验区域划分为大小均等的网格,可以使用简单的绳索或木棒等工具来划定。

3. 随机取样:在每个网格中随机选取一个样点进行取样。

可以将样点选择与虫口密度相关的地方,以增加估计的准确性。

4. 捕捉蝗虫:在每个样点上设置捕捉方法,例如利用网子、粘贴纸或虫类捕捉器等。

然后记录下每个样点上捕捉到的蝗虫数量。

5. 去除蝗虫:在每次捕捉获得蝗虫后,将其去除,以使下一次取样时不会重复计数。

6. 统计数据:对每个样点上捕捉和去除的蝗虫数量进行统计,得出平均值。

7. 估计总种群数量:通过将每个样点的平均值相加,再乘以总网格数,就可以得出蝗虫的种群数量估计值。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农田作为实验区域,将其划分为大小为10x10米的网格。

在每个网格上随机选择了一个样点进行取样,并设置了粘贴纸作为捕捉方法。

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得出每个样点上平均捕捉到的蝗虫数量为20只。

通过将每个样点的平均值20只相加,再乘以总网格数100个,我们得出该实验区域内蝗虫的种群数量估计值为2000只。

综上所述,去除取样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估计蝗虫种群数量的方法。

通过随机取样、捕捉和去除的步骤,我们可以较准确地估计出种群的数量。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科学家和农民们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了解蝗虫种群的动态变化,以制定更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去除取样法估计蝗虫种群数量大小实验报告

去除取样法估计蝗虫种群数量大小实验报告

去除取样法估计蝗虫种群数量大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采用取样法估计蝗虫种群数量大小,探究蝗虫种群密度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对农作物的威胁程度。

实验材料:1. 实验区域:选择一块农田作为实验区域,农田中种植着相应的作物。

2. 取样器具:包括扫帚、白纸、小瓶子等。

3. 记录工具:如笔、纸张等。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选择待调查的农田,并记录农田的面积。

b. 确定取样方法:本次实验采用随机取样法作为蝗虫种群数量的估计方法。

c. 分区设定:将农田划分为若干个相同大小的小区域。

2. 取样过程:a. 根据所设定的小区域数量,将小区域编号,并使用随机数表或随机数生成器随机抽取若干个小区域作为取样区域。

b. 进入取样区域后,使用扫帚将蝗虫打落到白纸上,并用小瓶子采集蝗虫样本。

c. 记录各取样区域内的蝗虫数量。

3. 数据处理:a. 计算每个取样区域内的蝗虫数量的平均值。

b. 根据实验区域的面积和取样区域的数量,计算整个实验区域内的蝗虫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4. 结果分析:a. 将估计值与实际数量进行比较,评估取样法的准确性。

b. 根据估计值和实际数量,分析蝗虫种群的分布情况和对农作物的威胁程度。

c. 提出相关的对策措施,减轻蝗虫对农作物的损害。

实验注意事项:1. 在选择取样区域时要注意随机抽样,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2. 取样时要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尽量避免蝗虫的漏抓或重复取样。

3. 记录取样的时间和地点,以便后续数据的分析。

4. 将取样时打落的蝗虫及时采集和清理,避免对周围农作物的进一步感染或扩散。

实验结果:根据所得到的数据,计算出实验区域内蝗虫种群数量的估计值,并与实际数量进行对比。

此外,根据估计值和实际数量的比较,可以评估采用的取样方法的准确性,进而分析蝗虫种群的分布情况和对农作物的威胁程度。

结论:通过取样法估计蝗虫种群数量大小的实验,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通过对蝗虫种群数量的估计和分析,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减轻对农作物的损害,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海洋生物的种群动态与数量评估

海洋生物的种群动态与数量评估

海洋生物的种群动态与数量评估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群动态和数量评估,对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维持海洋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分析以及评估结果等方面讨论海洋生物的种群动态和数量评估。

1. 研究方法海洋生物的种群动态和数量评估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通常需要使用多种研究方法来获取准确的数据。

以下是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a. 传统抽样调查:通过捕捞调查、人工观察或无人机等方式,对特定区域内的海洋生物进行抽样调查。

这样可以获取关于种群结构、密度和分布等方面的数据。

b.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飞机等遥感设备获取海洋生物相关数据,如海水温度、叶绿素含量等。

这些数据可以推测出不同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群动态的变化。

c. 声纳技术:使用声纳设备探测海洋中的生物,如鱼群等,通过回波信号分析鱼群的空间分布和数量。

2.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进行海洋生物的种群动态和数量评估时,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a. 实地调查:通过派遣科考船、潜水器械等进行实地调查,采集相关海洋生物的物种组成、数量和分布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建立种群动态模型和评估海洋生物的数量。

b. 模拟和模型建立: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根据已有数据和相关环境因素,预测和评估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群动态。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取大量数据并进行多次模拟实验。

c.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等。

这可以帮助评估海洋生物的数量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3. 评估结果基于以上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有关海洋生物的种群动态和数量评估结果。

评估的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种群结构评估: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海洋生物种群的组成和结构。

例如,不同年龄、性别和体长等特征的比例和数量。

b. 种群密度评估:通过对海洋生物数量和生境面积进行计算,得出单位面积内的种群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数量通常用密度来表示
统计单位面积上的绝对个体数称绝对数量统计。 相对数量统计只能获得表示数量高低的相对指标,
如,统计单位面积上的洞口数、粪堆数、活 动痕迹数等。
统计动物数量的方法有多种,归纳起来,主 要有以下三种:
1.直接动物计数,适合大型的、白昼活动的动物;
2.捕捉动物标记释放,可以使一次捕捉,也可多 次重捕,有多种技术可供选择,适合易捕获的小 型动物;
3.相关指数转换法,即调查与动物实际数量相关 的一些间接指标来估计动物的数量。
直接动物计数
总体计数 样方计数法 样地哄赶法 路线法 定点观察统计法
捕捉统计法
铗日法 去除取样法 标记重捕法
相关指数转换法
洞口计数法 粪堆计数法 活动痕迹计数法 其它:鸣叫、毛皮收购量等。
(实验1)去除取样法
实验二、种群数量估计方法(一)
--去除取样法 --标志释放重捕法
尹华宝
动物数量统计的目的在于:
第一,掌握某一地区某种动物的种群数量;
第二,了解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数量动态变 化;
第三,弄清该地区动物群落的组成,即哪些 是优势种,哪些是稀有种。
种群数量与栖息地的优劣、气候条 件、狩猎强度以及物种特征等因素 有关。
通过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的数量,学习种 群估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
去除取样法:
通过减少种群的数量,来估计种群的大小。假定 种群的数量在调查期间是稳定的,种群个体没有迁 入、迁出,没有死亡、出生。每一动物的受捕率不 变,对动物进行随机取样捕获,并去除,连续捕获 若干次,种群因被捕获而减少,则逐日捕获的个体 数与捕获累积数成线性关系,回归线与X轴相交点 即为种群的大小,回归线的斜率代表捕获的概率。
每期捕获量与累计捕获量的回归分析
抽样期数 每期捕获数(y) 累计捕获数 (x)
x2
xy
1 6534
108
4 18
142
5 12
154
当求得a与b值,则可得到种群大小的估 计值。
x(当y=0)=-(a/b)
种群数量估计(二) -----标志释放重捕法
回归方程:y=a+bx
实验材料
塑料盆、麸皮、25ml烧杯、 黄粉虫
黄粉虫种群数量的估计
1、在面盆里装入0.5kg麸皮,麸皮厚度在 5cm;
2、将黄粉虫200条放面盆中; 3、30分钟后,用25 ml烧杯从面盆中随机
12次取出含有黄粉虫的麸皮,每次用筛子挑 出黄粉虫后,记录虫数,将麸皮放回面盆; 20分钟后,进行第二次筛捡,重复第一次过 程5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